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5322A -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5322A
CN104855322A CN201510350289.4A CN201510350289A CN104855322A CN 104855322 A CN104855322 A CN 104855322A CN 201510350289 A CN201510350289 A CN 201510350289A CN 104855322 A CN104855322 A CN 104855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epoda
water
parts
seawater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02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5322B (zh
Inventor
王凯
李坤明
洋雯
李敏
吕德亮
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u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u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502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5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5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5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5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5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02A40/818Alternative feeds for fish, e.g. in aquacul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是将过滤的适温海水注入养殖池后进行人工肥水;在傍晚将桡足类接种到养殖池,桡足类接种的次日傍晚投喂桡足类人工复合饵料,确保桡足类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均衡营养;养殖过程,需不间断供气维持水体的溶解氧在5mg/L以上,在经过12~18天的养殖达到较高密度后,可以根据需求对桡足类进行采收;本发明通过对采收方式的改进和水质的调节实现室内桡足类高密度、可持续养殖。有效避免天气因素干扰,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通过人工饲料的调配与处理以及温度调控有效提高桡足类生长速度,稳定桡足类的质量和产量。该方法成本低廉、周期较短、而且可以持续生产,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持续获得大量活体桡足类提供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桡足类的养殖方法,具体是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桡足类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节明显。桡足类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变态,主要经历卵、无节幼体期、幼体期和成体三个时期,幼体需脱皮才能够发育为成体。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桡足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是鱼、虾、蟹育苗重要适口饵料,具有分布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大黄鱼、海马等高价值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桡足类无疑成为海水鱼鱼苗优质饵料中的最佳选择之一。这是因为桡足类能够提供鱼、虾幼苗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对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的需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DHA和EPA,而桡足类富含这两种鱼类必需的高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大大提高育苗成活率。然而传统桡足类养殖存在世代周期相对较长、难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等问题,因此,将桡足类作为大规模生物饵料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户获取桡足类的方式主要是海上捕捞和室外粗放培养,仅依赖于野外捕捞,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需要;室外粗放培养缺乏对培养条件的严格控制,存在产量不稳定、持续供应时间短、易受病毒和细菌污染等问题,无法保证桡足类的数量、质量的稳定和及时供应。一旦中断或推迟桡足类的供应,将明显降低鱼苗成活率,严重者会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我国南方占据温度等自然条件优势,而在北方特别是在气候寒冷的季节要持续的获得质量稳定、数量巨大的活体桡足类,其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是目前业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按时、稳定供应,养殖环境稳定,病原微生物较少、质量高,节省人力、卫生安全,饵料营养均衡、水质污染小、养殖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宜大范围推广的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10~25m3、深度 1.0~1.5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利用高锰酸钾配成0.001~0.005 mol/L浓度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2~5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15~25℃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 0.8~1.1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 80~150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3~8倍的海水,充气搅拌3~5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2~5天。
3)引种:
在傍晚17:00~19: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接种的量不宜过少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应大于5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6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7:00~19: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30~60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20~50ml解毒绿水素和5~20ml复合芽孢杆菌;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一般情况下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饵料浓度对桡足类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25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2~18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3~0.6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8~12天。
7)可持续培养:
按上述前期采收方法采收8~12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50~200ml的解毒绿水素和10~50ml的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15~35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6~12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45~60天。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步骤2)肥水步骤中的配合物是将复合芽孢杆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1~3 :8~12 :8~12:12~16的比例混合。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步骤4)中投饵步骤中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 1~3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3~8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00~200份
扇贝边粉                100~200份
玉米粉                   80~120份
海带粉                    40~80份
海青菜粉                  30~50份
高活性干酵母              10~60份
矿物质                     2~5份
维生素复合物          3~5份。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50份
扇贝边粉               150份
玉米粉                100份
海带粉                 50份
海青菜粉              40份
高活性干酵母         50份
矿物质               3份
维生素复合物          5份。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混合料粒径为5~20μm。
由于用来养殖的桡足类的摄食方式均属于滤食方式或碎屑食性方式,只要粒径范围在 1~50μm 的颗粒物均可以被摄食,其中粒径为5~20μm 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摄入率,因此,上述配合料的粒径优选 5~20μm。
本发明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桡足类供应中的时效性、稳定性与质量问题,提供一种室内养殖模式,有效避免天气因素干扰,通过对温度调控以及人工饲料的配制与处理显著提高桡足类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持续获得大量所需活体桡足类提供保障。其具有
1. 由于养殖池在室内,无论外界天气如何变化,都可以照常培养与采捕桡足类,可实现按时、稳定供应。
2. 养殖环境稳定,可人工控温、投饵、培育,采捕时间与数量多少也可人为控制。进而可实现计划供应。
3. 养殖池中培养的桡足类优势种明显,由于所有条件可控,所以桡足类自身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较少、质量高,稍微冲洗后即可投喂,节省人力、卫生安全。
4.可对不同种类桡足类进行选择性培养,对人工培育的大黄鱼、海马等海水仔鱼、稚鱼不同阶段投喂不同大小种类的桡足类进行培养。
5. 饵料营养均衡、水质污染小、养殖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能够进行大量可持续培养。
6. 对养殖池要求不高且无需改造,海参育苗池、鲍鱼池等均可用于桡足类的养殖,适宜大范围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 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 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18m3、深度 1.0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即可,无需人工光照,总体光照强度较弱,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清池的目的是杀死桡足类的敌害生物和病菌,清池的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用量无特定标准,根据池的卫生程度而定)配成0.002 mol/l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5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21℃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 0.8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150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8倍的海水,充气搅拌5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5天。所述配合物是将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龙生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3 :12 : 12 : 16的比例混合。
