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9778B -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9778B
CN104929778B CN201410100780.7A CN201410100780A CN104929778B CN 104929778 B CN104929778 B CN 104929778B CN 201410100780 A CN201410100780 A CN 201410100780A CN 104929778 B CN104929778 B CN 104929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icing system
intake duct
air intak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07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9778A (zh
Inventor
刘永
张正
贾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07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9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9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换热通道、引气管、环形分气管和排气管。环形分气管设置在换热通道中,在环形分气管上设有开孔,引气管的靠近进气道的进口的一端与开孔相连接。其中,环形分气管具有喉部和唇口,唇口沿向着进气道的进口方向延伸,在唇口上安装有可调节的导流叶栅,可调节的导流叶栅与进气道的中面成一定角度,并由驱动机构来调节导流叶栅的该角度。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防冰条件,控制热空气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在不同的防冰条件和不同的进气道位置处实现最佳的防冰效果。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道防冰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热气防冰系统。
背景技术
当飞机在结冰条件下飞行时,在机身上有可能会发生结冰现象。特别是,由于抽吸作用,在航空发动机的进气道中更加容易发生结冰。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结冰现象是飞机结冰现象中最危险的情况。进气道中的结冰会改变进气道内的截面形状,造成进气道的气动外形被破坏,由此降低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增加飞行时的航空发动机负荷。更加危险的是,积聚在进气道内的冰层有可能会脱落,并随着被抽吸的空气而进入发动机内部,撞击处于很大转速中的风扇叶片。这样,造成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机械损伤,甚至会导致整台的发动机被破坏,引发飞行事故。因此,为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需要着重关注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防冰。
目前,航空发动机防冰的热源大多采用从发动机压气机中引出的热空气。将热空气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入设置在进气道前缘的换热通道中,并在该换热通道内流动。在沿换热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将热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进气道的前帽罩,从而使进气道的前帽罩表面温度达到并保持在保证其表面不结冰的数值。
除了采用热空气之外,还有采用热的润滑油作为加热介质的方案。其中,经过发动机润滑系统循环的热的润滑油先不回到润滑油箱,而是先进入进气道的前缘,以加热进气道的前帽罩,使前帽罩表面的温度保持在保证表面不结冰的数值。
对于热气防冰装置来说,通常由发动机的压气机引气,使之流经控制活门,进入设置在进气道前缘中的换热通道,并在该换热通道内自由流动,在换热之后经排出口排出。另一种防冰结构是,采用环形喷气管路,由支架将管路固定在短舱前壁面上,并在管路上打一些小孔,被引入管路中的热空气经这些小孔沿一定的方向喷出,并喷射到防冰表面上,从而加热该表面以起到防冰的作用。
但是,上述防冰装置都缺乏对热空气的流向和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因而难以保证换热效率。具体来说,在现有的进气道防冰装置中,通常直接将热空气从压气机引入进气道前缘处的换热通道中,使热空气在换热通道中自由流动,并通过排气口排出。在此结构中,进入换热通道中的热空气的流动方向、速率以及热空气在换热通道中的分布无法控制,并且从压气机中引出的热空气的量也无法控制,由此导致换热效率不确定。存在如下的情况,即,进气道中的部分结构中被过度加热,而其它部分则未被充分加热。而且,若引气量过大或加热过度,有可能会损坏进气道内的结构,而若引气量过小或加热不充分,则无法有效地防止结冰。并且,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的结冰条件会不断地变化,并且进气道中不同位置处的结冰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始终存在对于能提高热交换效率、提升防冰效果并减少从压气机的引气量的防冰装置或防冰系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能够针对不同的防冰条件,控制热空气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在不同的防冰条件和不同的进气道位置处实现最佳的防冰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来实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换热通道,该换热通道由发动机的短舱前壁面和进气道前帽罩限定而成;引气管,该引气管从发动机的压气机沿向着进气道的进口的方向延伸到换热通道;该环形分气管,环形分气管设置在换热通道中,并在换热通道中沿周向延伸,环形分气管上设有开孔,引气管的靠近进气道的进口的一端与开孔相连接;排气管,该排气管的一端与换热通道的排气口相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通入进气道;其中,环形分气管具有喉部和唇口,唇口沿向着进气道的进口方向延伸,在唇口上安装有可调节的导流叶栅,可调节的导流叶栅与进气道的中面成一定角度;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可调节的导流叶栅相连,用于调节可调节的导流叶栅相对于进气道的中面所成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通过驱动机构来调节导流叶栅相对于进气道的中面所成的角度。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防冰条件和防冰位置来调节从压气机引入的热空气的喷出方向,由此使热空气更加有效地加热需要进行防冰的部位。
