CN105024655B -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 Google Patents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4655B
CN105024655B CN201510507673.0A CN201510507673A CN105024655B CN 105024655 B CN105024655 B CN 105024655B CN 201510507673 A CN201510507673 A CN 201510507673A CN 105024655 B CN105024655 B CN 105024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gain control
level
gai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7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4655A (zh
Inventor
朱金雄
李合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76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4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4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4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4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并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并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通过本发明,能够扩大增益调节范围,同时降低链路的噪声系数。

Description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讯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率小、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已慢慢成为各大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普遍追求。这就对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有更高要求,而使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noise amplifier)的链路是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的一种常用方式。
低噪放链路通常位于射频接收系统的前端,主要作用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小信号进行有效放大,低噪放链路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接收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系统中,对低噪放链路有以下基本要求:噪声系数低、动态范围大、接收灵敏度高、工作稳定性好、足够的功率增益以及足够的带宽。
其中,噪声系数(NF,Noise Figure)定义为:由于模块/设备本身有噪声,输出端的信噪比和输入端信噪比是不一样的,为此,使用噪声系数NF来衡量模块/设备本身的噪声水平。公式表示为:NF=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单位常用"dB"。
对具有多级增益调节的链路而言,其噪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是代表n级放大器,NFn是代表第n级增益调节模块的噪声系数,Gn-1代表是第n-1级的增益调节模块的增益。因此,在多级增益调节模块的链路中,前级增益调节模块的噪声系数越高、增益越低,链路的噪声系数越大。
传统的低噪放链路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控制模块、滤波器和微波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放在前端保证系统接收天线信号放大后的信噪比;增益控制模块可用于对信号进行增益调节,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增益调节主要是对信号进行衰减,以适应接收设备的接收能力;滤波器用于进行选频、抑制带外频率和带外杂散;微波放大器用于把小信号再次进行信号放大,保证低噪放的输出信噪比。然而这种低噪放链路设计存在动态范围较小、噪声系数较大的问题。
为了扩大动态范围,出现通过一个模拟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低噪放的最大输出功率,通过一个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射频低通滤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的方案。然而在该方案,其将自动增益控制模块设置在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前,这种设置会对噪声系数有不利影响,且随着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越大,对噪声的恶化越明显,接收端的噪声问题严重。
因此,现有技术的低噪放链路的设计和性能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能够扩大增益调节范围,同时降低链路的噪声系数。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包括:
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
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
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并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并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
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
优选地,所述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包括:
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在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内;
若否,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衰减需求值超范围;若是,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
其中,所述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与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的叠加。
优选地,所述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之后还包括:
初始化低噪放链路,划分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增益设置范围和增益微调范围;
调整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0dB,调整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非零。
优选地,所述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之后还包括:
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
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
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
若否,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若是,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40dB,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30dB,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为5dB;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40dB。
优选地,所述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之后还包括:
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输出功率;
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大时,生成调小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小时,生成调大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小/调大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入端的低噪声放大器,连接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第一微波放大器,还包括,级联设置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监控模块,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
优选地,还包括:功率检测模块;
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功率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监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监控模块,还用于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若否,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若是,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优选地,还包括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和耦合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耦合器连接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功率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一部分耦合至所述功率检测模块,另一部分耦合至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输入的功率检测信号生成对应的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二微波放大器和第三微波放大器;
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器、第二微波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微波放大器、第二滤波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以及与所述一级低噪声放大器级联的二级低噪声放大器。
实施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分级衰减机制,使得低噪放链路的增益调节范围更大,同时通过把衰减控制优先设置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进行,保证前级增益控制模块在衰减调节时处于增益最大状态,根据多级级联低噪放链路的噪声计算公式,前级增益越大链路的噪声系数越小的原理,这样能达到在衰减调节时优化链路噪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低噪放控制电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包括: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并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通过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并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通过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
如图2中所示,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包含:低噪声放大器、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第一微波放大器10、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监控模块13;其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设置在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前端,用于接收微弱的天线信号并进行信号放大,由于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较小,保证系统接收信号放大后的信噪比;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连接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微波放大器10连接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模块13,用于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在前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与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之间设置第一滤波器5和第二微波放大器6;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与第一微波放大器10之间设置第三微波放大器8和第二滤波器9;
