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7274A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7274A
CN105007274A CN201510446551.5A CN201510446551A CN105007274A CN 105007274 A CN105007274 A CN 105007274A CN 201510446551 A CN201510446551 A CN 201510446551A CN 105007274 A CN105007274 A CN 105007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card
user
cert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65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磊
盛学明
马碟飞
张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un Agel Ecommerce Ltd
Original Assignee
尤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尤磊 filed Critical 尤磊
Priority to CN2015104465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7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7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8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delegation of authentication, e.g. a proxy authenticates an entity to be authenticated on behalf of this entity vis-à-vis an authentication 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该身份认证系统中包括:移动终端,用于存储用户的电子身份证,同时用于获取用户信息,且根据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应用环境平台,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连接,应用环境平台获取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并将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一并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与应用环境平台连接,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接收到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之后,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其将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安全区域中,这样用户进行线上支付或线上身份认证的时候,不再需要携带硬件载体,同时也不需要担心信息泄露等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及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发展和运转已与网络密不可分,对信息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增加,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也就越来越普遍。但是与此同时,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的反应到网络社会当中去,如木马攻击、账号密码被盗等已是屡见不鲜,因而实施网络身份管理成为了较为迫切的一个问题。
目前,国内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关联比对”的方法,即将用户输入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传到管理平台对该个人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比对来认定其身份。但是,这种“关联比对"的方法在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下存在以下问题:1)个人信息比对正确并不表示就是本人真实的意愿,无法有效防范个人身份被冒用或盗用的风险;2)现有的采集个人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安全水平不一,即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
国际上对电子身份证的通用定义是:“由政府颁发给公民的用于线上和线下识别身份的证件”。与用于线下身份识别的第二代身份证不同的是,电子身份证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方便用户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但是,现有的电子身份证主要载体依然是智能芯片,如用户需要使用该电子身份证,则需携带智能银行卡等硬件载体,且使用时需要专用读取设备才能获取硬件载体内的网络身份信息从而实现对用户个人身份的认证。可见,这种应用形态依旧会出现用户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的问题,因而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全新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成为了一种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其将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安全区域中,这样用户进行线上支付或线上身份认证的时候,不再需要携带硬件载体,同时也不需要担心信息泄露等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所述身份认证系统中包括:移动终端、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以及应用环境平台,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存储用户的电子身份证,同时用于获取用户信息,且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
所述应用环境平台,与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连接,所述应用环境平台获取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并将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与所述应用环境平台连接,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接收到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之后,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认证。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生成的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安全区域内,这样,当用户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时候,不需要再携带硬件载体,只要携带该移动终端即可,安全可靠的同时简单方便。另外,要说明的是,这里说到的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是一个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由该系统中预存的与用户相关信息绝对真实有效,故用户可以放心的使用由该网络身份认证平台生成并下发的电子身份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中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以及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
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手机号、用户姓名和移动设备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当前时间信息;
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所述待认证信息;
所述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与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所述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接收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发送的所述待认证信息,随即将所述待认证信息进行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功能是结合预存的电子身份证和获取的用户信息,再使用相应的加密算法对其进行加密,以便生成相应的待认证信息。由于移动终端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且必然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因而将电子身份证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不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负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
优选地,所述应用环境平台中包括:第二信息获取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同时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反馈的认证结果;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在本技术方案中,这里说的应用环境平台可以为线上或线下任意的应用场景,在使用该应用环境平台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二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移动终端中生成的待认证信息,同时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获取该用户信息,当然应用环境平台中也可以从移动终端中获取用户信息,随后应用环境平台再将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进行认证。
优选地,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包括:第三信息获取单元、第二存储单元、查找单元、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认证单元以及结果反馈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用环境平台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所有在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过的用户的电子身份证;
所述查找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连接,所述查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查找与该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
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查找单元连接,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结合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查找到的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