进一步地,导流叶栅包括多个叶片,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转动销,转动销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叶片本体和驱动机构之间。这样,驱动机构可以通过使转动销转动来调节导流叶栅中的各叶片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具体结构中,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作动缸,至少一个驱动爪的一端与液压作动缸的活塞杆相连,该驱动爪的另一端则与驱动环相连,导流叶栅的叶片上的转动销连接在驱动环上,活塞杆的伸缩运动致使驱动爪枢转,以带动驱动环沿周向的运动。
较佳地,在驱动爪和驱动环之间设有传动销和传动耳片,以提供驱动爪和驱动环之间的连接。其中,传动销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传动耳片的一端和驱动爪之间,传动耳片的另一端则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驱动环上。
较佳地,导流叶栅包括两个部分,导流叶栅的两个部分关于发动机的进气道的中面对称分布,驱动环具有与导流叶栅的两个部分对应的两个分开的部分,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爪,驱动环的两个分开的部分分别与两个驱动爪中的一个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两个驱动爪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将两个驱动爪朝着互相张开的方向偏压。
此外,驱动爪可穿过短舱前壁面上的孔而与驱动环相连。此处的孔可约束驱动爪,例如,在两个驱动爪的情形中,当液压作动缸收缩活塞杆时,在孔的约束作用下,连个驱动爪之间的夹角将减小。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环形分气管具有断口部,断口部的两个断口端上分别安装有盲端挡板。通过设置断口部,可适应环形分气管的热胀冷缩。
此外,环形分气管由安装在短舱前壁面上的多个支架可相对滑动地支承。这样,在将环形分气管支承在换热通道中的同时,允许环形分气管因热胀冷缩而有轻微的移动。
作为对驱动机构、特别是液压作动缸的致动的控制手段,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液压作动缸信号连通,控制液压作动缸的活塞杆的伸缩。
进一步地,在引气管上设置有引气控制活门,控制器与引气控制活门信号连通,控制引气控制活门的开度。引气控制活门的作用是控制从压气机引出的热空气的量。控制器通过控制引气控制活门的开度,实现调节热空气量的作用。
此外,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进气道前帽罩上。由此,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诸如进气道前帽罩之类的需防冰的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通,以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传送给控制器。由此,控制器可基于该温度来进行调节控制。
较佳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排气口附近。
具体来说,控制器根据从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温度信号来调整活塞杆的伸缩量和/或引气控制活门的开度。例如,控制器中可包括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程序,从而可基于温度来计算导流叶栅的最佳角度和/或引气控制活门的最佳开度;或者,控制器中可包括反映了温度与导流叶栅角度和引气控制活门开度对应关系的检索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个航空发动机的立体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该航空发动机的外部构造。
图2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航空发动机1的纵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局部剖切的发动机进气道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图4是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示出的是该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带有排气口的部分。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中的引气管和环形分气管的立体图,其中,在环形分气管上安装有可调节的导流叶栅。
图7是带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发动机进气道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导流叶栅的一个叶片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发动机进气道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用于导流叶栅的驱动机构。
图10是驱动机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是用于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温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这些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上游”、“下游”等表示方位的术语是以发动机的压气机所抽吸的空气的流向为基准,
图1示出了一个航空发动机1的立体图。该航空发动机1具有短舱10和吊挂20。通过吊挂20,可将航空发动机1连接在诸如飞机机翼等的适当的位置上。
图2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航空发动机1的纵向剖视图。其中,航空发动机1中安装有压气机30,该压气机具有叶片31。在压气机30的上游是进气道11。该进气道11由内壁32围成,并且在该内壁32的外围还设置风扇罩33。此处,内壁32可以采用消音衬板。发动机1的短舱10中还设置有位于上游的短舱前壁面12和位于下游的短舱后壁面13。另外,在进气道11的进口处设有进气道前帽罩14。
