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176B -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176B
CN104956176B CN201480006937.8A CN201480006937A CN104956176B CN 104956176 B CN104956176 B CN 104956176B CN 201480006937 A CN201480006937 A CN 201480006937A CN 104956176 B CN104956176 B CN 104956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ngle
side edge
folding rule
gradu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9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176A (zh
Inventor
马里奥·诺伊格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02Rulers with scales or marks for direct reading
    • G01B3/04Rulers with scales or marks for direct reading rigid
    • G01B3/06Rulers with scales or marks for direct reading rigid fol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56Gaug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e.g. conical calip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尺(G),该折尺包括至少四个铰接在一起的区段(1,2,3,4),至少第四区段(4)具有两个用于进行角度测量的刻度表(SK1,SK2)并且第一区段(1)具有至少一个读数标记(M)。用于进行角度测量的第一刻度表(SK1)以及该读数标记(M)被定位在相应区段(4,1)上而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该第一刻度表(SK1)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对齐并且第一区段(1)的第一侧边缘(1.1)或第二侧边缘(1.2)靠在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上时这些侧边靠在第二区段(2)上或靠在第四区段(4)上。用于进行角度测量的第二刻度表(SK2)以及该读数标记(M)被定位在相应区段(4,1)上而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该第二刻度表(SK2)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对齐并且第一区段(1)的第二侧边缘(1.2)靠在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上时这些侧边靠在第二区段(3)上或靠在第四区段(4)上。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通过该折尺(G)进行角度测量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所述的折尺并且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所述的用于测量角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测量长度尺寸的折尺是从现有技术中总体上已知的。另外,量角器总体上是已知的。
CH 439 768 A描述了被实施为多功能测量仪器的一种可折叠测量工具。用于调整角度的两个外折叠腿的一个端腿借助于刻度表以一端位于第三和第四腿的刻度表上(该第三和第四腿连接至第二腿上并且与这两个外腿形成三角形)而可调整成每个所希望的角度。此外,提供了通过某些与通过测量仪器所确定的测量变量相对应的算术或数学运算所确定的值的另外的刻度表与测量仪器刻度表相关联。
DE 834 903 C描述了具有用于测量角度的器件的折尺,其中在第三和第四区段中,至少第四区段在其顶边缘上具有刻度级,该刻度级与第一区段的自由端上的拐角协作而提供一个角度大小,该角度大小在前两个区段被折叠到处于伸展状态下的第三和第四区段上时、在前两个区段之间是固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而言改善的折尺、以及与现有技术相比而言改善的用于测量角度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折尺和具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特征的用于测量角度的方法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多项有利发展是子权利要求的主题。
一种折尺包括至少四个区段,这些区段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其中至少第四区段包括两个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表并且第一区段包括至少一个读数标记。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以及读数标记安排在相应区段上的方式为使得该读数标记指向第一刻度表的与如下多个侧边之间测量的角度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或第二侧边缘顶靠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二区段或顶靠第四区段、更准确地说顶靠第二区段或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以适宜的方式,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以及读数标记安排在相应区段上的方式为使得该读数标记指向第二刻度表的与如下多个侧边之间测量的角度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区段的第二侧边缘顶靠第四区段的第二侧边缘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三区段或顶靠第四区段、更准确地说顶靠第三区段或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
