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987B - 用于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1987B CN104981987B CN201480008154.3A CN201480008154A CN104981987B CN 104981987 B CN104981987 B CN 104981987B CN 201480008154 A CN201480008154 A CN 201480008154A CN 104981987 B CN104981987 B CN 104981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mo
- request
- mimo configurations
- dpcch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移动无线设备可通过打开和关闭下行链路MIMO功能或者在不同的下行链路MIMO配置(诸如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来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功能。更进一步,具有两个以上天线的移动设备可以动态地选择要被用来接收MIMO传输的天线子集,并且进一步使得移动设备能够请求基站处要被用于MIMO传输的天线子集。对MIMO模式或配置的动态控制可通过使用隐式信令藉由CQI反馈传输中的经扩大码字集、或者通过使用显式信令藉由E‑DPCCH命令来实现。以此方式,具备MIMO能力的移动设备可以被动态地配置成按状况要求进行下行链路MIMO传输,从而使得能够在MIMO使用可能以其他方式导致性能受损时关闭MIMO。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22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1/768,309以及于2014年2月20日提交的非临时申请No.14/185,736的优先权,其已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通过援引明确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诸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多天线传输技术,诸如被配置成用于MIMO和波束成形的那些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通信服务。通常为多址网络的此类网络通过共享可用的网络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此类网络的一个示例是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UTRAN)。UTRAN是被定义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的无线电接入网(RAN),UMTS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支持的第三代(3G)移动电话技术。
在UTRAN中变得可用的较新近的增强之一涉及多天线技术,其中多个发射天线和/或多个接收天线可以在无线链路中用于增强数据传输性能,启用分集增益以减少多径衰落并提高传输质量,以及启用空间复用增益以增加数据吞吐量。
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接收方设备以增加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接收方设备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通过空间预编码每一数据流、然后通过不同发射天线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带有不同空间签名地抵达接收方设备处,这使得接收方设备中每一个接收方设备能够恢复以该设备为目的地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空间复用可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传输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或基于信道的特性来改进传输。这可以通过空间预编码数据流以通过多个天线传输来达成。例如,对于下行链路传输,为了在蜂窝小区边缘处达成良好覆盖,单流波束成形传输可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
在本领域内,术语MIMO(多输入多输出)被频繁地用于指代空间复用,而作为另一种多天线技术的波束成形可能被排除在MIMO的常规定义之外。然而,在本文内,术语MIMO被宽泛地用于指代所有此类多天线技术,不仅包括空间复用,而且还包括波束成形。
概述
以下给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本公开的所有构想到的特征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本公开的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本公开的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给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之序言。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使移动无线设备能够动态地打开和关闭下行链路MIMO功能。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使得移动设备能够动态地在不同的下行链路MIMO模式或配置(诸如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本公开的其他进一步方面使得具有两个以上天线的UE能够动态地选择要被用来接收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天线子集,并且进一步使得UE能够请求基站处要被用于传送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特定天线子集。对下行链路MIMO模式或配置的动态控制可通过使用隐式信令藉由CQI反馈传输中的经扩大码字集、或者通过使用显式信令藉由E-DPCCH命令来达成。以此方式,具备MIMO能力的移动设备可以被动态地配置成按状况要求进行下行链路MIMO传输,从而使得能够在MIMO使用可能以其他方式导致性能受损时关闭MIMO。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在用户装备(UE)处操作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以及接收基于对应于该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UE,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以及通信地耦合至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收发机。在此,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以及接收基于对应于该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被配置成用于无线通信的UE,包括用于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接收基于对应于该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的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具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些指令使计算机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以及接收基于对应于该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在阅览以下详细描述后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在结合附图研读了下文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之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尽管本发明的特征在以下可能是针对一些实施例和附图来讨论的,但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包括本文所讨论的有利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换言之,尽管可能讨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某些有利特征,但也可以根据本文讨论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使用此类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以类似方式,尽管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可能是作为设备、系统或方法实施例进行讨论的,但是应该理解,此类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各种设备、系统、和方法中实现。
附图简述
图1是概念性地解说电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解说接入网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3是解说用于用户面及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4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的用户装备(UE)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解说根据一个示例的UE在不同的下行链路MIMO配置中的状态转换的状态图。
图6是解说根据一个示例的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过程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跨种类繁多的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来实现。现在参照图1,作为说明性示例而非限制,参照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系统100来解说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UMTS网络包括三个交互域:核心网104、无线电接入网(RAN)(例如,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UTRAN)102)、以及用户装备(UE)110。在这一示例中,在对UTRAN102可用的若干选项之中,所解说的UTRAN 102可以采用W-CDMA空中接口来启用各种无线服务,包括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和/或其他服务。UTRAN 102可包括多个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诸如RNS 107,每个RNS由各自相应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诸如RNC106)来控制。在此,UTRAN 102除了所解说的RNC 106和RNS 107之外可包括任何数目的RNC106和RNS 107。RNC 106是尤其负责指派、重配置和释放RNS 107内的无线电资源并负责其他事宜的设备。RNC 106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接口(诸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类似物等)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来互连至UTRAN 102中的其他RNC(未示出)。
