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8724A -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8724A
CN104978724A CN201510156098.4A CN201510156098A CN104978724A CN 104978724 A CN104978724 A CN 104978724A CN 201510156098 A CN201510156098 A CN 201510156098A CN 104978724 A CN104978724 A CN 104978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olarization
nsct
sigma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6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8724B (zh
Inventor
谢永杰
赵岩
张颂
张华良
唐佩佳
龙建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63655 TROOP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riginal Assignee
63655 TROOP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63655 TROOP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iled Critical 63655 TROOP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riority to CN2015101560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8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8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8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8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87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得到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解算出成像区域的斯托克斯矢量S=(I,Q,U,V)T;2】根据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求解偏振度图像IDP和偏振角图像IAP;3】利用NSCT算法对归一化后的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复合偏振图像IP;本发明基于非下采样Conte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erlet Tranformation,NSCT)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算法(Adaptive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APCNN)算法实现偏振图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的二次融合。其中,NSCT算法将偏振图像细节在各个方向上得到了保护,而APCNN算法提高了异类图像融合的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它主要用于红外辐射强度图像和偏振图像的融合。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红外成像(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相比,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既能探测目标景物的红外辐射强度信息,又能同时获取目标景物的红外辐射量在不同的偏振方向上的对比值,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辐射强度信息,并且增加了偏振信息,从而显著提高目标和自然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突显现出目标轮廓和细节,增强红外系统的探测识别能力。凭借其具有的优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将在海面油污检测、地物背景辨别、人造目标监测、医疗诊断、军事伪装目标辨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来说,红外辐射图像和偏振图像的融合方法对成像结果至关重要。
在一般的图像融合中,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被证明是一类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基于金字塔变换、小波变换、支持度变换、曲波(Curvelet)变换、轮廓波(Contourlet)变换的融合方法等。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主要原理是:首先利用多尺度变换方法对待融合的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再基于融合规则对各尺度上的分解图像进行融合,再将融合的分解图像进行重构,最终得到多尺度融合图像。
在现有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中,主要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支持度变换、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等对红外辐射图像和红外偏振图像进行融合。研究表明现有的红外偏振融合算法存在固有的边缘区域失真、对比度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以小波变换代表的多尺度变换方法(包括金字塔变换)在分析图像的点状瞬态特征的奇异性时是最优的,但是在表示图像结构的线状或曲面奇异性时却不是最优 的。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图像中的方向边缘细节信息,容易导致融合后的图像产生细节成分模糊现象。偏振图像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表达出目标的边缘和纹理细节信息,因此在对红外偏振图像进行融合时,应该选择具有保护图像细节信息的多尺度变换算法,比如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算法,该算法不仅能捕获图像在各方向上的纹理细节信息,而且具有平移不变形,能有效降低配准误差对融合性能的影响,同时图像NSCT分解后得到的各子带图像与源图像具有相同的尺寸大小,从而有利于融合规则的制定和融合运算的实现,因此NSCT算法特别适合红外偏振图像的融合。
