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324A -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324A
CN104811324A CN201410035574.2A CN201410035574A CN104811324A CN 104811324 A CN104811324 A CN 104811324A CN 201410035574 A CN201410035574 A CN 201410035574A CN 104811324 A CN104811324 A CN 104811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eudo
thread path
line
head n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55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旭
何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0355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13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9784 priority patent/WO20151097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1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3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通过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并直接根据该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并不需要基于OAM或者BFD来进行伪线的状态检测,因此可以减少倒换保护机制所需的检测时间,且不需要单独额外占用系统资源,更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背景技术
在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网络中,PW(伪线,PseudoWire)保护支持同源不同宿或者同源同宿的PW层次保护,基于对工作、保护PW的状态检测来启动倒换动作。目前已有的方式,都需要基于OAM(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或者BFD(前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来进行PW的状态检测,为了保证检测可靠性,根据ITU-T Y.1731标准和BFD技术白皮书里的定义,至少需要在3.5个检测周期之后才能确定。对于系统来说,需要占用额外的资源来处理OAM或者BFD报文,并且对于倒换的性能也有影响。可见,现有的PW保倒换保护机制所需的检测时间较长,且需占用系统额外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解决现有伪线倒换保护机制检测时间长、需占用系统额外资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伪线保护方法,包括:
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包括:
当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包括:
当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且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分别根据所述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控制字的L和R比特位值分别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包括:
判断所述控制字的L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一预设值,如是,则判定所述尾结点接入侧故障;
判断所述控制字的R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二预设值,如是,则判定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伪线保护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伪线保护倒换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所述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收到伪线报文,如否,则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和倒换执行子模块,所述判断子模块在判断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通知所述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故障检测子模块;所述故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时,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和倒换执行子模块,所述判断子模块在判断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通知所述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子模块包括控制字值获取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控制字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字值获取单元获取的控制字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该节点作为头节点,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程序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程序模块执行以下步骤:
监测所述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直接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并直接根据该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并不需要基于OAM或者BFD来进行伪线的状态检测,因此可以减少倒换保护机制所需的检测时间,且不需要单独额外占用系统资源,更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非结构化仿真方式控制字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结构化仿真方式控制字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伪线保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伪线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4中的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尾节点接入侧故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尾节点故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故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故障的另一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故障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故障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双方向故障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内部双方向故障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分别定义了将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时分复用信号封装到伪线的包交换网的方法;且该规范中详细定义了控制字各bit位的定义。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所示非结构化仿真方式控制字格式,图2所示是结构化仿真方式控制字格式。其中,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规定,当业务路径尾节点接入侧故障时,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在进行伪线封装时,将伪线报文净荷置为全1,并将控制字里面的L比特位置为1后发送头节点;当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规定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在进行伪线封装时,控制字的R比特位置为1后发送给头节点。因此,头节点在收到尾节点发送的伪线报文后,可以该报文中至少可获知尾节点或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的当前状况。因此,本实施例可直接利用尾节点向头节点发送伪线报文的情况判断是否要进行伪线主备倒换的保护操作,而不需要基于OAM或者BFD来进行伪线的状态检测,因此可以减少倒换保护机制所需的检测时间,且不需要单独额外占用系统资源。下面结合具体的流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伪线保护方法包括:
步骤301: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本实施例中的主伪线路径为当前工作伪线路径,也即当前业务路径;
步骤302: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该步骤具体包括:
当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否则,根据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的相关控制字的具体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具体的,当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且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主伪线路径上的尾节点故障、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且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
本实施例中,根据头节点接收到的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具体根据该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的状态进行判断;优选的可选择通过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当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控制字中的其他比特位或扩展相应的比特位的状态作为相应的判断依据,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以通过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进行说明:
判断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控制字的L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一预设值,如是,则判定尾结点接入侧故障;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规定此时的L比特位的值为1,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为1;
