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0023A -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0023A
CN104850023A CN201510239423.3A CN201510239423A CN104850023A CN 104850023 A CN104850023 A CN 104850023A CN 201510239423 A CN201510239423 A CN 201510239423A CN 104850023 A CN104850023 A CN 104850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urrent
signal
type triode
current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94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0023B (zh
Inventor
鲍殿生
陈建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394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0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0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0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0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Interface Circuits In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供电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对于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在室外机上电后,由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供电电源,以使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和其他负载能够上电工作,而在空调器关机时,主控制器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以使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切断对室外机的主控制器和其他负载的供电,以使室外机在待机时所消耗的功耗降低,进而可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以满足低能耗要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逐步重视,不断推出更高标准的待机能耗要求,因此各家电厂家都在致力于降低家电产品的待机能耗。对于空调器而言,由于其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空调器通常是由室内机提供电源给室外机,如果对空调器进行低功耗待机设计时,通常会采用室内机对室外机进行电源切断的方式,以使室外机完全掉电,从而可降低室外机的待机功耗。
但是,如果空调器是由室外机提供电源(即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在室外),室内机中的负载(如室内风机、步进电机)由室外机提供电源,则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火线、零线、地线及信号线建立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现有的电流环通讯电路来保持通讯,室内机的主控制器为空调器的主控部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负载都是由室内机的主控制器进行控制,室内机负载的控制信号由室内机的主控制器直接发出,而室外机负载(如室外电控板、压缩机、四通阀、室外风机)的控制信号则是由室内机的主控制器通过电流环通讯电路发送至室外机的主控制器,再由室外机的主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室外机负载的运行。由于空调器的整机电源由室外机提供,当整机处于待机状态时,室外机中的负载仍处于带电工作状态,因此会导致空调器因待机功率高,且无法满足低能耗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因由室外机供电而在待机时出现待机功率高且无法满足低能耗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和信号回流模块,所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所述信号回流模块、信号线、火线或零线、空调器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与所述室内机的主控芯片进行电流环通讯;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供电电源,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根据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上电工作;
所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
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回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信号线和火线或者信号线和零线作为电流环通讯连接线;
在所述室外机上电后,当所述电流环通信电路向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所接收的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并将所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通过所述信号回流模块回流至信号线,所述主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输出信号至所述信号回流模块,且所述主控制器在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后再通过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和所述信号回流模块发送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至信号线,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根据回流至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所述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继续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所述主控芯片向所述主控制器发出关机信号,则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在输出所述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后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以使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且所述室外机中具有上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室外机上电,且室外机与室内机进行电流环通讯时,所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通过由电流环通信模块、信号回流模块、信号线、火线或零线、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构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与所述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进行电流环通讯;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电流通讯环路发送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则所述主控制器停止输出所述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并控制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
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在输出所述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后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以使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本发明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信号回流模块及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在室外机上电后,由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供电电源,以使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和其他负载能够上电工作,而在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关机信号后,主控制器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即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关机信号后)以使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切断对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和其他负载的供电,以使室外机在待机时所消耗的功耗降低,进而可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以满足低能耗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另一模块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的另一实现流程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模块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室外机的主控制器的接收端和发送端的信号波形图;
图10是图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一种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模块结构图;
图14是对应图1的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对应图2的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对应图1的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对应图2的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所示的空调器的示例结构图;
图19是图15所示的空调器的示例结构图;
