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1088B -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 Google Patents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1088B
CN105021088B CN201410195424.8A CN201410195424A CN105021088B CN 105021088 B CN105021088 B CN 105021088B CN 201410195424 A CN201410195424 A CN 201410195424A CN 105021088 B CN105021088 B CN 105021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let
hammer
hole
thickness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54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1088A (zh
Inventor
余克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954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1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1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1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1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特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一种专用手枪的制造方法,它涉及到对枪支的创意发明。本发明采用了超常规技术,使其款式新颖,结构精简,功能独特,性能稳定,造价极其低廉。其技术参数如下:发明创造名称: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技术状况:国际领先;用途:特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备用;形状:一掌见方,超薄;供弹方式:全自动;抛壳方式:全自动;击发方式:半自动;储弹方式:弹仓(可配置弹匣);外表规格:长度12cm,宽度5.8cm,厚度0.88cm;最大储弹量:12发/次.支;有效射程:60m‑80m;最佳射程:0m‑30m;装满弹重量:180g/支;弹头直径:0.7cm;弹头长度:2cm;弹头初速:300m/S;使用寿命:5000发/支。

Description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特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一种专用手枪的制造方法,它涉及到对枪支的创意发明。
背景技术
在目前所有的特工防身器械中,其最秘使用方式,莫过于采用手机式手枪。
因为只有“手机”可以不离手,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闲时拿着泰然自若,用时如速雷不及掩耳,可点可面,令人防不胜防,难以招架。
手机手枪,早有耳闻,今日提及,并不新鲜。
但是,事实证明,那种“大哥大”的老款式,早就已经被历史所淘汰,使其目前名存实亡,然而,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新产品的研发,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世上第一支平板手枪诞生在即。
本次发明,类似我上一次(专利申请号201310228691.6)国防发明,虽然本次发明的性质比其相差很多,但都是克敌制胜的方法,其方法,都是理论上的逻辑推理,是一种设想,是纸上谈兵,它只有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验,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
本发明采用了超常规技术,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它明显有许多不相同的技术特征。
其技术参数如下:
发明创造名称: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式样:请见其式样示意图
技术状况:国际领先
用途:特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备用
形状:一掌见方,超薄
供弹方式:全自动
抛壳方式:全自动
击发方式:半自动
储弹方式:弹仓(可配置弹匣)
外表规格:长度12cm 宽度5.8cm 厚度0.88cm
最大储弹量:12/支.次
有效射程:60m-80m
最佳射程:0m-30m
弹头直径:0.7cm
弹头长度:2cm
弹头初速:300m/s
装满弹重量:180g/支
最快射速:3发/s
使用寿命:5000发/支
机械结构:全封闭式,超级简单,超级紧凑
使用性能:极其方便,极其稳定,极其可靠
其特点是:
一、款式和重量,与一般的平板手机相似;
