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7325A -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7325A
CN104867325A CN201510330066.1A CN201510330066A CN104867325A CN 104867325 A CN104867325 A CN 104867325A CN 201510330066 A CN201510330066 A CN 201510330066A CN 104867325 A CN104867325 A CN 104867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motor
vehicle
ca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00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士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cr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颜士兵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颜士兵 filed Critical 颜士兵
Priority to CN2015103300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7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7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7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2Platooning, i.e. convoy of communicating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行进的方法,包括将离散行驶的机动车联接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其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通过控制各机动车的车速、车间距、行驶方向等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相一致,由此保持基本恒定的车间距并形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或者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相互首尾物理性联接在一起。本发明的方法可降低行驶中机动车的风阻与间距,实现降低机动车能耗,降低燃油污染,提高单位公路的机动车行驶承载量,减少车祸等。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尤其是将多辆离散行驶的机动车联接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动车行驶都是独立的个体单独行使。车辆在行驶时,所要克服的阻力主要有机件损耗阻力、轮胎产生的滚动阻力(一般也称做路阻)及空气阻力。随著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行车阻力,在时速200km/h以上时,空气阻力几乎占所有行车阻力的85%。根据测试,当一辆轿车以80公里/时前进时,有60%左右的耗油是用来克服风阻的。
风阻即为车辆行驶时来自空气的阻力,一般空气阻力有三种形式,第一是正面阻力,由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冲击阻力。就像拿一块木板顶风而行,所受到的阻力几乎都是气流撞击所产生的阻力。第二是摩擦阻力,空气划过车身时会产生摩擦力,然而,一般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摩擦阻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第三则是外型阻力,一般来说,车辆高速行驶时,外型阻力是最主要的空气阻力来源。外型所造成的阻力来自车后方的真空区,真空区越大,阻力就越大,如附图1中所示。
另外,出于安全考虑,如为了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辆间的碰撞,正常行驶时车辆之间应该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例如,如果是时速在40公里左右,车间距不小于20米。时速在60公里左右,不少于40米,时速在80公里左右,车间距不小于80米,时速在100公里左右,车间距不小于100米。如果下雨或者路面潮湿,车间距应当更大。由此可见,单个车辆行驶时占用的道路远远超过车辆本身的面积或大小,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面临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单位道路上所能承载的机动车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的车祸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当前,降低机动车能耗,降低机动车废气污染,降低机动车占用道路面积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机动车技术与交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在通讯技术日益成熟,以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基础的机动车联接行驶技术能有效降低机动车能耗,降低机动车废气污染,减少机动车占用道路,具有非常市场价值与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其能够将多辆离散行驶的机动车联接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由此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间距和/或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低能耗、增加行车安全性和减少机动车占用道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包括将离散行驶的机动车联接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由此能够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间距和/或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机动车的联接可以在行驶的状态下进行。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保持基本正常的行驶的条件下实现机动车之间的联接。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也可以在非行驶的状态下实现联接。例如各机动车停止正常的行驶,在基本停止的状态下进行联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联接是非物理性联接,该非物理性联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各机动车的车速、车间距、运动方向以及加速度等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由此保持基本恒定的车间距并形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信息传感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联接是物理性联接,该物理性联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机动车的车速、车间距、运动方向以及加速度等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相互首尾物理性联接在一起。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信息传感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连接机构。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机动车联接之后,能够消除或者减少在前机动车的外形阻力以及在后机动车的正面阻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还包括利用寻呼系统来搜寻装备有该寻呼系统的其他机动车,与其他机动车进行通讯,由此获取其他机动车的相关信息,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待联接的机动车。