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4520A -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4520A
CN104864520A CN201410061711.XA CN201410061711A CN104864520A CN 104864520 A CN104864520 A CN 104864520A CN 201410061711 A CN201410061711 A CN 201410061711A CN 104864520 A CN104864520 A CN 104864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pipe
inlet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17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4520B (zh
Inventor
翁国亮
翁健伦
翁翎华
翁靖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JI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JI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JI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JI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17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4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4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4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4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4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及一储水槽,通过该供水装置对各种水资源的集收与传输,以供应各种不同用途的用水,其中该储水槽及能源转换装置的运转,系以水作为能量转换的基础与载体,进行有效的能源转换再利用,并做为建物内外环境的空气能量转换与能量调节、供应的源,进而发挥储水、供水、防灾、节能与储能的多重功能,落实水资源转换为能源的再利用,达到水与能源在地化的应用与平衡,并以此为其终极目标。

Description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此尤指一种可利用水作为能量转换的系统,如此达到水资源与能源转换的再利用,并做为建物内外环境的空气能量转换与能量调节、供应的源,进而发挥储水、供水、防灾与储能的多重功能,有效落实利用水资源转换为能源的在地化应用与平衡,并以此为其终极目标。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资源有限,在人类大肆过度开采与毫无节制的使用破坏下,导致地球暖化气候变迁极端气候成形,而衍生剧烈灾难频传,各种天灾不断发生的结果,造成人类生命与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有些地区面临无处可居的危机;因而有识的士为了挽救地球的生态,不断倡导呼吁环保与节水节能的重要性,期能降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防止人类浩劫提前的到来。
水是地球上能量的载体,并可通过降雨或降雪的方式,将地球上的水能量分布于各地,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促成极端气候成形,已严重影响自然水循环的生态,雨水或雪的降临,在时间及空间地域的分布,极端的不均,干燥与水灾在同一地域发生已非少见。
再者,也因水是随处可得的物质,且为地球中重要资源的一,然而水资源可贵之处,在于可再循环及再利用,而在环保与节水节能的风潮下,各种节能、节水措施及设备如波澜一般,不断推陈出新,并广为各国所重视,其中如水资源的集收装置、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装置等,无不成为当今各种节水节能利用的热门主题;但实施至今,各种节水节能措施及设备的应用上,大多仍局限在于单一用途的使用,以及特定方式的再利用。
又如图1所示,是一现有水资源储水利用系统1的示意图,其主要系利用一供水装置11来提供各种用水的供应,而该供水装置11会将多余的水资源集收在一储水槽12内,以作为备用水源的储存;然而此一方式只是在解决水的集收与缺水时的供应,却无法更进一步结合或转换其他可用能源的再利用。再者,依大自然定律,当外界环境处于低能态(低温)状况下,建筑物必须处于增热状态,以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于宜居的状态,而在外界环境处于高能态(高温)状况下,建筑物必须处于排热状态,以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于宜居的状态;惟为了维持建筑物适合人居的条件,因此必须通过空调系统行逆自然环境的运行,即当外界环境处于高能态(高温)状况下,空调机必须将建筑物内部热排至高温的室外,例如设置在建筑物内的空调机组,其运转时机与自然环境相逆,所排放的废热在自然环境越热的时期,其所需排放的废热反而越多,因而造成环境的热污染越严重,而上述各种节能措施,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建筑物内部能量转换的问题,以致废热仍然继续污染着环境,更不知如何运用运转时机的转换,来将这些废热作有效的再利用。而在外界环境处于低能态(低温)状况下,建筑物必须凭借空调机,向低温的外环境撷取热源供应室内取暖之用,这种违反自然状态的举,其实是很耗费能源的作法,更是地球暖化的元凶。
由于建筑物内外环境中,即蕴藏着各种可用的资源与能量,因此空调系统的规划,应以建筑物本身内部能量平衡为考量,才能达到在地平衡的目标,但是令人遗憾的迄无良好的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有鉴于目前水资源及能源应用上所遇到的瓶颈,本案发明人历经无数次研究后,终于完成本案的发明,即本案的发明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以水作为能量转换的基础,利用水的庞大储能能力,将能量储存于储水槽,在适当时机与室内外环境作热交换,除了创造室内环境于健康舒适状态下,更顺应自然与大自然保持能量平衡关系,如此达到水资源与能源转换的再利用,进而提供建物内外环境的空气能量转换与能量调节、供应的源,进而发挥储水、供水、防灾与储能的多重功能,有效落实利用水资源转换能源的在地化应用与平衡,并以此为其终极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及至少一个储水槽,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机体,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道内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内,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该出水主管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该出水主管的末端设有至少一出水孔;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内近该入风口的位置,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该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一第一入水管路连接,该第一入水管与该出水主管之间,以一连接管相连,该连接管上设有一第四控水阀;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内近该出风口的位置,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送至该供水装置使用,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该出水管路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及一第六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入风口分别延接一室外风道及一室内风道,,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口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及一第七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四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一入水管的管路上并与该出水主管的另一端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及一第六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该出水管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是一直膨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其包含有:
一热源装置,是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