在基于多尺度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中,融合规则是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着融合图像的性能,在现有的融合算法中,常规的融合规则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像素选取的融合规则、基于邻域窗口的融合规则和基于区域的融合规则。这些规则在同类图像的融合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应用于异类传感信息融合时却面临着许多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数学工具与方法可应用于异类传感信息融合。红外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图像由于成像机理不同,从本质上说属于异类图像,它们的融合属于异类图像融合,因此采用常规的融合规则对红外偏振图像进行融合并不合适。
异类图像融合时,不应该直接选取两幅图像的像素值进行融合,而应该根据某种评价函数对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图像待融合的像素点进行评价,依据图像评价结果进行融合处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模型,是通过模拟猫的大脑视觉皮层中同步脉冲发放现象建立起来的一个简化模型,在该模型中,相互连接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能量的传播,正是这种传播使得神经元能够以相似性集群,从而产生同步脉冲发放。在受到图像信号激励时,PCNN的输出脉冲序列(也叫做点火图)中包含有图像的特征信息,利用这些脉冲输出通常比使用原始图像更容易实现对图像的判断,因此利用图像的PCNN输出作为图像的评价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在PCNN模型中,很多参数需要根据经验设定,这就需要对其进 行改进,提高PCNN模型的自适应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红外偏振融合算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基于非下采样Conte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erlet Tranformation,NSCT)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算法(Adaptive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APCNN)算法实现偏振图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的二次融合。其中,NSCT算法将偏振图像细节在各个方向上得到了保护,而APCNN算法提高了异类图像融合的质量。第一次融合实现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的融合,得到复合偏振图像。第二次融合是将复合偏振图像与红外辐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红外偏振融合图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得到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
当红外偏振系统中偏振片分别旋转到0°、45°、90°和135°等4个不同位置时,获得4个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强度图I′(0°)、I′(45°)、I′(90°)和I′(135°);解算出成像区域的斯托克斯矢量S=(I,Q,U,V)T
其中,I代表辐射强度,Q表示0°与90°线偏振光分量之差,U表示45°与135°线偏振光分量之差,V代表右旋与左旋圆偏振光分量之差;
2】根据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求解偏振度图像IDP和偏振角图像IAP
3】利用NSCT算法对归一化后的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复合偏振图像IP,实现第一次融合;
3.1】将原DoP图像和原AoP图像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
3.2】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P,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其中aX(X=IDP、IAP、IP)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DP、IAP、IP)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3.3】根据传统的像素级图像融合准则,由得到融合 系数
4】利用NSCT算法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相应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NSCT分解系数图;
4.1】将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和{aI,CIs,l};
4.2】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F,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其中aX(X=IP,I,IF)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P,I,IF)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5】利用APCNN算法分别得到各尺度各方向上NSCT系数图的点火图;
6】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的NSCT子带系数和{aI,CIs,l}进行融合;
6.1】基于像素平均的原则,根据NSCT低频子带系数aIP和aI求解融合系数aIF
6.2】基于点火图融合原则,根据NSCT高频子带系数和{CIs,l}求解融合系数
6.3】对所有尺度方向上的融合系数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红外偏振融合图像,实现第二次融合。
上述步骤1】斯托克斯矢量S=(I,Q,U,V)T的具体解算方法:
Q=I′(0°)-I′(90°)
U=I′(45°)-I′(135°)。
上述步骤2】中求解具体步骤是:
偏振度图像IDP表示为:
I DP * = ( Q 2 + U 2 ) I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DP = I DP * ( i , j ) - min ( I DP * ( i , j ) ) max ( I DP * ( i , j ) ) - min ( I DP * ( i , j ) )
偏振角图像IAP表示为
I AP * = 1 2 tan - 1 U Q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AP = I AP * ( i , j ) - min ( I AP * ( i , j ) ) max ( I AP * ( i , j ) ) - min ( I AP * ( i , j ) ) .
上述步骤5】的具体步骤是:
5.1】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复合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各个高频子带系数对应的外界激励矩阵:
SX=PCA(X)
其中:CIs,l
5.2】将外界激励矩阵输入到APCNN模型中,激发神经元,最终得到各系数图的点火图 KX ( X = CI P s , l , CI s , l ) .