由RNS 107覆盖的地理区域可被划分成数个蜂窝小区,其中无线电收发机装置服务每个蜂窝小区。无线电收发机装置在UMTS应用中通常被称为B节点,但是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站(BS)、基收发机站(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接入点(AP)或其它某个合适的术语。为了清楚起见,在每个RNS 107中示出了三个B节点108;然而,RNS 107可包括任何数目个无线B节点。B节点108为任何数目个移动装置提供至核心网104的无线接入点。移动装置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电脑、笔记本、上网本、智能本、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移动装置在UMTS应用中通常被称为用户装备(UE),但是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MS)、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AT)、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终端、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在UMTS系统中,UE 110可进一步包括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111,其包含用户对网络的订阅信息。出于解说目的,示出一个UE 110与数个B节点108处于通信。下行链路(DL)(也被称为前向链路)是指从B节点108至UE 110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UL)(也称为反向链路)是指从UE 110至B节点108的通信链路。
核心网104可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诸如UTRAN 102)对接。如所示出的,核心网104是UMTS核心网。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在RAN、或其他合适的接入网中实现,以向UE提供对UMTS网络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核心网的接入。
所解说的UMTS核心网104包括电路交换(CS)域和分组交换(PS)域。其中一些电路交换元件是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SC)、访客位置寄存器(VLR)和网关MSC(GMSC)。分组交换元件包括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一些网络元件,比如EIR、HLR、VLR和AuC,可由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两者共享。
在所解说的示例中,核心网104用MSC 112和GMSC 114来支持电路交换服务。在一些应用中,GMSC 114可被称为媒体网关(MGW)。一个或多个RNC(诸如,RNC 106)可被连接至MSC 112。MSC 112是控制呼叫建立、呼叫路由以及UE移动性功能的装置。MSC 112还包括访客位置寄存器(VLR),该VLR在UE处于MSC 112的覆盖区内期间包含与订户有关的信息。GMSC114提供通过MSC 112的网关,以供UE接入电路交换网116。GMSC 114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15,该HLR 115包含订户数据,诸如反映特定用户已订阅的服务的详情的数据。HLR还与包含因订户而异的认证数据的认证中心(AuC)相关联。当接收到对特定UE的呼叫时,GMSC114查询HLR 115以确定该UE的位置并将该呼叫转发给服务该位置的特定MSC。
所解说的核心网104也用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18以及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20来支持分组交换数据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被设计成以比标准电路交换数据服务可用的速度更高的速度来提供分组数据服务。GGSN 120为UTRAN 102提供与基于分组的网络122的连接。基于分组的网络122可以是因特网、专有数据网、或其他某种合适的基于分组的网络。GGSN 120的主要功能在于向UE 110提供基于分组的网络连通性。数据分组可通过SGSN 118在GGSN 120与UE 110之间传递,该SGSN 118在基于分组的域中主要执行与MSC 112在电路交换域中执行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UTRAN空中接口可以是扩频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系统,诸如利用W-CDMA标准的空中接口。扩频DS-CDMA通过乘以具有称为码片的伪随机比特的序列来扩展用户数据。用于UTRAN 102的W-CDMA空中接口基于此种DS-CDMA技术且还要求频分双工(FDD)。FDD对B节点108与UE 110之间的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用于UMTS的利用DS-CDMA且使用时分双工(TDD)的另一空中接口是TD-SCDMA空中接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尽管本文描述的各个示例可能引述W-CDMA空中接口,但根本原理等同地适用于TD-SCDMA空中接口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空中接口。
UTRAN 102是可根据本公开来使用的RAN的一个示例。参照图2,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解说了UTRAN架构中的RAN 200的简化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多个蜂窝区域(蜂窝小区),包括各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的蜂窝小区202、204和206。蜂窝小区可在地理上界定(例如,由覆盖区域来界定)和/或可根据频率、加扰码等来界定。即,所解说的在地理上界定的蜂窝小区202、204以及206可各自例如通过利用不同的加扰码来进一步划分成多个蜂窝小区。例如,蜂窝小区204a可以利用第一加扰码,而蜂窝小区204b(尽管处于相同地理区域中且由同一B节点244来服务)可通过利用第二加扰码来被区分开。
在被划分为扇区的蜂窝小区中,蜂窝小区内的多个扇区可通过各天线群来形成,其中每一天线负责与该蜂窝小区的一部分中的各UE进行通信。例如,在蜂窝小区202中,天线群212、214和216可各自对应于不同扇区。在蜂窝小区204中,天线群218、220和222可各自对应于不同的扇区。在蜂窝小区206中,天线群224、226和228可各自对应于不同的扇区。
蜂窝小区202、204和206可包括可与每一蜂窝小区202、204或206的一个或多个扇区处于通信的若干UE。例如,UE 230和232可与B节点242处于通信,UE 234和236可与B节点244处于通信,而UE 238和240可与B节点246处于通信。这里,每个B节点242、244和246可被配置成向各个蜂窝小区202、204和206中的所有UE 230、232、234、236、238和240提供到核心网104(见图1)的接入点。
如以下进一步描述的,RAN 200中的一个或多个扇区可利用下行链路方向上的任何数目的载波,并且该载波数目可以与上行链路方向上的载波数目相同或不同。此外,RAN200中的一个或多个扇区可利用多天线技术,诸如波束成形和/或MIMO。
高速分组接入(HSPA)空中接口包括对UE 110与UTRAN 102/200之间的3G/W-CDMA空中接口的一系列增强,从而促进了更大的吞吐量和减少的用户等待时间。在对先前标准的其他修改当中,HSPA利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共享信道传输、以及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定义HSPA的标准包括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也称为增强型上行链路或EUL)。
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取决于具体应用,通信协议架构可采取各种形式。例如,在3GPP UMTS系统中,信令协议栈被划分成非接入阶层(NAS)和接入阶层(AS)。NAS提供各上层,用于UE 110与核心网104(参照图1)之间的信令,并且可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协议。AS提供较低层,用于UTRAN 102与UE 110之间的信令,并且可包括用户面和控制面。在此,用户面或即数据面携带用户话务,而控制面携带控制信息(即,信令)。
转向图3,在被配置成用于HSPA时,从UE 110的角度来看的AS被示为具有三层:层1、层2和层3。层1是最低层并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层1在本文中将被称为物理层306。称为层2308的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306之上并且负责UE 110与B节点108之间在物理层306之上的链路。
在层3,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316处置UE 110与B节点108之间的控制面信令。RRC层316包括用于路由较高层消息、处置广播和寻呼功能、建立和配置无线电承载等的数个功能实体。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可以在UE 110和UTRAN 102之间发信令通知RRC消息以指示并确认UE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请求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UE能力。
在所解说的空中接口中,L2层308被拆分成各子层。在控制面,L2层308包括两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310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312。在用户面,L2层308另外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314。尽管未示出,但是UE在L2层308之上可具有若干上层,包括在网络侧端接于PDN网关的网络层(例如,IP层)、以及端接于连接的另一端(例如,远端UE、服务器等)处的应用层。
PDCP子层314提供不同无线电承载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314还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头部压缩以减少无线电传输开销,通过将数据分组暗码化来提供安全性,以及提供对UE在各B节点之间的切换支持。
RLC子层312一般支持用于数据传递的确收模式(AM)(其中确收和重传过程可被用于纠错)、不确收模式(UM)、以及透明模式,并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组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新排序以补偿由于MAC层处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而造成的乱序接收。在确收模式中,RLC对等实体(诸如RNC和UE等)可交换各种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RLC数据PDU、RLC状态PDU、以及RLC复位PDU,等等。在本公开中,术语“分组”可以指在各RLC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任何RLC PDU。
MAC子层310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310还负责由于在各UE间分配一个蜂窝小区中的各种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310还负责HARQ操作。
HSPA空中接口的许多方面已经随着附加增强和特征变得可用以及随着技术允许而继续随时间演化。例如,在3GPP标准族的版本5中,引入了HSDPA。HSDPA利用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作为其传输信道,它可被若干UE共享。HS-DSCH由三个物理信道来实现: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以及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HS-SCCH是可被用来携带与HS-DSCH的传输相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在此,HS-DSCH可与一个或多个HS-SCCH相关联。UE可持续监视HS-SCCH以确定何时要从HS-DSCH读取其数据并确定在所指派的物理信道上使用的调制方案。