一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内,对通过的进气进行吸热或放热的热交换,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进出端,凭借一第三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进出端凭借一第四冷媒管与该热源机组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
一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内,对通过的排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热交换,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进出端,凭借一第一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进出端,凭借该第二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
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一第六接水口及一第七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七接水口与该供水连管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口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该能源转换装置还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一第九控水阀及一储能器,该第一出水管另一端延接一分支管,该分支管与该热源机组连接,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四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一入水管的管路上则与该出水主管另一端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另该出水管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是一中央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其包含有一热源装置及一储能器,该热源装置为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
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一第六接水口、一第七接水口一第八接水口及一第九接水口,该第一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一第三入水管连接,该第三入水管另一端则与该热源机组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三出水管连接,该第三出水管其另一端与该热源机组连接,其上设有一第五水泵,该第七接水口与该供水连管连接,该第八接水口与该分支管连接,该分支管另一端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分支管上设有一第八控水阀,该第九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
该储能器用来储存与调节该热源装置的热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以水作为能量转换的基础与载体,利用能量转换装置配合储水槽转换能源,将能量储存于储水槽,并在适当时机与室内作热交换,除了可维持室内环境温度于舒适状态下,同时可更进一步与大自然保持能量平衡关系,特别适合春、秋季的中间季节或夏、冬季温度适宜时段(在外气温度条件不需空调机运转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不需启动空调机供冷或供热,只需利用外气的适宜气温与室内作能量转换及补充新鲜空气,即可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而在高温或低温的极端天候,又可进一步结合热源机组提供室内空间所需的热源及冷源,以作为热源机组的冷却及蒸发的热交换载体,以做为建物内外空气能量转换与能源调节、供应的源,又兼具储水、供水、防灾与储能的功能,有效落实水资源转换为能源的再利用,进而达到在地化的应用与平衡,以做为其终极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储水的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第一实施例的组成方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其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源转换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其第二实施例的组成方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第二实施例的能源转换装置与与热源机组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其第三实施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其第三实施例的组成方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其第三实施例的能源转换装置与与热源机组组成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其第二实施例的运转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其第三实施例的运转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资源储水利用系统;11供水装置;12储水槽;2、2’、2”能源转换装置;20、2’、2”机体;201、201’、201”排风道;201A、201A’、201A”出风口;201B、201B’、201B”入风口;202、202’、202”进风道;202A、202A’、202A”入风口;202B、202B’、202B”出风口;202C、202C’、202C”滤网;203、203’、203”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a、203a’、203a”入水端;203b、203b’、203b”出水端;204、204’、204”水蒸发装置;205、205’、205”集水盘;206、206’、206”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a、206a’、206a”入水端;206b、206’、206”出水端;207、207’、207”第二风扇马达组;208、208’、208”风扇马达组;21、21’、21”控制单元;231、231’、231”室外风道;232、232’、232”室内风道;233、233’、233”第一风门挡板;234、234’、234”第二风门挡板;3供水装置;31出水管;32进水管;33供水管路;34进水连管;35泄流管;36放流管;4、4’、4”储水槽;42、42’、42”水位侦测器;5、5’热源机组;50、50’热源装置;501第一冷媒管;502第二冷媒管;503第三冷媒管;504第四冷媒管;51第二热交换器;51’储能器;511第三进出端;52第一热交换器;521第一进出端;a、a’、a”第一接水口;b、b’、b”第二接水口;c、c’、c”第三接水口;d、d’、d”第四接水口;e、e’、e”第五接水口;f、f’、f”第六接水口;g、g’第七接水口;h”第八接水口;j”第九接水口;B建物;B1地面;C1第一控水阀;C2第二控水阀;C3第三控水阀;C4第四控水阀;C5第五控水阀;C6第六控水阀;C7第七控水阀;C8第八控水阀;C9第九控水阀;C10第十控水阀;P1第一水泵;P2第二水泵;P3第三水泵;P4第四水泵;P5第五水泵;L1出水主管;L1’供水连管;L11、L11’出水孔;L13连接管;L2第一出水管;L21分支管;L3第一入水管;L4第二入水管;L5第二出水管;L61第三入水管;L62第三入水管;E供电系统;TA室内温度值;TA1冷气供应设定值;TA2暖气供应设定值;TW水温;TW1第一温度设定值;TW2第二温度设定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21、一能源转换装置2、一供水装置3及至少一个储水槽4。
该控制单元21,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包含市电供电或其它绿能供电)E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2(请参阅图4所示),其包含有一机体20、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一水蒸发装置204及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
该机体20,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201及一进风道202,该排风道201一侧设有一出风口201A,该排风道201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208(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1A处),该排风道201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1B,该入风口201B分别延接一室外风道231及一室内风道232,该室外风道231设有一第一风门挡板233,该室内风道232设有一第二风门挡板234,该第一风门挡板233及第二风门挡板234,系受该控制单元21所控制,该进风道202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2A,近该入风口202A处设有一滤网202C,该进风道202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202B,该进风道202内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207(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2B处)。
