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9021A -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9021A
CN104869021A CN201510268538.5A CN201510268538A CN104869021A CN 104869021 A CN104869021 A CN 104869021A CN 201510268538 A CN201510268538 A CN 201510268538A CN 104869021 A CN104869021 A CN 104869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control module
territory
link control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85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9021B (zh
Inventor
郑小平
钟致臻
华楠
刘汪洋
李艳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685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9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9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9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多域异构光网络中部署多个完全对等、同一层级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其中,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以完全分布式的形式设置在网络管理层与网络设备层之间,且任意两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相互连接;启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并对流量工程数据库进行初始化;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业务建立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以完成业务的建立和拆除;当需要配置业务的粒度小于最小交换粒度时,通过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方式配置业务。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多域异构光网络中不同粒度的跨域业务的建立、拆除和保护恢复等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Description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为解决多域异构互联下光网络的多粒度资源问题,OIF主导推动了E-NNI(外部网络-网络接口)技术。E-NNI技术基于网络分层的思想,各域内运行独立的信令和路由协议,完成域内的业务调度工作,域间还需要运行另外一套信令和路由协议,完成域间业务调度工作,但是,与近些年来兴起的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技术相比,E-NNI技术存在无法保证路径计算最优、不支持约束、不支持多粒度业务、不支持异构互联、保护恢复实现负责等诸多问题。
路径计算单元PCE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PCE工作组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了在大规模多域光网络下基于已知网络拓扑和约束条件下,计算出最优路径的问题。PCE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模块。一般来说,一个域对应有一个PCE,多域PCE之间通过PCEP协议进行通信。
目前关于PCE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积累,针对多域异构光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基于PCE的现有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IETF RFC 5152提出的一种逐域的路径计算方法,通过在每个域内进行本域内路径段的计算,算路由每个域的入口边界节点负责,LSP(Label Switching Path,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在各个域内是逐段完成的。
二是IETF RFC 5441提出的一种基于约束的最短流量工程LSP反向递归路径计算方法,也就是BRPC(Backward Recursive PCE-based Computation)方法,通过PCC发送PCReq到本域PCE,然后PCReq消息在各个PCE上被转发,直到包含目的节点的域的PCE收到消息为止,此时目的节点的域的PCE开始进行本域内的路径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虚拟最短路径树(VSPT)通过PCRep消息返回给前一个域的PCE,每个相关的PCE依次做相同的操作,直到源域的PCE收到VSPT后,利用其中信息计算出完整的最优路径并发送给PCC。
三是IETF RFC 6805提出的一种通过等级PCE(H-PCE)确定域序列以实现域间路径计算的方法,主要解决了以上两种方法无法在域序列未知的情况下完成算路的问题。H-PCE通过设立域等级,将若干个域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域,较大的域的PCE作为父PCE,而较大的域所包含的各个域的PCE作为子PCE,父PCE维持的一个包含所有子域及其连接关系的拓扑映射信息,但是并不知道每个子域的内部信息,父PCE根据建路需要,根据整体拓扑信息得到域序列,并向相关的子PCE发送建路请求完成建路过程。
然而这三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问题如下:
方法一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路径计算是逐个进行的,所以一个域的最优路径决定的下一个域的入口边界节点可能会导致在下一个域算出较差的路径,而且每个域的计算能力、路由算法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无法保证整个跨域路径是最优的。
方法二的主要问题在于,BRPC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域序列确定。当无法知晓域序列时,BRPC方法会引发大量的路径计算的洪泛消息,并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方法三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父PCE需要与各个子PCE之间进行交互,所以若网络规模较大,则会给父PCE带来较大的压力,造成网络可扩展性上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场景下需要建立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而且也涉及如何在多域异构光网络中配置这类业务的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均不支持,从而无法适应光网络中各种粒度的业务建立需求。
另一方面,PCE只能够完成路径计算功能,对于无法完成光网络域的连接管理功能,需要结合多粒度多域光网络的资源情况,只有在PCE的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再创造,才能够真正解决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的资源配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多域异构光网络中不同粒度的跨域业务的建立、拆除和保护恢复等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多域异构光网络中部署多个完全对等、同一层级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以完全分布式的形式设置在网络管理层与网络设备层之间,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对应一个光网络域,且任意两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相互连接;启动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并对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进行初始化;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以进行业务的建立和拆除;当需要配置业务的粒度小于最小交换粒度时,通过配置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方式配置业务。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包含路由计算单元、连接管理单元和厂商适配单元,其中,所述路由计算单元用于实现一定约束下跨域或域内的路径计算功能;所述连接管理单元用于实现跨域或域内连接的状态管理功能;所述厂商适配单元用于实现扩展的PCEP消息与不同厂商设备私有消息的相互转换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业务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具体包括:当需要配置业务时,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通过划分临时角色和协同交互机制,实现跨域跨厂商的多域异构光网络的多粒度的业务建立和拆除、保护恢复与重路由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扩展的PCEP协议应用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及与网络管理层的信息交互过程,以完成TED初始化及同步、域间路由、LSP记录功能,具体包括:交互信息格式中包含3个字段,分别为模块状态参量字段、LSP记录字段和显式路由字段,其中,模块状态参量字段用于表述状态转移,通过在状态参量字段中引入4位1比特新的二进制标识位实现对于PECP协议的拓展,具体为:
LSP建立位:表示LSP建立请求/回复,
LSP拆除位:表示LSP拆除请求/回复,
TED操作位:表示TED初始化/同步操作,
路由类型位:表示域间/域内路由,