HS-PDSCH是可由若干UE共享的物理信道并且可携带该高速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数据。HS-PDSCH可支持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振幅调制(16-QAM)、以及多码传输。
HS-DPCCH是可携带来自UE的反馈以协助B节点进行其调度算法的上行物理信道。该反馈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控制信息(PCI)以及对先前HS-DSCH传输的肯定或否定确收(ACK/NAK)。在此,CQI被用来指示最大传输块大小、调制类型以及能够以合理的块差错率正确地接收到的并行码的数目,而PCI被用来提供用于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预编码向量。
3GPP发行版6规范引入了称为增强型上行链路(EUL)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的上行链路增强。HSUPA将EUL专用信道(E-DCH)用作其传输信道。E-DCH在上行链路中连同发行版99DCH一起传送。DCH的控制部分(即,DPCCH)在上行链路传输上携带导频比特和下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在本公开中,根据引用信道的控制方面还是引用其导频方面,DPCCH可被称为控制信道(例如,主控制信道)或导频信道(例如,主导频信道)。
E-DCH由包括以下信道的物理信道来实现:携带用于E-DCH的高速上行链路数据的E-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以及携带与E-DCH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E-D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此外,HSUPA依赖于包括E-DCH HARQ指示符信道(E-HICH)、E-DCH绝对准予信道(E-AGCH)和E-DCH相对准予信道(E-RGCH)的附加物理信道。
3GPP标准的第七发行版引入了对下行链路的各种增强,这些增强之一包括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实现。MIMO是一般用于指多天线技术——即多个发射天线(去往信道的多个输入)和多个接收天线(来自信道的多个输出)——的术语。MIMO系统一般增强了数据传输性能,从而能够实现分集增益以减少多径衰落并提高传输质量,并且能实现空间复用增益以增加数据吞吐量。
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UE 110以提高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UE 110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通过空间预编码每一数据流、并随后通过不同发射天线在下行链路上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以不同空间签名抵达(诸)UE 110,这使得每个UE 110能够恢复以该UE 110为目的地的这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上,每个UE 110可传送一个或多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B节点108能够标识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源。
空间复用可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传输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或基于信道的特性来改进传输。这可以通过空间预编码数据流以通过多个天线传输来达成。为了在蜂窝小区边缘处达成良好覆盖,单流波束成形传输可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
3GPP标准的第8发行版引入了双载波HSDPA(DC-HSDPA),该双载波HSDPA使得UE110能够聚集由B节点108传送的双重毗邻5-MHz下行链路载波。该双载波办法在多载波点处提供了较高的下行链路数据率以及较好的效率。一般而言,DC-HSDPA利用主载波和辅载波,其中主载波提供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信道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信道,而辅载波提供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第二组HS-PDSCH和HS-SCCH。这里,主载波一般是根据UE对Ec/I0的测量的最佳服务HS-DSCH蜂窝小区。
图4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414的装置(例如,UE 11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概念图。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的处理系统414来实现。处理器404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
在这一示例中,处理系统414可被实现成具有由总线402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4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402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402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般地由处理器404表示)、存储器405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一般地由计算机可读介质4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402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408提供总线402与收发机410之间的接口。收发机410提供用于通过传输介质与各种其它装置通信的手段。收发机410可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天线403。在一些示例中,被配置成用于下行链路2xMIMO的UE 110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403。在一些示例中,被配置成用于下行链路4xMIMO的UE 110可包括四个或更多个天线403。又进一步,在一些示例中,收发机410可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接收链或接收电路,并且可被配置成接收任何合适数目的下行链路载波。作为一个非限定性示例,收发机410可包括两个接收电路并且可被配置成用于DC-HSDPA。取决于该装置的本质,也可提供用户接口412(例如,按键板、显示器、扬声器、话筒、操纵杆)。
处理器404负责管理总线402和一般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406上的软件的执行。软件在由处理器4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414执行下文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40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4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收发机410中的接收机通过这一个或多个天线403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并处理该传输以恢复调制到载波上的信息。通过收发机410恢复出的信息被提供给处理器404。处理器404解扰并解扩这些码元,并且基于调制方案确定由B节点108最有可能传送的信号星座点。这些软判决可以基于由处理器404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数据、控制和参考信号。随后检查循环冗余校验(CRC)码以确定这些帧是否已被成功解码。由成功解码的帧携带的数据随后将被提供给数据阱472,其代表在UE 110中运行的应用和/或各种用户接口412(例如,显示器)。由成功解码的帧携带的控制信号将被提供给处理器404。当帧未被成功解码时,处理器404还可使用确收(ACK)和/或否定确收(NACK)协议来支持对那些帧的重传请求。
在上行链路中,提供来自数据源478的数据和来自处理器404的控制信号。数据源478可代表在UE 110中运行的应用和各种用户接口412(例如,键盘)。类似于结合由B节点108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处理器404提供各种信号处理功能,包括CRC码、用于促成前向纠错的编码和交织、映射至信号星座、用OVSF进行的扩展、以及加扰以产生一系列码元。由处理器404从由B节点108传送的参考信号或者从由B节点108传送的中置码中包含的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可被用于选择恰适的编码、调制、扩展和/或加扰方案。处理器404所产生的码元可被用来创建帧结构。处理器404通过与附加信息复用该码元来创建这一帧结构,由此产生一系列帧。这些帧随后被提供给收发机410中的发射机,该发射机提供各种信号调理功能,包括对这些帧进行放大、滤波、以及将其调制到载波上以便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40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
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软件可驻留在计算机可读介质406上。计算机可读介质406可以是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示例,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碟(CD)或数字多功能碟(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记忆卡、记忆棒、或钥匙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EPROM)、电可擦式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以及任何其他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作为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包括载波、传输线、和任何其他用于传送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406可以驻留在处理系统414中、在处理系统414外部、或跨包括该处理系统414在内的多个实体分布。计算机可读介质406可以实施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作为示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总体设计约束来最佳地实现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所描述的功能性。
如上所指示的,尽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将术语MIMO和波束成形一般理解为指代不同的多天线技术,但在本公开中,术语“MIMO”被宽泛地利用,并且旨在包括MIMO和波束成形技术两者。另一方面,在本公开内,“非MIMO”指的是单天线技术。虽然MIMO可以用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流两者上,但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下行链路MIMO。
此外,在本公开内,简化的记号可被理解为表示在UE 110处用于接收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天线的数目。例如,非MIMO指示UE 110处的单个接收天线接收下行链路传输;2xMIMO指示UE 110处的两个天线接收下行链路传输;而4xMIMO指示UE 110处的四个天线接收下行链路传输。