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于该进风道202内,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有一入水端203a及一出水端203b,该入水端203a与一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第一出水管L2上设有一第二水泵P2,该出水端203b与一出水主管L1连接,该出水主管L1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C3,该出水主管L1的末端设有至少一出水孔L11。
该水蒸发装置204,装设于该排风道201内近该入风口201B的位置,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该出水孔L11的出水喷洒,而该水蒸发装置204底部设有一集水盘205,该集水盘205并与一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一入水管L3与该出水主管L1之间,以一连接管L13相连,该连接管L13上设有一第四控水阀C4。
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于该排风道201内近该出风口201A的位置,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有一入水端206a及一出水端206b,该入水端206a与一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第二出水管L5上设有一第三水泵P3,该出水端206b与一第二入水管L4连接。
该供水装置3,是一水源集收(该水源包括自来水、雨水、再生水、空调冷凝水)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34进入该供水装置3(所有水源进入前已作水质处理),并通过一进水管31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4,该进水管31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C1及接设一放流管36,该放流管36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C10(此阀常态关闭,而当雨季水的回收过量时,该供水装置3内的水需要加以放流,此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十控水阀C10打开、该第一控水阀C1关闭),该供水装置3更通过一出水管32,以将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送至该供水装置3使用,该出水管32上设有一第一水泵P1及一第二控水阀C2,该供水装置3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33,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另该出水管32上更接设一泄流管35,该泄流管35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C5(此阀常态为关闭,而当雨季或台风来临前可打开此阀,以供预先将该储水槽4内的水先行放流,提供在大雨来时有更多的储水容量,如此达到防洪的功效)。
该储水槽4,为一密闭容室,其设置于地面B1下(也可设于地面B1上,而其理想的设置区域系在建物B的底层如地下室,或者是公共设施的地下水库),该储水槽4设有复数个接水口a、b、c、d、e、f及一水位侦测器42,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a、一第二接水口b、一第三接水口c、一第四接水口d、一第五接水口e及一第六接水口f,该第一接水口a与该进水管31连接,该第二接水口b与该出水管32连接,该第三接水口c与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四接水口d与该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第五接水口e与该第二入水管L4连接,该第六接水口f与该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水位侦测器42用来侦测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水位。
凭借上述元件的组成,该供水装置3将所集收或多余的水,可经该进水管31的输送,由该第一接水口a进入该储水槽4,如此在豪雨时,可利用该储水槽4转为疏洪的通道,以达到防灾、供水与储水的功能,而且在该储水槽4的水位侦测器42侦测到储水已达到设定高水位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一控水阀C1关闭以停止进水,而第十控水阀C10打开放流;另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低于设定低水位时,该控制单元21则控制该第一控水阀C1打开进行补水;此外,当该供水装置3需使用到储水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出水管32上的第一水泵P1运转、第二控水阀C2打开,以及第一控水阀C1、第十控水阀C10关闭,以将储水槽4内的储水传送至该供水装置3供水(当不需供水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一水泵P1停止运转、第二控水阀C2关闭,而该储水槽4内平常只需保持足供建物B内、外能量转换平衡的储水量即可,多余的水可供该供水装置3妥善运用)。
上述的能源转换装置2的运转,可提供建物B于春、秋季的中间季节,或夏、冬季温度在中间温域时段(系指在夏天最感舒适的温度为23℃~26℃之间,冬天为18℃~20℃,相对湿度的要求在50%~60%RH),其运转模式不需启动任何空调机供冷或供热,只需利用外气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作能量转换及补充新鲜空气,即可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运转,在白天(或夏天)高温(28℃以上)时,可以利用储水槽4内低温的储水进行热交换,将储水槽4内的储水分别经由第一出水管L2上的第二水泵P2传送储水由入水端203a进入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可提供外气进入进风道202时,经由热交换作用产生预冷降温(指在夏天时),而在冬天时则产生预热升温),并由该出水端203b流出,再经出水主管L1(在夏天该控制单元21控制该第三控水阀C3打开、该第四控水阀C4关闭),并传送到末端的出水孔L11后,将出水喷洒于该水蒸发装置204,再利用该水蒸发装置204的水蒸发吸热效应,使水获得降温并汇集于该集水盘205(此时排风道201的排气会因水蒸发吸热效应产生降温,而该排风道201的排风来源,可为室外的外气或者室内空气,其控制方式系通过该控制单元21控制该第一风门挡板233、第二风门挡板234的开度,即该控制单元21根据外气温度与室内排出的空气温度进行比对后,由该控制单元21择其中最低温度者控制所对应的第一风门挡板233(或第二风门挡板234)打开,同时关闭温度较高的第二风门挡板234(或第一风门挡板233),如此以便该排风道201进行排热,而使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得到降温),然后再由该第一入水管L3回流到储水槽4内,而回流的较低温的水进入该储水槽4后,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另外排气通过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进入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下降(指在夏天时,而在冬天则产生预热升温效果),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若经过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热交换后,其出水端206b的出水温度系高于该储水槽40内的储水温度时,则第三水泵P3停止运转,以防止储水槽4的水温上升);另当晚上气温下降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其回流到该储水槽4的水温也较白天为低(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夜间所储存较低温的储水,提供白天高温(28℃以上)时进行能量转换的使用,使高温外气可转换为低温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
另在夜晚(或冬天)低温(15℃以下)时,可以利用储水槽4内较高温的储水,供应室内所需的热,此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经由该第一出水管L2的第二水泵P2的传送,将储水送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而与通过的外气进行热交换,而使进气升温,然后再由出水端203b流经该连接管L13、第一入水管L3,最后回到该储水槽4(此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三控水阀C3关闭、该第四控水阀C4打开);同时该排风道201利用该控制单元21控制第一风门挡板233或第二风门挡板234的开度进行吸热(由该控制单元21根据外气温度与室内排出的空气温度,择其中最高温度者控制所对应的第一风门挡板233(或第二风门挡板234)打开,同时关闭温度较低的第二风门挡板234(或第一风门挡板233))以便排气通过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至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上升,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升温效果;而当白天气温较高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回流到该储水槽4再经过热交换作用后,水温也较夜间为高(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白天所储存较高温的储水,提供夜间低温(15℃以下)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低温外气可转换为较高温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
