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783A -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783A
CN104917783A CN201410085322.0A CN201410085322A CN104917783A CN 104917783 A CN104917783 A CN 104917783A CN 201410085322 A CN201410085322 A CN 201410085322A CN 104917783 A CN104917783 A CN 104917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human body
biological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53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853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77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7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人类日常生活中涉及个人信息凭证应用领域所存在的使用物理介质作为个人信息载体的不真实信息技术缺陷和安全保障技术不足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真实身份验证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技术及交互运行方法。通过对人体生物信息的智能获取、加密、传输、识别和存储操作,使人体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可以作为网络用户真实的身份信息凭证使用;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中的私有云端网络平台,可以开放系统接口给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提供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服务,网络用户可以在接入系统的任意客户端,通过“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进行身份识别及验证操作。

Description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人体生物信息与网络系统进行对接的一种智能化和信息化交互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对自身人体信息的应用,跨越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类面临对传统身份信息凭证应用技术的一种创新和变革,而且必须是相对比较彻底的系统性技术应用的革新,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传统的做法和使用习惯,基本上是依赖于物理介质作为个人身份凭证信息载体,还有包括网络账户都需要提供密码验证,而且密码基本上是采用容易被复制和盗用的明码信息。这种二元化技术结构的信息凭证的弊端是可以游离于主人之外使用的,安全隐患非常之大;此外信息凭证是由服务提供方发起,用户是属于弱势一方,是从属关系,个人信息的私密性无法受到有效保护。本发明系统的主客关系恰恰是相反,把人体生物信息作为主体,所有服务的提供方都是客体,突出了原本应有的用户私有信息保障主导选择权利,理论上讲,客体方只要验证服务对象是否为其本人即可。并且个人生物信息ID识别码具有唯一性和通用性,意味着用户可以抛弃掉所有传统的非自身原本信息载体,在网络世界中接入“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任何智能终端设备上,都可以提供网络用户真实身份的实时的验证识别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人类日常生活中涉及个人信息凭证应用领域所存在的使用物理介质作为个人信息载体的不真实信息技术缺陷和安全保障技术不足问题,提供了一种对人体生物信息的智能获取、加密、传输、识别和存储操作,基于人体真实身份验证的私有云端用户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技术及交互运行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构建,以“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为系统终端操作客体和人机信息交互转换通道接口,以用户真实生物信息经系统加密处理生成的“ID KEY”数据信息为“生物秘钥”载体,通过“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与网络客户端设备链接至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与私有云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ID KEY”人体生物秘钥是用户在网络系统中唯一的ID身份识别码,即是个人独享的网络用户生物通行证;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接口可以开放给第三方服务平台使用,即任何持有“ID KEY”人体生物秘钥的网络用户都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接入系统私有云端网络平台的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服务,而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必须是由用户本人经“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操作才能实时生成与系统匹配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属于微型可携带式仪器,具有人体信息的采集、加密、存储和传输功能;人体生物识别信息源可以是人体静脉、指纹、掌纹、虹膜、脸形的方式,用户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信息源使用;针对同一类型信息源(除脸形识别外),可以是一种以上采集自人体不同部位的信息源共同绑定个人用户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通讯接口包括有线和无线模式,接入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兼容各种操作系统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涉及到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领域,可以自由绑定各种跟个人有关如手机号、银行卡、会员卡、网络账户之类的数据服务,即可以代替账号登录,也可以代替原来明码密码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在应用中可以不限制在一个数量级,可以是多个属于其人体本身独有的生物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只能绑定在其个人名下;在网络系统中绑定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的个人身份明码信息标识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英文或者中文之类通用网络账号或名称符号,属于关联信息,两者可以单独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具有唯一性特征,可以在任何涉及个人私密和商务领域使用,可以签发带有个人秘钥信息如包括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子订单、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书信之类的电子化文件。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可以开放接口给客体方,即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使用,用户的私有信息是由网络用户作为主体方提供给客体方的,也就是指网络用户有权决定把个人自身生物信息验证提供给哪一方平台接入系统使用,即成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而私有“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及验证提供方是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私有云端网络平台。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架构由“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网络客户端设备(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私有云端网络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组成。
附图简述
图1本发明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详细说明,但权利要求并不限于此。
图1表示本发明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智能手机客户端模块5、PC电脑客户端模块6、平板电脑客户端模块7、智能终端设备客户端模块8是直接可以通过有线(USB)或者无线(WIFI/蓝牙)通讯模式链接INTERNET/局域网4和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模块9、10、11、12,而“网络用户”可以分别通过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模块9、10、11、12接入不同的网络客户端应用,进行系统用户终端识别操作。
私有云端网络平台1是所有“网络用户”信息数据交互中心,也是私有云端用户数据存储中心,负责存储“网络用户”的“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和个人身份明码信息标识符;“网络用户”分别可以经模块9和5、10和6、11和7、12和8链接INTERNET/局域网4,与第三方服务平台3或者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2进行“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操作;其中“第三方服务平台1、2、3……”是指私有云端网络平台1可以开放系统接口给无数个不同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服务;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2是指“网络用户”与“第三方服务平台1、2、3……”3,进行系统操作涉及到支付环节时的一个银行系统支付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银行支付接口接入“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为“网络用户”服务。
“网络用户”的人体生物信息采集是可以经任意一个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模块9、10、11、12获取,而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模块9、10、11、12与智能手机客户端模块5、PC电脑客户端模块6、平板电脑客户端模块7、智能终端设备客户端模块8是可以完全分离的,即是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是可以由用户随身携带使用的,并且可以任意接入不同的客户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客户端模块5、PC电脑客户端模块6、平板电脑客户端模块7、智能终端设备客户端模块8)操作使用。

