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871A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Google Patents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19871A CN104919871A CN201480003607.3A CN201480003607A CN104919871A CN 104919871 A CN104919871 A CN 104919871A CN 201480003607 A CN201480003607 A CN 201480003607A CN 104919871 A CN104919871 A CN 1049198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cell
- advance
- sequential
- en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82 thermal adhesion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0649 small cell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411 cell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装置以及方法以为配置有eNB之间CA的UE配置双重识别符,从而用于多个服务小区。在一个新颖方面中,配置多个小区组识别符。小区组识别符为与相同基站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所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的超集。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MAC实体与不同小区组识别符关联。UE实施链接到小区组识别符的UL对齐、监视以及管理过程。在另一个新颖方面中,配置组TAG,其中组TAG为相同基站所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所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小区TAG的超集。在一个实施例中,UE基于组TAG的状态而实施UL对齐过程,其中,组TAG为基于与组TAG关联的小区TAG的状态而决定。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依据35U.S.C.§119要求2013年1月25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310029511.1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标的在此合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揭露实施例一般有关于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有关于用于演进节点B之间(eNB之间,英文记作inter-eNB)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增强(enhancing)上行链路(uplink)时间对齐(time alignment)维护(maintenance)。
背景技术
由于LTE系统简化的网络架构,LTE系统提供高峰值数据率,低延迟,提高的系统容量以及低运作成本。LTE系统也提供了无缝整合到更老的无线网络,例如GSM、CDMA以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在LTE系统中,演进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包含与多个移动站(称作用户设备UE)通信的多个基站,例如,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B)。
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扩频正交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是LTE的上行链路(Uplink,UL)传输方案。基于DFTS-OFDM的LTE UL传输方案允许接收自一个小区中来自组通UE的UL传输,不会引起对比彼此的干扰。为了达到该小区内(intra-cell)正交性,需要不同UE的UL对齐。LTE包含时序提前(timing advance,TA)机制,用于保证UL对齐。当一个UE需要跟eNB建立RRC连接,该UE传输随机接入前缀。接收之后,eNB估计UE的传输时序。网络透过使用随机接入响应(RAR)作为响应而控制UL对齐,其中,RAR包含时序提前指令(TimingAdvance Command,TAC)。时序提前补偿了由于UE移动性,eNB以及UE之间随着时间改变的传播延迟。在TA维护(maintain)阶段,eNB测量已接收UL数据的时序,以及透过TA指令而调整UL时序。该UE透过时序对齐定时器(Timing Alignment Timer,TAT)而追踪(track)自己的UL时序的有效性(validity)。网络为每一UE决定TA值。
CA被引入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具有CA,LTE-A系统可以支持DL中超过1Gbps的峰值目标数据率,以及UL中500Mbps的峰值数据率。这样的技术是吸引人的,因为该技术允许运营商聚合几个更小的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成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以提供大系统频宽,以及透过允许既有UE使用多个CC之一接入系统而提供后向兼容性。
具有CA,单一UE可以被分配多于一个CC上的无线资源。一些情况下,多个CC共享相同TA值,以及数据相同的时序提前组(Timing Advance Group,TAG)。其他情况下,多个CC具有不同的TA值,以及数据不同的TA组。这是因为来自不同CC的DL接收为来自不同传播路径。如果不同路径的时间差比一个阈值大,那么时延变得不可忽略。所以需要多个TAG,以致不同TA值应用于不同CC,以避免符号之间(inter-symbol)干扰。在一个例子中,不同时序提前的需求可以由于频带之间(inter-band)CA而产生,或者在一个频带的传输透过频率选择中继器(repeater)路由(route),而另一个频带的传输不透过该频率选择中继器路由而产生。在另一个例子中,不同频带的Dl信号透过不同源节点进行路由,例如,相隔一定距离的远程无线标头(Remote Radio Head,RRH)。
eNB之间(Inter-eNB)CA需要对于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的增强机制。本发明提供增强机制用于eNB之间CA中处理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eNB之间CA的多个服务小区用于多个已配置UE的配置双重(two-tier)识别符(identifier,ID)的方法以及装置。
在第一新颖性方面中,在无线网络中,多个服务小区由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所服务,UE检测eNB之间(inter-eNB)CA,其中每一服务小区配置有UL组识别符。该UE决定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的第一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一小区组,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具有第一基站所服务的相同UL组识别符或者不同UL组识别符。该UE决定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具有第二UL组识别符的第二小区组,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具有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相同UL组识别符或者不同UL组识别符。该UE实施关联到第一小区组识别符,或者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UL对齐(alignment)、无线链路监视(radio link monitoring)以及无线资源(radio resource)/CC管理过程。在一个实施例中,UE将第一小区组识别符与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关联,以及将第二MAC实体与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在第二新颖性方面中,组TAG配置用于UE。组TAG为UE的多个小区TAG的超集(super set)。组TAG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小区TAG,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小区TAG为与相同基站,或者相同组共址(co-located)天线所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关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决定组TAG是否UL同步是基于组Tag中小区TAG关联的多个TAT的已检测条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决定组TAG不再UL同步之后,该UE停止与该组TAG关联的所有TAT。在此情况下,该UE使得与另一个组TAG关联的其他TAT保持运行。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以及有益效果。发明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附图说明
附图中,相同数字表示相似元件,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根据一个新颖方面,具有eNB之间CA的小区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持不同小区组配置用于UE的eNB之间CA的网络示意图。
图3为eNB之间CA被配置时,具有多个TAG的小区组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检测到eNB CA被配置时,UE401实施关联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基于来自网络的明示指令,UE501为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基于预先配置(preconfigured)或者可配置(configurable)数据库,UE601为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基于从网络接收的消息中的参数,UE701为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双重识别符,用于多个服务小区的UL同步检测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双重识别符,用于多个服务小区的UL同步控制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10为配置不同小区组识别符用于来自不同基站的多个服务小区,以及基于已配置小区组识别符而实施UL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为当接收到TAC,其中包含的TAG ID指示出对应类型1(Type 1)TAG为源自另一个eNB时,UE忽略该TAC的流程示意图。
图11B在接收到TAC,其中TAG ID指示出对应类型1TAG为源自另一个eNB时,如果关联TAT没有运行,那么UE只应用TAC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用于TAT超时(expiration)指示的MAC CE示意图。
图13为透过TAC MAC CE而维持UL时间对齐的流程示意图。