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第一滤波器5、第二微波放大器6连接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器5用于对前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输出的信号进行选频和滤波以消除噪声,所述第二微波放大器6用于将两级增益控制模块隔开,可防止在最大衰减时的噪声恶化问题;
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信号输出端先后通过第三微波放大器8、第二滤波器9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10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微波放大器8用于对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输出的信号进行信号放大,配合第一微波放大器10,保证系统能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链路增益;所述第二滤波器9用于对第三微波放大器8放大后的信号进行选频和滤波,提高低噪放链路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同时可保证低噪放链路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前述第一滤波器5为陶瓷滤波器,前述第二滤波器9为声表滤波器,通过这两个带通滤波器的配合使用,可使得低噪放链路有更优的选频能力和抑制带外干扰能力,降低低噪放链路的系统噪声。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前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1和二级低噪声放大器2,所述一级低噪声放大器1、二级低噪声放大器2级联连接;
在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前端,从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先后通过一级低噪声放大器1和二级低噪声放大器2进行信号放大处理。相比于通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的放大处理,两级低噪声信号放大处理有利于减小低噪放链路的前端噪声。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还包括:功率检测模块12;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功率检测模块12连接所述监控模块13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监控模块13根据输入的信号生成对应的微调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以根据所述低噪放链路的链路增益对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进行微调;
可见,所述监控模块13,还可用于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微调范围;若否,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衰减值;若是,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还包括: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3和耦合器11;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3连接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耦合器11连接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功率检测模块12的信号输入端;即所述耦合器11用于将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信号一部分耦合至所述功率检测模块12,另一部分耦合至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监控模块13还用于根据输入的功率检测信号生成对应的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3,保证不会出现因输出功率过大而烧毁放大器的放大管等故障。
基于上述描述的电路,从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通过一级低噪声放大器1和二级低噪声放大器2进行信号放大,再经过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3、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第一滤波器5后再经过第二微波放大器6进行增益调节、滤波和信号放大处理,之后再通过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第三微波放大器8、第二滤波器9、第一微波放大器10再进行增益调节、滤波和信号放大处理,最后通过耦合器11后进行输出;功率检测模块12和监控模块13用于进行功率检测和进行增益控制,监控模块13配合硬件电路可对低噪放系统实现自动电平控制ALC保护功能、增益控制功能、增益微调功能、功率检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40dB,即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最大可衰减值为40dB;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40dB,在初始时划分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控制范围为两部分:增益设置范围和增益微调范围;其中,增益设置范围为0~30dB,预留10dB范围用作增益微调,即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最大可衰减值为30dB,并且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允许±5dB的增益微调;
如果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超出±5dB,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如果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没有超出±5dB,则可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设置范围和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增益设置范围的叠加。即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的最大可衰减值为70dB。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通过两级增益控制模块配合使用能使原来的增益调节范围扩宽一倍,还能使得在进行增益调节时有更多的灵活处理,提高了低噪放的动态范围;通过把衰减控制优先设置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根据多级级联低噪放噪声的计算公式,前级增益越大,噪声系数越小,因此,尽量保证前级增益在增益调整时是最大状态,这样能达到增益调整时的噪声优化效果。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初始化低噪放链路,接收衰减需求值;
优选地,初始化低噪放链路时,调整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0dB,调整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非零,例如5dB。
步骤S102,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超出,执行步骤S104,若未超出,执行步骤S103.
优选地,在接收衰减需求值之后,还可先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在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内,若否,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衰减需求超范围,若是,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3,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衰减值为0dB,并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进入步骤S105。
此时链路中信号在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中得到衰减控制;
步骤S104,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并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进入步骤S105。
此时链路中信号在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得到一次衰减控制,然后再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中得到再一次衰减控制。
步骤S105,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
优选地,所述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和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的叠加。例如,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30dB,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40dB,则所述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为0~70dB。
基于上述步骤,下面以具体例子进一步说明:
初始化低噪放链路,上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5dB,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0dB;
按系统使用要求设置衰减需求值X后,接收衰减需求值X,判断衰减需求值X是否在所述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0dB~70dB内;
如果X不在0dB~70dB范围内,提醒超出系统增益设置范围,重新设置衰减需求值;
如果X在0dB~70dB范围内,进一步判断X是否小于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30dB;
如果X小于30dB,则调整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的大小为X,控制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保持初始衰减值0dB,即此时把衰减控制集中在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中;
如果X在30dB~70dB范围内时,则调整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30dB,同时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的衰减值为(X-30)dB;即通过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4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共同对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进行增益调节。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分级衰减机制,能保证足够的增益调节范围,还能使得在进行增益控制时有更多的灵活处理,同时通过把衰减控制优先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进行,尽量保证前级增益控制模块在衰减调节时处于增益最大状态,根据多级级联低噪放噪声的计算公式,前级增益越大噪声系数越小的原理,这样能达到在衰减调节时优化噪声的效果。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40dB,在初始时划分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控制范围为两部分:增益设置范围和增益微调范围。其中,增益设置范围为0~30dB,预留10dB的范围用作增益微调,即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最大可衰减值为30dB,并且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允许±5dB的增益微调范围。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在上述步骤S103或者S105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6,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
第二实施例中,可耦合一部分链路信号到对应的检测电路。
另外,该步骤还可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输出功率。
步骤S107,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
第二实施例中,该步骤还可包括: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大时,生成调小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小时,生成调大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可通过预设的一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调节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步骤S108,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微调范围;若超出,执行步骤S110,若未超出,执行步骤S109;
步骤S109,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微调结束。
步骤S110,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一衰减微调值,可基于上述步骤相同的原理,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