图5、图6、图7所示者,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特别适用于高温(28℃以上)或低温(15℃以下)的天候,利用水资源的强大能量储存特性,可同时供给室内空间所需的热源及冷源,以及作为热源机组的冷却及蒸发的热交换载体,无须再装设冷却水塔,除了避免电力及水资源的浪费外,更免除冷却水塔运转时带来的生物性污染的隐忧,以达到建物与大自然自主平衡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发明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21’、一能源转换装置2’、一供水装置3、至少一个储水槽4’及一热源机组5。
该控制单元21’,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包含市电供电或其它绿能供电)E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2’(请参阅图7所示),该能源转换装置2’包含一机体20’、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一水蒸发装置204及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
该机体20’,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201’及一进风道202’,该排风道201’一侧设有一出风口201A’,该排风道201’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208’(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1A’处),该排风道201’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1B’,该入风口201B’分别延接一室外风道231’及一室内风道232’,该室外风道231’设有一第一风门挡板233’,该室内风道232’设有一第二风门挡板234’,该第一风门挡板233’及第二风门挡板234’,系受该控制单元21所控制,该进风道202’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2A’及一滤网202C’,该进风道202’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202B’,该进风口202’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207’(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2B’处)。
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于该进风道202’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有一入水端203a’及一出水端203b’,该入水端203a’与一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第一出水管L2上设有一第二水泵P2及一第七控水阀C7,该出水端203b’与一出水主管L1连接。
该水蒸发装置204’,装设于该排风道201’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L1’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L11’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L1'上设有一第四水泵P4,而该水蒸发装置204’底部设有一集水盘205’,该集水盘205’并与一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一入水管L3的管路上并与该出水管L1的另一端连接。
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于该排风道201’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有一入水端206a’及一出水端206b’,该入水端206a’与一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第二出水管L5上设有一第三水泵P3及一第六控水阀C6,该出水端206b’与一第二入水管L4连接。
该供水装置3,是一水源集收(包括自来水、雨水、再生水、空调冷凝水的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34进入该供水装置(所有水源进入前已作水质处理),并通过一进水管31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4,该进水管31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C1及接设一放流管36,该放流管36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C10(此阀常态关闭,而当雨季水的回收过量时,该供水装置3内的水需要加以放流,此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十控水阀C10打开、该第一控水阀C1关闭),该供水装置3还设有一出水管32,以将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3,该出水管32上设有一第一水泵P1及一第二控水阀C2,该供水装置3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33,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另该出水管32上更接设一泄流管35,该泄流管35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C5(此阀常态为关闭,而当雨季或台风来临前可打开此阀,以供储水槽4’内的水先行放流,如此增强储水的能力,达到防洪的功效)。
该储水槽4’,为一密闭容室,其设置于地面B1下(也可设于地面B1上,而其理想的设置区域系在建物B的底层如地下室,或者是公共设施的地下水库),该储水槽4’设有复数个接水口a’、b’、c’、d’、e’、f’、g’及一水位侦测器42’,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a’、一第二接水口b’、一第三接水口c’、一第四接水口d’、一第五接水口e’、一第六接水口f’及一第七接水口g’,该第一接水口a’与该进水管31连接,该第二接水口b’与该出水管32连接,该第三接水口c’与该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四接水口d’与该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第五接水口e’与该第二入水管L4连接,该第六接水口f’与该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第七接水口g’与该供水连管L1’连接,该水位侦测器42’用来侦测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5,是一直膨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21’的控制,其包含有一热源装置50、一第一热交换器52及一第二热交换器51。
该热源装置50,是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包含冷能及热能,该冷能是供冷,该热能是供热)。
该第一热交换器52,设于该进风道202’内,对通过的进气进行吸热(在冷气循环时,该第一热交换器52是一冷媒吸热蒸发盘管的功用)或放热(在暖气循环时,该第一热交换器52是一冷媒排热凝结盘管的功用)的热交换,该第一热交换器52的第一进出端521,凭借一第三冷媒管503与该热源装置50连接,该第一热交换器52的第二进出端522凭借一第四冷媒管504与该热源机组50连接,并接受热源(该热源在冷气循环时为冷能,在暖气循环时为热能)的输入。
该第二热交换器51,设于该排风道201’内,对通过的排气进行放热(在冷气循环时,该第二热交换器51是一冷媒排热凝结盘管的功用系排除热源机组的废热)或吸热(在暖气循环时,该第二热交换器51是一冷媒吸热蒸发盘管的功用)的热交换,该第二热交换器51的第三进出端511,凭借一第一冷媒管501与该热源装置50连接,并接受热源(该热源在冷气循环时为热能排热,在暖气循环时为冷能吸热)的输入,该第二热交换器51的第四进出端512,凭借该第二冷媒管502与该热源装置50连接。
凭借上述元件的组成,使本实施例除了可随机调节建物能力外,更具有主动供应空调冷气、暖气供应能力,即该能量转换装置2’配合储水槽4’的能源转换,系以建物B内部能量平衡移转为优先运行,并在能源转换供应不足时,才会主动启动该热源机组5运转,如此可大大节省该热源机组5运转电力,而依建物B的环境需求,调整其空调能量,其运转方式分为中间温域运转模式、冷气循环运转模式及暖气循环运转模式(请参阅图11所示)。