LSP记录字段用于表述LSP记录功能,通过在LSP记录字段中引入1位2比特标识位,具体为:网络管理层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或者默认缺省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划分临时角色,具体包括:当需要配置业务时,跨域业务所经过的所有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承担临时从动角色,跨域业务源节点所在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是双重角色的,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临时主动角色,并且,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主导跨域业务的建立过程,完成最优域序列计算和最优跨域路径选择,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在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主导下,完成本域内链路的计算和建立,当业务配置结束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临时角色消失,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恢复到初始化的完全对等关系,其中,所述临时角色的作用时间范围包括:从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建路/拆路指令开始,到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设备层回复的跨域业务建立/拆除过程成功/失败回复后并完成TED同步为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量工程数据库TED包括域内TED和域间TED,其中,域内TED包括域内拓扑信息和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域间TED包括域拓扑信息和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其中,域拓扑包括各域抽象拓扑信息和域间链路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对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进行初始化,进一步包括:每个域内TED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自身所管控的光网络域中获取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包括本域所有物理节点信息和所有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每个域间TED的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获得所有域的抽象拓扑信息及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其中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包括域间链路ID、工作状态、近端地址和端口、远端地址和端口、承载业务数、总时数和可用时隙数,各个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还会获得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在多域异构光网络中建立标准粒度跨域业务,其中,所述标准粒度为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该步骤进一步包括: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具体包括:当网络管理层决定建立跨域业务时,网络管理层将建路请求发送到源域所在的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建路信息包括:源节点IP及相关信息、目的节点IP及相关信息、需求带宽、粒度和保护类型;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采用基于BRPC过程的改进版反向递归算法计算跨域路径,支持域序列的计算、存储和转发,该算法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域间TED中的域拓扑信息,计算得到最优域序列,域序列中的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承担临时从动角色,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开始,域序列中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此域序列将路径计算请求连同域序列一起依序发往域序列中的下一个承担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到达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根据域内TED信息和业务建立请求中的约束条件(物理损伤要求),得到若干条从该域的入边界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域内路径,同时将这些域内路径发往该域序列中反向的下一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路由计算结果返回到承担临时主动角色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随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会在由若干个域的若干条域内路径组合成的多条备选跨域路径中挑选一条最优路径;建立跨域路径,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最优跨域路径按照域的不同分成若干段域内路径,并将每一段域内路径发送给相应域的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负责并行地完成域内LSP的建立,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厂商适配单元能够将建路的命令转换成该域内某种厂商设备的私有命令并发送到相应的域内网络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后,厂商设备回复建路成功/失败消息到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经过厂商适配单元的消息转换后,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此消息发送给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给自己),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某个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域内建路失败消息,则本次跨域业务建立失败,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全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域内建路成功消息后,且如果在相应的域边界节点之间的域间链路也存在足够的带宽资源,则可以建立域间链路,本次跨域业务建立成功,如果相应的域间链路资源不足,则本次跨域路径建路失败;在域间LSP路径建路成功后,将进行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具体包括:域内TED同步和域间TED同步,仅有跨域路径所经过的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进行域内TED同步,此时相关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将域内TED中的域内拓扑信息与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及域内网络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同步,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出TED同步信息,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接到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来的同步消息后会进行域间TED同步。
在一些示例中,当需要配置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时,采用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进行处理,隧道可以承载若干个极细粒度业务,其中,隧道具体化为未配置上话端口与下话端口的光通道,标准交换粒度为网络设备所允许的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极细粒度为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包括:采用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或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其中,所述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包括:直接在所述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的源宿节点之间建立一条端到端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极细粒度的业务将在这条端到端隧道的承载上完成业务配置流程;所述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包括:在所述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所经过的各个域中分别根据域内业务的情况,自适应的建立域内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低于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将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经过各个域的相应隧道的相互组合及协同承载和域间的交换过程,完成业务配置流程,其中,建立隧道的具体方式由网络管理层向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决定。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建立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方法为:首先建立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此时,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命令,如果是建立端到端跨域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同源同宿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是建立自适应多域协同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各个域内的隧道能够组成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组合,如果TED查询隧道不存在,则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隧道命令建立相应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TED查询隧道存在,则进一步查询该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中极细粒度时隙是否空闲,如果极细粒度时隙被占用,则更换极细粒度时隙重新发起极细粒度业务建立请求,如果极细粒度时隙可用,则满足建立极细粒度业务的条件,则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厂商适配单元会向网络设备层发送建路请求,收到网络设备层的建路成功回复后,完成建路。