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6113B -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6113B
CN104966113B CN201510445394.6A CN201510445394A CN104966113B CN 104966113 B CN104966113 B CN 104966113B CN 201510445394 A CN201510445394 A CN 201510445394A CN 104966113 B CN104966113 B CN 104966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decoding
label
conflict
ds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5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6113A (zh
Inventor
原金鹏
孙杰林
任永涛
宋伟宁
刘成永
纪圣华
戚明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Beiya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Beiya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Beiya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Beiya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5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6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ISO18000‑3mod3协议,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编程,实现具体MOD3协议的RFID感应识别和信息处理功能的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ARM微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射频发射电路,射频接收电路,射频切换电路,所述射频发射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发射运算放大电路、一级匹配电路、移相电路、二级匹配电路、射频天线,其中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精确度高等显著的优点。

Description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ISO18000-3mod3协议,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编程,实现具体MOD3协议的RFID感应识别和信息处理功能的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RFID领域高频频段(HF, High Frequency,载波频率13.56MHz)执行的空中接口协议为ISO18000-3协议,其具体分为ISO18000-3M1(mod1), ISO18000-3M2(mod2)和ISO18000-3M3(mod3)等子协议,各个子协议虽然都使用中心频率为13.56MHz的载波,但是都使用独立的信息编码、信号调制和冲突处理机制,也各自具备自己的优缺点。
其中mod1为当前广泛应用的ISO15693协议,已被国内外很多厂家实现和应用。mod1由于技术已经成熟,使得其应用成本较低,而且读取性能稳定,目前在人员通道、智能书架等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技术层面,mod1协议除了从硬件上提高抗噪性能和信噪比之外,很难再有突破;而且由于其采用的编码方式冗余性较大,导致mod1协议的检卡速度被限制在50枚/秒,这成为mod1在大批量盘点应用中的时间瓶颈,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mod2协议的技术也已经成熟,并且在读取速度方面都要优于另外两种子协议。但是目前mod2的专利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Magellan)手中,我们只能通过购买专利使用权的方式进行开发,使得开发和应用成本非常高昂。
mod3协议本身已经相对完备,读取速度mod2相当(PJM模式),并且已有NXP等RFID巨头进行推动。但是目前只有国外少数几个厂家(FEIG,TAGSYS,OEM)宣称已经开发出符合ISO18000-3M3协议的读写器,但是基本上仍处于样机或概念阶段,并没有开始批量供货,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厂商推出mod3读写器或样机;应用方面目前除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的筹码盘点,也极少有mod3读写器的应用案例。
Mod3协议支持多种标签编码方式,不同编码方式有各自的传输速度和抗噪性能,直接体现在标签读取速度和读取距离上。但是从总体上说mod3读写器的应用场景为近场的大批量重叠标签的快速读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速度快、效率高,基于ISO18000-3mod3协议,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编程,实现具体MOD3协议的RFID感应识别和信息处理功能的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RFID读写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
ARM微处理器,用于完成接机接口控制、参数的设置保存、与上位机的通信以及射频命令的处理转发;
DSP微处理器,用于完成射频识别功能并将数据上报给ARM微处理器;