中间温域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介于暖气供应设定值TA2与冷气供应设定值TA1之间的中间温域时段(即在夏天最感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26℃之间,冬天为18℃~20℃;而室外环境温度则为15℃~18℃之间),不需启动空调机供冷或供热,只需利用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运转,使外气与室内作能量转换及补充新鲜空气,即可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其对于能源使用及转换情形有二:(1)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运转,在白天(或夏天)高温(28℃以上)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分别经由第一出水管L2上的第二水泵P2传送储水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可提供外气进入进风道202’时产生预冷降温(指在夏天时),而在冬天时则产生预热升温),并由入水端203a’进入,再自该出水端203b’流出经该出水主管L1、第一入水管L3回流该储水槽4’;又该储水槽4’经由该第四水泵P4的作动供应该供水连管L1’其出水孔L11’的出水,并喷洒于该水蒸发装置204’以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使出水获得降温并汇集于该集水盘205’(此时排风道201’的排气会因水蒸发吸热效应产生降温),再经由该第一入水管L3回流到储水槽4’,而回流的较低温的水流入该储水槽4’后,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另外排气通过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预冷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进入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下降(指在夏天时,在冬天则产生预热升温),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另当晚上气温下降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其回流到该储水槽4’的水温也较白天为低(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夜间所储存较低温的储水,提供白天高温(28℃以上)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高温外气可转换为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2).在夜晚(或冬天)低温(15℃以下)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系于白天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升温储存供晚上低温时使用,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至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上升,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升温效果;而当白天气温上升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回流到该储水槽4’再经过热交换作用后,水温也较夜间为高(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白天所储存较高温的储水,提供夜间低温(15℃以下)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低温外气可转换为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
冷气循环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大于冷气供应设定值TA1时,进行冷气循环供应冷气,此时室内空气自排风道201’排出,室内空气会经该水蒸发装置204’进行热交换,该水蒸发装置204’会对空气产生预冷作用的能量转换,使室内排出的空气因水蒸发吸热效应,而转移空气中的显热并产生降温,循环水也因此获得降温,再回流至该储水槽4’使储水降温,然后凭借该第二水泵P2传送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以提供进气通过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时,会产生预冷而转换所需的能量,如此可减轻该第一热交换器52的热交换负载;另在排风道201’所排出的排气,通过该水蒸发装置204’、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再流经该第二热交换器51进行热交换时,使排气再次进行湿热的转换,故该第二热交换器51能将由第一热交换器52所转换的热移除,并使得排出于室外的空气温度,系远较传统空调机直接排放于室外的空气温度为低,因而可降低废热排放对环境的热污染,而该热源机组5的热负荷也已降低,故可大大降低其能耗并增强其运转效率,以供应室内所需的低温且新鲜的空气,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至于在冷气循环时,该热源机组5的热源(指热能)先自该热源装置50输出,经第一冷媒管501传送到该第二热交换器51,然后经由该第二热交换器51与排气进行冷凝放热的热交换后,再由该第二冷媒管502流回该热源装置50;又该热源机组5的热源(指冷能)先自该热源装置50输出,经第四冷媒管504传送到该第一热交换器52,经由该第一热交换器52与进气进行蒸发吸热的热交换后,使进气温度可依室内的需求进行调整,以供应室内所需的冷气,再由该第三冷媒管503流回该热源装置50,以完成一冷气循环。
暖气循环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低于暖气供应设定值TA2时,进行暖气循环供应暖气,此时室内空气自排风道201’排出,使室内排出的空气因室内温度较高,该供水连管L1'停止供水,该水蒸发装置204’停止运转,而转移空气中的显热并产生升温,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内的循环水也因此获得升温,再回流至该储水槽4’使储水升温,然后凭借该第二水泵P2传送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以提供进气通过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时,其预热转换所需的能量,如此可减轻该第一热交换器52的热交换负载。至于在暖气循环时,热源机组5的热源(指冷能)先自该热源装置50输出,经第一冷媒管501传送到该第二热交换器51,然后经由该第二热交换器51与排气进行蒸发吸热的热交换后,再由该第二冷媒管502流回该热源装置50;又该热源机组5的热源(指热能)先自该热源装置50输出,经第四冷媒管504传送到该第一热交换器52,经由该第一热交换器52与进气进行冷凝放热的热交换后,使进气温度可依室内的需求进行调整,以供应室内所需的暖气,再由该第三冷媒管503流回该热源装置50,以完成一暖气循环。
又图8、图9、图10所示者,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特别适用于高温(28℃以上)或低温(15℃以下)的天候,利用水资源的强大能量储存特性,可同时供给室内空间所需的热源及冷源,以及作为热源机组的排热及吸热的热交换载体,无须再装设冷却水塔,除了避免电力及水资源的浪费外,更免除冷却水塔运转时带来的生物性污染的隐忧,以达到建物与大自然自主平衡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发明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21”、一能源转换装置2”、一供水装置3、至少一个储水槽4”及一热源机组5’。
该控制单元21”,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包含市电供电或其它绿能供电)E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2”(请参阅图10所示),包含一机体20”、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一水蒸发装置204”及一第二空气热交换装置206”。
该机体20”,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201”及一进风道202”,该排风道201”一侧设有一出风口201A”,该排风道201”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208”(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1A”处),该排风道201”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1B”及一滤网202C”,该入风口201B”分别延接一室外风道231”及一室内风道232”,该室外风道231”设有一第一风门挡板233”,该室内风道232”设有一第二风门挡板234”,该第一风门挡板233”及第二风门挡板234”,系受该控制单元21”所控制,该进风道202”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202A”,该进风道202”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202B”,该进风口202”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207”(其理想位置设在近该出风口202B”处)。