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拆除方法为: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极细粒度业务拆除请求之后,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该极细粒度业务,如果不存在,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拆除失败,如果存在,则拆除极细粒度业务,并返回拆除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重路由方法为:拆除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具体包括: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如果存在至少一个极细粒度业务,则拆除所有极细粒度业务,并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任何极细粒度业务,则直接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拆除该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重新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和极细粒度业务,具体包括:当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拆除之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起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重路由路径计算并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继续建立极细粒度业务,如果极细粒度业务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成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利用分布式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在配置业务时划分临时角色和协同交互,实现跨域路径建立,并保证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时,对于不同业务粒度,尤其是业务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该方法提出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极细粒度业务的方案,解决按需配置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的问题,实现了多域异构光网络中不同粒度业务的配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多域异构光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内状态转移图及相应的消息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准粒度跨域业务建路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准粒度跨域业务拆除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准粒度跨域业务重路由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细粒度跨域业务建路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细粒度跨域业务拆除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细粒度跨域业务重路由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到端跨域VC-4隧道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适应多域协同VC-4隧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向多域异构光网络中部署多个完全对等、不分层级的路径计算单元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其中,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以完全分布式的形式设置在网络管理层与网络设备层之间,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对应一个光网络域,且任意两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相关联,即任何两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都存在连接关系。
步骤S102,启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并对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raffic Engineering Database,TED)进行初始化。
步骤S103,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业务建立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以进行业务的建立和拆除。
其中,扩展的PCEP协议应用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及与网络管理层的信息交互过程,以完成TED初始化及同步、域间路由、LSP记录等功能,具体包括:
这些交互信息格式中包含3个字段,分别为模块状态参量字段、LSP记录字段和显式路由字段,其中,模块状态参量字段主要用于表述如图3所示的状态转移,通过在状态参量字段中引入了4位1比特新的二进制标识位实现对于PECP协议的拓展,具体为:
LSP建立位:1表示LSP建立请求,0表示该请求的回复,
LSP拆除位:1表示LSP拆除请求,0表示该请求的回复,
TED操作位:1表示TED初始化操作,0表示TED同步操作,
路由类型位:1表示域间路由,0表示域内路由,
LSP记录功能需要LSP记录字段,通过在LSP记录字段中引入1位2比特标识位,具体为:01表示网络管理层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10表示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11表示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00表示缺省状态。
其中,结合图3所示,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业务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具体包括:当需要配置业务时,若干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通过划分临时角色和协同交互机制,实现跨域跨厂商的多域异构光网络的多粒度的业务建立和拆除、保护恢复与重路由功能。更为具体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划分临时角色,具体包括:当需要配置业务时,跨域业务所经过的所有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承担临时从动角色,跨域业务源节点所在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是双重角色的,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临时主动角色,并且,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主导跨域业务的建立过程,完成最优域序列计算和最优跨域路径选择,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在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主导下,完成本域内链路的计算和建立,当业务配置结束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临时角色消失,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恢复到初始化的完全对等关系,其中,临时角色的作用时间范围包括: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建路/拆路指令开始,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网络设备层收到跨域业务建立/拆除过程成功/失败回复后并完成TED同步为止。
进一步地,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所维护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包括域内TED和域间TED,其中,域内TED包括域内拓扑信息和已建立的域内标签交换路径LSP信息,域间TED包括域拓扑信息和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其中,域拓扑包括各域抽象拓扑信息和域间链路信息,表征了域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上述步骤S102中,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所维护的TED需要进行开机初始化。具体包括:每个域内TED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自身所管控的光网络域中获取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其中,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包括本域所有物理节点信息和所有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每个域间TED的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获得所有域的抽象拓扑信息及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其中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包括域间链路ID、工作状态、近端地址和端口、远端地址和端口、承载业务数、总时数和可用时隙数,各个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还会获得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
在上述示例中,结合图3所示,其中,在图3中,各步骤具体含义如下:
1:业务建立请求(网络管理层—>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2:业务拆除请求(网络管理层—>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3:业务路由计算失败(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路由计算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4:业务路由计算成功(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路由计算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5:连接建立请求(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路由计算单元)。