待测量角度的、顶靠第二区段或顶靠第四区段的侧边是指,该角度的侧边之一顶靠第二区段并且另一侧边顶靠第四区段。
待测量角度的、顶靠第三区段或顶靠第四区段的侧边是指,该角度的侧边之一顶靠第三区段并且另一侧边顶靠第四区段。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通过此类折尺来测量角度的方法中,该折尺的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其中将第一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或第二侧边缘放置成顶靠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其中第二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和第四区段的第二侧边缘各自被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一个侧边,并且其中至少在第四区段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上由该第一区段上的读数标记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将该折尺的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放置成使得第二侧边缘是并排的,其中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各自被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一个侧边,并且其中至少在第四区段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上由第一区段上的读数标记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折尺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测量角度,使得这种类型的角度测量不需要额外的测量仪器,例如处于单独量角器形式的测量仪器。这例如对工匠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通常必须随身携带折尺,并且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折尺,他们不仅能够进行常规的长度测量而且还能进行角度测量。以此方式可以避免携带单独的角度测量装置。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变体,其中该折尺的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其中将第一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或第二侧边缘放置成顶靠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其中第二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和第四区段的第二侧边缘各自被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一个侧边,并且其中至少在第四区段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上由该第一区段上的读数标记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从而能够读出优角,也称为过钝角。例如,以此方式,可以通过将折尺以所希望的方式放置成顶靠相应物体的外侧、例如顶靠与相邻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来测量物体的角度,这些外侧以对应的角度相对于彼此对齐。如果物体例如建筑物的内侧是平行于外侧对齐的,则以此方式还能够测量物体或建筑物中、折尺可能触及不到的对应角度。通过以所描述的方式对360°与在外侧上确定的角度值求差值,来计算所述内侧角的值。
该方法的第二变体,其中将该折尺的第一区段和第四区段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放置成使得其第二侧边缘并排,将第三区段和该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各自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一侧并且其中角度值至少在该第四区段上、在第二刻度表的用于测量该第一区段的读数标记所指的角度的位置处读出,从而能够测量锐角、直角和钝角。例如,以此方式,可以通过将折尺以所希望的方式放置成顶靠相应物体的内侧、例如顶靠与建筑物相邻墙的内侧来测量物体的角度,这些内侧以对应的角度相对于彼此对齐。如果物体例如建筑物的外侧是平行于内侧对齐的,则以此方式还能够测量物体外侧上的、折尺可能触及不到的对应角度。通过以所描述的方式对360°与在外侧上确定的角度值求差值,来计算所述外侧角的值。
在这两种情况下,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应的刻度表(即针对第一变体为第一刻度表并且针对第二变体为第二刻度表)还可以包括两个角度值,使得不必进行减法,而是能够从该刻度表上读出所测量的角度值和通过减法得出的角度值。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第一刻度表和/或第二刻度表也可以仅包括通过减法得出的角度值,使得所述角度值不必计算、而是可以直接从该刻度表上读出。在这种情况下,用以上所描述的方式实际测量的相应另一角度值在需要时将必须通过对应的重新计算而计算出。
在该折尺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折尺也可以包括例如仅该第一刻度表或仅该第二刻度表。然而在所述情况下,可以用对应的方式执行该方法的仅第一变体或仅第二变体。因此,折尺包括这两个刻度表的实施例是显然更有利的,因为以此方式,存在更大量的可能应用。