二、在无枪机后坐的情况下,实现了全自动供弹和抛壳;
三、储弹量是“五四”手枪的1.5倍,左轮手枪的2倍;
四、重量只有“五四”手枪的1/6,左轮手枪的1/4;
五、射程基本与“五四”手枪或是左轮手枪相似;
六、只要弹仓有弹,就等于子弹已经上膛,拨开保险,即可射击;
七、没有枪机,没有弹轮,没有开锁闭锁装置,没有弹管,也没有弹膛,更没有膛线;
八、与其配套的,是一种弹头包弹壳的特殊子弹;
九、弹头即是弹头,又是弹膛;弹壳即是弹壳,又是弹道;
十、击发方式类似左轮手枪,装弹、储弹、供弹和抛壳方式类似“五四”手枪;
十一、对一发子弹的尾部可以原点撞击多次,并且不易走火;
十二、外表朴素,样子可人,没有枪支张牙舞爪的负面感;
十三、结构极其精简,临用时不易出现机械故障;
十四、操作部分,采用推动式板机(以下简称推机),手感好;
十五、容易制造,并且造价极其低廉。
新颖的子弹,使其省去了弹管,并且使其弹头最大化;小面积的设阻,使其原地自动抛壳;半圆形的卡口,使其省去了枪机;微斜的撞针孔,使其卡口耐用;推机和击锤齿轮的有机配合,使其击发直接…,这些都是本次发明的技术亮点,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明显不相同的技术特征。
此枪独特的机械原理是:
射击时,使弹尾受阻原地抛壳,借助抛壳退回撞针,以便下一发子弹笔直进入卡口待命,周而复始,任意点射。
性能说明:
一、后坐力基本与左轮手枪相似。
二、做完功多余的气体,绝大部分会随着桶状的弹头向前喷射(空桶引流),小部分会在抛壳口处散开。裂变的瞬间气压,95%集焦作用于弹头内部,剩余的微压气体,对周边的影响很小。
三、击发时,微压气体会引起下面子弹一瞬间的共震,该共震,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连续射击。
四、虽然子弹处于半裸露状态,但其壳的厚度是一般手枪子弹壳厚度三倍,很安全。
五、抛壳弧度恰当,对操作人员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六、其气体的瞬间温度和气压,绝对不会将下一发子弹引爆,或是将弹仓(弹匣)底部击穿,因为:
1、弹药的火焰逗留期仅有6%s,再加上有多少子弹,就有多少根“弹管”应对,所以不存在产生高温或是高温累积的问题;
2、受到弹簧的缓冲(装弹时,弹仓至少留有一发子弹的余地);
3、火药量很有限;
4、气压专对弹头内部产生作用;
5、弹仓(匣)底部有漏气孔。
七、此枪有两种储弹方式,一种是弹仓,另一种是弹匣,两者只居其一,不能彼此兼容,本案所述的是前者。如果需要弹匣的,只要将其打击部分和储弹部分分别做成两个独立的载体,彼此能分能合即可。
八、此枪只适合射击近距离的目标,射击时,在十二发子弹之内,可以任意点射。
九、全封闭式,无法拆开进行维护。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操枪姿势,跟操手机姿势完全一样。
二、瞄准基线短,此枪不宜瞄,射击目标时依靠手法,凭感觉。
三、临用时,将手掌的握力向前挤压推机,一握到底即可。每射击一次,需要将其向前推动一次。
四、只要弹仓有实弹,就是待击状态,拨开保险,即可射击。
五、如果弹仓有实弹,短期闲置时,应当关闭保险,此枪虽然不易走火,但慎防万一。
六、可以原点连续撞击多次,但踫到真正的哑弹时需要及时排除,否则将无法连续射击。
排除哑弹很容易,只要用大拇指将哑弹从抛壳口中压低2mm,同时向前推动2mm,使其脱离卡口,这时弹尾会自动微翘,顺势将其抽出,或是继续向前推,直接从弹头出口的端口将其拔出即可。
七、机壳与部件配合得非常精密,对外来的冲击力很敏感,表面哪怕凹陷几个丝,都有可能导致某个零件被卡,使其不灵活,甚至无法撞击或撞击无力而导致哑火,所以说,此枪不怕用,就怕摔。
八、平时尽量不要放空枪,以防撞针击飞甚至伤人,并注意用稀释机油对其活动部位进行滋润。
发现撞针丢失时,需要及时补充,否则将无法射击。弹仓底部有备用撞针,可以随时随地受用。
补充很方便,只要将撞针直接从其孔插入到底即可,这种现象非常少,几乎不可能。
九、弹仓底部被封闭,子弹只能从抛壳口或是弹头出口的端口逐个装入,其装法,类似装弹匣。但最好是采用装弹器进行装弹。装弹器很小,只有拇指大,用它装弹,即轻松,又便捷。
十、靠近弹簧的第一颗子弹,是一颗固定在弹簧托板上的装饰(假)弹,有标记,用它来防止撞针击飞和装饰,以免弹仓无实弹时抛壳口空缺一块而影响美观,关键时刻,切勿将其当作实弹。
十一、长期闲置时,须将弹仓里的实弹卸光,用油纸将其包好,或浸泡在稀释的机油中,以防生锈。
十二、此枪的结构极其简单,临用时不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对里面的零件将无法进行修理或更换,甚至对其失去的表面平整度都很难修复,所以尽量予以小心,注意清洁,防锈,防冲压。
十三、此枪酷似平板手机,细看还是有区别,故不宜长期裸露,平时最好用手机皮套进行包装。
十四、避免生手接触,以免因好奇而造成不测。
十五、此枪四角砖方,没有弹管,因此枪口的朝向不太明显。如果将推机往后抠,枪口会随着朝后,一旦击发,弹头会向后飞,如不当心,这样很有可能会误伤持枪人自己,或是误伤不应该伤到的人。
所以,除有意之外,操作推机时,只能用手掌将其向前推,不能用手指将其往后抠。
在一般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此枪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按其要领操作,它可以得心应手,寿终正寝。
附图说明
式样示意图,是1∶1制图,图中左侧所露,表示推机;上端所露,表示抛壳口中的子弹。
具体实施方式
此枪由下列零件组合而成:
上等钢质铁皮 一张
弹仓隔离条 一根
击锤缓冲皮块 一块
撞针 一枚