图14A为锚点eNB的锚点类型2TAG关联的TAT非故意超时,而与漂移eNB的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4B为锚点eNB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故意超时,而与锚点eNB的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5A为漂移eNb关联型2TAG的T的类AT非故意超时时,而与锚点eNB的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UE1521配置有eNB之间CA。
图15B为漂移eNB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故意超时时,而与锚点eNB为UL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参考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
eNB之间CA在LTE的最近发展中被引入。eNB之间CA被配置为使能UE以透过来自不同eNB的多个服务小区,或者来自不同组共址天线的多个服务小区实施正常数据传输以及接收。LTE引入了小小区(small cell)网络。小小区网络包含具有低传输功率、以及简化协议栈/功能的小eNB以及正常(normal)eNB。小小区架构提高了数据吞吐量以及减少了移动性信令开销。在基于锚点(anchor-based)小小区网络中,UE在eNB范围内(is housed),其中,该eNB被称作为UE的锚点eNB。UE锚点为UE特定,UE锚点为UE的核心网络连接结束的点,在UE在多个基站的多个小区所覆盖的本地区域内移动时,UE锚点不需要重新定位(relocated)。多个UE服务小区可以由一个eNB控制,其中,该eNB与锚点eNB不同,其中,与锚点eNB不同的eNB称作UE的漂移(drift)eNB。当UE由锚点eNB以及漂移eNB提供服务时,UE的控制以及用户层(userplane)功能(functionality)在锚点eNB以及漂移eNB之间分割。
eNB之间CA需要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的新的方法。当UE配置有eNB之间CA时,UE透过来组不同eNB的多个服务小区或者不同组共址天线的多个服务小区实施正常数据传输/接收。虽然多个eNB一起同时为UE提供服务,相同的多个eNB可以同时为多个UE提供服务。因此,每一个eNB必须保证来自不同UE的UL传输为时间对齐(time-aligned)。这与只有一个eNB用于UE的UL信道以及TA值的现存eNB内(intra-eNB)CA不同。进一步说,对于eNB之间CA,UE需要处理来自不同eNB的时序提前指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TAC),或者来自不同组天线的TAC。eNB之间CA提供了有益效果,例如,当一个eNB为不同步,网络可以选择不同eNB以继续提供数据传输。因此,不像小区内CA,当一个TAG为不同步时,UE可以透过另一个eNB继续自己的数据传输。
图1为根据一个新颖方面,具有eNB之间CA的小区网络100的系统示意图。小区网络100包含主基站eNB,也称作锚点eNB102(或者主(primary)eNB),两个漂移eNB103以及104(或者辅(secondary)eNB)以及UE101。小区网络100支持不同频率信道上的多个CC,以及源自不同eNB的多个服务小区上的CA。对于UE及其基站之间对于每一CC的UL同步,UE从eNB接收UL TA,这补偿了eNB以及UE之间的传播延迟。对于多个已配置CC,一些CC可以在一些偏差容限(offset tolerance)前提下共享相同的TA,而其他多个CC可以在偏差变得不可忽略时,具有自己的TA。所以,需要多个TAG,以使得不同的TA值应用到不同CC,以避免符号间干扰。一个TAG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UL TA值的DL/UL CC。UE可以从多个DL CC中任何一者得到DL时序,以及使用相同的UL时序(例如,透过将TA值增加到DL时序上)以用于全部UL传输。
起初,UE101驻留在eNB102所服务的宏小区上。UE101与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建立RRC连接。eNB102提供以及控制初始RRC连接,以及提供NAS移动性信息以及安全性输入(security input)。eNB102为UE101的锚点eNB。在小区网络配置中,UE101在锚点eNB102的覆盖区域内移动,而同时移动进入eNB103的覆盖区域内。在进入eNB103覆盖区域之后,UE101可以分流(offload)一些流量给eNB103,如果需要的话。在这样的条件下,eNB之间CA可以配置用于UE101。UE101可以利用来自eNB103的额外资源,其中,eNB103为小区网络系统中的漂移eNB。锚点eNB102以及漂移eNB103之间的协调可以透过Xn接口实施,例如,X3或者X2接口。Xn接口,作为回程线路(backhaul)连接提供eNB之间的通信以及协调。但是,这样接口的严重依赖带来了对于系统不期望的延迟。
图1也给出了小区网络100中,锚点eNB102、漂移eNB103以及UE101的协议栈简化方块示意图。在网络侧,锚点eNB102的协议栈包含PHY、MAC、RLC、PDCP、RRC以及调度器。因为漂移eNB103具有自己的独立调度器,eNB103中的协议栈也包含至少PHY、MAC以及调度器,以及可能的RLC以及PDCP。在UE侧,对于配置有至少一个PHY、至少一个MAC模块,至少一个RLC以及需要时的至少一个PDCP的多个UE,可以基于上述多个UD用于载波聚合以及小区运作的使用而进行配置。在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中,UE101具有与对应PHY层关联的多个MAC层。在一个实施例中,UE101配置有MAC1以及与锚点eNB102建立RRC连接。当UE101移动进入到eNB103的覆盖范围内时,网络可以决定从eNB103聚合资源以为UE101分流业务。eNB之间CA可以配置给UE101。UE101在检测到eNB之间CA配置之后,可以激活,或者建立MAC实体、MAC2以及初始化对应PHY子层,其中为PHY2。
当UE102与锚点eNB102建立RRC连接,对应PHY子层(PHY1)被初始化,以及一个MAC实体(MAC1)以及/或者多个RLC实体以及多个PDCP实体,可以在UE侧建立,用于透过锚点eNB202的数据传输以及接收。当UE101移动进入eNB103的覆盖区域内,以及检测到配置了eNB之间CA,那么对应PHY子层(PHY2)被初始化,以及新MAC实体(MAC2)以及/或者多个RLC实体以及多个PDCP实体可以在UE侧建立,用于透过漂移eNB103的数据传输以及接收。新MAC实体MAC2可以被使能或者被建立,根据来自漂移eNB103的多个服务小区而建立。如果MAC实体由硬件实现,该MAC实体的功能可以被使能以及配置。如果MAC实体由软件实现,那么该MAC实体的功能可以被增加或者被配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持具有不同小区组的eNB之间CA配置给UE201的网络200的示意图。UE201与锚点eNB202建立RRC连接。网络200支持eNB之间CA。UE201配置有eNB之间CA。当UE201移动进入到eNB203的覆盖区域内,UE201可以被配置有eNB之间CA。UE201可以从eNB202分流业务到eNB203。UE 201可以被配置有来自不同eNB的多个服务小区,不同eNB例如eNB202以及eNB203。CC#1配置给UE201,以及来自锚点eNB202。相似地,CC#2以及CC#3都来自eNB202。CC#4以及CC#5配置用于UE201,以及来自漂移eNB203。5个已配置CC都服务UE201。这样的配置给了UE201更宽频宽,以及聚合资源中更多灵活性,但是也提出了一组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问题。举例说明,对于一个eNB,eNB202或者eNB203,透过传统的UL信号测量而监视另一个eNB的UL同步是不可能的。一个eNB透过Xn接口转发的TAC而保持与另一个eNB的UL同步没有好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益效果中,如图2所示,配置多个小区组以优化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过程。CC#1、CC#2以及CC#3来自相同eNB202,以及配置用于小区组#1的相同小区组。相似的,CC#4以及CC#3来自相同eNB203,配置给相同小区组,小区组#2。每一服务小区,或者CC进一步配置有一个小区组识别符,其中该小区组识别符对应相同起源基站,或者相同组天线。小区组识别符使能多个基站以及/或者网络以更好控制UL过程,例如UL对齐、监视以及管理过程。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新颖方面,也包含UE201的简化方块示意图。UE201包含存储器211、处理器212,耦接到天线218的收发器213。UE201也包含多个功能模块,包含eNB CA模块221,小区组模块222,UL控制模块223,UL对齐模块224,监视模块225,组TAG检测模块226,组TAG控制模块227以及信令模块228。
eNB之间CA模块221检测eNB之间CA以及为多个服务小区配置UL组识别符,其中多个服务小区为由无线网络中的第一基站或者第二基站提供服务。小区组模块222根据不同方法决定一个服务小区属于哪个小区组。UL控制模块223实施与小区组识别符有关的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 CA过程。UL对齐模块224透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获得初始UL时间对齐。监视模块225监视与小区RAG关联的TAC。组TAG检测模块226基于多个条件决定是否组TAG为UL对齐。当组TAG没有UL对齐时,组TAG控制模块227去活与一个组TAG关联的所有组TAG小区,除了主服务小区,或者具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服务小区。当与第二基站关联的组TAG不再UL同步时,信令模块228将第二基站的失败告知第一基站。不同模块为可以由软件、固件,硬件,或者上述几者的组合所实现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被处理器所执行时(例如,透过执行程序代码214),允许UE201管理多个小区组、UL组,TAG,TAT以及其他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 CA过程。
当配置eNB之间CA时,配置小区组识别符是有好处的,这样来自相同基站或者相同组天线的多个服务小区被标记相同的小区组识别符。TAG中每一服务小区被引入到识别一个服务小区组,以应用相同策略用于UL对齐过程,其中,多个服务小区的Tag也标记为类型1(Type 1)TAG。在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中,对于eNB之间CA系统,配置了第二重识别符,其中小区组识别符,也标记为类型2(Type 2)TAG,这样具有相同小区组识别符的多个服务小区,可以被识别以遵循相同或者相似策略,从而用于UL对齐、监视、管理,或者其他UL过程。举例说明,具有新的小区组识别符,UL对齐的过程,监视以及管理,可以基于小区组识别符而优化。使用双重识别符用于UL对齐为这样的改进的一个例子。
图3为当配置了eNB之间CA时,小区组配置的示意图。UE301连接到eNB302以及eNB303。当配置了eNB之间CA时,不同eNB或者不同组共址天线之间的DL传输时序不可能精确同步。同时,不同基站或者不同组天线的服务小区之间传播时延以及路径损耗可能差异很大。这样的差异可能导致UL传输时序之间的显著差异。使得每一eNB对于对应UL传输实施测量,以及决定彼此独立的对应TA值是有好处的。当前TAG概念考虑eNB内载波聚合。来自相同eNB的不同服务小区可以配置有不同TAG。每一TAG具有自己的TAT。对于eNB之间CA需要改进。