图20是图16所示的空调器的示例结构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空调器的示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具有主控芯片、电流环通信电路及负载,室外机具有主控制器、电源电路及负载,且所述室外机中具有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和信号回流模块102,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通过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信号线S、火线L或零线N、空调器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500(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与室内机的主控芯片600进行电流环通讯;室外机中的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VCC1和第二输出端VCC2均输出供电电源(第一输出端VCC1和第二输出端VCC2所输出的供电电源是具备相同电压的),主控制器200和室外机中的负载根据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上电工作。
其中,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内发送端和对内接收端分别连接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和发送端TX,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外发送端和对外接收端分别连接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入端和火线L或者分别连接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入端和零线N,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出端连接信号线S,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电源端连接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VCC1或第二输出端VCC2。室外机的主电源连接火线L、零线N及地线GND。
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
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入端,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连接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VCC1,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控制端连接电源电路300的受控端,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连接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信号线S和火线L或者信号线S和零线N作为电流环通讯连接线。
在室外机上电后,当电流环通信电路500向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根据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所接收的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并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通过信号回流模块102回流至信号线S;主控制器200输出控制信号使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输出信号至信号回流模块102,且主控制器200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再通过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和信号回流模块102发送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至信号线S,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根据回流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继续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
对于上述在室外机上电后,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在室外机上电后,当电流环通信电路500通过火线L或零线N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时,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分别输出至主控制器101和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通过信号回流模块102回流至信号线S,且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根据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主控制器200输出控制信号使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输出信号至信号回流模块102,在输出控制信号后,主控制器200再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电流环通信模块101通过信号回流模块102将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输出至信号线S,并将火线L或零线N所回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输出至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根据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继续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并将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回流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主控制器200从此通过由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信号线S、火线L或零线N、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以及电流环通信电路500构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与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600进行电流环通讯。
在上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主控芯片600向主控制器200发送关机信号,则主控制器200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具体是负载按照预设关闭模式停止工作),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在输出关机信号至主控制器200后无信号输出至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则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其中,上述预设关闭模式具体是指不同的负载在关闭时所需要遵循的关闭顺序,例如,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当主控制器200控制压缩机关闭时,可同时控制四通阀关闭;而如果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则主控制器200需要在控制压缩机关闭,并延时一段时间(如2分钟)再控制四通阀关闭,这样可以避免制热模式下因同时关闭压缩机和四通阀而导致空调管路内部压力不平衡并损害压缩机的问题。
此外,如图2所示,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还与电源电路300的应急控制端连接。在上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当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无信号输出至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从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开始,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持续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继续输出供电电源。
如果主控制器200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则主控制器200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具体是负载按照预设关闭模式停止工作),且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输出关闭信号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及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在室外机上电后,由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以使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能够上电工作,而在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关机信号后,主控制器200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切断对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的供电,以使室外机在待机时所消耗的功耗降低,进而可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以满足低能耗要求。此外,在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主控制器200同样会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并随后输出关闭信号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在通讯意外中断时通过复用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以使室外机中的负载安全关机,并在控制负载关机后再切断对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和其他负载的供电,同样可以降低室外机的功耗,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以满足低功耗要求。
基于上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室外机上电,且室外机与室内机进行电流环通讯时,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从此通过由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信号线S、火线L或零线N、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以及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500构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与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600进行电流环通讯;