例如所获取的相关信息为机动车行驶目的地,当前位置,行驶速度以及车辆型号等等。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寻呼系统为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设备,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互联网与中心服务器联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寻呼系统为基于无线互联网的P2P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互联网相互联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还包括使得联接的机动车分离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将行驶中的车辆的联接起来,由此减少或消除了联接车辆上除头车外的后部车辆的正面阻力,减少或消除了最后一辆车外其他前面车后方的真空区形成的外形阻力,同时也就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因为多辆机动车在系统的调控下车头车尾相连或者车辆之间保持较少的恒定间距,由此减少了机动车行驶中为防止意外而保持的安全距离,单位车辆占用的道路长度将大大降低,单位长度的道路能容纳更多车辆,提高了利用效率;另外,因为多辆机动车在系统的调控下,其行驶参数基本一致,也极大的减少了机动车间因速度和行驶方向不一致而碰撞导致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离散行驶的机动车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联接后机动车行驶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联接后机动车行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机动车行进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非限制性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离散行驶的机动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离散行驶的机动车的正面阻力以及外型阻力均较大。特别是外型阻力,其真空区较大,阻力也就越大。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搜寻目标车辆。机动车的驾驶或者乘车人员可以在机动车静止的状态下或者正常的行驶过程中,利用寻呼系统来搜寻同样装有该寻呼系统的其他机动车。并且通过该寻呼系统与其他机动车进行通讯,通讯的方式可以例如是音频,视频、文字或者其他数字信号的方式,由此来获取其他机动车的相关信息,例如其他机动车行驶目的地,计划行驶的路线,当前位置,行驶速度以及车辆型号等等。例如车载导航系统能够告知行车路线以及当前的位置,从机动车的仪表显示器等上可以获取车速等相关的信息。上述驾驶或者乘车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相关信息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机动车,即目标车辆。例如判别其他机动车的大小和品牌等是否与本车相匹配、行驶目的地是否与本车相一致,或者是否有相同的行驶路线(相同的行驶路径)等等。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的需要,我们将上述驾驶或者乘车人员所在的机动车称为“主车”,而目标车辆(机动车)称为“从车”。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主车”和“从车”二者所处的角色也是可以互换的,也即,“主车”可以实施“从车”所实施的行为或操作,而“从车”也可以实施“主车”所实施的行为或操作。
寻呼系统例如可以是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中心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设备。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互联网相互联接,并且各用户终端设备均与中心服务器联接。各机动车上可以安装或携带有这样的用户终端设备,并且通过用户终端设备进行通讯交流,以传送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或者是P2P的模式。
寻呼系统例如可以是基于无线对讲的系统,例如是车载式或便携式对讲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扬声器、话筒和天线等。该系统可以利用同频或异频单工的模式进行工作。装备有该无线对讲系统的各机动车之间可以进行通讯。
当然,本发明的寻呼系统也可是上述两种系统的结合,也即,结合无线网络的对讲系统。例如基于无线互联网的数字对讲系统,或者基于手机的对讲系统。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寻呼系统例如可以是类似于“滴滴打车”系统、“微信”系统或者是“QQ”通讯系统相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容易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的寻呼系统。
第二步,请求联接。在利用寻呼系统搜寻到目标车辆(从车)之后,驾驶或者乘车人员可以通过该寻呼系统或其他的工具发出联接请求,要求与目标车辆进行联接。在得到目标车辆的肯定答复之后,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在目标车辆不同意联接时,则重新搜寻其它的目标车辆,直至搜寻到允许联接的目标车辆。
第三步,实施联接。在得到目标车辆的同意之后,可以实施与目标车辆的联接。机动车之间的联接可以包括物理性联接和非物理性联接。物理性联接是指机动车之间通过联接机构使二者物理性接触而实现联接。非物理性联接是指机动车之间并不物理性接触,而是通过一体化控制系统,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更具体地,在得到目标车辆(从车)的同意之后,上述驾驶或者乘车人员可以根据目标车辆的具体位置,驱动主车靠近上述子车,然后实施联接。上述目标车辆可以是处于行驶状态,也可以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当目标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联接可以在行驶状态下进行联接。也即,在待联接的各机动车均处于行驶的状态下进行联接操作。当目标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主车靠近目标车辆,然后缓慢的移动来实施联接;或者主车靠近目标车辆一定的距离之后停止移动,二者处于静止或停止的状态下进行联接。这种联接方式可以认为是在基本停止状态下进行的。
应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上述的方法步骤将两辆、三辆以及更多的机动车联接在一起。联接之后,各车形成了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第四步,实施分离。在达到相同的目的地或者行驶完相同路径之后,主车或者从车可以向其他机动车发出分离的指令,与其他车辆分离。更具体地,主车或者从车可以利用导航系统判断分析出适当的分离路线。在行驶到分离路线时,自动或者人工操作机动车,使之分离。如果待分离的机动车的位置是在多辆联接行驶的机动车中间,则可以使得待分离的机动车与在前或在后的机动车先后分离,或者是同时与二者分离。剩余的机动车可以再次联接,作为整体一起行驶。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将两辆、三辆以及更多的机动车联接在一起,由此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间距和/或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低能耗、增加行车安全性和减少机动车占用道路。
下面结合附图3和4,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物理性联接和非物理性联接的两种具体方式。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本发明方法的非物理性联接后机动车行驶示意图。如图所示,各机动车之间没有物理性接触,而是通过一体化控制系统,使得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车间距基本保持恒定,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如图所示,联接后至少部分机动车后的真空区变弱,由此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另外,正面空气阻力也减少;并且,还可以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减少了机动车间因速度和行驶方向不一致而碰撞导致的事故。
