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8388B -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8388B
CN104798388B CN201380001278.4A CN201380001278A CN104798388B CN 104798388 B CN104798388 B CN 104798388B CN 201380001278 A CN201380001278 A CN 201380001278A CN 104798388 B CN104798388 B CN 104798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ceiving
status information
data packet
receiving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8388A (zh
Inventor
张涛
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98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8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8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8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即同一个逻辑信道将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将针对各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通过某一个发送节点正确反馈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Description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背景技术
传统无线网络中,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是一对一的,即一个接收节点只从一个发送节点接收数据包。为保证数据包的成功接收,接收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向发送节点反馈数据包接收状态,该数据包接收状态表明接收节点是否成功接收了该数据包。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反馈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为提高网络的移动性能、网络吞吐量等,一对一的网络架构已逐渐演变成一对多的网络架构,即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是一对多的,接收节点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送节点接收数据包。为保证数据包的成功接收,同样需要进行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但是,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可能存在接收节点无法直接向某些发送节点发送消息的情况。例如,网络架构中存在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A与发送节点B,发送节点A发送数据包a,发送节点B发送数据包b,接收节点1仅与发送节点B之间有上行连接。此时,接收节点1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数据包a与数据包b的接收状态都发送给发送节点B,发送节点B根据接收节点1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来区分哪个接收状态是数据包a的。然后,发送节点B将数据包a的接收状态发送给发送节点A,使得发送节点A根据数据包a的接收状态确定接收节点1是否成功接收了数据包a。
然而,由于能力的限制,接收节点能支持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需要区分的发送节点数量超过接收节点所支持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时,接收节点就无法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所需的数据包接收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一个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二个方面或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三个方面或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三个方面、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四个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四个方面、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结合第四个方面、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第五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节点,包括:第一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五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五个方面或第五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五个方面、第五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第六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在第六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六个方面或第六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六个方面、第六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第七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节点,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七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七个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七个方面、第七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结合第七个方面、第七个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第八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节点,包括:发送器与处理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八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八个方面或第八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八个方面、第八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第九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在第九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九个方面或第九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结合第九个方面、第九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即同一个逻辑信道将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将针对各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图;
图4B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五的信令图;
图5为本发明接收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接收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里的执行主体为接收节点,适用于一对多的网络架构。具体的,本实施里包括如下步骤:
101、接收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发送节点一般分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即间接的通过第一节点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例如,协同多点(Coordinative Multiple Point,CoMP)或者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中,地理位置上分离的多个基站,协同参与一个终端的数据的联合发送或者联合接收以提升用户的吞吐量。本实施例中,与终端建立了上行连接的基站称之为第一节点,未与终端建立上行连接的基站称之为第二节点,针对这些未建立上行连接的基站的上行数据或者信令,需要通过其他基站的转发,其中,上行连接例如为第一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逻辑信道,或者为第一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
本步骤中,接收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针对第一节点的数据包,接收节点可直接向第一节点反馈该数据包接收状态,针对第二节点的数据包,接收节点需要将该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然后再由第一节点将该接收状态信息转发给第二节点。
102、接收节点对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接收节点对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本步骤中,针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接收节点为其生成反馈该第一数据包是否成功接收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针对第二数据包,接收节点为其生成反馈该第二数据包是否成功接收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103、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将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都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转发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可不区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具体数量,而是对各第一节点的各第一数据包,都生成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同样,对各第二节点的各第二数据包,也都生成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这样,当接收节点通过上行连接将该些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后,第一节点可根据各个区分标识识别出具体的发送节点,并进行转发。
可选的,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当第一节点有多个、第二节点有一个的时候,接收节点也可以仅对第一节点的第一数据包生成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而对第一节点的第二数据包生成未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通过上行连接将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不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这样,各第一节点就可以区分出自身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而将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反馈给第二节点。
可选的,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当第一节点有一个、第二节点有多个的时候,接收节点也可以仅对各第二节点的数据包生成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通过上行连接将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与不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这样,第一节点就可以区分出自身的接收状态信息,即未携带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而根据各第二区分标识,将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反馈给对应的第二节点。
可选的,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当第一节点仅有一个、第二节点也仅有一个的时候,接收节点可以选择性的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数据包生成携带区分标识的接收状态信息并通过上行连接发送给第一节点。假设预设的规则是第一节点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携带第一区分标识,则第一节点保存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而将未携带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反馈给第二节点;反之,若预设的规则是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携带第二区分标识,则第一节点保存未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而将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反馈给第二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接收状态反馈方法,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即同一个逻辑信道将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将针对各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中,接收节点根据各第一节点的发送列表,向各第一节点发送对应发送列表中的第二节点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以使各第一节点向发送列表中的第二节点发送对应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列表保存对应的第一节点可转发接收状态信息的第二节点的区分标识。