如图3所示,配置eNB之间CA用于UE301。UE301配置有5个服务小区:311服务小区#1,312服务小区#2,313服务小区#3,314服务小区#4,以及315服务小区#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311服务小区#1以及312服务小区#2配置有相同UL ID,其中,相同UL ID为具有TAT#1的321UL ID#1。UL ID#1可以为定义用于CA的与当前TAG相同。相似的,313服务小区#3配置有具有TAT#2的322UL ID#2。314服务小区#4以及315服务小区#5配置有相同UL ID,其中为323UL ID#3,具有TAT#3。这样的配置没有给系统,服务小区源自哪个基站或者哪组共址天线的识别符。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配置了第二重识别符。331小区组#1配置为包含321UL ID#1以及322UL ID#2。332小区组#2配置为包含323UL ID#3。331小区组#1属于eNB302。332小区组#2属于eNB303。当将小区组识别符链接到(linking to)上述过程时,所示双重识别符使能UE以及/或者系统更有效地实施UL对齐、监视以及管理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中,UE检测被配置的eNB CA的条件,以及实施配置以及MAC激活,以使能如上所述小区组配置。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检测到eNB之间CA被配置时,UE401实施的关联过程的流程示意图。UE401与eNB402建立RRC连接。步骤411中,UE401被配置有来自eNB402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401能支持eNB之间CA,UE401配置上述多个服务小区给小区组#1。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没有检测到eNB之间CA,UE401不会配置小区组。步骤412中,UE402接收来自eNB403的指令以及增加新的具有CELL_ID的服务小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个增加新服务小区指令也可以来自eNB402,包含来自eNB403的一个服务小区被增加。这个待增加的具有CELL_ID的新服务小区为来自不同eNB。步骤413中,UE401将UL组识别符与CELL_ID关联起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L组识别符为小区TAG识别符。步骤414中,UE401决定是否该服务小区为来自一个新eNB,或者来自相同eNB。这个决定为基于eNB起源(originating)信息。该起源基站可以明示包含在来自网络的指令中,或者可以由UE401本地获得。如果在步骤414,UE401决定服务小区不是源自新eNB,UE401转到步骤416。在步骤416,UE401将已对齐UL组识别符关联到现存小区组#1。如果在步骤411,UE401没有配置小区组识别符(idenfitier,ID),UE401可以跳过步骤416。如果步骤414,UE401决定具有CELL_ID新服务小区为源自一个新eNB,UE401转到步骤415。步骤415中,UE401将新服务小区的UL组识别符关联到小区组识别符#2。步骤411中,没有配置小区组,步骤415中,UE401决定小区组#1以及小区组#2的配置,以及将其关联到对应UL组识别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中,UE401检测到eNB之间CA配置之后,UE401,步骤417中,激活或者建立新的MAC实体#2,以及对应的子层PHY。步骤418中,UE401将MAC实体#2以及小区组#2关联起来。
eNB之间CA系统中,配置双重识别符是有好处的。每一服务小区配置有一个UL组识别符。这些UL组识别符分组,以及基于起源基站或者共址天线组而关联到小区组识别符。每一小区组识别符包含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与相同基站,或者相同组天线关联。因此,在检测到已配置eNB之间CA之后,UE需要为每一服务小区决定一小区组识别符。决定小区组识别符有不同的方式。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小区组识别符明示包含在网络指令中。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UE从可配置,或者预先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小区组识别符。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UE从网络接收到的指令中获取小区组识别符。图5到图7给出了上述方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使用任何可用方法的组合以决定小区组识别符。
图5为基于网络的明示指令,UE501为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UE501配置有eNB之间CA。UE501连接到eNB502以及eNB503。步骤511中,UE501从网络例如eNB503接收到指令,以增加新的服务小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网络来得指令包含消息(message)中的CELL_ID。来自网络的指令也明示包含消息中的组识别符。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小区组识别符可以嵌入在不同于增加新服务小区(add-new-serving-cell)指令消息的分离的消息中。在接收到网络名之后,UE501,在步骤512,将UL组识别符与CELL_ID关联起来。步骤513中,UE 501将小区组识别符与UL组识别符透过指令消息明示关联。
图6为基于预先配置或者可配置数据库,UE601为一个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UE601配置有eNB之间CA。UE601连接到eNB602以及eNB 603。步骤611中,UE601从网络,例如eNB603接收指令,以增加新服务小区。该网络指令包含CELL_ID。在收到该指令之后,UE601在步骤612中,将UL组识别符与CELL_ID关联起来。UE601检测到在网络指令中没有明示小区组识别符。UE601,在步骤613,从小区组识别符(小区组ID)数据库604获取一个基于CELL_ID的小区组识别符。小区组识别符数据库604可以为硬编码在UE601中。小区组识别符数据库604也可以为UE601预先配置。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小区组识别符数据库604可以为预先配置以及动态更新。步骤614中,UE601将UL组识别符与已获取小区组识别符关联起来。
图7为基于网络接收到消息中参数,为一个服务小区UE701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的流程示意图。UE701配置有eNB之间CA。UE701连接到eNB702以及eNB703。步骤711中,UE701从网络,例如eNB703获取指令,以增加新服务小区。在收到该指令之后,UE701在步骤712将UL组识别符与CELL_ID关联起来。UE701检测在网络指令中没有明示小区组识别符。UE701,在步骤713,基于从网络接收指令,为eNB ID获取,解析服务小区的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小区全球识别符(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UE701在步骤714,在解析完服务该服务小区的eNB ID后,将对应小区组识别符与UL组识别符关联起来。
配置用于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过程的双重识别符使能系统以有效管理UE资源。小区组识别符为关联到源自的相同基站或者相同组共址天线的服务小区的UL组识别符的超集。这样的架构使能系统应用相同策略在服务小区的组上。一个例子为处理TAG。在该架构下,每一服务小区以传统方式与一个TAG关联。用于服务小区的TAG识别符为类型1TAG,或者小区TAG,而该TAG用作UL组识别符。类型2TAG,或者组TAG,被引入以使得用于eNB之间CA的时间对齐过程更好。类型2(或者组)TAG对应小区组识别符。类型2TAG,与一个小区组识别符关联,用于TA特征,包含一个或者多个与相同基站或者相同组共址天线关联的的类型1TAG。具有双重识别符架构,UL对齐过程可以基于类型2TAG而在顶层处理,其中类型2TAG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双重识别符,用于服务小区的UL对齐检测过程的流程示意图。UE801配置有eNB之间CA。UE801连接到eNB802以及eNB803。UE801配置一个或者多个TAG组,其中一个TAG组与用于自己的服务小区的UL组识别符关联。每一个服务小区与一个UL组识别符关联。UL组识别符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UE801也配置两个小区组识别符。第一小区组识别符与eNB802关联。第二小区组识别符与eNB803关联。第一小区组识别符为eNB802所服务的服务小区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组识别符的超集。第二小区组识别符为eNB803所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的超集。
UE 801在步骤811维护(maintain)UL与eNB802的UL对齐。步骤812中,UE801维护与eNB803的UL对齐。步骤813中,UE801检测TAT定时器超时。步骤814中,UE801获得小区TAG以及组TAG,其中与超时TAT关联的组TAG。步骤815中,UE801决定是否组TAG中所有TAT超时。如果UE801决定组TAG中所有TAT超时,那么UE801转到步骤816。步骤816中,UE801决定组TAG没有UL同步。如果步骤815中UE801决定组关联组TAG的并不是所有TAT都超时,UE 801转到步骤817。步骤817中,UE801进一步决定是否关联组TAG的主TAG(primary TAG,pTAG)为UL同步。如果UE801在步骤817决定关联组TAG的pTAG没有UL同步,那么UE801转到步骤816,其中UE801决定组TAG没有UL同步。如果步骤817中,UE801决定关联组TAG的pTAG为UL同步,UE801转到步骤818。步骤818中,UE801决定是否关联PUCCH的小区TAG为UL同步。如果UE801决定步骤818中,关联PUCCH的小区TAG没有UL同步,则UE801转到步骤816,其中UE801决定组TAG没有UL同步。如果UE801在步骤818决定关联PUCCH的小区TAG为UL同步,则UE801转到步骤818。步骤818中,UE801决定组TAG为UL同步。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双重识别符,用于服务小区的UL同步控制过程流程示意图。小区网络中UE901配置有eNB之间CA。UE901连接到锚点eNB902以及漂移eNB903。UE901配置一个或者多个TAG组,其中,TAG组为对于自己的服务小区UL组识别符。每一服务小区与一个UL组识别符关联。UL组识别符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UE901也配置两个小区组识别符。锚点组TAG与锚点eNB902关联。漂移组TAG与漂移eNB903关联。锚点组TAG为与锚点eNB902所服务的服务小区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的超集。漂移组TAG为eNB903所服务的服务小区所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UL组识别符的超集。
配置有eNB之间CA的UE901,在步骤911决定是否锚点组TAG为同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901透过使用图8所示的方法而决定是否组TAG为UL同步。如果UE901,步骤911中决定锚点组TAG为不同步,UE901转到步骤921。步骤921中,UE901尝试告知eNB903,锚点902不再为UL同步。UE901然后转到步骤912,其中UE决定是否漂移组TAG为UL同步。如果UE901在步骤912决定漂移组TAG不再UL同步,那么UE901转到步骤922。步骤922中,UE901强制与漂移组TAG关联的所有TAT超时。如果UE901在步骤912决定漂移组TAG为UL同步,那么UE901转到步骤923。步骤923中,UE901可以重定向(redirect)UE901的数据业务到漂移eNB903。具有该架构,UE901可以更有效地利用eNB之间CA。
在重定向数据传输到漂移eNB903之后,UE901保持监视eNB903的UL同步状态。步骤923中,UE901从eNB903接收消息,其中该消息指示出TAT超时。该消息可以包含在MAC CE中,或者透过其他信令方式。在接收到该消息之后,UE901转到步骤913。步骤913中,UE901决定,是否漂移组TAG为UL同步。如果UE901在步骤913决定漂移组TAG不再UL同步,那么转到步骤925。步骤925中,UE901强制与漂移组TAG关联的所有TAT超时。如果UE901在步骤913决定漂移组TAG UL同步,那么UE901转到步骤914。步骤914中,UE901保持监视来自PDCCH的信号。如果在步骤914,UE901决定从锚点eNB的PDCCH中接收到了在主小区上实施RA的触发指令,UE901转到步骤926,其中,UE901启动在主小区上的TA过程。如果在步骤914中,UE901决定没有接收到RA触发,UE901转到步骤927,其中,UE901与漂移eNB903继续数据传输。