在本发明中,上述非物理性联接可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该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机动车的车速、车间距、运动方向、加速度等参数,使得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车间距基本保持恒定,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可包括信息传感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并且可以具有多种控制模式,例如“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和“非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可以在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下进行物理性联接控制,在非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下进行非物理性联接控制。
所述信息传感单元用于采取机动车自身的信息以及机动车辆周围的路况信息,可以包括摄像单元、车速检测单元、发动机转速检测单元、车间距测量单元、位置传感单元,导航系统等等。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在机动车上安装一个或更多个摄像单元,用于识别机动车周围的图像信息,例如红绿灯信息,行人,车辆等,或者安装激光成像雷达,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并将结果以3D地图的方式呈现出;车速检测单元可以检测机动车的速度;发动机转速检测单元可以检测机动车自身的发动机转速;车间距测量单元可以检测机动车之间的距离,如上述主车和从车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雷达测距仪或激光测距仪来实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要求来选择行车路线。
上述信息传感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可以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接收上述信息之后进行处理,将该信息转换成具体的控制信息,包括行驶速度、加速度、方向、制动、信号灯以及喇叭的控制等信息,并将这些控制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机动车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对离合、制动、油门、方向盘、换挡机构、信号灯、喇叭等进行操作,由此使得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车间距基本保持恒定,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在本发明中,控制单元可以包括通讯模块、离合控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油门控制模块、方向控制模块、换挡机构控制模块、信号灯控制模块、喇叭控制模块、分离控制模块等等。通讯模块可以向安装有本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其他机动车发送上述控制信息,可以接收来自安装有本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其他机动车的上述控制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分别发送给其它单元或模块,例如中央处理单元、离合控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油门控制模块、方向控制模块、换挡机构控制模块、信号灯控制模块、喇叭控制模块进行具体控制操作。
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系统还可包括显示单元,也即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单元来选择自动行车模式或者人工操作模式,设定各个单元、模块的预定参数,显示各种信息等。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在行驶状态下(动态下),利用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系统进行非物理性联接的示例性操作过程。
当主车行驶靠近也处于行驶状态下的从车时,两车均启动上述一体化控制系统并进入“非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在前面行驶,所述从车跟随在后行驶。当然,也可以是主车在后而从车在前。驾驶人员可以通过显示装置来设定各种初始化参数,例如自动行车速度设定为60公里/小时,车间距设定为4米(也可以设定其他行车速度和车间距,例如80公里/小时、100公里/小时,6米、10米、15米等),用导航系统来设定具体的行车路线,包括分离路线等。在设定好各种参数之后,启动上述一体化控制系统。
在“非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下,控制单元包括有多种控制模式,也即,“引导模式”、“跟随模式”和“分离模式”。在前行驶的主车开启“引导模式”,在后行驶的从车开启“跟随模式”。主车开启“引导模式”之后,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沿着预定行车路线行驶,自动地将速度控制在60公里/小时。从车开启“跟随模式”之后,根据摄像单元、车速检测单元、位置传感单元、车间距测量单元以及导航系统等获取的信息,自动调整自身的行驶参数,例如方向、车速、车间距等,以将速度调整为60公里/小时,与在前主车的距离调整为上述设定的4米,并且保持与前主车基本相同的行驶轨迹。在实现上述行驶参数之后,从车通过上述通讯模块将行驶参数发送给主车。主车的通讯模块接收了行车参数之后,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之后,主车通过通讯模块将自身的行车参数或信息例如行车速度,行车的方向、刹车等传递或共享给从车。之后,在“跟随模式”下,从车将自动根据主车的行车参数或信息来控制机动车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对离合、制动、油门、方向盘、换挡机构、信号灯、喇叭等的操作。由此,主车的控制系统能够同时控制多辆机动车,使得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车间距基本保持恒定,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在到达分离路线之后,主车通过通信模块将指令发送给从车。从车接到指令之后,转换到“分离模式”,然后启动分离控制单元,在自动控制或者人工控制下使从车与主车分离。应该理解的是,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将更多的机动车例如3辆、4辆等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其中任意的一辆车可以根据指令与整体分离。另外,在多辆机动车形成的一个整体中,当在最前的机动车分离时,其后的机动车可启动“引导模式”,作为引导车。
另外,在“跟随模式”下,当机动车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上述设定的车间距时,从车的制动控制模块将启动,以防止车辆的碰撞。如上所述,当设定正常行驶时车间距为4米时,可以预先设定当车间距测量单元测量的车间距小于例如2米或2.5米等启动制动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制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原理,上述主车和从车在基本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实现上述联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以及上述详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本发明方法的物理性联接后机动车行驶示意图。如图所示,各机动车之间利用活动式连接机构1而首尾物理性地、活动性联接在一起。如图所示,联接后至少部分机动车后的真空区大大变弱,甚至被消除,由此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另外,正面空气阻力也减少;并且,可以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减少了机动车间因速度和行驶方向不一致而碰撞导致的事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物理性联接可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控制系统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机构1。