在一个可能发展中,这两个刻度表至少延续到该折尺的第五区段上、以优选的方式还延续到该折尺的第六区段上。以此方式,能够在非常大的角度值范围上实现角度测量。如果待测量角度包括的角度值使得无法用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将该折尺的第一区段放置成顶靠第四区段,则取代第四区段,根据待测量角度的相应角度值,使用折尺的第五区段或第六区段,其中接下来,如果使用第五区段代替第四区段,则使该折尺的这些区段以一种方式枢转而使得该第四区段和第五区段前后对齐成直线,并且如果使用第六区段代替第四区段,则使该折尺的这些区段以一种方式枢转而使得第四区段、第五区段和第六区段前后对齐成直线。于是第四区段和第五区段或第四区段、第五区段和第六区段作为一个加长的第四区段相互作用。
在另外一个可能的发展中,第一刻度表被安排在至少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的区域中,并且第二刻度表被安排在至少第四区段的第二侧边缘的区域中。以此方式,使得更容易读出相应角度值,因为读数标记总是直接顶靠相应方法变体中所使用的刻度表。
第二枢转轴(该第二区段和该第三区段借助于该第二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与该第三区段的、最靠近该第二枢转轴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具体是不大于该第二枢转轴与该第二区段的第一侧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和/或该第二枢转轴与该第二区段的、最靠近该第二枢转轴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优选地不大于该第二枢转轴与该第三区段的第一侧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以此方式确保了,将第三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相应侧边而不被该第二区段的突出部所阻碍,或者确保了,将第二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相应侧边而不被该第三区段的突出部所阻碍。因此防止了测量误差。
在一个可能的发展中,第三枢转轴与该第三区段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的端面的边缘以及该第四区段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是同该第三枢转轴与该第三区段的第一侧边缘以及该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之间的间距相同大小的并且不大于后一间距的最小值,该第三区段和该第四区段借助于该第三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因此确保了,将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相应侧边而不被该第四区段或第三区段的突出部所阻碍。以此方式避免了测量误差。
根据另外一个发展,该至少一个读数标记延伸过第一区段的整个宽度。因此,在该方法的第一变体和第二变体中都确保了从这些刻度表进行可靠读数以及读数标记与相应刻度表上的相应值的可靠指配。
在另外一个发展中,该折尺是由木材、塑料材料和/或金属制成的。这使得能够以简单且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生产耐用的、抗磨损的折尺G。
在另外一个可能的发展中,该折尺包括在这些区段上的至少一个长度测量刻度表。这使得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折尺的双重功能,因而该折尺可以用于测量角度并且用于测量长度。
根据另外一个发展,长度测量刻度表被安排在该折尺的平坦侧边上、远离这些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表。因此,该折尺的这两个功能是彼此分离的,从而避免了混淆的风险,并且使得简单可靠地读出相应的长度值或角度值并且因此在测量长度时可靠地确定长度并且在测量角度时可靠地确定角度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折尺和具有待测量角度的第一物体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折尺和具有待测量角度的另外一个物体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折尺和具有待测量角度的第一物体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并且
图4示出了折尺和具有待测量角度的另外一个物体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彼此对应的部分配备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各自示出了可以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G的第一例示实施例,该折尺在这两个实例中分别用于测量物体O的角度α。在这种情况下,物体O的示意图分别以非常简化的方式示出,因为相应角度α纯粹是用于解释折尺G以简单方式测量角度的功能。
作为实例在附图中示出的折尺G(也称为折叠尺)包括至少四个区段1、2、3、4,这四个区段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并且各自包括相同的长度。为清楚起见,在此示出了仅所述四个区段1、2、3、4,这些是对于以下更详细解释的角度测量而言所必要的。在此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以有利的方式折尺G包括至少一个其他第五区段、或者以优选方式包括至少一个其他第五区段和一个其他第六区段。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由此获得的优点。折尺G通常可以包括甚至更多的区段。
折尺G的区段1、2、3、4各自包括两个反置的侧边缘1.1、1.2、2.1、2.2、3.1、3.2、4.1、4.2。区段1、2、3、4的这种可枢转的紧固在各自情况下是位于这些区段1、2、3、4的端面的区域中的并且被实施为枢转轴S1、S2、S3,这些区段1、2、3、4中的每两个区段通过该枢转轴连接在一起而是可枢转的。所述枢转轴S1、S2、S3例如被实施为铆钉。
