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3438B - 生物能幕墙 - Google Patents

生物能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3438B
CN104963438B CN201510411559.8A CN201510411559A CN104963438B CN 104963438 B CN104963438 B CN 104963438B CN 201510411559 A CN201510411559 A CN 201510411559A CN 104963438 B CN104963438 B CN 104963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ar
bioenergy
pipe
curtain wa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1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3438A (zh
Inventor
李哲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11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3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3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3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3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3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能幕墙。所述生物能幕墙包括用于养殖生物的生物能装置、用于给生物能装置输送营养基等物质的输送管、用于收集生物产生的生物质能源的收集管以及用于储存生物质能源的存储罐,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生物能装置连接,所述收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罐连接。本发明生物能幕墙通过在其内养殖生物并产生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用于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能耗,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生物能幕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能运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能幕墙。
背景技术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燃料的进一步消耗,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对全球的影响都日益突出。在新的能源形式下,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聚集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各国都有专门针对生物能源产业的鼓励和刺激政策。目前生物质能源是最安全、最稳定的能源,人们开始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质资源补充能源的不足,同时还能消除生物质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进一步的缓解全球变暖。
生物质能源通过生物固碳方法获得。生物固碳方法可以培养通过陆地植物和光合作用微生物实现,具有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优点。部分微生物可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将无机碳转换成生物质,在去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同时可以得到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资源可作为生物原材料。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目前的建筑急需减少排放温室气体,而目前建筑的节能减排主要从设备以及建筑维护结构上入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培养生物并利用生物使建筑几乎无废气排放,同时利用生物产生和收集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能幕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能幕墙,所述生物能幕墙包括用于养殖生物的生物能装置、用于给生物能装置输送营养基等物质的输送管、用于收集生物产生的生物质能源的收集管以及用于储存生物质能源的存储罐,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生物能装置连接,所述收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罐连接;所述生物能装置包括框架、四个面板、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四个面板中至少两个为可透光面板,所述四个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形成两个生物容纳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设在框架内,且所述输入管和收集管均设有至少一个管口与生物容纳腔连通,输入管与输送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入管连接,输出管与收集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出管连接;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第一型材组件、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第三型材组件、气连接管和防水密封板,所述两个第一型材组件和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且第一型材组件和第二型材组件两两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型材组件固定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上设有防水密封板,所述气连接管穿设在所述第三型材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能幕墙还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能装置,垂直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连接件,所述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通过密封接件连接,所述垂直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还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输送管与垂直方向上下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或与水平方向上一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所述收集管与垂直方向上上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或与水平方向上另一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生物能装置包括框架、两个面板、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两个面板中至少一个为可透光面板,所述两个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形成一个生物容纳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设在框架内,且所述输入管和收集管均设有至少一个管口与生物容纳腔连通,输入管与输送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入管连接,输出管与收集