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4591A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泵取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4591A CN104864591A CN201510160511.4A CN201510160511A CN104864591A CN 104864591 A CN104864591 A CN 104864591A CN 201510160511 A CN201510160511 A CN 201510160511A CN 104864591 A CN104864591 A CN 104864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ld
- circulating pump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泵取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冷热交换机以及留热机,压缩机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冷热交换机连接,冷热交换机与留热机之间设置有循环泵,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冷热交换机与留热机之间设置循环泵,将该留热机内的低温水送至冷热交换机内。由于循环泵的存在,使得低温水能够更快的进入冷热交换机内完成热交换,所以保证了热水供给时的水压,对于高层用户的使用得到了保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泵取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热泵热水器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与较早之前采用瓦斯作为燃料或者采用其他冷媒作为介质的热水器不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采用空气代替瓦斯或者冷媒,通过空气冷热交换机等设备将高温高压的空气转变成低温低压,并且吸收在此转变过程中的能量。
但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小高楼层或者高楼层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热泵热水器,由于水压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对高楼层的使用者来说往往水压不够,造成水流过小,影响了正常的使用。
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热泵热水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增加循环泵,使空气热泵热水器水压得到保证,满足高层用户使用的循环泵取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循环泵取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冷热交换机以及留热机,压缩机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冷热交换机连接,冷热交换机与留热机之间设置有循环泵,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缩机上设置有马达。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冷热交换机与留热机之间设置循环泵,将该留热机内的低温水送至冷热交换机内。由于循环泵的存在,使得低温水能够更快的进入冷热交换机内完成热交换,所以保证了热水供给时的水压,对于高层用户的使用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循环泵取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热泵热水器,包括压缩机20,与压缩机20相连接的马达21。马达21为压缩机20运转提供动力。压缩机20上设置有一进气口202和一出气口204,进气口202用以与进气管25连接,空气通过进气管25,并通过进气口202进入压缩机20内部。出气口204上连接有排气管26,排气管26未与出气口204连通的一端与冷热交换机22连接。冷热交换机22未与排气管26连通的一侧设置有留热机24。
值得一提的是,在冷热交换机22与留热机24之间设置有循环泵28,循环泵28连接在冷热交换机22与留热机24之间,循环泵28用以将该留热机24内的低温水送至冷热交换机22内。由于循环泵28的存在,使得低温水能够更快的进入冷热交换机22内完成热交换,所以保证了热水供给时的水压,对于高层用户的使用得到了保障。
压缩机20经由进气管25从该进气口202引入空气,压缩机20将进入其内的空气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从该出气口204经由排气管26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
留热机24内储存水,冷热交换机22从与传输在该排气管26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做热耦合,该留热机24内的低温水流至冷热交换机22中与该高温高压气体做热交换,并且吸收大量热能回流至留热机24内。由此,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空气热泵热水器可以高效率地制造出大量的热水,并将热水储存在留热机24内。
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中提及的空气热泵热水器,以空气取代冷媒并且具有开放回路,也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空气热泵热水器结果相对精简,更免现有技术中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大幅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此外,本发明能够使得热泵热水器可以在低温状态下继续运作,不会结冰,保证了热水器使用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循环泵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热交换机以及留热机,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冷热交换机连接,所述冷热交换机与所述留热机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泵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马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0511.4A CN104864591A (zh) | 2015-04-02 | 2015-04-02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0511.4A CN104864591A (zh) | 2015-04-02 | 2015-04-02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4591A true CN104864591A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1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0511.4A Pending CN104864591A (zh) | 2015-04-02 | 2015-04-02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6459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0261A (zh) * | 2015-06-12 | 2015-10-21 | 孙红琴 | 冷热交换泵循环取热装置 |
CN107023990A (zh) * | 2017-04-24 | 2017-08-08 | 南通博泰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746A (zh) * | 2001-09-04 | 2003-03-1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供应装置 |
CN201032310Y (zh) * | 2007-03-20 | 2008-03-05 | 施毓铭 | 一种改进的冷热源装置 |
JP2009109101A (ja) * | 2007-10-31 | 2009-05-21 | Panasonic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
JP2011112293A (ja) * | 2009-11-27 | 2011-06-09 | Toshiba Carrier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
CN203375697U (zh) * | 2013-06-21 | 2014-01-01 | 马鞍山市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循环泵热水器 |
-
2015
- 2015-04-02 CN CN201510160511.4A patent/CN1048645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746A (zh) * | 2001-09-04 | 2003-03-1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供应装置 |
CN201032310Y (zh) * | 2007-03-20 | 2008-03-05 | 施毓铭 | 一种改进的冷热源装置 |
JP2009109101A (ja) * | 2007-10-31 | 2009-05-21 | Panasonic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
JP2011112293A (ja) * | 2009-11-27 | 2011-06-09 | Toshiba Carrier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
CN203375697U (zh) * | 2013-06-21 | 2014-01-01 | 马鞍山市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循环泵热水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0261A (zh) * | 2015-06-12 | 2015-10-21 | 孙红琴 | 冷热交换泵循环取热装置 |
CN107023990A (zh) * | 2017-04-24 | 2017-08-08 | 南通博泰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63300U (zh) | 一种土壤复合型变制冷剂流量空调装置 | |
CN201535575U (zh) | 具有柔性除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3375697U (zh) | 空气循环泵热水器 | |
CN102705927B (zh) | 一种冰蓄冷蓄热超低温热泵空调 | |
CN107905897A (zh) |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 |
CN104864591A (zh) | 循环泵取热装置 | |
CN202074698U (zh) | 间接加热式热泵热水装置 | |
CN203837330U (zh) | Co2热泵热交换增焓装置 | |
CN201421162Y (zh) | 空调全热回收系统 | |
CN103075842A (zh) | 一种冷热平衡机组 | |
CN102980234B (zh) | 一种高温地热水串联供暖方法 | |
CN202008224U (zh) | 一种直热恒温式空气能热水器 | |
CN201561565U (zh) | 具有防结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4967540U (zh) | 一种发电电动机的外蒸发式冷却系统 | |
CN108638794B (zh) |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的综合系统 | |
CN202328903U (zh) | 复合冷暖系统 | |
CN202675737U (zh) | 供暖和制冷系统 | |
CN202109702U (zh) | 火力发电厂水源热泵系统 | |
CN206959133U (zh) |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热泵的间接供暖装置 | |
CN104595035A (zh) | 一种基于余热深度利用的燃机进气冷却系统 | |
CN201532012U (zh) | 具有多段加热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04990261A (zh) | 冷热交换泵循环取热装置 | |
CN203642479U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204187888U (zh) | 冷热电联产系统 | |
CN203940653U (zh) | 复叠式空冷单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