具体的,当第一节点有多个的时候,接收节点可选择其中某个第一节点向各第二节点转发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例如,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存在接收节点1、第一节点A1、A2、A3,第二节点B1~B9。若接收节点1保存的第一节点A1的发送列表为【B1、B2、B3】,表示第一节点A1仅向第二节点B1、B2、B3发送接收状态信息;第一节点A2的发送列表为【B4、B5、B6】,表示第一节点A2仅向第二节点B4、B5、B6发送接收状态信息;第一节点A3的发送列表为【B7、B8、B9】,表示第一节点A3向第二节点B7、B8、B9发送接收状态信息。此时,接收节点1将针对第一节点A1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第二节点B1、B2、B3的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A1,由第一节点A1向第二节点B1、B2、B3分别发送其各自所需接收状态信息。同理,接收节点1将针对第一节点A2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第二节点B4、B5、B6的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A2,由第一节点A2向第二节点B4、B5、B6分别发送其各自所需接收状态信息;接收节点1将针对第一节点A3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第二节点B7、B8、B9的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A3,由第一节点A3向第二节点B7、B8、B9分别发送其各自所需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接收节点可以为每个第一节点配置对应的发送列表,并将发送列表发送给对应的第一节点;或者,各个第一节点在配置好发送列表后,将自身的发送列表发送给接收节点和各个第二节点;或者,由第二节点配置发送列表,并由第二节点向各个第一节点与接收节点发送该发送列表。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中,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具体的,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小区发送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小区的标识/序号,或者是该小区所属组的标识/序号;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为基站,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基站的标识;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不同的承载下发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承载的标识。另外,也可以预设区分标识,用任意长度的比特串或字符区分各区分标识。例如,当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各自的数量仅为1个时,将第一区分标识用取值为0的比特表示,将第二区分标识用取值为1的比特标识;或者,当第一节点的数量为8个时,当第二节点的数量为4个时,可从取值为000~111中任意一个三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一节点,用取值为00~11中的任意一个二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二节点,或者,用整数表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各种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各种协议例如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2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节点,即与接收节点之间存在上行连接的发送节点,适用于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不受逻辑信道的限制,需要通过一个发送节点反馈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场景。具体的,本实施里包括如下步骤:
201、第一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有关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等的描述信息请参见图1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202、第一节点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然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203、第一节点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然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204、第一节点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节点的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然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上述步骤202~204中,第一节点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具体的,可参见上述图1步骤103,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2~204仅是针对不同场景的相关描述,并不代表执行的先后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第一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接收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根据区分标识将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通过某一个发送节点反馈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第一节点可以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具体的,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小区发送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小区的标识/序号,或者是该小区所属组的标识/序号;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为基站,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基站的标识;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不同的承载下发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承载的标识。另外,也可以预设区分标识,用任意长度的比特串或字符区分各区分标识。例如,当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各自的数量仅为1个时,将第一区分标识用取值为0的比特表示,将第二区分标识用取值为1的比特标识;或者,当第一节点的数量为8个时,当第二节点的数量为4个时,可从取值为000~111中任意一个三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一节点,用取值为00~11中的任意一个二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二节点,或者,用整数表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各种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各种协议例如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3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节点,即与接收节点之间不存在上行连接的发送节点,适用于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不受逻辑信道的限制,需要通过某一个发送节点反馈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场景。具体的,本实施里包括如下步骤:
301、第二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有关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等的描述信息请参见图1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302、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本步骤中,在接收到数据包状态信息后,第二节点根据该数据包状态接收信息,确定是否重新发送数据包。例如,若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则意味着数据包成功接收,无需重新发送数据包;否则,若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则意味着数据包未能成功接收,需要重新发送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第二节点通过接收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确定是否重新需要发送数据包,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三中,第二节点可以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三中,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具体的,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小区发送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小区的标识/序号,或者是该小区所属组的标识/序号;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为基站,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基站的标识;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是通过不同的承载下发数据包的,则各区分标识可以为对应承载的标识。另外,也可以预设区分标识,用任意长度的比特串或字符区分各区分标识。例如,当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各自的数量仅为1个时,将第一区分标识用取值为0的比特表示,将第二区分标识用取值为1的比特标识;或者,当第一节点的数量为8个时,当第二节点的数量为4个时,可从取值为000~111中任意一个三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一节点,用取值为00~11中的任意一个二位比特串表示其中之一的第二节点,或者,用整数表示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三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各种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各种协议例如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以上图1、图2与图3分别从接收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从接收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交互的角度详细阐述本发明,具体的,看参见图4A与图4B。
图4A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节点的第一区分标识为A,第二节点的第二区分标识为B,接收节点为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生成携带区分标识的接收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不做处理,直接发送给第一节点。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401、第一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
具体的,第一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逻辑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包。
402、第二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
具体的,第二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逻辑信道发送第二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1与402中的逻辑信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且步骤401与402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
403、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携带第一区分标识A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
404、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接收状态信息,该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携带第一区分标识A。
405、接收节点为第二数据包生成未携带第二区分标识B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406、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3、404与步骤405、406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
407、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图4B为本发明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实施例五的信令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区分标识为A,第二区分标识为B,接收节点为第二数据包生成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第一节点,对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不做处理,直接发送给第一节点。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501、第一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
具体的,第一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逻辑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包。
502、第二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
具体的,第二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逻辑信道发送第二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1与502中的逻辑信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且步骤501与502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
503、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未携带第一区分标识A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
504、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接收状态信息。
