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3710A -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3710A
CN104883710A CN201510232996.3A CN201510232996A CN104883710A CN 104883710 A CN104883710 A CN 104883710A CN 201510232996 A CN201510232996 A CN 201510232996A CN 104883710 A CN104883710 A CN 104883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queue
child node
telegon
control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29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帆
张洪光
李宇清
范文浩
唐碧华
刘元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5102329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3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3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初始化;监测协调器拥塞状况并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所处的拥塞状态;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子节点接收所述拥塞信息并监测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状况,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所处的拥塞状态;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本发明给出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能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状况,并在出现拥塞时有效减缓缓存队列增长速率阻止队列溢出,保证了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控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分布式部署的微小型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微小节点配备有嵌入式计算设备,拥有传感器或执行器的接口。在网络覆盖区域内各节点协作感知、监测、处理和传输被采集的对象的信息,并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最终把感知信息传输至网络“中心”节点——sink节点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星型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简单而又常见的拓扑结构,它是树型网络、网状网络和分簇网络等其他拓扑结构的末端组成部分。星型网络的拥塞会导致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数据堆积在节点队列中,时延增大,队列溢出数据包丢失,严重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这对星型网络的具体应用危害很大,因此,星型网络的拥塞控制成为了一项关键技术。
星型网络是由一个协调器和多个子节点组成的简单拓扑网络,子节点负责事件信息的感知与采集,并把数据发送至协调器中,协调器起网关的作用,负责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在星型网络中,很容易出现由缓存队列溢出而造成的节点级拥塞。这种拥塞出现的原因是:当感知区域有未知突发事件发生时,传感器采集频率增加,队列输入速率增加,大量数据流在短时间内涌入网络,节点缓存队列迅速增长并溢出,导致网络丢包率、时延增加,吞吐量下降。这对星型网络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对于时延、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拥塞控制措施,阻止缓存队列的快速增长和溢出,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在星型网络场景下进行拥塞控制主要有以下技术问题:如何及时、有效的进行拥塞检测、通告和解除;如何利用缓存队列进行拥塞的准确判断;如何进行有效的速率调节,保证协调器和子节点队列在网络拥塞时能有效减缓队列的增长速率并阻止队列溢出而造成丢包。
现有的拥塞控制技术大多都是针对网状网络、树型网络等多跳传输的网络。传统的拥塞控制机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拥塞检测、拥塞通告和拥塞解除。
现有的拥塞检测机制主要有:基于缓存队列长度的检测,基于信道采样的检测,基于数据包丢失状况的检测,基于拥塞度的检测,基于数据包时延的检测等。基于缓存队列长度的检测是现阶段使用最多的拥塞检测方法,但对缓存队列设置单一阈值的方法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拥塞检测方法,因此,如何基于队列长度设计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挑战。
拥塞通告机制分为隐式通告和显示通告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隐式通告方式把拥塞信息放在控制帧或信息帧里,不需要为拥塞信息增加额外开销,但存在一定延时,有时候不能将拥塞信息进行及时的通告。显示通告方式为拥塞信息增加专门的通告帧,进行及时的拥塞通告,但是却增加了网络传输负担。
拥塞解除机制主要有:速率调节、传输调度、流量调度、资源控制、网内聚集处理、速率预分配、分组丢弃等方式。其中,速率调节是最主要的拥塞解除手段。当得知下一跳节点拥塞后,降低发送速率;当本地节点拥塞时,提升发送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星型网络中的节点级拥塞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
无线传感器网络初始化,包括设置协调器的拥塞控制周期以及根据协调器服务速率设定子节点正常状态下的发送速率;
监测协调器拥塞状况并得到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所处的拥塞状态;
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所述拥塞信息包括: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中所处的拥塞状态以及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拥塞指数;
子节点接收所述拥塞信息并监测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状况并得到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所处的拥塞状态;
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拥塞控制周期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拥塞出现的频率或采用具体协议栈的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保证协调器不出现拥塞状态,正常状态下子节点的发送速率应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协调器的服务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的步骤中,拥塞通告采取隐式通告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协调器和/或子节点的队列拥塞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队列拥塞指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上一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队列总长度-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对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设置若干阈值,确定不同的拥塞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在进行拥塞状态划分时,把节点(包括协调器和/或子节点)划分为5种拥塞状态,划分规则如下:
状态0:初始状态,队列长度等于零,队列拥塞指数等于零;
状态1:正常发送状态,表明所述节点无拥塞状况,队列长度小于初级门限值,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状态2:轻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与高级门限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小于固定门限;
状态3:中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与高级门限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大于固定门限;
状态4:重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超过高级门限的最大值,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的步骤包括:
若协调器和子节点都无拥塞状态,说明网络处于正常状态,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发送速率等于初始值,采集速率无需调节;
若检测出协调器或子节点出现拥塞状态,则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传感器发送速率和子节点采集速率并对传感器发送速率和子节点采集速率进行调节,其计算方法为:
根据子节点的拥塞状态,以降低队列拥塞指数为目的,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步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
根据子节点和协调器拥塞程度的严重性,以迭代的方式逐步提升或降低子节点发送速率。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根据星型网络的特点,采用基于缓存队列的拥塞检测方法,协调器使用隐式通告的方式向子节点广播其拥塞状况,并采用调节子节点发送速率和采集速率的方式进行拥塞的解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处的星型结构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中拥塞检测方法的节点状态转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拥塞通告中拥塞信息存储内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依照本发明,星型结构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网络由1个协调器和N个子节点组成。子节点和协调器中分别各维护一个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子节点所带传感器以一定采集速率rcollect进行数据采集,并把数据放入发送队列中,传感器采集速率rcollect会随环境变化,并且可以调节。子节点具有最大发送速率Rmax,子节点当前的发送速率为rsend(其值在0~Rmax间可调),协调器上传数据的服务速率为rserve,协调器服务速率rserve为固定值。因此,在正常状况下,为保证协调器不拥塞,子节点当前的发送速率rsend应该小于等于协调器服务速率rserve,即rsend≤rserve
在本实施例中,协调器使用IEEE 802.15.4协议栈组建信标网络,协调器周期性发送信标帧,每个子节点都会接收到信标帧。N个子节点采用CSMA-CA机制进行信道的竞争,竞争到信道的子节点以rsend为发送速率进行数据的发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子节点与协调器进行通信,当子节点发完一帧数据后,所有子节点再进行下一时刻的信道竞争。因此,当一周期内传感器平均采集速率时,网络不会出现拥塞状况。而当采集速率超过该值时,网络出现拥塞状况,拥塞控制机制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周期性的解决办法,进行周期性的拥塞检测、拥塞通告和拥塞解除。以牺牲一定的能耗和计算时间换取数据的高可靠传输。该方法包含检测、通告和解除三个阶段,并包含协调器和子节点两个部分。
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无线传感器网络初始化,对各参数进行设定,包括在协调器端设置协调器的拥塞控制周期以及根据协调器服务速率设定子节点正常状态下的发送速率;较佳的,拥塞控制周期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拥塞出现的频率或采用具体协议栈的情况而定;为保证协调器不出现拥塞状态,正常状态下子节点的发送速率应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协调器的服务速率。
步骤102(一个拥塞控制周期的开始):监测协调器拥塞状况并得到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所处的拥塞状态;
为利用队列进行准确、有效的拥塞判断,较佳的,本实施例不单单使用队列长度这一拥塞指标,而是采用队列长度与队列拥塞指数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此把节点分为不同的拥塞状态;协调器每周期读取当前队列长度,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拥塞指数,并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所处状态;
队列拥塞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队列拥塞指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上一周期的队列长度)÷(队列总长度-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长度);
队列拥塞指数的物理意义是上一周期队列的净增长量与队列剩余空间的比值,队列拥塞指数可以反映节点在下一周期拥塞的可能性;
结合队列长度与队列拥塞指数,把节点划分为若干状态,以反映节点不同的拥塞程度,所述节点为协调器和/或子节点。其划分原则是: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对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设置若干阈值,确定不同的拥塞状态。
步骤103:协调器拥塞信息的通告: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所述拥塞信息包括: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中所处的拥塞状态以及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拥塞指数;较佳的,为减小拥塞通告消息占用网络流量,拥塞通告采取隐式通告的方式,即把拥塞信息附加在其他控制帧或广播帧中。
步骤104:子节点接收所述拥塞信息并监测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状况并得到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所处的拥塞状态;子节点的拥塞状况监测方法与步骤102中协调器的拥塞监测方法相同。
步骤105: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
至此子节点已经得知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协调器的拥塞状态和自身的拥塞状态,以此调节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采集速率和发送速率;
若协调器和子节点都无拥塞状态,说明网络处于正常状态,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发送速率等于初始值,采集速率无需调节;
若检测出协调器或子节点出现拥塞状态,则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发送速率和采集速率;其计算方法为:根据子节点状态,以降低队列拥塞指数为目的,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步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根据子节点和协调器拥塞程度的严重性,以迭代的方式逐步提升或降低子节点发送速率。