射频发射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射频接收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射频切换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射频发射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发射运算放大电路、一级匹配电路、移相电路、二级匹配电路、射频天线,其中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射频接收电路包括两路射频信号接收回路,分别与射频发射电路中的一级匹配电路、二级匹配电路相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回路设有依次串联的接收运放电路、检波电路、三级滤波电路、限幅电路,其中接收运放电路的控制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检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射频发射电路中的匹配电路相连接,限幅电路的输出端经A/D转换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发明还设有分别与ARM微处理器相连接的FLASH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状态检测单元、DSP指令处理模块,其中DSP指令处理单元经DSP通信单元获得DSP微处理器上传的数据。
本发明所述ARM微处理器可以与上位机相连接,并通过网路通信模块或串口通信模块完成外设配置。
本发明还设有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的FLASH单元、人机界面模块、ARM指令处理模块、ARM通信模块,其中ARM通信模块经ARM指令处理模块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AD转换器、uPP接口及其DMA功能,获取标签返回信号,并存储至DMA缓存;
步骤2:判断DMA缓存是否存在溢出,如果存在,重复步骤1,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判断缓存中是否有足够的数据,若存在足够数据,进入步骤4,否则等待直至获得足够的数据;
步骤4:调用有效信号捕获函数对缓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获取到有效信号,则调用解码函数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2,在DMA缓存溢出或超时前形成获取有效信号的循环;
步骤5:判断缓存中是否有足够的数据,若无则等待直至数据量满足要求,若有足够数据,则通过设置无效数据宽度,滤除噪声引起的尖刺,获取有效极大值;
步骤6:在数据传输、存储的同时(由uPP接口和DMA完成)计算所有相邻极大值的宽度;
步骤7:判断步骤6所获得的宽度是否小于下阈值,若小于下阈值则当作高电平,计数变量加1,否则当作低电平;
步骤8:当步骤7中结果为低电平时,判断编码违例标志位是否为1,若为1则进入编码违例判决流程,否则进入非违例解码流程后回到步骤5。
本发明当步骤7中结果为高电平时,判断计数是否大于5,若大于5,则编码违例标志置1并获取该位置,然后回到步骤5;若计数小于等于5,则直接回到步骤5。
本发明步骤8所述编码违例判决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帧头标志位是否为0,若为0,进行帧头判断,否则进行帧尾判断;其中帧头判断是指判断此处是否为帧头,若是,则帧头标志位置1,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否则认定为帧头出错,结束解码,返回错误码;帧尾判断是指判断此处是否为帧尾,若是,则帧尾标志位置1,结束解码,返回解码结果,否则认定为帧尾出错,结束解码,返回错误码。
本发明步骤8所述非违例解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非违例解码流程开始后,极性标志位在帧头确认后复位为0,之后随解码更新,判断低电平宽度是否大于上阈值,若是,则判断高电平计数是否大于3,当高电平计数大于3时,该段解码为“1,0”,否则该段解码为“0”,解码完毕后极值标志位置为1,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若低电平宽度不大于上阈值,则判断极值标志位是否为1,若是,则该段解码为1,并将极值标志位置为“1”,否则该段解码为0,并将极值标志位置为0,解码完毕后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
本发明还包括冲突处理方法,所述读写系统在发送盘点命令Query(Q),其中包含的Q值决定本轮检测的最大时隙数t=2^Q-1,每个标签在0~t之间随机选取一个值作为自己的时隙数,时隙数为0的标签本轮应答,否则不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时隙数不为0的标签每次在收到NEXTSLOT(不改变Q值)命令后,将自己的时隙数减1,当减为0时进行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Q值及最大时隙数和标签处于相同的接收条件下,冲突的标签会始终冲突,因此需要在冲突处理机制中加入改变Q值的命令,使标签重新选取自己的时隙随机数,直到没有冲突为止;
冲突处理的本质是在冲突出现后,能够有效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下一轮盘点中降低冲突出现的概率,直到结果中不再出现冲突为止。在这类选择随机数进行应答的机制中,增大随机数的选取范围是降低冲突概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以步长对Q值进行增减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
本发明所述冲突处理方法对该方式做了改动:对冲突和空检的步长设置不同——出现3次冲突则Q值+1,出现4次空检Q值-1,即Q值的增减步长分别为0.33和0.25;每一条盘点命令之后,对采样-AD转换-缓存的数据进行运算和解码,解码完成后(无论对错)输出结果,结合CRC校验得到解码状态——正确、冲突或空检,正确的话,结合解码得到的CRC16调制发送ACK,对ACK命令理论上标签是一定会应答且没有冲突的,此时再次对缓存获取的采样数据进行运算解码,正确的话即可得到标签的UII;