3)引种:
在傍晚17: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接种的量不宜过少, 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为25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6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8: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60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所述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3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8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200份
扇贝边粉                200份
玉米粉                  120份
海带粉                   80份
海青菜粉                 50份
高活性干酵母             60份
矿物质                   5份
维生素复合物             5份
由于用来养殖的桡足类的摄食方式均属于滤食方式或碎屑食性方式,只要粒径范围在 1~50μm 的颗粒物均可以被摄食,其中粒径为5~20μm 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摄入率,因此,上述配合料的粒径优选 5~20μm。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5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20ml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一般情况下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饵料浓度对桡足类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5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3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4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此时桡足类种群密度较高,可以根据需求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池中水体表层会聚集一层较密桡足类,这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采收量不宜过大,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8天。
7)可持续培养:
为了使养殖池中桡足类的产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延长高峰期进行可持续培养尤为重要。按上述前期的采收方法采收8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换水量的多少应根据养殖水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注意水阀不要打开过大,以避免网袋中翻滚的水流致桡足类死亡),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5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10ml的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15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6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45天。。
实施例2: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10m3、深度 1.5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即可,无需人工光照,总体光照强度较弱,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清池的目的是杀死桡足类的敌害生物和病菌,清池的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用量无特定标准,根据池的卫生程度而定)配成0.005 mol/l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4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25℃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 1.1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115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5倍的海水,充气搅拌4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4天。所述配合物是将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龙生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2 :10 : 10 : 14的比例混合。
3)引种:
在傍晚18: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接种的量不宜过少, 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为10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4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7: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45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所述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2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5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50份
扇贝边粉                  150份
玉米粉                    100份
海带粉                     60份
海青菜粉                   40份
高活性干酵母               35份
矿物质                      4份
维生素复合物                4份
由于用来养殖的桡足类的摄食方式均属于滤食方式或碎屑食性方式,只要粒径范围在 1~50μm 的颗粒物均可以被摄食,其中粒径为5~20μm 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摄入率,因此,上述配合料的粒径优选 5~20μm。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4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15ml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  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一般情况下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饵料浓度对桡足类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2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3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此时桡足类种群密度较高,可以根据需求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池中水体表层会聚集一层较密桡足类,这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采收量不宜过大,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12天。
7)可持续培养:
为了使养殖池中桡足类的产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延长高峰期进行可持续培养尤为重要。按上述前期的采收方法采收12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换水量的多少应根据养殖水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注意水阀不要打开过大,以避免网袋中翻滚的水流致桡足类死亡),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10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30ml的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25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8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55天。
实施例3: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25m3、深度 1.1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即可,无需人工光照,总体光照强度较弱,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清池的目的是杀死桡足类的敌害生物和病菌,清池的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用量无特定标准,根据池的卫生程度而定)配成0.001 mol/l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2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15℃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1.0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80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3倍的海水,充气搅拌3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2天。所述配合物是将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龙生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1 :8 : 8 : 12的比例混合。
3)引种:
在傍晚19: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接种的量不宜过少, 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为5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9: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30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所述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1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3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00份
扇贝边粉                  100份
玉米粉                    80份
海带粉                    40份
海青菜粉                  30份
高活性干酵母              10份
矿物质                     2份
维生素复合物               3份。
由于用来养殖的桡足类的摄食方式均属于滤食方式或碎屑食性方式,只要粒径范围在 1~50μm 的颗粒物均可以被摄食,其中粒径为5~20μm 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摄入率,因此,上述配合料的粒径优选 5~20μm。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2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5ml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 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一般情况下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饵料浓度对桡足类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8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6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此时桡足类种群密度较高,可以根据需求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池中水体表层会聚集一层较密桡足类,这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采收量不宜过大,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10天。
