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9606A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9606A
CN104969606A CN201380071888.1A CN201380071888A CN104969606A CN 104969606 A CN104969606 A CN 104969606A CN 201380071888 A CN201380071888 A CN 201380071888A CN 104969606 A CN104969606 A CN 104969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ximum number
terminal equipment
link direction
configuration
proc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8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9606B (zh
Inventor
水泽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6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9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9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96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被构造为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进程,以使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化的LTE(长期演进)可以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中的每一个。由于频率配置容易且用于上行与下行的无线资源的比例可变,所以设想为了有效利用频率,将来在许多系统中采用TDD。
在TDD中,针对各个子帧设置链路方向(例如,下行和上行)。更具体地,预先准备各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多个TDD配置(或多个上行和下行配置),并且使用TDD配置中的一个。例如,通信业务运营商从LTE技术标准中所定义的七个TDD配置中选择一个TDD配置,并且以固定方式设置该TDD配置。进一步地,为了将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3GPP正在研究响应于小区中的流量动态设置最佳TDD配置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与动态设置TDD配置有关的各种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动态设置TDD配置时调整对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应答和否定应答(ACK和NACK)的时刻的技术。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2012年3月26日-30日,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Alcatel-Lucent,Discussion on HARQ and UL-grant timing with dynamic TDDUL-DL configuration,3GPP TSG RAN WG1Meeting#68bis,R1-12126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即使使用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也会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具体地,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已设置的第一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一最大数目可能大于对于新设置的第二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二最大数目。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后删除现有HARQ进程的一部分。由此,在针对所删除的HARQ进程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后,可以不发送ACK或NACK,因此,例如,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前可以不针对所删除的HARQ进程发送数据。即,存在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前终端设备不发送或接收数据的子帧。因此,担心在设置新TDD配置时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由此,期望提供一种在动态设置TDD配置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方案。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被构造为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进程,以使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经由该设置单元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该进程的控制包括以使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该进程。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控制单元,该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在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时根据该所设链路方向配置控制无线通信。该通信控制单元控制对于该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该通信控制单元以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该进程。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针对各个频带,对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该设置单元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一个频带中在第一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另一个频带中在不同于该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在动态设置TDD配置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用于描述TDD的帧格式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图2是用于描述3GPP中所定义的TDD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3】图3是用于描述使用HARQ进程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4】图4是用于描述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子帧与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的子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图5是用于描述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子帧与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的子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图6是用于描述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的说明图。
【图7】图7是用于描述对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的说明图。
【图8】图8是用于描述不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图9是用于描述与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有关的故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图10是用于描述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的新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1】图11是用于描述动态设置TDD配置时的HARQ进程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图12是用于描述动态设置TDD配置时的HARQ进程中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图14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15】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对于设置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的下行的HARQ进程数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6】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对于设置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的上行的HARQ进程数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7】图17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18】图18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图19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0】图20是例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21】图21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第一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2】图22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第二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3】图23是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24】图24是用于描述各个CC中的TDD配置设置的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5】图25是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6】图26是例示了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27】图27是例示了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8】图28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智能手机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29】图29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要注意的是,将以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引言
1.1、3GPP中无线通信的技术
1.2、技术问题
2、通信系统的构造
3、第一实施方式
3.1、基站的构造
3.2、终端设备的构造
3.3、处理的流程
4、第二实施方式
4.1、基站的构造
4.2、处理的流程
5、第三实施方式
5.1、基站的构造
5.2、处理的流程
6、应用例
6.1、与基站有关的应用例
6.2、与终端设备有关的应用例
7、结论
<<1、引言>>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12描述3GPP中无线通信的基础技术及其技术问题。
<1.1、3GPP中无线通信的技术>
将参照图1至图10描述3GPP中无线通信的基础技术。
(FDD和TDD)
由3GPP标准化的LTE可以用于FDD和TDD中的每一个。由于频率配置容易且用于上行与下行的无线资源的比例可变,所以设想为了有效利用频率,将来在许多系统中采用TDD。
(TDD的帧格式)
将参照图1描述TDD的帧格式的示例。图1是用于描述TDD的帧格式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在采用TDD时,使用包括十个子帧的一个无线帧。在本说明书中,无线帧也被简称为“帧”。无线帧中所包括的十个子帧中的每一个是下行子帧、上行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中的一个。
图1例示的帧格式是针对基站的格式。例如,从基站在下行子帧中发送的信号在终端设备处的接收完成由于空间中的传播延迟和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延迟,而迟于上述帧格式的下行子帧的时刻。同样地,相反,由基站在上行子帧中接收的信号在终端设备处的发送早于上述帧格式的上行子帧的时刻。即,终端设备向基站提前发送信号。
同样地,特殊子帧包括下行部分的下行导频时隙(DwPTS)、上行部分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以及保护时段(GP)。DwPTS包括PDCCH。同样地,UpPTS不包括数据。同样地,GP是补偿终端设备处下行中的接收的延迟和上行中的提早发送的时间区域。
(TDD配置)
在TDD中,针对各个子帧设置链路方向(例如,下行或上行)。更具体地,提前准备各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多个TDD配置,并且使用TDD配置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描述TDD配置的具体示例。
图2是用于描述3GPP中所定义的TDD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3,例示了LTE技术标准(TS 36.211表4.2-2)中所定义的七个配置。为了由基站发送同步信号的目的,0号子帧和5号子帧的链路方向被固定为下行。同样地,2号子帧的链路方向被固定为上行。因此,1号子帧在每个配置中是特殊子帧。3号子帧、4号子帧、7号子帧、8号子帧以及9号子帧的链路方向是上行或下行。同样地,6号子帧是特殊子帧或下行子帧。
例如,通信业务运营商从七个TDD配置中选择一个TDD配置,并以固定方式设置该TDD配置。
(TDD配置的动态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将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3GPP正在研究响应于小区中的流量动态设置最佳TDD配置(即,动态TDD重配置)。
例如,当上行中的流量增加时,选择包括更多上行子帧的TDD配置。同样地,例如,当下行流量增加时,选择包括更多下行子帧的TDD配置。
这种流量特性根据小区而不同,并随时间而波动。因此,期望针对各个小区以短时间间隔动态设置TDD配置。
要注意的是,可以借助任意终端设备可接收的系统信息或借助向个别终端设备的信令,来通知终端设备小区中所使用的TDD配置。
(HARQ进程)
在LTE中,为了重传丢失的数据和含有错误的数据的目的,在两层(MAC层和RLC层)中准备重传协议。作为MAC层中的重传协议,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协议。
在HARQ协议中,HARQ实体存在于基站和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然后,由并行运行的多个HARQ进程构造各个HARQ实体。
接收侧一经接收到针对特定HARQ进程的数据,就尝试解码数据并向发送侧发送指示是否已正确接收数据的确认回复(ACK/NACK)。当发送侧接收到对针对HARQ进程的上述数据的ACK时,发送针对HARQ进程的下一数据。另一方面,当发送侧接收到对针对HARQ进程的上述数据的NACK时,重传针对HARQ进程的上述数据。
期望终端设备在接收下行数据之后直到发送ACK和NACK发送为止耗费的时间更短。然而,为了缩短时间,终端设备将具有高吞吐量。即,在上述时间与终端设备中的实施复杂性之间具有权衡。在延迟与终端设备中的实施复杂性之间具有权衡关系。
-FDD中的HARQ进程
在FDD中,考虑到上述权衡关系,标准规定在上行和下行中的每一个中使用八个HARQ进程。
具体地,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在接收下行数据的子帧之后的第四子帧处由终端设备发送。同样地,基站响应于ACK或NACK的接收,在接收ACK或NACK的子帧之后的第四子帧处重传上述下行数据,或发送下一下行数据。如上所述,在FDD中,对于HARQ进程的往返时间是八个子帧(8ms)。因此,使用八个HARQ,以使得能够在全部子帧处进行发送和接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描述使用这种HARQ进程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具体示例。
图3是用于描述使用HARQ进程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3,例如,例示了0号至7号八个HARQ进程。例如,在特定无线帧中,在0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1,在2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2,并且在3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3。同样地,在另一个无线帧中,在0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1,在2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4,并且在3号进程处接收传输块5。
如上所述,通过在基站与终端设备这两者中分配用于HARQ进程的存储区域并管理发送和接收数据、状态等,来实现错误很少的高速数据通信。
-TDD中的HARQ进程
另一方面,在TDD中,下行子帧之后的第四子帧不必是上行子帧。由此,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子帧与发送和接收响应于数据的ACK或NACK的子帧之间的关系取决于TDD配置的设置。因此,在3GPP中,针对各个TDD配置规定关系。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和图5具体描述上述关系。
