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4110A -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 Google Patents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4110A
CN104954110A CN201510357614.XA CN201510357614A CN104954110A CN 104954110 A CN104954110 A CN 104954110A CN 201510357614 A CN201510357614 A CN 201510357614A CN 104954110 A CN104954110 A CN 104954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pucch
signaling
orthogonal resource
orthog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76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伯特·马克·哈里森
许允亨
马索德·安布拉赫米塔泽玛哈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向使用发送分集的用户设备(UE)分配无线通信网络的正交资源的方法。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UE被配置为:在天线上在多个正交资源上发送参考符号和调制符号。所述方法包括:UE根据UE要传输的信息比特的状态,从多个正交资源中分别选择第一和第二正交资源;以及UE在一个天线上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正交资源上发送参考和数据符号。针对信息比特的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状态,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不同。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都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中。

Description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分案说明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9月29日,申请号为201180058237.X,题为“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依35U.S.C.§119(e)要求2010年10月1日递交的题为“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88,982、2011年2月16日递交的题为“Transmit Diversity forLTE PUCCH with Channel Selection”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43,525、2011年7月25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11,299、2011年8月11日递交的题为“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22,434的优先权。上述临时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通信系统和操作通信系统的方法。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演进(LTE)标准版本8(以下称“版本8”)帧结构2(时分双工[TDD))可以具有比上行链路子帧更多的下行链路子帧,并且由于每个下行链路子帧承载多达两个传输块,版本8TDD支持在子帧中发送多达4个Ack/Nack(A/N)比特。如果需要多于4个A/N比特,支持空间捆绑,其中,捆绑相同下行链路子帧的两个Ack/Nack比特。可以使用信道选择来发送这4个Ack/Nack比特。最近,LTE版本10(以下称“版本10”)针对多达4个Ack/Nack比特使用信道选择,以针对两种帧结构(即,频分双工(FDD)和TDD)支持载波聚合。因此,越来越有兴趣对Ack/Nack使用信道选择。
如下所述,在LTE中使用PUCCH资源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和“1b”承载Ack/Nack比特。由于可以在这些PUCCH格式承载不多于两个比特,需要两个额外的信息比特来承载4个Ack/Nack比特。可以通过信道选择传递这额外的两个比特。
用户设备(UE)(以下有时称为“客户端节点”)通过选择在其上执行发送的PUCCH资源,使用信道选择对信息进行编码。信道选择使用4个PUCCH资源来传递这两个比特。这可以使用以下表1中的数据来描述:
表1: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
表的每列指示要发送的Ack/Nack比特的组合(或“码字”)。表的每行表示PUCCH资源。每个单元包含在PUCCH资源上发送以指示码字的QPSK符号。“DRes”列指示用于哪个PUCCH资源承载QPSK符号,“RRes”列指示用于承载参考符号的PUCCH资源。注意:数据和参考符号资源对于版本8信道选择是相同的。注意:表的每列仅包含一个非零项,这是由于信道选择要求一次在一个传输路径上发送仅仅一个资源。在一个传输路径上发送使在PUCCH上承载的信号保持良好的峰均功率特性。术语“传输路径”指包含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并与一个天线连接的RF链。
例如,当要发送Ack/Nack比特‘0110’时,UE可以使用PUCCH资源‘1’发送QPSK数据符号‘-j’。参考信号发送也可以在正交资源‘1’上。
如在版本10中指定的,LT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1a和1b上承载Ack/Nack信令。图1示出了具有常规循环前缀的PUCCH格式1a和1b的子帧结构的示例。每个格式1a/1b PUCCH可以在由两个时隙构成的子帧中。在两个时隙中使用相同的调制符号“d”。无信道选择,所设置的格式1a和1b分别承载一个和两个Ack/Nack比特。根据使用一个还是两个Ack/Nack比特,使用BPSK和QPSK调制,将这些比特编码为调制符号“d”。
以序列对每个数据调制符号d进行扩频,使得其具有12个采样的长度(大多数情况下LTE资源块中子载波的数目)。(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子载波间隔7.5kHz时,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MBSFN)传输能够在资源块中使用24个子载波。)接着,将扩频采样映射至PUCCH要占用的12个子载波映射,并且然后以IDFT将其转换至时域。由于在LTE中PUCCH很少与其他物理信道同时发送,不对应于PUCCH的子载波被设置为0。接着,将扩频信号的4个副本分别与正交覆盖序列wp(m)的一个元素相乘,其中,m∈{0,1,2,3}与时隙中承载OFDM符号的4个数据中的每一个相对应。每个时隙中存在3个参考符号(R1、R2和R3),允许信道估计,以对格式1a/1b进行相干解调。
可以存在12个正交扩频序列(对应于其中,α∈{0,1,...,11}指示循环移位),并且其中之一用于对每个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此外,在版本8中,存在3个正交覆盖序列wp(m),其中,p∈{0,1,2}且m∈{0,1,2,3}。每个扩频序列与正交覆盖序列之一一起使用以形成正交资源。因此,针对PUCCH的每个资源块,多达12*3=36个正交资源可用。此时,能够承载Ack/Nack的资源总量是针对格式1/1a/1b分配的资源块(RB)数目的36倍。
每个正交资源能够承载1个Ack/Nack调制符号“d”,因此多达36个UE可以在相同的OFDM资源单元上发送Ack/Nack符号而不相互干扰。类似地,当UE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正交资源时,它们将往往不彼此干扰或干扰从其他UE发送的不同正交资源。当不存在信道选择时,eNB知道UE使用的正交资源。如以下讨论的,在信道选择的情况下,信息比特的预定集合决定要使用的正交资源。eNB通过识别哪个正交资源承载其他信息比特来检测该信息比特的集合。
以与数据符号类似的方式产生用于参考符号的正交资源。还使用应用于多个参考信号上行链路调制符号的循环移位和正交覆盖序列来产生它们。由于时隙中存在不同数目的参考和数据调制符号,对于数据和参考信号,正交覆盖序列长度不同。然而,存在相等数目的正交资源对数据和参考信号可用。因此,可以使用单个索引来指代UE用于数据和参考信号的两个正交资源,并且自版本8以来已得到使用。在版本8中作为PUCCH资源索引发信号通知该索引,并且在LTE规范中,将该索引指示为变量。上述LTE规范包括:(1)3GPP TS 36.213V10.1.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March,2011(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以及(2)3GPP TS 36.211 V10.1.0,“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0)”,March,2011(以下称为“参考文献‘2’)。该索引包括RB和用于承载数据和参考信号的正交资源,并且因此在3GPP用语中,所索引的资源被称为‘PUCCH资源’。
可以使用一个循环移位来发送与天线相关联的时隙中的所有符号(包括数据和参考符号)。在该情况下,值α在时隙上是恒定的。然而,LTE版本8还支持循环移位跳跃,其中,α在时隙上变化。循环移位跳跃在小区内同步,使得遵循小区特定跳跃模式的UE不相互干扰。如果相邻小区也使用循环移位跳跃,则对于时隙中的每个符号,相邻小区中不同的UE将易于干扰服务小区中的UE。该提供了“干扰平均”性态,其能够缓和一个或少量相邻小区UE强烈干扰服务小区中UE的情况。由于无论是否使用循环移位跳跃,小区中都有相同数目的非相互干扰的PUCCH资源可用PUCCH,对于跳跃和非跳跃情况可以等同地处理PUCCH资源。因此,以下当提到PUCCH资源时,其可以是跳跃的或非跳跃的。
图1所示的PUCCH格式1a/1b结构根据少数特殊情况而变化。对格式1a/1b的一些发送分集设计比较重要的一个结构变形是:可以丢弃(或不发送)时隙1的最后一个符号,以免干扰来自其他UE的SRS发送。
在LTE版本10中,可以使用信道选择来指示多达4个Ack/Nack比特的载波聚合。可以使用隐式和显式信令的组合发信号通知UE要使用的PUCCH资源。在该情况下,使用针对UE的调度授权在其主小区(PCell)的PDCCH上的位置来隐式地发信号通知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并且可以使用在UE的辅小区(SCell)的PDCCH上的针对UE的授权中包含的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比特,来指示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图2对此进行了示意。虽然未在图2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还可以用隐式信令分配全部PUCCH资源。当使用跨载波调度在PCell上发送SCell的PDCCH时,发生该情形。
