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0130B -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0130B
CN104900130B CN201510316759.5A CN201510316759A CN104900130B CN 104900130 B CN104900130 B CN 104900130B CN 201510316759 A CN201510316759 A CN 201510316759A CN 104900130 B CN104900130 B CN 104900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onstrator
casing
storage box
water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6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0130A (zh
Inventor
孙宏磊
蔡袁强
杨逸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5103167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0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0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0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0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5/00Model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09B23/00,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突涌研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该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包括演示仪箱体、蓄水箱、基坑模型和监测系统;所述演示仪箱体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体,所述蓄水箱能进行升降,内设有隔板,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测压管、位移百分表、应变片、应变监测仪,所述基坑模型包括砾石层、软土层、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该种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基坑突涌演示仪用以模拟工程实际或用以进行基坑突涌机制的研究。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费用低,易于上手,模型材料可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浪费与污染,也不需要依靠离心机进行实验,也不需要如原型试验一般使用巨大的场地。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基坑突涌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地下铁道、高层建筑、人防工程等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也日益复杂,其工程事故率和损失也越来越大。而在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防是治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地下水是导致基坑工程事故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根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基坑事故与地下水有关。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一般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这三类。其中,承压水是地表以下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承受静水压力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常分布于松散地层,埋藏于场地下部,具有承压性,承压力大小与该含水层补给区与排泄区的地势有关;水量由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的性质、渗透性等决定。软土地区承压水基坑突涌模式主要有3种:接触面涌水涌砂破坏、整体顶升破坏和隔水层表面砂沸破坏。
然而,回顾承压水基坑抗突涌稳定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①传统的压力平衡法在评判承压水基坑突涌稳定性时,只考虑了承压含水层顶隔水层土体自重力引起的抗力,没有考虑隔水层土体内聚力、摩擦力,其计算结果不合理。②均质连续构件分析法,将坑底隔水层土体假定为均质线弹性梁、板单元来分析。实际工程中,软土地区坑底承压含水层以上的隔水层为非均质、成层分布的非弹性土体,而且当隔水层厚度与基坑跨度之比较大时,简化成梁、板单元分析显然不合理。③均质连续体法,假设突涌破坏体为均质方柱体或圆柱体,这一假定与软土地区承压水基坑突涌破坏形式相差较大。实际工程中,基坑突涌破坏形式,要么为坑底被承压水水头压力顶破,出现网状或树枝状裂缝;要么为坑底发生流砂、流土或类似于“沸腾”的喷水冒砂现象。
因此,对于某一特定基坑在承压水作用下发生何种形式的突涌,突涌的内在机制研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程界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填补目前关于基坑突涌研究领域空白的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包括演示仪箱体、蓄水箱和监测系统;
所述演示仪箱体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体,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为(厚度大于10mm的)钢板,演示仪箱体的四面侧壁为有机玻璃,且四面侧壁的外部箍紧有铁条,用于增加演示仪箱体的承压能力;