图10为基于已配置小区组识别符,配置不同小区组识别符给源自不同基站的服务小区以及实施UL过程的方法流程图。步骤1001中,无线网络中,UE透过UE检测eNB之间CA,其中,无线网络中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基站所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其中每一服务小区配置有一个UL组识别符。步骤1002中,UE决定具有第一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一小区组,其中该第一小区组识别符包含相同或者不同UL组识别区,其中该相同或者不同UL组识别符由该第一基站所服务。步骤1003中,UE决定具有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二小区组,其中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为具有相同或者不同UL组识别符,以及该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由第二基站所服务。步骤1004中,UE实施链接到第一或者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UL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CC管理过程。步骤1005中,UE将第一MAC实体与第一小区组识别符关联,以及将第二MAC实体与第二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信令支持
可以透过RRC消息为UE配置eNB之间CA,其中,该RRC消息用于服务小区添加/修改/删除。当来自另一个eNB并由该eNB控制的服务小区被配置给一UE,除了包含物理小区身份识别和下行链路载波频率的用于小区识别的信元(Information Element,IE),需要额外信元指示该服务小区源自另一个eNB以及由该另一个eNB所控制。
有两种方法用于不同eNB的指示,即明示(explicitly)以及暗示(implicitly)。
对于明示指示,如果eNB之间CA只有两个eNB参与,那么可以用具有布尔数据类型的标志(flag)为信元来指示。否则,则使用用于eNB索引的信元,可以指示服务小区来自哪个eNB。由于来自不同eNB的服务小区可以与不同的类型2TAG关联,需要定义类型1TAG,类型2TAG和对应eNB之间的映射关系。
表1以及图3为一个例子。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小区索引(ServCellIndex)、辅时序提前组ID(SecTAG-Id)、类型2时序提前组ID(Type2TAG-Id)以及eNB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表1:服务小区索引、类型2TAG ID以及eNB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
图3为服务小区索引、类型1TAG ID、类型2TAG ID以及eNB索引之间映射关系。如图3所示,小区组#1以及小区组#2为类型2TAG ID。UL ID#1,UL ID#2以及UL ID#3为类型1TAG ID。eNB302以及eNB301每一者拥有自己的小区ID。
对于暗示指示,可以复用(reused)版本11中定义的TAG ID,以及技术规范中的映射规则。举例说明,值为1的主时序提前组(pTAG)以及辅时序提前组-ID(SecTAG-ID)对应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而值为2或者3的辅TAG-ID对应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如表2给出的一个示例。
表2服务小区索引、TAG ID以及eNB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辅TAG(secondary TAG,sTAG)的最大数量的限制,即maxSecTAG,可以重新定义更大取值,例如7。如果eNB之间CA只有两个eNB参与,那么某些扩展值的存在可以用于指示对应类型1TAG来自漂移eNB。举例说明,值为4到7的SecTAG-Id用于漂移eNB。
随机接入响应中的TAC以及MAC CE中的TAC
随机接入过程被实施以用以获得或者恢复UL时间对齐。TAC透过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而传送。在获得最初的时间对齐之后,基于UL测量可以使用TAC MAC控制元(control element,CE)用于调整UL传输时序。
如果TAC限制在eNB自己控制的类型2TAG中已激活服务小区上传送,当一个eNB发送的TAC被接收到时,UE相应地将该TAC应用到该eNB控制的类型2TAG。在TAC在RAR消息中接收的情况,RAR消息可以由eNB透过该eNB的类型2TAG中已激活服务小区传送,但是并不限于在主服务小区(Pcell)上传送。当TAC在RAR消息中被接收,以用于一属于数据类型2TAG的服务小区时,该类型2TAG来自一特定eNB,以及由该特定eNB所控制,可以复用版本11中目前定义的过程。
如果接收到的TACMAC CE中TAG ID指示其对应的类型1TAG来自另一个eNB,有两个可替换的处理方式以处理该情况。由于类型1TAG,类型2TAG和eNB之间的映射关系为透过专用信令而配置,或者由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中定义的规则而硬编码,UE可以清晰地知道该类型1TAG是否由该eNB控制。第一个处理方式是如果UE可以忽略TAC,认为是网络执行出错。一种示例如图11a所示,在UE把源自漂移eNB的服务小区与对应的MAC实体和类型2TAG关联后,UE开始在源自锚点eNB以及漂移eNB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TAC。如果从源自锚点eNB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到一个TAC,UE可以检查是否该TAC用于来自锚点eNB以及由该锚点eNB所控制的类型2TAG。如果TAC为用于源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那么UE可以将TAC用于已指示的类型1TAG。否则,UE可以忽略该TAC。如果从来自漂移eNB的已激活小区接收到一个TAC,那么可以应用相同处理过程。
图11A为当收到TAG ID的TAC,其中该TAG ID指示出对应类型1TAG为源自锚点eNB时,UE忽略该TAC的流程示意图。步骤1101中,UE从锚点以及漂移eNB产生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TAC。步骤1102中,UE检查从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到的TAC是否为锚点eNB所产生。如果步骤1102指示为否,则UE转到步骤1104,其中,UE进一步检查TAC是否为用于漂移eNB所产生以及控制的类型2TAG。如果步骤1104指示为否,那么UE转到步骤1106以及忽略该TAC。如果步骤1104指示为是,那么UE转到步骤1107以及将TAC用于已指示出的漂移eNB所产生的类型1TAG。如果步骤1102指示出是,那么UE转到步骤1103以及进一步检查TAC是否为用于锚点eNB所产生以及控制的类型w TAG。如果步骤1103指示为否,UE转到步骤1106以及忽略该TAC。如果步骤1103指示为是,UE转到步骤1105以及将TAC用于锚点eNB所产生的类型1TAG。
第二种处理方式是,只有当关联的TAT没有运行,UE才应用该TAC。所以如果关联TAT处于运行中,该UE可以忽略TAC,如果关联TAT没有运行,UE应用TAC以及启动已关联的TAT。一个例子如图11B所示。UE把源自漂移eNB的服务小区与对应的MAC实体和类型2TAG关联后,UE开始在来自锚点eNB以及漂移eNB的已激活小区上接收TAC。如果从来自锚点eNB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到TAC,那么UE可以检查该TAC是否为用于来自锚点eNB所控制的类型2TAG。如果该TAC为用于来自锚点eNB的TAG,UE可以将该TAC用于已指示类型1TAG。否则,UE将检查来自漂移eNB的类型1TAG关联的TAT是否在运行。如果已关联TAT处于运行中,那么UE可以忽略该TAC。否则,UE将该TAC用于来自漂移eNB的已指示的类型1TAG。如果从来自漂移eNB的已激活服务小区接收到TAC,则应用相同的处理过程。
图11B为在接收到具有TAG ID的TAC之后,其中该TAG ID指示出对应类型1TAG为源自锚点eNB,UE只在关联TAT没有运行时应用TAC的流程示意图。步骤1201中,UE在锚点eNB以及漂移eNB产生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TAC。步骤1202中,UE决定是否从锚点eNB产生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到TAC。如果步骤1202指示为否,UE转到步骤1205以及检查该TAC是否为用于漂移eNB所产生以及控制的类型2TAG。如果步骤1205指示为是,UE转到步骤1208,以及应用TAC到已指示出的漂移eNB产生的类型1TAG。如果步骤1205指示为否,UE转到步骤1206以及进一步检查类型1TAG所关联的TAT是否运行中,其中,该TAC欲用于该类型1TAG。如果步骤1206指示为是,UE转到步骤1209,以及忽略该TAC。如果步骤1206指示为否,在步骤1207UE应用该TAC到已指示出的类型1TAG。
如果TAC没有限制在eNB自己控制的类型2TAG中已激活服务小区上传送,那么当TAC由eNB发送时,UE可以将TAC传递给对应MAC实体。然后UE可以相应地应用该TAC到指示的类型1TAG。
如果TAC不限由eNB透过自己的类型2TAG内已激活服务小区而发送,当TAC由eNB所发送时,UE可以传递该TAC给对应MAC实体。然后UE基于已指示出的TAG ID根据类型1TAG而应用TAC。
既然TAC由UE的MAC实体所接收,UE首先检查TAC是否为用于与该MAC实体关联的类型2TAG。如果不是,那么该MAC实体将该TAC发送给对应MAC实体。
参考时序以及路径损耗参考
对于来自漂移eNB的类型1TAG,类型1TAG中的任何已激活服务小区可以用作时时序参考,以及SIB2链接(SIB2-linked)的下行CC可以用作路径损耗参考。
也可以配置特定服务小区为用于每一类型1TAG的时序参考以及路径损耗参考。用作参考的服务小区可以为首先激活的,或者能够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并且它所在的类型1TAG中如果存在任何可用的已激活服务小区,该参考小区都不能被去激活(deactivated)。所以TAG中已配置特定服务小区可以用作时序参考。路径损耗参考是可以在SIB2链接的下行CC或者特定服务小区之间配置。
UL时间对齐的维持
当eNB之间CA配置给UE时,可以建立一个额外的MAC实体用于漂移eNB。所以用于每一类型2TAG的UL时间对齐可以透过对应MAC实体而维持,这与eNB内CA不同,eNB内CA只有一个MAC实体,且该MAC实体用于属于不同类型1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UL时间对齐。eNB之间CA情况下,考虑到漂移eNB可以具有自己的私有PUCCH,即使来自锚点eNB以及被该锚点eNB所控制的服务小区失去同步,上下行传输可以可以透过漂移eNB正常实施,如果与其关联的类型2TAGUL时间对齐。
在将来自不同eNB的服务小区关联到不同的类型2TAG和MAC实体,以及透过随机接入过程而获得初始UL时间对齐之后,UE开始在已激活的服务小区上监视TAC MAC CE,其中,该服务小区属于来自锚点eNB以及漂移eNB的类型2TAG。当接收到TAC MAC CE时,UE相应地将TAC用于类型1TAG,其中该类型1TAG属于一个类型2TAG,然后启动或者重启动关联TAT。当与一个类型2TAG关联的类型2TAG特定TAT没有运行,或者类型2TAG没有UL时间对齐,那么UE将去激活(deactivate)类型2TAG中所有服务小区,除了在其上接收到系统信息以及寻呼信息的小区,例如主TAG中的主小区。UE可以清空(flush)所有属于类型2TAG的服务小区的所有HARQ缓冲器,告知无线资源控制层释放属于类型2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PUCCH/探测参考信号(SRS),清除任何在该类型2TAG配置好的上行和下行无线资源,以及迫使属于类型2TAG的类型1TAG关联的所有仍处运行状态的TAT超时。同时,与其他类型2TAG关联的TAT维持运行,直到超时或者停止。上述过程一个例子如图13所描述。
