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1954B -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1954B
CN104931954B CN201510295211.7A CN201510295211A CN104931954B CN 104931954 B CN104931954 B CN 104931954B CN 201510295211 A CN201510295211 A CN 201510295211A CN 104931954 B CN104931954 B CN 104931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beam splitter
polarizing beam
reflection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52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1954A (zh
Inventor
陈鸿文
陈李晋
杨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OPTOPLEX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OPTOPLEX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OPTOPLEX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OPTOPLEX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952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1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1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1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1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1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beams following a coaxial pa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侦测器和准直系统,偏振分光器1,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偏振分光器1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偏振分光器1的另一侧;在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分别各自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偏振分光器1、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共轴放置;本发明提供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降低了传统激光测距系统的光损耗,提升了系统的动态范围,从而使得距离测量更远,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能够避免反射光与光轴不平行的问题,使得距离测量更加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距机,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测距机使用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及发射光路大多是互相独立的,即在发射端,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一个透镜系统准直后发出,而从被测物返回的激光则是通过另一个不同的透镜系统聚焦到激光测距系统的探测器上。在其他采用发射接收共光路的激光测距系统中,接收光路通过在发射光路内外加反射镜或透镜、或将透镜挖个缺口的方式实现,从而以将从被测物返回的激光会聚到探测器上。
在传统的激光测距系统中,互相独立的发射与接收光路造成反射光与光轴不平行,从而使得距离测量不够精准。另一方面,沿原路返回系统的光无法被收集到,造成系统接收效率降低,从而导致系统损耗大、系统动态范围降低,使得系统测量距离变短。上述的其他发射接收共光路的激光测距系统虽然比传统系统性能好,但仍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光路装置,旨在降低了传统激光测距系统的光损耗,提升了系统的动态范围,从而使得距离测量更远。同时,采用本发明的激光测距系统能够避免反射光与光轴不平行的问题,使得距离测量更加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侦测器和准直系统,还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分别各自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为同一光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激光测距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至少有一侧镜子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1。
在激光发射光路中,激光通过半波片后的激光被法拉第旋转器旋转角度为45度。
在激光接收光路中,激光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后的激光被半波片旋转角度为45度。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分别各自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一面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通过镜子的反射,第二射入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通过镜子的反射、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偏振分光器共轴放置;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反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反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依次通过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的反射,两束激光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第二镜子和第一镜子的反射后,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反射激光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两束激光,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共轴放置;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反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偏振分光器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依次通过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的反射,反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两束激光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反射激光依次通过第二镜子和第一镜子的反射后,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两束激光,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波片将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器发射的光束按照不同的偏振态分光,并使得不同偏振的光通过不同的光路。而从被测物返回的光束按照不同的偏振态通过不同的光路会聚到系统的探测器上。这种设计中,虽然两个不同偏振态的光在测距系统内通过不同的光路,但发射与接收的光共光路,从而避免了反射光与光轴不平行的问题。
本发明原理如下,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激光后,先经由第一偏振分光镜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的偏振会分别被法拉第旋转器旋转45°,再经过半波片,使得这两束光获得与初始状态垂直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穿透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被反射,而原本被第一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会穿透,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二偏振分光器处重合,经过准直系统从激光测距系统发出。
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光路如图2所示,经被测物反射回到激光测距系统的光,会先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的偏振态先被半波片旋转45°,再经由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穿透第二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是穿透,而原本会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然被反射,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一偏振分光器处重合,并送到探测器中。
而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光路系统,通常会采用让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先通过中间被挖空的镜子,再透过准直系统,将激光发出测距机外如图3所示,返回的激光经过准直系统后,光束打到镜子未被挖空的部分会被反射至激光探测系统如图4所示,而当光束打到镜子被挖空出,则不会接收。未被接受的光就是接受光损耗的来源。假设透过准直系统的光能量为A0,穿过的能量为A1,其损耗为A1/A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降低了传统激光测距系统的光损耗,提升了系统的动态范围,使得距离测量更远。同时避免了反射光与光轴不平行的问题,使得距离测量更加精确,与其他共光路的方案相比,也无需在光路内外加透镜或反射镜,在光路上不会有部分光束被损失。
本发明还利用法拉第旋转器的非互易特性,并搭配具备互易特性的波片,使得反射光在回到偏振分光器时,是会聚到侦测器上,而非返回激光发射器中。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发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接收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现有激光测距机激光发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现有激光测距机激光接收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发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接收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发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中一种激光测距机激光接收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激光后,先经由第一偏振分光镜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的偏振会分别被法拉第旋转器旋转45°,再经过半波片和镜子,使得这两束光获得与初始状态垂直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穿透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被反射,而原本被第一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会穿透,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二偏振分光器处重合,经过准直系统从激光测距系统发出。
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光路如图2所示,经被测物反射回到激光测距系统的光,会先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分别通过镜子的反射,其偏振态再被半波片旋转45°,再经由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穿透第二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是穿透,而原本会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然被反射,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一偏振分光器处重合,并送到侦测器中。
实施例2
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射光路如图5所示,激光器发射器发出激光后,先经由第一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的偏振会分别被法拉第旋转器旋转45°,再经过半波片,使得这两束光获得与初始状态垂直的偏振,其中,原本可以穿透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被反射,而原本被第一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经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以及两个镜子的反射后再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会穿透,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二偏振分光器处重合,经过准直系统从激光测距系统发出。
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光路如图6所示,经被测物反射回到激光测距系统的光,会先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其中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激光先被半波片旋转45°,再经由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被第二偏振分光器折射的激光通过两个镜子的反射,再经由半波片旋转45°和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穿透第二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是穿透,而原本会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然被反射,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一偏振分光器处重合,并送到侦测器中。
实施例3
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射光路如图7所示,激光器发射器发出激光后,先经由第一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接下来,这两束光的偏振会分别被法拉第旋转器旋转45°,再经过半波片,使得这两束光获得与初始状态垂直的偏振,其中,原本可以被第一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被穿透,而原本穿透第一偏振分光器在经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以及两个镜子的反射后再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会反射,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二偏振分光器处重合,经过准直系统从激光测距系统发出。
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光路如图8所示,经被测物反射回到激光测距系统的光,会先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分成偏振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其中被第二偏振分光器折射的激光先被半波片旋转45°,再经由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激光通过两个镜子的反射,再经由半波片旋转45°和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因此,原本可以会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是反射,而原本穿透第二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然被穿透,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一偏振分光器处重合,并送到侦测器中。