图4是用于描述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子帧与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的子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在LTE技术标准(TS36.213表10.1.3.1-1)中定义该关系。图4指示对于各个TDD配置,在发送和接收对应于ACK或NACK的下行数据时,有多少子帧在发送和接收ACK或NACK的各个子帧之前。例如,当设置3号TDD配置时,在2号子帧中由基站接收的ACK或NACK是响应于在第六在先子帧、第七在先子帧以及第十一在先子帧中由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
图5是用于描述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子帧与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的子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在LTE技术标准(TS36.213表9.1.2-1)中定义该关系。图5指示对于各个TDD配置,在发送对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时,有多少子帧在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各个子帧之后。例如,当设置3号TDD配置时,响应于在2号子帧中由基站接收的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在第六后续子帧中由基站发送。
由于上述操作时刻,所以对于各个HARQ进程的往返时间根据TDD配置而不同。因此,HARQ进程数目也根据TDD配置而不同。因此,3GPP规定取决于TDD配置的HARQ进程数目。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图7具体描述这一点。
图6是用于描述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的说明图。3GPP的技术标准(TS 36.213)如图6例示,对于各个TDD配置,设置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当最大数目的使用HARQ进程时,在各个下行子帧中发送或接收下行数据,而不在任何下行子帧中产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图7是用于描述对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的说明图。3GPP的技术标准(TS 36.213)如图7例示,针对各个TDD配置,设置对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当使用最大数目的HARQ进程时,在各个上行子帧中发送或接收上行数据,而不在任何上行子帧中产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设置新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的时刻)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TDD配置的动态设置(即,动态TDD重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改变TDD配置之前接收到的数据的ACK或NACK可能无法在改变TDD配置之后在上述技术标准中所规定的时刻发送。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这一点的具体示例。在3GPP的讨论中提出该示例(参照非专利文献“2012年3月26日-30日,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Alcatel-Lucent,Discussion on HARQ and UL-grant timing with dynamic TDDUL-DL configuration,3GPP TSG RAN WG1Meeting#68bis,R1-121260”)。
图8是用于描述不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8,例示了响应于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在该示例中,在两个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例如,在第一帧中的1号特殊子帧以及5号下行子帧和6号下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帧的2号上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上述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在第一帧中的7号下行子帧和8号下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帧的3号上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在第一帧中的9号下行子帧和第二帧中的0号下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帧的4号上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
图9是用于描述与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有关的故障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9,以与图8相同的方式例示了响应于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要注意的是,在该示例中,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并且在第二无线帧中设置2号TDD配置。因此,与图8的示例相反,第二无线帧的3号子帧和4号子帧不是上行子帧而是下行子帧。因此,终端设备在与图8的示例相同的时刻(即,第二帧的3号子帧)不发送响应于第一帧中的7号下行子帧和8号下行子帧的ACK或NACK。同样地,终端设备在与图8的示例相同的时刻(即,第二帧的4号子帧)不发送响应于第一帧中的9号下行子帧和第二帧中的0号下行子帧的ACK或NACK。
如上所述,当动态地设置TDD配置时,对于变化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ACK和NACK的发送和接收时刻难以照原样应用。因此,在3GPP的讨论中,提出在动态设置TDD配置时引入用于发送和接收ACK和NACK的新时刻(参照上述3GPP的文献(R1-121260))。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描述该提案的具体示例。
图10是用于描述改变TDD配置时的ACK和NACK发送的新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0,例示了响应于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和NACK发送的新时刻。在该示例中,以与图9相同的方式,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并且在第二无线帧中设置2号TDD配置。例如,以与图8和图9例示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在第一帧中的7号下行子帧和8号下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然而,与图8和图9例示的示例相反,在第二帧的2号上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以与图8和图9例示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在第一帧中的9号下行子帧和第二帧中的0号下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然而,与图8和图9例示的示例相反,在第二帧的7号上行子帧中发送和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
凭借上述新时刻的引入,即使在动态地设置TDD配置时,也可以适当发送和接收对于变化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ACK或NACK。
<1.2、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即使在动态地设置TDD配置时,也适当发送和接收ACK或NACK。然而,即使使用这种方法,由于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也会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具体地,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已设置的第一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一最大数目大于对于新设置的第二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二最大数目。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后删除现有HARQ进程的一部分。因此,在所删除的HARQ进程中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后不发送ACK或NACK,因此,例如,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前,在所删除的HARQ进程中不发送数据。即,存在紧接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前终端设备不发送或接收数据的子帧。因此,担心在设置新TDD配置时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这一点的具体示例。-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示例
图11是用于描述动态设置TDD配置时的HARQ进程中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1,例示了三个无线帧和三个无线帧中所包括的子帧。在该示例中,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然后,紧接在第一无线帧之后设置1号TDD配置。同样地,在图11中,例示了各个HARQ进程中下行数据发送的时刻和对应于下行数据的ACK和NACK发送的时刻。即,实线箭头指示从下行数据发送时刻至上行中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发送时刻的时段。同样地,虚线箭头指示从ACK或NACK发送时刻至上述下行数据的重传时刻(或新数据发送时刻)的时段。特定时间点虚线箭头的数目与实线箭头的数目之和对应于特定时间点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数目。
在图11的示例的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配置,因此下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9。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9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另一方面,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设置1号配置,因此下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7。因此,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7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
由于最大进程数目,当在第二无线帧中新设置1号配置时,删除两个现有HARQ进程。因此,在紧接在新设置1号配置之前的第一无线帧中,在所删除的两个HARQ进程中不发送下行数据。这是因为即使基站使用这两个HARQ进程发送下行数据,此后,基站也无法接收ACK或NACK。
作为具体示例,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删除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两个HARQ进程。因此,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基站不向对象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即,在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至少向对象终端设备不分配无线资源。因此,可能在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同样地,即使基站使用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的无线资源发送下行数据,基站也将不接收ACK或NACK,因此重传下行数据。从而,终究在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要注意的是,在图11中,未描述新出现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以避免复杂性。
图12是用于描述动态设置TDD配置时的HARQ进程中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2,例示了三个无线帧和三个无线帧中所包括的子帧。在该示例中,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1号TDD配置。然后,紧接在第一无线帧之后设置3号TDD配置。同样地,在图12中,例示了各个HARQ进程中上行数据发送的时刻和对应于上行数据的ACK和NACK发送的时刻。即,实线箭头指示从上行数据发送时刻至下行中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发送时刻的时段。同样地,虚线箭头指示从ACK或NACK发送时刻至上述上行数据的重传时刻(或新数据发送时刻)的时段。特定时间点虚线箭头的数目与实线箭头的数目之和对应于特定时间点对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数目。
在图12的示例的第一无线帧中设置1号配置,因此上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4。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4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另一方面,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设置3号配置,因此上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3。因此,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3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
由于最大进程数目,当在第二无线帧中新设置3号配置时,删除一个现有HARQ进程。因此,在紧接在新设置3号配置之前的第一无线帧中,在所删除的一个HARQ进程中不发送上行数据。这是因为即使终端设备使用一个HARQ进程发送上行数据,此后,终端设备也无法接收ACK或NACK。
作为具体示例,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中删除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一个HARQ进程。因此,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中,终端设备不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即,在8号子帧中至少向终端设备不分配无线资源。因此,可能在8号子帧中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同样地,即使终端设备使用8号子帧中的无线资源发送上行数据,终端设备也将不接收ACK或NACK,因此重传上行数据。从而,终究在8号子帧中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要注意的是,同样在图12中,未描述新出现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的上行数据,以避免复杂性。
如上参照图11和图12所述,在以前的方法中,当动态地设置TDD配置时,可能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当频繁切换TDD配置时,无线资源的这种利用损失会变得特别大。
由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当动态设置TDD配置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2、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构造>>
首先,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3,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
基站100与位于小区10中的各个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换言之,终端设备200在位于小区10中时,与基站100进行无线通信。
基站100根据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例如,基站100根据TDD方法分配上行和下行的无线资源。同样地,基站100根据TDD方法与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同样地,终端设备200也根据TDD方法进行无线通信。
同样地,基站100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下文中,称为“TDD配置”)。例如,基站100动态地设置图2所例示的七个TDD配置中的一个。然后,基站100与终端设备200根据所设置的TDD配置进行无线通信。
同样地,基站100与终端设备200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来进行无线通信。例如,自动重传请求是HARQ,并且进程是HARQ进程。
<<3、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当在第一TDD配置之后设置第二TDD配置时,在设置第二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调整进程数目的最大数目。从而,当动态设置TDD配置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3.1、基站的构造>
