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1655B - 一种新型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1655B
CN104991655B CN201510452607.8A CN201510452607A CN104991655B CN 104991655 B CN104991655 B CN 104991655B CN 201510452607 A CN201510452607 A CN 201510452607A CN 104991655 B CN104991655 B CN 104991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s
key
input area
keyboar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2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1655A (zh
Inventor
段天宏
熊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5104526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1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输入区、一第二输入区、一第三输入区、一第四输入区与功能区;所述第一输入区包含S、D、A、G、H、I、N、J;所述第二输入区包含<(小于号)、>(大于号),L、Y、E、U、O、T、P、Q、B;所述第三输入区包括M、F、K、R、:(冒号)与W键。合理优化键盘键位,尽量使左右手负荷基本相等,右手负荷稍大于左手负荷,尽量减少手指的平均移动距离,使其更适合中文全拼录入;将最常用的字母放置到了最灵活的手指最容易触及的键位;优化标点符号位置,减少左手负担;将中文惯用拼音组合的构成字母分配到左右手交替敲击,减少单手敲击的出现,减少手指疲劳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录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键盘。
背景技术
对于一个电脑办公人员,键盘仍然是计算机或其它数据处理设备的可行最快输入方式。现代键盘作为从人到机器的输入文本的主要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的打字机,而QWERTY键盘被设计成这种导致输入工效低下的布局是因为老式的打字机如果打字过快会出现卡键的现象,所以打字速度最大化并不是其明确的目的。将打字机键盘QWERTY布局作为计算机键盘的布局是适应当时社会的,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这种布局自然地被沿用到计算机键盘上,其输入工效低下的问题一直贯穿于计算机键盘的整个历史中。
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长远的进步,比如显示器、硬盘、鼠标、内存等,性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而键盘的设计还是按照最原始的设计方案,极大的拖慢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在键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k型键盘(主要指将键盘拆成两半),使双手的活动距离增大,保证了手臂自然张开,但没有对原键盘键位布局做任何调整,并且不便于携带。后来法国人德沃夏克对键盘做了一次调整,实验了250余种键盘布局,证实了DVORAK键盘对于英文输入效率有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其出发点是寻找提升英文输入,而英文输入与中文输入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目前并没有面向大众的、考虑提高双手平衡率及双手交替率继而提升打字速度以及打字准确率的适合中文拼音输入的键盘。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键盘,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输入区、一第二输入区、一第三输入区、一第四输入区与功能区;
所述第一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包含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还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一键,包含<(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包括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与W键。
较佳的,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较佳的,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P键、Q键、T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较佳的,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W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冒号)”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合理优化键盘键位,尽量使左右手负荷基本相等,并且右手负荷稍大于左手负荷,尽量减少手指的平均移动距离,使其更适合中文全拼录入;将最常用的字母放置到了最灵活的手指最容易触及的键位;优化标点符号位置,减少左手负担;将中文惯用拼音组合的构成字母分配到左右手交替敲击,减少单手敲击的出现,减少手指疲劳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键盘基于QWERTY键盘改进而成,主要包括第一输入区1、第二输入区2、第三输入区3、第四输入区4与功能键区。
所述第一输入区1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包含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2包括键盘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还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一键,包含<(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3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包括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与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4包括键盘第四行左起第二键至第四行左起第五键;包括Z键、X键、C键与V键;
所述第一输入区1、第二输入区2、第三输入区3与第四输入区4被功能键区所环绕,所述功能键区与日常功能键区相同,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输入区1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2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3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4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本发明分区设置,有利于明显提升汉字输入速度。
根据调查统计,汉字全拼输入的声母字母使用量最多到最少排序为:Z、J、S、Y、C、L、X、D、B、H、G、T、M、Q、F、W、P、K、N、R、A、E、O;
韵母字母使用量最多到最少排序为:I、N、A、U、G、O、H、E、V。
所述第一输入区1包含了使用量最多的三个韵母字母I NA与使用量较多的三个声母字母SDJ,由于G、H已经习惯位于两食指中间的位置,而且该位置并不是按起来特别舒服的按键位置。
第二输入区包括逗号和句号两个最常用的标点符号,由于目前键盘上的句号和逗号需要无名指、小指或者中指向下移位,其一是被手掌挡住无法目视,第二是位置并不明确,非常容易与M键、“、”键相互混淆,所以在输入逗号与句号时,目前的键盘输入效率很低。本发明将这两个键位以致左上角、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向上移位,能够精确定位,提高输入效率。
另外所述第二输入区2还包括EUO与LYTBPQ几个较为常用的声母与韵母字母。
第三输入区3所处的位置是键盘中较为难以比较准确触及的区域,所以将不常用的M、F、K、R、W键设置于此。
所述第四输入区4保留原有的Z、X、C、V键,主要考虑目前CTRL+C等组合键用途广泛,如果移动位置将带来不便,所以ZXCV四键位置不变。
另外,本实施例中,逗号与句号的设置减轻了左手的负担,提升了录入速度。