可以在特定于该UE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集合上调度UE。这在图2中被指示为UE特定搜索空间(UESS)。通常,在每个子帧中,UE特定的搜索空间有所不同。
可由在PCell PDCCH上发送给UE的授权所占用的第一个CCE的索引隐式地发信号通知LTE PUCCH资源(在图2中标记为nCCE,i=M)。在版本10中,可以以该方式确定多达两个PUCCH资源。当隐式地发信号通知两个资源时,使用UE检测到的第一个CCE之后的下一个CCE来计算第二PUCCH资源索引(即,nCCE,i=M+1,如图所示)。如在3GPPTS 36.213 V10.1.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March,2011的10.1节中讨论的,分别使用从第一个CCE索引映射第一和第二隐式PUCCH资源索引,它们是相邻资源。由于LTE中PUCCH资源的索引方式,这意味着:它们将通常共享相同的PUCCH物理资源块(PRB),除非两个资源之一在PRB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资源附近。
由于UE特定的搜索空间逐子帧变化,通过其CCE被映射至的PUCCH资源也发生变化。因此,取决于子帧,隐式资源可以在多个不同的RB中。
在LTE版本10中,使用SCell上PDCCH的两个比特作为ARI比特。此外,SCell的PDCCH指示多达两个PUCCH资源。这意味着:ARI指示PUCCH资源的4种组合,并且每种组合包括一个或两个PUCCH资源。
与隐式信令相反,显式PUCCH资源(其中之一由ARI寻址)被半静态地分配给每个UE,并且因此不在PUCCH RB之间移动,除非使用高层信令重新配置UE。由于隐式地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逐子帧地占用不同的RB,但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占用相同的RB直到重新配置UE为止,显式和隐式的PUCCH资源通常将不在相同的PUCCH RB中。
独立地发信号通知与每个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状态相对应的显式资源对,使得它们能够位于PUCCH资源中的任何位置。这可以通过使用如3GPP TS 36.331 V10.1.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March,2011的6.3.2节中公开的PUCCH-Config信息单元中的RRC信令来实现。这意味着:PUCCH可以但不一定被配置为在相同的PRB中。
空时资源选择分集(STRSD)码可以通过选择用于参考信号的PUCCH资源,对它们的信息的一部分进行编码。这意味着:承载OFDM符号的数据和承载OFDM符号的参考信号可以在不同的PUCCH资源块中。(由于参考信号和数据始终在相同的PUCCH资源上,这在LTE版本8中是不可能的。)如果参考信号资源在与数据资源不同的RB中,其可能通过具有与数据通过的信道不同响应的信道。在该情况下,参考信号可能不允许针对数据的良好的信道估计,导致高得多的差错率和差得多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带常规循环前缀的PUCCH格式1a和1b的结构的传统子帧的示意;
图2是用于指定由用户设备设备使用的PUCCHP的传统显式和隐式信令的示意;
图3是用于实现此处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通信系统的示意;
图4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实现的客户端节点在内的支持无线的通信环境;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实现为具有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示例客户端节点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的软件环境;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混叠PUCCH资源映射的实现;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个物理资源块中发信号通知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说明性实施例。虽然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各种细节,将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实现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并且可以对此处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实现特定的决定,以达到发明人的具体目标,如,符合可能随实现变化的流程技术或设计相关的约束。虽然这样的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且耗时的,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仍是例行事务。例如,在框图和流程图中示出了所选方面,以便限制或使本实施例模糊。此外,此处提供给的具体描述的一些部分是以对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数据的算法或运算给出的。这样的描述和表示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用于向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描述和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
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组件”、“系统”等意在指代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软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处理器、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对象、可执行、执行线程、程序、或计算机。作为示意,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机本身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驻留在执行进程或线程内,并且组件可以局限在一个计算机上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
在本公开中,使用了多种缩写,并且在本公开的正文中或在本公开结尾的附录中定义了多种缩写。然而,如果在本公开中存在未定义的缩写,可以在3GPP LTE标准规范中容易地找到该缩写的定义。
无线通信网络的概况
类似地,如此处所用的,术语“节点”广泛地指代连接点,如,通信环境(如,网络)的再分配点或通信端点。相应地,这样的节点指代能够通过通信信道发送、接收或转发信息的活动的电子设备。这样的节点的示例包括:数据电路终止设备(DCE)(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以及数据终端设备(DTE)(如,手机、打印机或主机(例如,路由器、工作站或服务器))。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节点的示例包括计算机、分组交换机、电缆调制解调器、数据订户线(DSL)调制解调器、以及无线LAN(WLAN)接入点。互联网或内联网节点的示例包括由互联网协议(IP)地址标识的主机计算机、网桥和WLAN接入点。类似地,蜂窝通信中节点的示例包括:基站、中继、基站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归属位置寄存器、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GW)。
节点的其他示例包括客户端节点、服务器节点、对等节点、和接入节点。如此处使用的,客户端节点可以指无线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设备、便携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和类似的设备、或者具有电信能力的其他用户设备(UE)。类似地,这样的客户端节点可以指代移动、无线设备,或者反之指代一般不便携的具有类似能力的设备,如,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或传感器。类似地,此处使用的服务器节点指代信息处理设备(例如,主机计算机)或执行其他节点提出的信息处理请求的一系列信息处理设备。类似地,如此处使用的,对等节点有时可以充当客户端节点,并且有时充当服务器节点。在对等或覆层网络中,主动为其他联网设备及其自身路由数据的节点可以被称为超级节点。
此处使用的接入节点指代提供对通信环境的客户端节点接入的节点。接入节点的示例包括提供对应小区和WLAN覆盖区域的蜂窝网络基站和无线宽带(例如,WiFi、WiMAX等)接入点。如此处使用的,宏蜂窝用于一般地描述传统蜂窝网络小区覆盖区域。通常在农村、沿高速公路、或在人口较少的区域中找到这样的宏蜂窝。类似地,如此处使用的,微蜂窝指代具有覆盖区域比宏蜂窝的覆盖区域小的蜂窝网络小区。通常在人口稠密的市区中使用这样的微蜂窝。类似地,如此处使用的,微微蜂窝指代比微蜂窝的蜂窝网络覆盖区域小的蜂窝网络覆盖区域。微微蜂窝的覆盖区域的示例可以是大办公室、购物中心、或火车站。此处使用的毫微微小区目前指蜂窝网络覆盖的最小的普遍接受的区域。作为示例,毫微微小区的覆盖区域对家庭或小办公室是足够的。
一般地,小于2千米的覆盖区域一般对应于微小区,200米或以下对应于微微小区,大约10米对应于毫微微小区。类似地,如此处使用的,与关联于宏小区的接入节点通信的客户端节点被称为“宏小区客户端”。类似地,与关联于微小区、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的接入节点通信的客户端节点分别被称为“微小区客户端”、“微微小区客户端”或“毫微微小区客户端”。
此处使用的术语“制品”(或备选地“计算机程序产品”)意在涵盖任意计算机可读设备或介质可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如紧致盘(CD)或数字多功能盘(DVD))、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卡、帮等)。
此处使用“示例”来表示充当示例、实例或示意。此处被描述为“示例”的任意方面和设计不一定被理解为优于其他方面或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背离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精神或意图的情况下对该配置作为多种修改。此外,所公开的主题可以被实现为系统、方法、设备或制品,使用标准的编程和工程技术产生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以控制计算机或基于处理器的设备来实现此处详述的方面。