每一次盘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函数),分别包括盘点命令、CRC16解码、解码状态确定、发送ACK命令和UII解码(可能截止到最后两条之前),同时解码状态又通过冲突计数和空检计数联系在一起,按照冲突处理机制执行;正确解码得到的UII则直接存储到对应的全局变量。在执行完冲突处理流程之后,为了防止还有没有应答的标签,增加了几轮针对少量标签的空检,此时如果有标签应答的话,会继续进行正常的标签盘点交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本申请相比mod1协议,命令发射信号和标签返回信号的编码方式冗余小,码率高。在标签返回信号方面,mod1协议采用副载波调制的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根据使用的副载波个数不同,同样分为高速和低速模式,数据传输速率分别在6.7Kbps和26.6Kbps左右;而本申请的标签返回信号有多种编码方式,其中低速的曼彻斯特8副载波和米勒编码方式的数据速率约为106Kbps,中速的曼彻斯特4编码方式的数据速率约为212Kbps,而高速的FM0编码方式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48Kbps,目前采用的中速处理方式,返回信号数据速率为mod1协议高速模式的8倍;在冲突处理方面,mod1和mod2的处理方式不同,mod1采用增减掩码长度的方式,处理效率受多标签UID重合度影响,冲突处理时间跨度较大;而mod3采用增减时隙随机数的方式,冲突受标签自取随机数影响,在标签数量很大时前期需要多个时隙数调整自适应过程,而冲突处理后期会迅速收敛。根据实际测试对比,mod1协议的标签读取速度在50枚/秒以下,而本申请的读取速度能达到200枚/秒以上(只计算开磁场后到检测完成时的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射频发射以及射频接收机构的结构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流程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中编码违例判决流程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非违例解码流程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中冲突处理流程图。
附图说明:ARM微处理器1、DSP微处理器2、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3、发射运算放大电路4、一级匹配电路5、移相电路6、二级匹配电路7、射频天线8、接收运放电路9、检波电路10、-三级滤波电路11、限幅电路12、AD转换电路13、上位机指令处理模块14、DSP指令处理模块15、DSP通信模块16、FLASH模块17、ARM指令处理模块18、人机界面模块19、状态检测模块20、ARM通信模块21、网络通信模块22、串口通信模块23、射频发射电路24、射频接收电路25、射频切换电路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的基于mod3协议的RFID读写系统,工作时,由ARM微处理器1完成人机接口控制、参数的设置保存、与上位机的通信以及射频命令的处理转发;DSP微处理器2完成射频识别功能,以及将数据上报给ARM微处理器1,包括射频命令的PIE编码、AD转换后数据的接收处理、返回信号的解码、冲突处理和UID上报等;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3负责生成13.56MHz标准载波,以及将DSP编码后的射频命令进行调制放大后输送到发射端;发射端包括运算放大电路4、一级匹配电路5、移相电路6、二级运放电路7和射频天线8构成,完成调制信号的放大、发射电路的匹配等功能;
射频信号接收端包括射频天线8、接收运放电路9、检波电路10和三级滤波电路11等,完成对标签返回信号的接收放大、包络检波和基带滤波;限幅电路12和AD转换电路13完成对硬件处理后的标签返回信号的限幅、量化、采样和模数转换,AD转换完成后的数据通过并行接口进入DSP执行处理。
如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图,本发明所述ARM微处理器1和DSP微处理器2都连接各自的FLASH模块17和人机界面模块19;ARM微处理器1通过上位机指令处理模块14完成与上位机的网络通信或串行通信的数据解析和协议处理,其中网络通信模块22和串口通信模块23完成两种通信模式的外设配置功能;
ARM微处理器1通过状态检测模块获取系统参数20;ARM微处理器1通过DSP指令处理模块15完成与DSP通信的数据解析和协议处理,通过DSP通信模块16完成与DSP通信接口的外设配置;对应的所述DSP微处理器2通过ARM指令处理模块18完成与ARM通信的数据解析和协议处理,通过ARM通信模块21完成对应接口的外设配置;
DSP微处理器2通过射频发射模块24完成对射频命令的编码、输出,通过射频接收模块25获取AD端采样数据后,进行解码、冲突处理、UID过滤上报等功能,通过26-射频切换模块完成对多天线的时分复用。
附图3-5为标签返回信号的曼彻斯特解码流程。曼彻斯特解码采用捕获极值进行宽度判断的方式,通过阈值还原编码之前的信号高低电平。由于是全速采样+实时处理,因此对于DSP微处理器2的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并行接口获取数据的速度和均衡性,以及DSP处理数据的速度。所采用的DSP微处理器使用uPP接口时钟速度可达30MHz,对于424KHz曼彻斯特编码信号5MSPS左右的采样率有较大的余量;而360MHz的主频在当前的也位于前列。
附图6是本发明中冲突处理流程示意图。所述读写系统在发送盘点命令Query(Q),其中包含的Q值决定本轮检测的最大时隙数t=2^Q-1,每个标签在0~t之间随机选取一个值作为自己的时隙数,时隙数为0的标签本轮应答,否则不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时隙数不为0的标签每次在收到NEXTSLOT(不改变Q值)命令后,将自己的时隙数减1,当减为0时进行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Q值及最大时隙数和标签处于相同的接收条件下,冲突的标签会始终冲突,因此需要在冲突处理机制中加入改变Q值的命令,使标签重新选取自己的时隙随机数,直到没有冲突为止。
冲突处理的本质是在冲突出现后,能够有效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下一轮盘点中降低冲突出现的概率,直到结果中不再出现冲突为止。在这类选择随机数进行应答的机制中,增大随机数的选取范围是降低冲突概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以步长对Q值进行增减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
