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8229A -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8229A
CN104918229A CN201510228242.0A CN201510228242A CN104918229A CN 104918229 A CN104918229 A CN 104918229A CN 201510228242 A CN201510228242 A CN 201510228242A CN 104918229 A CN104918229 A CN 104918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racking area
subscriber equipment
area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82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8229B (zh
Inventor
周明宇
白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282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8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8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8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8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8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6Mobility data transfer selectively restricting mobility data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包括: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至用户设备。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性和降低网络设备负担的效果。

Description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空中接口的连接方面,有两种状态,分别是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RRC空闲态(RRC_Idle)。上述两种状态的区别在于用户设备与基站是否有业务交互,当用户设备与基站有通信业务交互的时候,该用户设备通常处于RRC连接态,当通信业务结束后一段时间,UE就进入RRC空闲态,此时UE几乎不向基站传输无线信号,从而可以降低UE的发送功率,达到省电的目的。
由于UE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因此很可能某个时刻在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下一个时刻又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对于处于RRC连接态的UE而言,当上述处于RRC连接态的UE由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时,该UE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小区对应的基站之间的切换,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上述切换过程获知该UE处于哪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然而对于处于RRC空闲态的UE,由于处于RRC空闲态的UE几乎不向基站传输无线信号,所以网络设备很难获知上述处于RRC空闲态的UE处于哪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但是此时很有可能发生与该处于RRC空闲态的UE相关的通信业务,例如另一个UE向该处于RRC空闲态的UE发起电话业务,或者网络设备向该UE发送业务数据,由于此时不知道该UE处于哪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就难以寻呼到该U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TE系统中提出了跟踪区(Tracking Area,简称TA)的概念,即将多个小区划分为一个TA,将一个TA中每个小区内的全部基站都设置为相同的TA编号(Tracking Area Code)。这样,即使UE处于RRC空闲态,当它在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移动时,若需要寻呼该处于RRC空闲态的UE,则与上述某个基站具有相同TA编号的基站都发送对该处于RRC空闲态的UE的寻呼,然后就能成功建立与该UE的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跟踪区的范围越大,能成功寻呼UE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跟踪区并非设计为越大越好,因为对单个UE的寻呼会占用在该跟踪区中所有基站的通信资源,在实际中该设置需要优化。
在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即,TA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这样大大增加了网络设备的负担,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包括: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以及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以及在判断出未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再次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所述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任意两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其中,在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所述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在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以及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将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所述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从所述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的手机号、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编号、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和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以及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未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再次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所述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每一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所述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以及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所述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从所述存储单元中查询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的手机号、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编号、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和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以及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基站通过对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获取,进而根据获取到的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此种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式,只需网络设备预先配置跟踪区内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该跟踪区内的其他基站就会根据网络设备已经配置好的上述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自行确定该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都是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的确定方式,无需网络设备配置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更无需网络设备专门管理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性和降低网络设备负担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实施本申请装置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6,具体如下:
步骤S102: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具体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属于同一跟踪区。跟踪区标识为基站在其所属的跟踪区内的标识。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通过网络设备预先设置的,可以从第一通信信号中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即为核心网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可以为基站的跟踪区编号,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均为无线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不限,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WCDMA)、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2000、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或者LTE-Advanced等。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机(或手机),或者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CPE)或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Mifi、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机器或设备等。基站的类型可以为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增强型基站(Evolution Node B,简称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 eNB或HENB)、中继站、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或者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简称RRH)等。
步骤S104: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基站自身的跟踪区标识,并且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与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可以为相同的跟踪区标识,也可以为不同的跟踪区标识,具体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例如:第一基站是小基站,其覆盖区域较小,只能达到以10米为半径的覆盖范围,假设覆盖了某个商圈内的某个电梯厅;第二基站是宏基站,其覆盖区域较大,达到以1公里为半径的覆盖范围,假设覆盖了上述某个商圈;为了达到对用户设备更好的寻呼效果,此时,第一基站可以配置与第二基站相同的跟踪区标识。
步骤S106: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具体地,可以通过广播、组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将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跟踪区内的其它基站都可以通过重复执行步骤S102至步骤S106来实现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获取,进而根据获取到的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此种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式,只需网络设备预先配置跟踪区内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该跟踪区内的其他基站就会根据网络设备已经配置好的上述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自行确定该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都是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的确定方式,无需网络设备配置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更无需网络设备专门管理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性和降低网络设备负担的效果。
具体地,在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法还包括步骤S108至步骤S112,具体如下:
步骤S108:发送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即,第一基站将其第一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网络设备对第一基站所属的跟踪区进行综合调整,第一基站在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后,会将上述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后会判断接收到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合适,并反馈相应的响应信息至第一基站。
步骤S110:判断是否接收到网络设备对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也就是,判断是否接收到网络设备对步骤S108中发送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认可的响应消息。