图3示出了适于实现此处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系统100的示例。在多种实施例中,系统100包括处理器110(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器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网络连接接口12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0、只读存储器(ROM)140、辅助存储器150、以及输入/输出(I/O)设备160。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可以按照多种彼此组合的方式或与其他未示出的组件组合的方式存在或组合。这些组件可以位于单个物理实体或多于一个物理实体中。此处被描述为由处理器110执行的任意动作可由处理器110单独执行或由处理器110结合图3中示出或未示出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执行。
处理器110执行其可以从网络连接接口120、RAM 130或ROM 140存取的指令、代码、计算机程序或脚本。虽然仅示出了一个处理器110,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因此,虽然指令可能被讨论为由处理器110执行,指令可由被实现为一个或更多个CPU芯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同时、串行或以其他方式执行。
在多种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接口120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组、以太网设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设备、串行接口、令牌环设备、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设备、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无线收发机设备(如,码分多址(CDMA)设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收发机设备、长期演进(LTE)无线收发机设备、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设备)、和/或用于连接至网络的其他已知接口,包括个域网(PAN),如蓝牙。这些网络连接接口120可以使处理器与互联网或一个或更多个电信网络或者处理器110可以从其接收信息或向其输出信息的其他网络通信。
网络连接接口120还能够以电磁波(如,射频信号或微波频率信号)形式无线地发送或接收数据。网络连接接口120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已处理的数据或处理器110要执行的指令。可以根据处理或产生数据或者发送或接收数据所期望的不同序列,对数据排序。
在各种实施例中,RAM 130可以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10执行的易失性数据和指令。类似地,图3所示的ROM 140可用于存储指令和指令执行期间读取的数据。辅助存储器150通常由一个或更多个盘驱动器或带驱动器构成,并且可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或在RAM 130不足以保持所有工作数据的情况下用作溢出数据存储设备。类似地,辅助存储器150可用于存储当选择了要执行的程序时而被加载至RAM 130中的程序。I/O设备16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投影仪、电视、触摸屏显示器、键盘、键区、开关、拨号盘、鼠标、轨迹球、语音识别器、读卡器、纸带读取器、打印机、视频监视器、或者其他公知的输入/输出设备。
图4示出了包括根据实施例实现的客户端节点的实施例在内的支持无线方式的通信环境。尽管被示为移动电话,客户端节点202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包括:无线手机、寻呼机、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可操作执行通信操作的任意计算设备。许多适当的设备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不是同城计算设备(如便携式、膝上型或平板计算机),而是专用通信设备,如,在交通工具中安装的典型设备。类似地,客户端节点202可以是设备,包括设备,或包括在具有类似能力但不便携的设备(如,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或网络节点)中。在上述和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可以支持专门的活动,如,游戏、库存控制、工作控制、任务管理功能等。
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包括显示器204。在上述和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可以类似地包括触敏表面、键盘或通常用于用户输入的其他输入按键206。输入按键206可以类似地是完全或简化的字母数字键盘,如,QWERTY、Dvorak、AZERTY和顺序键盘类型、或具有与电话键区相关联的字母的传统数字键区。输入按键206可以类似地包括滚轮、退出或换码键、轨迹球、以及可以向内按压以提供进一步输入功能的其他导航或功能键。客户端节点202可以类似地呈现供用户选择的选项、供用户驱动的控件、以及供用户导向的光标或其他指示符。
客户端节点202可以进一步接受来自用户的数据输入,包括要拨打的号码或者用于配置客户端节点202的操作的各种参数值。客户端节点202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命令,执行一个或更多个软件或固件应用。这些应用可以将客户端节点202配置为响应于用户交互执行各种定制功能。此外,可以通过无线技术(OTA)例如从网络接入节点‘A’210到‘n’216(例如,基站)、服务器节点224(例如,主机计算机)、或对等客户端节点202对客户端节点202进行编程或配置。
客户端节点202可执行的各种应用包括使显示器204能够显示网页的web浏览器。网页可以通过与无线网络220的无线连接从服务器224节点获得。如此处使用的,无线网络220泛指在其节点中两个节点之间使用至少一个无线连接的任何网络。类似地,可以通过至无线网络220或任意其他支持无线方式的通信网络或系统的连接,从对等客户端节点202或其他系统获得各种应用。
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网络220包括多个无线子网络(例如,具有对应覆盖区域的小区)‘A’212至‘n’218。如此处使用的,无线子网络‘A’212至‘n’218可以多方面地包括移动无线接入网或固定无线接入网。在上述和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发送和接收分别由无线网络天线‘A’208至‘n’214(例如,小区塔)从和向无线网络节点‘A’210至‘n’216传输的通信系统。进而,无线网络接入节点‘A’210至‘n’216使用通信信号与客户端节点202建立无线通信会话。如此处使用的,网络接入节点‘A’210至‘n’216泛指无线网络的任意接入节点。如图4所示,无线网络接入节点‘A’210至‘n’216分别耦接至无线子网络‘A’212至‘n’218,无线子网络‘A’212至‘n’218继而连接至无线网络220。
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网络220耦接至物理网络222,如,互联网。经由无线网络220和物理网络222,客户端节点202能够访问各种主机(如,服务器节点224)上的信息。在上述和其他实施例中,服务器节点224可以提供可在显示器204上示出或被客户端节点处理器110用于其操作的内容。备选地,客户端节点202可以通过在中继型或跳跃型连接中充当中介的对等客户端节点202访问无线网络220。作为另一备选,客户端节点202可以是有线连接的,并且从与无线网络212相连的所链接的设备获得其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这样的实施例是可能的,并且前述内容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精神、范围或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被实现为具有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示例客户端节点的框图。虽然示出了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组件,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所列出的组件的子集或未示出的附加组件。如图5所示的,客户端节点202包括DSP 302和存储器304。如图所示,客户端节点202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和前端单元306、射频(RF)收发机308、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麦克风312、听筒扬声器314、耳机端口316、总线318(如系统总线或输入/输出(I/O)接口总线)、可移除存储器卡320、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警报326、键区328、液晶显示器(LCD)330(可以包括触敏表面、LCD控制器332、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机334、摄像机控制器336)、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338、以及可操作地耦接至电能存储单元(如电池342)的电能管理模块340。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202可以包括不提供触敏屏幕的另一种显示器。在一个实施例中,DSP 302不通过输入/输出接口318与存储器304直接通信。
在多种实施例中,DSP 302或一些其他形式的控制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操作,以根据在存储器304中存储的或在DSP 302自身内包含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嵌入式软件或固件来控制客户端节点202的各种组件。除了嵌入式软件或固件,DSP 302可以执行在存储器304中存储的或者经由信息承载介质(如,可移除存储卡320等便携式数据存储介质)或经由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可用的其他应用。应用软件可以包括:将DSP 302配置为提供期望功能的机器可读指令的编译集合,或者应用软件可以是要被解释器或编译器处理以间接配置DSP 302的高级软件指令。