弹头出口加长条 一根
防止撞针掉落的小弹簧 一根
防止撞针掉落的小钢珠 一粒
击锤 一个
击锤绷簧 一根
击锤摇臂轴 一根
推机 一个
推机复位绷簧 一根
推机微调弹簧 一根
大小铆钉 八枚
弹仓弹簧 一根
子弹 N个
装弹器(附件) 一个
上述所有的零件,最好是采用优质不锈钢。
根据一般成年人的手感舒适度
设:外表规格长度12cm,宽度5.8cm,厚度0.88cm
在这个“手机”空壳合里,需要安装子弹出口加长条、子弹、弹仓隔离条、击锤和推机这五大要件。
它们的布局是:(从右到左,依次排列)
子弹出口加长条 在机合内右侧,紧靠机合的边缘;
子弹 在其次,弹头靠着加长条;
弹仓隔离条 在其次,一个边靠着弹尾;
击锤 在其次至上,垂直于隔离条;
推机 在其下,垂直于击锤。
根据限定和铁皮的承受能力,以及加工难度
设:铁皮下料规格 长度242cm,宽度6.6cm,厚度是0.8mm。
为了抛壳口和弹头出口的完整性,将铁皮的长度从中对折,对折处的内R呈子弹身段的半圆,将其作为设置抛壳口和弹头出口的上半圆(此枪没有弹管,子弹上靠机壳上端半圆,下靠下一发子弹的身躯,两个圆柱体的接触面是一条直线)。
也就是说,铁皮对折后所形成的机壳,一头为实,三边为虚(需要对接加工处理)。对折的地方,是子弹的上死点,同时也是抛壳和弹头出口的地方,因此,对折所形成的半圆需要规则,完整,而且光滑。
因为其宽度受到5.8cm的限定,这就注定了此枪不能够有枪管,也不能够有枪机后坐,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开锁闭锁环节,首先需要对其子弹进行特殊的设计,使其弹管、弹膛和弹壳、弹头合并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弹管的规逼和导向,直接敲击子弹的屁股发射,是否会影响该弹头的初速,其答案是否定的,要说有一点,也是微乎其微。
事实上,其初速的形成,是弹药在弹壳里裂变的瞬间所产生的气压作用于弹头尾端的缘故,其作用力(初速)的大小,取决于火药的当量,而不取决于弹管的长短。
可以说,从火药6%s裂变之后,都是对其作用力(初速)的逐步消耗。
也就是说,从火药爆炸那一刹那间开始,直至弹头落地的全过程,其中不可能有加速度的现象出现。
弹管的长短与弹头的初速没有必然的关系,过长的弹管反而是初速的阻碍,但与射击精准度有关。
所以,此枪没有枪管不影响其初速,桶状的弹头有益于初速,近距离射击也无须瞄准。
没有弹管作保护,直接敲击子弹屁股引爆,弹壳是否会炸开,其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我在孩提时亲身经历过,将检来的锈子弹(可能是老三八)固定在树杆上,用锤子和钉子直敲其尾部,好在是冬天,弹壳后坐没有伤到我,惊吓之余,定神一看,只见落地的弹壳是上好的。
正因为有过切身的经历,所以我今天才敢设想裸露着敲其屁股,何况与其配套的子弹有两层壳,其厚度足足有1.2mm(一般手枪子弹壳的厚度是0.4mm左右),因此很安全。
(一)子弹的制造方法
根据此枪对子弹的要求,使弹头最大化和便利抛壳,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子弹外壳对爆炸的承受能力,以便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所以采用大壳包小壳的方法,制造一种特殊的子弹与其配套。
具体做法是
设:弹壳的总长度是1.5cm,弹壳筒的外径是5.2mm,内径是4.6mm,所以,弹壳筒的厚度是0.3mm。
设:弹壳的尾部(底火)直径是7mm,尾部边缘厚度是1.5mm(其中被击的弹壳底板厚度是0.1mm,与其相对应的底火底板厚度是1.4mm);底板上的底火孔1.2mm,靠近底板边缘设置若干个底火孔,将一般常用的黑色火药填满铜质的弹壳筒。
弹壳的规格确定之后,就可以算出能够与其配套的弹头(管)的规格。
所以,弹头的直径应当是7mm(与弹壳尾部直径配套,呈圆柱体),长度2cm,用5.15mm的钻头将其长度的一端开孔(与弹壳筒外径配套),孔的深度(除钻头的锥端之外)是1.3cm(与弹壳筒长度配套),因此,弹头的实芯部分(含钻头的锥端空间)是7mm,弹头管的厚度是0.9mm。
因为卡舌(铁皮)厚度是0.8mm,所以,大管包小管时,弹头管的尾端距弹壳尾缘需要留有1mm间隙,使彼此之间形成一个1mm凹形卡槽,以便卡槽被卡时,卡槽留有0.2mm的前后活动余量。
弹头前端呈半个球形,其R是3.5mm。
弹壳筒(含火药)被较紧的压入弹头管之后所形成的新型子弹,其长度是2.25cm,直径是7mm,两者外壳相加的厚度是1.2mm,呈圆柱体。
一般常用火药,其当量是无法突破这个厚度的,其承压能力,绰绰有余,一弹一管制,不存在弹管金属疲劳的问题。
凹形卡槽1mm处的厚度只有0.3mm,是该子弹的薄弱环节,制造弹壳时,可以将其部位从内刻意加厚。
根据所设定5.8cm的外表宽度,减去2.25cm子弹长度,再减去“手机”壳单边折边的厚度1.6mm,只剩下了约3.4cm的宽度,在这个宽度里,需要安装弹仓隔离条、击锤和推机这三个主要部件。
(二)弹仓隔离条的制作方法
弹仓有两个边,设一个边的隔离条呈“7”字形(另一个边是一根长度10.3cm,宽度5mm,厚度7.04mm子弹出口的加长条,目的是为了增加子弹出口上半圆的长度,此条很简单,所以没有专门提及),隔离条的长度是11.8cm,(根据‘手机总长度),厚度7.04mm(根据子弹的直径),“7”字横头是1平方厘米(因为要在其位设置撞针孔等构件),其余的宽度是5mm。
在“7”字上端1平方厘米处,设置撞针孔,设置缓冲皮块的平底孔,设置弹尾下端受阻平面,设置防止撞针掉落的阻止孔,设置抵抗弹壳后坐力的铆钉孔。在这一平方厘米的地方,要设置五大功能。