该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机动车的车速、车间距、运动方向以及加速度等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相互首尾物理性联接在一起,成为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在本发明中,联接机构1可以安装在机动车的前端和/后端,由此可以在机动车的前端和/后端来联接同样安装有该联接机构1的其它机动车。更具体地,联接机构1可以是类似于万向节的活动式联接机构,可以是电磁式活动联接机构。在联接之后,在后的机动车可以沿着上下左右的方向,在一定角度例如15度、30度、45度等的范围内进行扭转活动。这样,在后的机动车可以随着在前的机动车一起进行拐弯、上下坡等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联接机构可以是“杆-锥”式联接机构。其中,“杆-锥”式对接机构由“杆”组件和“锥”组件两部分构成,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杆”组件是主动部分,安装在在后机动车的前端上;“锥”组件是被动部分,安装在在前机动车的后端上。“杆”组件包括可伸缩的“杆”以及锥形或半球型的杆端部。“锥”组件包括锥面、锥顶、缓冲件以及锁定件。其中,当“杆”进入到“锥”面内时,锥面将杆端部导入锥顶,锥顶内的锁定件自动将锥形或半球型的杆端部锁定。然后,可伸缩的“杆”逐渐缩短至预定的距离例如0.1米、0.2米、0.5米、1米等,由此将两个机动车联接在一起。另外,杆端部在锥顶内的锁定是一种活动式联接,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扭转,类似于万向节的链接。缓冲件位于锥顶内,作为杆端部进入锥顶内时进行链接的缓冲以及在紧急制动时的缓冲。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在行驶状态下(动态下),利用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和“杆-锥”式联接机构进行物理性联接的示例性操作过程。
当主车行驶靠近也处于行驶状态下的从车时,两车均启动上述一体化控制系统,进入“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在前面行驶,所述从车跟随在后行驶。当然,也可以是主车在后而从车在前。驾驶人员可以通过显示装置来设定各种初始化参数,例如自动行车速度设定为60公里/小时,车间距设定为可伸缩的“杆”能够触及的距离例如0.4米(也可以设定其他行车速度和车间距,例如80公里/小时、100公里/小时,0.3米、0.5米、1米等),用导航系统来设定具体的行车路线,包括分离路线等。在设定好各种参数之后,启动上述一体化控制系统。
在“物理性联接控制模式”下,控制单元包括有多种控制模式,也即,“引导模式”、“跟随模式”和“分离模式”。在前行驶的主车开启“引导模式”,在后行驶的从车开启“跟随模式”。主车开启“引导模式”之后,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沿着预定行车路线行驶,自动地将速度控制在60公里/小时。从车开启“跟随模式”之后,根据摄像单元、车速检测单元、位置传感单元、车间距测量单元以及导航系统等获取的信息,自动调整自身的行驶参数,例如方向、车速、车间距等,以将速度调整为60公里/小时,与在前主车的距离调整为上述设定的0.4米,并且保持与前主车基本相同的行驶轨迹。之后,联接机构1进行操作。从车的“杆”伸出并进入到主车的“锥”面内,锥面将杆端部导入锥顶,锥顶内的锁定件自动将锥形或半球型的杆端部锁定,由此将两个机动车联接在一起。根据需要,在联接之后,可伸缩的“杆”可以逐渐缩短或伸长至预定的长度例如0.1米、0.2米、0.5米、1米等,以改变车间距。
在实现上述行驶参数之后,从车通过上述通讯模块将行驶参数发送给主车。主车的通讯模块接收了行车参数之后,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之后,主车通过通讯模块将自身的行车参数或信息例如行车速度,行车的方向、刹车等传递或共享给从车。之后,在“跟随模式”下,从车将自动根据主车的行车参数或信息来控制机动车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对离合、制动、油门、方向盘、换挡机构、信号灯、喇叭等的操作。由此,主车的控制系统能够同时控制多辆机动车,使得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基本一致或者相互协调配合,车间物理联接保持稳定,由此,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在到达分离路线之后,主车通过通信模块将指令发送给从车。从车接到指令之后,转换到“分离模式”,然后启动分离控制单元,在自动控制或者人工控制下使从车与主车分离。应该理解的是,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将更多的机动车例如3辆、4辆等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其中任意的一辆车可以根据指令与整体分离。另外,在多辆机动车形成的一个整体中,当在最前的机动车分离时,其后的机动车可启动“引导模式”,作为引导车。
另外,在“跟随模式”下,当机动车之间的物理连接机构1的缓冲件上承受的压力大于预设定值时,从车的制动控制模块将启动,以防止车辆的紧急碰撞。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原理,上述主车和从车在基本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实现上述联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内容的原则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大量其他修改和替换,这种修改和替换也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行进的方法,包括将离散行驶的机动车联接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由此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间距和/或至少部分减少机动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是在行驶状态下或者基本停止状态下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机动车联接后消除了在前机动车的外形阻力以及在后机动车的正面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是非物理性联接,该非物理性联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所述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的行驶参数相一致,由此保持基本恒定的车间距并形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信息传感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是物理性联接,该物理性联接利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来实施,所述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机动车的行驶参数,使得待联接的各机动车相互首尾物理性联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体化同步行驶的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信息传感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联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利用寻呼系统来搜寻装备有该寻呼系统的其他机动车,与其他机动车进行通讯,由此获取其他机动车的相关信息,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待联接的机动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寻呼系统为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设备,各用户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互联网相互联接,且均与中心服务器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得联接的机动车分离的步骤。