可以提供天线和前端单元306,以在无线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使得客户端节点202能够从蜂窝网络或一些其他可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或者从对等客户端节点202发送和接收信息。在实施例中,天线和前端单元306包括多个天线,以提供可用于克服不利的信道条件或增加信道吞吐量的空间分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还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支持波束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从而进一步改进信道吞吐量和对不利信道条件的鲁棒性。类似地,天线和前端单元306可以包括天线调谐或阻抗匹配组件、RF功率放大器、或低功率放大器。
在各种实施例中,RF收发机308提供频移、接收到的RF信号至基带的转换、以及基带发送信号至RF的转换。在一些描述中,无线收发机或RF收发机可以被理解为包括其他信号处理功能,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交织/解交织、扩频/解扩、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循环前缀附加/移除、以及其他信号处理功能。为了清楚起见,此处描述将对该信号处理的描述与RF和/或无线级分开,并且在概念上将该信号处理分配至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或DSP 302或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单元和/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合并RF收发机108、天线和前端306的部分、以及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
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提供对输入和输出的各种模拟处理,例如对来自麦克风312和耳机316的输入和去往听筒314和耳机316的输出的模拟处理。为此,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具有用于连接至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被用作蜂窝电话的内置麦克风314和听筒扬声器314的端口。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至耳机或其他免提麦克风和扬声器配置。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可以在一个信号方向中提供数模转换并且在相反信号方向中提供数模转换。在各种实施例中,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的功能的至少一些可由数字处理组件(例如由DSP 302或由其他中央处理单元)提供。
DSP 302可以执行调制/节点、编码/解码、交织/解交织、扩频/解扩、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循环前缀附加/移除、以及与无线通信相关联的其他信号处理功能。在实施例中,例如在码分多址(CDMA)技术应用中,对于发射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调制、编码、交织和扩频,对于接收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解扩、解交织、解码和解调。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应用中,对于发射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调制、编码、交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和循环前缀附加,对于接收机功能,DSP 302可以执行循环前缀移除、快速傅里叶变换、解交织、解码和解调。在其他无线技术应用中,可由DSP 302执行其他信号处理功能以及信号处理功能的组合。
DSP 302可以经由模拟基带处理单元310与无线网络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可以提供互联网连接,使用户能够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以及方和接收电子邮件或文本消息。输入/输出接口318将DSP 302以及各种存储器和接口互连。存储器304和可移除存储卡320可以提供软件和数据,以配置DSP 302的操作。接口可以包括USB接口322和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USB接口322可用于为客户端节点202充电,并且还可以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充当外围设备,与个人计算机或其他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324可以包括红外接口、蓝牙接口、符合IEEE 802.11的无线接口、或可以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与其他附近的客户端节点和接入节点无线通信的任意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
输入/输出接口318还可以将DSP 302与警报326连接,当警报326被触发时使客户端节点202例如通过响铃、播放旋律或震动向用户提供通知。警报326可以充当通过无声震动或通过针对特定呼叫方提供专门预先指派的旋律来向用户警报各种事件(如,传入呼叫、新文本消息、以及约会提醒)的机制。
键区328经由I/O接口318耦接至DSP 302以提供一种机制,供用户进行选择、输入信息、并且以其他方式向客户端节点202提供输入。键盘328可以是完全或简化的字母数字键盘(如QWERTY、Dvorak、AZERTY和顺序型)或者具有与电话键区相关联的字母的传统数字键区。输入按键可以类似地包括滚轮、退出或换码键、轨迹球、以及可以向内按压以提供进一步输入功能的其他导航或功能键。另一输入机制可以是LCD 330,LCD 330可以包括触摸屏能力并且还向用户显示文本和/或图形。LCD控制器332将DSP 302耦接至LCD 330。
CCD摄像机334(如果装备)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拍摄数字画面。DSP 302经由摄像机控制器336与CCD摄像机334通信。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根据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以外的技术操作的摄像机。GPS传感器338耦接至DSP 302以对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或其他导航信号进行解码,从而使客户端节点202能够确定其位置。还可以包括各种其他外围设备,以提供附加功能,如,无线电和电视接收。
图6示出了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执行的软件环境402。在该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DSP 302执行操作系统404,操作系统404提供其余软件基于其操作的平台。操作系统404类似地向客户端节点202硬件提供应用软件可访问的标准接口(例如,驱动)。操作系统404类似地包括:应用管理服务(AMS)406,在运行在客户端节点202上的应用间转移控制。图6中还示出了web浏览器应用408、媒体播放器应用410和Java应用412。Web浏览器应用408将客户端节点202配置为充当web浏览器,允许用户将信息输入表格以及选择取得和浏览网页的链接。媒体播放器应用410将客户端节点202配置为取得和播放音频或视听媒体。Java应用412将客户端节点202配置为提供游戏、实用工具和其他功能。组件414可以提供此处描述的功能。在各种实施例中,图4中所示的客户端节点202、无线网络节点‘A’210至‘n’216以及服务器节点224可以类似地包括能够执行与上述动作有关的指令的处理组件。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如以上讨论的,在PCell上指示的PUCCH资源可能将位于与在SCell上指示的PUCCH资源不同的PUCCH RB中。因此,需要方案确保即使当部分使用PCell部分使用SCell发信号通知针对STRSD码分配的资源时也确保天线上承载的所有PUCCH资源在相同RB中。
此处公开的实施例解决了针对STRSD码的发送天线,参考符号和数据符号的PUCCH资源在相同PRB中的需求。它们可以分为两类:(1)调整STRSD码以简化资源分配使PUCCH资源对(而不是全部4个PUCCH资源)在相同的PRB中而不改变PUCCH资源分配方法;以及(2)不调整STRSD码而取而代之地改变资源分配或信令以将PUCCH资源置于相同的PRB中。
STRSD码的实施例(以下称为受时间约束的STRSD)由以下示出的表2描述,包括至Ack/Nack比特状态的候选映射。2010年10月1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88,982公开了表2,该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被全部并入于此。在表2中,行指示Ack/Nack比特的组合。此外,列指示用于数据或参考符号的PUCCH资源。此外,在位于表的相应行和列的交叉点处的单元中指示所发送的数据符号。Ack/Nack比特‘1’指示Ack,而‘0’指示‘Nack’或未接收到与传输块相对应的PDCCH(不连续发送‘DTX’)。在两个列集合中列出了天线端口。由于可以假设所发送的数据符号在时隙间可以不同,如表所示,针对每个Ack/Nack比特组合,以符号对标记每个天线(其中,所列出的第一和第二符号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时隙)。为了具体,可以假设对应于s0、s1、s2和s3的QPSK符号分别是1、j、-j和-1。在位于与资源对应的列和与Ack/Nack比特对应的行的交叉点处的单元中,以‘r’指示用于Ack/Nack比特组合的参考信号的PUCCH资源。由于可以假设用于参考信号的PUCCH资源在时隙之间不发生变化,在一行上针对每个天线仅需要一个‘r’。
例如,如果要发送Ack/Nack码字‘1001’,在第一天线上,将在PUCCH资源0(标记为‘Ch#0’)上发送参考信号,并且将使用符号s1(对应于‘j’)在PUCCH资源3上发送两个时隙中的数据符号。在第二天线上,在两个时隙中在PUCCH资源3上发送参考符号,而在两个时隙中在PUCCH资源0上发送数据符号,但在第一时隙中具有值‘s1’,在第二时隙中具有值‘s0’。
表2:受时间约束的STRSD
码设计假设:在主小区(PCell)上发信号通知PUCCH资源0和1(Ch#0和Ch#1)并在辅小区(SCell)上发信号通知PUCCH资源2和3(Ch#2和Ch#3),这与如2.3节描述的版本10中指定的信道选择中的资源分配相符。注意:这样做,使得如果PCell或SCell上的授权丢失,UE仍能够针对其接收到PDCCH的小区发送Ack或Nack。注意:如果未接收到PDCCH,UE不在任何资源上发送。此外,如果(b0,b1,b2,b3)=(0,0,0,0)且未接收到PCell的PDCCH(其是DTX),并且如果SCell仅包含Nack,UE将不在任何资源上发送。