至少第四区段4(在如此所示)包括两个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表SK1、SK2,并且第一区段1包括一个读数标记M。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SK1以及读数标记M安排在相应区段4、1上的方式为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第一刻度表SK1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在如图1所示的实例中第一区段1的第一侧边缘1.1或在未示出的实例中第一区段1的第二侧边缘1.2顶靠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二区段2或顶靠第四区段4、更准确地说是顶靠第二区段2或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2.1、4.1。
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SK2以及读数标记M(如图2所示)安排在相应区段4、1上的方式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第二刻度表SK2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区段1的第二侧边缘1.2顶靠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三区段3或顶靠第四区段4、更准确地说顶靠第三区段3或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3.1、4.1。
在将通过折尺G进行的测量角度的方法中,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变体中,折尺G的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其中如图1所示,将该第一区段1的第一侧边缘1.1或在未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区段1的第二侧边缘1.2放置成顶靠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其中将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和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各自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一个侧边O1,O2,并且其中至少在第四区段4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SK1上由第一区段1上的读数标记M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该方法的所述第一变体适合用于测量图1所示的角度α。为此目的,为清楚起见在图1中仍与物体O间隔地示出的折尺G将按以上所描述的方式放置成顶靠物体O,即顶靠物体O的、形成了待测量角度α的侧边O1、O2的这些侧边。
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如图2所示,将折尺G的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放置成使得第二侧边缘1.2、4.2是并排的,其中将第三区段3和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3.1、4.1各自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一侧O1,O2,并且其中至少在该第四区段4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SK2上由第一区段1上的读数标记M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该方法的所述第二变体适合用于测量图2所示的角度α。为此,为清楚起见在图2中仍与物体O间隔地示出的折尺G将按以上所描述的方式放置成顶靠物体O,即顶靠物体O的、形成了待测量角度α的侧边O1、O2的这些侧边。
该折尺G和该方法使得能够测量角度α,从而使得这种类型的角度测量不需要额外的测量仪器,例如处于单独的量角器形式。这例如对工匠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通常必须随身携带折尺G,并且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折尺G,他们不仅能够进行常规的长度测量而且还能进行角度测量。以此方式可以避免携带单独的角度测量装置。
图1中所示方法的第一变体能够测量优角、也称为过钝角。这种类型的优角或过钝角各自包括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度值。图1中要测量的角度α被实施为这样的优角或过钝角。例如,通过将折尺G以所描述的方式放置成顶靠相应物体O的外侧(这些外侧相对于彼此以对应角度对齐)、例如顶靠建筑物的彼此相邻的外墙的外侧,以此方式可以测量物体O的角度α。如果物体O(例如建筑物)的内侧是平行于外侧对齐的,则物体O上的、折尺G可能无法触及的对应角度也能够以此方式加以确定。通过以所描述的方式对360°与在外侧上确定的角度值求差值,来计算所述内侧角的值。
图2中所示方法的第二变体能够测量锐角、直角和钝角。图2中待测量角度α被实施为锐角,在此情况下这个锐角几乎是直角。例如,以此方式,可以用所描述的方式将折尺G放置成顶靠相应物体O的内侧(这些内侧是相对于彼此以对应角度对齐的)、例如顶靠建筑物的相邻墙的内侧来测量物体O的角度α。如果物体O(例如建筑物)的外侧是平行于内侧对齐的,则还能够以此方式确定物体O外侧上的、折尺G无法触及的对应角度。通过以所描述的方式对360°与在外侧上确定的角度值求差值,来计算所述外侧角的值。
在这两种情况下,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应的刻度表SK1、SK2(即针对第一变体为第一刻度表SK1并且针对第二变体为第二刻度表SK2)还可以包括两个角度值,使得不进行求差,而是可以从刻度表SK1、SK2上直接读出所测量的角度值和通过求差得出的角度值。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第一刻度表SK1和/或第二刻度表SK2也可以仅包括通过求差得出的角度值,使得所述角度值不必计算、而是可以直接从刻度表SK1、SK2上读出。在这种情况下,用以上所描述的方式实际测量的相应其他角度值将通过对应的重新计算而计算出(需要的话)。