本发明所述冲突处理流程在编程中对该方式做了少许的改动:对冲突和空检的步长设置不同——出现3次冲突则Q值+1,出现4次空检Q值-1,即Q值的增减步长分别为0.33和0.25。每一条盘点命令之后,对采样-AD转换-缓存的数据进行运算和解码,解码完成后(无论对错)输出结果,结合CRC校验得到解码状态——正确、冲突或空检。正确的话,结合解码得到的CRC16调制发送ACK,对ACK命令理论上标签是一定会应答且没有冲突的,此时再次对缓存获取的采样数据进行运算解码,正确的话即可得到标签的UII。
每一次盘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函数),分别包括盘点命令、CRC16解码、解码状态确定、发送ACK命令和UII解码(可能截止到最后两条之前)。同时解码状态又通过冲突计数和空检计数联系在一起,按照冲突处理机制执行;正确解码得到的UII则直接存储到对应的全局变量。在执行完冲突处理流程之后,为了防止还有没有应答的标签,增加了几轮针对少量标签的空检,此时如果有标签应答的话,会继续进行正常的标签盘点交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本申请相比mod1协议,命令发射信号和标签返回信号的编码方式冗余小,码率高。在标签返回信号方面,mod1协议采用副载波调制的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根据使用的副载波个数不同,同样分为高速和低速模式,数据传输速率分别在6.7Kbps和26.6Kbps左右;而本申请的标签返回信号有多种编码方式,其中低速的曼彻斯特8副载波和米勒编码方式的数据速率约为106Kbps,中速的曼彻斯特4编码方式的数据速率约为212Kbps,而高速的FM0编码方式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48Kbps,目前采用的中速处理方式,返回信号数据速率为mod1协议高速模式的8倍;在冲突处理方面,mod1和mod2的处理方式不同,mod1采用增减掩码长度的方式,处理效率受多标签UID重合度影响,冲突处理时间跨度较大;而mod3采用增减时隙随机数的方式,冲突受标签自取随机数影响,在标签数量很大时前期需要多个时隙数调整自适应过程,而冲突处理后期会迅速收敛。根据实际测试对比,mod1协议的标签读取速度在50枚/秒以下,而本申请的读取速度能达到200枚/秒以上(只计算开磁场后到检测完成时的时间)。

Claims (5)

1.一种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所述RFID读写系统设有ARM微处理器,用于完成接机接口控制、参数的设置保存、与上位机的通信以及射频命令的处理转发;
DSP微处理器,用于完成射频识别功能并将数据上报给ARM微处理器;
射频发射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射频接收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射频切换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射频发射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发射运算放大电路、一级匹配电路、移相电路、二级匹配电路、射频天线,其中载波生成及调制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射频接收电路包括两路射频信号接收回路,分别与射频发射电路中的一级匹配电路、二级匹配电路相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回路设有依次串联的接收运放电路、检波电路、三级滤波电路、限幅电路,其中接收运放电路的控制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检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射频发射电路中的匹配电路相连接,限幅电路的输出端经A/D转换电路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还设有分别与ARM微处理器相连接的FLASH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状态检测单元、DSP指令处理模块,其中DSP指令处理单元经DSP通信单元获得DSP微处理器上传的数据;
所述ARM微处理器与上位机相连接,并通过网路通信模块或串口通信模块完成外设配置;
还设有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的FLASH单元、人机界面模块、ARM指令处理模块、ARM通信模块,其中ARM通信模块经ARM指令处理模块与DSP微处理器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AD转换器、uPP接口及其DMA功能,获取标签返回信号,并存储至DMA缓存;
步骤2:判断DMA缓存是否存在溢出,如果存在,重复步骤1,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判断缓存中是否有足够的数据,若存在足够数据,进入步骤4,否则等待直至获得足够的数据;
步骤4:调用有效信号捕获函数对缓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获取到有效信号,则调用解码函数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2,在DMA缓存溢出或超时前形成获取有效信号的循环;
步骤5:判断缓存中是否有足够的数据,若无则等待直至数据量满足要求,若有足够数据,则通过设置无效数据宽度,滤除噪声引起的尖刺,获取有效极大值;
步骤6:在由uPP接口和DMA完成数据传输、存储的同时计算所有相邻极大值的宽度;
步骤7:判断步骤6所获得的宽度是否小于下阈值,若小于下阈值则当作高电平,计数变量加1,否则当作低电平;
步骤8:当步骤7中结果为低电平时,判断编码违例标志位是否为1,若为1则进入编码违例判决流程,否则进入非违例解码流程后回到步骤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7中结果为高电平时,判断计数是否大于5,若大于5,则编码违例标志置1并获取位置,然后回到步骤5;若计数小于等于5,则直接回到步骤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编码违例判决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帧头标志位是否为0,若为0,进行帧头判断,否则进行帧尾判断;其中帧头判断是指判断此处是否为帧头,若是,则帧头标志位置1,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否则认定为帧头出错,结束解码,返回错误码;帧尾判断是指判断此处是否为帧尾,若是,则帧尾标志位置1,结束解码,返回解码结果,否则认定为帧尾出错,