查看表2,可以看到:对于给定天线,Ack/Nack比特的一些组合在与数据符号资源不同的小区上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中具有参考信号。例如,在天线端口#0中,Ack/Nack字‘1001’将资源0用于参考信号并将资源3用于数据。这意味着:其可以潜在地在不同的PRB中,这是由于在PCell上和在SCell上指示的PUCCH资源可以在不同的PRB中。
版本10LTE使用信令,其中,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不限于在与经由ARI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相同的RB中。当将受时间约束的STRSD与该版本10信令一起使用时,eNB可以仅在子帧的隐式和显式PUCCH资源位于相同的RB中时在子帧中调度UE。如果仅1个RB用于格式1b PUCCH传输,可以在任意子帧中调度UE。然而,如果使用M>1个RB来承载格式1b PUCCH,调度器可能仅能够(在隐式和显式PUCCH在相同RB中的子帧中)平均M个子帧调度一次UE。
另一示例STRSD方法(此处称为时变STRSD)是更一般的码。其连同至Ack/Nack比特状态的映射示于表3中。2011年2月16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43,525公开了表3,该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被全部并入于此。其使用于参考信号以及用于两个天线上的数据的资源随时隙变化。虽然随时隙更多地变化相对于受时间约束的STRSD改进了性能,其也增加了码和eNB接收机的复杂度(特别由于参考信号的变化)。由于在典型的城市信道中性能改进大约是零点几dB数量级,在一些情形下可能期望使用更简单的码。
表3:时变STRSD码
STRSD方案(如,受时间约束的和时变STRSD)在不增加信道选择所需的PUCCH资源数目的情况下提供了所需发送功率的实质降低。虽然本公开提供了针对信道选择TxD方案的资源分配,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提出了其他信道选择TxD码。由于不使用多个4个Ack/Nack比特发信号通知Ack/Nack比特,两个这样的提议具有STRSD的主要益处。这两个提议是修改的SORTD和空间码块编码(SCBC),并且示于以下表4和5中。在不同码字使用4个不同的信道对的意义下,STRSD码与修改的SORTD类似。此外,在STRSD和SCBC中,用于参考符号的资源不总是与用于对应数据符号的资源相同。然而,由于STSRD允许符号在第二天线上在两个时隙间变化,并且由于参考符号的正交资源以与数据正交资源的变化不同的方式随Ack/Nack比特变化,其比另两个码更具一般性。事实上,在表4和表5中可见,参考符号的正交资源根本不随Ack/Nack比特变化。相反,STRSD码中参考符号的正交资源能够随Ack/Nack比特变化,使得针对A/N比特的某些状态,参考符号和数据符号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而针对A/N比特的其他状态不是如此。这些推广允许其获得改进的性能,典型地与其他码相比好大约1dB。
表4:修改的SORTD
表5:SCBC
以上实施例的修改的STRSD码规定:隐式地从PCell或显式地从SCell发信号通知在每个天线上使用的正交资源。从小区发信号通知的资源在相同的PUCCH PRB中,但不同小区的资源可以在不同的PRB中。作为结果,在天线上用于数据和参考信号的资源在一个PUCCHPRB中。此外,码保持之前STRSD码的属性:1)如果PDCCH丢失,映射不应使用丢失的PDCCH所指示的资源;和/或2)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在时隙间可以不同。
公共PRB STRSD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受时间约束的STRSD码可以被改变为使得:针对每个天线,每个码字(或码的表的行)仅使用从服务小区之一发信号通知的资源。由于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版本10中支持的信道选择中的PUCCH资源分配,分别在PCell和SCell上发信号通知资源0、1和2、3,这在表6的公共PRB STRSD码中可见。天线端口0或1的每行仅包含资源(0,1)之一或资源(2,3)之一。因此,当参考信号在与数据不同的资源上时(如表的第5至第12行的情况),参考信号始终在从与数据的资源相同的小区发信号通知的资源上。由于从相同的小区发信号通知参考和数据资源,给定隐式和显式资源信令的结构,确保数据和参考共享相同PRB相对容易。还应注意:该码保留了受时间约束的STRSD码的属性,该属性允许其在PCell或SCell丢失时工作(DTX)。当(b0,b1)或(b2,b3)是(0,0)时,PCell或SCell的PDCCH可以分别是DTX。对于A/N状态’1100’、‘0100’和‘1000’,PCell的PDCCH可以是DTX,并且仅需要资源2和3。此外,对于A/N状态‘0000’、‘0001’、‘0010’和‘0011’,SCell的PDCCH可以是DTX,并且仅需要资源0和1。一般地,应存在两组码字(每组包含当PCell或SCell是DTX时发送的码字),使得每组仅使用从小区之一发信号通知的资源。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每组内的码字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并且因此区别仅在于所使用的调制符号。
注意:当(b0,b1,b2,b3)=(0,0,0,0)时,该实施例以及所有后续实施例具有与示例STRSD码实质上相同的行为。如果未接收到PDCCH,UE不在任何资源上发送。此外,如果未接收针对PCell的PDCCH(其是DTX)并且如果SCell仅包含Nack,UE将不在任何资源上发送。
表6:公共PRB STRSD码
该实施例提供了若干益处:
1)由于从一个小区发信号通知的资源可以被控制为使得资源更易于在相同的PRB中,当UE不可能在受时间约束的STRSD中时,新的STRSD码能够允许在任何子帧中调度UE。
2)该码比时变STRSD更简单。参考信号资源不跨时隙变化,用于数据符号的资源也不跨时隙变化。
3)使用版本8和版本10中现有的PUCCH资源分配机制隐式地寻址PUCCH资源。
4)eNB调度器灵活性受到最小影响。PCell上的PUCCH必须被调度为使得隐式资源0和1在相同的PRB中,并且还必须将显式资源2和3发信号通知到相同的PRB中。然而,隐式和显式资源无需都在相同的PRB中。此外,无需重新定义UESS或从CCE到PUCCH资源的映射。
受约束的时变公共PRB STRSD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时变STRSD被改变为使得:当以PCell发信号通知资源0和1时并且以SCell的PDCCH发信号通知资源2和3时,则如果PCell上的PDCCH丢失,UE将能够在SCell的PDCCH所指示的任何PUCCH资源上发送。表7中示出了作为结果的受约束的时变公共PRB STRSD码。A/N码字‘1100’、‘0100’和‘1000’此时仅使用在SCell上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2和3。此外,码保持以下属性:在每个时隙期间针对每个天线,每个码字(或表的行)仅使用从小区之一的PDCCH发信号通知的PUCCH资源。与公共PRB STRSD码相同,由于分别以PCell和SCell的PDCCH发信号通知PUCCH资源0、1和2、3,这在表中可见。针对天线端口0或1的每个时隙的每行仅包含资源(0,1)之一或(2,3)之一,并且再次地即使当使用显式资源分配时确保数据和参考共享相同的PRB也相对容易。
表7:受约束的时变公共PRB STRSD码
该实施例具有以下益处:
1)由于结构接近于时变STRSD,预期与实施例#1相比具有与如表3所示的时变STRSD类似的性能优势。
2)由于从一个小区发信号通知的资源可以被控制为使得资源更易于在相同的PRB中,当UE不可能在受时间约束的STRSD中时,新的STRSD码能够允许在任何子帧中调度UE。
3)使用版本8和版本10中现有的机制隐式地寻址PUCCH资源。
4)eNB调度器灵活性受到最小影响。PCell上的PUCCH必须被调度为使得隐式资源0和1在相同的PRB中,并且还必须将显式资源2和3发信号通知到相同的PRB中。然而,隐式和显式资源无需都在相同的PRB中。此外,无需重新定义UESS或从CCE到PUCCH资源的映射。
混叠的PUCCH资源映射
可以结合以下讨论参照图7来理解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方面。
改变STRSD码可能降低其性能。因此,当应最大化性能时,可以考虑不对PUCCH资源的STRSD的使用施加约束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通过约束至PUCCH资源的映射具有支持性能更好的STRSD码的益处。一般地,这可以通过将PUCCH资源划分为多个连续范围,每个范围刚好包含一个PUCCH PRB并将PUCCH资源索引设置为固定偏移和动态偏移之和来实现,如图7所示。固定偏移调整PUCCH资源范围的起点,并且动态偏移允许寻址范围内的PUCCH资源。对于UE,PDCCH CCE的每个连续块映射至相同的PUCCH PRB,导致多对一或‘混叠的’PUCCH资源映射。
当PUCCH资源范围大小相等时对此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下式1:
其中:c、定义于“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0)”,March,2011的5.4节,并且是第i个PUCCH资源。
此处,固定偏移是动态偏移是范围中PUCCH资源的数目是C。由于如版本8中定义的可以在多于50个RB中寻址每个PUCCH资源,并且由于50个PUCCH RB甚至对于20MHz(LTE版本10中定义的最大载波带宽)也绰绰有余,其范围足够大,以致在上式1中无需附加的可变或恒定偏移。可以被设置为将由上式1寻址的PUCCH资源偏移至多于50个PUCCH PRB的起点。
第二隐式PUCCH资源优选地与第一隐式PUCCH资源相邻,并且因此可以如下式2中表示式1的修改:
此处,除非第一隐式PUCCH资源位于PRB的末尾,第二PUCCH资源将与第一PUCCH资源相邻。注意:适当选择对于的多达C-1个值允许该情形。
该实施例具有以下益处:
1)通过允许使用约束较小的STRSD码,略微的性能改进是可能的。可以使用时变STRSD以较高的Nack对Ack差错率提供好零点几dB的Nack对Ack性能。
2)无需重新定义UESS。仅改变PUCCH资源的映射。
3)存在很少的调度约束。只要CCE不映射至不同CCE块中另一UE的CCE映射至的相同的PUCCH资源,可以在任何CCE上调度UE的PDCCH。由于每个中的一个映射至给定PUCCH资源,并且由于每个UE半静态地映射至PUCCH PRB,这不会过多地影响调度器。
4)ARI资源选择不受约束。每个ARI状态的显式资源对可以在不同的PRB中。
发信号通知多个PRB中的ARI资源
可以参照图8和以下附随文本理解又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ARI资源对被指派为在不同的PUCCH PRB中,但仍能确保每对包含在一个PRB中。这将允许隐式资源在不同的PRB中,并且因此允许在更多的PDCCH CCE资源中调度UE,这是由于它们的UESS将更经常映射至与ARI资源在相同PUCCH PRB中的隐式资源。
图8是使用2个ARI比特在4个PUCCH对中选择并且指示4个不同的PRB的示例。在子帧索引k,假设UESS中的至少一个起始CCE索引在PRB#2中具有相应的PUCCH资源。
该实施例具有以下益处:
1)与ARI PUCCH在单个PRB中的情况(如实施例#3中的情形)相比,存在显著更大的调度灵活性。当由ARI寻址N个不同的PUCCHPRB时,可以选择多达N倍的CCE位置(即,在该情况下为4倍)。