Claims (5)

1.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侦测器和准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分别各自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旋转45°,再经过半波片,使得这两束光获得与初始状态垂直的偏振,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原本可以穿透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被反射,而原本被第一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二偏振分光器时会穿透,最终,这两束光在第二偏振分光器处重合,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从激光测距系统发出;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这两束光的偏振态先被半波片旋转45°,再经由法拉第旋转器变成初始的偏振,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原本可以穿透第二偏振分光器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是穿透,而原本会被第二偏振分光器反射的光在离开第一偏振分光器时仍然被反射,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为同一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至少有一侧镜子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和反射光一侧分别各自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一面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通过镜子的反射,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分别通过镜子的反射、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偏振分光器共轴放置;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反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反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依次通过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的反射,两束激光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第二镜子和第一镜子的反射后,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反射激光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两束激光,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振分光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一侧,所述激光侦测器置于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侧;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镜子共轴放置;
在第一偏振分光器的反射光一侧依次放置有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和第一偏振分光器共轴放置;
激光发射光路,激光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半波片,再依次通过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的反射,反射激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和半波片,两束激光射入第二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通过准直系统;
激光接收光路,经被测物反射的激光通过准直系统后,再通过第二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分成两束激光,透射激光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反射激光依次通过第二镜子和第一镜子的反射后,再依次通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两束激光,射入第一偏振分光器,通过第一偏振分光器的透射和反射,汇聚成一束激光,回到激光侦测器;
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共光路。
CN201510295211.7A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Active CN104931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5211.7A CN104931954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5211.7A CN104931954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1954A CN104931954A (zh) 2015-09-23
CN104931954B true CN104931954B (zh) 2018-05-29

Family

ID=5411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5211.7A Active CN104931954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19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9617B (zh) * 2016-07-28 2018-11-0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
CN107843901B (zh) * 2017-10-26 2019-11-26 清华大学 激光测距系统及方法
CN110007314A (zh) * 2019-04-04 2019-07-1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光束分离模组、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6117B2 (ja) * 1989-10-02 1998-01-14 株式会社小野測器 ビーム分岐光学系を用いたレーザドップラ振動計
CN101533096B (zh) * 2009-04-23 2010-07-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偏振态调控与波长合成的双频激光测距方法与装置
CN101825710A (zh) * 2009-12-24 2010-09-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2μm全光纤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系统
CN102004313A (zh) * 2010-09-03 2011-04-06 北京理工大学 共孔径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
CN102707331B (zh) * 2012-06-08 2014-10-01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偏振的收发一体化亚纳秒脉冲激光探测系统
CN103245939B (zh) * 2013-05-22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发射光束直接波面变换扫描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1954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3617B2 (en) Integrated 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for LIDAR based 3-D imaging
CN204044359U (zh) 一种二维扫描式激光测距装置
CN107219532B (zh) 基于mems微扫描镜的三维激光雷达及测距方法
CN207457508U (zh) 基于二维扫描振镜的激光雷达系统
CN106291509B (zh) 激光雷达光学系统
CN107167787A (zh)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控制方法
CN108226899A (zh) 激光雷达及其工作方法
CN108061904A (zh) 多线激光雷达
CN208270762U (zh) 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及激光雷达
CN107390200A (zh) 一种机械扫描式激光雷达光机结构和探测方法
CN108646232A (zh) 一种激光雷达的校正系统和激光雷达测距装置
US20150234039A1 (en) Portable programmable ladar test target
CN109814087A (zh) 激光收发模块及激光雷达系统
CN104931954B (zh) 一种激光测距机的共轴收发端光路设计方法
CN105044704B (zh) 高精度星载激光发射机性能综合测试系统
CN204044360U (zh) 一种具有分光片的扫描式激光测距装置
AU20103262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optical isolator in laser testing
US20210341610A1 (en) Ranging device
CN107643055A (zh) 基于偏振光束的自参考准直光路系统及计算被测角度方法
CN103941249A (zh) 多方位扫描激光雷达光学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08732577B (zh) 一种激光探测装置
CN206696429U (zh) 一体化光纤式伪随机码幅度调制误差校正装置
CN207423124U (zh) 基于偏振光束的自参考准直光路系统及光电自准直仪
CN207037085U (zh) 激光雷达
CN104330053B (zh) 微角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