S2.在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主控芯片600通过电流通讯环路发送关机信号至主控制器200,则主控制器200停止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并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
S3.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在输出关机信号至主控制器200后无信号输出至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
此外,对于电流环通讯线断开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步骤S1之后,上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在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当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无信号输出至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
S5.从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开始,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持续输出导通信号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继续输出供电电源;
S6.如果主控制器200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则主控制器200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输出关闭信号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
其中,步骤S2至步骤S3是在电流环通讯正常进行并按照室内机所发出的关机信号使室外机进入待机状态的过程,步骤S4至步骤S6是电流环通讯意外中断而对室外机进行安全关机的过程,两个过程是并列的,并不存在先后执行关系。
对于图1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所包括的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及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内部结构具体如下: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包括:
第一光耦IC1、第二光耦IC2、第一电阻R1、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
第一光耦IC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外接收端和信号输出端,第一光耦IC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电源端,第一光耦IC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内发送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IC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光耦IC2的阴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共接于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内接收端,第二光耦IC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信号输入端,第二光耦IC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外发送端。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信号回流模块102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一二极管D1,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为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为信号回流模块102的输出端。
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内部结构具体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分别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其中,对于图5,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包括:
第三光耦IC3、第四光耦IC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PNP型三极管Qp1、第七电阻R7、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三NPN型三极管Q3、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电阻R10;
第三光耦IC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第三光耦IC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光耦IC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三光耦IC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控制端,第四光耦IC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光耦IC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PNP型三极管Qp1的发射极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四光耦IC4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共接于第一PNP型三极管Qp1的基极,第一PNP型三极管Qp1的集电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四光耦IC4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对于图6,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包括:
第五光耦IC5、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继电器RY1、第十二电阻R12、第二PNP型三极管Qp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电容C2、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以及第五NPN型三极管Q5;
第五光耦IC5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第五光耦IC5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继电器RY1的常闭触点4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继电器RY1的静触点3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继电器RY1的第一控制触点1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一继电器RY1的常开触点5空接,第二PNP型三极管Qp2的发射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继电器RY1的第一控制触点1,第二PNP型三极管Qp2的基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PNP型三极管Qp2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RY1的第二控制触点2,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共接于地。
对于图7,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包括:
第二继电器RY2、第六光耦IC6、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四PNP型三极管Qp4、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七NPN型三极管Q7、第二十四电阻R24、第四电容C4、第八NPN型三极管Q8、第二十五电阻R25以及第二十六电阻R26;
第二继电器RY2的第一控制触点1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信号输入端,第二继电器RY2的第二控制触点2与第六光耦IC6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继电器RY2的静触点3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控制端,第六光耦IC6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4,第二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5空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四PNP型三极管Qp4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源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第六光耦IC6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与第八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共接于第四PNP型三极管Qp4的基极,第四PNP型三极管Qp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八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为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受控端,第六光耦IC6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八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图1所示的电源电路300中,其包括开关电源模块301和电源控制模块302,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受控端和输出端分别为电源电路300的受控端和第二输出端。
对于电源控制模块302,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其包括:
第十六电阻R16、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第十七电阻R17、电解电容E1、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十八电阻R18以及第十九电阻R19;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发射极的共接点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集电极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基极以及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共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电解电容E1的正极,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分别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受控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及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电解电容E1的负极共接于地。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驱动不同电压需求的室外机负载,电源电路300中还可以包括电压变换模块303(如图8所示),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出端,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电压变换模块303用于对电源控制模块302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电压变换。