在其中可使用的各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HSDPA)中,常规MIMO(包括波束成形)可提供相当大的吞吐量增益,尤其是在信道正缓慢变化时。然而,MIMO可能并非在所有情形中都提供此类优点。例如,对于任何MIMO传输,一般在不同的天线上的传输之间存在相位偏移。为了适当地接收MIMO传输,该相位偏移是通常必须被估计的参数。然而,该相位偏移对于UE的移动可能非常敏感。即,当UE正非常快地移动时,使该UE跟踪发射天线之间的实际相位偏移可能变得困难,并且当引入该估计中的误差时,吞吐量性能可能受损。因此,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其中相位偏移变得难以估计的场景中(诸如在UE的快速移动期间),允许UE110关闭下行链路传输的MIMO模式可以是有利的。
此外,在移动设备的正常使用期间,对设备的不同握持或者不同的环境状况可导致其中在移动设备的每一天线处达成不同信号强度的失衡。例如,如果多天线UE 110是手持式设备,则用户的手可能阻挡一个或多个天线。对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此种阻挡可被称为遮蔽。如果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则将所有信号能量集中在未被阻挡的天线处,而不是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之间拆分信号能量可能在性能和/或吞吐量方面是更好的。
然而,这些高速UE状况、信道变化状况和天线失衡状况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任何合适的理由都可能导致确定MIMO操作模式在UE 110处可能是不期望的。即,UE 110(例如,利用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可监视该UE的天线403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诸如UE速度、收到功率、信噪比、误比特率、吞吐量等)中的任一个参数,以用于确定是否可通过使用MIMO来达成相对于单天线性能的改进。类似地,这些参数可被用于确定一种MIMO模式(诸如2xMIMO)是否可能优于另一MIMO模式(诸如4xMIMO)。即,在能够以4xMIMO模式和2xMIMO模式操作的UE 110中,各种不同的场景可导致4xMIMO无法提供相对于2xMIMO的任何增益,并且如此,UE 110可确定将MIMO配置从4xMIMO更改为2xMIMO。
然而,即使知道存在这些有问题的状况,但在被配置成用于具有MIMO的HSDPA的常规UMTS下行链路中,没有简单方式使UE 110动态地打开和关闭MIMO(包括波束成形)。类似地,没有常规手段使UE 110在4xMIMO与2xMIMO之间切换。
根据某些办法,下行链路MIMO由UTRAN 102藉由略为静态或非常慢的RRC信令来控制。即,参照图1,RNC 106通常不具有来自UE 110的关于UE 110与B节点108之间的无线电链路状态的即时或最近更新的信息。当状况相对较快地变化时,将此信息发消息至RNC 106并因此利用RRC信令来改变MIMO配置的状态所涉及的时间可能太慢。并且,即使维护空中接口的B节点108的确有办法打开和关闭MIMO或者改变其配置,但在B节点108可能将关于MIMO配置的决策中继回到UE 110之前也仍将有特定的往返时间延迟以及处理时间。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允许UE 110动态地打开和关闭下行链路MIMO和/或在不同的MIMO配置(包括但不限于单流波束成形、4xMIMO和2xMIMO)之间切换。在此,当提及打开或关闭MIMO时,旨在宽泛地指代在具有MIMO或波束成形的传输与不具有MIMO或波束成形的传输(例如,单天线下行链路传输)之间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本文描述的动态切换可通过利用在UMTS标准的范围之外但不违背UMTS标准的方案来实现。即,如果UE 110和B节点108两者可商定并利用特定信令方案来控制MIMO配置,则此商定方案可以在无需UMTS标准来规定消息接发格式的情况下实现。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对MIMO配置的动态控制可以在具有标准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这可以是标准定义的RRC信令的形式。通过利用标准,能够确保在这些标准下部署技术的所有供应商都能够对所有UE和网络上的MIMO配置进行此类动态控制。
通过利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备MIMO能力的UE 110可由网络来配置成以静态方式接收下行链路MIMO传输,而不会在动态地改变的情形期间损失性能,因为UE 110可包括在不利情形中动态地关闭下行链路MIMO(包括波束成形)或者在另一示例中从4x切换至2x的能力。
在以下描述中,描述了对MIMO配置的动态控制的两个具体示例。作为一个示例,可利用用于CQI/PCI报告的经扩大码字集来指示控制MIMO配置的指令。作为另一示例,可利用E-DPCCH命令来指示控制MIMO配置的指令。
CQI/PCI码字
如上所述,HS-DPCCH是由UE传送的携带通常用于改进HSDPA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特定反馈信息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在此信息中包括与HS-PDSCH上的下行链路传输有关的CQI/PCI反馈以及用于HARQ功能的ACK/NACK。ACK/NACK一般在HS-DPCCH的第一部分中指示且具有给定数目的信息位,而CQI/PCI报告利用给定数目的位并且在一些情形中通过用于表示特定CQI/PCI值的位模式(码字)来填充。接收HS-DPCCH的B节点108具有针对所使用的码字的假言集,并且在解码报告时将传输与这些假言之一进行匹配以确定CQI/PCI报告。
在根据用于HSDPA的一些办法被配置成用于下行链路2xMIMO的UE中,CQI/PCI报告可以向B节点请求两种类型的传输之一。例如,UE可请求利用具有两个可能的波束成形向量的两个流的下行链路MIMO传输。此外,UE可请求利用具有四个可能的波束成形向量之一的一个流的下行链路MIMO传输。然而,一旦被配置成用于下行链路MIMO,此类UE就无法请求不具有MIMO或波束成形的传输。即,对此类UE可用的所有选项涉及在不同天线之间拆分下行链路发射功率;此类UE缺少请求不具有MIMO或波束成形的下行链路传输的能力。
类似地,在根据用于HSDPA的一些办法被配置成用于4xMIMO的UE中,MIMO配置是静态的,指示非MIMO、单流波束成形、2xMIMO或4xMIMO之一。在此情形中,以与2xMIMO大致相同的方式,UE可能快速移动,或者一个或多个天线可被阻挡。因此,可能期望供UE动态地请求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手段以避免可能对于快速移动的UE或者具有一个或多个被阻挡/遮蔽的天线的UE所引发的问题。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经扩大CQI/PCI码字集,其中该CQI/PCI码字集包括被配置成使得UE 110能够传送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打开或关闭B节点108处的MIMO下行链路传输,或者在各MIMO配置(例如,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的请求的一个或多个码字。作为一个示例,UE 110可包括CQI/PCI码字传输电路444和/或CQI/PCI码字传输指令464,其被配置成利用收发机410来传送可以选自存储在存储器405中的CQI/PCI码字452的列表的所选CQI/PCI码字。
用于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CQI/PCI码字集(例如,存储在CQI/PCI码字452的列表中)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采取若干不同的形式。例如,一个码字可用于指示关闭MIMO,而另一码字可用于指示打开MIMO。在另一示例中,单个码字可用于在打开和关闭配置之间切换。在又一示例中,所利用的每个CQI/PCI码字都可表示期望的MIMO配置(例如,非MIMO、单流波束成形、2xMIMO、4xMIMO)。
在此,B节点108可另外地被配置成将UE 110所利用的一个或多个码字解码为可能的假言,其中这些码字被配置成用于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通过打开或关闭MIMO传输或者在MIMO配置(例如,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
即,UE 110处的存储器405可被配置成包括被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CQI/PCI码字452的集合:不仅编码与CQI/PCI有关的常规反馈,而且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还编码来自UE110的用以更改MIMO配置(例如打开或关闭MIMO,或者在MIMO配置(例如,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的一个或多个请求/指令/信息元素(IE)。在一些示例中,码字集可包括常规UE可利用的传统码字集,并且进一步,码字集可包括第二码字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来配置的UE 110可以从该第二码字集中进行选择以用于更改MIMO配置,例如打开或关闭MIMO下行链路传输和/或在MIMO配置(例如,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
在B节点108处,该第二码字集可对应于用于解码HS-DPCCH的假言集。作为一个示例,该假言集可包括三个假言:对应于非MIMO传输的一个假言,其中下行链路传输(例如,对应于HS-DPDCH)包括单天线传输上的所有能量;对应于单流MIMO传输(例如,用于下行链路波束成形)的第二假言;以及对应于双流MIMO传输(例如,用于2xMIMO空间复用)的第三假言。在另一示例中,假言集可另外包括对应于四流MIMO传输(例如,用于4xMIMO空间复用)的第四假言。
当B节点108接收到HS-DPCCH传输并解码CQI/PCI时,它能够相应地确定UE 110是否期望MIMO以及所期望的MIMO配置(例如,非MIMO、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因为此类反馈传输在UMTS中可以如每2ms一次那样频繁地传送,所以本公开的这方面能够为UE110提供控制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相对快速的方式。
通过利用该方案,UE 110可基于任何合适的因素或参数来决定要选择的最佳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UE 110可利用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来确定与下行链路MIMO配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参数。例如,用于确定期望MIMO配置的此类因素或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观测、对天线403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的信号强度或数据差错的观测,等等。即,如上所指示的,当UE 110正快速移动时,使用MIMO可能是失策的,并且因此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可以根据与UE 110的速度或速率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关闭下行链路MIMO配置。此外,如上所指示的,如果两个接收天线403之一被阻挡,则2xMIMO配置或甚至波束成形配置可能是失策的。类似地,如果四个接收天线403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则4xMIMO配置可能是失策的。因此,MIMO确定电路442可根据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来确定要更改MIMO配置(例如,从4xMIMO降级到2xMIMO或波束成形,或者从2xMIMO降级到波束成形,或者终止MIMO配置并请求非MIMO传输)。
即,基于任何合适的观测/因素/参数,UE 110可确定期望MIMO配置或者确定MIMO配置改变,并因此从存储在存储器405中的CQI/PCI码字452的列表中选择用于后续HS-DPCCH传输的相应CQI/PCI码字。以此方式,B节点108可确定如何构造供下行链路传输的分组。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在B节点108处解码HS-DPCCH传输的可靠性,UE110可被配置成增加HS-DPCCH传输的功率(例如通过提高载波导频(C2P)功率比)。即,由于可被包括在CQI/PCI码字集中的码字数目可能增加,因此如果不增加功率,则解码CQI/PCI传输的可靠性可能降低。因此,通过增加HS-DPCCH传输的功率,可维持其解码可靠性。