6:域内LSP建路回复(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7:业务拆除请求(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8:域内LSP拆路回复(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9:LSP中断上报(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
21:业务路由请求定时器超时。
22:业务建路请求定时器超时。
23:业务拆路请求定时器超时。
101:域内LSP部分建路成功(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2:域内LSP全部建路成功(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3:域内LSP存在建路失败(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4:域内LSP部分拆路成功(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5:域内LSP全部拆路成功(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6:域内LSP存在拆路失败(仅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连接管理单元判断)。
107:业务保护类型为无保护。
108:业务保护类型为1+1保护。
109:业务保护类型为重路由保护步骤S104,当需要配置业务的粒度小于最小交换粒度时,通过隧道方式配置业务。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4所示,在配置标准粒度跨域业务,即需要在多域异构光网络中建立标准粒度(标准粒度为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跨域业务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具体包括:当网络管理层决定建立跨域业务时,网络管理层将建路请求发送到源域所在的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建路信息包括:源节点IP及相关信息、目的节点IP及相关信息、需求带宽、粒度和保护类型。
步骤2:采用基于BRPC过程的改进版反向递归算法计算跨域路径,支持域序列的计算、存储和转发。该算法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域间TED中的域拓扑信息,计算得到最优域序列,域序列中的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承担临时从动角色,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开始,域序列中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此域序列将路径计算请求连同域序列一起依序发往域序列中的下一个承担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到达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根据域内TED信息和业务建立请求中的约束条件(物理损伤要求),得到若干条从该域的入边界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域内路径,同时将这些域内路径发往该域序列中的反向下一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路由计算结果返回到承担临时主动角色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随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会在由若干个域的若干条域内路径组合成的多条备选跨域路径中挑选一条最优路径;
步骤3:建立跨域路径。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最优跨域路径按照域的不同分成若干段域内路径,并将每一段域内路径发送给相应域的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每个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并行地负责完成域内LSP的建立,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厂商适配单元能够将建路的命令转换成该域内某种厂商设备的私有命令并发送到相应的域内网络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后,厂商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回复消息到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经过厂商适配单元的消息转换后,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此消息发送给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给自己),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某个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域内建路失败消息,则本次跨域业务建立失败,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全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域内建路成功消息后,且如果在相应的域边界节点之间的域间链路也存在足够的带宽资源,则可以建立域间链路,本次跨域业务建立成功,如果相应的域间链路资源不足,则本次跨域路径建路失败;
步骤4:在域间LSP路径建路成功后,将进行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具体包括:域内TED同步和域间TED同步,仅有跨域路径所经过的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进行域内TED同步,此时相关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将域内TED中的域内拓扑信息与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及域内网络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同步,与此同时,所有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需要进行域间TED同步,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出域间TED同步信息,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接到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来的同步消息后会进行域间TED同步。进一步地,标准粒度跨域业务拆除流程和重路由流程例如图5和图6所示。
进一步地,当需要配置的业务是不同粒度的业务,尤其是极细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时,该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配置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时,采用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进行处理,隧道可以承载若干个极细粒度业务,其中,隧道具体化为未配置上话端口与下话端口的光通道,标准交换粒度为网络设备所允许的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极细粒度为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包括:采用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或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建立隧道,由网络管理层向理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指令确定。
更为具体地,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包括:直接在极细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跨域业务的源宿节点之间建立一条端到端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极细粒度的业务将在这条端到端隧道的承载上完成业务配置流程;
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包括:在极细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跨域业务所经过的各个域中分别根据域内业务的情况,自适应的建立域内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低于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将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经过各个域的相应隧道的相互组合及协同承载和域间的交换过程,完成业务配置流程。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当需要建立极细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跨域业务时,采样的方法为:首先建立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此时,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命令,如果是建立端到端跨域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同源同宿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是建立自适应多域协同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各个域内的隧道能够组成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组合,如果TED查询隧道不存在,则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隧道命令建立相应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TED查询隧道存在,则进一步查询该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中极细粒度时隙是否空闲,如果极细粒度时隙被占用,则更换极细粒度时隙重新发起极细粒度业务建立请求,如果极细粒度时隙可用,则满足建立极细粒度业务的条件,则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厂商适配单元会向网络设备层发送建路请求,收到网络设备层的建路成功回复后,完成建路。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拆除方法为: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极细粒度业务拆除请求之后,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该极细粒度业务,如果不存在,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拆除失败,如果存在,则拆除极细粒度业务,并返回拆除结果(成功/失败)。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重路由方法包括:
步骤A:拆除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具体包括: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如果存在至少一个极细粒度业务,则拆除所有极细粒度业务,并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任何极细粒度业务,则直接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拆除标准交换粒度隧道。
步骤B:重新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和极细粒度业务。具体包括:当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拆除之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起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重路由路径计算并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继续建立极细粒度业务,如果极细粒度业务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成功。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增加的厂商适配单元实现标准的PCEP协议消息与不同厂商设备的特定消息的相互倒换,以实现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的示例来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进行更为详细、具体地描述。
在该具体示例中,选取的是SDH设备。在如图2所示的多域异构网络拓扑中,采用VC-4(155M)作为网络设备的最小交换粒度,在该具体示例中,本发明的方法的完整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启动,进行TED初始化。
其中,TED初始化包括域内拓扑TED初始化和域间拓扑TED初始化。更为具体地,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域内拓扑TED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自身所管控的光网络域中获取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其中,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包括本域所有物理节点信息和所有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每个域间TED的初始化过程包括: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获得所有域的抽象拓扑信息及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其中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包括域间链路ID、工作状态、近端地址和端口、远端地址和端口、承载业务数、总时数和可用时隙数,各个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还会获得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
S2:网络管理层发起跨域业务建立请求,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并完成建路。具体地说,网络管理层发起从源节点(节点A)到目的节点(节点H)跨域业务建立请求,如果该业务的粒度低于VC-4(155M),则转至下文步骤S3继续执行,如果该业务的粒度为标准粒度(粒度为VC-4的正整数倍),则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步骤(1):跨域业务建立请求。
当网络管理层决定建立域间链路时,网络管理层将该跨域业务建立请求发往该业务源节点(节点A)所在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此时,源节点所在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承担临时主动角色,建路信息包括:节点A的IP及相关信息、节点H的IP及相关信息、需求带宽、粒度和保护类型,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收到建路请求后,回复网络管理层,否则,建路请求发送失败,建路失败。
步骤(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进行跨域路径计算。
跨域路径计算采用基于BRPC过程的改进版反向递归算法实现,具体流程为: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根据域间TED中的域拓扑信息,计算得到最优域序列,此域序列为: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其中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承担临时从动角色。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根据此域序列顺序将路径计算请求依次发往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和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直到到达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随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将根据路径计算请求中的约束条件和域4的域内TED信息,得到若干条该域的入边界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可行的域内路径,同时将这些可行的域内路径发往反向发往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收到后,也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域3的域内路径计算,将计算得到的若干条可能的域内路径发往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到达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随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会在由4个域的若干条域内路径组成的多条备选跨域路径中挑选一条最优路径。
步骤(3):跨域路径建立。
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将最优路径按照域的不同分成4段域内路径,并将域1、域2、域3、域4的域内路径分别发送给自己、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负责并行地完成域内LSP链路的建立,在域内LSP链路建立过程中,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2、#3、#4中的厂商适配单元能够将建路的命令转换成该域内某种厂商设备的私有命令并发送到相应的域内网络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后,厂商设备建路成功/失败消息回复到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经过厂商适配单元的消息转换后,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此消息发送给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发送给自己),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收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3、#4中某个的域内建路失败消息,则本次跨域业务建立失败,如果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收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3、#4域内建路成功消息后,如果在相应的域边界节点之间(节点B-节点C、节点D-节点E、节点F-节点G)的域间链路存在足够的带宽资源,方为本次跨域路径建路成功,如果某几个域间链路无法建立,则本次跨域路径建路失败。
步骤(4)域间LSP路径建路成功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
如果在步骤(3)中跨域路径建路成功,则进行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包含域内TED同步和域间TED同步,仅有跨域路径所经过的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进行域内TED同步,在本例中,即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需要进行域内TED同步,此时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需要将域内TED中的域内拓扑信息与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及域内网络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同步,与此同时,所有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需要进行域间拓扑TED同步,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向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2、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3、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4发出域间TED同步信息,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接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1发来的同步消息后会进行域间TED同步。
S3:当需要配置业务粒度小于VC-4的2M业务时,通过隧道方式配置业务。
所谓的隧道方式即为:隧道是一条已建立光通道,但是未配置上话端口与下话端口,在一条隧道上可以承载多个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在本示例中,将通过建立VC-4隧道承载2M业务。
当需要建立从源节点(节点A)到目的节点(节点H)的跨域2M业务时,所采用的方法为:首先建立从节点A到节点H的VC-4的隧道,在该示例中,在建立VC-4隧道时,有两种方法实现:即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或自适应多域隧道交换方法。