在折尺G的一个实施例中,折尺G也可以包括例如仅该第一刻度表SK1或仅该第二刻度表SK2。然而在所述情况下,可以用对应的方式执行该方法的仅第一变体或仅第二变体。因此,折尺G包括这两个刻度表SK1、SK2的实施例是显然更有利的,因为以此方式,存在更大量的可能应用。
以合适的方式,在未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这两个刻度表SK1、SK2延续到折尺G的至少第五区段上、以优选的方式还延续到折尺G的第六区段上。以此方式,能够在非常大的角度值范围上实现角度测量。如果情况如此,则所述随后区段上的刻度表SK1、SK2同样以适宜的方式位于第四区段4上。如果待测量角度α包括的角度值使得无法用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将该折尺G的第一区段1放置成顶靠第四区段4,则取代第四区段4,根据待测量角度α的相应角度值,使用折尺G的第五区段或第六区段,其中接下来,如果使用第五区段代替第四区段4,则使该折尺G的第四区段4和第五区段枢转的方式是使得该第四区段4和第五区段前后对齐成直线,并且如果使用第六区段代替第四区段4,则使该折尺G的第四区段4以及第五和第六区段枢转的方式是使得第四区段4、第五区段和第六区段前后对齐成直线。即,折尺G的第五区段、以及第六区段(如果存在的话)以此方式形成折尺G的加长第四区段,这样使得该方法的这两个变体都能够按以上所描述的方式用加长的第四区段代替第四区段4来实施。
第一刻度表SK1被安排在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的区域中并且第二刻度表SK2被安排在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的区域中。以此方式,使得更容易读出相应角度值,因为读数标记M总是直接顶靠相应方法变体中所使用的刻度表SK1、SK2。
第二枢转轴S2与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是不大于第二枢转轴S2与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之间的最小间距,第二区段2和第三区段3通过该第二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以此方式确保了,在图1所示的第一变体中,将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第一侧O1不会被第三区段3的超过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的突出部所阻碍。
第二枢转轴S2与第二区段2的、最靠近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二枢转轴S2与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之间的最小间距。以此方式确保了,在图2所示的第二变体中,将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第一侧边O1不会被第二区段2的、超过第三区段3第一侧边缘3.1的突出部所阻碍。以此方式防止了测量误差。
第三枢转轴S3与该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以及该第四区段4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是与该第三枢转轴S3与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以及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之间的间距相同大小的并且不大于后一间距的最小值,第三区段3和第四区段4借助于该第三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因此确保了,将第三区段3和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3.1、4.1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的相应侧边O1、O2而不被第四区段4的、超过第三区段3第一侧边缘3.1的突出部阻碍并且没有被第三区段3的、超过第四区段4第一侧边缘4.1的突出部所阻碍。以此方式避免了测量误差。
读数标记M延伸过第一区段1的整个宽度。因此,该方法的第一变体和第二变体都能够实现相应刻度表SK1、SK2的可靠读数以及读数标记M到相应刻度表SK1、SK2上相应值的可靠指配。
折尺G适宜地是由木材、塑料材料和/或金属制成的。这使得能够以简单且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生产耐用的、抗磨损的折尺G。
以适合的方式,折尺G包括在其区段1、2、3、4上的至少一个长度测量刻度表。这使得能够实现折尺G的双重功能,从而使得该折尺可以用于进行角度测量并且用于进行长度测量。在此所示的实例中所述长度测量刻度表被安排在折尺G的平坦侧、远离用于测量角度的SK1、SK2并且因此在此是不可见的。由于长度测量刻度表的所述安排,折尺G的这两个功能是彼此分离的,从而避免了混淆的风险,并且使得简单可靠地读出相应的长度值或角度值并且因此在测量长度时可靠地确定长度并且在测量角度时可靠地确定角度是可能的。
另外,由于使用所述折尺G,就不再需要用于测量角度的任何额外测量装置,例如量角器。这尤其在折尺G额外包括长度测量刻度表时适用,从而还可以通过使用折尺G来完成总体上已知的测量任务、即具体是长度测量。因此,降低了成本费用、物流费用和运输费用。例如,以此方式,工匠仅需要随身携带一个测量仪器来代替两个不同的测量仪器,以进行必要的测量任务。
图3和图4各自示出了可以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G的第二例示实施例,该折尺在这两个实例中分别用于测量物体O的角度。
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第二枢转轴S2与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和第二区段2的、最靠近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枢转轴S2与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和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之间的最小间距。另外,第三枢转轴S3与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和第四区段4的、最靠近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枢转轴S3与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和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之间的间距的最小值。