将参照图14至图1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100-1的构造的示例。图14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100-1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4,基站100-1包括天线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储存单元140以及处理单元150。
(天线110)
天线11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天线110从终端设备200接收上行信号,并且向无线通信单元120输出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同样地,天线110发送由无线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下行信号。
(无线通信单元120)
无线通信单元120与位于小区10中的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20经由天线单元110向终端设备200发送数据和从终端设备200接收数据。
特别地,无线通信单元120根据TDD方法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20在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中向终端设备200发送下行数据。同样地,无线通信单元120在上行子帧中从终端设备200接收上行数据。
(网络通信单元130)
网络通信单元1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30与其他基站100-1进行通信。
(储存单元140)
储存单元140存储用于基站100-1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处理单元150)
处理单元150提供基站100-1的各种功能。
处理单元150包括配置设置单元151、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及资源分配单元155。
(配置设置单元151)
配置设置单元151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TDD配置。
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51在第一时间点设置第一TDD配置。然后,在第一时间点或在第一时间点之后根据第一TDD配置执行无线通信。然后,配置设置单元151在后续的第二时间点设置第二TDD配置。然后,在第二时间点或在第二时间点之后根据第二TDD配置执行无线通信。如上所述,配置设置单元151通过设置新TDD配置而切换TDD配置。
同样地,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51设置图2例示的七个TDD配置中的一个。作为一个示例,配置设置单元151在第一时间点设置3号TDD配置,并且在后续的第二时间点设置1号TDD配置。即,TDD配置从3号TDD配置切换到1号TDD配置。
同样地,在各个TDD配置中设置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目。例如,自动重传请求是HARQ。具体地,例如,如图6和图7例示,对于各个TDD配置设置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
同样地,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51根据小区11中流量的情况设置TDD配置。更具体地,例如,当在小区11中上行流量增加时,配置设置单元151设置包括更多上行子帧的TDD配置。作为一个示例,设置图2的1号TDD配置。同样地,例如,当在小区11中下行流量增加时,配置设置单元151设置包括更多下行子帧的TDD配置。作为一个示例,设置图2的3号TDD配置。
(进程控制单元153)
进程控制单元153控制对于终端设备200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例如,自动重传请求是HARQ,并且进程是HARQ进程。即,进程控制单元153控制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同样地,HARQ进程包括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和对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
同样地,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使用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发送下行数据,并且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进程控制单元153使用用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接收上行数据,并且发送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包括基站的HARQ实体的功能。
同样地,特别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上述HARQ进程。
-除了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之外的其他时段
首先,例如,在除了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之外的其他时段中,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是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即,在上述其他时段中,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上述HARQ进程。
作为具体示例,参照图6和图7描述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如图6例示,关于下行,作为一个示例,对于1号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7。从而,当在除了上述预定时段之外的其他时段期间设置1号TDD配置时,进程控制单元153以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等于或小于7的这种方式来控制上述HARQ进程。同样地,如图7例示,关于上行,作为一个示例,对于3号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3。从而,当在除了上述预定时段之外的其他时段期间设置3号TDD配置时,进程控制单元153以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等于或小于3的这种方式来控制上述HARQ进程。
-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
第二,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如下描述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
例如,在第一TDD配置之后由配置设置单元151设置第二TDD配置。然后,例如,对于上述第一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上述第二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大于上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换言之,经由新TDD配置的设置使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可以变为大于对于新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设置新配置时删除的HARQ进程数目也可以减小。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降低。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即使频繁地切换TDD配置,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也不发生。从而,通过切换TDD配置更大程度地提高吞吐量。
进一步地,例如,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换言之,经由新TDD配置的设置使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与对于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相同或大于对于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在设置新配置时也不删除任何HARQ进程。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消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进一步地,例如,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是上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换言之,经由新TDD配置的设置使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可以与对于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相同。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在设置新配置时也维持HARQ进程数目。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消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进一步地,将HARQ进程数目减小到必要充分数目,因此节省处理量和存储区域。
同样地,例如,上述预定时段是等于或短于设置上述第二TDD配置之后的一帧的时段。更具体地,例如,上述预定时段是从上述第二TDD配置的设置至响应于在设置第一TDD配置的同时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ACK或NACK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束的时期。
从而,TDD配置的数目大的时段限于必要充分时段。从而,节省设置新配置时的处理量和存储区域。
如上所述,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控制HARQ进程。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这一点的具体示例。
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对于设置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的下行的HARQ进程数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5,以与图11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然后,紧接在第一无线帧之后设置1号TDD配置。同样地,实线箭头指示从下行数据发送时刻至上行中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发送时刻的时段。同样地,虚线箭头指示从ACK或NACK发送时刻至上述下行数据的重传时刻(或新数据发送时刻)的时段。在特定时间点虚线箭头的数目与实线箭头的数目之和对应于在特定时间点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数目。
在图15的示例的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配置,因此下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9。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9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这一点与图11例示的示例相同。
特别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5的示例的第二无线帧中,设置1号配置,但下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维持在9。然后,在第三无线帧中,下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变为对于1号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7。
从而,例如,用于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发送下行数据的两个HARQ进程在第二无线帧中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之后删除。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的无线帧的8号子帧和9号子帧中使得能够进行上述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因此,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对于设置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的上行的HARQ进程数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6,以与图12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1号TDD配置。然后,紧接在第一无线帧之后设置3号TDD配置。同样地,实线箭头指示从上行数据发送时刻至下行中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发送时刻的时段。同样地,虚线箭头指示从ACK或NACK发送时刻至上述上行数据的重传时刻(或新数据发送时刻)的时段。在特定时间点虚线箭头的数目与实线箭头的数目之和对应于在特定时间点用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数目。
在图16的示例的第一无线帧中设置1号配置,因此上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为4。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各设有对应于最大进程数目4的存储区域,以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这一点与图12例示的示例相同。
特别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图16的示例的第二无线帧中,设置3号配置,但上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维持在4。然后,在第三无线帧中,上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变为对于3号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3。
从而,例如,用于在第一无线帧的8号子帧中发送上行数据的一个HARQ进程在第二无线帧中的ACK和NACK发送时刻之后删除。因此,在第一无线帧中的无线帧的8号子帧中,使得能够发送上述一个HARQ进程的上行数据。因此,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例如,如在上述具体示例中,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中维持HARQ进程,并且有效地利用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一帧中的无线资源。
要注意的是,理所当然,对于上述第一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可以等于或小于对于上述第二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以与除了预定时段之外的其他时段相同的方式,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是上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具体的控制处理
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对于各个终端设备200的基站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基站的HARQ进程。
具体地,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对于各个终端设备200的基站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上述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添加、删除或维持HARQ进程。
同样地,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还可以以对于各个终端设备200的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
具体地,进程控制部153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通知终端设置200新TDD配置。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53可以使用系统信息通知新TDD配置。从而,终端设备200可以以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要注意的是,代替系统信息或除了系统信息之外,进程控制单元153使用向终端设备的个别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可以通知新TDD配置。
(资源分配单元155)
资源分配单元155向位于小区10中的终端设备200分配无线资源。例如,当通信系统1符合LTE或高级LTE时,资源分配单元155对于各个子帧,向位于小区10中的终端设备200分配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块。
例如,资源分配单元155也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例如,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时段)中,以与其他时段相同的方式,向终端设备200分配无线资源。如上所述,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不删除HARQ进程,因此可以发送ACK和NACK。因此,即使在上述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期间,也执行使用全部HARQ进程的数据发送(即,全部子帧中的数据发送)。
<3.2、终端设备的构造>
将参照图17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200的构造的示例。图17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200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7,终端设备200包括天线210、无线通信单元220、储存单元230以及处理单元240。
