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440A -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1440A
CN104901440A CN201510397055.5A CN201510397055A CN104901440A CN 104901440 A CN104901440 A CN 104901440A CN 201510397055 A CN201510397055 A CN 201510397055A CN 104901440 A CN104901440 A CN 10490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charge transport
modul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7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1440B (zh
Inventor
吕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ng Fangy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970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1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设置模块;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终端为发送端,且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或设置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第二终端为发送端;当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第二终端为接收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第一电量传输模块获取第一电源模块的电量传送至第二电量传输模块;第二电量传输模块传送电量至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为第二终端充电。本发明通过将发送端的电量传输到接收端实现电量的传输,解决在紧急情况下电量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充电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的续航能力一直是人们很关注的一项手机性能指标,各个手机开发商也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然而不管如何提高一部手机的续航能力,它的电量总是有限的。当手机用户处于户外时,无法使用座充给手机充电,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若手机电量不足,将会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目前,有一些手机或者平板设备可以通过USB连接的方式进行电量的传输,用来解决在紧急情况下移动设备电量不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手机之间传输电量主要是通过USB连接的方式,用户需要随身带有USB线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电量传输,这种方式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电量传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所属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或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第二终端为发送端;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电量传送至第二电量传输模块;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传送所述电量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终端充电。
本发明能够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电量传输,且终端既可作为发送端为另一终端充电,也可以作为接收端,获取另一终端的电量为自己充电。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或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第二终端为发送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所述电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充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电磁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
所述第一电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终端;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二终端充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电磁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并转发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
所述第二电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终端;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为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电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量传输方法,包括:
S1当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
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量,并通过所述电量进行充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1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具体包括:
S11获取发送端的直流电信号;
S12转换所述直流电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1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接收端。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量具体包括:
S21接收所述步骤S13中的所述电磁波信号;
S22转换所述电磁波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2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直流电信号。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当两个终端相接触时,从设置为发送端的终端向设置为接收端的终端发送电量。这样,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即没有充电设备又需要终端处理紧急事务,且不希望通过第三方设备处理该紧急事务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其他终端进行紧急充电,以解决用户当前的紧急事务,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充电选择,也使得充电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快速获取商品展示网址的系统及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系统的主要组成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系统的完整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第一终端,110.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1.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12第一电磁转换模块,120.第一电源模块;
200.第二终端,210.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1.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212.第二电磁转换模块,220.第二电源模块;
300.设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系统的主要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所述第一终端100包括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和第一电源模块120;第二终端200包括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和第二电源模块220;
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所述第一终端100与所述第二终端200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获取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20的电量传送至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传送所述电量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220,所述第二电源模块220为所述第二终端200充电;
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时,所述第二终端200为发送端;所述第一终端100与所述第二终端200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获取所述第二电源模块220的电量传送至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传送所述电量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20,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20为所述第一终端100充电。
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与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所述电量。
具体的,本发明中还包括设置模块300,所述设置模块300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以及设置所述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且第二终端200为发送端;
本发明中先通过设置模块300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再通过将发送端的电量传输到接收端实现电量的传输,解决在紧急情况下电量不足的问题。
具体的,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200集成在移动设备中,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电脑等。具体的,以手机为例,在手机的后背设有一块电量传输区域,通过程序在两台手机上分别设置好发送和接收电量端,并将两台手机的电量传输区域靠近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电量传输。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20,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11;或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100充电。同样的,第二电源模块220,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211;或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二终端200充电。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系统的完整组成框图。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包括:
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11,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电磁转换模块112;或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
所述第一电磁转换模块112,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终端200;或当所述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200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包括:
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211,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电磁转换模块212;或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并转发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220;
所述第二电磁转换模块212,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终端100;或当所述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100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具体的,本发明中第一电源模块120和第二电源模块220均包括电池和充电电路。当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第二终端200为接收端时,发送端的第一电源模块120获取电池中的电量通过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传送至第二终端200的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将电量传送至充电电路,从而为第二终端200进行充电;同样的,当第一终端100为接收端时,第二终端200的第二电源模块220通过获取其电池的电量通过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传送至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第一将电量传输模块将电量传送至第一终端100的充电电路,从而为第一终端100进行充电。
本发明电量传输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其中第一电量传输模块110中的第一电磁转换模块112和第二电量传输模块210中的第二电磁转换模块212均为电感线圈。简而言之,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电感线圈,发送端电感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波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波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通过两个电感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11和第二交直流转换模块211为能实现直流电信号转交流电信号以及交流电信号转直流电信号功能的逆变电路。
具体的,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11在第一终端100为发送端时,向第一终端100的第一电源模块120获取直流电信号,然后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的交流电信号供给初级线圈(即发送端的第一电磁转换模块112),通过电感线圈耦合能量,接收端的次级线圈(即接收端的第二电磁转换模块212)输出的电流经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信号为接收端的电池充电。
下面以手机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在手机的后背设有一块,电量传输区域,通过APP程序设置好手机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并在APP中设有开始和停止充电的开关按钮。设置成功后并打开APP中的充电开关,发送端即开始将电池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并通过线圈将交流电转换成电磁波信号;接收端的线圈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后即自动将电磁波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因此在设置好接收和发送端后只需要将手机的电量传输区域靠在一起即可实现无线电量传输。当电量开始传输时,手机的APP提示正在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后直接在APP中点击开始/停止按钮,关闭电量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量传输方法,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量传输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电量传输方法包括:
S1当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
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量,并通过所述电量进行充电。
本发明中接收端与发送端可为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电脑等。接收端与发送端设有用于耦合能量的电感线圈,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量的传输。
具体的,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
具体的,步骤S1中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考虑电量传输的效率,一般情况下将接收端与发送端贴在一起。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进,步骤S1中当所述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具体包括:
S11获取发送端的直流电信号;
S12转换所述直流电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1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接收端。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进,步骤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信号具体包括:
S21接收所述步骤S13中的所述电磁波信号;
S22转换所述电磁波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2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直流电信号。
具体的,下面以手机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电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两台手机均在背面设有电量传输区域,电量传输区域包括电感线圈和交直流电信号转换电路。通过手机中的APP分别设置两台手机,一台为发送端,另一台为接收端,并在APP中设有开始和停止充电的开关按钮。
预先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手机内的APP进行设置。
步骤S1当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
将两台手机靠近,使得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根据情况自行设定,但考虑到电量传输效率,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手机贴合在一起。
通过APP打开开始的开关按钮,作为发送端的手机开始获取其内置电池中的直流电信号,通过交直流转换电路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经由电感线圈形成电磁波信号发射出去。
步骤S2作为接收端的手机通过其背面设置的电感线圈感应到电磁波信号形成交流电信号,并且通过其交直流电信号转换电路将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输入其内部的充电电路,通过转换后的直流电信号为其充电。
本发明提供的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将无线充电技术运用到移动终端之间的电量传输。用户不需要有线连接,只需要设置好发送电量及接收电量手机,将两台移动终端靠近在一起就可以进行电量的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更优的技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电量传输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
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电量传送至第二电量传输模块;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传送所述电量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终端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或设置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第二终端为发送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所述电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电量传输模块;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电磁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
所述第一电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终端;或当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提供直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第二终端充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量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发送至第二电磁转换模块;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并转发至所述第二电源模块;
所述第二电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转换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第一终端;或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交流电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为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电脑。
9.一种电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当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
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量,并通过所述电量进行充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获取发送端的电量并传送至接收端具体包括:
S11获取发送端的直流电信号;
S12转换所述直流电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1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接收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接收端获取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电量具体包括:
S21接收所述步骤S13中的所述电磁波信号;
S22转换所述电磁波信号为交流电信号;
S23转换所述交流电信号为直流电信号。
CN201510397055.5A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4901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7055.5A CN104901440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7055.5A CN104901440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440A true CN104901440A (zh) 2015-09-09
CN104901440B CN104901440B (zh) 2018-05-25