以下结合工作原理对图5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作进一步说明:
在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后,第四光耦IC4通过第六电阻R6从开关电源模块301获取供电电源而导通,当电流环通信电路500通过火线L或零线N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时,第一光耦IC1导通并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发送至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同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通过第一光耦IC1的发光二极管使第三光耦IC3导通,则此时供电电源可通过第三光耦IC3的光敏三极管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以使第六NPN型三极管Q6导通,进而使第三PNP型三极管Qp3也导通,则供电电源便可通过第三PNP型三极管Qp3输出以对主控制器200和室外机的负载供电。由于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是脉冲信号,而不是恒定的高电平,其波形如图9中所示,当SRX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IC1和第三光耦IC3都导通,此时第一电源VCC1才能通过第三光耦IC3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从而使第六NPN型三极管Q6和第三PNP型三极管Qp3导通;当SRX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IC1和第三光耦IC3均关断,供电电源无法通过第三光耦IC3进入电源控制模块302,则第六NPN型三极管Q6截止,此时供电电源经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七电阻R17给电解电容E1充电,第三PNP型三极管Qp3在此充电过程中仍然可以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合理选择充电时间,可使充电完成时刻与SRX的下一个高电平到来时刻实现衔接,以使第三PNP型三极管Qp3一直维持在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电源控制模块302一直处于持续导通状态。第四光耦IC4的导通使得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经第一光耦IC1的发光二极管、第三光耦IC3的发光二极管以及第四光耦IC4的光敏三极管形成回路以回流至信号线S。
在主控制器200正常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后,主控制器2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三NPN型三极管Q3导通,第一PNP型三极管Qp1也随之导通并驱动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则第四光耦IC4此时因被第二NPN型三极管Q2短路而关断,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后,主控制器200经过预设时间间隔T1(如图9所示)通过其发送端TX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该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通过第二光耦IC2、第四电阻R4及第一二极管D1输出至信号线S以发送至室内机,以使室内机和室外机开始进行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同时,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替代上述的控制信号(其可以与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为同类信号或不同类信号)控制第三NPN型三极管Q3导通,第一PNP型三极管Qp1也随之导通并驱动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则第四光耦IC4此时因被第二NPN型三极管Q2短路而关断,从而使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能够在电流通讯环路中经过第一光耦IC1、第三光耦IC3以及第二光耦IC2进行正常通讯传输。如果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是在未完成延时T1(即第一电容C1充电至电压能够满足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的时间)的情况下产生,则由于第四光耦IC4仍处于导通状态,所以第二光耦IC2会被第四光耦IC4短路,从而使得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不能经电流通讯环路正常输出至室内机,则室内机与室外机无法实现正常通讯。此外,如图9所示,室内机会在收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后延时一段时间间隔T2,再向室外机发送室内侧电流环通讯信号SRX,从而使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实现正常的电流环通讯。
在室内机与室外机进行正常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第四光耦IC4已经关断,在主控制器200接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时,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按照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处理规则会输出高电平以使第二光耦IC2导通,此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在火线L(或零线N)、第一光耦IC1、第三光耦IC3、第二光耦IC2、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及信号线S所形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中进行传输以维持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如果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600通过上述电流通讯环路发送关机信号至主控制器200,则主控制器200会随即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如压缩机、室外风机)停止工作,由于室内机在发送关机信号后不再发送任何信号至室外机,所以电流通讯环路中不存在电流,则第一光耦IC1、第三光耦IC3及第二光耦IC2均关断,同时供电电源无法通过第三光耦IC3输出至电源控制模块104,进而导致第六NPN型三极管Q6截止,第三NPN型三极管Q3会因接收不到主控制器200发出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而截止,则第一PNP型三极管Qp1也随之截止并关断第二NPN型三极管Q2,于是第四光耦IC4会因第二NPN型三极管Q2关断而导通,此时开关电源模块300所输出的第一电源VCC1通过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七电阻R17对电解电容E1进行充电,电解电容E1的电压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升高,进而会使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基极电压随之升高,当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基极电压高于0.7V时,则第三PNP型三极管Qp3截止,所以此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不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在延时电解电容E1的充电时间后使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也随之断电,使室外机能够正常进入待机状态并节省能耗,满足了低功耗要求。
对于图6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其与图5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图5中的第四光耦IC4替换为第一继电器RY1。工作原理的区别主要在于从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到室内机与室外机实现正常电流环通讯之间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在空调器整机由室外机上电后,第一继电器RY1的常闭触点4与开关触点3是保持连通的,所以第一光耦IC1、第五光耦IC5以及第一继电器RY1构成回路,当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500通过火线L或零线N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至电流环通信模块101时,第一光耦IC1导通并将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发送至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同时,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通过第一光耦IC1的发光二极管使第五光耦IC5导通,则此时供电电源通过第五光耦IC5的光敏三极管进入电源控制模块104以使第六NPN型三极管Q6导通,进而使第三PNP型三极管Qp3也导通,则供电电源便可通过第三PNP型三极管Qp3输出以对主控制器200和室外机中的其他负载供电。
在主控制器200正常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后,主控制器2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四NPN型三极管Q4导通,第二PNP型三极管Qp2也随之导通并驱动第五NPN型三极管Q5导通,从而使第一继电器RY1的常开触点5与静触点3连通,则第一继电器RY1不再对第二光耦IC2的光敏三极管进行短路,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后,主控制器200经过预设时间间隔T1(如图9所示)通过其发送端TX输出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该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通过第二光耦IC2输出至信号线S以发送至室内机,从而使室内机和室外机开始进行正常的电流环通讯。同时,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替代上述的控制信号控制第四NPN型三极管Q4导通,第二PNP型三极管Qp2也随之导通并驱动第五NPN型三极管Q5导通,从而使第一继电器RY1的常开触点5与静触点3连通,所以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能够在电流通讯环路中经过第一光耦IC1、第五光耦IC5以及第二光耦IC2进行正常通讯传输。如果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是在未完成延时T1(即第二电容C2充电至电压能够满足第五NPN型三极管Q5导通的时间)的情况下产生,则由于第一继电器RY1的常闭触点4与静触点3仍然连通,所以第二光耦IC2会被第一继电器RY1短路,从而使得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不能经电流通讯环路正常输出至室内机,则室内机与室外机无法实现正常通讯。此外,如图9所示,室内机会在收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所发送的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后延时一段时间间隔T2,再向室外机发送室内侧电流环通讯信号SRX,从而使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实现正常的电流环通讯。