步骤5】神经元模型迭代计算过程如下:
FX ij ( n ) = e - α F FX ij ( n - 1 ) + V F Σ k , l M ijkl KX kl ( n - 1 ) + SX ij LX ij ( n ) = e - α L LX ij ( n - 1 ) + V L Σ k , l W ij , kl KX kl ( n - 1 ) UX ij ( n ) = FX ij ( n ) [ 1 + β LX ij ( n ) ] KX ij ( n ) = 1 , U ij ( n ) > θ ij ( n - 1 ) 0 , U ij ( n ) ≤ θ ij ( n - 1 ) θ X ij ( n ) = e - α θ θ X ij ( n - 1 ) + V θ KX ij ( n ) KX ij = Σ n KX ij ( n )
神经元激发过程中,各变量的含义及参数的取值:
为第n次迭代时反馈输入图中位于(i,j)处的反馈输入;
KXij(n)为第n次迭代时点火图中位于(i,j)处的点火状态,1表示第n次迭代时位于(i,j)处点火发生,0表示第n次迭代时位于(i,j)处点火没有发生;
KX表示经过n次迭代得到的点火图,当点火图中任意位于(i,j)处的点火值都大于1时,即KXij≥1,(i=1:M,j=1:N),停止迭代;
LXij(n)为第n次迭代时线性连接输入部分中位于(i,j)处的连接输入值;
UXij(n)为第n次迭代时神经元的内部活动项位于(i,j)处的值,当UXij(n)的值大于动态阈值θXij(n)时,神经元点火,脉冲发生输出;
参数αF、αL和αθ分别表示反馈输入FXij(n)、线性连接输入LXij(n)和动态阈值θXij(n)的衰减时间常数,且通常有αFθL,VF、VL和Vθ分别为反馈放大系数,连接放大系数和阈值放大系数,通常取VF=VL=1;
位置(k,l)以(i,j)为中心,在大小为(2u+1)×(2v+1)的局部邻域中,(2u+1)×(2v+1)被称为APCNN的连接范围,u,v=1,2…;
自适应权值矩阵的选择:
M ij , kl = W ij , kl = g ( FX ij ( n ) , FX kl ( n ) ) ( i - k ) 2 + ( j - l ) 2
其中:g(FXij(n),FXkl(n))函数表示中心点FXij(n)处的像素与FXkl(n)处像素值的差异度量,当FXij(n)与FXkl(n)一样大时,令g(FXij(n),FXkl(n))→0;当FXij(n)与FXkl(n)差异比较大时,令g(FXij(n),FXkl(n))→1;g(FXij(n),FXkl(n))选择如下的表达方式:
g ( FX ij ( n ) , FX kl ( n ) ) = 1 - exp ( - ( FX ij ( n ) - FX kl ( n ) ) 2 σ ij )
其中:
σ ij = ( 1 8 Σ u = - 1 1 Σ v = - 1 1 ( FX i + u , j + v ( n ) - F ‾ X ‾ ij ( n ) ) 2 ) 1 2
F ‾ X ‾ ij ( n ) = 1 9 Σ u = - 1 1 Σ v = - 1 1 FX i + u , j + v ( n )
自适应神经元连接强度:
β ij = 1 - exp ( - | FX ij ( n ) - F ‾ X ‾ ij ( n ) | σ ij )
其中:和σij的计算同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PCNN改进,得到自适应能力更强的APCNN模型,然后利用APCNN模型分别对经过多尺度分解(基于NSCT算法)后的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子带系数的点火图,点火图相当于两类子带系数在视觉系统中的反映,即评价图,再次利用点火图实现这两类图像在各子带系数上的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子带系数进行重构得到红外偏振融合图像。
本发明实现了红外辐射图像和偏振图像的融合,利用NSCT算法将偏振度图像和偏振角图像细节在各个方向上得到了保护,使得相似的偏振信息得到增强;通过外界刺激矩阵、加权矩阵、神经元连接强度以及迭代次数的设计等一系列措施对PCNN算法进行改进,得到了可以自适应能力更强的APCNN算法,提高了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图像融合的质量,使得异类信息得到了保护。从而保证了红外偏振融合图像不仅具有丰富的辐射强度信息,而且包含了突出的场景偏振信息,解决了红外偏振融合图像中存在的边缘区域失真、轮廓模糊,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低等问题,可以应用于各种红外辐射图像与偏振图像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多尺度分解与APCNN算法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NSCT算法的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融合算法框图;
图3是本发明APCNN模型中单个神经元迭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行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基于多尺度分解与APCNN算法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得到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