所述认证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所述认证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待认证信息与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中生成的所述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所述待认证信息的认证;
所述结果反馈单元,与所述认证单元连接,所述结果反馈单元获取所述认证单元中的认证结果,并将所述认证结果反馈至所述应用环境平台。
在本技术方案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预先存储了所有在该平台中经过注册的用户的电子身份证,以实现对已经注册了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发送的认证请求。
优选地,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二维码生成单元,所述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所述应用环境平台通过扫描获取所述二维码信息。
在本技术方案中,待认证信息以二维码的形态呈现在移动终端中,这样环境应用平台可以通过扫描获取该二维码,且这里的二维码生成单元在生成二维码的过程中将当前时间列为一个计算因子,因而移动终端生成的二维码信息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确保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优选地,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动态密码生成单元,所述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动态密码,用户将所述动态密码输入所述应用环境平台。
在本技术方案中,待认证信息以动态密码的形态呈现在移动终端中,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用户将该动态密码输入应用环境平台,且这里的动态密码单元在生成动态密码的过程中将当前时间列为一个计算因子,因而移动终端生成的动态密码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确保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方法,所述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上述身份认证系统,所述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以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和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
应用环境平台发送认证请求;
用户确认所述认证请求之后,将用户信息输入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结合获取的所述用户信息和存储的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
应用环境平台获取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将接收到的所述待认证信息和生成的所述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同时将认证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
优选地,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以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和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请求注册;
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接受到的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和所述身份证照片使用用户身份的初步认证;
若初步认证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将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身份证查询中心进行人像比对;
若人像比对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存储在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内部,同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发送至移动终端。
优选地,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请求注册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将银行卡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中心,网络身份认证中心再将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银行卡信息发送至银行卡服务器对所述用户和所述银行卡进行鉴权。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信息,进而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用户信息,进而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或动态密码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实质上是一个基于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其生成的电子身份证的信息经过了公安部人口库的审核再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这样大大提高了该身份认证系统的可靠性;且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采用国际商用密码算法生成电子身份证,生成的电子身份证不含任何的个人身份信息,有效的保护了公民的身份隐私,这样用户不管是进行线上还是线下的身份认证都不需要担心隐私的泄露;
2.在本发明中,将电子身份证加密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安全区域,且不允许复制和篡改,这样,当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只需要使用到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即可,而不需要携带任何其他的硬件载体,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起来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移动终端,200-应用环境平台,300-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移动终端100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身份认证系统中包括:移动终端100、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以及应用环境平台200,其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与应用环境平台200之间可进行双向通信,应用环境平台200可从移动终端100中获取信息,要注意的是,应用环境平台200不一定通过自身的硬件从移动终端100中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用户将移动终端100中显示的信息输入应用环境平台200中,图1中应用环境平台200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箭头、应用环境平台200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之间的双向箭头仅表示信息的流向,并不表示硬件上的连接关系。
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移动终端100生成待认证信息之前,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100输入用户的相关信息完成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的注册,在具体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便于携带的轻便设备。更具体地,若该移动终端100为手机,要完成上述功能,用户可以利用手机通过网页或者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实现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的通信,当然,为了用户的方便快捷,使用APP作为载体更佳。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手机使用APP作为载体实现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注册的过程具体为:首先通过用户主动输入的方式或者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的方式获取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同时将用户身份证照片或者扫面照片上传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这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将接收到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与接收身份证照片或扫面照片中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进行比对,实现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一致性的认证;当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实现了用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的认证之后,随后发送用户日常照片请求至手机中,则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拍照或者上传用户日常照片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进行身份的认证;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在接收到用户日常照片之后,将用户日常照片和用户名字和身份证号一并发送到身份证查询中心进行人像比对,并将人像比对结果反馈回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只有接收到人像比对成功的反馈信息,才根据上述信息生成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用户的电子身份证和用户身份证照片或扫面照片保存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的安全区域中,并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发送到手机中在手机中进行安全存储。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像比对过程,当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不能与身份认证平台查询中心取得通信时,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日常信息与身份证照片或扫面照片中的照片进行比对,同样能够实现用户人像的比对。以下我们对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获取的用户的信息生成电子身份证的具体过程作出具体描述: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实现了对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了一致性认证和人像比对之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使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如SM2、SM3、SM4国密算法等)生成电子身份证,随即再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发送至手机,手机在接收到该电子身份证之后,先对该电子身份证进行加密,后再将加密后的电子身份证进行只读方式的存储在手机中的安全区域,不允许任何人的复制和篡改。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使用的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和手机中使用的对电子身份证加密的算法都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能的算法,都包括在本发明的内容中。