2)使用版本8和版本10中现有的机制隐式地寻址PUCCH资源。
3)无需重新定义UESS。
4)使用简单的机制。
STRSD码RRC信令鲁棒性和效率
如以上结合版本10载波聚合中针对信道选择的PUCCH资源分配描述的,由于PCell和SCell上的资源分配的结构,针对ARI发信号通知的显式资源可以在相同的PRB中。因此,可以使用版本10信令机制支持针对所有以上实施例的ARI资源分配。然而,可能期望减小RRC信令开销且通过将显式资源约束为在相同的PRB中使其更加防错。
在一个实施例(与以上其他公开的实施例互补的实施例)中,实现此目的方式之一是:仅发信号通知第一显式PUCCH资源并使用用于隐式信令的相同的规则,其中,两个PUCCH资源相邻。这可以表示如下,并且可以在LTE的层1(物理层)规范的上下文中描述,这是由于第二资源对第一资源的依赖是不可配置的:
n P U C C H , i + j ( 1 ) = n P U C C H , i ( 1 ) + j --- ( 3 )
其中,是第一显式PUCCH资源,整数j>0,并且是根据第一显式PUCCH资源确定的第j PUCCH资源。
注意:采用式(3),网络应避免在PUCCH PRB的末尾附近发信号通知这是由于可能在不同的PUCCH PRB中。如果期望附加的信令鲁棒性,可以通过取而代之地使用(在实施例#3中使用的)下式使‘环回’至PUCCH PRB的起点:
由于在版本10中使用12个比特寻址PUCCH资源,该实施例可以节省显著百分比的用于配置PUCCH的信息(PUCCH-Config信息单元)。也许更重要地,由于STRSD要求资源在相同的PRB中,该实施例减小了与多于一个PRB的资源组合的部分(式3)或将它们完全消除(式4)。因此,该实施例的信令与版本10中更一般的信令相比更不易于出错。从另一观点来看,虽然允许不同PRB的一般信令对版本10机制是适宜的并提供灵活性,对于STRSD,其仅是错误配置。
可变资源STRSD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可变资源STRSD的属性。时变STRSD具有以下属性:其要求针对16个Ack/Nack比特状态中的12个状态,向UE发信号通知3或4个资源;针对这些状态中的4个状态,需要发信号通知3个资源;以及针对这些状态中的4个状态,需要发信号通知2个资源。如果在PCell上发信号通知2个资源并且在SCell上发信号通知2个个资源,则如果PCell或SCell丢失并且UE需要发送12个Ack/Nack比特状态之一,其将仅知道其需要的3或4个资源中的2个。如果选择Ack/Nack比特映射使得在SCell丢失的情况下(即,对于b3,b2,b1,b0=0000、0001、0010和0011)使用2个资源,并且选择Ack/Nack比特映射使得在PCell丢失的情况下(即,对于b3,b2,b1,b0=1100、0100和1000)使用3个资源,仅需要发信号通知一个附加资源。此外,由于当PCell丢失时需要3个资源但当SCell丢失时仅需要2个资源,仅需要在SCell上发送附加资源来解决丢失PCell或SCell的问题。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ARI将指示3个资源同时仍隐式地分配2个资源。然而,码的第一实施例具有资源1和3应在相同的PRB中的附加约束。这可以通过选择PCell的PDCCH,使得资源1在与(在SCell上显式分配的)资源3相同的PRB中来实现。该调度约束可能不总是期望的。因此,在表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于SCell上的附加资源可以被容易地约束为在与资源3相同的PRB中,示出了SCell上的4个资源。
表8示出了基于时变STRSD的可变资源STRSD的修改码。其使用如本实施例的第一段中描述的Ack/Nack比特映射,并且关于资源使用对时变STRSD做出一些略微的改变。由于假设在该实施例中从PCell发送资源0和1,包含资源1和资源2的列交换。此外,在码的最后12行中,取代资源0和1,在资源4和5上发送数据和/或参考信号。注意:由于附加码增益能够来自于附加资源的使用,该码的性能可以与时变STRSD的性能一样好或比时变STRSD的性能更好。此外,注意:显式资源应被分配为使得资源3和5在相同的PUCCH RB中,资源2和4也应在一个PUCCH PRB中(虽然资源2和3或4和5无需在相同的PUCCHPRB中)。这确保了:当参考信号和数据在不同的资源上时,数据符号和参考信号将在相同的PUCCH RB中。最后,注意:隐式地发信号通知的资源0和1无需在与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资源2、3、4和5相同的PUCCH PRB中。这意味着:不存在将用于该码的隐式和显式PUCCH资源对齐的调度约束。
表8:可变资源STRSD码
如果发信号通知6个不同的资源,则码按以上方式操作,并且UE使用6个资源发信号通知Ack/Nack。如果隐式信令针对资源0指示与针对资源4且来自显式信令的PUCCH资源相同的PUCCH资源,以及针对资源1指示与针对资源5且来自显式信令的PUCCH资源相同的PUCCH资源,则码回退为与时变STRSD相同的基本结构,如表9所示。由于不存在不同的第5和第6 PUCCH资源,通过将所有发送从资源4和5分别移动至资源0和1在表中对此进行了示意。因此,可以看到:仅仅4个资源用于UE的Ack/Nack发送。注意:由于资源2和4以及3和5被发信号通知为在相同的PUCCH RB中,当隐式资源针对资源0和4并且针对资源1和5指示相同的资源时,资源0将在与资源2相同的PUCCH PRB中,并且资源1将在与资源3相同的PUCCH PRB中。
表9:具有重新排序的PUCCH资源的时变STRSD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隐式地发信号通知资源0和1,当使用版本10资源信令时它们可以使用相邻的PUCCH资源。即,在该情况下资源可以被确定为: n P U C C H , 1 ( 1 ) = n P U C C H , 0 ( 1 ) + 1 = n C C E , 0 + 1 + N P U C C H ( 1 ) , 其中,分别是资源0和资源1的PUCCH资源索引,nCCE,0是用于PCell PDCCH上的UE授权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并且定义于参考文献2的5.4节中。由于它们是相邻的,在发信号通知两个资源0和1与显式资源相同的该情况下,显式资源2和3因此也将被配置为相邻。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该实施例中,网络不应针对资源0、4和5发信号通知相同的PUCCH资源,以避免码性能劣化。
表10:具有相同资源0、4和5的可变资源STRSD
将隐式分配的资源设置为与显式分配的资源相同的调度约束可以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可以使用实施例3放松约束中的一些。如果修改PUCCH资源分配以使用上述式1和2,则由于存在混叠至相同PUCCH资源集合的m个CCE块,可以存在m倍的可以在其中调度每个UE的位置。
此外,注意:也可以使用隐式信令发信号通知额外资源。可以隐式地发信号通知资源2、3、4和5的PUCCH资源索引:其中i∈{2,3,4,5}是资源编号。
该实施例具有以下益处:
1)由于结构是时变STRSD的结构,预期与实施例#1相比具有与如表3所示的时变STRSD类似的性能优势。
2)eNB能够根据其是否使隐式或显式调度的资源对齐,针对每个UE动态地选择使用4、5或6个资源。这允许调度器复杂度和频谱效率的链路性能的折衷。
3)当使用6个资源时,数据和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容易地被配置为在相同的PRB中。这是由于仅仅资源2和4或者3和5可以在不同资源上具有数据和参考信号,并且从一个小区(SCell)发信号通知这些资源。
4)可以使用版本8和版本10中现有的机制隐式地寻址PUCCH资源,当发信号通知6个资源时尤其如此。
虽然参照管理隐藏节点干扰描述了此处公开的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本公开不一定限于示例实施例,所述示例实施例示意了适用于多种认证算法的本公开的创造性方面。因此,上述特定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被看作对本公开的限制,这是由于可以按照对受益于此处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不同但等效的方式来修改和实现实施例。相应地,以上描述并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记载的特定形式,相反意在涵盖可以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这样的备选、修改和等效,从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他们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其最宽泛的形式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化。
附录
缩写和术语

Claims (2)

1.一种向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被配置为使用发送分集的用户设备分配正交资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节点向UE指示第一正交资源集合;
接入节点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向UE指示第二正交资源集合,其中,
所述多个正交资源包括第一正交资源集合和第二正交资源集合;
在第一操作状态中,第一正交资源集合中的至少第一公共资源与第二正交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公共资源相同;并且
在第二操作状态中,第一正交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正交资源与第二正交资源集合中的正交资源不同。
2.一种使用发送分集的用户设备UE设备,所述UE设备包括:
处理逻辑,被配置为:
接收第一正交资源集合的指示;
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第二正交资源集合的指示,其中,
所述多个正交资源包括第一正交资源集合和第二正交资源集合;
在第一操作状态中,第一正交资源集合中的至少第一公共资源与第二正交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公共资源相同;并且
在第二操作状态中,第一正交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正交资源与第二正交资源集合中的正交资源不同。
CN201510357614.XA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Pending CN1049541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898210P 2010-10-01 2010-10-01
US61/388,982 2010-10-01
US201161443525P 2011-02-16 2011-02-16
US61/443,525 2011-02-16
US201161511299P 2011-07-25 2011-07-25
US61/511,299 2011-07-25
US201161522434P 2011-08-11 2011-08-11