如图10所示,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具体化为直接在2M的跨域业务的源宿节点之间(节点A、H)建立一条端到端VC-4粒度隧道AH,随后2M的业务将在这条端到端隧道的基础上完成上述的业务配置流程。
如图11所示,自适应多域隧道交换方法具体化为在2M的跨域业务所经过的各个域中分别根据域内业务的情况,自适应的建立VC-4粒度隧道,这里的隧道不是端到端的,而是在4个域中分别建立,随后2M业务将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经过隧道AB、隧道CD、隧道EF、隧道GH和域间的交换过程,完成业务配置流程。
此时,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命令,如果是建立端到端跨域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同源同宿的VC-4粒度隧道,如果是建立自适应多域协同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各个域内的VC-4粒度隧道能够组成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组合,如果TED查询隧道不存在,则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隧道命令建立相应的VC-4粒度隧道,如果TED查询隧道存在,则进一步查询该VC-4粒度隧道中2M时隙是否空闲,如果2M时隙被占用,则更换2M时隙重新发起2M业务建立请求,如果2M时隙可用,则满足建立2M业务的条件,则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厂商适配单元会向网络设备层发送建路请求,收到网络设备层的建路成功回复后,完成建路。
进一步地,跨域2M业务的重路由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拆除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
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受故障影响的2M业务,如果存在至少一个2M业务,则拆除所有2M业务,并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VC-4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任何2M业务,则直接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VC-4粒度隧道,如果不存在,则返回2M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存在,则拆除VC-4粒度隧道。
步骤b:重新建立VC-4粒度隧道和极细粒度业务。
当受故障影响的2M业务VC-4粒度隧道拆除之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起VC-4粒度隧道重路由计算并建立VC-4粒度隧道,如果VC-4粒度隧道建立失败则返回2M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继续建立2M业务,如果失败,则返回2M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2M业务重路由成功。
进一步地,跨域2M业务的拆除方法为: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2M业务拆除请求之后,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该2M业务,如果不存在,则返回2M业务拆除失败,如果存在,则拆除2M业务,并返回拆除结果(成功/失败)。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利用分布式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在配置业务时划分临时角色和协同交互,实现跨域路径建立,并保证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时,对于不同业务粒度,尤其是如同2M业务这种业务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VC-4)的业务,该方法提出建立标准VC-4隧道承载2M业务的方案,解决按需配置诸如2M业务这种粒度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VC-4)的业务的问题,实现了多域异构光网络中不同粒度业务的配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多域异构光网络中部署多个完全对等、同一层级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以完全分布式的形式设置在网络管理层与网络设备层之间,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对应一个光网络域,且任意两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相互连接;
启动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并对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进行初始化;
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以进行业务的建立和拆除;
当需要配置业务的粒度小于最小交换粒度时,通过配置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方式配置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包含路由计算单元、连接管理单元和厂商适配单元,其中,
所述路由计算单元用于实现一定约束下的跨域或域内路径计算功能;
所述连接管理单元用于实现跨域或域内连接的状态管理功能;
所述厂商适配单元用于实现扩展的PCEP协议消息与不同厂商设备私有消息的相互转换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业务请求进行临时角色划分和协同交互,具体包括:
当需要配置业务时,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通过划分临时角色和协同交互机制,实现跨域跨厂商的多域异构光网络的多粒度的业务建立和拆除、保护恢复与重路由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的PCEP协议应用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之间及与网络管理层的信息交互过程,以完成TED初始化及同步、域间路由、LSP记录功能,具体包括:
交互信息格式中包含3个字段,分别为:模块状态参量字段、LSP记录字段和显式路由字段,其中,模块状态参量字段用于表述状态转移,通过在状态参量字段中引入4位1比特新的二进制标识位实现对于PCEP协议的拓展,具体为:
LSP建立位:表示LSP建立请求/回复,
LSP拆除位:表示LSP拆除请求/回复,
TED操作位:表示TED初始化/同步操作,
路由类型位:表示域间/域内路由,
LSP记录字段用于表述LSP记录功能,通过在LSP记录字段中引入1位2比特标识位实现对于PECP协议的拓展,具体为:网络管理层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消息,或者默认缺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划分临时角色,具体包括:
当需要配置业务时,跨域业务所经过的所有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承担临时从动角色,跨域业务源节点所在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是双重角色的,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临时主动角色,并且,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主导跨域业务的建立过程,完成最优域序列计算和最优跨域路径选择,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在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主导下,完成本域内链路的计算和建立,当业务配置结束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临时角色消失,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恢复到初始化的完全对等关系,其中,所述临时角色的作用时间范围包括:从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建路/拆路指令开始,到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网络设备层收到跨域业务建立/拆除过程成功/失败回复后并完成TED同步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工程数据库TED包括域内TED和域间TED,其中,域内TED包括域内拓扑信息和已建立的域内标签交换路径LSP信息,域间TED包括域拓扑信息和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其中,域拓扑包括各域抽象拓扑信息和域间链路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进行初始化,进一步包括:
每个域内TED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从自身所管控的光网络域中获取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域内网络状态信息包括本域所有物理节点信息和所有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
每个域间TED的初始化过程为:每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获得所有域的抽象拓扑信息及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其中域间链路状态信息包括域间链路ID、工作状态、近端地址和端口、远端地址和端口、承载业务数、总时数和可用时隙数,各个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还会获得所有以本域为源域的跨域业务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多域异构光网络中建立标准粒度跨域业务,其中,所述标准粒度为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该步骤进一步包括:
发送跨域业务建立请求,具体包括:当网络管理层决定建立跨域业务时,网络管理层将建路请求发送到源域所在的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建路信息包括:源节点IP及相关信息、目的节点IP及相关信息、需求带宽、粒度和保护类型;