(天线210)
天线21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天线210从基站100-1接收下行信号,并且向无线通信单元220输出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同样地,天线210发送由无线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上行信号。
(无线通信单元220)
当终端设备200位于小区10中时,无线通信单元220与基站100-1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20经由天线单元210向基站100-1发送数据和从基站100-1接收数据。
特别地,无线通信单元220根据TDD方法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20在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中从基站100-1接收下行数据。同样地,无线通信单元220在上行子帧中向基站100-1发送上行数据。
(储存单元230)
储存单元230存储用于终端设备2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处理单元240)
处理单元240提供终端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240包括通信控制单元241。
(通信控制单元241)
通信控制单元241控制经由终端设备20进行的无线通信。
-根据TDD配置的无线通信
首先,当设置TDD配置时,通信控制单元241根据所设置的TDD配置来控制无线通信。
具体地,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使无线通信单元220在TDD配置中的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中发送下行数据和控制信息(或控制信号)。同样地,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使无线通信单元220在TDD配置中的上行中接收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或控制信号)。
同样地,例如,当基站100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20通知新TDD配置时,通信控制单元241根据所通知的新TDD配置来控制无线通信。
-HARQ进程的控制
第二,通信控制单元241控制对于终端设备200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自动重传请求是HARQ,并且进程是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即,通信控制单元241控制对于终端设备200的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
同样地,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使用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20接收下行数据,并且发送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通信控制单元241使用用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20发送上行数据,并且接收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包括终端设备的HARQ实体的功能。
同样地,特别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单元241以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上述HARQ进程。这一点如基站100-1中所述。
同样地,作为具体的处理,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以对于终端设备200的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上述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添加、删除或维持HARQ进程。
<3.3、处理的流程>
接着,将参照图18和图19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
(基站的处理)
图18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510中,进程控制单元153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进行无线通信。
在步骤S520中,配置设置单元151确定是否设置新TDD配置。如果新设置TDD配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3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510。
在步骤S530中,配置设置单元151设置新TDD配置。
在步骤S540中,进程控制单元153确定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大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即,进程控制单元153基于TDD配置的新设置来确定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减小。如果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已减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5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510。
在步骤S550中,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期间,进程控制单元150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进行无线通信。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510。
(终端设备的处理)
图19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610中,通信控制单元241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20进行无线通信。
在步骤S620,通信控制单元241确定是否设置新TDD配置。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基于由基站100-1发送的系统信息(或RRC信令)确定是否设置新TDD配置。如果新设置TDD配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3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10。
在步骤S630中,通信控制单元241确定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大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即,通信控制单元241基于TDD配置的新设置,确定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减小。如果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已减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4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10。
在步骤S640中,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期间,通信控制单元241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20进行无线通信。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610。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动态地设置TDD配置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因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4、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确定多个终端设置中的每一个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是否具有调整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的功能。然后,基于该确定的结果执行处理。从而,即使在不具有上述功能的终端设备和具有该功能的终端设备200混合在小区10中时,也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4.1、基站的构造>
将参照图2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100-2的构造的示例。图20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100-2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0,基站100-2包括天线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储存单元140以及处理单元160。
这里,关于天线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以及储存单元140,在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之间无差异。由此,这里,将描述处理单元160。
(处理单元160)
处理单元160提供基站100-2的各种功能。
处理单元160包括功能确定单元161、配置设置单元163、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进程控制单元167以及资源分配单元169。
(功能确定单元161)
功能确定单元161确定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用于在设置新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使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大于对于新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功能(下文中,称为“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
例如,功能确定单元161基于对借助向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个别信令而进行的查询的结果,确定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更具体地,例如,功能确定单元161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向位于小区11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用于查询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有无的RRC信令。然后,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从终端设备通知功能确定单元161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有无。然后,功能确定单元161基于通知确定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还是不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下文中,称为“遗留终端设备”)。
同样地,例如,功能确定单元161计算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的比例。
要注意的是,例如,终端设备具有一组动态TDD配置设置功能和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个别信令进行的查询可以通过查询例如终端设备是否具有动态TDD配置设置功能,而不是直接查询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有无,来间接地查询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有无。
(配置设置单元163)
配置设置单元163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TDD配置。
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63在第一时间点设置第一TDD配置,并且在后续的第二时间点设置第二TDD配置。这一点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
同样地,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63设置图2例示的七个TDD配置中的一个。同样地,例如,在各个TDD配置中设置自动重传请求(例如,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同样地,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63响应于小区11中流量的情况设置TDD配置。这几点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
同样地,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配置设置单元163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来设置TDD配置。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63根据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的比例来设置TDD配置。
更具体地,例如,上述比例低于预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配置设置单元163以对于现有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数目的这种方式来设置新TDD配置。换言之,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的比例低时,配置设置单元163切换TDD配置,以便不很大程度地改变最大进程数目。
作为一个示例,当上述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设置1号TDD配置至3号TDD配置中的一个。例如,当设置3号TDD配置时,1号TDD配置或2号TDD配置被设置为新TDD配置,或维持3号TDD配置。凭借该设置,用于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和用于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不很大程度地变化。
凭借该设置,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的数目小时(即,当遗留终端设备多时),遗留终端设备中删除的HARQ进程数目可以小。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63以由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选择的时间间隔来设置TDD配置。
(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
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来选择设置TDD配置的时间间隔。例如,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根据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的比例选择上述时间间隔。
更具体地,例如,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在上述比例是第一比例时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并且在上述比例是低于上述第一比例的第二比例时选择上述第一时间间隔或长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换言之,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在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的比例大时以高频率切换TDD配置,并且在上述比例小时以低频率切换TDD配置。
如上所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多时,以高频最佳地切换TDD配置,以提高吞吐量。
同样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少时,以低频切换TDD配置,以防止在遗留终端设备中删除HARQ进程。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进程控制单元167)
进程控制单元167控制对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67控制对于多个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
同样地,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67使用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HARQ进程,向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数据和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数据。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67使用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并且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响应于下行数据的ACK或NACK。同样地,例如,进程控制单元167使用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上行数据,并且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上行数据的ACK或NACK。