在图2所示的航空发动机1中,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与压气机30连通的引气管41,该引气管41从压气机30一直延伸到由短舱前壁面12和进气道前帽罩14所围成的换热通道42。在引气管41的中途设有引气控制活门3,用以控制从压气机30引出的热空气的流量和流速。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进气道防冰系统的结构。
图3示出了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道11中的本发明的进气道防冰系统的立体图。图4则示出了该进气防冰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在图3中,将内壁32、风扇罩33、短舱前壁面12、短舱后壁面13和进气道前帽罩14等壳体局部地剖切,以露出安装于其中的进气道防冰系统。该进气道防冰系统主要包括引气-排气系统、可调节导流叶栅、驱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引气-排气系统>
该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从发动机的压气机30延伸而来的引气管41。在进气道前帽罩14和短舱前壁面12所限定出的换热通道42中安装有环形分气管43。该环形分气管43设置在短舱前壁面12的前方,并由沿周向设置在短舱前壁面12上的多个支架46可滑动地支承住,如图4所示。
该支架46的一端可通过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短舱前壁面12上,另一端则与环形分气管43相接触,且环形分气管43可相对于该支架46滑动。支架46的这一可滑动的支承可适应环形分气管43的热胀冷缩。并且,如图4所示,多个支架46可关于发动机的进气道11的中面A对称地布置。
在短舱前壁面12上设置有热空气的进气口(未示出),在环形分气管43与该进气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开孔。引气管41穿过进气口而在该开孔处与环形分气管43相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
较佳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环形分气管43并非完整的环形,而是存在断口部。例如,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环形分气管43的断口部位于与换热通道42的排气口45相对应的位置处。其断开间隙为20~80mm。并且,在断口部的两个断口端上分别安装盲端挡板433,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以将断口端堵住。该断口部可适应环形分气管43的热胀冷缩。
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进气管防冰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环形分气管43的结构。如图5所示,沿着该环形分气管43的延伸方向设置喉部431和喷气唇口432,该唇口432向着进气道11的进口方向延伸,并与进气道前帽罩14之间留出2~20mm的间隙。
引气管41将来自压气机30的热空气引入环形分气管43中,通过环形分气管43将热空气分布到环形的换热通道42中。热空气在引气管41和环形分气管43中的流向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在环形分气管43中流动的热空气经环形分气管43的喉部431和唇口432流入换热通道42中。在与进气道前帽罩14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之后,被冷却的空气经设置在短舱前壁面12上的排气口45排出。该排气口45较佳地设置在短舱前壁面12的最下方或者说是其底部。
如图3和5所示,排气管44的一端与排气口45相连,从而将从排气口排出的热空气进一步向外排放。
图7中清楚地示出了引气管41和排气管44的安装方式。其中,引气管41穿过短舱后壁面13,并通过第一法兰51固定在短舱后壁面13上。引气管41的靠近进气道11的进口的一端则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环形分气管43上的开孔相连接。排气管44的一端通过第二法兰52固定在短舱前壁面12上,并与排气口45相连,另一端则通过第三法兰53固定在内壁32上,并与内壁上32的对应开口相连。由此,换热通道42中经排放口45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管44又回到发动机的进气道11中。
<可调节的导流叶栅>
本发明的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可调节的导流叶栅60,如图3~6中所示出的。在图5中清楚地示出,可调节的导流叶栅60安装在环形分气管43的唇口432上。如图4所示,该导流叶栅60较佳地包括两个部分。较佳地,导流叶栅60的两个部分关于进气道11的中面A对称地分布。
来自引气管41并流入环形分气管43的热空气需经导流叶栅60而从环形分气管43唇口432流出。此时,导流叶栅60中的叶片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的中面呈一定角度,从而使热空气在换热通道42中以螺旋状的路径前进。
图8中示出了可调节的导流叶栅60的一个叶片的连接结构图。从图8中可见,叶片61包括轴套部611和本体部612。轴套部611和本体部612可一体形成。轴套部611中设有通孔,固定销23穿过该通孔,并固定在轴套部611中。在固定销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耳片63。如图8所示,该连接耳片63的一端与固定销62固定连接,另一端则设置有转动销64。该转动销64可相对于连接耳片63自由转动。
叶片61、固定销62和连接耳片63固定在一起,从而当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销12转动而使连接耳片转动时,叶片61也将随之移动转动。由此,可改变导流叶栅60的各个叶片61与发动机1的进气道的中面所成的角度。
除了以上所述的连接关系之外,叶片61、固定销62和连接耳片63也可形成为一体的叶片本体,在该叶片本体上可相对转动地设置转动销64。
导流叶栅60的各叶片61可沿周向均匀地分布,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适当的形式来分布。导流叶栅60可由钛合金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
<驱动机构>