为了避免所述实施情况下的测量误差,对从读数标记读出的待测量角度α的值加上了一个补偿值。
参考符号清单
1 第一区段
1.1 第一区段的第一侧边缘
1.2 第一区段的第二侧边缘
2 第二区段
2.1 第二区段的第一侧边缘
2.2 第二区段的第二侧边缘
3 第三区段
3.1 第三区段的第一侧边缘
3.2 第三区段的第二侧边缘
4 第四区段
4.1 第四区段的第一侧边缘
4.2 第四区段的第二侧边缘
G 折尺
M 读数标记
O 物体
O1 第一侧边
O2 第二侧边
S1 第一枢转轴
S2 第二枢转轴
S3 第三枢转轴
SK1 第一刻度表
SK2 第二刻度表
α 角度

Claims (9)

1.一种折尺(G),包括至少四个区段(1,2,3,4),这些区段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其中至少第四区段(4)包括两个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表(SK1,SK2)并且第一区段(1)包括至少一个读数标记(M),
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SK1)以及该读数标记(M)安排在相应区段(4,1)上的方式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该第一刻度表(SK1)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该第一区段(1)和该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该第一区段(1)的第一侧边缘(1.1)或第二侧边缘(1.2)顶靠该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二区段(2)或顶靠该第四区段(4),并且,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SK2)以及该读数标记(M)安排在相应区段(4,1)上的方式使得该读数标记(M)指向该第二刻度表(SK2)的与如下这些侧边(O1,O2)之间测量的角度(α)相对应的值,即在该第一区段(1)和该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该第一区段(1)的第二侧边缘(1.2)顶靠该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时这些侧边顶靠第三区段(3)或顶靠该第四区段(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刻度表(SK1,SK2)至少延续到该折尺(G)的第五区段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刻度表(SK1)被安排在至少该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的区域中并且该第二刻度表(SK2)被安排在至少该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的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第二枢转轴(S2)与该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该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不大于该第二枢转轴(S2)与该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之间的最小间距,该第二区段(2)和该第三区段(3)借助于该第二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以及/或者,该第二枢转轴(S2)与该第二区段(2)的、最靠近该第二枢转轴(S2)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不大于该第二枢转轴(S2)与该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之间的最小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第三枢转轴(S3)与该第三区段(3)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以及该第四区段(4)的、最靠近该第三枢转轴(S3)的端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是同该第三枢转轴(S3)与该第三区段(3)的第一侧边缘(3.1)以及该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之间的间距相同大小的并且不大于后一间距的最小值,该第三区段(3)和该第四区段(4)借助于该第三枢转轴彼此紧固成是可枢转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读数标记(M)延伸过该第一区段(1)的整个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尺包括位于这些区段(1,2,3,4)上的至少一个长度测量刻度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尺(G),
其特征在于,该长度测量刻度表被安排在该折尺(G)的平坦侧上、远离这些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表(SK1,SK2)。
9.一种借助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尺(G)来测量角度的方法,