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出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第一型材组件、两个第二型材组件和防水密封板,所述两个第一型材组件和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且第一型材组件和第二型材组件两两对称设置,所述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上设有防水密封板,输入管设在矩形框的下端或矩形框的两侧,所述输出管设在矩形框的上端或矩形框的两侧,所述输出管和输入管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组件包括第一型材和挂件,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型材本体、设在第一型材本体两端的挂钩和挡板,所述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一型材本体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收集管或输入管的第二腔体,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挡板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卡槽形成第三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型材组件包括第二型材和挂件,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型材本体、设在第二型材本体两端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挂钩,所述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二型材本体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收集管或输入管的第二腔体,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卡槽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腔体与挡板形成第三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型材组件包括第三型材和四个挂件,所述第三型材包括第三型材本体和四个挂钩,所述第三型材本体上设有空腔,空腔内侧壁对称设有两组与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固定的固定槽,所述第三型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挂钩,所述四个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能幕墙还包括用于将生物能装置固定到建筑物上的龙骨系统,每一生物能装置通过转接件固定龙骨系统上。
本发明生物能幕墙设有生物容纳腔,将需要繁殖的生物放在生物容纳腔内,并通过输入管将建筑内产生的废气或生物所需的营养液输送至生物容纳腔内,生物在光合作用下,废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消耗并产生生物质能源,再通过收集管将生物容纳腔内的生物质能源收集到储蓄罐内以备使用,如此建筑内的废气得到回收利用,使其建筑几乎无废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物能幕墙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型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型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型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生物能幕墙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生物能幕墙的较佳实施方式若干生物能装置1、输送管21、收集管22、储蓄罐3和用于将若干生物能装置1固定到建筑物上的龙骨系统,每一生物能装置1通过转接件固定到生物能幕墙龙骨系统上,垂直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1通过第一连接件86连接且相邻的生物能装置1之间还设有两根防水胶条,所述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1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85连接且相邻的生物能装置1之间还设有两根防水胶条,可以防止雨水等从相邻之间生物能幕墙渗入进去;所述垂直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1还通过两个连接管23连接,所述垂直方向上顶端的生物能装置1通过管道与储蓄罐3连接,如此可将每一生物能装置1产生的生物质能源收集到储蓄罐3内。应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生物能装置1还可以从水平方向上通过两根连接管23连接,并在水平方向上一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1通过管道与储蓄罐3连接。龙骨系统和转接件为现有常见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中只显示了四个生物能装置1,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设置一个或者更多的生物能装置1。设置一个生物能装置1时,生物能装置1的上端或生物能装置1的一侧与收集管22连接,所述生物能装置1的下端或生物能装置1的另一侧与输送管21连接。
每一生物能装置1包括框架、四个面板81、输入管83以及输出管82。所述四个面板81均可透光面板,所述四个面板81为玻璃面板;所述四个面板81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形成两个生物容纳腔,同时可在生物容纳腔后设置防火保温层。所述输入管83和输出管82设在框架内,且所述输入管83和输出管82均设有四个管口与生物容纳腔连通,输入管83用于给生物容纳腔内的生物输送物质,输出管82用于收集生物容纳腔内产生的能源。输入管83与输送管21或相邻生物能装置1的输入管83连接,输出管82与收集管22或相邻生物能装置1的输出管82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输入管83或输出管82还可以设置一个管口或一个以上的管口;向阳面两个面板81为可透光,靠近建筑物一侧的两个面板81可透光也可不透光,还可一块面板81透光,一块面板81不透光。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型材组件5、两个第二型材组件4、第三型材组件6、气连接管75以及防水密封板7,所述两个第一型材组件5和两个第二型材组件4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且第一型材组件5和第二型材组件4两两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型材组件6固定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气连接管75穿设在第三型材组件6上。具体而言,所述其中一个第一型材组件5和其中一个第二型材组件4垂直对称设置,该第一型材组件5和该第二型材组件4的下端通过角码与另一第二型材组件4固定,该第一型材组件5和该第二型材组件4的上端通过角码与另一第一型材组件5固定,所述第三型材组件6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垂直对称设置第一型材组件5和第二型材组件4的中部。所述输入管83和输出管82分别设在垂直设置的第一型材组件5和第二型材组件4内。所述气连接管75穿设在第三型材本体61上,从而将上下两个容纳腔连通。所述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组件5上设有防水密封板7,所述防水密封板7与该第一型材组件5一体成形。其它实施方式中,防水密封板7和第一型材组件5还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等固定方式。
请参考图4,所述第一型材组件5包括第一型材和挂件54,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型材本体51、设在第一型材本体51两端的挂钩53和挡板52,所述挂件54挂扣在所述挂钩53上,所述第一型材本体51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511,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输出管82或输入管83的第二腔体512,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551,所述第二腔体512和挡板52形成第二卡槽553,所述第二腔体512和第一卡槽551形成第三卡槽552。所述两个第一腔体511用于固定角码,所述第一卡槽551和第三卡槽552用于固定第二连接件85,所述挡板52上设有胶条槽,所述防水胶条设在所述胶条槽内。