Claims (8)

1.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构建,以“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为系统终端操作客体和人机信息交互转换通道接口,以用户真实生物信息经系统加密处理生成的“ID KEY”数据信息为“生物秘钥”载体,通过“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与网络客户端设备链接至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与私有云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ID KEY”人体生物秘钥是用户在网络系统中唯一的ID身份识别码,即是个人独享的网络用户生物通行证;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接口可以开放给第三方服务平台使用,即任何持有“ID KEY”人体生物秘钥的网络用户都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接入系统私有云端网络平台的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服务,而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必须是由用户本人经“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操作才能实时生成与系统匹配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属于微型可携带式仪器,具有人体信息的采集、加密、存储和传输功能;人体生物识别信息源可以是人体静脉、指纹、掌纹、虹膜、脸形的方式,用户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信息源使用;针对同一类型信息源(除脸形识别外),可以是一种以上采集自人体不同部位的信息源共同绑定个人用户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通讯接口包括有线和无线模式,接入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兼容各种操作系统工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涉及到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领域,可以自由绑定各种跟个人有关如手机号、银行卡、会员卡、网络账户之类的数据服务,即可以代替账号登录,也可以代替原来明码密码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在应用中可以不限制在一个数量级,可以是多个属于其人体本身独有的生物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只能绑定在其个人名下;在网络系统中绑定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的个人身份明码信息标识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英文或者中文之类通用网络账号或名称符号,属于关联信息,两者可以单独使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网络用户“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具有唯一性特征,可以在任何涉及个人私密和商务领域使用,可以签发带有个人秘钥信息如包括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子订单、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书信之类的电子化文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可以开放接口给客体方,即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使用,用户的私有信息是由网络用户作为主体方提供给客体方的,也就是指网络用户有权决定把个人自身生物信息验证提供给哪一方平台接入系统使用,即成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而私有“ID KEY”人体生物秘钥及验证提供方是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的私有云端网络平台。
8.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架构由“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网络客户端设备(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私有云端网络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网关)组成。
CN201410085322.0A 2014-03-10 2014-03-10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Pending CN104917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5322.0A CN104917783A (zh) 2014-03-10 2014-03-10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5322.0A CN104917783A (zh) 2014-03-10 2014-03-10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783A true CN104917783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5322.0A Pending CN104917783A (zh) 2014-03-10 2014-03-10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177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7762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葛煜浩 基于生物特征实现的交互系统及装置
CN108710776A (zh) * 2017-04-05 2018-10-26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生物特征信息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386A (zh) * 2008-05-19 2008-12-24 刘洪利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系统及其身份认证方法
CN101479752A (zh) * 2006-04-24 2009-07-08 加密密钥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安全事务的便携式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752A (zh) * 2006-04-24 2009-07-08 加密密钥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安全事务的便携式设备和方法
CN101330386A (zh) * 2008-05-19 2008-12-24 刘洪利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系统及其身份认证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7762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葛煜浩 基于生物特征实现的交互系统及装置
CN107431697A (zh) * 2016-02-29 2017-12-01 葛煜浩 基于生物特征实现的交互系统及装置
CN108710776A (zh) * 2017-04-05 2018-10-26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生物特征信息的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8575B2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04618117B (zh)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卡设备的身份认证装置及方法
US20160012272A1 (e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a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nfc
WO2015188424A1 (zh) 一种密钥存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38471A (zh) 一种密码保护和管理方法
CN102571359A (zh) 基于智能卡的云桌面认证方法
CN103024706A (zh) 基于手机短信的多因子双向动态身份认证装置和方法
CN103685255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扫描的文件加密方法
JP2023522835A (ja) 暗号化認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7076270A1 (zh) 一种具有动态令牌otp功能的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204069000U (zh) 移动加密认证装置
CN103701586A (zh) 获取密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5550A (zh) 智能化电子商务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及运行方法
CN205354036U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的数据加密云存储系统
Papaioannou et al. User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mobile passenger ID devices for land and sea border control
Koved et al. Perceived security risks in mobile interaction
CN111539713B (zh) 移动支付账户端用户凭证生成转换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917783A (zh) 人体生物信息网络生态系统交互运行方法
CN103281186B (zh)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动态令牌、交易系统及方法
CN102546168A (zh) 用于身份认证的通讯装置
CN108780476A (zh) 用于验证人员身份的方法
CN20542785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
CN204392264U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指纹式动态口令认证装置及系统
CN113297557A (zh) 账号数据授权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3219381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外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Jizh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Jizh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Jizh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Entering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