结束解码,返回错误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非违例解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非违例解码流程开始后,极性标志位在帧头确认后复位为0,之后随解码更新,判断低电平宽度是否大于上阈值,若是,则判断高电平计数是否大于3,当高电平计数大于3时,解码为“1,0”,否则解码为“0”,解码完毕后极值标志位置为1,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若低电平宽度不大于上阈值,则判断极值标志位是否为1,若是,则解码为1,并将极值标志位置为“1”,否则解码为0,并将极值标志位置为0,解码完毕后进入下一个有效极值点的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系统的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冲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所述读写系统在发送盘点命令Q,其中Q值决定本轮检测的最大时隙数t=2^Q-1,每个标签在0~t之间随机选取一个值作为自己的时隙数,时隙数为0的标签本轮应答,否则不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时隙数不为0的标签每次在收到NEXTSLOT即不改变Q值的命令后,将自己的时隙数减1,当减为0时进行应答,同时应答的标签视为冲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Q值及最大时隙数和标签处于相同的接收条件下,冲突的标签会始终冲突,因此需要在冲突处理机制中加入改变Q值的命令,使标签重新选取自己的时隙随机数,直到没有冲突为止;对冲突和空检的步长设置不同——出现3次冲突则Q值+1,出现4次空检Q值-1,即Q值的增减步长分别为0.33和0.25;每一条盘点命令之后,对采样-AD转换-缓存的数据进行运算和解码,解码完成后无论对错输出结果,结合CRC校验得到解码状态——正确、冲突或空检,正确的话,结合解码得到的CRC16调制发送ACK,对ACK命令理论上标签是一定会应答且没有冲突的,此时再次对缓存获取的采样数据进行运算解码,正确的话即可得到标签的UII;每一次盘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分别包括盘点命令、CRC16解码、解码状态确定、发送ACK命令和UII解码,同时解码状态又通过冲突计数和空检计数联系在一起,按照冲突处理机制执行;正确解码得到的UII则直接存储到对应的全局变量,在执行完冲突处理流程之后,为了防止还有没有应答的标签,增加了几轮针对少量标签的空检,此时如果有标签应答的话,会继续进行正常的标签盘点交互。
CN201510445394.6A 2015-07-27 2015-07-27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966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394.6A CN104966113B (zh) 2015-07-27 2015-07-27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394.6A CN104966113B (zh) 2015-07-27 2015-07-27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6113A CN104966113A (zh) 2015-10-07
CN104966113B true CN104966113B (zh) 2018-12-25

Family

ID=5422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5394.6A Active CN104966113B (zh) 2015-07-27 2015-07-27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6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830B (zh) * 2016-01-29 2018-08-28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hf rfid读写器的解码器和解码方法
CN107526988A (zh) * 2017-08-31 2017-12-29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远距离射频识别方法
CN110890926A (zh) * 2018-09-11 2020-03-1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9512158B (zh) * 2018-09-26 2021-02-26 威海北洋光电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Rfid智能存储柜及其应用
CN112364959B (zh) * 2020-11-16 2024-03-22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基于rfid的特种装备转运交接系统
CN113283260B (zh) * 2021-07-21 2021-10-01 深圳市成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读写器通道智能切换的方法、读写器及存储介质
CN115361096B (zh) * 2022-10-19 2022-12-20 无锡沐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rfid标签电路及基于rfid标签电路的数据传输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9227B (en) * 1991-08-30 1995-10-18 Marconi Gec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ponders
CN1885304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阅读器、标签、射频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14313A (zh) * 2010-04-08 2011-10-12 Nxp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通信设备和操作该设备的方法