所述演示仪箱体上开有两个箱体进水口、一个箱体排水口和一个测压口,箱体进水口、测压口分别设在演示仪箱体的侧壁上,箱体排水口设在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且箱体进水口、箱体排水口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演示仪箱体的内部用于装设基坑模型,演示仪箱体的顶部装有可拆卸的网格支架,网格支架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地定位固定在演示仪箱体的顶部;
所述蓄水箱安装在导轨上,并连接有电机,蓄水箱能利用电机提供的动力,沿导轨进行升降,且能通过电机控制升降速度;蓄水箱内设有隔板,用于将蓄水箱内部分隔为蓄水区和排水区,且隔板高度为蓄水箱箱体高度的2/3;蓄水箱上开有一个蓄水箱进水口与四个蓄水箱排水口,蓄水箱进水口、蓄水箱排水口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所述蓄水箱进水口设置在蓄水区的上方,一个蓄水箱排水口设置在排水区的底部,三个蓄水箱排水口设置在蓄水区的底部,且蓄水区底部的其中两个蓄水箱排水口分别通过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两个箱体进水口连接;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测压管、位移百分表、应变片、应变监测仪;所述测压管为标有刻度的透明玻璃管,利用测压管支架垂直固定在演示仪箱体外部,测压管通过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测压口连接,用于监测演示仪箱体内承压水层的实际水头高度(水头高度是指隔板高度与蓄水箱底部至演示仪箱体底部垂直距离之和,而根据达西定律,水在砾石层中渗流会损失水头高度,因此需要测出实际的水头高度);所述位移百分表的表盘固定在演示仪箱体顶部的网格支架上,并将位移百分表的测量头布置于基坑模型的工程桩模型顶部与桩间土表面,用于监测基坑底部土体与桩顶竖直位移;所述应变片埋设在工程桩模型的桩内,并通过导线采用半桥接法与应变监测仪连接(应变片与应变监测仪间的导线不应触碰基坑模型其余部分),用于监测工程桩模型的形变。
在本发明中,所述演示仪箱体上测压口的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测压管的高度大于蓄水箱的水头最大高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演示仪箱体上的箱体进水口、测压口、箱体排水口处都设置有滤网,用于防止土体堵塞管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蓄水箱中的隔板与蓄水箱的底部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蓄水箱的升降范围满足:
蓄水箱降至高度最低时,蓄水箱内部的水位高度能低于演示仪箱体上箱体进水口的高度;
蓄水箱升至高度最高时,蓄水箱内部的水位高度能高于演示仪箱体的高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基坑突涌演示仪还包括基坑模型,基坑模型包括砾石层、软土层、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
所述砾石层铺设在演示仪箱体内部的下层,且砾石层顶部在靠近演示仪箱体四周处,涂有用于减少接触面渗透的防水硅胶;
所述软土层采用经(较小固结压力)固结后的软土(具体土的种类根据试验所模拟的工程情况进行选择),软土层铺设在砾石层的上部;
所述围护桩模型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所模拟工程的围护桩模型(其材料应保证基坑模型不发生较大形变),围护桩模型的布置位置按照所模拟工程进行布置;
所述工程桩模型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所模拟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桩模型,工程桩模型的布置位置按照所模拟工程进行布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砾石层的层顶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并与测压口的高度相同(需要要求砾石层渗透性较好)。
在本发明中,所述测压管的零刻度位置与砾石层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工程桩模型每一个水平截面均匀布置4片应变片,每一根工程桩布置3个截面。
提供基于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的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围护桩模型与工程桩模型,并在制作工程桩模型时预先将应变片编号完毕后埋入工程桩模型内;
步骤B:向演示仪箱体内部铺设下层的砾石层,保证层顶平整,砾石层的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
步骤C:向演示仪箱体内部铺设上层的软土层,且分层夯实以模拟实际土质情况;布置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与位移百分表(布置工程桩模型时,若实验对象为挤土桩,则在软土层铺设完毕后插入土体;若实验对象为非挤土桩,则在铺设软土层时预先埋入;布置布置位移百分表与埋有应变片的工程桩模型时,可按照中心密集,四周稀疏的原则进行布置);
步骤D:将蓄水箱、测压管连接到演示仪箱体,将应变片连接至应变监测仪(应变片与应变监测仪的接线不宜张拉过紧以影响实验效果);
步骤E:将蓄水箱降至最低高度后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平稳后,即测压管中的实际水头高度保持稳定,不再变化时,(缓慢)提升蓄水箱,通过测压管读出实际水头高度(期间需严密监测位移百分表与应变检测仪的读数并做记录);在实验持续阶段,箱体排水口应处于开启状态以保持砾石层中有流动的承压水;
步骤F:当达到实验结束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实验研究结束;
所述实验结束条件包括:条件1)水头高度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即测压管中的实际水头高度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并持续1小时,位移百分表及应变片读数基本保持不变;条件2)水头高度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前,基坑模型发生突涌;条件3)工程桩模型因桩顶位移过大而发生失稳破坏,或者因桩身应变过大而发生断裂破坏;
