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2170B -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2170B
CN104822170B CN201510163328.XA CN201510163328A CN104822170B CN 104822170 B CN104822170 B CN 104822170B CN 201510163328 A CN201510163328 A CN 201510163328A CN 104822170 B CN104822170 B CN 104822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ser
via node
link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33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2170A (zh
Inventor
肖琨
徐盈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633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2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2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2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2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2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首先根据协作通信系统中各中继节点的供电来源,将协作通信系统分为三种情形,即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或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池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公式来选择中继节点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本发明的中继选择基于中继设备的能量消耗,形成了与功率受限下的最优功率分配结合的中继选择方法,被选择的中继节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传输速率,同时不浪费系统能耗,另外,本发明还兼顾了信号质量和中继节点功耗,有利于降低全网的干扰水平,提升系统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网络中,通过在接收端和发射端放置多天线的点对点链路,可以获得空间分集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并且不会造成带宽和功率的浪费,但是在应用中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因而在实际系统中并不一定适用。在协作通信中,利用网内多个用户天线组成分布式系统,将MIMO技术应用到多天线受限的移动终端上,能获得空间分集增益。有关的研究已经产出一些成果或正在进行中,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偏重于如何选择中继来提高信道容量、减小端到端传输时延、降低数据传输能耗和接收误比特率,而忽视了现实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中继选择的公平性问题,包括能量消耗的公平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具体体现为:
(1)现有研究一般选择信道条件良好的中继链路参与协作通信,因此信道条件良好的中继链路被选择的频率更高,当中继设备为电池供电的用户设备时,中继导致能量的快速消耗,对用户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如果用户本身从协作中不能获得收益,就会严重损害用户体验;
(2)中继的非公平选择将导致中继设备负荷的不平衡,高负荷中继的呼叫阻塞概率或者数据端到端时延增大,增大了系统资源调度的难度和系统复杂度;
(3)有效的移动台关联和负荷平衡对于获得高的系统容量至关重要,中继负荷不平衡将对获得高的系统容量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忽视中继选择的公平性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协作通信系统中各中继节点的供电来源,将协作通信系统分为三种情形,即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或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池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
步骤2,根据协作通信系统的情形,确定对应的中继选择方式,即
情形1,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公式(1)选择中继节点k1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1为移动中继意愿因子;Θ1为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中断门限;
情形2,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2为固定中继意愿因子;Θ2为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N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集合的用户数;μ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编号,不同用户的源节点可以不同,目的节点也可以不同;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用户μj满足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
情形3,当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网和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选择中的较大值对应的中继节点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时,则用户μ根据式(1)选择中继节点k1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时,则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时,则用户μ根据式(1)选择中继节点k1或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上述k1、k2分别由式(1)和式(2)确定;α1为移动中继意愿因子;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中断门限;α2为固定中继意愿因子;为中继节点k2的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编号;为中继节点k2的用户集合的用户数;为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中断门限;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
上述方案中,移动中继意愿因子α1的取值范围是α1≥0;固定中继意愿因子α2的取值范围是α2≥0;
上述方案中,中继节点链路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构成。
上述方案中,Θ1为满足的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Θ2为满足的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
上述方案中,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1链路、中继节点k1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
上述方案中,若协作通信系统采用接收合并通信方式,则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1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k1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以及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分别为合并后的信噪比值。
上述方案中,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中断门限 分别由式(3)和式(4)确定,即
式中,分别为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上和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分别为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和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的概率密度函数;
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 分别由式(5)和式(6)确定,即
式中,分别为用户μj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和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分别为用户μj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和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的概率密度函数。
上述方案中,当时,则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未做限定修饰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信噪比”指的是“即时信噪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根据中继设备的供电来源对中继节点进行合理分类,设计不同场景下的中继选择方法,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2)中继选择基于中继设备的能量消耗,形成了与功率受限下的最优功率分配结合的中继选择方法,被选择的中继节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传输速率,同时不浪费系统能耗,是一种绿色通信方法;
(3)本发明方法兼顾了信号质量和中继设备功耗,有利于降低全网的干扰水平,提升系统容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应用环境是由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构成的协作通信系统,本方法根据设备供电来源的不同将中继节点的类型区分为采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即:(1)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2)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3)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池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与之对应的中继选择方法也包括三种情形,分别如下所示:
情形1: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的中继选择。