图9示出了进气道的局部纵剖面图,其中可清楚地看到驱动机构的结构。如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作动缸71、与液压作动缸71相连的驱动爪72以及驱动环73。该液压作动缸71以现有的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发动机中的适当位置上。例如,可固定在引气管41上。驱动爪72与驱动环73相连,驱动环73则与导流叶栅60的各个叶片61相连接。例如,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导流叶栅60中各叶片61的转动销64连接到驱动环73上,比如转动销64的一端插入到驱动环73上设置的孔中。而在驱动爪72和驱动环73之间,提供传动销74和传动耳片75,作为它们之间的连接装置。具体来说,传动耳片75的一端可转动地与固定环73相连。例如,可通过将导流叶栅60的一个叶片61上的转动销64同时插穿驱动环73上的孔和传动耳片75上的孔,实现驱动环73和传动耳片75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传动销74的一端则与传动耳片75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相连,传动销74的另一端则可连接或固定于驱动爪72。
图10示出了驱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从图10中可见,液压作动缸71的活塞杆81的一端上连接有两个驱动爪72。与导流叶栅60的两个部分相对应地,驱动环73也包括两个分开的部分,驱动环73的这两个分开的部分分别与两个驱动爪72中的一个相连接。具体来说,驱动爪72穿过短舱前壁面12上的开口而延伸到导流叶栅60处,其朝向进气道11进口的一端通过传动销74和传动耳片75而与驱动环73相连。短舱前壁面12上的开口与驱动爪72之间的间隙则采用例如橡胶之类的方式密封。
较佳地,在驱动爪72与液压作动缸71的活塞杆81相连接的位置上安装有扭力弹簧82,该扭力弹簧82将两个驱动爪72朝着张开的方向偏压。
下面,将结合图10来说明驱动机构的动作原理。
当液压作动缸71动作而使活塞杆81收缩时,驱动爪72被朝着液压作动缸71的方向拉动。此时,在短舱前壁面12上的开口的约束作用下,两个驱动爪72之间的夹角减小,即,驱动爪72沿向着彼此而合上的方向枢转。经由传动销74,驱动爪72的这一枢转运动被传递到驱动环73上,并转化为驱动环73沿周向的运动。驱动环73的周向运动经转动销64传递给连接耳片63。连接耳片63则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销62和叶片61转动。由此,改变导流叶栅60的叶片61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的中面所成的角度。图10中的虚线示出了各个部件在活塞杆收缩后的运动情况。
类似地,当液压作动缸71使活塞杆81伸出时,驱动爪72将沿彼此张开的方向枢转,带动驱动环73沿相反的方向周向运动,从而沿相反的方向改变叶片61的角度。
通过驱动机构的上述动作,可改变导流叶栅60对热空气的导流方向。
<防冰系统的控制结构>
回到图7,其中示出本发明的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90。该温度传感器90贴附在进气道前帽罩14上,用来检测进气道前帽罩43的温度。较佳地,该温度传感器90安装在排气口45的附近。
如图11所示,温度传感器90上连接有电缆91,并通过该电缆91与发动机的控制器相连接,以将温度传感器90所检测到的进气道前帽罩43的温度传输给控制器。当然,除了通过电缆91来传输温度信号之外,也可采用其它方式来进行温度信号的传输,例如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等。
图1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防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控制器2通过电缆等部件与温度传感器90、引气控制活门3和液压作动缸71信号连通,其连通方式可以是有线方式或者是无线方式。温度传感器90将检测到的防冰表面(例如进气道前帽罩)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若温度传感器90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控制器2中所预存的阈值时,表示需要防冰系统开始工作。此时,控制器2向引气控制活门3发出控制信号,打开引气控制活门3,使热空气经引气管41和环形分气管43流入换热通道42中,开始防冰操作。
在防冰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温度传感器90持续地检测防冰表面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根据该温度来确定从压气机引出的引气量和导流叶栅的导流角度。例如,控制器2中可预设有一定的逻辑算法程序,并依照该逻辑算法程序来确定引气量和导流叶栅角度。或者,控制器2中可带有预先确定的检索表,该检索表可记载有防冰表面温度与对应的导流叶栅角度和/或引气控制活门开度,从而控制器可根据所检测到的温度来选取合适的导流叶栅角度和/或引气控制活门开度。随后,控制器2将关于引气量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引气控制活门3,调整控制活门3的开度,并将关于导流叶栅角度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液压作动缸71,以调整活塞杆81的伸缩量,进而调整导流叶栅60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的中面所成的角度。
<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导流叶栅,并由控制器通过驱动机构来进行调节导流叶栅的角度,可以控制热空气的喷出角度。通过控制器内置的算法程序,可使从压气机引出的热空气量最小。并且,由于导流叶栅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的中面成一定角度,因此热空气在换热通道中呈螺旋状地前进,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随着导流叶栅的角度变化,热空气的喷出角度也改变,这样可以改变防冰位置。
在引气管之后设置环形分气管,这样,来自引气管的热空气在进入环形分气管之后,一部分从环形分气管的喉部喷出,进入换热通道中,而其与部分则继续沿环形分气管周向流动。由此,有助于热空气在换热通道中的均匀分布。

Claims (14)

1.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包括:
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由发动机的短舱前壁面和进气道前帽罩限定而成;
引气管,所述引气管从所述发动机的压气机沿向着所述进气道的进口的方向延伸到所述换热通道;