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于该进风道202”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设有一入水端203a”及一出水端203b”,该入水端203a’’与一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第一出水管L2上设有一第二水泵P2、一第九控水阀C9及一储能器51',并与该热源机组5'连接,该第一出水管L2另一端延接一分支管L21,该分支管L21上设有一第八控水阀C8,该出水端203b”与一出水主管L1连接。
该水蒸发装置204”,装设于该排风道201”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L1’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L11’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L1'上设有一第四水泵P4,而该水蒸发装置204”底部设有一集水盘205”,该集水盘205”并与一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一入水管L3的管路上则与该出水管L1另一端连接。
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于该排风道201”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设有一入水端206a”及一出水端206b”,该入水端206a”与一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第二出水管L5上设有一第三水泵P3,该出水端206b”与一第二入水管L4连接。
该供水装置3,是一水源集收(包括自来水、雨水、再生水、空调冷凝水的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34进入该供水装置3(所有水源进入前已作水质处理),并通过一进水管31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4”,该进水管31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C1及接设一放流管36,该放流管36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C10(此阀常态关闭,而当雨季水的回收过量时,该供水装置3内的水需要加以放流,此时该控制单元21”会控制该第十控水阀C10打开、该第一控水阀C1关闭),该供水装置3还设有一出水管32,以将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3,该出水管32上设有一第一水泵P1及一第二控水阀C2,该供水装置3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33,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另该出水管32上更接设一泄流管35,该泄流管35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C5(此阀常态为关闭,而当雨季或台风来临前可打开此阀,以供储水槽4”内的水先行放流,如此增强储水的能力,达到防洪的功效)。
该储水槽4”,为一密闭容室,其设置于地面B1下(也可设于地面B1上,而其理想的设置区域系在建物B的底层如地下室,或者是公共设施的地下水库),该储水槽4”设有复数个接水口a”、b”、c”、d”、e”、f”、g”、h”、j”及一水位侦测器42”,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a”、一第二接水口b”、一第三接水口c”、一第四接水口d”、一第五接水口e”、一第六接水口f”、一第七接水口g”一第八接水口h”及一第九接水口j”,该第一入水口a”与该进水管31连接,该第二接水口b”与该出水管32连接,该第三接水口c”与该第一入水管L3连接,该第四接水口d”与一第三入水管L62连接,该第三入水管L62另一端则与该热源机组5’连接,该第五接水口e”与该第二入水管L4连接,该第六接水口f”与该第三出水管L61连接,该第三出水管L61其另一端与该热源机组5’连接,其上设有一第五水泵P5,该第七接水口g”与该供水连管L1’连接,该第八接水口h”与一分支管L21连接,该分支管L21另一端与该第一出水管L2连接,该分支管L21上设有一第八控水阀C8,该第九接水口j”与该第二出水管L5连接,该水位侦测器42”用来侦测该储水槽4”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5’,是一中央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21”的控制,其包含有一热源装置50’及一储能器51',该热源装置50’为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该热源包含冷能及热能,该冷能是供冷,该热能是供热),该储能器51'用来储存与调节该热源装置50’的热源。
凭借上述元件的组成,使本实施例除了可随机调节建物能力外,更具有主动供应空调冷气、暖气供应能力,即该能源转换装置2”配合储水槽4”的能源转换,系以建物B内部能量平衡移转为优先运行,并在能源转换供应不足时,才会主动启动该热源机组5’运转,如此可大大节省该热源机组5’运转电力,而依建物B的环境需求,调整其空调能量,其运转方式分为中间温域运转模式、冷气循环运转模式及暖气循环运转模式(请参阅图12所示)。
中间温域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介于暖气供应设定值TA2与冷气供应设定值TA1之间的中间温域时段(即在夏天最感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26℃之间,冬天为18℃~20℃;而室外环境温度则为15℃~18℃之间),不需启动空调机供冷或供热,只需利用该能量转换装置2’’的运转,使外气与室内作能量转换及补充新鲜空气,即可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其对于能源使用及转换情形有二:(1)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运转,在白天(或夏天)高温(28℃以上)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分别经由第一出水管L2上的第二水泵P2传送储水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可提供外气进入进风道202”时产生预冷降温(指在夏天时),而在冬天时则产生预热升温),并由入水端203a”进入,再自该出水端203b”流出经出水主管L1、第一入水管L3回流该储水槽4;又该储水槽4”另以该第四水泵P4供应该供水连管L1’其出水孔L11’的出水,并喷洒于该水蒸发装置204”以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使出水获得降温并汇集于该集水盘205”(此时排风道201”的排气会因水蒸发吸热效应产生降温),再经由第一出水管L3回流到储水槽4”,而回流的较低温的水流入该储水槽4”后,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另外排气通过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预冷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进入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下降(指在夏天时,在冬天则产生预热升温),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降温效果;另当晚上气温下降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其回流到该储水槽4”的水温也较白天为低(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夜间所储存较低温的储水,提供白天高温(28℃以上)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高温外气可转换为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2)在夜晚(或冬天)低温(15℃以下)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系于白天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升温储存供晚上低温时使用,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出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至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上升,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升温效果;而当白天气温上升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回流到该储水槽4”再经过热交换作用后,水温也较夜间为高(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白天所储存较高温的储水,提供夜间低温(15℃以下)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低温外气可转换为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