步骤106: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结束,重复步骤102到步骤105,进入下一拥塞控制周期。
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拥塞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能有效解决星型网络中的节点级拥塞问题,采用周期性的方式及时、准确的判断网络拥塞状况,当发现网络拥塞时,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提升拥塞子节点的发送速率,降低非拥塞子节点的发送速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缓缓存队列增长速率并阻止其溢出,提升网络瞬时吞吐量,最终使采集速率与发送速率相等,网络达到平衡状态,使网络有效的度过拥塞期。
下面参照附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对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所述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无线传感器网络初始化。在协调器端设置拥塞控制的周期,设置拥塞控制的周期与信标帧周期相同,并在子节点端设置正常状态下的子节点的发送速率等于协调器端的服务速率。
步骤202:协调器拥塞状况的监测。一个信标帧周期的开始,标志着拥塞检测周期的开始。在协调器发送信标帧之前,先进行拥塞状况的检测。具体检测步骤可分为以下4步:
步骤203:读取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的缓存队列长度;
步骤204: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的队列拥塞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队列拥塞指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上一周期的队列长度)÷(队列总长度-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长度);
步骤205:根据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协调器所处状态;并且,保存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长度值,为下一周期进行拥塞指数计算做准备。
优选的,参照附图4,本实施例根据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把节点(包括协调器和/或子节点)划分为5种拥塞状态,划分规则如下:
状态0(State0):初始状态。队列长度等于零,队列拥塞指数等于零。
状态1(State1):正常发送状态,表明节点(包括协调器和/或子节点)无拥塞状况。队列长度小于初级门限值(α*队列总长度),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状态2(State2):轻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α*队列总长度)与高级门限(β*队列总长度)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小于固定门限Δthr
状态3(State3):中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α*队列总长度)与高级门限(β*队列总长度)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大于固定门限Δthr
状态4(State4):重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超过高级门限的最大值βQmax,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在以上各式中,α、β为常量,且0<α<β<1;Δthr为固定门限值,0<Δthr<1。以此方法划分状态的状态转移图如图3所示。
子节点通过比较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得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所处状态值(0,1,2,3,4)。
步骤206: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需通告的拥塞信息包括:协调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所处状态(0,1,2,3,4)以及协调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拥塞指数。
拥塞信息随着信标帧发送给每个子节点。在信标帧负载中,使用5字节来装载拥塞信息,其中,拥塞状态占1字节,使用字符类型存储;队列拥塞指数占4字节,使用浮点类型存储,如图5所示。
步骤207:子节点接收拥塞信息,解析出协调器状态和协调器队列拥塞指数。并按照步骤203-205的方法检测子节点当前拥塞控制周期拥塞状况,如步骤208-210所示:
步骤208:读取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的缓存队列长度;
步骤209: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的队列拥塞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队列拥塞指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上一周期的队列长度)÷(队列总长度-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长度);
步骤210:根据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子节点自身所处状态;并且,保存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长度值,为下一周期进行拥塞指数计算做准备。
步骤211:拥塞解除过程。拥塞的解除是在子节点端进行的,子节点根据网络拥塞的状况(即协调器和子节点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发送速率和所带传感器采集速率;
若协调器和子节点都处于状态1,说明网络不拥塞,子节点发送速率和采集速率无需调节;
若协调器或子节点状态值大于1,说明网络发送拥塞,则需调节发送速率和采集速率,采用迭代的方式逐步对速率进行调节。
优选的,子节点所带的传感器采集速率和子节点发送速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传感器采集速率的计算。子节点根据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子节点的拥塞状态和队列拥塞指数计算所带传感器采集速率。以下各式中,i表示当前处于拥塞控制周期,i+1表示下一周期,i-1表示上一周期。Z表示子节点,X表示协调器节点,n表示网络中子节点个数,τ表示信标周期时长。
1)子节点处于状态1,传感器采集速率不变。
2)子节点处于状态2,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使下一周期队列拥塞指数小于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拥塞指数,以ρi+1≤ρi为目标公式,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传感器采集速率:
r collect i = r collect i - 1 + R max n · ρ i Z 1 + ρ i Z ;
3)子节点处于状态3,降低采集速率,使下一周期队列拥塞指数小于当前拥塞控制周期队列拥塞指数的1/e(e为自然对数),以为目标公式,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传感器采集速率:
r collect i = r collect i - 1 + R max n · ( e + ρ i Z - 1 ) e + ρ i Z ;
4)子节点处于状态4,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计算方式为使队列长度在一个周期内降低到βQmax以下:
r collect i = R max n - Q i - βQ max τ .