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偏振表示方法,它既可以将关于偏振的所有信息很好的表示出来,也易于测量。斯托克斯指出,一束光的偏振状态可以由斯托克斯矢量S=(I,Q,U,V)T完全描述,其中,I代表辐射强度,Q表示0°与90°线偏振光分量之差,U表示45°与135°线偏振光分量之差,V代表右旋与左旋圆偏振光分量之差,一般工程探测和计算中认为其值为0。当斯托克斯矢量描述的辐射通过金属光栅偏振片时,出射辐射的强度为:
I ′ ( α ) = 1 2 ( I + Q cos 2 α + U sin 2 α ) - - - ( 9 )
其中,α为偏振片的透光轴相对水平的夹角。
当偏振片分别旋转到0°、45°、90°和135°等4个不同位置时,就可以获得4个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强度图。进而可以解算出成像区域的斯托克斯矢量,具体解算方法如下所示:
Q=I′(0°)-I′(90°)            (11) 
U=I′(45°)-I′(135°)           (12) 
步骤2:根据偏振信息求解偏振度图像和偏振角图像。
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表示完全偏振光强度在整个光强中所占比例,可以利用它来表示偏振光辐射强度的大小。偏振度图像可以表示为:
I DP * = ( Q 2 + U 2 ) I - - - ( 13 )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DP = I DP * ( i , j ) - min ( I DP * ( i , j ) ) max ( I DP * ( i , j ) ) - min ( I DP * ( i , j ) ) - - - ( 14 )
DoP图像偏含有许多物体的偏振信息,因此偏振度图像能较好地突出不同物体之间的对比度。
偏振角(Angle of Polarization,AoP)表示偏振光振动的方向与所选的参考方向间的夹角。偏振角图像可表示为
I AP * = 1 2 tan - 1 U Q - - - ( 15 )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AP = I AP * ( i , j ) - min ( I AP * ( i , j ) ) max ( I AP * ( i , j ) ) - min ( I AP * ( i , j ) ) - - - ( 16 )
AoP图像体现了物体的表面边缘信息,是从自然背景中较好地突显出人造目标特征的方法。
步骤3:利用NSCT算法对归一化后的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复合偏振图像,实现第一次融合。其原理如图2所示。
(1)将原DoP图像和原AoP图像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P,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 其中aX(X=IDP、IAP、IP)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DP、IAP、IP)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2)由根据传统的像素级图像融合准则得到融合系数 比如:
低频部分:取两幅图像的经过多分辨率分解后的低频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融合后的系数。
a I P ( i , j ) = 1 2 [ a I DP ( i , j ) + a I AP ( i , j ) ] - - - ( 17 )
高频部分:取两幅图像的经过多分辨率分解后的高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融合后的系数。
CI P s , l ( i , j ) = ω D CI DP s , l ( i , j ) + ω A CI AP s , l ( i , j ) - - - ( 18 )
其中:
ω D = CI DP s , l ( i , j ) CI DP s , l ( i , j ) + CI AP s , l ( i , j ) ω A = CI AP s , l ( i , j ) CI DP s , l ( i , j ) + CI AP s , l ( i , j ) - - - ( 19 )
步骤4:利用NSCT算法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多尺度分 解,得到相应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NSCT分解系数图。 
将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 和{aI,CIs,l}。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F,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其中aX(X=IP,I,IF)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P,I,IF)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步骤5:利用APCNN算法分别计算高频子带系数各尺度各方向上NSCT系数图的点火图。
5.1】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复合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各个高频子带系数对应的外界激励矩阵:
SX=PCA(X)
其中:CIs,l
5.2】将外界激励矩阵输入到APCNN模型中,激发神经元,最终得到各系数图的点火图 KX ( X = CI P s , l , CI s , l ) .