同样地,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程控制单元167以对于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中的每一个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对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上述进程。即,对于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中的每一个,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调整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具体方法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
从而,即使在不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遗留终端设备和具有该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在小区10中混合时,也更加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要注意的是,对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遗留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上述最大数目是例如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
(资源分配单元169)
资源分配单元169向位于小区10中的终端设备200分配无线资源。例如,当通信系统1符合LTE或高级LTE时,资源分配单元169对于各个子帧向位于小区10中的终端设备200分配一个或更多资源块。
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资源分配单元169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期间的无线资源。例如,上述预定时段是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并且预定时段之前的上述时段是紧接在预定时段之前的一帧(即,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一帧)。
具体地,例如,资源分配单元169向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上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而不是一个或更多个遗留终端设备更优先地分配上述预定时段之前的上述时段期间的无线资源。即,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一帧中的无线资源更优先地分配给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而不是遗留终端设备。作为一个示例,向终端设备200分配无线资源,并且此后,向遗留终端设备分配剩余的无线资源。
在这种分配中,在紧接在设置TDD配置之前的时段期间,无线资源优先地分配给可以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200而不是遗留终端设备。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要注意的是,资源分配单元169可以向一个或更多个遗留终端设备分配上述预定时段之前的上述时段期间的无线资源中量等于或小于对应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量的无线资源。例如,在图11例示的示例中,上述预定时段是第二无线帧,并且上述预定时段之前的上述时段是第一无线帧。然后,新设置的TDD配置是1号TDD配置,并且对于1号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为7。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遗留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无线帧中的无线资源中七个子帧或更少子帧中的无线资源(即,七个传输块或更少的传输块)。
<4.2、处理的流程>
接着,将参照图21和图22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并行执行下面描述的第一通信控制处理和第二通信控制处理。
(第一通信控制处理)
图21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第一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710中,功能确定单元161确定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
在步骤S720中,功能确定单元161计算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的比例。
在步骤S730中,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根据上述计算得的比例选择用于设置TDD配置的时间间隔。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10。
(第二通信控制处理)
图22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第二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0中,进程控制单元167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所设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进行无线通信。
在步骤S1020中,配置设置单元163确定是否设置新TDD配置。如果新设置TDD配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3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0。
在步骤S1030中,资源分配单元169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向上述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一帧中的无线资源。
在步骤S1040中,配置设置单元151根据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的比例,来设置新TDD配置。
在步骤S1050中,进程控制单元167确定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大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即,进程控制单元167基于TDD配置的新设置来确定对于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是否减小。如果HARQ的最大进程数目已减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60。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0。
在步骤S1060中,进程控制单元167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期间,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已设置的之前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与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
同样地,在步骤S1070中,进程控制单元167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一帧期间,使用数目等于或小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的HARQ进程,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20与遗留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0。
在上述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即使在不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遗留终端设备和具有该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在小区10中混合时,也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5、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无线通信。然后,在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一个中,在不同时刻新设置TDD配置。从而,防止以集中方式发生的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5.1、基站的构造>
将参照图23和图24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100-3的构造的示例。图23是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100-3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3,基站100-3包括天线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储存单元140以及处理单元170。
这里,关于天线110、无线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以及储存单元140,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之间没有差异。由此,这里,将描述处理单元170。
(处理单元170)
处理单元170提供基站100-3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170包括配置设置单元171。
(配置设置单元17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站100根据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无线通信。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每一个是例如分量载波(CC)。然后,配置设置单元171针对各个CC,对于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TDD配置。
特别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配置设置单元171在上述两个或更多个CC中的一个CC中在第一时刻设置TDD配置,并在上述两个或更多个CC中的另一个CC中在不同于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TDD配置。换言之,例如,配置设置单元171针对各个CC在不同时刻设置TDD配置。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4描述这一点的具体示例。
图24是用于描述各个CC中的TDD配置设置的时刻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24,例示了在CC1和CC2中的每一个中的各个无线帧中的TDD配置以及设置新TDD配置的时刻(即,重配置点)。例如,在CC1中,在第一无线帧中设置3号TDD配置,并且在第二无线帧中设置2号TDD配置。同样地,在CC2中,在从第一无线帧至第三无线帧的时段中设置3号TDD配置,并且在第四无线帧中设置2号TDD配置。作为一个示例,如在该示例中,使TDD配置设置的时刻在CC之间平移两帧。如上,针对各个CC在不同时刻设置TDD配置。
凭借该设置,由于删除HARQ进程,所以包括无法发送数据的子帧的无线帧在各个CC中不同。因此,防止以集中方式发生的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要注意的是,还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在设置新TDD配置时,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调整进程数目的最大数目。即,处理单元170还可以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150的各个部件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160的各个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在各个CC的时刻的TDD配置的上述设置防止用于避免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的处理集中。因此,降低瞬间负荷。
<5.2、处理的流程>
接着,将参照图25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图25是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10中,配置设置单元171确定是否设置新TDD配置。如果新设置TDD配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0。否则,处理重复步骤S1110。
在步骤S1120中,配置设置单元171在特定时刻设置CC1的TDD配置。
在步骤S1130中,配置设置单元171在上述特定时刻之后两帧的时刻设置CC2的TDD配置。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110。
在上述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防止以集中的方式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或者防止用于避免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的处理集中。
<<6、应用>>
与本公开有关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各种产品。例如,基站100可以实现为诸如宏eNB或小eNB等的一种演进NodeB(eNB)。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更小的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等)。反而,基站100可以实现为诸如NodeB或基站收发台(BTS)等的另一种基站。基站100可以包括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还称为基站设备)和布置在与主体不同的位置处的至少一个远程射频头(RRH)。下面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临时或半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以作为基站100操作。
例如,终端设备200可以实现为例如诸如智能手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电子狗型移动路由器或数字照相机等的移动终端或实现为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等的车载终端。另外,终端设备200还可以实现为进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200可以是装载于这些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单模上构造的集成电路模块)。
<<6.1、基站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
图2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可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各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以经由RF电缆彼此连接。
各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由基站设备820使用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 800可以包括如图26例示的多个天线810,并且多个天线810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6例示了包括多个天线810的eNB 800的示例,但eNB 800还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装配有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使基站设备820的各种更高层功能运行。例如,控制器821从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内部的数据生成数据包,并且经由网络接口823转发所生成的包。控制器821还可以通过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而生成捆绑包,并且转发所生成的捆绑包。另外,控制器821还可以包括执行诸如无线资源控制(RRC)、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或调度等控制的逻辑功能。同样地,还可以与附近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调来执行这种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例如,诸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等)。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还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可以经由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彼此连接。网络接口823还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的无线通信接口。在网络接口823是无线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或高级LTE等的蜂窝通信方案,并且经由天线810提供至位于eNB 800的小区内的终端的无线连接。典型地,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RF电路827等。BB处理器826可以进行例如诸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制以及复用/解复用等的处理,并且执行各自层(例如,L1、媒体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以及包数据集中协议(PDCP))中的各种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还可以包括前文讨论的逻辑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这种程序的处理器以及相关电路的模块。BB处理器826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更新程序来更改。同样地,模块可以是插入到基站设备820的狭槽中的卡片或刀片,或装载于卡片或刀片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以包括诸如混频器、滤波器以及放大器等的部件,并且经由天线810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接口825还可以包括如图26例示的多个BB处理器826,并且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另外,无线通信接口825还可以包括如图26例示的多个RF电路827,并且多个RF电路827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6例示了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无线通信接口825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25还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第二应用)