将“7”字上端的厚度做成子弹身段的半圆,与铁皮对折的R吻合,在厚度的中间,距上端2.5mm处,从前(弹尾的接触面)向后,从上向下倾斜3度用2mm的钻头开孔并贯穿,作为撞针孔。
这个倾斜角度,是使卡舌耐用的有效措施,因为其倾斜度刚好与卡舌转折角的角根相呼应。
撞针长度1.35cm,直径2mm,撞击弹尾的一头,3.5mm小段呈微尖圆头形,撞针用钻头材料精制。
“7”字横头的另一端,在其厚度的中间,以距上端3.5mm为中心点,开一个复盖撞针孔、直径5mm、深度2mm的平底孔,作为击锤缓冲皮块安装孔。皮块的直径略大于其孔,皮块厚度4mm,皮质要好,用强力胶将其粘入其孔后再将其孔的边缘进行微铆固定,以免皮块脱落。
为了防止撞针乱窜或丢失,因此,顺其撞针孔,用1mm钻头在皮块上开一个小孔,使撞针较紧的穿过皮块孔。
在“7”字横头下端中段(略偏后)对应撞针孔,钻一个直径2.3mm的孔,钻头接近撞针孔时,让其钻头的末端露出1mm的锥形部分停止再钻,给其孔贯入一粒直径2.2mm的小钢珠,用一根外径2.2mm的小弹簧顶紧钢珠直压撞针腰部,另一头孔口,将其封闭。
这样一来,撞针就有了双重保险。
撞针虽小,但作用至关重要,它只有1.35cm长,2tmm粗,击空枪一旦将其击飞,或是自然掉落,将无法寻找,这时的枪支,等于暂时报废,所以,至少有一根备用撞针,等其安置在子弹弹簧底托板中间,或是其它方便的地方,不过,像这样丢失撞钉的现象,几乎为“0”。
如果在关键时刻出现了这种现象,那就真的要命,所以有必要对其实行双重保险,以防万一。
缓冲皮块孔,它不会因为次数用得太多而变得松弛,击锤每敲打一次,此皮孔都会微铆紧缩一次。
缓冲皮块虽然很小,但作用很大,即可防止铁敲铁,又可以对撞针防窜防掉,所以,对其的皮质要求是:耐敲,耐磨,耐油,不软不硬,富有弹性。
在“7”字横头向前厚度(靠着子弹尾部)的一边,距上端4.5mm画一条横线,将其切成向后倾斜5度斜面。
也就是说,在7平方毫米的范围,2.5mm的直面,是弹尾的接触面,4.5mm的斜面,是弹尾的空旷区域。
射击时,因为弹尾小面积单边瞬间受阻,所以弹壳在原地必抛无疑。
其抛线弧度的大小,与弹尾接触面成正比;其抛力系数的大小,与弹尾的接触面成反比。在实验中,根据后坐力的强度,可以将其接触面调试到最佳尺度,或是7mm接触面的1/3,或是1/4,或是1/5…。
在抛壳的同时,借助弹尾单边受阻往后翘(最多)5度的后坐力,撞针会缩回1.5mm所突出的部分。
这样一来,下一发子弹继位时不会受到撞针突出部分的阻碍,使其笔直向上进入卡口,等待再次撞击,以此循环,实现任意点射。
在“7”字横头1平方厘米的正面,靠上端5.5mm画一条横线,距前端(弹尾接触面)4mm画一条竖线,以横竖两线交汇点为中心点,钻一个直径3mm孔并贯穿,将其作为抵抗弹壳后坐力的铆钉孔,用铆钉将其与“手机”壳牢牢的铆成一个结实的整体。
其后坐力就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个部位受力最大,所以需要特别加固。
在宽度5mm“7”字长条上,均等的钻四个直径2mm的孔,将其作为隔离条与机壳紧固的铆钉孔。
子弹的尾部,是靠着这条“7”字形的边冉冉上升至卡口的,所以要求这条边垂直而光滑。
(三)击锤的制作方法
该枪的击发方式,类似于左轮手枪的击发方式,每发射一颗子弹,都需要击锤敲打一次。
击锤的下料长度3.15cm,宽度1.3cm,厚度7mm(采用优质钢)。
其做法是:
在这个长方形平面上,顺其长度画一根中心线,以这根线为基准,再找出其形状的轮廓。
距中心线下端6.5mm画一条横线,以交叉点为中心画圆,其半径作为击锤齿轮的R。
在交叉“十”字下面左边四分之一制齿(因为只要其转动四分之一,击锤敲打的角度就是90度)。
齿距3mm,齿深1.5mm,齿数3个,击锤朝上,齿轮朝下,齿轮齿,向左侧倾斜3度,呈锯齿状。
齿轮的厚度是2.6mm,这个厚度,一直延伸至击锤下端,也就是说,只有击锤的厚度是7mm,其余的厚度是2.6mm。将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向右翻滚90度,切去右边的4.4mm,保留左边的2.6mm。
3个齿做成之后,将“十”字下面右边四分之一的R缩小1.5mm,以便推机复位时这个地方不碍事。
在齿轮的中心点上,用4mm的钻头打一个孔并贯穿,将其作为能够作90度摇摆的击锤摇臂轴孔。
与轴孔配套的,是一小段直径5.2mm(与击锤绷簧内径配套),长度7.04mm(与子弹隔离条的厚度相等)的圆柱体,在这个圆柱体的中心点上,用2mm的钻头开孔并贯穿,作为铆钉孔,并将这个圆柱体设个台阶,其深度2.7mm(与击锤齿轮的厚度配套),直径略小于4mm(与击锤齿轮孔松配合)。
在其平面上,距上端7mm画一根横线,距右边1cm画一根竖线,切去线外的左边,留下线内的右边,将其作为击锤。
距这个长方形右侧边缘4mm画一根竖线,这线段上至击锤下端线,下至齿轮R的圆弧线,将左侧线外部分切去,所留下的部分,作为击锤的摇臂。
击锤的上端,将其厚度做成子弹身段的半圆,在击锤上端的中心,垂直于摇臂用1.5mm的钻孔并贯穿,作为绷簧一个头的插入孔,绷簧的另一个头被机壳所绊。
击锤绷簧,采用直径1mm的钢丝制作而成,内径是5.5mm(与击锤摇臂轴大的台阶配套),外径是7.5mm,左旋3.5圈,两个头互为90度,其长度以安装后不超过击锤的上端为准,两个头的长度相等,一头插入击锤孔,另一头松弛的绊在机壳上(不能固定死)。其松弛的程度,以撞针待击时刚好与击锤接触为准,哪怕离开一点都没问题,因为击锤敲击撞针时,不是依靠其压力,而是靠其瞬间释放的爆发力。
如果绷簧绷紧了击锤,撞针将无法缩回1.5mm,即使是弹壳后坐将其退回了,也会被击锤顶回去,向外露出1.5mm撞针头,这样就会影响下一发子弹的到位,甚至无法到位,导致击锤空击。
(四)推机的制作方法
因为机壳内的右边是子弹的位置,无法设置采用手指抠动的板机,同时也是为了对应击锤的齿轮,所以,只能在子弹的后边,以及击锤齿轮的下边设置依靠手掌握力的推机,使其带动击锤敲击撞针,以便达到直接击发的目的。