神经元模型框如图3所示,迭代计算过程如下:
{ FX i j ( n ) = e - α F FX i j ( n - 1 ) + V F Σ k , l M i j k l KX k l ( n - 1 ) + SX i j LX i j ( n ) = e - α L LX i j ( n - 1 ) + V L Σ k , l W i j , k l KX k l ( n - 1 ) UX i j ( n ) = FX i j ( n ) [ 1 + βLX i j ( n ) ] KX i j ( n ) = 1 , U i j ( n ) > θ i j ( n - 1 ) 0 , U i j ( n ) ≤ θ i j ( n - 1 ) θX i j ( n ) = e - α θ θX i j ( n - 1 ) + V θ KX i j ( n ) KX i j = Σ n KX i j ( n ) - - - ( 20 )
神经元激发过程中,各变量的含义及参数的取值如下所述:
1)为第n次迭代时反馈输入图中位于(i,j)处的反馈输入;
2)KXij(n)为第n次迭代时点火图中位于(i,j)处的点火状态,1表示第n次迭 代时位于(i,j)处点火发生,0表示第n次迭代时位于(i,j)处点火没有发生。
3)KX表示经过n次迭代得到的点火图,当点火图中任意位于(i,j)处的点火值都大于1时,即KXij≥1,(i=1:M,j=1:N),停止迭代。
4)LXij(n)为第n次迭代时线性连接输入部分中位于(i,j)处的连接输入值;
5)UXij(n)为第n次迭代时神经元的内部活动项位于(i,j)处的值,当UXij(n)的值大于动态阈值θXij(n)时,神经元点火,脉冲发生输出。
6)参数αF、αL和αθ分别表示反馈输入FXij(n)、线性连接输入LXij(n)和动态阈值θXij(n)的衰减时间常数,且通常有αFθL,VF、VL和Vθ分别为反馈放大系数,连接放大系数和阈值放大系数,通常取VF=VL=1,同时由于Vθ决定了神经元点火时刻阈值的提升程度,对神经元点火周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因此通常取值较大。
7)位置(k,l)以(i,j)为中心,在大小为(2u+1)×(2v+1)的局部邻域中,(2u+1)×(2v+1)则被称为APCNN的连接范围,u,v=1,2…。
8)自适应权值矩阵的选择:
M i j , k l = W i j , k l = g ( FX i j ( n ) , FX k l ( n ) ) ( i - k ) 2 + ( j - l ) 2 - - - ( 21 )
其中:g(FXij(n),FXkl(n))函数表示中心点FXij(n)处的像素与FXkl(n)处像素值的差异度量,当FXij(n)与FXkl(n)一样大时,令g(FXij(n),FXkl(n))→0;当FXij(n)与FXkl(n)差异比较大时,令g(FXij(n),FXkl(n))→1;g(FXij(n),FXkl(n))可以选择如下的表达方式。
g ( FX i j ( n ) , FX k l ( n ) ) = 1 - exp ( - ( FX i j ( n ) - FX k l ( n ) ) 2 σ i j ) - - - ( 22 )
其中:
σ i j = ( 1 8 Σ u = - 1 1 Σ v = - 1 1 ( FX i + u , j + v ( n ) - F ‾ X ‾ i j ( n ) ) 2 ) 1 2 - - - ( 23 )
F ‾ X ‾ i j ( n ) = 1 9 Σ u = - 1 1 Σ v = - 1 1 FX i + u , j + v ( n ) - - - ( 24 )
9)自适应神经元连接强度:
β i j = 1 - exp ( - | FX i j ( n ) - F ‾ X ‾ i j ( n ) | σ i j ) - - - ( 25 )
其中:和σij的计算同上。
步骤6: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的NSCT子带系数和{aI,CIs,l}进行融合:基于像素平均的原则,根据NSCT低频子带系数aIP和aI求解融合系数aIF;基于点火图融合原则,根据NSCT高频子带系数和{CIs,l}求解融合系数然后对所有尺度方向上的融合系数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红外偏振融合图像,实现第二次融合。
低频部分: 
aI F ( i , j ) = 1 2 ( aI P ( i , j ) + a I ( i , j ) ) - - - ( 26 )
高频部分:
CI F s , l = ω P CI P s , l + ω I CI s , l - - - ( 27 )