请参考图5,所述第二型材组件4包括第二型材和挂件44,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型材本体41、设在第二型材本体41两端挡板42,所述挡板42上设有挂钩43,所述挂件44挂扣在所述挂钩43上,所述第二型材本体41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411,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输出管82或输入管83的第二腔体412,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451,所述第二腔体412和第一卡槽451形成第二卡槽453,所述第二腔体412与挡板42形成第三卡槽452。所述两个第一腔体411用于固定角码,所述挡板42上设有胶条槽,所述防水胶条设在所述胶条槽内。垂直设置的第二型材本体41中的第二卡槽453和第三卡槽452用于固定第二连接件85。固定在第一型材组件5下端的第二型材本体41中的第二卡槽453用于固定第一连接件86。
请参考图6,所述第三型材组件6包括第三型材和三个挂件64,所述第三型材包括第三型材本体61和四个挂钩63,所述第三型材本体61上设有空腔611,空腔611内侧壁对称设有两组固定槽612,每组固定槽612包括两个固定槽612,螺钉设在固定槽612内将其将第三型材本体61固定在第一型材组件5或第二型材组件4上。所述第三型材本体61的两侧设有两个挂钩63,所述四个挂件64挂扣在所述挂钩63上。
所述位于矩形框下端的第二型材组件4中的第二型材本体41的两端上设有接口,该接口与垂直设置的第一型材组件5中第一型材本体51的第二腔体连通,且与垂直设置的第二型材组件4中第二型材本体41的第二腔体连通,同时该接口与连接管23连接。所述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本体5的两端设有与接口,该接口与垂直设置的第一型材组件5中第一型材本体51的第二腔体连通,且与垂直设置的第二型材组件4中第二型材本体41的第二腔体连通,同时该接口与连接管23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垂直设置的第一型材组件5中第一型材本体51的上下两端以及中部均设置接口,以及垂直设置的第二型材组件4中第二型材本体41的上下两端以及中部均设置接口,中部设置的接口与第三型材本体61的空腔611连通,可在空腔611内防止输出管82和输入管83,输出管82与下方的容纳腔连通,输入管83与上方容纳腔连通。
将需要繁殖的生物放在生物容纳腔内,并通过输入管83将建筑内的废气或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液输送至生物容纳腔内,生物在光合作用下,将废气中的CO2和NO2消耗并产生生物质能源,如氧气、甲醇、乙醇、丁烷等能源混合物。再通过输出管82将生物容纳腔内的生物质能源收集到储蓄罐3内以备使用,生物质能源可用于给建筑物发电、供暖等。使用后的废气回收利用,再补给到生物能幕墙内,使其建筑几乎无废气排放,能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所述生物为微生物,如微藻等。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生物能装置1只包含两个面板81以及框架内缺少第三型材组件6,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两个面板81均为可透光面板,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向阳面的面板81为可透光,靠近建筑物一侧的面板为不透光面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能幕墙包括用于养殖生物的生物能装置、用于给生物能装置输送营养基等物质的输送管、用于收集生物产生的生物质能源的收集管以及用于储存生物质能源的存储罐,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生物能装置连接,所述收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罐连接;所述生物能装置包括框架、四个面板、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四个面板中至少两个为可透光面板,所述四个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形成两个生物容纳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设在框架内,且所述输入管和收集管均设有至少一个管口与生物容纳腔连通,输入管与输送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入管连接,输出管与收集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出管连接;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第一型材组件、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第三型材组件、气连接管和防水密封板,所述两个第一型材组件和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且第一型材组件和第二型材组件两两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型材组件固定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上设有防水密封板,所述气连接管穿设在所述第三型材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能幕墙还包括至少一个生物能装置,垂直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连接件,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通过密封接件连接,所述垂直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生物能装置还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输送管与垂直方向上下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或与水平方向上一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所述收集管与垂直方向上上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或与水平方向上另一端的每一生物能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每一生物能装置包括框架、两个面板、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两个面板中至少一个为可透光面板,所述两个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形成一个生物容纳腔,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设在框架内,且所述输入管和收集管均设有至少一个管口与生物容纳腔连通,输入管与输送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入管连接,输出管与收集管或相邻生物能装置的输出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第一型材组件、两个第二型材组件和防水密封板,所述两个第一型材组件和两个第二型材组件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且第一型材组件和第二型材组件两两对称设置,所述位于矩形框上端的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上设有防水密封板,输入管设在矩形框的下端或矩形框的两侧,所述输出管设在矩形框的上端或矩形框的两侧,所述输出管和输入管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组件包括第一型材和挂件,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型材本体、设在第一型材本体两端的挂钩和挡板,所述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一型材本体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