图27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可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构造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以及RRH 860。各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以经由RF电缆彼此连接。同样地,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电缆等的高速链路彼此连接。
各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由RRH 860使用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 830可以包括如图27例示的多个天线840,并且多个天线840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由eNB830使用的多个频带。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7例示了包括多个天线840的eNB830的示例,但eNB 830还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装配有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通信接口855以及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以及网络接口853类似于参照图26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以及网络接口823。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等的蜂窝通信方案,并且经由RRH 860和天线840提供至位于对应于RRH 860的扇区内的终端的无线连接。典型地,无线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BB处理器856等。BB处理器856除了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之外,类似于参照图26描述的BB处理器826。无线通信接口855还可以包括如图27例示的多个BB处理器856,并且多个BB处理器856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7例示了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无线通信接口855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55还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还可以是用于连接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和RRH 860的高速链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另外,RRH 860装配有连接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还可以是用于高速链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典型地,无线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以包括诸如混频器、滤波器以及放大器等的部件,并且经由天线840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还可以包括如图27例示的多个RF电路864,并且多个RF电路864可以分别对应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7例示了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无线通信接口863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63还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6和图27例示的eNB 800和eNB 830中,参照图14描述的配置设置单元151、进程控制单元153以及资源分配单元155、参照图20描述的功能确定单元161、配置设置单元163、时间间隔选择单元165、进程控制单元167以及资源分配单元169、以及参照图23描述的配置设置单元171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825、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中实施。同样地,这些功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中实施。
<<6.2、终端设备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
图28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智能手机900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智能手机900装配有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储存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更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以及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手机900的应用层和其它层中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储存器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等的储存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等的外部附接设备连接到智能手机900的接口。
照相机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设备(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等的图像传感器,并且生成捉取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例如诸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等的传感器组。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手机900中的音频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诸如检测显示设备910的画面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键区、键盘、按钮或开关等的设备,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的画面,并且显示智能手机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手机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音频。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等的蜂窝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通信。典型地,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以进行例如诸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制以及复用/解复用等的处理,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括诸如混频器、滤波器以及放大器等的部件,并且经由天线916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包括如图28例示的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8例示了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无线通信接口912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支持诸如短程无线通信方案、近场无线通信方案或无线局域网(LAN)方案等的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各个无线通信方案包括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各个天线开关915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中间切换天线916的目的地。
各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由无线通信接口912使用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智能手机900还可以包括如图28例示的多个天线916。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8例示了包括多个天线916的智能手机900的示例,但智能手机900还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手机900还可以针对各个无线通信方案装配有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手机900的构造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与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储存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以及辅助控制器919互相连接。电池918经由附图中用虚线部分例示的供电线路向图28例示的智能手机9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功率。辅助控制器919例如使智能手机900的最少功能在睡眠模式的同时运行。
在图28例示的智能手机900中,参照图17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实施。同样地,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还可以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实施。
(第二应用)
图29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构造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装配有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储存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更多个天线937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汽车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2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
GPS模块924通过使用从GPS卫星接收到的GPS信号,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以及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例如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等的传感器组。数据接口926经由附图中未例示的端口连接到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车辆侧上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等)。
内容播放器927播放插入到储存介质接口928中的储存介质(例如,CD或DVD)上所存储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诸如检测显示设备930的画面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等的设备,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等的画面,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所回放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所回放内容的音频。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等的蜂窝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通信。典型地,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以进行例如诸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制以及复用/解复用等的处理,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括诸如混频器、滤波器以及放大器等的部件,并且经由天线937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包括如图29例示的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9例示了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无线通信接口933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诸如短程无线通信方案、近场无线通信方案或无线LAN方案等的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各个无线通信方案包括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各个天线开关936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中间切换天线937的目的地。
各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由无线通信接口933使用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汽车导航设备920还可以包括如图29例示的多个天线937。要注意的是,虽然图29例示了包括多个天线937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例,但汽车导航设备920还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还可以对于各个无线通信方案装配有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开关9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构造省略。
电池938经由附图中用虚线部分例示的供电线路向图29例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供给电功率。同样地,电池938存储从车辆供给的电功率。
在图29例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参照图17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实施。同样地,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还可以在处理器921中实施。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还可以实现为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更多个块、车载网络941以及车辆侧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车速、发动机转数或故障信息等的车辆侧数据,并且向车载网络941输出所生成的数据。
<<7、结论>>
在上述中,使用图1至图25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终端设备以及各个通信控制处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TDD配置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同样地,上述HARQ进程以对于终端设备200的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然后,当第二TDD配置在第一TDD配置之后设置,并且对于上述第一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上述第二TDD配置而设置的HARQ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上述最大数目大于上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设置新配置时删除的HARQ进程数目也可以减小。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降低。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即使频繁地切换TDD配置,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也不发生。从而,通过切换TDD配置更大程度地提高吞吐量。