另外,在使用移动终端100实现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进行注册的过程中,为了使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银行卡消费,我们可以绑定能够实现扣款的银行卡,在绑定银行卡的过程中,先在移动终端100中通过拍照或者用户手动的方式获取银行卡号和手机号,并将银行卡号和手机号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在接收到银行卡鉴权请求之后,随即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信息发送至该银行卡对应的银行卡服务器中,对该银行卡的身份进行确认,从而实现银行卡的鉴权。
在对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00实现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的注册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之后,我们要对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的过程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
移动终端100,用于存储用户的电子身份证,同时用于获取用户信息,且根据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具体来说,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用于存储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的第一存储单元、用于获取用户信息的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分别接收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用户信息和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的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以及用于将生成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显示的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其中,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与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更具体来说,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用户姓名和移动设备IMEI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当前时间信息。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获取单元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获取手机号和用户姓名、通过直接读取的方式获取IMEI号和当前时间信息、以及通过从第一存储模块中读取的方式获取与该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对该电子身份证进行解密,随即将获取的用户信息发送至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该待认证生成单元进而根据解密后的电子身份证和用户信息使用算法生成待认证信息;最后将待认证信息发送至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中进行显示。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二维码生成单元,该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与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用户信息和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应用环境平台200通过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具体来说,这里的二维码生成单元在生成二维码信息的过程中将当前时间信息作为一个计算因子,这样生成的二维码信息会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每分钟变化一次,当然,生成的二维码信息变化的频率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变化,如用户还可以设定2分钟、5分钟、10分钟变动一次等,我们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至于二维码生成单元的具体形式,可以是网页版的、也可以是移动终端100中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我们对此同样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动态密码生成单元,该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与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用户信息和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动态密码,用户将动态密码输入应用环境平台200。具体来说,这里的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在生成动态密码的过程中将当前时间信息作为一个计算因子,这样生成的动态密码会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每分钟变化一次,当然,生成的动态密码变化的频率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变化,如用户还可以设定2分钟、5分钟、10分钟变动一次等,我们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至于生成动态密码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加密算法,可以使用如SM3等国密算法,我们同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用环境平台200,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连接,应用环境平台200获取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并将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一并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在使用身份认证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的过程中,该应用环境平台200首先发出认证请求,这样,用户确认了该认证请求之后,随即通过移动终端100生成待认证信息以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具体来说,应用环境平台200中包括:第二信息获取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第二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同时用于接收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反馈的认证结果。要注意的是,对于待认证信息的获取,当待认证信息为二维码信息时,则该第二信息获取单元通过扫描获取该二维码信息;当待认证信息为动态密码时,则该第二信息获取单元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获取该动态密码信息。对于用户信息的获取,应用环境平台200可以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进行获取,当然也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获取,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定。信息发送单元,与第二信息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
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与应用环境平台200连接,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接收到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之后,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具体来说,当待认证信息为二维码信息,则同样的,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接收到用户信息之后,采用与移动终端100中相同的方法生成验证二维码信息,之后再将生成的验证二维码信息与接收到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若认证成功,则将认证成功的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实现用户登录该环境应用平台,实现用户的登录或消费等;相反的,若认证失败,则发送认证失败的结果至应用环境平台200,提醒用户认证失败,拒绝用户的登录,并提示用户重新认证。类似的,当待认证信息为动态密码,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接收到用户信息之后,采用与移动终端100中相同的方法和算法生成验证动态密码信息,之后再将生成的验证动态密码信息与接收到的动态密码进行比对,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若认证成功,则将认证成功的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实现用户登录该环境应用平台,实现用户的登录或消费等;相反的,若认证失败,则发送认证失败的结果至应用环境平台200,提醒用户认证失败,拒绝用户的登录,并提示用户重新认证。