收集管或输入管的第二腔体,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挡板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卡槽形成第三卡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组件包括第二型材和挂件,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型材本体、设在第二型材本体两端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挂钩,所述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二型材本体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腔体,其中一个腔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收集管或输入管的第二腔体,另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卡槽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腔体与挡板形成第三卡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材组件包括第三型材和四个挂件,所述第三型材包括第三型材本体和四个挂钩,所述第三型材本体上设有空腔,空腔内侧壁对称设有两组与第一型材组件或第二型材组件固定的固定槽,所述第三型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挂钩,所述四个挂件挂扣在所述挂钩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能幕墙还包括用于将生物能装置固定到建筑物上的龙骨系统,每一生物能装置通过转接件固定龙骨系统上。
CN201510411559.8A 2015-07-14 2015-07-14 生物能幕墙 Active CN104963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1559.8A CN104963438B (zh) 2015-07-14 2015-07-14 生物能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1559.8A CN104963438B (zh) 2015-07-14 2015-07-14 生物能幕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3438A CN104963438A (zh) 2015-10-07
CN104963438B true CN104963438B (zh) 2017-03-29

Family

ID=54217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1559.8A Active CN104963438B (zh) 2015-07-14 2015-07-14 生物能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34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438B (zh) * 2015-07-14 2017-03-29 李哲先 生物能幕墙
CN108442589A (zh) * 2018-05-07 2018-08-24 李显雨 可产生能源的幕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868A (zh) * 2008-12-23 2012-01-18 Xtu公司 用于培养藻类和/或微生物以处理排放物的设备和生物外墙
CN103998697A (zh) * 2011-07-18 2014-08-20 X-Tu公司 用于建筑物立面中的微藻的最优工业生产的集成幕墙
CN104060735A (zh) * 2014-07-02 2014-09-24 李哲先 通风横锁式单元幕墙系统
CN104963438A (zh) * 2015-07-14 2015-10-07 李哲先 生物能幕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6583A (ja) * 1983-02-09 1984-08-22 Jgc Corp 光反応装置
JP4072289B2 (ja) * 1999-05-06 2008-04-09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分解機能付き建築物用外装材
CN204781496U (zh) * 2015-07-14 2015-11-18 李哲先 生物能幕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868A (zh) * 2008-12-23 2012-01-18 Xtu公司 用于培养藻类和/或微生物以处理排放物的设备和生物外墙
CN103998697A (zh) * 2011-07-18 2014-08-20 X-Tu公司 用于建筑物立面中的微藻的最优工业生产的集成幕墙
CN104060735A (zh) * 2014-07-02 2014-09-24 李哲先 通风横锁式单元幕墙系统
CN104963438A (zh) * 2015-07-14 2015-10-07 李哲先 生物能幕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3438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rayies Microalgae: Prospects for greener future buildings
CN103704057B (zh) 四位一体化养殖棚
WO2009063296A8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biofuel
Benemann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for microalgae oil production
MX2009006997A (es) Fotobiorreactor soportado en agua, de area superficial extendida, de luz difusa, mejorado.
US20130115688A1 (en) Laminar photobiore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croalgae
WO2010064105A3 (en) Floating photovoltaic system
EP3446772A1 (en) System for capturing and monitoring atmospheric pollutants
CN102329720B (zh)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固定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4963438B (zh) 生物能幕墙
CN102491613B (zh) 生物质厌氧消化产氢和沼气的电热冷肥联供系统
CN105565473B (zh) 一种菌藻联用生物电化学装置及其应用
CN103667032A (zh) 一种农业生态系统能源循环装置
CN204781496U (zh) 生物能幕墙
Tredici et al. A Tubular Integral Gas Exchange Photobioreactor for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Preliminary Cost Analysis
CN20524837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电化学装置
CN104593251B (zh) 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02197231U (zh) 沼气光伏互补复合能源系统
CN103290059B (zh) 一种实现太阳能利用的生物化工新工艺
CN108442589A (zh) 可产生能源的幕墙
KERESTECİOĞLU et al. Defining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ed algae photobioreactor systems to architecture
CN202297574U (zh) 一种喷淋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05420560U (zh) 一种光电催化产氢装置
CN206033735U (zh) 两段多级曝气大型气升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CN100491518C (zh) 藻类培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