7)可持续培养:
为了使养殖池中桡足类的产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延长高峰期进行可持续培养尤为重要。按上述前期的采收方法采收10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换水量的多少应根据养殖水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注意水阀不要打开过大,以避免网袋中翻滚的水流致桡足类死亡),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15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20ml的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20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10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50天。
实施例4: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18m3、深度 1.0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即可,无需人工光照,总体光照强度较弱,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清池的目的是杀死桡足类的敌害生物和病菌,清池的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用量无特定标准,根据池的卫生程度而定)配成0.002 mol/l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5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21℃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 0.8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120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5倍的海水,充气搅拌4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3天。所述配合物是将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龙生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1 :10 : 10 : 12的比例混合。
3)引种:
在傍晚17: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接种的量不宜过少, 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为25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8: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50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所述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2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5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50份
扇贝边粉                  150份
玉米粉                    100份
海带粉                     50份
海青菜粉                   40份
高活性干酵母               50份
矿物质                      3份
维生素复合物                5份
由于用来养殖的桡足类的摄食方式均属于滤食方式或碎屑食性方式,只要粒径范围在 1~50μm 的颗粒物均可以被摄食,其中粒径为5~20μm 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摄入率,因此,上述配合料的粒径优选 5~20μm。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3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10ml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                  ;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  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一般情况下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饵料浓度对桡足类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3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45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此时桡足类种群密度较高,可以根据需求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池中水体表层会聚集一层较密桡足类,这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采收量不宜过大,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12天。
7)可持续培养:
为了使养殖池中桡足类的产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延长高峰期进行可持续培养尤为重要。按上述前期的采收方法采收12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换水量的多少应根据养殖水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注意水阀不要打开过大,以避免网袋中翻滚的水流致桡足类死亡),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200ml的瑞普牌解毒绿水素和50ml的绿科牌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35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12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60天。通过以上实例对比表明,实例四所述养殖方法最优,饵料及试剂使用量最为合理,持续产出桡足类时间最长,效率最高。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累述,且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前期处理:
选择体积 10~25m3、深度 1.0~1.5m,海水处理系统和供气系统完善的养殖池;利用自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500lux ~1500lux;在培养之前进行清池,利用高锰酸钾配成0.001~0.005 mol/L浓度的溶液后泼洒于池中,消毒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2~5天后使用;
2)肥水:
向养殖池注入经沙滤后15~25℃的海水,注水管口用120目筛绢网滤水,养殖池海水的深度为 0.8~1.1m ;接种前用肥水配合物进行人工肥水,肥水配合物使用量为每立方米海水加入 80~150g;肥水配合物为配合物加入配合物体积3~8倍的海水,充气搅拌3~5h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将肥水配合物均匀泼洒于水体中,充气肥水2~5天;
3)引种:
在傍晚17:00~19:00用120目筛绢网采集种桡足类,放入盛有滤后海水的桶中,待采集完毕立即倒入肥水后的养殖池,平均每升水体的接种量大于5只;
4)投饵:
桡足类引种的次日傍晚开始投喂发酵充分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60g,隔天投饵一次,投饵时间选在傍晚17:00~19:00,每周每池加入低浓度微拟球藻藻液30~60ml,藻液浓度为1~2 亿个/ml;
5)养殖管理:
(1)供气 :养殖过程中必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气,使水体溶氧维持在5.0mg/L以上;
(2)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及水体透明度,查看是否有藻类的大量繁殖,池壁是否有藻类和菌类滋生,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桡足类活性降低,应立即换水,换水后加入20~50ml的解毒绿水素和5~20ml的复合芽孢杆菌;
(3)投入的饵料在充气的池水中易形成泡沫,泡沫较多时进行清理;
(4)桡足类进入高峰期后,水色较浓,浑浊度较大,此时,减少投饵量,投饵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25g;
6)前期采收:
在经过12~18天的养殖后,养殖池中水体透明度从0.8m以上降到0.3~0.6m,水色从黄绿色变到茶褐色,将桡足类进行前期采收;前期采收方法是:停止养殖池供气,半个小时后,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采收完毕后立即通气,隔天采收一次,可持续采收8~12天;
7)可持续培养:
按上述前期采收方法采收8~12天后,则是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进行后期可持续培养,换水量应维持在总养殖水体的1/6~1/2之间,其方法是:在放水口绑上120目网袋,打开水阀,采收完毕后立即注入等量的滤后新鲜海水,再加入50~200ml的解毒绿水素和10~50ml的复合芽孢杆菌,根据水体浑浊度情况,调整饵料投入量为每立方水体15~35g,隔天投饵一次,1~2天后桡足类再次达到较高密度时,用120目筛绢网采收,隔天采收一次,采收6~12天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按照上述后期可持续培养方法进行桡足类室内大池高密度培养可以在前期采收的基础上再持续采收45~6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肥水步骤中的配合物是将复合芽孢杆菌、氨基酸肥水宝、鱼粉、玉米粉按质量比为 1~3 :8~12 :8~12:12~16 的比例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投饵步骤中的桡足类复合饵料是在混合料中加入海水混匀后充气发酵 1~3天而成,其中以混合料体积计海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的3~8倍;所述混合料是由马尾藻粉、扇贝边粉、玉米粉、海青菜粉、海带粉、高活性干酵母、矿物质、维生素复合物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 1 ~ 150μm 的颗粒,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马尾藻粉                100~200份
扇贝边粉                100~200份
玉米粉                    80~120份
海带粉                    40~80份
海青菜粉                 30~50份
高活性干酵母            10~60份
矿物质                     2~5份
维生素复合物             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料按下述质量配比配制:
尾藻粉                150份
扇贝边粉                150份
玉米粉                    100份
海带粉                    50份
海青菜粉                 40份
高活性干酵母           50份
矿物质                    3份
维生素复合物            5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桡足类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混合料粒径为5~20μm。
CN201510350289.4A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Active CN104855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0289.4A CN104855322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0289.4A CN104855322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5322A true CN104855322A (zh) 2015-08-26
CN104855322B CN104855322B (zh) 2017-02-15