由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之后,网络设备会给每个驻留到网络的用户设备发送其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跟踪区列表,跟踪区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跟踪区标识等信息,网络设备根据其为该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来判断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合适。由于只有网络设备才知道其为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的内容,所以能够保证网络设备只针对接收到的、不在其为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认可响应消息。
步骤S112:在判断出未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再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任意两次确定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即,第一基站每一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跟踪区标识与本次之前的任意一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其中,在判断出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基站直接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过程为:第一基站在将其第一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后,如果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认可上述跟踪区标识的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二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二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二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三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三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三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四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四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四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第一基站仍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继续确定其新的跟踪区标识,并将每一次新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直至收到网络设备的认可响应消息,然后将包括认可响应消息对应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用户设备。
即,如果第一基站一直未收到网络设备认可其的跟踪区标识的响应消息,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多次确定其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将每一次确定的新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直至接收到网络设备的认可响应消息,并将包含认可响应消息对应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
优选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在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本发明跟踪区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法还包括步骤S114至步骤S116,具体如下:
步骤S114: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过程为: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后,会判断检测到的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属于其内存储的跟踪区列表里面所包括的跟踪区标识,也即判断检测到的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已经在跟踪区列表中存在,如果判断出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在其内存储的跟踪区列表中不存在,则用户设备认为其进入了一个新的跟踪区,就要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便于网络能随时寻呼到自己。
当用户设备在网络设备为其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对应的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移动时,不需要通知网络设备,但是如果在用户设备移动的过程中,检测到当前收到的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不在网络设备为其分配的跟踪区列表内时,则会通过上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对应的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便于网络设备能随时寻呼到该用户设备。现有技术中,同一跟踪区内所有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相同,所以只要用户设备在上述同一跟踪区内移动,该用户设备就不会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不同的,假设跟踪区列表中包含的跟踪区标识为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所以在用户设备第一次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后,由于该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在该用户设备的跟踪区列表内,该用户设备会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
步骤S116: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用户设备位于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具体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的手机号、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为IMSI)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为: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时,哪怕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态,也需要先与第一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恢复到RRC连接态,这时,第一基站就可以根据用户设备进入RRC连接态这一过程中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知道是具体哪个用户设备进入其的覆盖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不同基站具有不同的跟踪区标识,使得用户设备在进入某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后,会通过上述基站向网络设备发起跟踪区请求,进而可以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达到了不论用户设备是否处于RRC连接态都可以较为准确的知道用户设备的当前所处位置的效果。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将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从网络设备中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过程为:第一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后,会将接收到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在第一基站在将接收到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的过程中,同时会触发网络设备对上述用户设备的授权认证请求,此时,第一基站可以从网络设备获取该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进行存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对标识信息进行存储,使得后续在确定某个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时,无需通过网络设备,达到了降低网络设备运行负担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基站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还可以包括: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从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即,可以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例如UE在该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IMSI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从其数据库中查询得到上述相关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手机号)。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了提高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效率的效果。
优选地,在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法还包括:将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以通知智能设备用户设备进入了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具体地,智能设备可以为电梯。
具体地,如果用户携带用户设备从同一跟踪区内的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并且该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态,现有技术中,由于基站1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相同的,所以第一基站难以感知该用户设备进入了其的覆盖范围,从而无法向智能设备(例如:智能电梯)发送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使得智能设备无法向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智能服务。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先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跟踪区标识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且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同,当用户设备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后,会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包含其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而检测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同于其内存储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也即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跟踪区标识不同于其之前驻留的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用户设备就会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而在该过程中第一基站就能感知到用户设备进入了其的覆盖范围,并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获取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将上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得智能设备知道用户设备进入了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及时为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智能服务,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设置在智能设备中。例如:以智能电梯为例,当用户设备进入该智能电梯中设置有第二基站的轿厢的覆盖范围后,上述智能电梯可以根据其内存储的标识信息查询得到该用户设备的行驶偏好信息,从而无需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在轿厢中的操纵盘上述选择期望到达的楼层,就可以自动判断出携带用户设备的用户期望达到的楼层,并行驶至自动判断出的上述用户期望达到的楼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得智能设备可以及时为携带上述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相关的智能服务,进而达到了提高用户设备携带者满意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的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单元10、第一确定单元20和第一发送单元30,其中:
获取单元10用于在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其中,获取单元10设置在第一基站内。
具体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属于同一跟踪区。跟踪区标识为基站在其所属的跟踪区内的标识。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通过网络设备预先设置的,可以从第一通信信号中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即为核心网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可以为基站的跟踪区编号,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均为无线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不限,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WCDMA)、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2000、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或者LTE-Advanced等。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机(或手机),或者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CPE)或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Mifi、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机器或设备等。基站的类型可以为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增强型基站(Evolution Node B,简称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 eNB或HENB)、中继站、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或者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简称RRH)等。