冷气循环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大于冷气供应设定值TA1时,进行冷气循环供应冷气,此时室内空气自排风道201”排出,室内空气会经该水蒸发装置204”进行热交换,该水蒸发装置204”会对空气产生蒸发冷却作用的能量转换,使室内排出的空气因水蒸发吸热效应,而转移空气中的显热并产生降温,循环水也因此获得降温,再回流至该储水槽4”使储水降温,然后凭借该第二水泵P2传送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以提供进气通过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时,会产生冷却而转换所需的能量,此时若储水槽4”的水温TW小于第一温度设定值TW1时,该热源机组5'停止作动(OFF,第九控水阀C9关闭),由该储水槽4”供应冷能(第八控水阀C8打开);而当储水槽4”的水温TW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设定值TW1时,则该热源机组5'运转(ON,该第九控水阀C9打开,第八控水阀C8关闭)供应冷能(冷能先经由该储能器51'的储存与调节后再送出),同时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排除该热源机组5'所需的热,而在排风道201”所排出的排气,通过该水蒸发装置204”、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使排气再次进行湿热的转换,故能将热源机组5'所转换的热移除,并使得排出于室外的空气温度,系远较传统空调机直接排放于室外的空气温度为低,因而可降低废热排放对环境的热污染,而该热源机组5’的热负荷也已降低,故可大大降低其能耗并增强其运转效率,以供应室内所需的低温且新鲜的空气,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暖气循环运转模式:当室内温度值TA低于暖气供应设定值TA2时,进行暖气循环供应暖气,此时室内空气自排风道201”排出,使室内排出的空气因室内温度较高,该供水连管L1'停止供水,该水蒸发装置204”停止运转,而转移空气中的显热并产生升温,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内的循环水也因此获得升温,再回流至该储水槽4”使储水升温,然后凭借该第二水泵P2传送至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以提供进气通过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203”时,会产生升温转换所需的能量,此时若储水槽4”的水温TW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TW2时,该热源机组5'停止作动(OFF,第九控水阀C9关闭),由该储水槽4”供应热能(第八控水阀C8打开);而当储水槽4”的水温TW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设定值TW2时,该热源机组5'运转(ON,该第九控水阀C9打开,第八控水阀C8关闭)供应热能(热能先由该储能器51'的储存与调节后再送出),同时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吸收该热源机组5'所需的热,而在夜晚或低温(15℃以下)时,储水槽4内的储水系于白天该热源机组5'制热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升温储存供晚上低温时使用,经由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时,该第二入水管L5上的第三水泵P3会将该储水槽4”的储水,传输至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206”与排气进行热交换,再由该第二入水管L4回流至该储水槽4”,此时水温因热交换而上升,也会因热交换作用使储水槽4”内的储水产生升温效果;而当白天气温上升时,经由该能源转换装置2”的能量转换,回流到该储水槽4”再经过热交换作用后,水温也较夜间为高(大约可在20℃左右),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可以将白天所储存较高温的储水,提供夜间低温(15℃以下)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使低温外气可转换为舒适的进气,以及补充新鲜空气,来供应该建物B内的所需,并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以水作为能量转换的基础与载体,利用能量转换装置配合储水槽转换能源,将能量储存于储水槽,并在适当时机与室内作热交换,除了可维持室内环境温度于舒适状态下,同时可更进一步与大自然保持能量平衡关系,特别适合春、秋季的中间季节或夏、冬季温度适宜时段(在外气温度条件不需空调机运转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不需启动空调机供冷或供热,只需利用外气的适宜气温与室内作能量转换及补充新鲜空气,即可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而在高温或低温的极端天候,又可进一步结合热源机组提供室内空间所需的热源及冷源,以作为热源机组的冷却及蒸发的热交换载体,以做为建物内外空气能量转换与能源调节、供应的源,又兼具储水、供水、防灾与储能的功能,有效落实水资源转换为能源的再利用,进而达到在地化的应用与平衡,以做为其终极目标。
在本发明内容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与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下,所作的种种变化实施,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及至少一个储水槽,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机体,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道内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内,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该出水主管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该出水主管的末端设有至少一出水孔;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内近该入风口的位置,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该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一第一入水管路连接,该第一入水管与该出水主管之间,以一连接管相连,该连接管上设有一第四控水阀;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内近该出风口的位置,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送至该供水装置使用,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该出水管路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及一第六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
3.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入风口分别延接一室外风道及一室内风道,,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口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及一第七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四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一入水管的管路上并与该出水主管的另一端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及一第六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该出水管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是一直膨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其包含有:
一热源装置,是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
一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内,对通过的进气进行吸热或放热的热交换,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进出端,凭借一第三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进出端凭借一第四冷媒管与该热源机组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
一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内,对通过的排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热交换,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进出端,凭借一第一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进出端,凭借该第二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一第六接水口及一第七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七接水口与该供水连管连接。