图13为透过TAC MAC CE的UL时间对齐维持的流程示意图。步骤1301中,UE从锚点eNB以及漂移eNB所产生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接收TAC MACCE。步骤1302中,UE决定是否该TAC为用于锚点eNB所产生的TAG。如果步骤1302指示出是,UE在步骤1303将该TAC用于pTAG。UE转到步骤1305以及启动或者重启与pTAG关联的TAT。UE转到步骤1307以及检查关联到pTAG的TAT是否超时。如果步骤1307指示出否,UE转回到步骤1301。如果步骤1307指示出是,UE转到步骤1309以及清空用于属于p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所有HARQ缓冲器。UE转到步骤1311以及告知RRC释放用于属于p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PUCCH/SRS。UE转到步骤1313以及清空任何已配置DL分配以及UL授权。步骤1315中,UE保持漂移eNB所产生哦类型2TAG中运行中的TAT。如果步骤1302指示为否,UE转到步骤1304以及将该TAC用于类型1TAG。UE继续到步骤1306以及启动或者重启关联到类型1TAG的TAT。UE转到步骤1308以及检查漂移eNB所产生的类型1TAG关联的TAT是否超时。如果步骤1308指示为否,UE回到步骤1301。如果步骤1308指示为是,UE转到步骤1310以及清空属于类型1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所有HARQ缓冲器。UE继续到步骤1312以及告知RRC释放属于类型1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PUCCH/SRS。UE继续到步骤1314以及清空任何已配置DL分配以及UL授权。UE转到步骤1315以及保持锚点eNB所产生的p TAG中所有运行中的TAT继续运行。步骤1317中,UE去激活类型2TAG中所有服务小区。
假设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只包含一个类型1TAG,即主TAG,如果接收到用于主TAG的TAC,那么UE把TAC用于主TAG,其中,TAC来自锚点eNB。然后UE启动或者重新启动与主TAG关联的TAT。如果与主TAG关联的TAT超时,那么UE将清空所有HARQ缓冲器(其中所有HARQ缓冲器用于属于主TAG的所有服务小区),告知无线资源控制层释放属于主TAG所有服务小区的PUCCH/SRS,清空任何在该类型2TAG配置好的DL分配以及UL授权,以及保持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继续运行。
假设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只包含一个类型1TAG,如果从漂移eNB的类型2TAG中接收到TAC,那么UE可以将该TAC用于该类型1TAG。该UE启动或者重启与该类型1TAG关联的TAT。如果与该类型1TAG关联TAT超时,即,类型2TAGUL时间没有对齐,那么UE将清空所有HARQ缓冲器(其中所有HARQ缓冲器用于属于该类型2TAG的所有服务小区)可以告知RRC子层释放属于类型2TAG的所有服务小区的(PUCCH/SRS,如果允许半静态(semi-persistent)调度配置给服务小区,则清除任何在该类型2TAG配置好的上行和下行无线资源,以及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维持运行。
当类型2TAG不是UL时间对齐,则该UE不可以在属于该类型2TAG的服务小区上实施除了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传输以外的任何UL传输。尽管如此,当类型2TAG没有UL时间对齐时,UE依然可以在其他具有UL时间对齐的类型2TAG上的已激活服务小区上实施UL传输。
如果类型2TAG没有UL时间对齐,那么UE可以停止所有UL传输,包括属于类型2TAG的所有服务小区上的HARQ反馈。所以对应MAC实体产生的肯定确认或者否定都不可以指示给物理层。来自每一MAC实体的已产生肯定或者否定确认只能在类型2TAG没有UL时间对齐的情况下才可以指示给物理层。
TAT出错情况处理的进一步优化
既然UL时间对齐由网络所控制,UE在每一类型2TAG中是否失去UL同步大多数时间对应eNB是知道的。同时,每一eNB可以知道来自以及被其他eNB所控制的类型2TAG是否为UL时间对齐或者没有对齐,这需要eNB之间透过X3/X2接口进行一些协调和信令交换。
由于TAC的丢失,以及NACK到ACK出错,UE非故意丢失UL同步的出错情况可能发生,即,与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而控制该类型2TAG的对应eNB却不知道该情况的发生。对于eNB内CA,除了依赖一些网络检测,UE是无法告知网络该错误情况的发生。所以透过属于该TAG的服务小区,eNB持续调度上下行无线资源,其中该TAG失去UL同步直到eNB意识到出错为止。这会导致无线资源浪费和功耗浪费。
对于eNB之间CA,当来自一个eNB以及由该eNB控制的类型2TAG失去UL同步,那么UE可以透过其他具有UL时间对齐的eNB告知无线接入网络。所以RAN可以知道出错情况的发生以及不经过自我检测及时地停止无线资源分配。当来自一eNB以及由该eNB所控制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时,该UE可以检测与其他eNB的UL同步是否维持,如果该UE与其他eNBUL时间对齐,则该UE可以发送给该其他eNB指示以告知该其他eNB它已经丢失了与一个eNB的UL同步。
该指示可以透过MAC CE而发送,如图12给出所示,图12为用于TAT超时指示的MAC CE示意图。可以指定一新逻辑信道ID(LCID)来表示该CE。如果eNB之间CA只有两个eNB参与,那么MAC CE可以不具有任何内容。所以当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并且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依然运行时,UE可以发送具有新LCID的指示给漂移eNB,告知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当漂移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并且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依然运行时,UE可以发送具有新LCID的指示给锚点eNB,以告知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或者一个位图或者用于指示TAG ID的域可以用于指示哪个类型1TAG/类型2TAG失去UL同步。当eNB之间CA配置以及源自锚点eNB以及漂移eNB的服务小区均处于激活状态是。UE透过基于已接收TAC MAC CE的UL传输时序调整而保持锚点eNB以及漂移eNB的UL同步,以及检测与每一类型2TAG关联的TAT的超时。
如果来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UL时间没有对齐,UE可以发送用于TAT超时的指示给漂移eNB,以告知漂移eNB,UE与锚点eNB之间的UL时间没有对齐。如果在与锚点eNB之间UL同步恢复之前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不再UL时间对齐,那么整个过程结束,这意味着UE完全失去了与锚点eNB和漂移eNB之间的UL时间同步。否则,透过漂移eNB的数据传输正常实施。如果UE接收到用于TAT超时的MAC CE,那么UE可以强制与该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即整个过程结束。同时,如果锚点eNB需要恢复UL时间对齐,UE可以监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以在主小区上实施随机接入(RA)过程。如果接收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那么可以在主小区上实施RA过程。如果RA过程成功完成,那么UE可以开始维持与锚点eNB和漂移eNB之间的UL时间对齐。
如果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UL时间没有对齐。UE发送用于TAT超时的指示给锚点eNB,以告知锚点eNB,UE与漂移eNB之间的UL同步丢失。在接收到该指示之后,漂移eNB发送指示给锚点eNB,以告知锚点eNB已经丢失了与特定UE的UL同步。锚点eNB响应漂移eNB,是否该锚点eNB故意丢失了UL同步。同时,如果与UE的UL同步为故意丢失,那么锚点eNB可以停止与UE的DL以及UL数据传输,以及在pcell上触发随机接入过程以重新获得UL时间对齐。否则,锚点eNB与漂移eNB确认,锚点eNB与UE故意失去UL同步。锚点eNB以及漂移eNB之间的一些协调也包含其中,其中决定漂移eNB上的数据传输应该继续还是不继续。如果网络决定透过漂移eNB的数据传输继续,漂移eNB可以正常发送TAC给UE。否则,漂移eNB可以发送MAC CE用于TAT超时,以使的与漂移eNB关联的TAT超时。在收到用于TAT超时的MAC CE之后,UE强制漂移eNB所产生以及关联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超时。
网络侧实施的过程的例子如图14A以及图14B所描述。图14A为当锚点eNB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非故意超时时,而与漂移eNB的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UE1421配置有eNB之间CA。步骤1401中,UE1421检测到UE失去了与锚点eNB1422的UL同步。步骤1422中,UE1421决定UE与漂移eNB1423为UL时间对齐。步骤1403中,UE1421发送指示给漂移eNB1423,告知与锚点eNB1422的UL没有时间同步。步骤1402中,继续HARQ过程。步骤1405中,UE1421从漂移eNB1423接收ACK。步骤1406中,漂移eNB1423告知锚点eNB1422,与特定UE的UL同步丢失。步骤1407中,锚点eNB1422以及漂移eNB1423协调以决定是否为该UE恢复与锚点eNB的UL时间对齐。步骤1408中,网络为UE决定与锚点eNB1422的UL同步需要被恢复。步骤1409中UE1421从锚点eNB1422接收PDCCH命令(order)。步骤1410中,UE1421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以重新获得UL时间对齐。
图14B为当锚点eNB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非故意超时,而与漂移eNB的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步骤1451中,UE1471检测UE与锚点eNB1472失去UL同步。步骤1452中,UE1471决定UE与漂移eNB1473为UL时间对齐。步骤1453中,UE1471发送指示给eNB1473,告知与锚点eNB1472的UL没有时间对齐。步骤1454中,HARQ过程继续。步骤1455中,UE1471从漂移eNB1453接收ACk。步骤1466中,漂移eNB1473告知锚点eNB1472与特定UE的UL同步失去。步骤1457中,锚点eNB1472以及漂移eNB1473协调以决定是否为该UE恢复与锚点eNB的UL时间对齐。步骤1458中,网络为UE决定与锚点eNB 1472的UL同步不需要恢复。步骤1459中,UE1471在属于辅时间提前组(sec TAG,sTAG)的服务小区上实施数据传输。
如果源自漂移eNB的类型2所关联TAT超时,那么UE发送用于TAT超时的指示给锚点eNB,告知与漂移eNB的UL没有时间对齐。如果在与锚点eNB之间UL同步恢复之前来自漂移eNB的类型2TAG没有UL时间对齐,那么整个过程结束,这意味着UE完全失去了与锚点eNB和漂移eNB之间的UL时间同步。否则,透过锚点eNB的数据传输正常实施。如果用于TAT超时的MAC CE被接收到,以用于源自锚点eNB的类型2TAG,那么UE可以强制与类型2TAG关联的TAT超时,即,整个过程结束。同时,如果网络需要恢复与漂移eNB之间的UL时间对齐,那么UE也可以监视用于服务小区激活的服务小区激活指令。如果源自漂移eNB的服务小区被激活,可以触发RA过程以及在服务小区上实施以获得UL时间对齐。如果RA过程成功完成,UE可以开始维持与锚点eNB以及漂移eNB之间的UL时间对齐。