如上所指示的,用于允许UE 110传送下行链路MIMO配置信息的此方案的实现可以在或可以不在用于UMTS的标准中实现。即,在一些示例中,利用CQI/PCI码字集中添加的码字不一定需要对所发布的用于利用HSDPA的接入网的标准的任何改变。在此,虽然UE 110可被配置成包括经扩大码集且B节点108可被配置成在经扩大码集中添加附加码字作为可能的假言并将这些码字解读为关闭MIMO的请求,但这些改变对于更高层而言可以是透明的,且无需影响对应于现有3GPP标准的信令。在本公开的其中标准的确包括该方案的其他方面,可实现对RRC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改变以支持利用经扩大CQI/PCI码字集的MIMO控制功能性。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现有RRC消息或一个或多个新RRC消息中包括被配置成指示UE 110具有在该UE 110处于MIMO模式时发信令通知MIMO和非MIMO CQI两者的能力的信息元素(IE)。作为响应,网络可确收该消息以指示它准备好解码。一旦该商定就绪,UE 110就可利用经扩大码字集。
E-DPCCH命令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UE 110可被配置成传送包括打开或关闭MIMO传输的请求的E-DPCCH命令。
如上所述,关于增强型上行链路(EUL)或HSUPA,E-DPCCH在来自UE 110的对应于E-DPDCH上的高速传输的上行链路传输中携带控制信息。具体而言,E-DPCCH携带关于E-DPDCH数据率/分组格式的的信息、指示E-DPDCH上的分组是否是重传的信息、以及指示UE 110是否能够增加其数据率的满意位。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在E-DPDCH上传送的数据,则E-DPCCH也不被传送。
在E-DPCCH中与E-DPDCH数据率/分组格式有关的部分中,根据用于UMTS的标准,存在被禁止的数个E-DPCCH码字。即,先前在EUL传输上可允许的某些E-DPDCH分组格式被发现在编码性能方面是设计糟糕的。因此,指示在用于UMTS网络的规范中不使用这些分组格式。然而,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表示这些未使用的分组格式的E-DPCCH码字可给改用为E-DPCCH命令或信令,以表示UE期望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请求在非MIMO、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作为一个示例,UE 110可包括E-DPCCH命令传输电路446和/或E-DPCCH命令传输指令466,其被配置成利用收发机410来传送可以选自存储在存储器405中的E-DPCCH命令454的列表的所选E-DPCCH命令。
用于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E-DPCCH命令集(例如,存储在E-DPCCH命令454的列表中)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采取若干不同的形式。例如,一个命令可用于指示关闭MIMO,而另一命令可用于指示打开MIMO。在另一示例中,单个命令可用于在打开与关闭配置之间切换。在又一示例中,所利用的每个E-DPCCH命令都可表示期望MIMO配置(例如,非MIMO、单流波束成形、2xMIMO、4xMIMO)。
在此,B节点108可另外地被配置成解码UE 110所利用的一个或多个E-DPCCH命令,其中E-DPCCH命令被配置成用于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通过打开或关闭MIMO传输、或者在MIMO配置(例如,单流波束成形、2xMIMO和4xMIMO)之间切换。
通过利用该方案,UE 110可基于任何合适的因素或参数来决定要选择的最佳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UE 110可利用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来确定与下行链路MIMO配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参数。例如,用于确定期望MIMO配置的此类因素或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观测、对天线403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的信号强度或数据差错的观测,等等。即,如上所指示的,当UE 110正快速移动时,使用MIMO可能是失策的,并且因此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可以根据与UE 110的速度或速率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关闭下行链路MIMO配置。此外,如上所指示的,如果两个接收天线403之一被阻挡,则2xMIMO配置或甚至波束成形配置可能是失策的。类似地,如果四个接收天线403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则4xMIMO配置可能是失策的。因此,MIMO确定电路442可根据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来确定要更改MIMO配置(例如,从4xMIMO降级到2xMIMO或波束成形,或者从2xMIMO降级到波束成形,或者终止MIMO配置并请求非MIMO传输)。
即,基于任何合适的观测/因素/参数,UE 110可确定期望MIMO配置,或确定MIMO配置改变,并相应地从存储器405中的E-DPCCH命令的列表454中选择用于后续E-DPCCH传输的相应E-DPCCH命令。以此方式,B节点108可确定如何构造供下行链路传输的分组。
在E-DPCCH命令被用来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情况下,可能花费非零量的信令开销。即,如果在特定TTI中利用此种E-DPCCH命令,则在E-DPDCH上传送数据可能是不可能的。如果在E-DPDCH上传送数据,则将利用E-DPCCH码字来指示E-DPDCH的数据率/分组格式。然而,如果E-DPCCH被如本文所述的对应于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E-DPCCH命令占据,则该TTI期间的相应E-DPDCH传输可能为空,从而表示开销成本。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这些E-DPCCH命令可由UE 110用来指示如上所述的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请求,可利用在(上述)HS-DPCCH上携带的CQI/PCI反馈中的经扩展码字集来携带。即,UE 110可被配置成在E-DPCCH上传送通过利用HS-DPCCH上的某些CQI/PCI码字来请求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指示。在此,E-DPCCH命令可利用由B节点108传送的合适的ACK/NAK消息来确收,并且进一步,此类E-DPCCH命令与HS-DPCCH之间的定时关系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定时关系,并且可以在UE 110与B节点108之间协调。
MC-HSDPA
如以上所讨论的,多载波下行链路传输(例如,DC-HSDPA或者更宽泛的MC-HSDPA)提供下行链路载波聚集。3GPP第八发行版DC-HSDPA及其针对两个以上下行链路载波的后续增强中达成的载波聚集在用户体验方面提供益处,包括用于突发话务的等待时间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可以针对被配置成用于下行链路MIMO的MC-HSDPA系统中的利用MIMO的两个或更多个载波中的每个载波利用CQI/PCI码字和/或E-DPCCH命令。
例如,在利用CQI/PCI码字来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时,用于通过利用例如HS-DPCCH上的PCI/CQI传输来打开/关闭单个载波中的MIMO的经扩大码字集可以等同地适用于被配置成用于两个或更多个载波中的每个载波上的MIMO的MC-HSDPA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载波中的每个载波。类似地,E-DPCCH命令可被配置成指示以与以上针对单个下行链路载波描述的方式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来更改针对两个或更多个载波中的每个载波的MIMO配置的UE偏好。
天线选择
在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经扩大PCI/CQI码字集452和/或E-DPCCH命令454集可包括天线选择指示符。即,基于B节点处的每个天线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可能存在具有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更有利特性的下行链路传输天线的子集。因此,在B节点108具有两个以上天线的情形中,当下行链路MIMO传输正由B节点108传送时,基于UE 110做出的合适测量(例如,对应于信道特性、信号强度、误比特率、相应各个流之间的相位差、或任何合适的因素),UE 110可传送被配置成请求所选天线子集(例如,两个、四个、或任何合适数目的天线)来传送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天线选择指示符。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UE 110传送的天线选择指示符可以在E-DPCCH上携带,例如作为显式地选择所标识的天线子集用于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E-DPCCH命令。进一步,通过利用E-DPCCH命令上的显式指令,可由UE传送任何合适的指令,包括但不限于:非波束成形;2xMIMO;4xMIMO;指示改变MIMO阶数(例如,4x到2x、2x到4x、2x到非MIMO等)的命令集。以此方式,任何期望下行链路MIMO配置都可由UE 110来显式地请求。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UE 110传送的天线选择指示符可指示UE 110处的接收天线403中该UE 110期望用来接收下行链路MIMO(或非MIMO)传输的子集。即,作为对天线选择指示符被配置成指示B节点108应使用哪一个(哪些)天线来传送下行链路的补充或替换,在该示例中,天线选择指示符可被配置成指示UE 110应使用哪一个(哪些)天线403来接收下行链路。在此,对UE 110应该用来接收下行链路的哪一个或哪些天线的选择可由天线选择电路448和/或天线选择指令468根据例如协同收发机410利用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来做出的对相应各个天线403的测量来执行。
如图4中所解说的,具有四个天线403的一个示例已经在上文中描述。然而,这是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UE 110可包括两个、四个、或者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大于或小于四个的任何其他合适数目的天线。在此,天线选择指示符可被配置成在可用天线的任何子集与可用天线的任何其他子集之间进行选择(从一个天线到所有可用天线)。
图5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UE 110可处在的下行链路MIMO状态的示例性集合的状态图500。如上所述,通过利用传输(诸如所选CQI/PCI码字和/或E-DPCCH命令),UE110可传送从所解说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转换至所解说的状态中的另一状态的请求。
如所解说的,示出了四个状态:“非MIMO”状态502、“波束成形”状态504、“2xMIMO”状态506以及“4xMIMO”状态508。当然,这是非限定性示例,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由任何特定UE利用更多或更少数目的状态。
非MIMO状态502对应于其中UE 110接收对应于使用单个天线的单流传输的状态。波束成形状态504对应于其中UE 110接收单流波束成形传输的状态。2xMIMO状态506对应于其中UE 110利用两个天线来接收2xMIMO传输的状态。4xMIMO状态508对应于其中UE 110利用四个天线来接收4xMIMO传输的状态。
在状态502、504、506或508中的任一个状态中,UE 110可被配置成利用对该UE 110可用的天线403中的任一天线或所有天线。例如,在非MIMO状态502和波束成形状态504中,UE 110可被配置成利用多个天线403中的单个天线。在此,对要利用哪一个天线的选择可由天线选择电路448和/或天线选择操作468(例如,对应于对每个可用天线的信号特性的测量以及对特定时间的最佳天线的选择)来做出。在其他示例中,所选天线可以是默认天线而无需此类测量,或者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适的算法来选择天线。