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公式(1)选择中继节点k1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1为移动中继意愿因子,α1≥0;表示获取当i分别为集合B中的每一元素时Ai中的最大值对应的i的运算;Θ1为满足的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与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构成)上的信噪比,Min{A,B}表示取A和B中的最小值的运算,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号的信噪比,如果采用了接收合并技术,则为合并后的信噪比值;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当低于该中断门限时,设备停止传输用户μ的数据,分别由 确定。分别为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和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的概率密度函数,不同信道类型和参数有不同的表达式,有研究成果可供利用。
情形2: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的中继选择。
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2为固定中继意愿因子,α2≥0;Θ2为满足的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N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集合Φj的用户数,Φ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可以包括用户μ,也可以不包括用户μ)集合,μj为Φj中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μj满足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与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构成,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用户的源节点可以不同,目的节点也可以不同)上的信噪比, 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号的信噪比,如果采用了接收合并技术,则为合并后的信噪比值;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当低于该用户的中断门限时,设备停止传输用户μj的数据,分别由确定。分别为用户μj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和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的概率密度函数,不同信道类型和参数有不同的表达式,有研究成果可供利用。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
情形3: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池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的中继选择。
当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网和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选择中的较大值对应的中继节点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当两者相等时,用户μ可以选择中继节点k1或k2进行转发,但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优选电网供电方式的中继节点k2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k1、k2分别由情形1和情形2中的中继选择方法确定。即:
时,则用户μ根据式(1)选择中继节点k1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时,则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下面给出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协作通信系统由1个源节点、3个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构成,用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以及中继节点3区分不同中继。协作分为两个时隙,第一个时隙中源节点广播数据,第二时隙中被选择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到目的节点。
采用瑞利衰落信道,运用信道估计的手段测量计算用户μ在各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和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即时信噪比,从而获得用户μ在各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和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平均信噪比由公式求解得到
设置α1=1,由信道估计得到中继选择时刻有于是,Θ1={1,2,3},根据式(1):求解得到k1=2,即应选择中继节点2进行数据转发。
实施例2:协作通信系统由1个源节点、3个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构成,用中继节点4、中继节点5以及中继节点6区分不同中继。协作分为两个时隙,第一个时隙中源节点广播数据,第二时隙中被选择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到目的节点。
采用瑞利衰落信道,运用信道估计的手段测量计算得到各中继节点的用户(包括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和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即时信噪比,从而获得各中继节点的用户(包括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和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平均信噪比均为101 . 5。由公式求解得到l∈Φj
设置α2=1,从系统获得各中继节点的用户数分别为:N4=2,N5=3,N6=4,由信道估计得到中继选择时刻有
于是,Θ2={4,5,6},根据式(2):求解得到k2=4,即应选择中继节点4进行数据转发。
实施例3:协作通信系统由1个源节点、3个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3个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构成,用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中继节点5以及中继节点6区分不同中继。协作分为两个时隙,第一个时隙中源节点广播数据,第二时隙中被选择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到目的节点。
采用瑞利衰落信道,相应用户、节点和链路的参数设置和数据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根据式(1)和式(2)分别得到k1=2和k2=4,由于大于于是选择中继节点2进行数据转发。
本发明从中继设备能量消耗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Claims (8)

1.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协作通信系统中各中继节点的供电来源,将协作通信系统分为三种情形,即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或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池和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
步骤2,根据协作通信系统的情形,确定对应的中继选择方式,即
情形1,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公式(1)选择中继节点k1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1为移动中继意愿因子;Θ1为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中断门限;
情形2,当协作通信系统中仅存在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式中,α2为固定中继意愿因子;Θ2为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N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集合的用户数;μj为中继节点j的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编号;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用户μj满足 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
情形3,当协作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电网和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时,用户μ选择中的较大值对应的中继节点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即
时,则用户μ根据式(1)选择中继节点k1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时,则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时,则用户μ根据式(1)选择中继节点k1或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上述k1、k2分别由式(1)和式(2)确定;α1为移动中继意愿因子;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中断门限;α2为固定中继意愿因子;为中继节点k2的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编号;为中继节点k2的用户集合的用户数;为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为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中断门限;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移动中继意愿因子α1的取值范围是α1≥0;固定中继意愿因子α2的取值范围是α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中继节点链路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链路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Θ1为满足的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Θ2为满足的电网供电的中继节点集合;其中为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k1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1链路、中继节点k1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μ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