(2)子节点发送速率的计算。比较协调器状态值和子节点状态,进行子节点发送速率的计算。若协调器拥塞程度小于该子节点拥塞程度,提升该子节点发送速率;若协调器拥塞程度大于该子节点拥塞程度,降低该子节点发送速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协调器状态值≤子节点状态值,提升该子节点发送速率:
r collect i = r collect i - 1 · ( 1 + ρ i Z ) ;
2)协调器状态值>子节点状态值,降低该子节点发送速率:
r collect i = r collect i - 1 1 + ρ i X .
步骤212:根据上各式计算出子节点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发送速率和传感器采集速率,即可进行相应调节,以解除网络拥塞。
所有子节点均是执行这个步骤,即根据协调器状态和自身状态进行速率的调节。
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结束,返回步骤202,进入下一周期,重复执行步骤202到步骤212。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星型结构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下由于缓存队列快速增长并溢出而造成的节点级拥塞问题。该方法包括周期性的拥塞检测、拥塞通告和拥塞解除三个部分。在进行拥塞检测时,本发明结合了缓存队列长度与队列拥塞指数,把队列划分为了5种拥塞状态。本发明的拥塞解除是在子节点端进行的,当网络拥塞时,根据协调器和子节点的拥塞状态,采用迭代的方式逐步调节子节点发送速率和传感器采集速率。
本发明给出的拥塞控制方法,能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状况,并在出现拥塞时有效减缓缓存队列增长速率阻止队列溢出,降低数据包时延和丢包率,最终使网络达到平衡状态,使网络有效度过拥塞期。保证了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传感器网络初始化,包括设置协调器的拥塞控制周期以及根据协调器服务速率设定子节点正常状态下的发送速率;
监测协调器拥塞状况并得到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协调器所处的拥塞状态;
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所述拥塞信息包括: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中所处的拥塞状态以及协调器在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拥塞指数;
子节点接收所述拥塞信息并监测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状况并得到子节点自身的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判断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子节点自身所处的拥塞状态;
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控制周期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拥塞出现的频率或采用具体协议栈的情况而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保证协调器不出现拥塞状态,正常状态下子节点的发送速率应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协调器的服务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器把其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拥塞信息通告给每个子节点的步骤中,拥塞通告采取隐式通告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器和/或子节点的队列拥塞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队列拥塞指数=(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上一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队列总长度-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队列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对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设置若干阈值,确定不同的拥塞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队列长度和队列拥塞指数,把节点划分为5种拥塞状态,所述节点包括协调器和/或子节点,划分规则如下:
状态0:初始状态,队列长度等于零,队列拥塞指数等于零;
状态1:正常发送状态,表明节点无拥塞状况,队列长度小于初级门限值,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状态2:轻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与高级门限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小于固定门限;
状态3:中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介于初级门限与高级门限之间,队列拥塞指数大于固定门限;
状态4:重度拥塞状态,队列长度超过高级门限的最大值,队列拥塞指数为任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节点根据协调器和自身的拥塞状态,调节子节点自身的发送速率及其所带有的传感器的采集速率的步骤包括:
若协调器和子节点都无拥塞状态,说明网络处于正常状态,当前拥塞控制周期发送速率等于初始值,采集速率无需调节;
若检测出协调器或子节点出现拥塞状态,则计算当前拥塞控制周期的传感器发送速率和子节点采集速率并对传感器发送速率和子节点采集速率进行调节,其计算方法为:
根据子节点的拥塞状态,以降低队列拥塞指数为目的,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步降低传感器采集速率;
根据子节点和协调器拥塞程度的严重性,以迭代的方式逐步提升或降低子节点发送速率。
CN201510232996.3A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883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2996.3A CN104883710A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2996.3A CN104883710A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3710A true CN104883710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2996.3A Pending CN104883710A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371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9925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N10754741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68781A (zh) * 2018-06-06 2018-11-06 清华大学 避免死锁的无丢失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2911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调数据同步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7020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中南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CN113194501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中南民族大学 基于ZigBee的医疗监控系统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114024905A (zh) * 2021-11-02 2022-02-0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共享信道下基于随机接入星型拓扑结构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14337888A (zh) * 2022-01-13 2022-04-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用户共享信道条件下的下行数据传输分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479B1 (en) * 2008-05-30 2012-05-29 Dust Networks, Inc. Congest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2595503A (zh) * 2012-02-20 2012-07-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4581821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湘潭大学 基于节点缓存长度公平分配速率的拥塞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479B1 (en) * 2008-05-30 2012-05-29 Dust Networks, Inc. Congest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2595503A (zh) * 2012-02-20 2012-07-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4581821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湘潭大学 基于节点缓存长度公平分配速率的拥塞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宇清等: "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网络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梁磊: "基于节点动态优先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 《中国博士论文库》 *
梁露露: "面向事件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论文库》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9925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N10754741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547418B (zh) * 2016-06-29 2019-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785160B2 (en) 2016-06-29 2020-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72911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调数据同步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8781A (zh) * 2018-06-06 2018-11-06 清华大学 避免死锁的无丢失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867020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中南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CN112867020B (zh) * 2021-02-24 2022-04-19 中南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CN113194501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中南民族大学 基于ZigBee的医疗监控系统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114024905A (zh) * 2021-11-02 2022-02-0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共享信道下基于随机接入星型拓扑结构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14024905B (zh) * 2021-11-02 2023-10-17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共享信道下基于随机接入星型拓扑结构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14337888A (zh) * 2022-01-13 2022-04-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用户共享信道条件下的下行数据传输分组方法
CN114337888B (zh) * 2022-01-13 2023-07-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用户共享信道条件下的下行数据传输分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3710A (zh) 一种星型结构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102196502B (zh) 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0512199C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Flora et al. A survey on congestion control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e et al. Adaptive duty-cycle base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N102291389A (zh) 一种卫星网络中跨层拥塞控制方法
Yunus et al. Proposed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liable data transfer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CN103596235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蚁群算法的优化方法
Alipio et al. RT-CaCC: A reliable transport with cache-aware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3929284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可靠传输方法
CN101883053A (zh) 基于qos的plc组网方法
Ploumis et al.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CN105007235A (zh) 一种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05050136A (zh) 光无线混合宽带接入网的自适应延迟感知节能方法
CN105007586A (zh) 无线传感网smac协议的双因子自适应竞争窗口调整方法
Chakravarthi et al. Hop-by-hop rate control technique for congestion due to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2202402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小竞争窗口策略mac层信道分配方法
CN112689268B (zh) 编队无人机组网提高多路由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Alam et al. Energy-aware QoS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alysis and protocol
CN103281732A (zh) 用于提高无线传感网络信道效率的方法
CN104639458B (zh) 一种应用于实时流传输的主动队列管理方法
CN102377670A (zh) 面向认知网络的用户QoS动态路由调整方法
CN105873126B (zh) 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和数据帧调度的无线多跳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Hashemzehi et al.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Features of Transport Protocol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hi et al. ECA-CTP: An Enhanced Congestion Avoidance Mechanism for the CTP Protocol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