在具体实施例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包括:用于接收应用环境平台200发送的用户信息和待认证信息的第三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存储所有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注册过的用户的电子身份证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在第二存储单元中查找与该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的查找单元、用于结合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查找到的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的认证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到的待认证信息与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中生成的认证信息进行比对认证单元以及用于获取认证单元中的认证结果并将认证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的结果反馈单元,其中,查找单元分别与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连接,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查找单元连接,认证单元分别与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结果反馈单元与认证单元连接。具体的,在这个过程中,第三信息获取单元接收信息发送单元发送的待认证信息和用户信息,随即将用户信息发送至查找单元,查找单元根据该用户信息查找到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唯一与该用户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再将该电子身份证发送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这样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使用与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中相同的方法生成认证信息,并将该认证信息发送到认证单元,这样认证单元将生成的认证信息与接收到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最后将认证结果通过反馈单元反馈回应用环境平台200。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100的身份认证方法,该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上述身份认证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注册以生成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电子身份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100和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具体来说,在该步骤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00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请求注册;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根据接受到的用户姓名、身份证号和身份证照片使用用户身份的初步认证(上述的一致性认证);若初步认证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将接收到的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身份证查询中心进行人像比对;若人像比对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根据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信息生成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电子身份证存储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内部,同时将电子身份证发送至移动终端100。通过移动终端100将银行卡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中心,网络身份认证中心再将用户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发送至银行卡服务器对用户和银行卡进行鉴权。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实现了对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了一致性认证和身份证查询中心实现了用户的人像比对之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使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如SM2、SM3、SM4国密算法等)生成电子身份证,随即再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发送至手机,手机在接收到该电子身份证之后,先对该电子身份证进行加密,后再将加密后的电子身份证进行只读方式的存储在手机中的安全区域,不允许任何人的复制和篡改。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中使用的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和手机中使用的对电子身份证加密的算法都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能的算法,都包括在本发明的内容中。
S2应用环境平台200发送认证请求。具体来说,在这一步骤中,用户首先在应用环境平台200中发送登录请求,这样应用环境平台200随即发送认证请求请求用户身份的认证。
S3用户确认认证请求之后,将用户信息输入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结合获取的用户信息和存储的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具体来说,在这一步骤中,移动终端100获取用户信息,进而结合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或动态密码信息,对于二维码信息和动态密码信息的生成过程,在身份认证系统中已做出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S4应用环境平台200获取用户信息和待认证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待认证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
S5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息,查找与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
S6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将接收到的待认证信息和生成的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同时将认证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当待认证信息为二维码信息,则同样的,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接收到用户信息之后,采用与移动终端100中相同的方法生成验证二维码信息,之后再将生成的验证二维码信息与接收到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若认证成功,则将认证成功的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实现用户登录该环境应用平台,实现用户的登录或消费等;相反的,若认证失败,则发送认证失败的结果至应用环境平台200,提醒用户认证失败,拒绝用户的登录,并提示用户重新认证。类似的,当待认证信息为动态密码,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300接收到用户信息之后,采用与移动终端100中相同的方法和算法生成验证动态密码信息,之后再将生成的验证动态密码信息与接收到的动态密码进行比对,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若认证成功,则将认证成功的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200,实现用户登录该环境应用平台,实现用户的登录或消费等;相反的,若认证失败,则发送认证失败的结果至应用环境平台200,提醒用户认证失败,拒绝用户的登录,并提示用户重新认证。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系统中包括:移动终端、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以及应用环境平台,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存储用户的电子身份证,同时用于获取用户信息,且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
所述应用环境平台,与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连接,所述应用环境平台获取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并将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与所述应用环境平台连接,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接收到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之后,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认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中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以及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
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手机号、用户姓名和移动设备IMEI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当前时间信息;
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所述待认证信息;
所述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与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所述待认证信息显示单元接收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发送的所述待认证信息,随即将所述待认证信息进行显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环境平台中包括:第二信息获取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同时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反馈的认证结果;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待认证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包括:第三信息获取单元、第二存储单元、查找单元、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认证单元以及结果反馈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用环境平台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所有在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过的用户的电子身份证;
所述查找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连接,所述查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查找与该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
认证信息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查找单元连接,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结合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查找到的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
所述认证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和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所述认证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待认证信息与所述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中生成的所述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所述待认证信息的认证;
所述结果反馈单元,与所述认证单元连接,所述结果反馈单元获取所述认证单元中的认证结果,并将所述认证结果反馈至所述应用环境平台。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二维码生成单元,所述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二维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所述应用环境平台通过扫描获取所述二维码信息。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认证信息生成单元为动态密码生成单元,所述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动态密码生成单元分别接收所述第一信息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发送的所述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动态密码,用户将所述动态密码输入所述应用环境平台。