因为推机摇臂的长度是击锤摇臂的3倍,所以推机带动击锤不费劲,加上又是握力,手感会相当好。
开始用,也许会觉得推机没有板机顺手,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再说,近距离无须瞄准,也没有时间瞄准,手枪本来打的就是一个手法,凭经验,凭感觉,例如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撸枪即打,即打即中,从来不瞄。
百步穿杨,需要苦练,推机也好,板机也罢,都是如此,习惯了,自然顺手。
推机下料长度8.6cm,宽度2.6cm,厚度7mm(采用优质钢)。
距这个长方形平面的下端边缘4mm画一条横线,距右侧边缘4mm画一条竖线,以线的交叉点为中心点作8.2cm画圆,在其R上做推机齿轮的齿。
中心点用3mm钻头开孔并贯穿,将其作为推机摇臂的限位孔。
在这个孔中心线的上端,将线的左边(线的右边是要切去的)做三个齿,与击锤齿轮配套咬合,前面的第一个齿,对准和垂直于击锤齿轮的竖中心线。其齿数,齿距,齿高,齿厚和倾斜角度与击锤齿轮相同,但倾斜方向相反。
以长方形的平面右下角为起点,向上4cm画一条横线,与其孔的竖中心线交汇,交汇点至长方形右下角画一条斜线,将斜线至垂直中心线的右侧多余的部分切去,切去之后依次做三个齿。
距斜线7mm画一条与其平行的斜线,以长方形的下端为起点,向上2cm画一条横线与竖线交汇,将其交汇左下角多余的部分切去。
距长方形平面右侧边缘3mm画一条竖线,距上端1.6cm画一条横线与竖线交汇,将左上角切去,再将对应的下角切去。
距上端点7mm画一条横线之后,将长方形的平面向右侧翻滚90度放置,这时平面变成了侧面(厚度),将右边4.4mm切去(切去的高度是7mm),留下左边的2.6mm与击锤齿轮的厚度相吻合。
将底下斜线上的解做成直角,在7平方毫米的端面上,用3.5mm的钻头开一个穿过推机摇臂定点孔的孔,其深度3cm,将其作为微调弹簧孔,以便对摇臂的高度进行微调,并将摇臂定点孔从下至上做成椭圆形,以便适应该微调。
所以要微调,是因为推机向前推动时,其齿轮与击锤齿轮刚好是咬合着1.5mm深度划弧的,当推机反向复位时彼此无法咬合,这时推机上的三个齿都要对在先复位的击锤最下面的一个齿产生背靠背的摩擦(背靠背的摩擦时,击锤会将撞针挤实弹尾,以便撞针实打实的撞击),这时如果推机不缩回1.5mm,推机就很难背靠背的滑过复位,因此需要使其自动微调。
所以将彼此的齿轮做成斜度,是因为微调的弹簧弹性很弱,咬合着推动,就不会因为弹簧软弱而出现中途跳齿现象。
所以微调弹簧不能太硬,是因为做硬了彼此背靠背时不容易滑动,造成推机复位困难。即使是滑得动,但由于摩擦力过于强烈,会导致彼此齿轮的加速磨损,这样不符合机械要求。
因此,微调弹簧的弹性需要柔软,其弹力只要能够轻松的将推机缩回或弹起1.5mm即可。
轻微背靠背的摩擦,不论摩擦频率的高低,使用时间的长短,都会使彼此齿轮的齿端长期保持中性,这就跟磨刀的道理一样,两边均匀着磨,才能使刀口锋利,否则就会翻钢(刀刃往一边卷)。
要将其锋利部分用钝,使其推动时跳齿,至少也得来回摩擦上万次,也就是说,即使该枪用到报废了,彼此的齿轮还是上好的,因为该枪的使用寿命只有5000发/次左右。
此枪易损的地方,是弹头出口那点铁皮,是那点铁皮决定着它使用寿命的长短,而不是齿轮。
也就是说,容易造成整个枪支报废的,是“手机”外壳,就是弹头出口那点厚度只有0.8mm,长度只有1cm的铁皮。但这点铁皮,完全可以胜任五千次的摩擦,主要是因为此处只有摩擦,没有膛压,弹头只是借道瞬间穿过,况且,彼此表面光滑。
在推机齿轮的内侧面(厚度)上,用4mm铣刀铣出一条凹槽,其深度1.2cm,长度5cm,用此槽安装推机复位绷簧。
该绷簧的钢丝直径1.2mm,绷簧的内径6mm,外径8.4mm,2.5圈,两个头互为90度,绷簧一头的长度与凹槽等同,另一头略长,并将其头端做成“7”字形,以便“7”字横头靠着子弹隔离条的边缘微滑。
将其绷簧的内径做一个内套,内套的直径略小于绷簧的内径,其内套的长度比绷簧的厚度略长,用2mm钻头开孔并贯穿,将其作为铆钉孔。对应这个孔,在推机凹槽的两边钻一个同样大小的孔并贯穿,等绷簧和内套装进去后将其铆紧固定。
(五)其它
与上述零件的孔位相对应在机壳(铁皮)上打孔,以便将彼此作铆固定。
以子弹上死点的尾部端点为界线,加上子弹尾部的厚度1.5mm,对准弹尾凹槽,随着机壳顶端半圆,将其折成半个圆的直角,作为子弹尾部的半圆卡口,其卡舌的长度,等于弹尾凹槽的深度0.9mm。
就是靠机壳上这0.9毫米长的半圆卡舌将弹尾凹槽卡住,以便被撞针倾斜着撞击的。
该卡舌紧靠其角,短而硬,加上撞针倾斜着对准这个转折角的角根,所以,击锤不容易将其敲平。撞针撞击弹尾时,由于倾斜的关系,同一时会产生即向前又向上的合力,这一合力,是对卡舌的最好保护。
抛壳也不会对卡舌产生影响,因为弹尾是倾斜着从下死点下半圆抛弧的,它碍不着上半圆(卡舌)。
弹壳的总长度是1.55cm(其中卡口0.1cm,卡口后0.15cm,卡口前1.3cm),所以,从卡舌向前延伸1.65cm,将其挖去,作为抛壳口,其深度,是子弹身段的半径。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其膛压的所在和气流的走势:
抛壳口的长度是1.65cm,紧接着弹头出口上半圆的长度是1cm,两者之和的长度是2.65cm。
也就是说,2.25cm的子弹,就躺在这个2.65cm的半圆里,子弹的长度1mm被卡舌卡住,1.5mm在卡舌的后面,卡舌前面实际只有2cm子弹头,在这2cm中,1.65cm被抛壳口所露,0.35cm被机壳所遮。
弹头管的尾端延伸到弹壳端口的长度:弹头长度是2cm,发射时它要向前延伸1.3cm才能脱离弹壳端口,两者之和的长度是3.3cm,减去2.65cm,就是0.65cm。