除了上述工作过程外,图6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的工作原理与图5所示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对于图5的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中采用第四光耦IC4进行控制的方式,由于在室外机进入待机状态后,供电电源会通过电阻(图5中的第六电阻R6)一直驱动光耦(图5中的第四光耦IC4)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产生一定的功耗,并且会增加待机功率。而在图6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中,在室外机进入待机状态后,由于第五光耦IC5关断,且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二PNP型三极管Qp2及第五NPN型三极管Q5均截止,则第一继电器RY1的常闭触点4与静触点3恢复连通,此时第一继电器RY1不工作,所以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所消耗的功率为零,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
对于图7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其与图5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图5中的第三光耦IC3替换为第二继电器RY2。由于第二继电器RY2在第一光耦IC1输出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或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STX时会吸合常开触点4与静触点3连通,则供电电源便可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继电器RY2输出至电源控制模块302,所以其工作原理与第三光耦IC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图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所包括的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及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内部结构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分别与图5、图6及图7所示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在图2所示的电源电路300中,其包括开关电源模块301和电源控制模块302,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模块301的输出端,电源控制模块302的第一受控端、第二受控端及输出端分别为电源电路300的应急控制端、受控端及第二输出端。
对于电源控制模块302,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其包括:
第十六电阻R16、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第十七电阻R17、电解电容E1、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以及第二二极管D2;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发射极的共接点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集电极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三PNP型三极管Qp3的基极以及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共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电解电容E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分别为电源控制模块104的第一受控端和第二受控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及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电解电容E1的负极共接于地。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驱动不同电压需求的室外机负载,电源电路300中还可以包括电压变换模块303(如图13所示),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控制模块302的输出端,电压变换模块30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电压变换模块303用于对电源控制模块302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电压变换。
对于图10、图11及图12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在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正常连接的情况下,工作原理分别与图5、图6及图7所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室内机与室外机进行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电流环通讯连接线(即信号线S、火线L或者零线N)因意外而断开,主控制器200会一直接收不到室内机所发送的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SRX,所以主控制器200会一直处于接收状态,此时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即图10中的第三光耦IC3关断、图11中的第五光耦IC5关断、图12中的第二继电器RY2的常闭触点5与静触点3恢复连通),则第十八电阻R18接收不到从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输出的供电电源,而从主控制器200的接收端RX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开始,主控制器200的发送端TX持续输出高电平(即上述的导通信号),该高电平通过第二二极管D2继续控制第六NPN型三极管Q6导通,则第三PNP型三极管Qp3也会继续导通,所以开关电源模块300输出的供电电源能够通过第三PNP型三极管Qp3输出并继续为主控制器200以及室外机的负载提供电源;如果主控制器200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如3分钟),则主控制器200会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并通过其发送端TX输出低电平(即上述的关闭信号)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控制第六NPN型三极管Q6截止,则第三PNP型三极管Qp3在电解电容E1短时间内充电完成时也进入截止状态,从而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主控制器200及室外机的负载也随之正常断电,这样就能够保证室外机中的负载在电流环通讯意外中断时实现正常关闭,避免负载因非正常关闭而损坏,达到了安全关机并降低能耗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在空调器中的应用优势,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且室外机中具有上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
另外,为了能够在室内机和室外机进行电流环通讯时稳定电流环通讯环路的直流电压,以保证通讯质量,空调器中还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700,其可设置于室内机或室外机中。本发明实施例以设置在室外机中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4(对应图1)和图15(对应图2)所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火线L和零线N,或者如图16(对应图1)和图17(对应图2)所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零线N和火线L,其输出端连接电流环通信模块101的对外接收端。
具体的,如图18(对应图14)、图19(对应图15)、图20(对应图16)、图21(对应图17)所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包括:
第二十电阻R20、第三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ZD1及第三电容C3;
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的第二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以及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为电流环稳压模块700的输出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中采用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101、信号回流模块102及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100,在室外机上电后,由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控制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输出供电电源,以使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能够上电工作,而在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关机信号后或者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主控制器200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103停止工作(即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关机信号后)或者主控制器200输出关闭信号(即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以使电源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VCC2停止输出供电电源,从而切断对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200和其他负载的供电,以使室外机在待机或者与室内机意外断开通讯并安全关机时所消耗的功耗降低,进而可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率以满足低能耗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流环通信模块和信号回流模块,所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所述信号回流模块、信号线、火线或零线、空调器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与所述室内机的主控芯片进行电流环通讯;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供电电源,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根据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上电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