环形分气管,所述环形分气管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中,并在所述换热通道中沿周向延伸,所述环形分气管上设有开孔,所述引气管的靠近所述进气道的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开孔相连接;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通入所述进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分气管具有喉部和唇口,所述唇口沿向着所述进气道的进口方向延伸,在所述唇口上安装有可调节的导流叶栅,所述可调节的导流叶栅与所述进气道的中面成一定角度;以及
所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可调节的导流叶栅相连,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节的导流叶栅的所述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栅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转动销,所述转动销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叶片本体和所述驱动机构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作动缸,至少一个驱动爪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驱动爪的另一端与驱动环相连,所述导流叶栅的所述叶片上的所述转动销连接在所述驱动环上,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运动致使所述驱动爪枢转,以带动所述驱动环沿周向的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爪和所述驱动环之间设有传动销和传动耳片,所述传动销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传动耳片的一端和所述驱动爪之间,所述传动耳片的另一端则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驱动环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栅包括两个部分,所述导流叶栅的所述两个部分关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道的中面对称分布,所述驱动环具有与所述导流叶栅的所述两个部分对应的两个分开的部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爪,所述驱动环的所述两个分开的部分分别与所述两个驱动爪中的一个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驱动爪与所述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将所述两个驱动爪朝着互相张开的方向偏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舱前壁面上设有供所述驱动爪穿过的孔,所述驱动爪穿过所述孔而与所述驱动环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分气管具有断口部,所述断口部的两个断口端上分别安装有盲端挡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分气管由安装在所述短舱前壁面上的多个支架可相对滑动地支承。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压作动缸信号连通,控制所述液压作动缸的所述活塞杆的伸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气管上设置有引气控制活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引气控制活门信号连通,控制所述引气控制活门的开度。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气道前帽罩上,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通,从而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所述进气道前帽罩的温度传送给所述控制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排气口附近。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从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温度信号来调整所述活塞杆的伸缩量和/或所述引气控制活门的开度。
CN201410100780.7A 2014-03-18 2014-03-18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Active CN104929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0780.7A CN104929778B (zh) 2014-03-18 2014-03-18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0780.7A CN104929778B (zh) 2014-03-18 2014-03-18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778A CN104929778A (zh) 2015-09-23
CN104929778B true CN104929778B (zh) 2017-08-25

Family

ID=5411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0780.7A Active CN104929778B (zh) 2014-03-18 2014-03-18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9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5621B (zh) * 2015-09-24 2018-07-24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器及防冰方法
US10167085B2 (en) 2016-01-27 2019-0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Nozzle and vane system for nacelle anti-icing
FR3087477A1 (fr) * 2018-10-22 2020-04-24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Dispositif de degivrage d'un bec de turbomachine