第一确定单元20用于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且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与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可以为相同的跟踪区标识,也可以为不同的跟踪区标识,具体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例如:第一基站是小基站,其覆盖区域较小,只能达到以10米为半径的覆盖范围,假设覆盖了某个商圈内的某个电梯厅;第二基站是宏基站,其覆盖区域较大,达到以1公里为半径的覆盖范围,假设覆盖了上述某个商圈;为了达到对用户设备更好的寻呼效果,此时,第一基站可以配置与第二基站相同的跟踪区标识。
第一发送单元30用于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具体地,可以通过广播、组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将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跟踪区内的其它基站都可以通过重复调用获取单元10、第一确定单元20和第一发送单元30来实现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获取,进而根据获取到的其它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确定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此种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确定方式,只需网络设备预先配置跟踪区内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该跟踪区内的其他基站就会根据网络设备已经配置好的上述一个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来自行确定该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都是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的确定方式,无需网络设备配置全部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更无需网络设备专门管理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性和降低网络设备负担的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其中: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发送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即,第一基站将其第一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网络设备对第一基站所属的跟踪区进行综合调整,第一基站在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后,会将上述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后会判断接收到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合适,并反馈相应的响应信息至第一基站。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网络设备对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也就是,判断是否接收到网络设备对第二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认可的响应消息。
由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之后,网络设备会给每个驻留到网络的用户设备发送其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跟踪区列表,跟踪区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跟踪区标识等信息,网络设备根据其为该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来判断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合适。由于只有网络设备才知道其为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的内容,所以能够保证网络设备只针对接收到的、不在其为用户设备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认可响应消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未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再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任意两次确定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即第一基站每一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跟踪区标识与本次之前的任意一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此时,第一发送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出接收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直接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过程为:第一基站在将其第一次根据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后,如果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认可上述跟踪区标识的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二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二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二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三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三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三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那么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第四次确定其的跟踪区标识,并将其第四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再次发送至网络设备,如果关于第四次确定的跟踪区标识,第一基站仍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认可响应消息,第一基站仍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继续确定其新的跟踪区标识,并将每一次新确定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直至收到网络设备的认可响应消息,然后将包括认可响应消息对应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用户设备。
即,如果第一基站一直未收到网络设备认可其的跟踪区标识的响应消息,第一基站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多次确定其自身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将每一次确定的新的跟踪区标识发送至网络设备,直至接收到网络设备的认可响应消息,并将包含认可响应消息对应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
优选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本发明跟踪区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接收单元用于在发送包括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过程为: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后,会判断检测到的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属于其内存储的跟踪区列表里面所包括的跟踪区标识,也即判断检测到的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是否已经在跟踪区列表中存在,如果判断出上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在其内存储的跟踪区列表中不存在,则用户设备认为其进入了一个新的跟踪区,就要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便于网络能随时寻呼到自己。
当用户设备在网络设备为其配置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对应的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移动时,不需要通知网络设备,但是如果在用户设备移动的过程中,检测到当前收到的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不在网络设备为其分配的跟踪区列表内时,则会通过上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通信信号中的跟踪区标识对应的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便于网络设备能随时寻呼到该用户设备。现有技术中,同一跟踪区内所有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相同,所以只要用户设备在上述同一跟踪区内移动,该用户设备就不会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不同的,假设跟踪区列表中包含的跟踪区标识为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所以在用户设备第一次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后,由于该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在该用户设备的跟踪区列表内,该用户设备会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用户设备位于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具体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的手机号、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为IMSI)和用户设备的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为: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时,哪怕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态,也需要先与第一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恢复到RRC连接态,这时,第一基站就可以根据用户设备进入RRC连接态这一过程中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知道是具体哪个用户设备进入其的覆盖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不同基站具有不同的跟踪区标识,使得用户设备在进入某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后,会通过上述基站向网络设备发起跟踪区请求,进而可以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达到了不论用户设备是否处于RRC连接态都可以较为准确的知道用户设备的当前所处位置的效果。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发送模块和获取模块,其中,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获取模块用于从网络设备中获取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过程为:第一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后,会将接收到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在第一基站在将接收到的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的过程中,同时会触发网络设备对上述用户设备的授权认证请求,此时,第一基站可以从网络设备获取该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进行存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对标识信息进行存储,使得后续在确定某个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时,无需通过网络设备,达到了降低网络设备运行负担的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标识的确定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多个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此时,获取模块包括查询子模块,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从存储单元中查询得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即,可以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例如UE在该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IMSI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从其数据库中查询得到上述相关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手机号)。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了提高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效率的效果。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跟踪区标识的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将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以通知智能设备用户设备进入了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具体地,智能设备可以为电梯。