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回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信号线和火线或者信号线和零线作为电流环通讯连接线;
在所述室外机上电后,当所述电流环通信电路向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发送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所接收的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并将所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通过所述信号回流模块回流至信号线,所述主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输出信号至所述信号回流模块,且所述主控制器在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后再通过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和所述信号回流模块发送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至信号线,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根据回流至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所述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继续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所述主控芯片向所述主控制器发出关机信号,则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在输出所述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后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以使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还与所述电源电路的应急控制端连接;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当所述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端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开始,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持续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继续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如果所述主控制器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则所述主控制器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输出关闭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包括:
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对外接收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对内发送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光耦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对内接收端,所述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对外发送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回流模块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信号回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信号回流模块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光耦、第四光耦、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七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三NPN型三极管、第九电阻以及第十电阻;
所述第三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三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控制端,所述第四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于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四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包括:
第五光耦、第十一电阻、第一继电器、第十二电阻、第二PNP型三极管、第十三电阻、第二电容、第四NPN型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以及第五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五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五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触点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空接,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触点,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四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触点,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继电器、第六光耦、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四PNP型三极管、第二十三电阻、第七NPN型三极管、第二十四电阻、第四电容、第八NPN型三极管、第二十五电阻以及第二十六电阻;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触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控制触点与所述第六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静触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控制端,所述第六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空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于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八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六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受控端和输出端分别为所述电源电路的受控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十六电阻、PNP型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电解电容、第七NPN型三极管、第十八电阻以及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共接于地。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第一受控端、第二受控端及输出端分别为所述电源电路的应急控制端、受控端及第二输出端;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十六电阻、第三PNP型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电解电容、第六NPN型三极管、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以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第一受控端和第二受控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共接于地。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中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流环稳压模块,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火线和零线或者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零线和火线,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的对外接收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包括:
第二十电阻、第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及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为所述电流环稳压模块的输出端。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室外机上电,且室外机与室内机进行电流环通讯时,所述室外机中的主控制器通过由电流环通信模块、信号回流模块、信号线、火线或零线、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室内机中的电流环通信电路构成的电流通讯环路与所述室内机中的主控芯片进行电流环通讯;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如果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电流通讯环路发送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则所述主控制器停止输出所述室外侧电流通讯信号,并控制所述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