Family

ID=5390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0289.4A Active CN104855322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53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4675A (zh) * 2015-09-18 2016-02-03 远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养殖泥鳅的生物饵料制备方法
CN106719195A (zh) * 2016-12-05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6183A (zh) * 2005-08-11 2006-02-2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JP2007097463A (ja) * 2005-10-04 2007-04-19 Kurorera Kogyo Kk ミジンコの培養用餌料
RU2541458C1 (ru) * 2014-10-01 2015-02-10 Институт биологии южных морей им. А.О. Ковалев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каланоидных копепод calanus euxinus (черноморского калянуса)
CN104621017A (zh) * 2015-01-13 2015-05-20 宁波大学 一种温剑水蚤的筛选纯化与规模化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6183A (zh) * 2005-08-11 2006-02-2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JP2007097463A (ja) * 2005-10-04 2007-04-19 Kurorera Kogyo Kk ミジンコの培養用餌料
RU2541458C1 (ru) * 2014-10-01 2015-02-10 Институт биологии южных морей им. А.О. Ковалев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каланоидных копепод calanus euxinus (черноморского калянуса)
CN104621017A (zh) * 2015-01-13 2015-05-20 宁波大学 一种温剑水蚤的筛选纯化与规模化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荷超等: "水蚤的高产养殖", 《饲料工业》 *
陈明耀等: "桡足类大面积养殖试验初报", 《水产与教育》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4675A (zh) * 2015-09-18 2016-02-03 远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养殖泥鳅的生物饵料制备方法
CN106719195A (zh) * 2016-12-05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
CN106719195B (zh) * 2016-12-05 2020-11-1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5322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6810B (zh) 一种卤虫的室内低成本、高密度、可持续养殖方法
CN105454113B (zh) 一种鱼虾贝海水围塘循环养殖方法
CN102124974B (zh) 一种黄姑鱼人工育苗方法
CN106538439B (zh) 青虾繁养一体化养殖方法
CN103404453B (zh) 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方法
CN102754610B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3314902A (zh)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高效养殖方法
CN103070094B (zh) 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404462B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3992187A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体青苔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284A (zh) 二段式可控生态淡水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CN101292636A (zh) 一种网箱养殖黄姑鱼的方法
CN104115775A (zh) 一种洄游型大西洋鲑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10100768A (zh) 一种黄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936174B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体青苔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8735A (zh) 石斑鱼苗种扩繁方法
CN102870722B (zh) 绿鳍马面鲀的大规模苗种培育方法
CN104054614A (zh) 一种河蟹、青虾和中华鳑鲏的生态混养方法
CN105830972A (zh) 一种鲈鱼苗高成活率的育苗方法
CN104542407A (zh)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CN103392641B (zh)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
CN106359222B (zh) 一种小水池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
CN102144585B (zh)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CN109496927A (zh) 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高效综合养殖方法
CN104855322B (zh) 一种桡足类的室内大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Kai

Inventor after: Lv Deliang

Inventor after: Lin Qiang

Inventor after: Li Kunming

Inventor after: Shao Junfeng

Inventor after: Hu Wenj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hua

Inventor after: Wang Shumao

Inventor after: Zou Baiqiang

Inventor after: Yang Wen

Inventor after: Li Min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

Inventor before: Li Kunm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Wen

Inventor before: Li Min

Inventor before: Lv Deliang

Inventor before: Lin Q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door large pond high-density culture method for copepod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Yantai financing guarantee Group Co.,Ltd.

Pledgor: LUDONG University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515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Yantai financing guarantee Group Co.,Ltd.

Pledgor: LUDONG University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515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