也就是说,弹头从出口的端面露出0.65cm,两者刚好分离(一旦分离,抛壳口就有气体泄漏,但泄漏的气体并非膛压),这时的弹头管,还有大半节(1.35cm)在机壳(1cm/R)里面。
在这气体极其膨胀的时间段,弹头管并没有完全脱离机体,没有脱离那点(1cm/R)铁皮,而是在继续承压和引流,当它完全脱离机体时,这役强压气体已经被引流到机体之外。
通过上述动态的分析,可以得知:
1、由于弹头管的承压和引流,弹头出口处(1cm/R铁皮)没有膛压,只有无压的气流和直性的、一闪即逝的弹头擦肩而过。
2、在弹壳与弹头分离的瞬间,抛壳口的周边有被泄漏的气体,该气体会引起下面子弹的共震。
3、纵向喷射的是主流废气,量大;横向泄漏的是支流废气,量小。
卡槽是否能够准确的进入卡口,这一问题,应当不成问题,因为:
一、子弹继位的距离很近,只有0.7mm;
二、子弹继位的时间很短,只有百分之几秒;
三、抛壳时,被抛的弹尾会压低下一颗子弹的弹尾,使其头高尾低向内画弧恢复平坦;
四、弹仓间隙小。
为了缩短篇幅,对其附件作如下简单的描述:
在推机对应“手机”壳的位置割开一个口子,该口子的大小和深浅,以推机平整全部露出而不漏光为准,并在推机上设置像手电筒那样的舌簧开关作其保险,推机与机壳相扣谓之关,否则谓之开。
与12颗子弹在弹仓排列的位置相对应,用2mm钻头在机壳上依次打孔,作为查弹孔,弹仓有多少子弹,看其孔就一目了然,以便心中有数。
推机相对的一个边,是弹仓借助机壳边缘(需加上弹头出口加长条)的另一个边,子弹上升时弹头端点就是靠着这个边,距“7”字弹仓条的一个边(弹仓的宽度),起码是一颗子弹的长度2.25cm(弹仓的宽度不能小于这个数,否则子弹无法通过)。
为了确保弹尾的卡槽能够准确无误的进入卡口,弹仓2.25cm间隙误差越小越好,尤其是在弹仓的上端,其误差最多不能大于0.06mm,因为卡槽被卡后的前后调节余量只有0.2mm。
弹头出口的端口,就在这个边缘的上端,其口子的大小,宽度7.04mm,长度9mm,呈微椭圆形。
由于宽度受到限定,击锤张开到极限(90度)时会露出侧面一点点,这就需要在相对的部位挖去一点机壳边缘,用一块能够与其吻合的条状皮塞将其遮盖,在接近皮条下端的上面(至少距下端5mm),将两边挖去小半圆,其R是1.5mm,使其部位特别的柔软,小半圆的后面,用强力胶将其固定在机壳上相应的地方,以便射击时容易被击锤顶开而不脱落,这样即可防尘,又增加了美观。
也就是说,该条状皮塞不影响随时随地射击,拔枪即射,即射自动即开,闲置时,将口子用皮塞遮盖。
在所有零件铆钉孔两边孔口的边缘,将其孔的周边再钻大一点,其大小和深度,以铆钉被铆之后,铆钉头能够与机壳表面齐平为准,使其厚度不超过0.88cm。
弹仓里弹簧的最佳弹性,以能够将子弹轻松的压入弹仓、射击时最后一发子弹能够积极到位为准。
现在一般的平板手机厚度是5mm-12mm之间。
如果事实证明铁皮的厚度确实不够,在不突破一般平板手机厚度的前提下,可以将铁皮适当加厚,或是局部将其加厚,加厚之后,除子弹的卡槽随着加宽之外,其余不变。
(六)装弹器的制作方法
由于抛壳口和子弹过于狭小,手指难以拿捏,因此,最好是采用装弹器装弹。装弹器虽小,但很管用。
其做法是:
在长度2cm宽度1cm,厚度0.5cm的平面上安装一个凸头,并用一块长度2cm,宽度2cm,厚度0.1cm的板,作为装弹的靠板,以便抛壳口靠着该板被凸头插入。
凸头的长度0.5cm,宽度0.6cm,高度1.1cm,将宽度的端面做成子弹身段的半圆凹形。
使用方法:
装弹时,将装弹器的靠板靠着抛壳口的一边,让凸头对准抛壳口,凸头可以从上往下压,也可以从下往上顶,子弹从弹头出口的端口推入,直至卡槽被卡为止。
将弹仓装满(12发)最多只要20秒,很轻松,很便捷,一按二推,即可到位。

Claims (1)

1.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其特征在于该手枪是由上等钢质铁皮一张,弹仓隔离条一根,击锤缓冲皮块一块,撞针一枚,弹头出口加长条一根,防止撞针掉落的小弹簧一根,防止撞针掉落的小钢珠一粒,击锤一个,击锤绷簧一根,击锤摇臂轴一根,推机一个,推机复位绷簧一根,推机微调弹簧一根,大小铆钉八枚,弹仓弹簧一根,子弹N个和装弹器一个组合而成的,设手枪外表规格长度12cm,宽度5.8cm,厚度0.88cm,形状一掌见方,酷似平板手机;所述的上等钢质铁皮,下料规格长度242cm,宽度6.6cm,厚度0.8mm,将铁皮的长度从中对折,对折处的内R呈子弹身段的半圆,将其作为设置抛壳口和弹头出口的上半圆,铁皮对折后所形成的机壳,一头为实,三边为虚,对折的地方,是子弹的上死点,同时也是抛壳和弹头出口的地方,以子弹上死点的尾部端点为界线,加上子弹尾部的厚度1.5mm,对准弹尾凹槽,随着机壳顶端半圆,将其折成半个圆的直角,作为子弹尾部的半圆卡口,其卡舌的长度,等于弹尾凹槽的深度0.9mm,从卡舌向前延伸1.65cm,将其挖去,作为抛壳口,其深度,是子弹身段的半径;所述的弹仓隔离条,呈“7”字形,长度11.8cm,厚度7.04mm,“7”字横头是1平方厘米,其余的宽度是5mm,在“7”字上端1平方厘米处,设置撞针孔,设置缓冲皮块的平底孔,设置弹尾下端受阻平面,设置防止撞针掉落的阻止孔,设置抵抗弹壳后坐力的铆钉孔,将“7”字上端的厚度做成子弹身段的半圆,与铁皮对折的R吻合,在厚度的中间,距上端2.5mm处,从前向后,从上向下倾斜3度用2mm的钻头开孔并贯穿,作为撞针孔,“7”字横头的另一端,在其厚度的中间,以距上端3.5mm为中心点,开一个复盖撞针孔、直径5mm、深度2mm的平底孔,作为击锤缓冲皮块安置孔,顺其撞针孔,用1mm钻头在皮块上开一个小孔,使撞针较紧的穿过皮块孔,在“7”字横头下端中段对应撞针孔,钻一个直径2.3mm的孔,钻头接近撞针孔时,让其钻头的末端露出1mm的锥形部分停止再钻,给其孔贯入一粒直径2.2mm的小钢珠,用一根外径2.2mm的小弹