其中:
ω P = KCI P s , l ( i , j ) KCI P s , l ( i , j ) + KCI s , l ( i , j ) ω I = KCI s , l ( i , j ) KCI P s , l ( i , j ) + KCI s , l ( i , j ) - - - ( 28 )
融合系数经过NSCT逆变换后,可以得到重构的融合图像IF,最终实现第二次融合。

Claims (6)

1.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得到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
当红外偏振系统中偏振片分别旋转到0°、45°、90°和135°等4个不同位置时,获得4个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强度图I′(0°)、I′(45°)、I′(90°)和I′(135°);解算出成像区域的斯托克斯矢量S=(I,Q,U,V)T
其中,I代表辐射强度,Q表示0°与90°线偏振光分量之差,U表示45°与135°线偏振光分量之差,V代表右旋与左旋圆偏振光分量之差;
2】根据成像区域的偏振信息求解偏振度图像IDP和偏振角图像IAP
3】利用NSCT算法对归一化后的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复合偏振图像IP,实现第一次融合;
3.1】将原DoP图像和原AoP图像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
3.2】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P,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其中aX(X=IDP、IAP、IP)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DP、IAP、IP)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3.3】根据传统的像素级图像融合准则,由得到融合系数
4】利用NSCT算法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相应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NSCT分解系数图;
4.1】将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分别进行NSCT分解,分别得到分解系数图
4.2】设融合图像后的复合偏振图像为IF,其对应的NSCT分解系数为其中aX(X=IP,I,IF)表示图像X的低频子带图像,CXs,l(X=IP,I,IF)表示图像X在第s层、第l个方向子带上的高频系数;
5】利用APCNN算法分别得到各尺度各方向上NSCT系数图的点火图;
6】对复合偏振图像IP和红外强度图像I的NSCT子带系数和{aI,CIs,l}进行融合;
6.1】基于像素平均的原则,根据NSCT低频子带系数aIP和aI求解融合系数aIF
6.2】基于点火图融合原则,根据NSCT高频子带系数和{CIs,l}求解融合系数
6.3】对所有尺度方向上的融合系数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红外偏振融合图像,实现第二次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斯托克斯矢量S=(I,Q,U,V)T的具体解算方法:
Q=I′(0°)-I′(90°)
U=I′(45°)-I′(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求解具体步骤是:
偏振度图像IDP表示为:
I DP * = ( Q 2 + U 2 ) I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DP = I DP * ( i , j ) - min ( I DP * ( i , j ) ) max ( I DP * ( i , j ) ) - min ( I DP * ( i , j ) )
偏振角图像IAP表示为
I AP * = 1 2 tan - 1 U Q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I AP = I AP * ( i , j ) - min ( I AP * ( i , j ) ) max ( I AP * ( i , j ) ) - min ( I AP * ( i , j ) )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步骤是:
5.1】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复合偏振图像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各个高频子带系数对应的外界激励矩阵:
SX=PCA(X)
其中: X = CI P s , l , CI s , l ;
5.2】将外界激励矩阵输入到APCNN模型中,激发神经元,最终得到各系数图的点火图 KX ( X = CI P s , l , CI s , l )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神经元模型迭代计算过程如下:
FX ij ( n ) = e - α F FX ij ( n - 1 ) + V F Σ k , l M ijkl KX kl ( n - 1 ) + SX ij LX ij ( n ) = e - α L LX ij ( n - 1 ) + V L Σ k , l W ij , kl KX kl ( n - 1 ) UX ij ( n ) = FX ij ( n ) [ 1 + β LX ij ( n ) ] KX ij ( n ) = 1 , U ij ( n ) > θ ij ( n - 1 ) 0 , U ij ( n ) ≤ θ ij ( n - 1 ) θ X ij ( n ) = e - α θ θ X ij ( n - 1 ) + V θ KX ij ( n ) KX ij = Σ n KX ij ( n )
神经元激发过程中,各变量的含义及参数的取值:
为第n次迭代时反馈输入图中位于(i,j)处的反馈输入;
KXij(n)为第n次迭代时点火图中位于(i,j)处的点火状态,1表示第n次迭代时位于(i,j)处点火发生,0表示第n次迭代时位于(i,j)处点火没有发生;
KX表示经过n次迭代得到的点火图,当点火图中任意位于(i,j)处的点火值都大于1时,即KXij≥1,(i=1:M,j=1:N),停止迭代;
LXij(n)为第n次迭代时线性连接输入部分中位于(i,j)处的连接输入值;
UXij(n)为第n次迭代时神经元的内部活动项位于(i,j)处的值,当UXij(n)的值大于动态阈值θXij(n)时,神经元点火,脉冲发生输出;
参数αF、αL和αθ分别表示反馈输入FXij(n)、线性连接输入LXij(n)和动态阈值θXij(n)的衰减时间常数,且通常有αFθL,VF、VL和Vθ分别为反馈放大系数,连接放大系数和阈值放大系数,通常取VF=VL=1;
位置(k,l)以(i,j)为中心,在大小为(2u+1)×(2v+1)的局部邻域中,(2u+1)×(2v+1)被称为APCNN的连接范围,u,v=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自适应权值矩阵的选择:
M ij , kl = W ij , kl = g ( FX ij ( n ) , FX kl ( n ) ) ( i - k ) 2 + ( j - l ) 2
其中:g(FXij(n),FXkl(n))函数表示中心点FXij(n)处的像素与FXkl(n)处像素值的差异度量,当FXij(n)与FXkl(n)一样大时,令g(FXij(n),FXkl(n))→0;当FXij(n)与FXkl(n)差异比较大时,令g(FXij(n),FXkl(n))→1;g(FXij(n),FXkl(n))选择如下的表达方式:
g ( FX ij ( n ) , FX kl ( n ) ) = 1 - exp ( - ( FX ij ( n ) - FX kl ( n ) ) 2 σ ij )
其中:
σ ij = ( 1 8 Σ u = - 1 1 Σ v = - 1 1 ( FX i + u , j + v ( n ) - F ‾ X ‾ ij ( n ) ) 2 ) 1 2
F ‾ X ‾ ij ( n ) = 1 9 Σ u = - 1 1 Σ v = - 1 1 FX i + u , j + v ( n )
自适应神经元连接强度:
β ij = 1 - exp ( - | FX ij ( n ) - F ‾ X ‾ ij ( n ) | σ ij )
σ ij = ( 1 8 Σ u = - 1 1 Σ v = - 1 1 ( FX i + u , j + v ( n ) - F ‾ X ‾ ij ( n ) ) 2 ) 1 2
F ‾ X ‾ ij ( n ) = 1 9 Σ u = - 1 1 Σ v = - 1 1 FX i + u , j + v ( n ) ) .