类似地,在2xMIMO状态506中,所利用的这两个天线可能是特定UE 110中仅有的可用天线403;或者在其他示例中,这两个天线可以是较大数目的可用天线403的子集。例如,特定UE 110可能具备4xMIMO能力,但出于可对应于信号状况、网络容量的原因或其他原因,该UE 110可处于2xMIMO状态506。此外,在4xMIMO状态508中,所利用的这四个天线可能是特定UE 110中仅有的可用天线403;或者在其他示例中,这四个天线可以是较大数目的可用天线403的子集。在此,对要利用哪些天线的选择可由天线选择电路448和/或天线选择操作468(例如,对应于对每个可用天线的信号特性的测量以及对特定时间的最佳天线的选择)来做出。在其他示例中,所选天线可以是默认天线而无需此类测量,或者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适的算法来选择天线子集。
如状态图500中所解说的,UE 110可以根据确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状况来在任何两个状态之间转换。例如,当UE 110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时或者当UE 110检测到UE110的速度大于合适阈值时,可能出现各种降级(例如,从4xMIMO状态508降至2xMIMO状态506、波束成形状态504或非MIMO状态502中的任一状态)。MIMO配置的类似降级可以发生为从2xMIMO状态506到波束成形状态504或非MIMO状态502;或者从波束成形状态504到非MIMO状态502。此外,如状态图500中所解说的,可出于如由UE 110确定的任何合适的原因而发生至更高MIMO状态的升级。为了实现图5的状态图中所解说的任一状态转换,UE 110可利用上述经扩大CQI/PCI码字集,或者在其他示例中可利用如上所述的合适的E-DPCCH命令。
图6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用于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示例性过程600的流程图。在一些示例中,过程600可由以上描述且在图1和4中解说的UE110来实现。在一些示例中,过程600可由处理器404来实现。在一些示例中,过程600可由用于执行所描述功能的任何合适的设备或装置来实现。
在所解说的示例性过程600中,在框602,UE 110可以可任选地传送合适的能力指示消息,该消息指示该UE请求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请求关闭MIMO;或者请求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任何合适改变)的能力。在一个示例中,该能力指示消息可采取在RRC消息上携带的经合适配置的信息元素(IE)的形式。在另一示例中,该能力指示消息可采取在E-DPCCH命令上携带的经合适配置的IE的形式。在其他示例中,此类能力指示消息可能未被使用,诸如在其中此类能力被假定的网络中,或者在其中此类能力是专有的且通常对标准化信令隐藏、在UE 110与网络之间预先商定的其他示例中。
在框604,网络(例如,RNC 106)可传送对框602中的从UE 110传送的能力指示消息的确收。该确收可采取任何合适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信道上传送的RRC消息上携带的IE。此类确收消息可以在其中UE 110传送或不传送上述能力指示消息的示例中被省略。
在框606,UE 110可接收下行链路传输,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MIMO传输。即,在框606,UE 110可以在以上描述且在图5的状态图500中解说的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中操作。在此,UE 110可利用合适的信道测量电路系统来确定对应于UE 110处的一个天线、天线子集或所有天线403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特性,诸如信号强度、差错率等。附加或替换地,UE 110可利用任何合适的手段(诸如GPS电路系统、无线电信道测量电路系统、或从被配置成确定UE 110的速度或速率的另一装置传送到UE 110的信息)来确定其速度或速率。根据该信息或其他合适信息,MIMO确定电路442和/或MIMO确定指令462可确定是否存在改变或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确定UE 110的速度大于阈值或者确定UE 110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遮蔽或阻挡。
如果不存在此类条件,则该过程可返回到框606,其中UE 110可以简单地利用其当前配置来继续正常操作。然而,如果存在使得UE 110可能期望请求更改其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条件,则该过程可行进至框608,其中UE 110可传送更改其下行链路MIMO配置(例如在非MIMO状态、单流波束成形状态、2xMIMO状态、4xMIMO状态或任何其他下行链路MIMO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之间转换)的请求。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所传送的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请求可附加或替换地包括选择用于接收(或者在一些示例中从B节点传送)下行链路MIMO传输的天线子集的信息。
作为响应,在框610,UE 110可以接收具有对应于框608中传送的请求的经更改MIMO特性的下行链路传输。即,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藉由UE传送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请求,网络可以用如UE 110所请求的相应MIMO传输来响应。
已经参照W-CDMA系统给出了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那样,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扩展到其他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
作为示例,各个方面可被扩展到其它UMTS系统,诸如TD-SCDMA和TD-CDMA。各个方面还可扩展到采用长期演进(LTE)(在FDD、TDD或这两种模式下)、高级LTE(LTE-A)(在FDD、TDD或这两种模式下)、CDMA2000、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超宽带(UWB)、蓝牙的系统和/或其他合适的系统。所采用的实际的电信标准、网络架构和/或通信标准将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加诸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约束。
将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是示例性过程的解说。基于设计偏好,应理解,可以重新编排这些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阶层,除非在本文中有特别叙述。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除非特别如此声明,而是旨在表示“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某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a;b;c;a和b;a和c;b和c;以及a、b和c。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权利要求的任何要素都不应当在35U.S.C.§112第六款的规定下来解释,除非该要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情形中该要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来叙述的。
Claims (26)
1.一种能在用户装备UE处操作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UE的速度、所述UE的速率或者检测到所述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要更改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
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基于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而被传送;以及
接收基于对应于所述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所述下行链路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利用对应于码字集的码字来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上传送,所述码字集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或预编码信息(CQI/PCI)报告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在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上传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根据与所述UE的速度或速率相关的信息来确定要请求关闭所述第一MIMO配置,
其中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所述请求被配置成请求关闭所述第一MIMO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根据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来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所述请求被配置成指示基站处的多个天线中用于传送所述下行链路传输的所选子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传送能力指示消息,所述能力指示消息被配置成指示请求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消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消息或E-DPCCH命令中的一者。
9.一种被配置成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装备UE,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通信地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以及
通信地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收发机,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以及
接收基于对应于所述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所述下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根据与所述UE的速度或速率相关的信息来确定要请求关闭所述第一MIMO配置,
其中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所述请求被配置成请求关闭所述第一MIMO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利用对应于码字集的码字来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上传送,所述码字集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或预编码信息(CQI/PCI)报告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在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上传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基于所述UE的速度、所述UE的速率或者检测到所述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