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采用基于BRPC过程的改进版反向递归算法计算跨域路径,支持域序列的计算、存储和转发,算法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域间TED中的域拓扑信息,计算得到最优域序列,域序列中的域所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承担临时从动角色,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开始,域序列中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此域序列将路径计算请求连同域序列一起依序发往域序列中的下一个承担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到达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目的域对应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根据域内TED信息和业务建立请求中的约束条件(物理损伤要求),得到若干条从该域的入边界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域内路径,同时将这些域内路径发往该域序列中反向的下一个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这样的过程依次进行,直到路由计算结果返回到承担临时主动角色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随后,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会在由若干个域的若干条域内路径组合成的多条备选跨域路径中挑选一条最优路径;
建立跨域路径,具体包括: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最优跨域路径按照域的不同分成若干段域内路径,并将每一段域内路径发送给相应域的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每个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负责并行地完成域内LSP的建立,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厂商适配单元能够将建路的命令转换成该域内某种厂商设备的私有命令并发送到相应的域内网络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后,厂商设备建路成功/失败回复消息到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经过厂商适配单元的消息转换后,该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将此消息发送给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给自己),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某个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域内建路失败消息,则本次跨域业务建立失败,如果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域序列中涉及的全部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域内建路成功消息后,且如果在相应的域边界节点之间的域间链路也存在足够的带宽资源,则可以建立域间链路,本次跨域业务建立成功,如果相应的域间链路资源不足,则本次跨域路径建路失败;
在域间LSP路径建路成功后,将进行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中的TED同步,具体包括:域内TED同步和域间TED同步,仅有跨域路径所经过的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进行域内TED同步,此时相关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需要将域内TED中的域内拓扑信息与已建立的域内LSP信息及域内网络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同步,与此同时,所有域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需要进行域间TED同步,承担临时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向所有承担临时从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出域间TED同步信息,所有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都接到承担主动角色的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来的同步消息后会进行域间TED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配置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时,采用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进行处理,隧道可以承载若干个极细粒度业务,其中,隧道具体化为未配置上话端口与下话端口的光通道,标准交换粒度为网络设备所允许的最小交换粒度的正整数倍,极细粒度为低于网络设备最小交换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承载的方法包括:采用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或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其中,
所述端到端跨域隧道方法包括:直接在所述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的源宿节点之间建立一条端到端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极细粒度的业务将在这条端到端隧道的承载上完成业务配置流程;
所述自适应多域隧道协同方法包括:在所述极细粒度的跨域业务所经过的各个域中分别根据域内业务的情况,自适应的建立域内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随后低于最小交换粒度的业务将在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经过各个域的相应隧道的相互组合及协同承载和域间的交换过程,完成业务配置流程,其中,建立隧道的具体方式由网络管理层向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决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方法为:首先建立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此时,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命令,如果是建立端到端跨域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同源同宿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是建立自适应多域协同隧道,则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各个域内的隧道能够组成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组合,如果TED查询隧道不存在,则根据网络管理层发来的隧道命令建立相应的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如果TED查询隧道存在,则进一步查询该标准交换粒度的隧道中极细粒度时隙是否空闲,如果极细粒度时隙被占用,则更换极细粒度时隙重新发起极细粒度业务建立请求,如果极细粒度时隙可用,则满足建立极细粒度业务的条件,则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的厂商适配单元会向网络设备层发送建路请求,收到网络设备层的建路成功回复后,完成建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拆除方法为:所述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收到网络管理层发来的极细粒度业务拆除请求之后,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该极细粒度业务,如果不存在,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拆除失败,如果存在,则拆除极细粒度业务,并返回拆除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跨域极细粒度业务的重路由方法为:
拆除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具体包括: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首先查询TED中是否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如果存在至少一个极细粒度业务,则拆除所有极细粒度业务,并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
如果不存在任何极细粒度业务,则直接查询是否有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
如果不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存在受故障影响的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则拆除该标准交换粒度隧道;
重新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和极细粒度业务,具体包括:当受故障影响的极细粒度业务标准交换粒度隧道拆除之后,路由与连接控制模块发起标准交换粒度隧道重路由路径计算并建立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如果标准交换粒度隧道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继续建立极细粒度业务,如果极细粒度业务建立失败,则返回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失败,如果成功,则极细粒度业务重路由成功。
CN201510268538.5A 2015-05-22 2015-05-22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Active CN104869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538.5A CN104869021B (zh) 2015-05-22 2015-05-22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538.5A CN104869021B (zh) 2015-05-22 2015-05-22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021A true CN104869021A (zh) 2015-08-26
CN104869021B CN104869021B (zh) 2018-02-09

Family

ID=5391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8538.5A Active CN104869021B (zh) 2015-05-22 2015-05-22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902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9897A (zh) * 2016-07-28 2016-12-0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代理的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多粒度控制器安全通信方法