进一步地,例如,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设置新配置时也不删除任何HARQ进程。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消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进一步地,例如,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上述最大数目在上述预定时段期间是上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从而,即使动态地设置TDD配置,设置新配置时也维持HARQ进程数目。因此,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以发送数据。因此,消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可以提高。进一步地,HARQ进程数目减小到必要充分数目,因此节省处理量和存储区域。
同样地,例如,上述预定时段是等于或短于设置上述第二TDD配置之后的一帧的时段。更具体地,例如,上述预定时段是从上述第二TDD配置的设置至响应于在设置第一TDD配置的同时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ACK或NACK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束的时段。
从而,TDD配置的数目大的时段限于必要充分时段。从而,节省设置新配置时的处理量和存储区域。
同样地,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例如,确定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对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HARQ进程以对于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上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中的每一个的上述HARQ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TDD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来控制。
从而,即使在不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遗留终端设备和具有该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在小区10中混合时,也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同样地,如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例如,基于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设置新TDD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期间的无线资源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更具体地,例如,上述预定时段之前的上述时段期间的无线资源更优先地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上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而不是一个或更多个遗留终端设备。
在这种分配中,紧接在设置新TDD配置之前的时段期间,无线资源更优先地分配给可以使用更多的HARQ进程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200,而不是遗留终端设备。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例如,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选择设置TDD配置的时间间隔。更具体地,例如,上述时间间隔根据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的比例来选择。进一步具体地,例如,当上述比例是第一比例时,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并且当上述比例是小于上述第一比例的第二比例时,选择上述第一时间间隔或长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
如上所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多时,以高频最佳地切换TDD配置,以提高吞吐量。
同样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少时,以低频切换TDD配置,以防止在遗留终端设备中删除HARQ进程。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例如,基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确定结果来设置TDD配置。例如,根据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200的比例来设置TDD配置。进一步具体地,例如,上述比例低于预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新TDD配置以对于现有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与对于新设置的TDD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数目的这种方式来设置。
如上所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多时,以高频最佳地切换TDD配置,以提高吞吐量。
同样地,当具有最大进程数目调整功能的终端设备200很少时,以低频切换TDD配置,以防止在遗留终端设备中删除HARQ进程。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可以更小。即,更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由此,通信系统1中的吞吐量可以提高。
同样地,如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在两个或更多个CC中的一个CC中在第一时刻设置TDD配置,并在两个或更多CC中的另一个CC中在不同于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TDD配置。
凭借该设置,由于删除HARQ进程,所以包括无法发送数据的子帧的无线帧在各个CC中不同。因此,防止以集中的方式发生无线资源的利用损失。
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型例和修改例,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各种变型例和修改例自然将归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通信控制处理的处理步骤不严格限于遵循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以时序执行。例如,通信控制处理中的处理步骤可以以与这里作为流程图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此外可以并行执行。
另外,可以创建用于使内置于通信控制设备(例如,基站的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的诸如CPU、ROM以及RAM等的硬件展示出类似于上述通信控制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各个结构元件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提供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储存介质。
另外,本公开还可以如下进行构造。
(1)一种被构造为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进程,以使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经由该设置单元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2)根据(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预定时段是等于或短于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一帧的时段。
(3)根据(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最大数目在该预定时段期间等于或大于该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4)根据(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最大数目在该预定时段期间是该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5)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被构造为确定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使该预定时段期间自动重传请求的该进程的该最大数目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的功能,
其中,该控制单元控制对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该进程,并且
其中,该控制单元基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该功能的确定结果,以对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该功能的该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该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控制对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该进程。
(6)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确定单元基于经由向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个别信令而进行的查询的结果,确定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该功能。
(7)根据(5)或(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分配单元,该分配单元被构造为基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该功能的确定结果,向该多个终端设备分配该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中的无线资源。
(8)根据(7)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预定时段之前的该时段是紧接在该预定时段之前的一帧。
(9)根据(7)或(8)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分配单元向该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该功能的该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比向不具有该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终端设备更优先地分配该无线资源。
(10)根据(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分配单元向该多个终端设备中不具有该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分配该无线资源中量等于或小于对应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的量的无线资源。
(11)根据(5)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被构造为基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该功能的确定结果来选择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时间间隔,
其中,该设置单元以该所选时间间隔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12)根据(1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选择单元根据该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该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比例来选择该时间间隔。
(13)根据(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选择单元在该比例是第一比例时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并且在该比例是低于该第一比例的第二比例时选择该第一时间间隔或长于该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
(14)根据(5)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设置单元基于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该功能的确定结果来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15)根据(1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设置单元根据该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该功能的该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比例,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16)根据(1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当该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该设置单元以对于现有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与对于该新设置的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数目的这种方式来设置新链路方向配置。
(17)根据(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该通信控制设备根据该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该无线通信,并且
该设置单元针对各个频带,对于各个帧,设置指示该链路方向的该链路方向配置,并且
该设置单元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在第一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中在不同于该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18)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该进程的控制包括以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该进程,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19)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该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在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时根据该所设链路方向配置控制无线通信,
其中,该通信控制单元控制对于该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该通信控制单元以该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该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该进程,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该最大数目在设置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该第二最大进程数目。(20)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针对各个频带,对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
其中,该设置单元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在第一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在该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中在不同于该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该链路方向配置。
附图标记
1:通信系统
10:小区
100:基站
150、160、170:处理单元
151、163、171:配置设置单元
153、167:进程控制单元
155、169:资源分配单元
161:功能确定单元
165:时间间隔选择单元
200:终端设备
240:处理单元