US61/522,434 2011-08-11
CN201180058237XA CN103238279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237XA Division CN103238279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110A true CN104954110A (zh) 2015-09-30

Family

ID=4589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237XA Pending CN103238279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CN201510357614.XA Pending CN104954110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CN201510357830.4A Pending CN104954111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237XA Pending CN103238279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7830.4A Pending CN104954111A (zh) 2010-10-01 2011-09-29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17586B2 (zh)
EP (1) EP2622760B1 (zh)
CN (3) CN103238279A (zh)
CA (1) CA2813244C (zh)
HK (2) HK1215628A1 (zh)
TW (1) TW201234895A (zh)
WO (1) WO201204476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11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8452B2 (en) * 2011-03-28 2015-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method for receiving an uplink signal,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KR102001930B1 (ko) * 2011-04-19 2019-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718003B2 (en) * 2011-06-20 2014-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895388B2 (ja) * 2011-07-22 2016-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30114514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MRS Arrang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US10003856B2 (en) * 2012-03-29 2018-06-19 Tejas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carrying content from a content server to a plurality of eNodeB'S over an LTE network
WO2013172757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nding feedback signaling under carrier specific measurement gaps in multi-carrier
US9736822B2 (en) * 2012-05-23 2017-08-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3183975A1 (ko) 2012-06-08 2013-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JP5932554B2 (ja) * 2012-08-02 2016-06-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8798670B2 (en) 2012-08-03 2014-08-05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DDPDT RF switch and related methods
US8954019B2 (en) 2012-08-03 2015-02-10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LNA front end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4038908A1 (ko) * 2012-09-07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0237020B2 (en) *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559817B2 (en) * 2013-07-19 2017-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734821B (zh) * 2013-12-19 2019-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182406B2 (en) 2015-03-09 2019-0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0327236B2 (en) 2015-03-09 2019-06-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20298B2 (en) *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20264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ata and multicast signal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700845B2 (en) 2015-03-09 2020-06-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1641255B2 (en) 2015-04-05 2023-05-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877334B2 (en) 2015-04-05 2018-01-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94681B2 (en) 2015-06-12 2018-02-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177B2 (en) 2015-06-1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948487B2 (en) 2015-06-15 2018-04-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830197B (zh) * 2018-08-09 2022-08-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189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ce code transmit diversity of pucch
CA2737936A1 (en) * 2008-09-23 2010-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t diversity for communications
US20100202559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7748B2 (en)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US7039370B2 (en)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69889B2 (en) 2004-02-18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and spatial spreading for an OFDM-base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54316B1 (ko) 2004-12-08 2006-12-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직교 주파수 및 직교 부호 도약 다중화 통신 방식
CN101218773B (zh) 2005-05-04 2012-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16正交幅度调制方案的信号空间扩展方法和装置
KR20070050338A (ko) 2005-11-10 2007-05-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순방향 링크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및 순방향 링크프레임 구조
CN101001138A (zh) * 2006-01-13 2007-07-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39160B (zh) * 2006-03-17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控制信道资源的复用系统、方法及其接收设备
JP4240062B2 (ja) * 2006-05-31 2009-03-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計算機システムおよび性能計測方法ならびに管理サーバ装置
KR100785853B1 (ko) * 2006-06-05 2007-12-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KR101384078B1 (ko) 2007-01-10 2014-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 채널 자원을 할당하고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068457B2 (en) 2007-03-13 2011-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acknowledgments in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8169950B2 (en) 2007-06-21 2012-05-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orthogonal covering sequences and phase ramped sequences