-其中,将该折尺(G)的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其中将该第一区段(1)的第一侧边缘(1.1)或第二侧边缘(1.2)放置成顶靠该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4.1),其中将第二区段(2)的第一侧边缘(2.1)和该第四区段(4)的第二侧边缘(4.2)各自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一个侧边(O1,O2),并且其中至少在该第四区段(4)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一刻度表(SK1)上由该第一区段(1)上的读数标记(M)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或者
-其中,将该折尺(G)的第一区段(1)和第四区段(4)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放置成使得第二侧边缘(1.2,4.2)是并排的,其中将第三区段(3)和该第四区段(4)的第一侧边缘(3.1,4.1)各自放置成顶靠待测量角度(α)的一个侧边(O1,O2),并且其中至少在该第四区段(4)上、在用于测量角度的第二刻度表(SK2)上由该第一区段(1)上的读数标记(M)所指的位置处读出角度值。
CN201480006937.8A 2013-02-05 2014-02-04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6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1877.0 2013-02-05
DE102013201877.0A DE102013201877B4 (de) 2013-02-05 2013-02-05 Gliedermaßstab und Verfahren zur Winkelmessung
PCT/EP2014/052155 WO2014122130A1 (de) 2013-02-05 2014-02-04 GLIEDERMAßSTAB UND VERFAHREN ZUR WINKELMESS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176A CN104956176A (zh) 2015-09-30
CN104956176B true CN104956176B (zh) 2017-04-26

Family

ID=5006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93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6176B (zh) 2013-02-05 2014-02-04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644933B2 (zh)
EP (1) EP2954282B1 (zh)
CN (1) CN104956176B (zh)
AU (1) AU2014214095B2 (zh)
CA (1) CA2900141C (zh)
DE (1) DE102013201877B4 (zh)
HR (1) HRP20170872T1 (zh)
HU (1) HUE032339T2 (zh)
NZ (1) NZ710335A (zh)
RU (1) RU2611072C1 (zh)
WO (1) WO2014122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7183B2 (en) 2015-06-16 2019-06-1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Folding ruler
US10104874B2 (en) * 2016-10-28 2018-10-23 Premex S.A.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ngle of the keel and the length of the tarsus on birds
DE102018101891B3 (de) 2018-01-29 2019-04-25 Mario Neugärtn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Winkelmessung
DE102018101889B4 (de) 2018-01-29 2020-09-03 Mario Neugärtner Vorrichtung zur Neigungswinkelmessung
CN110542357B (zh) * 2019-08-23 2024-04-16 刘建聪 一种多边形可扩展角度的测量折尺及角度测量方法
USD980724S1 (en) * 2020-02-27 2023-03-14 Hemal B. Kurani Foldable square se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4903C (de) * 1950-02-23 1952-03-24 Rudolf Egeler Gliedermassstab
CH431108A (fr) * 1965-02-03 1967-02-28 Auer Georges Dispositif pour les mesures linéaires et angulaires
CH439768A (de) * 1966-05-03 1967-07-15 Spinner Adolf Als Mehrzweckmessgerät ausgebildetes, zusammenklappbares Metermass
CN2066969U (zh) * 1989-09-22 1990-12-05 左汝慧 普通型多功能量具
CN2163364Y (zh) * 1993-05-29 1994-04-27 李波 活动角度尺
CN202166370U (zh) * 2011-07-20 2012-03-14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种多功能折尺
CN202399760U (zh) * 2011-12-29 2012-08-29 韩文龙 一种多功能尺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4882A (en) * 1925-09-09 1928-06-26 Bloomfield George Thomas Combined folding rule, bevel, and square
DE1622370U (de) * 1951-03-02 1951-04-19 Friedrich-Wilhelm Liebkowsky Zollstock mit winkeleinstellung.