505、接收节点为第二数据包生成携带第二区分标识B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506、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该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携带第二区分标识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3、504与步骤505、506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
507、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该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携带第二区分标识B。
图5为本发明接收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节点1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接收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接收节点100,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模块12,用于对接收模块11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接收节点对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模块13,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即同一个逻辑信道将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将针对各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图6为本发明第一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2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第一节点20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21、接收模块22与第二发送模块23;
第一发送模块21,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接收模块2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第二发送模块23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接收模块2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第二发送模块23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接收模块2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发送模块23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通过与接收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接收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根据区分标识将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图7为本发明第二节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3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第二节点300包括:
发送模块31,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通过接收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并确定是否重新需要发送数据包,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的,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图8为本发明接收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节点4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接收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接收节点400,包括:
接收器4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器42,用于对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接收节点对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器43,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或者,接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图9为本发明第一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5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第一节点500包括:发送器51与处理器52;
发送器51,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接收器5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节点,发送器5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接收器5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节点,发送器5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接收器52,用于在接收节点为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器5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节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600具体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节点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该第二节点600包括:
发送器61,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器62,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进一步的,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进一步的,第一区分标识和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9)

1.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6.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然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10.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14.一种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19.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23.一种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27.一种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30.根据权利要求27~29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31.根据权利要求27~29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个数为多个。
32.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器与处理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二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并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35.根据权利要求32~3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36.一种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相应的,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为第一数据包;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或者,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后发送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39.根据权利要求36~3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与所述第二数据包分别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CN201380001278.4A 2013-10-31 2013-10-31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Active CN104798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6338 WO2015062033A1 (zh) 2013-10-31 2013-10-31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8388A CN104798388A (zh) 2015-07-22
CN104798388B true CN104798388B (zh) 2019-04-05

Family

ID=5300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278.4A Active CN104798388B (zh) 2013-10-31 2013-10-31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8388B (zh)
WO (1) WO2015062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143A (zh) 2017-03-20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71532B (zh) * 2018-12-26 2022-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4380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voidance of feedback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2905285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3119886A (zh) * 2010-09-28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087C (zh) * 2003-12-10 2007-09-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网格内实现无线设备间智能组网的方法
CN101047582B (zh) * 2006-03-31 201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对等网络中建立通讯链路的方法
CN102036173B (zh) * 2009-09-28 2013-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4380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voidance of feedback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3119886A (zh) * 2010-09-28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5285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62033A1 (zh) 2015-05-07
CN104798388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7230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handling multicast feedback
CN110603803B (zh) 用于云局域网环境中网络实体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9979511B2 (en) Cross-layer and cross-application acknowledgment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4521168B (zh) 信息配置以及数据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03578B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4355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3574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7003486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1097135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TWI685265B (zh) 用於無線系統的方法以及無線設備
CN104798388B (zh) 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WO202105246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40111487A (ko) 멀티캐스트 그룹에 속하는 멤버 노드들 간의 협력에 기반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기지국, 멤버 노드 및 그 방법들
CN109788453A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902779A (zh)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8078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079391A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08496339A (zh) 基站装备、通信终端、通信系统、程序、帧发送方法和数据结构
CN114503470A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19777B (zh) 宽带高速电台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258442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50919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0492977A (zh) 对信息进行反馈及通过反馈确定信息接收的方法、设备
EP43369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1971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中间节点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