CN102411721A (zh) * 2011-12-27 2012-04-11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标签的防冲突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3577857A (zh) * 2013-11-29 2014-02-12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Rfid三维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99918A (zh) * 2013-12-30 2014-04-02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标签读写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9227B (en) * 1991-08-30 1995-10-18 Marconi Gec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ponders
CN1885304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阅读器、标签、射频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14313A (zh) * 2010-04-08 2011-10-12 Nxp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通信设备和操作该设备的方法
CN102411721A (zh) * 2011-12-27 2012-04-11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标签的防冲突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3577857A (zh) * 2013-11-29 2014-02-12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Rfid三维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99918A (zh) * 2013-12-30 2014-04-02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标签读写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6113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6113B (zh) Rfid读写系统及其标签返回信号的解码和冲突处理方法
US83628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reader and tag
US78213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ag signal in mobile RFID reader
US7830262B1 (en) Adjust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while inventorying RFID tags
US8222997B2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collisions between RFID readers in RFID system
US8600298B1 (en) Interference rejection in RFID tags
US20070069859A1 (en) Mobile RFID read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061172B1 (en) IC car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80122581A1 (en) Passive rfid reader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06110000A1 (en) Contactless typ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by multiprotocol
CN105654010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搜索策略的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06508106B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读写器到标签的通信方法
US20110063095A1 (en) Rf tag reader and writer
CN202694378U (zh) 鱼类识别读写器
CN103679096A (zh) 一种优化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202008675U (zh) 用于非接触式智能卡多协议自适应选择电路
CN115102582A (zh) 用于rfid读写器的解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rfid读写器
CN104680214A (zh) 多协议uhf rfid读写器数字基带系统
Ferdik et al. Ni pxie based uhf rfid reader
CN103632173B (zh) 标签的访问、访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9560575U (zh)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座位检测系统
KR100968749B1 (ko) 서브 캐리어를 포함하는 밀러 엔코딩 신호의 프리앰블검출장치
CN201126583Y (zh) 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7798270B (zh)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应用该介质的射频识别阅读器
CN105844190B (zh) 基于虚拟仪器的rfid标签空中接口协议符合性自动化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