步骤G:实验结束后,关闭蓄水箱进水口,打开蓄水箱排水口与演示仪箱体排水口进行排水,将水排干后,回收模型桩与实验土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实验时对实验对象进行等比例缩小从而制作基坑模型,利用基坑突涌演示仪用以模拟工程实际或用以进行基坑突涌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基坑模型进行监测,从而做出基坑突涌风险评估或研究不同条件不同工况下基坑突涌机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直观地观察基坑模型随着工况的改变或水位的上升而发生的基坑突涌,亦能在不发生基坑突涌时对于基坑模型细微的变化进行精确地监测。
本发明不光考虑到土体内摩擦力对于基坑突涌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工程桩负摩阻力与工程桩种类不同对于基坑突涌的影响。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费用低,易于上手,模型材料可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浪费与污染,也不需要依靠离心机进行实验,也不需要如原型试验一般使用巨大的场地。
本发明能较好地模拟基坑工程中任何一种工况与任何一种承压水条件,也可用于研究如边坡稳定、基坑变形机理、滑坡机理等防灾工程、岩土工程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工作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蓄水箱的节点详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蓄水箱;2砾石层;3软土层;4围护桩模型;5工程桩模型;6箱体进水口;7箱体进水口;8测压口;9箱体排水口;10测压管;11测压管支架;12蓄水箱排水口;13蓄水箱排水口;14蓄水箱排水口;15蓄水箱排水口;16隔板;17位移百分表;18应变片;19应变监测仪;20蓄水区;21排水区;22蓄水箱进水口;23网格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包括演示仪箱体、蓄水箱1和监测系统。通过蓄水箱1将水诸如演示仪箱体以模拟承压水,通过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做出基坑突涌风险评估或研究不同条件不同工况下基坑突涌机制。该装置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防灾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可利用许多适当的材料制作。
所述演示仪箱体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体,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为厚度大于10mm的厚钢板,演示仪箱体的四面侧壁为便于观测采用有机玻璃,且四面侧壁的外部箍紧有铁条,用于增加演示仪箱体的承压能力;演示仪箱体的内部侧壁为用砂纸或钢刷打毛处理后的侧壁。演示仪箱体尺寸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不方便实验,过小则实验效果不佳。
所述演示仪箱体上开有两个箱体进水口6,7、一个箱体排水口9和一个测压口8,箱体进水口6,7、测压口8分别设在演示仪箱体的侧壁上,测压口8的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6,7的高度,箱体排水口9设在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且箱体进水口6,7、箱体排水口9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箱体进水口6,7、测压口8、箱体排水口9处都设置有滤网,用于防止土体堵塞管道。演示仪箱体的内部用于装设基坑模型,演示仪箱体的顶部装有可拆卸的网格支架23,网格支架23大小应适合模型箱体顶部面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及定位,且使其保持固定,从而适合安装位移百分表17。
基坑模型包括砾石层2、软土层3、围护桩模型4、工程桩模型5,按照实际工程情况等比例缩小并进行布置。
所述砾石层2铺设在演示仪箱体内部的下层,且砾石层2顶部在靠近演示仪箱体四周处,涂有用于减少接触面渗透的防水硅胶,从而防止水流从侧面渗漏影响实验效果。砾石层2的砾石颗粒均匀,最大粒径不超过5mm,其渗透系数约为5x10-6cm/s,以保证内部渗流稳定;砾石层2的层顶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6,7的高度,并与测压口8的高度相同。
所述软土层3铺设在砾石层2上部,具体是指经5kPa固结压力固结后的淤泥质粘性土。
所述围护桩模型4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混凝土围护桩模型,具体应按照比例围成一个正方形基坑。
所述工程桩模型5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混凝土工程桩模型,具体布置时共布置9x9共81根桩。工程桩模型5每一个水平截面均匀布置4片应变片18,每一根工程桩布置3个截面。
如图2所示,所述蓄水箱1安装在导轨上,并连接有电机,蓄水箱1能利用电机提供的动力,沿导轨进行升降,且能通过电机控制升降速度。蓄水箱1的升降范围满足:蓄水箱1降至高度最低时,蓄水箱1内部的水位高度低于演示仪箱体上箱体进水口6,7的高度;蓄水箱1升至高度最高时,蓄水箱1内部的水位高度高于演示仪箱体的高度。
蓄水箱1内设有与蓄水箱1底部垂直设置的隔板16,用于将蓄水箱1内部分隔为蓄水区20和排水区21,用以在实验时保持稳定的水头高度,其水头高度即为隔板16高度与蓄水箱1底部至演示仪箱体底部垂直距离之和;且隔板16高度为蓄水箱1箱体高度的2/3。蓄水箱1上开有一个蓄水箱进水口22与四个蓄水箱排水口12,13,14,15,蓄水箱进水口22、蓄水箱排水口12,13,14,15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所述蓄水箱进水口22设置在蓄水区20的上方,一个蓄水箱排水口15设置在排水区21的底部,三个蓄水箱排水口12,13,14设置在蓄水区20的底部,且蓄水区20底部的其中两个蓄水箱排水口13,14分别使用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两个箱体进水口6,7连接,并密封以防止渗漏。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测压管10、位移百分表17、应变片18、应变监测仪19。