网络侧实施的过程的例子如图15A以及图15B所描述。图15A为当漂移eNB的类型为TAG所关联的TAT非故意超时,而与锚点eNB的UL为同步时流程示意图。UE1521配置有eNB之间CA。步骤1501中,UE1521为与锚点eNB1522UL同步。步骤1502中,UE1531决定UE失去与漂移eNB1523的UL同步。步骤1503中,UE1521发送指示给锚点eNB1522,告知与漂移eNB1523没有UL时间对齐。步骤1504中,HARQ过程进行。步骤1505中,UE1521从锚点eNB1522接收ACk。步骤1506中,锚点eNB1522告知漂移eNB1523,与特定UE的UL同步失去。步骤1507中,锚点eNB1522以及漂移eNB1523协调以为UE决定与锚点eNB恢复UL时间对齐。步骤1508中,网络为UE决定与漂移eNB1523之间的UL同步需要恢复。步骤1509中,锚点eNB1522发送Scell激活指令给UE1521以激活漂移eNB1524产生的scell。步骤1510中,HARQ过程进行。步骤1511中,UE1521发送ACk给锚点eNB1522。步骤1521中,漂移eNB1523发送PDCCH命令(order)给UE1521。步骤1513中,UE1421随机接入过程以恢复与漂移eNB1523之间的UL时间对齐。
图15B为当漂移eNB的类型2TAG所关联的TAT故意超时,而与锚点eNB之间UL为对齐时的流程示意图。步骤1551中,UE1571与锚点eNB1572UL对齐。步骤1552中,UE1571决定UE与漂移eNB1573失去UL同步。步骤1553中,UE1571发送指示给锚点eNB1572,告知与漂移eNB1573的UL时间没有对齐。步骤1554中,HARQ过程进行。步骤1555中,UE1571从锚点eNB1572接收ACk。步骤1556中,锚点eNB1572告知漂移eNB1573,与特定UE的UL同步失去。步骤1557中,锚点eNB1572以及漂移eNB1573协调以为UE决定是否恢复与锚点eNB的UL时间对齐。步骤1558中,网络为UE决定与漂移eNB1573的UL同步不需要恢复。步骤1559中,UE1571在属于pTAG的服务小区上实施数据传输。
虽然联系特定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此。相应地,在不脱离本发明景深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润饰、修改以及所描述特征中多个特征的组合,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方法,包含:
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所服务的多个服务小区的无线网络中,由用户设备检测演进节点B之间载波聚合配置,其中,每一服务小区配置有上行链路组识别符;
决定具有第一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一小区组以及具有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二小区组,其中该第一小区组包含具有该第一基站服务的相同或者不同上行链路组识别符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相同该第一基站所服务的不同,以及该第二小区组包含具有该第二基站服务的相同或者不同上行链路组识别符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以及
实施链接到该第一小区组识别符或者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上行链路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成分载波管理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将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与该第一小区组识别符关联;以及
将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与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以及该第二基站为漂移基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基于来自该网络的信令指令为服务小区决定小区组识别符,以及其中,该信令指令为与该服务小区以及该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基于一个服务小区所关联的演进节点B识别符而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给该服务小区,以及其中,该用户设备透过预先定义服务小区配置或者透过解析该服务小区的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小区全球识别符而得到该演进节点B识别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上行链路组识别符与小区时序提前组关联,以及该小区组识别符与一组时序提前组关联,其中,每一小区时序提前组与属于相同组时序提前组的该基站所关联,以及其中,每一小区时序提前组具有时序提前定时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上行链路对齐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透过随机接入过程而获得初始上行链路时间对齐;
监视与小区时序提前组关联的时序提前指令;以及
决定是否该组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用户设备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条件,该组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该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包含:该组时序提前组中所有小区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该组时序提前组中具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上行链路同步,以及该组时序提前组中主小区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该用户设备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条件,该组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该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包含:该组时序提前组中所有小区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该组时序提前组中具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以及该组时序提前组中该主小区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当该组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时,停止属于组时序提前组的所有运行中的时序对齐定时器;以及
不属于不同步组时序提前组的运行中的时序对齐定时器保持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当该第二基站不再上行链路同步时,将该第二基站的失败告知该第一基站。
12.一种用户设备,包含:
收发器模块,用于发送以及接收无线信号;
演进节点B之间载波聚合模块,用于检测演进节点B之间载波聚合以及为多个服务小区分配上行链路组识别符,其中该多个服务小区由无线网络中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提供服务;
小区组模块,用于获得具有第一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一小区组,以及获得具有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第二小区组,其中该第一小区组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具有该第一基站所服务的相同或者不同上行链路组识别符,其中该第二小区组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具有该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相同或者不同上行链路组识别符;以及
上行链路控制模块,用于实施链接到该第一小区组识别符以及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的上行链路对齐、无线链路监视以及无线资源/成分载波管理过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其中该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与该第一小区组识别符关联;以及
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其中该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与该第二小区组识别符关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以及该第二基站为漂移基站。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小区组配置模块基于来自该网络的信令指令决定小区组识别符给服务小区,以及其中该信令指令与具有该小区组识别符的该服务小区关联。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小区组模块基于与演进节点B识别符关联的一个服务小区,而分配小区组识别符给该服务小区,以及其中,该用户设备透过预先定义服务小区配置,或者透过解析该服务小区的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小区全球识别符而得到该演进节点B识别符。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上行链路组识别符与小区时序提前组关联,以及该小区组识别符与组时序提前组关联,其中每一小区时序提前组与属于相同组时序提前组的相同基站关联,以及其中每一小区时序提前组具有时序提前定时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上行链路对齐模块,用于透过随机接入过程而获得初始上行链路时间对齐;
监视模块,用于监视与小区时序提前组关联的的时序提前指令;以及
组时序提前组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组时序提前组是否为上行链路对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组时序提前组模块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条件,该组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包含:该组时序提前组中所有小区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该组时序提前组中具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上行链路同步小区TAG包含,以及该组时序提前组中主小区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同步。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组时序提前组检测模块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条件,该组时序提前组为上行链路不同步,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包含:该组时序提前组中所有小区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该组时序提前组中具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没有上行链路,以及该组时序提前组中主小区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组时序提前组控制模块停止属于组时序提前组的所有运行中时序对齐定时器,当该组时序提前组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以及使得不属于未同步组时序提前组的所有运行中时序对齐定时器保持运行。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信令模块,当与该第二基站关联的该组时序提前组不再上行链路同步,则该信令模块用于将该第二基站的失败告知该第一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80003607.3A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 2014-01-24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9511 | 2013-01-25 | ||