CN201510330066.1A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Pending CN104867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066.1A CN104867325A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066.1A CN104867325A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7325A true CN104867325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1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0066.1A Pending CN104867325A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机动车行进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732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702A (zh) * 2007-07-16 2008-01-09 陈拙夫 汽车车际间信息共享型自动驾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92752A (zh) * 2009-01-20 2011-12-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队列行驶控制系统及车辆
JP2012035795A (ja) * 2010-08-09 2012-02-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管制装置
CN104076766A (zh) * 2014-03-26 2014-10-01 深圳市骏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部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自主驾驶方法和系统
CN104503265A (zh) * 2014-10-31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同步驾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00612A (zh) * 2013-12-04 2015-06-10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控制道路车辆组移动的方法和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702A (zh) * 2007-07-16 2008-01-09 陈拙夫 汽车车际间信息共享型自动驾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92752A (zh) * 2009-01-20 2011-12-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队列行驶控制系统及车辆
JP2012035795A (ja) * 2010-08-09 2012-02-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管制装置
CN104700612A (zh) * 2013-12-04 2015-06-10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控制道路车辆组移动的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4076766A (zh) * 2014-03-26 2014-10-01 深圳市骏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部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自主驾驶方法和系统
CN104503265A (zh) * 2014-10-31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同步驾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K GIBSON: ""Meet the shape-shifting city car of tomorrow",http://www.bbc.com/autos/story/20150519-meet-the-shape-shifting-city-car-of-tomorrow", 《BBC》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63331A1 (zh) 一种基于v2x的编队行驶智能网联客车
CN106940933B (zh)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车辆决策换道方法
CN104464317B (zh)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引导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465907B (zh) 一种汽车避撞装置及方法
CN103295424B (zh) 基于视频识别和车载自组网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CN106128137B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城市道路交通路口车内交通信息灯预警方法及系统
CN205943100U (zh) 一种应用于v2x场景的hmi显示系统
WO2019144511A1 (zh) 智能交通安全预警方法、云服务器、随车终端及系统
CN205334746U (zh)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载虚拟道路状态显示系统
CN101799977B (zh) 智能交通系统
CN205943098U (zh) 一种用于交叉口不停车通行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
CN109035832A (zh) 基于v2x通信的信号灯路口智能通行系统
CN105679093A (zh)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多车协同避撞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08057A (zh) 一种智能车辆编队行驶方法
CN106448266A (zh) 车辆行驶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46912B (zh) 基于ZigBee的公路交通预警及方法
CN107919027A (zh) 预测车辆变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10489A (zh) 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与行人碰撞规避方法与系统
CN106251666A (zh)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引导系统和方法
CN105957399A (zh) 一种行车安全监视方法
CN111768642A (zh) 车辆的道路环境感知和车辆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车辆
CN111260911A (zh) 一种基于路侧设备的车队驾驶方法
CN104200656B (zh) 一种基于交通信号信息的主干道车速规划方法
CN108230718B (zh) 一种基于区域块的交通流动态引导方法
CN109318898A (zh) 一种智能驾驶汽车车队协同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 Shib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 Shib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and of Entering th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18

Address after: 100055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wide street outside Hong Ju South Street No. 6, building 3 unit 60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Micr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8 No. 2, building 6, Jinxing garden, Chaoyang Sun Palace, Beijing, 402

Applicant before: Yan Shibing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