所述测压管10为标有刻度的透明玻璃管,利用测压管支架11垂直固定在演示仪箱体外部,测压管10通过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测压口8连接,并密封以防止渗漏,用于监测演示仪箱体内承压水层的实际水头高度;测压管10的高度大于蓄水箱1的水头最大高度,测压管10零刻度位置的高度与砾石层2的层顶高度相同。其中,水头高度是指隔板16高度与蓄水箱1底部至演示仪箱体底部垂直距离之和,而根据达西定律,水在砾石层2中渗流会损失水头高度,因此需要测出实际的水头高度。
所述位移百分表17利用网格支架23固定在演示仪箱体的内部上端,并布置于工程桩模型5顶部与桩间土表面,用于监测基坑底部土体与桩顶竖直位移。
所述应变片18埋设在工程桩模型5的桩内,并通过导线采用半桥接法与应变监测仪19连接,应变片18与应变监测仪19间的导线不应触碰基坑模型其余部分,用于监测工程桩模型5的形变。
基于上述基坑突涌演示仪,利用示意图对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在实际的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所述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实际工程设计图或实验方案实际确定基坑模型尺寸,模型桩的数量与尺寸,并进行工程桩模型5与围护桩模型4的制作,在制作工程桩模型5时预先埋入应变片18。根据基坑模型大小制作演示仪箱体,本实施例中演示仪箱体材质底部为厚钢板,侧壁四周为便于观测使用有机玻璃,并用铁条箍紧以增加承压能力。箱体内部侧壁用砂纸或钢刷打毛。
(2)铺设下层砾石层2,确保砾石层2颗粒均匀,并保证层顶平整。下层砾石层2层顶高度与测压口8高度一致,并在铺设完下层砾石层2后在砾石层2顶部靠近箱壁四周涂防水硅胶以减少接触面的渗透性,从而防止水流从侧面渗漏影响实验效果
(3)铺设上层软土层3,布置围护桩模型4、工程桩模型5以及位移百分表17。本实施例中,布置9×9根工程桩模型5,且带有应变片18的工程桩模型5与位移百分表17按照中心密集,四周稀疏的原则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中工程桩模型5采用挤土桩,在布置完围护桩模型4与上层软土层3后将桩插入土中。
(4)连接蓄水箱1与测压管10,将应变片18连接至应变监测仪19。需注意的是,应变片18与应变监测仪19的接线不宜张拉过紧以影响实验效果。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线假设于网格支架23上。
(5)关闭蓄水箱排水口13与演示仪箱体排水口9,将蓄水箱1降至最低高度后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隔板16后,多余的水流入蓄水箱排水区21从而达到动态平衡。观察演示仪箱体内部下层砾石层2是否已充满水,若已充满,缓慢提升蓄水箱1,并通过测压管10读出实际水头高度。期间需严密监测位移百分表17与应变检测仪的读数并做记录。
(6)当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时结束实验:
1)水头高度稳定在目标高度并持续一段时间。
2)水头高度在达到目标高度前基坑模型已发生突涌。
3)工程桩模型5桩顶位移过大而发生失稳破坏或桩身应变过大而发生断裂破坏。
(7)实验结束后,关闭蓄水箱进水口22,打开蓄水箱排水口13与演示仪箱体排水口9进行排水,将水排干后,回收模型桩与实验土体。
对于采用非挤土桩,入钻孔灌注桩的的基坑工程,可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变步骤(3)的实施方式。在布置完围护桩模型4与上层软土层3后,在将要布置模型桩的位置上进行钻孔,钻孔直径略小于工程桩模型5,而后将工程桩模型5一一插入相应位置以此模拟钻孔灌注桩。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演示仪箱体、蓄水箱和监测系统;
所述演示仪箱体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体,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为钢板,演示仪箱体的四面侧壁为有机玻璃,且四面侧壁的外部箍紧有铁条,用于增加演示仪箱体的承压能力;
所述演示仪箱体上开有两个箱体进水口、一个箱体排水口和一个测压口,箱体进水口、测压口分别设在演示仪箱体的侧壁上,箱体排水口设在演示仪箱体的底部,且箱体进水口、箱体排水口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演示仪箱体的内部用于装设基坑模型,演示仪箱体的顶部装有网格支架,网格支架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地定位固定在演示仪箱体的顶部;
所述蓄水箱安装在导轨上,并连接有电机,蓄水箱能利用电机提供的动力,沿导轨进行升降,且能通过电机控制升降速度;蓄水箱内设有隔板,用于将蓄水箱内部分隔为蓄水区和排水区,且隔板高度为蓄水箱箱体高度的2/3;蓄水箱上开有一个蓄水箱进水口与四个蓄水箱排水口,蓄水箱进水口、蓄水箱排水口分别装有用于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所述蓄水箱进水口设置在蓄水区的上方,一个蓄水箱排水口设置在排水区的底部,三个蓄水箱排水口设置在蓄水区的底部,且蓄水区底部的其中两个蓄水箱排水口分别通过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两个箱体进水口连接;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测压管、位移百分表、应变片、应变监测仪;所述测压管为标有刻度的透明玻璃管,利用测压管支架垂直固定在演示仪箱体外部,测压管通过塑料软管与演示仪箱体的测压口连接,用于监测演示仪箱体内承压水层的实际水头高度;所述位移百分表的表盘固定在演示仪箱体顶部的网格支架上,并将位移百分表的测量头布置于基坑模型的工程桩模型顶部与桩间土表面,用于监测基坑底部土体与桩顶竖直位移;所述应变片埋设在工程桩模型的桩内,并通过导线采用半桥接法与应变监测仪连接,用于监测工程桩模型的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仪箱体上测压口的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测压管的高度大于蓄水箱的水头最大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仪箱体上的箱体进水口、测压口、箱体排水口处都设置有滤网,用于防止土体堵塞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中的隔板与蓄水箱的底部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的升降范围满足:
蓄水箱降至高度最低时,蓄水箱内部的水位高度能低于演示仪箱体上箱体进水口的高度;