CN201310029511.1 | 2013-01-25 | ||
PCT/CN2014/071388 WO2014114261A1 (en) | 2013-01-25 | 2014-01-24 | Enhanced mechanism of uplink time alignment maintenance for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
CN201480003607.3A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 2014-01-24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9871A true CN104919871A (zh) | 2015-09-16 |
CN104919871B CN104919871B (zh) | 2019-08-30 |
Family
ID=5122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3607.3A Active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 2014-01-24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832746B2 (zh) |
EP (1) | EP2949161B1 (zh) |
CN (1) | CN104919871B (zh) |
ES (1) | ES2764830T3 (zh) |
WO (1) | WO2014114261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2704A (zh) * | 2016-10-07 | 2019-05-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链路间干扰消去的定时偏移补偿 |
CN111247845A (zh) * | 2018-09-28 | 2020-06-0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NB-IoT中用于在预配置的UL资源中进行传送的定时提前验证 |
CN114830751A (zh) * | 2019-12-23 | 2022-07-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层1/层2中心式蜂窝小区间移动性的定时提前群报告 |
WO2023197242A1 (en) * | 2022-04-14 | 2023-10-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dvance timer handling for multi-timing advance operation for multi-transmit and receive points |
WO2024092688A1 (en) * | 2022-11-04 | 2024-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uplink time alignment tim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3700B (zh) * | 2011-07-29 | 2019-03-0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站、无线终端和同步定时器控制方法 |
JP5696186B2 (ja) * | 2013-08-09 | 2015-04-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KR20150020018A (ko) * | 2013-08-14 | 2015-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3038419A4 (en) * | 2013-08-20 | 2017-04-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RU2619068C1 (ru) | 2013-09-24 | 2017-05-11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вязь между mac и phy для параллельных процедур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двойного подключения |
KR102287928B1 (ko) | 2013-09-27 | 2021-08-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450809B2 (en) * | 2013-10-28 | 2016-09-20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034301B2 (en) | 2014-03-18 | 2018-07-2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cheduling wireles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6233668B (zh) | 2014-03-18 | 2019-11-05 | 夏普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
US20150271841A1 (en) * | 2014-03-18 | 2015-09-24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10051678B2 (en) | 2014-05-01 | 2018-08-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EP3141038B1 (en) | 2014-05-08 | 2020-07-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10462758B2 (en) | 2014-08-05 | 201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lignment procedures for dual PUCCH |
US9860860B2 (en) | 2014-08-06 | 2018-01-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cations |
JP6084184B2 (ja) * | 2014-08-08 | 2017-02-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60295423A1 (en) * | 2014-11-07 | 2016-10-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
CN105790911B (zh) * | 2014-12-26 | 2020-07-3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载波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10348476B2 (en) | 2015-01-15 | 2019-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moving a last PUCCH resource of a PUCCH group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US10271356B2 (en) | 2015-01-22 | 2019-04-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BR112017016163A2 (zh) * | 2015-01-29 | 2018-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16126029A1 (en) * | 2015-02-05 | 2016-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pplying a new pucch configur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EP3070986B1 (en) * | 2015-02-26 | 2019-05-08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s with a network |
US9871572B2 (en) | 2015-03-09 | 2018-01-16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960895B2 (en) | 2015-03-09 | 2018-05-01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dating secondary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7028165A1 (zh) * | 2015-08-17 | 2017-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US10492099B2 (en) * | 2016-05-11 | 2019-11-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
EP3252985B1 (en) * | 2016-06-02 | 2019-07-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7666714B (zh) * | 2016-07-27 | 2021-06-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设备 |
CN110169149B (zh) * | 2017-03-21 | 2020-03-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时序调整方法及终端 |
WO2019032997A1 (en) | 2017-08-10 | 2019-02-14 | Kyungmin Park | SYNCHRONIZATION OF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
CN109964514B (zh) * | 2017-11-01 | 2021-06-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定时提前组标识的设置、配置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 |
WO2023249956A1 (en) * | 2022-06-23 | 2023-12-28 | Ofinno, Llc | Expiry of time alignment timer in primary timing advance group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475A (zh) * | 2010-01-12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提前分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US20120300714A1 (en) * | 2011-05-06 | 2012-11-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