US8094747B2 (en) 2007-07-12 2012-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methods for CCFI/PCFI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7685B1 (ko) 2007-08-10 2014-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503375B2 (en) 2007-08-13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L2940910T3 (pl) 2007-08-13 2018-04-30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Urządzenie do komunikacji radiowej i sposób rozpraszania sygnału odpowiedzi
KR101459147B1 (ko) 2008-02-04 2014-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명령 전송 방법
KR100913473B1 (ko) 2008-03-20 2009-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ch 모니터링 방법
JP5302391B2 (ja) 2008-05-15 2013-10-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プロトコルの信頼性向上
CN102113398B (zh) 2008-08-01 2014-07-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KR20100019947A (ko)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US8780817B2 (en) 2008-09-2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verhead for communications
KR101158015B1 (ko) 2008-12-18 2012-06-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Pdsch 전송 비트 수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JP5359254B2 (ja) 2008-12-19 2013-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情報設定方法
US8422439B2 (en) 2008-12-31 2013-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in the absence of user data
US20120113875A1 (en) * 2009-01-27 2012-05-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a transmission frame
US8682327B2 (en) 2009-03-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searc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420018B1 (en) * 2009-04-13 2019-06-1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synchronou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KR101759933B1 (ko) 2009-05-07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379547B2 (en) 2009-05-15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CK on PUCCH channel
US8665775B2 (en) 2009-05-24 2014-03-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hich a relay station makes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8467799B2 (en) 2009-08-20 2013-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s
TWI628933B (zh)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US8553627B2 (en) 2009-10-02 2013-10-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US8331478B2 (en) 2010-01-08 2012-12-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low code rate spatial multiplexing
JP2011142532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A2801007C (en) * 2010-06-08 2016-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mimo transmission mode
US8804639B2 (en) 2010-10-04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multi-bit ACK/NAK
JP5724632B2 (ja) * 2011-05-25 2015-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189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ce code transmit diversity of pucch
CA2737936A1 (en) * 2008-09-23 2010-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t diversity for communications
US20100202559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11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7118B (zh) * 2016-06-29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4764A3 (en) 2012-06-21
HK1215628A1 (zh) 2016-09-02
CN104954111A (zh) 2015-09-30
CA2813244C (en) 2016-06-07
CA2813244A1 (en) 2012-04-05
HK1215629A1 (zh) 2016-09-02
WO2012044764A2 (en) 2012-04-05
EP2622760B1 (en) 2017-08-02
CN103238279A (zh) 2013-08-07
EP2622760A4 (en) 2015-07-22
US20120083284A1 (en) 2012-04-05
EP2622760A2 (en) 2013-08-07
TW201234895A (en) 2012-08-16
US8917586B2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4110A (zh)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和资源指派
CN102893569B (zh) 用于改善的控制信道发射分集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772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参考信号设计
CN103109489B (zh) 载波聚合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发送
CN102265693B (zh) 层2中继复用和干扰消除
CN102484513B (zh)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4954100A (zh) 正交资源选择发送分集
CN102948110B (zh) 用于共享载波聚合的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61051B (zh) 用于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2804672A (zh) 用于共享载波聚合的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45521B (zh) 通信资源的分配
KR20120055609A (ko) 다중-반송파 및 다중-지점 협력 네트워크 동작을 위한 가상 반송파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488344A (zh) 用于小型分组传输的lte增强
CN102870366A (zh) 用于载波聚合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41049A (zh) 用于多比特ack/nak的控制信道资源
CN107294674A (zh) 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30286966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for control channe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he control channel
EP28349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signals to a ue in an lte system
US8908492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US8891353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US9143215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6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6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