蓄水箱升至高度最高时,蓄水箱内部的水位高度能高于演示仪箱体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突涌演示仪还包括基坑模型,基坑模型包括砾石层、软土层、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
所述砾石层铺设在演示仪箱体内部的下层,且砾石层顶部在靠近演示仪箱体四周处,涂有用于减少接触面渗透的防水硅胶;
所述软土层采用经固结后的软土,软土层铺设在砾石层的上部;
所述围护桩模型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所模拟工程的围护桩模型,围护桩模型的布置位置按照所模拟工程进行布置;
所述工程桩模型是指经过等比例缩小的所模拟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桩模型,工程桩模型的布置位置按照所模拟工程进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的层顶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并与测压口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的零刻度位置与砾石层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桩模型每一个水平截面均匀布置4片应变片,每一根工程桩布置3个截面。
10.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的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围护桩模型与工程桩模型,并在制作工程桩模型时预先将应变片编号完毕后埋入工程桩模型内;
步骤B:向演示仪箱体内部铺设下层的砾石层,保证层顶平整,砾石层的高度高于箱体进水口的高度;
步骤C:向演示仪箱体内部铺设上层的软土层,且分层夯实以模拟实际土质情况;布置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与位移百分表;
步骤D:将蓄水箱、测压管连接到演示仪箱体,将应变片连接至应变监测仪;
步骤E:将蓄水箱降至最低高度后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平稳后,即测压管中的实际水头高度保持稳定,不再变化时,提升蓄水箱,通过测压管读出实际水头高度;在实验持续阶段,箱体排水口应处于开启状态以保持砾石层中有流动的承压水;
步骤F:当达到实验结束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实验研究结束;
所述实验结束条件包括:条件1)水头高度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即测压管中的实际水头高度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并持续1小时,位移百分表及应变片读数基本保持不变;条件2)水头高度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前,基坑模型发生突涌;条件3)工程桩模型因桩顶位移过大而发生失稳破坏,或者因桩身应变过大而发生断裂破坏;
步骤G:实验结束后,关闭蓄水箱进水口,打开蓄水箱排水口与演示仪箱体排水口进行排水,将水排干后,回收围护桩模型、工程桩模型、砾石、软土。
CN201510316759.5A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Active CN104900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6759.5A CN104900130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6759.5A CN104900130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0130A CN104900130A (zh) 2015-09-09
CN104900130B true CN104900130B (zh) 2017-06-20

Family

ID=54032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6759.5A Active CN104900130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0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394A (zh) * 2015-11-20 2016-02-17 浙江科技学院 研究抗拔桩抵抗基坑突涌破坏机理的试验装置
CN105974088B (zh) * 2016-05-04 2018-05-08 同济大学 一种水位循环升降引起的地面沉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337446B (zh) * 2016-09-27 2017-08-11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桩基抗拔室内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6996902B (zh) * 2017-04-28 2023-10-13 浙江科技学院 含有承压水地层的基坑坑底稳定性测试装置
CN106950099B (zh) * 2017-04-28 2023-10-13 浙江科技学院 考虑承压水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测试装置
CN107401141B (zh) * 2017-08-25 2023-02-0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移动防洪墙的整体试验方法和装置
CN107884325A (zh) * 2017-11-08 2018-04-06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排桩支护基坑渗透破坏发展过程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10485483A (zh) * 2019-08-19 2019-11-22 浙江大学 一种模拟基坑突涌灾变全过程的装置
CN111882975A (zh) * 2020-06-12 2020-11-03 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演示轻型井点降水滤管淤积事故处理过程的实体模型