US20120300715A1 (en) * | 2011-05-10 | 2012-11-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on a secondary cel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8648A (zh) | 2009-05-11 | 2010-11-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上行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1646234A (zh) * | 2009-09-01 | 2010-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 |
US8644838B2 (en) * | 2009-11-11 | 2014-0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JP5789668B2 (ja) * | 2010-09-30 | 2015-10-07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複数のアップリンク・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に関する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構成 |
US8638720B2 (en) * | 2011-01-06 | 2014-01-28 | Apple Inc. | Multi-tiered detection of a geofence |
WO2013009136A2 (ko) * | 2011-07-14 | 2013-0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병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하나 이상의 타이밍 어드밴스 그룹에 다중 전송 타이밍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3139308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physical layer 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ulti-point feedback configuration |
TWI487408B (zh) * | 2012-11-01 | 2015-06-01 | Innovative Sonic Corp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
US20140177555A1 (en) * | 2012-12-21 | 2014-06-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ter-enb coordination methods to support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
ES2885401T3 (es) * | 2012-12-24 | 2021-12-13 | Innovative Sonic Corp | Métodos y aparatos de mejora en celdas pequeña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US9258750B2 (en) * | 2013-01-07 | 2016-02-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
-
2014
- 2014-01-24 WO PCT/CN2014/071388 patent/WO201411426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24 ES ES14743150T patent/ES2764830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1-24 CN CN201480003607.3A patent/CN10491987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24 EP EP14743150.6A patent/EP29491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24 US US14/808,126 patent/US98327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24 US US15/657,400 patent/US1036832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475A (zh) * | 2010-01-12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提前分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US20120300714A1 (en) * | 2011-05-06 | 2012-11-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
US20120300715A1 (en) * | 2011-05-10 | 2012-11-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on a secondary cell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2704A (zh) * | 2016-10-07 | 2019-05-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链路间干扰消去的定时偏移补偿 |
CN109792704B (zh) * | 2016-10-07 | 2021-05-1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链路间干扰消去的定时偏移补偿 |
CN111247845A (zh) * | 2018-09-28 | 2020-06-0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NB-IoT中用于在预配置的UL资源中进行传送的定时提前验证 |
CN114830751A (zh) * | 2019-12-23 | 2022-07-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层1/层2中心式蜂窝小区间移动性的定时提前群报告 |
WO2023197242A1 (en) * | 2022-04-14 | 2023-10-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dvance timer handling for multi-timing advance operation for multi-transmit and receive points |
WO2024092688A1 (en) * | 2022-11-04 | 2024-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uplink time alignment tim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764830T3 (es) | 2020-06-04 |
US9832746B2 (en) | 2017-11-28 |
CN104919871B (zh) | 2019-08-30 |
EP2949161A4 (en) | 2016-09-28 |
EP2949161A1 (en) | 2015-12-02 |
US20170325187A1 (en) | 2017-11-09 |
EP2949161B1 (en) | 2019-10-23 |
WO2014114261A1 (en) | 2014-07-31 |
US20150334669A1 (en) | 2015-11-19 |
US10368328B2 (en) | 2019-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19871A (zh)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
US11950219B2 (en) | Modulation scheme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
US20240323808A1 (en) | Configuration of Secondary Control Channel Group by Base Station | |
US967480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time alignment tim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ique | |
US10862657B2 (en) | Releasing secondary cells of a secondary group in a wireless device | |
US11824810B2 (en) | Restarting a deactivation timer of a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EP3197220B1 (en) | Method for physical layer 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 | |
US11510084B2 (en) | Deactivating or releasing a secondary cell in response to a radio link issue | |
US20200044715A1 (en) | PUCCH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 |
US10090987B2 (en) | Cell release mechanism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
US1042592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30283416A1 (e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20140342747A1 (en)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KR20140120806A (ko) | Small cell에서 RLF(Radio Link Failure)를 detection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53683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178589B2 (en) | Methods in a radio access node for obtaining neighbouring information and radio access nodes | |
US10841049B2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4 Address after: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Atla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one of the first floor of the city hall on the 3rd floor, Soras Applicant before: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