CN113530888B (zh) * 2021-08-24 2022-08-09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带防冰功能的多腔室集成化导叶机匣结构
CN116295592B (zh) * 2023-05-12 2023-08-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防冰工作状态判断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7963A (en) * 1985-06-03 1988-07-19 Short Brothers Plc Duct for hot air
CN101952171A (zh) * 2007-12-28 2011-01-19 空中巴士运作简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空气引气系统的飞行器推进装置
CN103047010A (zh) * 2012-11-28 2013-04-1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道唇口的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控制方法
CN103184935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进气道用热气防冰装置
EP2617979A2 (de) * 2012-01-18 2013-07-24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Befestigungselement und Enteisungsvorrichtung eines Fluggasturbinentriebwe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7963A (en) * 1985-06-03 1988-07-19 Short Brothers Plc Duct for hot air
CN101952171A (zh) * 2007-12-28 2011-01-19 空中巴士运作简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空气引气系统的飞行器推进装置
CN103184935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进气道用热气防冰装置
EP2617979A2 (de) * 2012-01-18 2013-07-24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Befestigungselement und Enteisungsvorrichtung eines Fluggasturbinentriebwerks
CN103047010A (zh) * 2012-11-28 2013-04-1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道唇口的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778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9778B (zh)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CN110733647B (zh) 防冰系统排气干扰器
US8092153B2 (en) Bypass air scoop for gas turbine engine
JP5714405B2 (ja) 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CN104973254A (zh) 包括可变流量的空气流量阀的飞行器推进组件
CA2808362C (en) Aircraft ice protection system and aircraf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4136322A (zh) 装有热交换器的涡轮发动机机舱
US9476362B2 (en) Turbomachine with bleed valves located at the intermediate case
JP2011231767A5 (zh)
JP2011510861A (ja) 翼・エンジン連結体、航空機及びエンジン抽気ダクト構造を備える航空機の翼体
US10001062B2 (en) Aircraft turbine engine comprising an air intake housing with a variable aerodynamic profile
JP2021185076A (ja) 車両、エンジンシステム、車両のドラッグ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内燃機関からの排気ガス中のエネルギを使用する方法
JP2010196699A (ja) 推進型プロペラを備えるターボプロップ推進装置
RU2015138982A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терм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обоймы направляющих лопаток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зазорами
CN103180209A (zh) 具有可变截面的通风口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舱
KR20150089031A (ko) 유동 증폭기를 구비한 터보차저의 압축기단
CN107100803A (zh) 基于空气加热的风机叶片防冰、除冰系统
CN105508054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CN105927481A (zh) 内设防除冰气热摇摆喷头的风力机叶片
CN104494112A (zh) 一种挤出机的新型恒温控制结构
CN101096994A (zh) 机动车传动系
CN106555621B (zh) 发动机进气道防冰器及防冰方法
CN2725534Y (zh) 旋转隔板
EP3418195B1 (en) Exhaust stub for an aircraft engine assembly
CN106382136B (zh) 一种跨音速动叶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41 Minhang District Lianhua Road, Shanghai, No. 3998

Applicant after: China Hangfa commercial aviation engi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Lotus Road No. 3998

Applicant before: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