其中所述请求基于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而被传送。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根据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来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所述请求被配置成指示基站处的多个天线中用于传送所述下行链路传输的所选子集。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传送能力指示消息,所述能力指示消息被配置成指示请求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能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消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消息或E-DPCCH命令中的一者。
17.一种被配置成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装备UE,包括:
用于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请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接收基于对应于所述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所述下行链路传输的装置,
其中所述UE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UE的速度、所述UE的速率或者检测到所述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装置,
其中所述请求基于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而被传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利用对应于码字集的码字来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上传送,所述码字集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或预编码信息(CQI/PCI)报告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在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上传送。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传送能力指示消息,所述能力指示消息被配置成指示请求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能力。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消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消息或E-DPCCH命令中的一者。
22.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一种能在用户装备UE处操作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UE的速度、所述UE的速率或者检测到所述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阻挡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要更改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指令;
传送更改下行链路传输的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基于确定要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而被传送;以及
接收基于对应于所述请求的第二MIMO配置的所述下行链路传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利用对应于码字集的码字来在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上传送,所述码字集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或预编码信息(CQI/PCI)报告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在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上传送。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传送能力指示消息的指令,所述能力指示消息被配置成指示请求更改所述第一MIMO配置的能力。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消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消息或E-DPCCH命令中的一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768309P | 2013-02-22 | 2013-02-22 | |
US61/768,309 | 2013-02-22 | ||
US14/185,736 | 2014-02-20 | ||
US14/185,736 US9312933B2 (en) | 2013-02-22 | 2014-02-20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tering a downlink MIMO configuration |
PCT/US2014/017838 WO2014130893A2 (en) | 2013-02-22 | 2014-02-21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tering a downlink mimo configur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1987A CN104981987A (zh) | 2015-10-14 |
CN104981987B true CN104981987B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138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154.3A Active CN104981987B (zh) | 2013-02-22 | 2014-02-21 | 用于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12933B2 (zh) |
EP (1) | EP2959608B1 (zh) |
JP (1) | JP5981054B2 (zh) |
KR (1) | KR101680143B1 (zh) |
CN (1) | CN104981987B (zh) |
WO (1) | WO201413089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88313B2 (en) | 2013-02-16 | 2015-07-21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923621B2 (en) | 2013-02-16 | 2018-03-20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231672B2 (en) * | 2013-02-16 | 2016-01-05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091725B2 (en) | 2014-07-11 | 2018-10-02 | Apple Inc. | Outage delay ind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
US11252555B2 (en) | 2014-07-11 | 2022-02-15 | Apple Inc. | Receive operation mode indication for power save |
JP6278001B2 (ja) * | 2015-05-26 | 2018-0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EP3326318B1 (en) | 2015-07-22 | 2020-09-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parate reporting of rf and bb capabilities of a mobil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6685495A (zh) * | 2015-11-05 | 2017-05-17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
US11265880B2 (en) | 2016-11-03 | 2022-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ets for cell and beam mobility |
US9893775B1 (en) * | 2016-12-12 | 2018-02-13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n enhanc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scheme |
KR102045287B1 (ko) | 2016-12-15 | 2019-11-15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액세스 포인트 장치, 무선 통신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
WO2018143595A1 (ko) * | 2017-02-02 | 2018-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산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차량 단말 간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644827B2 (en) * | 2017-04-06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aveforms on downlink |
CN108810943B (zh) * | 2017-05-05 | 2021-06-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CN109391308B (zh) * | 2017-08-04 | 2021-11-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波束切换感测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391307B (zh) * | 2017-08-04 | 2021-08-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波束侦测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391993B (zh) * | 2017-08-10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报告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
WO2019061150A1 (en) * | 2017-09-28 | 2019-04-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CAL CACHE STORAGE ASSISTED BY USER EQUIPMENT (UE) |
KR102469563B1 (ko) * | 2017-10-17 | 2022-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7734614B (zh) * | 2017-10-19 | 2021-05-2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Wi-Fi天线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411615B2 (en) * | 2018-03-29 | 2022-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antenna utilization |