US2667697A (en) * 1952-08-08 1954-02-02 Walter O Mcgrath Measuring rule
US3506348A (en) 1966-12-05 1970-04-14 Varian Associates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to hold the film in contact with the photoconductor
SU742697A1 (ru) * 1978-01-30 1980-06-2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рной геомеханики и маркшейдерского дела Прибор дл определени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и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пр моугольных треугольников
US4955141A (en) * 1988-09-20 1990-09-11 Welch Richard E Adjustable pivot angle square invention
US6237238B1 (en) * 1999-09-10 2001-05-29 Marc Lev Shapiro Angle measurement tool
US20070220766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Marvin Roy Cooke Tool for finding and transferring angles
US7373727B2 (en) * 2006-03-28 2008-05-20 Bruce Theodore M Adjustable angle and miter finder
US7797842B2 (en) * 2008-02-04 2010-09-21 Patrick Fernandes Multi-functional carpentry tool
US7774947B1 (en) * 2010-01-27 2010-08-17 Russo Adolph D Mitre tool guide
NZ588226A (en) * 2010-09-28 2011-06-30 Michael David Jones Two pivoting arms, one arm having a scale which is used with a pointer to give the angle between the arms
DE102012205302B3 (de) * 2012-03-30 2013-07-25 Mario Neugärtner Gliedermaßstab
US20140090261A1 (en) * 2012-09-30 2014-04-03 Nelson Travis Jones Combination tool
US20150101206A1 (en) * 2013-10-10 2015-04-16 Revolutionary Products, Llc Adjustable Angle Finder
US9989346B2 (en) * 2015-06-09 2018-06-05 Gregory A. Clerc Angle bisector gau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4903C (de) * 1950-02-23 1952-03-24 Rudolf Egeler Gliedermassstab
CH431108A (fr) * 1965-02-03 1967-02-28 Auer Georges Dispositif pour les mesures linéaires et angulaires
CH439768A (de) * 1966-05-03 1967-07-15 Spinner Adolf Als Mehrzweckmessgerät ausgebildetes, zusammenklappbares Metermass
CN2066969U (zh) * 1989-09-22 1990-12-05 左汝慧 普通型多功能量具
CN2163364Y (zh) * 1993-05-29 1994-04-27 李波 活动角度尺
CN202166370U (zh) * 2011-07-20 2012-03-14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种多功能折尺
CN202399760U (zh) * 2011-12-29 2012-08-29 韩文龙 一种多功能尺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32339T2 (en) 2017-09-28
CA2900141C (en) 2017-08-29
EP2954282A1 (de) 2015-12-16
US9644933B2 (en) 2017-05-09
AU2014214095B2 (en) 2016-05-19
US20160025475A1 (en) 2016-01-28
DE102013201877A1 (de) 2014-08-07
CA2900141A1 (en) 2014-08-14
EP2954282B1 (de) 2017-03-15
AU2014214095A1 (en) 2015-08-06
WO2014122130A1 (de) 2014-08-14
HRP20170872T1 (hr) 2017-09-08
CN104956176A (zh) 2015-09-30
DE102013201877B4 (de) 2014-08-14
RU2611072C1 (ru) 2017-02-21
NZ710335A (en) 2016-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176B (zh) 用于测量角度的折尺和方法
RU2002122738A (ru) Выравнивание положений концов зондов в прецизионном манипуляторе для жидкостей
US5487223A (en) Linear scale
US8458921B2 (en) Insulation work apparatus
AU2013242108B2 (en) Folding rule
US20080098607A1 (en) Professional compass rulers
US2998655A (en) Leveling square
US4188729A (en) Scribing protractor
CN103499258A (zh) 一种长度测量装置
CN201989506U (zh) 多功能尺
US20130283626A1 (en) Measuring tool
ATE466298T1 (de) Verfahren und messgerät zur messung eines absolutdistanzwertes
WO2006102234A3 (en) Multi-axis interferometer with procedure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mirror mapping
HUP0203713A2 (hu) Szögmérő offszet kompenzációval, valamint eljárás szögmérő offszettjének kompenzálására
CN208171163U (zh) 检测墙柱垂直度、水平度及平整度的靠尺
CN106017291A (zh) 一种挠度的测量方法及其便捷挠度测量尺
CN205300541U (zh) 焊接接头尺寸及筒体圆度检验仪器
US3243883A (en) Plotting aid
CN102670204B (zh) 简易肩关节活动度测量仪
CN207359048U (zh) 一种轮胎帘布筒中心线定位尺
CN207662318U (zh) 用于检测叶片平衡及圆弧角的检具
CN104848756A (zh) 便携式角度尺
RU135406U1 (ru) Прибор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диаметра ствола дерева
CN203534371U (zh) 一种长度测量装置
KR200334173Y1 (ko) 각도기능을 가진 절첩식 중심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