CN201510156098.4A 2015-04-02 2015-04-02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8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6098.4A CN104978724B (zh) 2015-04-02 2015-04-02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6098.4A CN104978724B (zh) 2015-04-02 2015-04-02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8724A true CN104978724A (zh) 2015-10-14
CN104978724B CN104978724B (zh) 2017-09-12

Family

ID=5427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60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8724B (zh) 2015-04-02 2015-04-02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8724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459A (zh) * 2016-09-06 2017-01-11 四川大学 基于udct和pcnn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
CN10788648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改进pcnn补偿的auv图像融合方法、处理器及系统
CN108955625A (zh) * 2018-02-05 2018-12-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获取太阳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18460A (zh) * 2018-06-27 2019-01-01 河海大学 一种分光偏振光谱信息同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10160A (zh) * 2018-10-09 2019-03-01 湖南源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特征和特征差异驱动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1292279A (zh) * 2020-01-17 2020-06-16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彩色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可视化方法
CN111369533A (zh) * 2020-03-05 2020-07-0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基于偏振图像融合的钢轨廓形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21206A (zh) * 2021-07-16 2021-09-2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图像增强方法
CN114067188A (zh) * 2021-11-24 2022-02-1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伪装目标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4693577A (zh) * 2022-04-20 2022-07-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WO2024012117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偏振智能感知系统及感知方法
CN114067188B (zh) * 2021-11-24 2024-07-0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伪装目标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 XU等: "《Image Fusion Based on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Saliency-Motivated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
S ZHANG等: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PCNN》",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
WW KONG等: "《Image fusion technique based on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adaptive unit-fast-linking 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 《IET IMAGE PROCESSING》 *
王佳琪: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郝文超等: "《NSCT域内基于自适应PCN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459A (zh) * 2016-09-06 2017-01-11 四川大学 基于udct和pcnn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
CN106327459B (zh) * 2016-09-06 2019-03-12 四川大学 基于udct和pcnn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方法
CN10788648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改进pcnn补偿的auv图像融合方法、处理器及系统
CN108955625A (zh) * 2018-02-05 2018-12-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获取太阳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18460B (zh) * 2018-06-27 2020-08-11 河海大学 一种分光偏振光谱信息同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118460A (zh) * 2018-06-27 2019-01-01 河海大学 一种分光偏振光谱信息同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10160A (zh) * 2018-10-09 2019-03-01 湖南源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特征和特征差异驱动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09410160B (zh) * 2018-10-09 2020-09-22 湖南源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特征和特征差异驱动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1292279A (zh) * 2020-01-17 2020-06-16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彩色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可视化方法
CN111292279B (zh) * 2020-01-17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彩色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可视化方法
CN111369533A (zh) * 2020-03-05 2020-07-0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基于偏振图像融合的钢轨廓形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69533B (zh) * 2020-03-05 2023-06-0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基于偏振图像融合的钢轨廓形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21206A (zh) * 2021-07-16 2021-09-2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图像增强方法
CN113421206B (zh) * 2021-07-16 2022-11-1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图像增强方法
CN114067188A (zh) * 2021-11-24 2022-02-1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伪装目标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4067188B (zh) * 2021-11-24 2024-07-0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伪装目标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4693577A (zh) * 2022-04-20 2022-07-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14693577B (zh) * 2022-04-20 2023-08-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WO2024012117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偏振智能感知系统及感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8724B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8724A (zh) 基于多尺度变换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红外偏振融合方法
Lefkimmiatis et al. Hessian Schatten-norm regularization for linear inverse problems
CN108399611B (zh) 基于梯度正则化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CN105139367A (zh) 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的可见光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CN105551010A (zh) 基于nsct及深度信息激励p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He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based on target extraction in the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domain
CN109801250A (zh) 基于adc-scm与低秩矩阵表达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CN101968882B (zh) 一种多源图像融合方法
Bhatnagar et al. An image fusion framework based on human visual system in framelet domain
CN101980290A (zh) 抗噪声环境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CN104008536A (zh) 基于cs-chmt和idpcnn的多聚焦噪声图像融合方法
CN112669249A (zh) 结合改进nsct变换和深度学习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Yu et al. PDNet: A lightweight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InSAR phase denoising
CN103400360A (zh) 基于Wedgelet和NSCT的多源图像融合方法
Cai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based on BEMSD and improved fuzzy set
CN105787499A (zh) 基于K-means聚类和偏振信息提取的伪装目标识别方法
Pan et al. Fusion of low-quality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s based on multi-level latent low-rank representation joint with Retinex enhancement and multi-visual weight information
CN114298950A (zh) 一种基于改进的GoDec算法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Luo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based on visibility enhancement and norm optimization low-rank representation
CN105096274B (zh)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域混合统计模型的红外图像降噪方法
CN116051444A (zh) 一种有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方法
Yan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based on NSST and RDN
Wang et al. Multifocus image fusion based on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spiking cortical model
Huang et al. An NSST-Based Fusion Method for Airborne Dual-Frequency, High-Spatial-Resolution SAR Images
Budhiraja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and spatial frequency in DTCWT doma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