CN107105356A (zh) * 2017-03-14 2017-08-29 清华大学 空分复用光网络的重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7786908A (zh) * 2016-08-29 2018-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8076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72A (zh) * 2017-11-2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性能保障方法及装置
CN109981725A (zh) * 2019-01-31 2019-07-05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安全域的通信方法、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4050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WO2024001370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细粒度能力的洪泛方法、细粒度的配置方法,节点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8920A (zh) * 2004-09-17 2005-03-02 清华大学 层次光网络中的并行层次光标记交换通道的建立方法
CN1601934A (zh) * 2004-10-15 2005-03-30 清华大学 波长路由光网络的一种分布式拓扑聚合方法
US7263290B2 (en) * 2002-06-06 2007-08-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ata architecture
CN102299852A (zh) * 2011-09-02 2011-12-28 清华大学 跨域业务域间链路与域内通道的绑定映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17287A (zh) * 2012-11-21 2013-02-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内容中心的智能光网络交换装置和边缘缓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3290B2 (en) * 2002-06-06 2007-08-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ata architecture
CN1588920A (zh) * 2004-09-17 2005-03-02 清华大学 层次光网络中的并行层次光标记交换通道的建立方法
CN1601934A (zh) * 2004-10-15 2005-03-30 清华大学 波长路由光网络的一种分布式拓扑聚合方法
CN102299852A (zh) * 2011-09-02 2011-12-28 清华大学 跨域业务域间链路与域内通道的绑定映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17287A (zh) * 2012-11-21 2013-02-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内容中心的智能光网络交换装置和边缘缓存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GANGHOU, YUEZONG, LEIGUO: "Traffic Partition Grooming in the Mixed Granularity and Multi-domain Optical Networks", 《2013 2ND 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N CHINA(ICC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OCS)》 *
刘汪洋,华楠,郑小平,周炳琨: "大规模光网络中的灵活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学报》 *
华楠: "大容量光网络异构互联及控管研究", 《中兴通信技术》 *
鲁睿,郑小平,华楠,金秋实,刘汪洋,陈晓辉: "嵌入式多层多域光网络路由及控制器设计", 《光通信技术》 *
鲁睿,郑小平,华楠: "多域异构光网络互连互通管控机制", 《清华大学学报》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9897A (zh) * 2016-07-28 2016-12-0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代理的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多粒度控制器安全通信方法
CN107786908A (zh) * 2016-08-29 2018-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05356A (zh) * 2017-03-14 2017-08-29 清华大学 空分复用光网络的重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888076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72A (zh) * 2017-11-2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性能保障方法及装置
US11489737B2 (en) 2017-11-22 2022-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performance assur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981725A (zh) * 2019-01-31 2019-07-05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安全域的通信方法、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1725B (zh) * 2019-01-31 2022-06-14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安全域的通信方法、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4050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WO2024001370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细粒度能力的洪泛方法、细粒度的配置方法,节点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021B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4841C (zh)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4869021A (zh) 多粒度多域异构光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EP2237501B1 (en) Routing compu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N101606341B (zh) 用于在穿过提供商网络的ce-ce路径上高效路由ip流量的技术
CN100454830C (zh) 网络域中实现路径计算的方法
EP2685685B1 (e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link-diverse traffic path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4762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and routing controller cooperation
CN104065576B (zh)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US9077615B2 (en) Global state resynchronization for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failure during a reoptimization process
US9794129B2 (en) Building topology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1099351A (zh) 用于触发对路径计算请求进行打包
CN103548325A (zh) 经扩展以连接网络层级的云服务控制和管理架构
US20100054267A1 (e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Traffic Engineered Database for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N102640453A (zh) 用于在网络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45048A (zh)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487352B (zh) 业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2079421A1 (zh) 域间链路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路径计算单元
CN104348744A (zh)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及路径计算单元
Bano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ybrid routing schemes for SDN based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04270315B (zh) Trill广播网络中组播分发树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ugini et al. Designated PCE election procedure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database creation in GMPLS multi-layer networks
Torres Segment Routing Protocol Analysis
Gavler et al. Demonstration of a GMPLS control plane in an integrated Ethernet based access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Hasan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computer networks employing selected SDN principles
He Protection and Routing over Agile All-Photonic Networks (AAP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