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在输出所述关机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后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以使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流环通讯的过程中,当电流环通讯连接线断开时,所述电流环通信模块无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所述电流环唤醒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从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端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时开始,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持续输出导通信号以使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继续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如果所述主控制器未接收到室内侧电流通讯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则所述主控制器控制室外机中的负载停止工作,且所述主控制器的发送端输出关闭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停止输出所述供电电源。
CN201510239423.3A 2015-05-12 2015-05-12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Active CN104850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9423.3A CN104850023B (zh) 2015-05-12 2015-05-12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9423.3A CN104850023B (zh) 2015-05-12 2015-05-12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0023A true CN104850023A (zh) 2015-08-19
CN104850023B CN104850023B (zh) 2017-07-28

Family

ID=5384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9423.3A Active CN104850023B (zh) 2015-05-12 2015-05-12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00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138A (zh) * 2015-12-04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器内外机零火线通讯监控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0554271A (zh) * 2019-08-29 2019-12-10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接线检测装置、测试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147487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334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Daikin Ind Ltd 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モジュールの待機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異常判定方法
CN202109612U (zh) * 2011-06-13 2012-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
CN103162380A (zh) * 2011-12-19 2013-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3425056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准零功耗待机控制电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3443031U (zh) * 2013-08-13 2014-02-1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低待机功耗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CN103837820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环通讯电路的通讯检测方法及系统
EP2746687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203859335U (zh) * 2014-04-22 2014-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节电开关控制装置
CN104315672A (zh) * 2014-11-25 2015-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功耗控制系统
CN204595495U (zh) * 2015-05-12 2015-08-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334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Daikin Ind Ltd 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モジュールの待機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異常判定方法
CN202109612U (zh) * 2011-06-13 2012-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
CN103162380A (zh) * 2011-12-19 2013-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3425056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准零功耗待机控制电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837820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环通讯电路的通讯检测方法及系统
EP2746687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203443031U (zh) * 2013-08-13 2014-02-1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低待机功耗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CN203859335U (zh) * 2014-04-22 2014-10-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节电开关控制装置
CN104315672A (zh) * 2014-11-25 2015-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功耗控制系统
CN204595495U (zh) * 2015-05-12 2015-08-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138A (zh) * 2015-12-04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器内外机零火线通讯监控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05352138B (zh) * 2015-12-04 2018-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器内外机零火线通讯监控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147487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474871B (zh) * 2019-01-23 2022-12-0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0554271A (zh) * 2019-08-29 2019-12-10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接线检测装置、测试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554271B (zh) * 2019-08-29 2022-01-21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接线检测装置、测试系统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0023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4239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CN202109612U (zh) 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
CN104132420B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装置和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764503A (zh) 一种空调室外供电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206336142U (zh) 电池管理系统
CN10506638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及室外机
CN204787051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外机供电控制电路
CN10513559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控制系统和空调
CN204719447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CN202993464U (zh) 一种空调器供电控制系统
CN104850023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04345729A (zh) 一种基于电流环通讯回路的电源控制电路
CN104850024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CN204595495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CN203258794U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203215919U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装置和空调器
CN204595494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
CN103592869A (zh) 一种电子设备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904280U (zh) 一种接近零待机功耗的控制电路
CN108488948B (zh) 空调、空调控制系统和室外机开关电路
CN212204951U (zh) 供电系统和空调器
CN106247537B (zh) 空调室外机及一拖多空调
CN215336945U (zh) 空调待机低功耗控制电路及空调
CN100377470C (zh) 一种由超级电容实现供电的家电交流零功耗待机的装置
CN105634088A (zh) 一种远程可遥控的不断电排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