具体地,如果用户携带用户设备从同一跟踪区内的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并且该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态,现有技术中,由于基站1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是相同的,所以第一基站难以感知该用户设备进入了其的覆盖范围,从而无法向智能设备(例如:智能电梯)发送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使得智能设备无法向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智能服务。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先获取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跟踪区标识确定自身的跟踪区标识,并且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同,当用户设备进入第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后,会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包含其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而检测到第二通信信号中的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不同于其自身存储的跟踪区列表中的跟踪区标识,也即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跟踪区标识不同于其之前驻留的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用户设备就会通过第一基站向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而在该过程中第一基站就能感知到用户设备进入了其的覆盖范围,并根据跟踪区更新请求获取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将上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得智能设备知道用户设备进入了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及时为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智能服务,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设置在智能设备中。例如:以智能电梯为例,当用户设备进入该智能电梯中设置有第二基站的轿厢的覆盖范围后,上述智能电梯可以根据其内存储的标识信息查询得到该用户设备的行驶偏好信息,从而无需携带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在轿厢中的操纵盘上述选择期望到达的楼层,就可以自动判断出携带用户设备的用户期望达到的楼层,并行驶至自动判断出的上述用户期望达到的楼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得智能设备可以及时为携带上述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提供相关的智能服务,进而达到了提高用户设备携带者满意度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部基站的跟踪区编号都是由网络设备设置,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性和降低网络设备负担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以及
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以及
在判断出未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再次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所述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任意两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
其中,在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所述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在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以及
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将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
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所述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从所述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的手机号、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编号、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和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
8.一种基站标识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基站在检测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之后,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网络设备;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认可响应信息;以及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未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再次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并发送再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至所述网络设备,直至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其中,每一次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均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出接收到所述认可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所述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跟踪区标识为不同的标识,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跟踪区标识的第二通信信号至用户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存储所述标识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从所述存储单元中查询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的手机号、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编号、所述用户设备的IMSI和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
CN201510228242.0A 2015-05-06 2015-05-06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918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8242.0A CN104918229B (zh) 2015-05-06 2015-05-06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8242.0A CN104918229B (zh) 2015-05-06 2015-05-06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8229A true CN104918229A (zh) 2015-09-16
CN104918229B CN104918229B (zh) 2019-01-25

Family

ID=5408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8242.0A Active CN104918229B (zh) 2015-05-06 2015-05-06 基站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182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971A (zh) * 2016-05-23 2019-01-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2788639A (zh) * 2021-01-22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状态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9063A1 (ja) * 2008-02-05 2009-08-13 Ntt Docomo, Inc. 位置登録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11881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系统、中继站、控制基站及基站
CN103108297A (zh) * 2011-11-11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标识方法及装置
CN103843451A (zh) * 2011-09-30 2014-06-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9063A1 (ja) * 2008-02-05 2009-08-13 Ntt Docomo, Inc. 位置登録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11881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系统、中继站、控制基站及基站
CN103843451A (zh) * 2011-09-30 2014-06-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3108297A (zh) * 2011-11-11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标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971A (zh) * 2016-05-23 2019-01-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2788639A (zh) * 2021-01-22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状态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788639B (zh) * 2021-01-22 2023-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状态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8229B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4996B (zh)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装置、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152109B2 (ja)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02833727B (zh) 选择用户识别卡的方法与通讯装置
CN106162777B (zh) 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18022773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New Radio Capabilities
CN105246027A (zh)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05155A (zh)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582127A (zh) 一种d2d资源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306682B1 (ko)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392056B (zh) 一种终端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1568196A (zh) 分配物理小区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76194B (zh) 一种空间相关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0419242B (zh) 聚合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883439B2 (en) Offlo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397019B1 (en) Method and devices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3916932A (zh) 处理细胞选择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4185299A (zh) 近距离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移动管理实体
CN109392030B (zh) 一种在基站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和无线网络
KR20230061339A (ko)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셀 구성 방식
CN108347725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4168629A (zh) 邻近服务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终端及邻近服务通信系统
CN102316528A (zh) 基于网络共享资源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WO2021042310A1 (zh) 一种通信系统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1491004B (zh) 确定网络参数的方法、网络实体及其通信系统
WO2020081555A4 (en) Choosing core network ty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0 9th and 10th floors, building 1, zone 1, No.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the 10 floor of block B, Ding Hao Electronics Building, 3 Haidian Avenu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