CN115116315B (zh) * 2022-07-06 2024-06-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突涌研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5164Y (zh) * 2008-09-28 2009-07-01 浙江大学 基坑工程渗透破坏模型试验装置
CN101845815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同济大学 一种软土地层含承压水基坑突涌塑性破坏计算处理方法
CN102322078A (zh) * 2011-06-17 2012-01-18 同济大学 一种承压水基坑开挖与降压耦合效应的突涌破坏计算处理方法
CN103821183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同济大学 一种模拟土体突涌破坏现象及规律的试验装置
CN104099953A (zh) * 2013-04-08 2014-10-15 同济大学 模拟基坑承压水位变化及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
CN204759887U (zh) * 2015-06-10 2015-11-11 浙江大学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3255B2 (ja) * 2004-03-15 2006-09-20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地盤改良杭の軸力測定方法
WO2006015278A2 (en) * 2004-07-30 2006-02-09 Loadtes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load testing using bi-directional testing
JP2011117172A (ja) * 2009-12-02 2011-06-16 Shimizu Corp 場所打ち杭の先端支持力確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5164Y (zh) * 2008-09-28 2009-07-01 浙江大学 基坑工程渗透破坏模型试验装置
CN101845815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同济大学 一种软土地层含承压水基坑突涌塑性破坏计算处理方法
CN102322078A (zh) * 2011-06-17 2012-01-18 同济大学 一种承压水基坑开挖与降压耦合效应的突涌破坏计算处理方法
CN103821183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同济大学 一种模拟土体突涌破坏现象及规律的试验装置
CN104099953A (zh) * 2013-04-08 2014-10-15 同济大学 模拟基坑承压水位变化及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
CN204759887U (zh) * 2015-06-10 2015-11-11 浙江大学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0130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0130B (zh)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及其基坑突涌实验研究方法
CN105756103B (zh) 模拟基坑降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渗流的透明土试验方法
CN101831924B (zh) 地下结构物阻断地下水渗流的模拟装置
CN108195723B (zh) 一种加固松散砾石土的渗透注浆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005363A (zh) 一种三维地下承压水流-地铁隧道结构相互作用模拟装置
CN204125898U (zh) 一种模拟地震作用下坝基渗流的试验装置
CN105926686A (zh) 研究复合地基与支护结构共同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206470116U (zh) 一种模拟承压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受力的试验装置
CN105810075A (zh) 抽水触发岩溶塌陷过程实验装置
CN106706416A (zh) 模拟承压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受力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761708A (zh)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
CN103389260B (zh) 桩基础阻碍地下水渗流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
CN105735381A (zh) 复合地基与支护结构共同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系统
CN105352867A (zh) 模拟多空隙组合介质隧洞渗流的测试方法
CN205242462U (zh) 一种研究抗拔桩抵抗基坑突涌破坏机理的试验装置
CN109853646A (zh) 基坑承压水降水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7820364U (zh) 一种地下水渗流隧道施工诱发地表变形的模型试验装置
CN205617451U (zh) 复合地基与支护结构共同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系统
CN206906136U (zh) 考虑承压水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测试装置
CN204759887U (zh)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
CN205636834U (zh) 研究复合地基与支护结构共同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系统
CN107165204A (zh) 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测试方法
CN110847143A (zh) 一种室内模拟真空预压状态下测量水平渗透系数的装置
CN106193139B (zh) 一种临河基坑施工对桩基影响的测试装置
CN215180177U (zh) 一种模拟地下水位变动引起隧道变形的模型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