241: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被构造为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程,以使所述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经由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所述最大数目在设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段是等于或短于设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一帧的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最大数目在所述预定时段期间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最大数目在所述预定时段期间是所述第一最大进程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被构造为确定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使所述预定时段期间自动重传请求的所述进程的所述最大数目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的功能,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自动重传请求的所述进程,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所述功能的确定结果,以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所述功能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所述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所述最大数目的这种方式,控制对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所述进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确定单元基于经由向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个别信令而进行的查询的结果,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所述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分配单元,该分配单元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所述功能的确定结果,向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分配所述预定时段之前的时段中的无线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段之前的所述时段是紧接在所述预定时段之前的一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向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所述功能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比向不具有所述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终端设备更优先地分配所述无线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向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不具有所述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分配所述无线资源中量等于或小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的量的无线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
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所述功能的确定结果来选择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的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设置单元以所述所选时间间隔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所述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比例来选择所述时间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在所述比例是第一比例时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并且在所述比例是低于所述第一比例的第二比例时选择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或长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设置单元基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所述功能的确定结果来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设置单元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具有所述功能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设备的比例,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当所述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所述设置单元以对于现有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与对于所述新设置的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最大进程数目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数目的这种方式来设置新链路方向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所述无线通信,并且
所述设置单元针对各个频带,对于各个帧,设置指示所述链路方向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并且
所述设置单元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在第一时刻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中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18.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控制对于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所述进程的控制包括以所述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所述进程,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所述最大数目在设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19.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执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该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在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时根据所述所设链路方向配置控制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以所述进程数目等于或小于根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的设置的最大数目的方式控制所述进程,并且
其中,当在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之后设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对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一最大进程数目大于对于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而设置的自动重传请求的第二最大进程数目时,所述最大数目在设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之后的预定时段期间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进程数目。
20.一种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法控制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被构造为针对各个频带,对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帧的各个帧,设置指示各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
其中,所述设置单元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在第一时刻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并且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中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设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CN201380071888.1A 2013-02-06 2013-11-27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9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1324 2013-02-06
JP2013-021324 2013-02-06
PCT/JP2013/081941 WO2014122839A1 (ja) 2013-02-06 2013-11-27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9606A true CN104969606A (zh) 2015-10-07
CN104969606B CN104969606B (zh) 2019-03-05

Family

ID=5129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8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9606B (zh) 2013-02-06 2013-11-27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93870B2 (zh)
EP (1) EP2955957B1 (zh)
JP (1) JP6265139B2 (zh)
CN (1) CN104969606B (zh)
WO (1) WO2014122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66891B1 (en) * 2013-03-07 2020-07-2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075567B1 (en) 2016-02-08 2018-09-11 Barefoot Networks, Inc. Packet generation in the data plane of a forwarding element
US10244490B2 (en) * 2016-04-05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to request resources for a buffer status repor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08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的上行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2134107A2 (ko) * 2011-03-25 2012-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62877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network element for dynamical tdd configuration
US20120320806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fram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02562A2 (ko) * 2011-06-28 2013-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4216B2 (en) * 2008-10-31 2017-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89114B2 (ja) * 2009-04-28 2015-03-25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Lte/td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アップリンク割り当て比の動的調整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US9521669B2 (en) 2012-04-16 2016-12-13 Blackberry Limited HARQ for dynamic change of the TDD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CN103518345B (zh) * 2012-05-11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harq的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014064B2 (en) * 2012-05-11 2015-04-21 Intel Corporation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iming indication for an uplink-downlink (UL-DL) reconfiguration
BR112016006305B1 (pt) 2013-09-27 2022-11-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étodo, aparelho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aparelho de nó de rede e memór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08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的上行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2134107A2 (ko) * 2011-03-25 2012-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62877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network element for dynamical tdd configuration
US20120320806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fram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02562A2 (ko) * 2011-06-28 2013-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5957A1 (en) 2015-12-16
CN104969606B (zh) 2019-03-05
US9893870B2 (en) 2018-02-13
WO2014122839A1 (ja) 2014-08-14
EP2955957A4 (en) 2016-10-26
JP6265139B2 (ja) 2018-01-24
EP2955957B1 (en) 2018-11-07
JPWO2014122839A1 (ja) 2017-01-26
US20150358143A1 (en) 2015-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450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50002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used for network control terminal and network node
CN1064527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EP341365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3108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253492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854928A (zh) 通信控制设备,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US2022025651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605245B (zh) 用于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2740771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14041270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69606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049382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80380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41753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27645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4945197A (zh) 用于多个通用用户身份模块(musim)能力信令和增强特征的系统和方法
EP341366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12086B2 (en) Transmission of discovery signal in small cells while in off state
EP341361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205070A1 (en)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sidelink relay
WO2024031346A1 (en) Harq-ack feedback for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s
WO2021204108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20164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6013299A1 (ja) 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