判断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控制字的R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二预设值,如是,则判定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规定此时的R比特位的值也为1,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值也为1。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并非只能选择1,根据相关协议以及规范的更新,其取值也可进行对应的变更。且二者的取值也并不限于必须相同。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需要额外利用OAM或者BFD来进行PW的状态检测,只需要利用伪线报文的接收情况以及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即可判断是否要进行伪线主备倒换的保护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线保护装置,请参见图4所示,包括检测模块和伪线保护倒换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本实施例中的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也即当前业务路径。
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具体的,请分别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包括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伪线保护倒换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和倒换执行子模块;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收到伪线报文,如否,则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的判断子模块在判断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通知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主伪线路径上的尾节点故障、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且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
请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还包括故障检测子模块;故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检测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时,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得到判断结果。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的判断子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判断结果为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通知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故障检测子模块包括控制字值获取单元和判断单元,控制字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字值获取单元获取的控制字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以及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优选的控制字值获取单元可选择通过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当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控制字中的其他比特位或扩展相应的比特位的状态作为相应的判断依据,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以通过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进行说明:
判断单元判断控制字值获取单元获取的L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一预设值,如是,则判定尾结点接入侧故障;IETF RFC4553和IETF RFC5086规定此时的L比特位的值为1,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设为1;
判断单元判断控制字值获取单元获取的R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二预设值,如是,则判定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IETF RFC4553和IETFRFC5086规定此时的R比特位的值也为1,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值也为1。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并非只能选择1,根据相关协议以及规范的更新,其取值也可进行对应的变更。且二者的取值也并不限于必须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该节点作为头节点,且具体为双归头节点,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程序模块,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程序模块执行以下步骤:
监测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该步骤具体包括:
当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否则,根据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的相关控制字的具体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具体的,当监测结果为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且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主伪线路径上的尾节点故障、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且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
本实施例中,根据头节点接收到的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具体根据该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的状态进行判断;优选的可选择通过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当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控制字中的其他比特位或扩展相应的比特位的状态作为相应的判断依据,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下面结合几种具体的故障情景,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8所示,该图所示为尾节点接入侧故障的情况,此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A1:双归头节点NE1检测当前业务所在路径(也即主伪线路径)上从尾节点收伪线报文的情况;
图8中,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接入侧故障。根据RFC4553和RFC5086规定,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NE2在进行伪线报文封装时,将伪线报文净荷置为全1,并将控制字里的Lbit置为1,发往头节点;因此在步骤A1中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正常收到尾节点反馈的伪线报文;
A2:双归头节点NE1从收到的伪线报文中获取相应控制字的状态,根据获取的控制字状态判断是否要进行主备倒换切换。
在该情况下,双归头节点NE1从其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获取到控制字的Lbit为1。双归头节点NE1根据Lbit的值认为当前主伪线路径不可用,触发伪线倒换操作。
请参见图9所示,该图所示为尾节点故障的情况,此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B1:双归头节点NE1检测当前业务所在路径(也即主伪线路径)上从尾节点收伪线报文的情况;
图9中,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NE2故障,无法向双归头节点NE1发送伪线报文,因此在步骤B1中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没有收到尾节点反馈的伪线报文;
B2: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尾节点NE2发送的伪线报文,在该情况下,认为当前主伪线路径不可用,触发伪线倒换操作。
请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该图所示为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的情况,此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C1:双归头节点NE1检测当前业务所在路径(也即主伪线路径)上从尾节点收伪线报文的情况;
图10和图11中,所示网络内部双归头节点NE1到尾节点NE2方向故障。根据RFC4553和RFC5086规定,当前业务路径尾节点NE2在进行伪线报文封装时,将伪线控制字里的R比特位置为1,发往头节点NE1。因此在步骤C1中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正常收到尾节点反馈的伪线报文;
C2:双归头节点NE1从收到的伪线报文中获取相应控制字的状态,根据获取的控制字状态判断是否要进行主备倒换切换。
在该情况下,双归头节点NE1从其接收到的伪线报文中获取到控制字的R比特位为1。双归头节点NE1根据R比特位的值认为当前主伪线路径不可用,触发伪线倒换操作。
请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该图所示为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的情况,此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D1:双归头节点NE1检测当前业务所在路径(也即主伪线路径)上从尾节点收伪线报文的情况;
图12和图13中,从尾节点NE2到头节点NE1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无法向双归头节点NE1发送伪线报文,因此在步骤D1中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没有收到尾节点反馈的伪线报文;
D2: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尾节点NE2发送的伪线报文,在该情况下,认为当前主伪线路径不可用,触发伪线倒换操作。
请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该图所示为从尾节点到头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以及从头节点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的情况,此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E1:双归头节点NE1检测当前业务所在路径(也即主伪线路径)上从尾节点收伪线报文的情况;
图14和图15中,从尾节点NE2到头节点NE1之间的伪线路径双向故障,尾节点NE2无法向双归头节点NE1发送伪线报文,因此在步骤E1中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没有收到尾节点反馈的伪线报文;
E2:双归头节点NE1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尾节点NE2发送的伪线报文,在该情况下,认为当前主伪线路径不可用,触发伪线倒换操作。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不需要额外利用OAM或者BFD来进行伪线PW的状态检测,只需要利用伪线报文的接收情况以及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即可判断是否要进行伪线主备倒换的保护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包括:
当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包括:
当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且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所述控制字中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伪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所述控制字的L和R比特位值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包括:
判断所述控制字的L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一预设值,如是,则判定所述尾结点接入侧故障;
判断所述控制字的R比特位的值是否为第二预设值,如是,则判定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
7.一种伪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和伪线保护倒换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头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伪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所述伪线报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收到伪线报文,如否,则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和倒换执行子模块,所述判断子模块在判断所述监测结果为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收到伪线报文时,通知所述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伪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故障检测子模块;所述故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头节点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收到伪线报文时,根据该伪线报文判断该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伪线保护倒换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和倒换执行子模块,所述判断子模块在判断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和/或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故障时,通知所述倒换执行子模块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伪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子模块包括控制字值获取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控制字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伪线报文中的控制字;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字值获取单元获取的控制字判断所述主伪线路径上的尾结点接入侧、从所述头节点到所述尾节点方向的伪线路径是否故障。
11.一种节点,该节点作为头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程序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程序模块执行以下步骤:
监测所述节点在主伪线路径上的伪线报文接收情况,所述主伪线路径为当前的工作伪线路径;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伪线的主备倒换操作。
CN201410035574.2A 2014-01-24 2014-01-24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Withdrawn CN104811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5574.2A CN104811324A (zh) 2014-01-24 2014-01-24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PCT/CN2014/079784 WO2015109734A1 (zh) 2014-01-24 2014-06-12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5574.2A CN104811324A (zh) 2014-01-24 2014-01-24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324A true CN104811324A (zh) 2015-07-29

Family

ID=5368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5574.2A Withdrawn CN104811324A (zh) 2014-01-24 2014-01-24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1324A (zh)
WO (1) WO201510973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932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服务状态判定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222995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ackup amf determination and publication
CN111181876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伪线pw双归的保护倒换方法
CN115801552A (zh) * 2021-09-10 202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571B (zh) * 2017-02-28 2019-08-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远端pw bfd描述符学习方法及系统
CN110740094B (zh) * 2019-10-28 2021-09-2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bfd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747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lsp信息通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0813A (zh) * 2010-01-15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264088A (zh) * 2011-06-0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伪线保护倒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739529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保护组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747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lsp信息通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0813A (zh) * 2010-01-15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264088A (zh) * 2011-06-0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伪线保护倒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739529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保护组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932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服务状态判定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222995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ackup amf determination and publication
US11418979B2 (en) 2018-05-25 2022-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ackup AMF determination and publication
CN111181876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伪线pw双归的保护倒换方法
CN115801552A (zh) * 2021-09-10 202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09734A1 (zh)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324A (zh) 伪线保护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0536407C (zh) 一种端到端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界设备
CN102571426B (zh)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4301146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EP2536066A1 (en) Link detec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2528272A1 (en) Dual-attached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based on vpls and system thereof
CN102820990B (zh) 业务保护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09019904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link pass through in point-to-multipoint network
CN101159669A (zh) 一种业务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368712A (zh) 主、备用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8627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function
CN103581025B (zh) 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170001B2 (ja) ノード装置、処理ユニット及び制御フレーム処理方法
US96147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under condition of parameter update
WO2011095101A1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络的线性1:n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83711A (zh) 基于双向转发检测bfd的故障检测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2868569A (zh) 三层虚拟专用网的性能检测方法、节点和系统
CN111447095B (zh) 双向转发检测切换方法、双向转发检测模块及边缘设备
CN109218045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EP2613477B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route switching and service provider-end provider edge device
CN104468347B (zh) 网络数据自环回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5139534A1 (zh) 基于ptn的实现链路状态穿通功能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4579729B (zh) Cgn单板故障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2769552B (zh) 一种通过bfd检测lsp时传输bfd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CN106330699B (zh) 一种组播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