簧顶紧钢珠直压撞针腰部,另一头孔口,将其封闭,在“7”字横头向前厚度的一边,距上端4.5mm画一条横线,将其切成向后倾斜5度斜面,在“7”字横头1平方厘米的正面,靠上端5.5mm画一条横线,距前端4mm画一条竖线,以横竖两线的交汇点为中心点,钻一个直径3mm孔并贯穿,将其作为抵抗弹壳后坐力的铆钉孔,用铆钉将其与“手机”壳牢牢的铆成一个结实的整体,在宽度5mm“7”字长条上,均等的钻四个直径2mm的孔,将其作为隔离条与机壳紧固的铆钉孔;所述的击锤缓冲皮块,皮块的直径略大于其孔,皮块厚度4mm,皮质要好,耐敲,耐磨,耐油,不软不硬,富有弹性,用强力胶将其粘入其孔后再将其孔的边缘进行微铆固定;所述的撞针,长度1.35cm,直径2mm,撞击弹尾的一头,3.5mm小段呈微尖圆头形,用钻头材料精制;所述的弹头出口加长条,长度10.3cm,宽度5mm,厚度7.04mm,用于增加子弹出口上半圆的长度;所述的防止撞针掉落的小弹簧,外径2.2mm;所述的防止撞针掉落的小钢珠,直径2.2mm;所述的击锤,下料长度3.15cm,宽度1.3cm,厚度7mm,在这个长方形平面上,顺其长度画一根中心线,距中心线下端6.5mm画一根横线,以交叉点为中心画圆,其半径作为击锤齿轮的R,在交叉“十”字下面左边四分之一制齿,齿距3mm,齿深1.5mm,齿数3个,击锤朝上,齿轮朝下,齿轮的齿,向左侧倾斜3度,呈锯齿状,齿轮的厚度是2.6mm,这个厚度,一直延伸至击锤下端,只有击锤的厚度是7mm,其余的厚度是2.6mm,将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向右翻滚90度,切去右边的4.4mm,保留左边的2.6mm,3个齿做成之后,将“十”字下面右边四分之一的R缩小1.5mm,在齿轮的中心点上,用4mm的钻头打一个孔并贯穿,将其作为能够作90度摇摆的击锤摇臂轴孔,在其平面上,距上端7mm画一根横线,距右边1cm画一根竖线,切去线外的左边,留下线内的右边,将其作为击锤,距这个长方形右侧边缘4mm画一根竖线,这线段上至击锤下端线,下至齿轮R的圆弧线,将左侧线外部分切去,所留下的部分,作为击锤的摇臂,击锤的上端,将其厚度做成子弹身段的半圆,在击锤上端的中心,垂直于摇臂用1.5mm的钻孔并贯穿,作为绷簧一头的插入孔;所述的击锤绷簧,采用直径1mm的钢丝制作而成,内径是5.5mm,外径是7.5mm,左旋3.5圈,两个头互为90度,其长度以安装后不超过击锤的上端为准,一头插入击锤孔,另一头松弛的绊在机壳上,其松弛的程度,以撞针待击时刚好与击锤接触为准;所述的击锤摇臂轴,是一小段直径5.2mm,长度7.04mm的圆柱体,在这个圆柱体的中心点上,用2mm的钻头开孔并贯穿,作为铆钉孔,将这个圆柱体设个台阶,其深度2.7mm,与击锤齿轮的厚度配套,直径略小于4mm,与击锤齿轮孔松配合;所述的推机,下料长度8.6cm,宽度2.6cm,厚度7mm,距这个长方形平面的下端边缘4mm画一条横线,距右侧边缘4mm画一条竖线,以线的交叉点为中心点作8.2cm画圆,在其R上做推机齿轮的齿,中心点用3mm钻头开孔并贯穿,将其作为推机摇臂的定点孔,在这个孔中心线的上端,将线的左边做三个齿,与击锤齿轮配套咬合,前面的第一个齿,对准和垂直于击锤齿轮的竖中心线,其齿数,齿距,齿高,齿厚和倾斜角度与击锤齿轮相同,倾斜方向相反,以长方形的平面右下角为起点,向上4cm画一条横线,与其孔的竖中心线交汇,交汇点至长方形右下角画一条斜线,将斜线至垂直中心线的右侧多余的部分切去,切去之后依次做三个齿,距斜线7mm,画一条与其平行的斜线,以长方形的下端为起点,向上2cm画一条横线与斜线交汇,将其交汇左下方多余的部分切去,距长方形平面右侧边缘3mm画一条竖线,距上端1.6cm画一条横线与竖线交汇,将左上角切去,再将对应的下角切去,距上端点7mm画一条横线之后,将长方形的平面向右侧翻滚90度放置,将右边4.4mm切去,留下左边的2.6mm与击锤齿轮的厚度相吻合,将底下斜线上的角做成直角,在7平方毫米的端面上,用3.5mm的钻头开一个穿过推机摇臂定点孔的孔,其深度3cm,将其作为微调弹簧孔,在推机齿轮的内侧面上,用4mm铣刀铣出一条凹槽,其深度1.2cm,长度5cm,用此槽安装推机复位绷簧;所述的推机复位绷簧,钢丝直径1.2mm,绷簧的内径6mm,外径8.4mm,2.5圈,两个头互为90度,绷簧一头的长度与凹槽等同,另一头略长,将其头端做成“7”字形;所述的推机微调弹簧,弹性柔软,其弹力只要能够轻松的将推机缩回或弹起1.5mm即可;所述的大小铆钉,共八个,在所有零件铆钉孔两边孔口的边缘,将其孔的周边再钻大一点,其大小和深度,以铆钉被铆之后,铆钉头能够与机壳表面齐平为准,使其厚度不超过0.88cm;所述的弹仓弹簧,最佳弹性,以能够将子弹轻松的压入弹仓、射击时最后一发子弹能够积极到位为准;所述的子弹,弹壳的长度是1.55cm,弹壳筒的外径是5.2mm,内径是4.6mm,弹壳筒的厚度是0.3mm,弹壳的尾部直径是7mm,尾部边缘的厚度是1.5mm,底板上的底火孔1.2mm,靠近底板边缘设置若干个底火孔,将一般常用的黑色火药填满铜质的弹壳筒,弹头直径7mm,与弹壳尾部直径配套,呈圆柱体,长度2cm,用5.15mm的钻头将其长度的一端开孔,与弹壳筒外径配套,孔的深度是1.3cm,与弹壳筒长度配套,弹头的实芯部分是7mm,弹头管的厚度是0.9mm,大管包小管时,弹头管的尾端距弹壳尾缘留有1mm间隙,使其彼此之间形成一个1mm凹形卡槽,弹头前端呈半个球形,其R是3.5mm,弹壳筒被较紧的压入弹头管之后所形成的新型子弹,其长度是2.25cm,直径是7mm,两者外壳相加的厚度是1.2mm,呈圆柱体;所述的装弹器,在长度2cm,宽1cm,厚0.5cm的平面上安装一个凸头,用一块长度2cm,宽度2cm,厚度0.1cm的板,作为装弹的靠板,抛壳口靠着该板被凸头插入。