5.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口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该能源转换装置还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一第九控水阀及一储能器,该第一出水管另一端延接一分支管,该分支管与该热源机组连接,该出水端与一出水主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四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一入水管的管路上则与该出水主管另一端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进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十控水阀,该供水装置还设有一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回送该供水装置,该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另该出水管上更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及一水位侦测器,该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该热源机组,是一中央式的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其包含有一热源装置及一储能器,该热源装置为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一第六接水口、一第七接水口一第八接水口及一第九接水口,该第一入水口与该进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一第三入水管连接,该第三入水管另一端则与该热源机组连接,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三出水管连接,该第三出水管其另一端与该热源机组连接,其上设有一第五水泵,该第七接水口与该供水连管连接,该第八接水口与该分支管连接,该分支管另一端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分支管上设有一第八控水阀,该第九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能器用来储存与调节该热源装置的热源。
CN201410061711.XA 2014-02-24 2014-02-24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Active CN104864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1711.XA CN104864520B (zh) 2014-02-24 2014-02-24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1711.XA CN104864520B (zh) 2014-02-24 2014-02-24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4520A true CN104864520A (zh) 2015-08-26
CN104864520B CN104864520B (zh) 2017-11-10

Family

ID=53910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1711.XA Active CN104864520B (zh) 2014-02-24 2014-02-24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452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9467Y (zh) * 1994-07-11 1995-05-31 于向阳 水蒸发制冷间壁式节能空调机
CN1397771A (zh) * 2001-07-18 2003-02-19 煜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水液气二相变化进行复式热移转的空调系统
CN1414307A (zh) * 2001-10-26 2003-04-30 康吕保 空调清新器
JP2007271200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hiba Univ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242958A (zh) * 2011-06-08 2011-11-16 于向阳 闭式蒸发制冷冷水机组
CN202092253U (zh) * 2011-05-16 2011-12-28 西安工程大学 淋水预冷型闭式间接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103090481A (zh) * 2011-11-01 2013-05-08 勤益科技大学 建筑物能量转换与换气装置
CN203116199U (zh) * 2013-01-29 2013-08-0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应用毛细管的组合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9467Y (zh) * 1994-07-11 1995-05-31 于向阳 水蒸发制冷间壁式节能空调机
CN1397771A (zh) * 2001-07-18 2003-02-19 煜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水液气二相变化进行复式热移转的空调系统
CN1414307A (zh) * 2001-10-26 2003-04-30 康吕保 空调清新器
JP2007271200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hiba Univ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092253U (zh) * 2011-05-16 2011-12-28 西安工程大学 淋水预冷型闭式间接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102242958A (zh) * 2011-06-08 2011-11-16 于向阳 闭式蒸发制冷冷水机组
CN103090481A (zh) * 2011-11-01 2013-05-08 勤益科技大学 建筑物能量转换与换气装置
CN203116199U (zh) * 2013-01-29 2013-08-0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应用毛细管的组合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4520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5635B (zh) 一种全天候太阳能供能系统
CN104728979B (zh) 一种应用全天候太阳能供热的空调系统改造方法及设备
CN104864630B (zh) 一种采用太阳能集热的多温度梯度利用系统
CN101761998A (zh) 围护结构内嵌管道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66584B (zh) 带卵石床蓄热的冬夏两用热回收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3591658B (zh) 热湿独立控制的太阳能建筑采暖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267329B (zh) 太阳能蒸发冷却及毛细辐射的制冷、供热和热水系统
CN103307674B (zh) 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5208964U (zh) 非直膨槽式太阳能热风和空气源热泵组合空调系统
US20130000882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using low-energy source for controlling air temperature in room space
CN202149554U (zh) 一种土壤源全新风空气处理和生活热水供给系统
CN107461850A (zh) 一种煤热共采地面集中式一体化供热制冷系统
CN205174537U (zh) 新型太阳能热风热水联供系统
CN201973771U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采暖及供热水装置
CN104110915A (zh) 制冷机组冷凝热与太阳能集热耦合制热水的方法和装置
CN204678747U (zh)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联合供能一体化输配转换系统
CN108224622B (zh) 以干空气能、太阳能及地热能为驱动能源的空调系统
CN207162701U (zh) 地源热泵机组与太阳能跨季储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
CN108167989A (zh) 一种建筑屋顶隔层与地下室节能系统
CN103953987A (zh) 一种太阳能冬夏固体调湿系统
CN104864520A (zh) 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
CN209295470U (zh) 能源塔-土壤蓄热耦合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TWI532955B (zh) Water resources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1)
CN207778658U (zh) 基于干空气能、太阳能及地热能驱动的空调系统
CN203550277U (zh) 农村家用间接蒸发耦合太阳能冷热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