CN108600520B (zh) * | 2018-03-30 | 2020-12-25 | 深圳市宝佳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接收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277756B2 (en) * | 2018-06-01 | 2022-03-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aggregated slots via multiple beamformed channels |
CN110768705B (zh) * | 2018-07-27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置天线通道的方法、接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041103B (zh) * | 2018-09-30 | 2022-07-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 |
CN111130610A (zh) * | 2018-11-01 | 2020-05-0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683106B2 (en) | 2019-03-13 | 2023-06-20 | Apple Inc. |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and beam steering |
US11569938B2 (en) | 2020-01-21 | 2023-01-3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US20210234597A1 (en) * | 2020-01-27 | 2021-07-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mmetric uplink-downlink beam training in frequency bands |
US11856570B2 (en) | 2020-01-27 | 2023-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mixed mode beam correspondence in upper millimeter wave bands |
US11831383B2 (en) | 2020-01-27 | 2023-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failure recovery assistance in upper band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20210250940A1 (en) * | 2020-02-11 | 2021-08-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justing communications operations for changes to configurations for quasi co-location and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6238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2484821A (zh) * | 2009-04-13 | 2012-05-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持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间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64914B2 (en) * | 2004-12-14 | 2009-07-2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
US20070160156A1 (en) * | 2006-01-09 | 2007-07-12 | Ezer Melzer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interference-sensitive mode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KR20080043899A (ko) * | 2006-11-15 | 2008-05-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 모드 피드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8948093B2 (en) | 2007-10-02 | 2015-02-03 | Apple Inc. | Rank adaptation for an open loop multi-antenna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4740365B2 (ja) * | 2009-10-26 | 2011-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
US8947302B2 (en) * | 2010-11-05 | 2015-02-03 | Apple Inc. | Antenna system with antenna swapping and antenna tuning |
MX2013009244A (es) * | 2011-02-11 | 2013-11-2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Metodo y aparato de control de acceso de paquete de enlace descendente de alta velocidad (hsdpa) de portadores multiples. |
-
2014
- 2014-02-20 US US14/185,736 patent/US93129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1 CN CN201480008154.3A patent/CN104981987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21 JP JP2015559025A patent/JP598105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2-21 EP EP14710129.9A patent/EP295960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1 KR KR1020157025306A patent/KR1016801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2-21 WO PCT/US2014/017838 patent/WO2014130893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6238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2484821A (zh) * | 2009-04-13 | 2012-05-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持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间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1987A (zh) | 2015-10-14 |
EP2959608A2 (en) | 2015-12-30 |
JP5981054B2 (ja) | 2016-08-31 |
WO2014130893A2 (en) | 2014-08-28 |
WO2014130893A3 (en) | 2014-10-16 |
EP2959608B1 (en) | 2018-10-24 |
US9312933B2 (en) | 2016-04-12 |
US20140241446A1 (en) | 2014-08-28 |
KR101680143B1 (ko) | 2016-11-28 |
KR20150119331A (ko) | 2015-10-23 |
JP2016511599A (ja) | 2016-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1987B (zh) | 用于动态地更改下行链路mimo配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141034B (zh) | 用于多点hsdpa 的基于交换的下行链路聚合 | |
CN104272810B (zh) | 用于dsds情形中的数据处理量优化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3262438B (zh) | 用于在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JP5678197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多入力多出力送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5624220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多入力多出力送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2577210B (zh) |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742177B (zh) | 闭环发射分集系统中的天线切换 | |
CN104094532B (zh) | 用于上行链路mimo通信的e‑tfc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432128B (zh) | 用于避免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中的功率缩放的方法和装置 | |
JP5973454B2 (ja) | 多入力多出力送信アップリンクにおける外側および内側電力制御ループ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5687352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多入力多出力送信における二次制御チャネルの増強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4508990A (zh) | 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493612B (zh) | 用于在用户装备处改进上行链路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794282B (zh) | 确定用于发射功率控制的增益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350791A (zh) | 用于基于sire的dltpc拒绝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453639B (zh) | 改善下行链路(dl)信道上的话务通信的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641587B (zh) | 用于进行增强式状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70038805A (ko) | 무선 통신들에서 송신 전력 할당을 최적화하기 위한 기술들 | |
CN104471973B (zh) | 用于在上行链路上实现语音帧的快速提前终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054391B (zh) | 用于基于发射功率实现多rab最小tfc确定算法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72852B (zh) | 用于提供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间多流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931113B (zh) | 用于pci信令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 |
Wrulich | System-leve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MIMO HSDPA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