CN201410195424.8A 2014-05-01 2014-05-01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Active CN105021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424.8A CN105021088B (zh) 2014-05-01 2014-05-01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424.8A CN105021088B (zh) 2014-05-01 2014-05-01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1088A CN105021088A (zh) 2015-11-04
CN105021088B true CN105021088B (zh) 2018-01-16

Family

ID=5441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5424.8A Active CN105021088B (zh) 2014-05-01 2014-05-01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10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8A (zh) * 1990-11-20 1992-06-03 潘登 通用无后坐力枪族
CN1734223A (zh) * 2004-08-11 2006-02-15 石黎明 双枪合一、枪机联动型枪械
CN101169314B (zh) * 2007-10-31 2011-04-20 张建中 一种转轮手枪
CN102374825A (zh) * 2010-08-22 2012-03-14 柯兆宾 无后坐力枪炮及其闭锁机构和自动方式
CN102840791A (zh) * 2011-06-22 2012-12-26 史纪元 枪管前冲式紧凑手枪
CN102721321B (zh) * 2012-06-29 2014-04-16 山东警察学院 防哑弹自动手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1088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Maio Gunshot wounds: practical aspects of firearms, ballistics, and forensic techniques
US9739551B2 (en) Ammunition magazine base pad retaining plate
US7717814B1 (en) Expandable arrow broadhead with spring biased sliding shaft and pointed tip
US7234399B2 (en) Deployable bullets having high voltage electrodes
US7377869B2 (en) Mechanical anti-wedging and controlled deployment broadhead
US2045964A (en) Casing projectile
US9200857B1 (en) Hollow hammer with downward ejecting chamber for rifle
US7171905B2 (en) Hollow point bullet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4083138A (en) Close combat backup weapon
Karger Forensic ballistics: injuries from gunshots, explosives and arrows
CN105021088B (zh) 半自动、平板手机式特工专用手枪
Karger Forensic ballistics: Injuries from gunshots, explosives and arrows
US20050043101A1 (en) Bean bag baton
CN209197571U (zh) 弹匣快速装弹装置
Sawyer Firearms in American History
CN105953645A (zh) 一种采用双排双进弹夹的92式手枪
O'Connor Complete Book of Rifles and Shotguns: With a Seven-lesson Rifle Shooting Course
Holmes Weapon
Bull German Machine Guns of World War I: MG 08 and MG 08/15
CN211503833U (zh) 一种散射射鱼抢
CN205860870U (zh) 一种双重保险防抢枪套
US8375931B2 (en) Compressed gas operated firearm
RU2349869C1 (ru) Пулевой снаряд для охотничьих ружей с гладкими стволами и "парадоксами"
CN101629793A (zh) 兵器
US10378854B2 (en) Specialized underwater pistol and ammunition for eradicating lionfi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