同理,用户在中继节点k2链路上的信噪比其中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若协作通信系统采用接收合并通信方式,则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j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1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k1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μ的信噪比源节点到中继节点k2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以及中继节点k2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用户的信噪比分别为合并后的信噪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用户μ在中继节点i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其中 分别由式(3)和式(4)确定,即
式中,分别为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上和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分别为用户μ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和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的概率密度函数;
用户μj在中继节点j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其中分别由式(5)和式(6)确定,即
式中,分别为用户μj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和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中断门限;分别为用户μj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j链路和中继节点j到目的节点链路的衰落信道下 的概率密度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是,
时,则用户μ根据式(2)选择中继节点k2来对数据进行中继转发。
CN201510163328.XA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2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328.XA CN104822170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328.XA CN104822170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2170A CN104822170A (zh) 2015-08-05
CN104822170B true CN104822170B (zh) 2018-02-06

Family

ID=53732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332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2170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2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405B (zh) * 2016-05-18 2019-01-29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自适应功率传输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028419B (zh) * 2016-05-26 2019-05-10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协作意愿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411369B (zh) * 2016-06-16 2019-07-12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能耗和节点分类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211262B (zh) * 2016-07-19 2019-07-16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相关瑞利衰落信道的中继及干扰选择方法
CN108112083B (zh) * 2017-12-23 2021-12-28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非理想电路的中继最优功率分配算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371A2 (en) * 2008-12-18 2010-06-23 Thales Nederland B.V. method for selecting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81718A (zh) * 2013-06-07 2013-09-04 广西师范大学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信道预测和公平性原则的中继节点选取方法
CN103402237A (zh) * 2013-07-31 2013-11-20 西安交通大学 单源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中断优先的中继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371A2 (en) * 2008-12-18 2010-06-23 Thales Nederland B.V. method for selecting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81718A (zh) * 2013-06-07 2013-09-04 广西师范大学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信道预测和公平性原则的中继节点选取方法
CN103402237A (zh) * 2013-07-31 2013-11-20 西安交通大学 单源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中断优先的中继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ttery-Aware Energy Efficiency of Incremental Decode-and-Forward with Relay Selection;Glauber Brante,et.al;《IEEE》;20120611;第1108-11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2170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084B (zh) 一种基于能效准则的协作多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方法
CN104284407B (zh) 嵌入d2d的蜂窝网络中基于全双工中继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4822170B (zh)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CN108601088A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协作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607750A (zh) 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4837110B (zh) 蜂窝d2d通信系统中基于中断性能提升的传输策略实现方法
CN104105158A (zh)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5517096B (zh) 一种多中继放大转发协作网络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8271206B (zh) 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Su et al. Cooperative multiple access under energy harvesting constraints
CN101951645B (zh) 一种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4780565B (zh) 一种公平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Sachan et al. Energy-efficiency of Virtual cooperative MIMO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hmed et al.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ergy harvesting two-way relay systems with channel uncertainty
Nguyen et al.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of cogniti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hardware impairments
CN105072686B (zh) 一种基于ofdma中继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Rajori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for MM-NOM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ing and energy harvesting
Biswas et al. Energy efficient relay node placement in a eta-mu fading channel
Dai et al. A fair multiuser cooperation protocol for increasing the throughput in energy-constrained ad-hoc networks
CN101951641B (zh) 基于分布式空时编码的Ad hoc网络协作中继方法
Hussei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stic multi-relay network with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N103379064B (zh) 一种预编码方法、系统及装置
We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decode-and-forward mode with a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scheme
CN204258806U (zh) 一种基于lte中继通信的系统
Ramírez et al. A stable marriage framework for distributed virtual MIMO coalition 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