7.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认证系统,所述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以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和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
应用环境平台发送认证请求;
用户确认所述认证请求之后,将用户信息输入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存储的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
应用环境平台获取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待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电子身份证生成认证信息;
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将接收到的所述待认证信息和生成的所述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同时将认证结果反馈至应用环境平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注册以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和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请求注册;
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接受到的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和所述身份证照片使用用户身份的初步认证;
若初步认证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将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身份证查询中心进行人像比对;
若人像比对成功,则网络身份认证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唯一关联的电子身份证,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存储在所述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内部,同时将所述电子身份证发送至移动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用户日常照片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平台请求注册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将银行卡信息发送至网络身份认证中心,网络身份认证中心再将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银行卡信息发送至银行卡服务器对所述用户和所述银行卡进行鉴权。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信息,进而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待认证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用户信息,进而结合所述用户信息和电子身份证生成二维码信息或动态密码信息。
CN201510446551.5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5007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6551.5A CN105007274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6551.5A CN105007274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7274A true CN105007274A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7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6551.5A Pending CN105007274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7274A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165A (zh) * 2016-02-22 2016-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身份的方法和服务器、客户端
CN106027461A (zh) * 2016-01-21 2016-10-12 李明 一种身份证认证系统中云认证平台使用密钥的方法
CN106097174A (zh) * 2016-08-10 2016-11-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就餐认证收费系统及就餐认证前端装置
CN106097223A (zh) * 2016-06-15 2016-11-09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证件申报管理系统和申报管理方法
CN106453341A (zh) * 2016-10-21 2017-02-22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0070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杨宪国 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系统
CN106897307A (zh) * 2015-12-21 2017-06-27 李凡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CN106911719A (zh) * 2017-04-20 2017-06-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基于该移动终端的实名管理系统
CN107231331A (zh) * 2016-03-23 2017-10-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获取、下发电子证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666541A (zh) * 2016-07-29 2018-02-06 汪风珍 一种实现号码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CN108667604A (zh) * 2018-04-24 2018-10-16 湖南东方华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共享的网络身份生成方法
CN108667789A (zh) * 2017-03-29 2018-10-16 杨建纲 多维条形码行动身份认证方法、数字证件装置及认证伺服机构
CN108804575A (zh) * 2018-05-23 2018-11-13 文丹 一种基于移动通讯设备的区块链身份证的使用方法
CN108881242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身份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924838A (zh) * 2018-09-11 2018-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跨运营商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运营商设备及终端
CN109495885A (zh) * 2017-09-13 2019-03-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认证方法、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及蓝牙ic卡
CN109949037A (zh) * 2019-03-26 2019-06-2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证的支付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951422A (zh) * 2017-12-20 2019-06-28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的方法、系统、装置及服务器
CN110191123A (zh) * 2019-05-29 2019-08-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办卡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0198289A (zh) * 2018-02-27 2019-09-03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云服务器、验证设备、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1818028A (zh) * 2020-06-28 2020-10-23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2671806A (zh) * 2021-03-15 2021-04-16 北京远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认证方法、用户认证设备及用户认证系统
CN113114624A (zh) * 2016-03-30 2021-07-1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3255862A (zh) * 2021-05-20 2021-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证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38A (zh) * 2008-01-10 2008-08-27 任少华 基于可移动式ic的第三方身份认证系统
CN102271041A (zh) * 2011-07-30 2011-12-07 任明和 个人身份认证的根服务系统
CN102404328A (zh) * 2011-11-25 2012-04-0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电子身份证验证系统
CN104243461A (zh) * 2014-09-04 2014-12-24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网络安全认证的方法、sd全卡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38A (zh) * 2008-01-10 2008-08-27 任少华 基于可移动式ic的第三方身份认证系统
CN102271041A (zh) * 2011-07-30 2011-12-07 任明和 个人身份认证的根服务系统
CN102404328A (zh) * 2011-11-25 2012-04-0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电子身份证验证系统
CN104243461A (zh) * 2014-09-04 2014-12-24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网络安全认证的方法、sd全卡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丁,龙恺: "基于互联网实名制的电子交易强认证方法", 《通信技术》 *

Cited B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7307A (zh) * 2015-12-21 2017-06-27 李凡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CN106897307B (zh) * 2015-12-21 2020-07-14 李凡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得电子身份证件的方法
CN106027461A (zh) * 2016-01-21 2016-10-12 李明 一种身份证认证系统中云认证平台使用密钥的方法
CN106027461B (zh) * 2016-01-21 2019-02-15 李明 一种身份证认证系统中云认证平台使用密钥的方法