本实施例中,四个输入区的划分、各个输入区中字母的排列能够最大程度上将汉字输入左右手敲击频率平衡,消除打字员的疲劳,在左右手大致相同疲劳程度下达到最高的输入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区1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2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P键、Q键、T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3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4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本实施例中,四个输入区的划分及各个输入区中字母的排列能够将左右手敲击频率进行优化,使右手负担较左手重10%,由于通常人右手更加健壮灵活,所以这种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左右手的特点,提升打字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区1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2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3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W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冒号)”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4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本实施例中,调整了右手小指键区按键的位置,将冒号放置到了小指本键位,这样冒号与引号及其大括号符号以及问号的键位形成相对密集的集团,在录入标点符号较多的情况下,录入会更加具有节奏感,使录入更加迅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输入区、一第二输入区、一第三输入区、一第四输入区与功能区;
所述第一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包括按键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还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一键,包括按键:<(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包括键盘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包括按键: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与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包括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包括按键:Z键、X键、C键与V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P键、Q键、T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冒号)”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W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区从第三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三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S键、D键、A键、G键、H键、I键、N键、J键;
所述第二输入区从第二行左起第二键至第二行左起第十一键依次为:<(小于号)键、>(大于号)键,L键、Y键、E键、U键、O键、T键、P键、Q键,第三行左起第一键为B键;
所述第三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六键至键盘第四行左起第十键依次为:M键、F键、K键、R键、W键,第三行左起第十二键为“:(冒号)”键;
所述第四输入区从键盘第四行第二键至键盘第四行第五键依次为:Z键、X键、C键与V键。
CN201510452607.8A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新型键盘 Active CN104991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2607.8A CN104991655B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新型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2607.8A CN104991655B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新型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1655A CN104991655A (zh) 2015-10-21
CN104991655B true CN104991655B (zh) 2017-12-29

Family

ID=5430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2607.8A Active CN104991655B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新型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16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124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三峡大学 一种多功能高效电脑键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926A (zh) * 2005-09-28 2006-03-22 刘广新 一种适合汉字输入的键盘
CN1749927A (zh) * 2005-09-28 2006-03-22 刘广新 一种文字输入键盘
CN202815734U (zh) * 2012-10-11 2013-03-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键盘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926A (zh) * 2005-09-28 2006-03-22 刘广新 一种适合汉字输入的键盘
CN1749927A (zh) * 2005-09-28 2006-03-22 刘广新 一种文字输入键盘
CN202815734U (zh) * 2012-10-11 2013-03-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键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1655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2454B2 (en) Keyboard with variable-sized keys
US6348878B1 (en) Data entry keyboard
US6275216B1 (en) Keyboard for inputting charact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021763A (zh) 一种触摸屏幕上软键盘布局快速输入方法
CN103235696A (zh) 一种基于具有触摸感应设备的快速拼音输入法及其实现系统
AU2012214119A1 (en) Keypad
US8454253B2 (en) Keyboard having keys horizontally arranged in the alphabetical ord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N103257715B (zh) 一种汉语拼音键盘及基于该键盘的输入法
US92077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keys in limited key space of handheld mobile wireless devices
US20020145592A1 (en) Method of data entry
CN104991655B (zh) 一种新型键盘
CN202815734U (zh)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键盘结构
CN103677302A (zh) 手机中文快捷拼音输入的方法
AbuHmed et al. UOIT keyboard: A constructive keyboard for small touchscreen devices
CN201413496Y (zh) 计算机键盘
CN110231874A (zh) 连续字母键盘
CN203966065U (zh) 电脑或手机的字母键盘
Klima et al. Vector keyboard for touch screen devices
CN100365548C (zh) 一种文字输入键盘
US10275042B2 (en) Text input keyboard
CN111788776B (zh) 键盘输入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CN214670487U (zh) 计算机bpmf键盘
CN105117035A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电脑键盘
JPH0521247B2 (zh)
CN201383126Y (zh) 一种通用单手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