基于上述步骤,下面以具体例子第二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进一步说明:
检测到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偏大YdB,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衰减值的微调信号,且该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为YdB;或者,接收设置的衰减微调值YdB;
判断Y是否在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7的增益微调范围-5dB~+5dB内;
如果Y不在-5dB~+5dB范围内,提醒超出系统增益微调范围,重新设置增益调整值;
如果Y在-5dB~+5dB范围内,则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预留的10dB增益调整范围内进行增益微调,将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衰减值调小YdB;
增益微调设置完成。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分级衰减机制,能保证足够的增益调节范围,还能使得在进行增益控制时有更多的灵活处理,使得低噪放链路的动态范围更广,同时通过把衰减控制优先集中在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进行调节,尽量保证前级增益控制模块在衰减调节时处于增益最大状态,根据多级级联低噪放噪声的计算公式,前级增益越大噪声系数越小的原理,这样能达到在衰减调节时优化噪声的效果;并且还可检测低噪放链路输出端的链路增益和输出功率,以链路增益和信号功率进行微调,保证了链路的稳定性。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
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
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包括:
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在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内;
若否,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衰减需求值超范围;若是,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
其中,所述低噪放链路的总增益设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和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的叠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级联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之后还包括:
初始化低噪放链路,划分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增益设置范围和增益微调范围;
调整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0dB,调整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初始衰减值为非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之后还包括:
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
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
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若否,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若是,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40dB,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30dB,预留10dB范围用作增益微调,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为±5dB;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为0~40d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对所述低噪放链路中信号进行增益调节之后还包括:
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输出功率;
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大时,生成调小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当所述输出功率偏小时,生成调大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的功率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小/调大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7.一种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入端的低噪声放大器,连接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第一微波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级联设置的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监控模块,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和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接收衰减需求值,判断所述衰减需求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设置范围;若否,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0dB,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若是,调整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其最大可衰减值,调整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为所述衰减需求值与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最大可衰减值的差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功率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监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监控模块,还用于检测低噪放链路信号输出端的链路增益;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大时,生成调小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当所述链路增益偏小时,生成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的微调信号;判断所述微调信号对应的衰减微调值是否超出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增益微调范围;若否,根据所述微调信号调小/调大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衰减值;若是,输出提醒信号提醒用户微调超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和耦合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耦合器连接所述低噪放链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功率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输入的功率检测信号生成对应的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自动电平控制ALC模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二微波放大器和第三微波放大器;
所述第一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器、第二微波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级增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微波放大器、第二滤波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波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以及与所述一级低噪声放大器级联的二级低噪声放大器。
CN201510507673.0A 2015-08-17 2015-08-17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Active CN105024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7673.0A CN105024655B (zh) 2015-08-17 2015-08-17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7673.0A CN105024655B (zh) 2015-08-17 2015-08-17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4655A CN105024655A (zh) 2015-11-04
CN105024655B true CN105024655B (zh) 2018-01-09

Family

ID=5441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7673.0A Active CN105024655B (zh) 2015-08-17 2015-08-17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465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1134A (zh) * 2005-08-12 2009-06-17 迈凌有限公司 宽动态范围放大器的增益控制
CN102857183A (zh) * 2012-09-21 2013-01-02 复旦大学 一种超宽带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1134A (zh) * 2005-08-12 2009-06-17 迈凌有限公司 宽动态范围放大器的增益控制
CN102857183A (zh) * 2012-09-21 2013-01-02 复旦大学 一种超宽带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4655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0533B (zh) 可适性无线通讯接收器
US10361670B2 (en) Gain partitioning in a receiver
JPH10510965A (ja) 受信器の干渉イミュニティを向上させ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330220B (zh)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07257245B (zh) 抗干扰收发单元、收发装置及抗干扰衰减处理方法
WO2021115453A1 (zh) 无线接收机及无线设备
US20130058439A1 (en) Receiver
CN105024655B (zh)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9286407B (zh) 干扰信号抑制装置及对强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方法
CN109150216B (zh) 一种双频段接收机及其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03051300B (zh)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中增益器件开关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616974B (zh) 一种增益和功率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5395973B (zh) 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电路、射频芯片及无线终端
CN204836092U (zh) 低噪放链路的噪声优化控制电路
JP3699026B2 (ja) 無線受信機自動利得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DE69728573T2 (de) Verfahren zum erhöhen der störungsimmunität eines empfängers
US7760824B2 (en) Elimination of DC offset in analog baseband circuit with minimized transients
KR101660708B1 (ko) 출력 변화 조정 가능한 자동레벨보상 회로
CN102832896A (zh)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035487B (zh) 一种用于分集接收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412866B1 (ko) 무선 주파수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저전력 동작 방법
JP2007500984A (ja) 制限された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を有するadcを有する無線通信受信機
JP4148813B2 (ja) 受信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無線受信機
CN109067413A (zh) 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
CN202353599U (zh) 一种微波收发信机抑制邻频干扰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3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