Family

ID=5403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7055.5A Active CN104901440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14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421A (zh) * 2017-06-19 2017-09-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794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50001952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CN104333144A (zh) * 2014-09-24 2015-02-04 郭和友 无线充供电的oled柔屏手机
WO2015020987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Energous Corporation Social power sharing for mobile devices based on pocket-forming
CN104659925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1952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WO2015020987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Energous Corporation Social power sharing for mobile devices based on pocket-forming
CN104659925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4201794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333144A (zh) * 2014-09-24 2015-02-04 郭和友 无线充供电的oled柔屏手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421A (zh) * 2017-06-19 2017-09-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440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3777B1 (ko) 무선 충전 방법
CN103683400B (zh) 基于nfc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10221389A1 (en)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19830A (zh)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方法
CN204442353U (zh) 一种无线充电和nfc通信共天线系统
US8853889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terminal power source
CN204030732U (zh) 一种基于nfc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1820182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2984312A (zh) 手机移动终端
CN104467130A (zh) 无线充电器
CN205622336U (zh) 一种智能微波无线充电装置
CN104065145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2904301B (zh) 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392872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4218625A (zh)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6727695U (zh) 一种非接触式无线手机充电装置
CN104901440A (zh) 一种电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218652A (zh) 无线充供电的oled柔屏网络电子设备
CN204835722U (zh) 一种无线电能和信息传输系统
CN21106342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KR20220152221A (ko)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및 이들의 인증 방법
CN104393689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无线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CN203537077U (zh) 一种与环保节能建筑相结合的无线系统
CN108134430A (zh) 智能终端、互联充电方法、充放电方法及无线充放电管理装置
CN109177751A (zh) 一种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Patentee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233000 3rd floor, Dong'an Market, Fengyang West Road, Longzihu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gbu 309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4

Address after: 313001 room 1019, Xintiandi office building, Yishan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000 3rd floor, Dong'an Market, Fengyang West Road, Longzihu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ngbu 309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1

Address after: 310005 100 Moganshan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Song Jianglin

Address before: 313001 room 1019, Xintiandi office building, Yishan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30

Address after: Room 203, Building F3, Lugu Yuyuan, No. 27, Wenx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205

Patentee after: Hunan shenh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5 100 Moganshan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Song Jiang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7

Address after: No. 2906, Building 2, Qixin Constellation (Longhu Xiangjiang Constellation) Apartment, No. 266 Guyuan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Zeng Fangying

Address before: Room 203, Building F3, Lugu Yuyuan, No. 27, Wenx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205

Patentee before: Hunan shenhe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Assignee: Changsha Bantu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eng Fangying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43000001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