CN105721165A (zh) * 2016-02-22 2016-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身份的方法和服务器、客户端
CN107231331A (zh) * 2016-03-23 2017-10-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获取、下发电子证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2468506A (zh) * 2016-03-23 2021-03-0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下发电子证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231331B (zh) * 2016-03-23 2020-10-2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下发电子证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3114624B (zh) * 2016-03-30 2023-04-2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3114624A (zh) * 2016-03-30 2021-07-1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6097223A (zh) * 2016-06-15 2016-11-09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证件申报管理系统和申报管理方法
CN106097223B (zh) * 2016-06-15 2020-05-08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证件申报管理系统和申报管理方法
CN107666541B (zh) * 2016-07-29 2020-04-03 汪风珍 一种实现号码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CN107666541A (zh) * 2016-07-29 2018-02-06 汪风珍 一种实现号码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CN107666541B8 (zh) * 2016-07-29 2020-09-25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实现号码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CN106097174A (zh) * 2016-08-10 2016-11-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就餐认证收费系统及就餐认证前端装置
CN106453341A (zh) * 2016-10-21 2017-02-22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53341B (zh) * 2016-10-21 2019-11-1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13437A1 (zh) * 2016-12-21 2018-06-28 杨宪国 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系统
CN106790070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杨宪国 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系统
CN108667789A (zh) * 2017-03-29 2018-10-16 杨建纲 多维条形码行动身份认证方法、数字证件装置及认证伺服机构
CN108667789B (zh) * 2017-03-29 2021-07-16 杨建纲 多维条形码行动身份认证方法、数字证件装置及认证伺服机构
CN106911719A (zh) * 2017-04-20 2017-06-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基于该移动终端的实名管理系统
CN109495885A (zh) * 2017-09-13 2019-03-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认证方法、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及蓝牙ic卡
CN109495885B (zh) * 2017-09-13 2021-09-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认证方法、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及蓝牙ic卡
CN109951422A (zh) * 2017-12-20 2019-06-28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的方法、系统、装置及服务器
CN109951422B (zh) * 2017-12-20 2022-07-15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的方法、系统、装置及服务器
CN110198289A (zh) * 2018-02-27 2019-09-03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云服务器、验证设备、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667604A (zh) * 2018-04-24 2018-10-16 湖南东方华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共享的网络身份生成方法
CN108804575A (zh) * 2018-05-23 2018-11-13 文丹 一种基于移动通讯设备的区块链身份证的使用方法
CN108881242B (zh) * 2018-06-26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身份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881242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身份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924838A (zh) * 2018-09-11 2018-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跨运营商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运营商设备及终端
CN108924838B (zh) * 2018-09-11 2021-09-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跨运营商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运营商设备及终端
CN109949037A (zh) * 2019-03-26 2019-06-2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证的支付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91123A (zh) * 2019-05-29 2019-08-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办卡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0191123B (zh) * 2019-05-29 2022-0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办卡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1818028B (zh) * 2020-06-28 2022-09-02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1818028A (zh) * 2020-06-28 2020-10-23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2671806B (zh) * 2021-03-15 2021-06-08 北京远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认证方法、用户认证设备及用户认证系统
CN112671806A (zh) * 2021-03-15 2021-04-16 北京远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认证方法、用户认证设备及用户认证系统
CN113255862A (zh) * 2021-05-20 2021-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证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7274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4065653B (zh) 一种交互式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9150548B (zh) 一种数字证书签名、验签方法及系统、数字证书系统
CN104994114A (zh) 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4065652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5099673A (zh) 一种授权方法、请求授权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251561A1 (en) Verify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user
CN108173659B (zh) 一种基于ukey设备的证书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3259667A (zh) 移动终端上eID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TWI632798B (zh) 伺服器、行動終端機、網路實名認證系統及方法
KR20130107188A (ko) 사운드 코드를 이용한 인증 서버 및 인증방법
AU2014262138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4063650B (zh) 一种密钥存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6761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KR20180013710A (ko) 공개키 기반의 서비스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76761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4426659A (zh) 动态口令生成方法、认证方法及系统、相应设备
CN110598433B (zh) 基于区块链的防伪信息处理方法、装置
WO2023009969A1 (en) Non-fungible token authentication
CN104462949A (zh) 一种插件的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04657855B (zh) 一种带有nfc接口的移动支付身份验证装置
KR101348079B1 (ko) 휴대단말을 이용한 전자서명 시스템
CN114040411A (zh) 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2900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875437A (zh) 一种身份证信息查询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1

Address after: 200335 Shanghai city Changning District road of 33 Lane D South Room 502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Kun Agel Ecommerce Ltd

Address before: 201199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Xin Jian Road 58 Lane 2, room 2301

Applicant before: You Lei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