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4069A -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4069A
CN104764069A CN201510202582.6A CN201510202582A CN104764069A CN 104764069 A CN104764069 A CN 104764069A CN 201510202582 A CN201510202582 A CN 201510202582A CN 104764069 A CN104764069 A CN 104764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water
refriger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25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4069B (zh
Inventor
王娟
王升
陆超
刘华
张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2025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4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4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4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制冷机、换热器、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压缩式制冷机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且一次侧管路仅与发生器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中的发生器连接。本发明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可以在降低一次水压降的同时保证较低的一次水回水温度。

Description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系统在我国北方城镇供热中应用十分普遍。以利用热电联产系统的热量进行供热的集中供热系统为例,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一次水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热电联产系统中作为热源的冷凝器处的冷凝热为一次水回水加热升温,可提升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
专利号为ZL200810101065.X、发明名称为“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在热网的各个热力站设置吸收式热泵机组,以降低一次水回水温度,在电厂中回收凝汽器的热量加热一次水回水。
专利号为ZL200810101064.5、发明名称为“一种热泵型换热机组”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吸收式热泵换热机组,可在热网的各个热力站降低一次水回水温度。
申请号为201310681969.5、发明名称为“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另外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其在前述ZL200810101064.5的中国专利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串联的压缩式热泵机组,可进一步降低一次水回水温度。
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专利ZL200810101064.5提出的单纯吸收式循环、单级的热泵型换热机组,在一次侧供水温度较低(如100~120℃)时,仅能将一次水回水温度降至30℃以上。并且因为一次侧管路采用逐级顺序串接的方式,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水-水换热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一次水需克服的阻力为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水-水换热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之和(一般为15m左右)。而为了能提升一次水回水温度,申请号为201310681969.5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的复合式换热机组,导致一次水的扬程进一步增大,由于一次水进水的扬程由集中供热网所提供(一般为10m以内),往往出现一次水进水扬程不足的情况,需要在一次侧另外增加一台水泵增加一次水的扬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在降低一次水压降的同时保证较低的一次水回水温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制冷机、换热器、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且所述一次侧管路仅与所述发生器和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中的所述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内的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
进一步地,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所述部分二次水再流经所述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后再流经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包括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器、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所述第二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所述二次侧管路输出二次水出水;或者,位于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分别输出二次水出水。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所述二次侧管路串接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所述第二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复合型热泵机组,其中,所述复合型热泵机组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制冷机、换热器、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其中,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且一次侧管路仅与发生器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中的发生器连接。由于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而不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因此,一次侧水无需克服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阻力,可以实现降低一次水压降的目的。由于一次水压降降低,可以相对提高一次侧水的管内流速,尤其是可以提高发生器的管内流速而提高发生器的换热系数,一次水经过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的逐级放热降温,仍然可以实现保证较低的一次水回水温度的目的。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使用该复合型热泵机组,由于一次水回水温度降低,可以有效增加一次水在热源中吸收的热量。例如,在利用热电联产系统的热量进行供热的集中供热系统中使用该复合型热泵机组可以有效增加一次水回水作为循环水在凝汽器中回收的热量,从而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又由于降低了一次水压降,还降低了对一次水进水扬程的要求,无需在一次侧另外增加水泵来增加一次水的扬程。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0、吸收式热泵;
11、发生器;
12、吸收式热泵冷凝器;
13、吸收器;
14、吸收式热泵蒸发器;
20、压缩式制冷机;
21、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
2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
30、换热器;
31、第一级换热器;
32、第二级换热器;
40、一次侧管路;
50、二次侧管路;
51、第一支管;
52、第二支管;
53、第三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图1至图6中,各管路上的箭头方向表示该管路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
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换热器30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换热器30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一次水回水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
第一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内与一次水换热。换热器30优选为水—水换热器。
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
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而被加热升温。
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而被加热升温。
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为用户供热。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进入换热器30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20的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水进水分别进入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并被加热升温,第一支管51内的流出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后的二次水和第二支管52内的流出换热器30后的二次水混合后形成二次水出水供热给热用户。
第二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分别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出水与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出水分别为别为用户供热。
以下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进入换热器30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20的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侧管路50采用独立分开的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二次水进水分为两路,其中进入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被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给热用户;进入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被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热用户。
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可以输出两种参数的热水分别直接供给不同的热用户。
第二实施例中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第三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
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换热器30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换热器30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
第三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0。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0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内与一次水换热。换热器30优选为水—水换热器。
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如图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
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而被加热升温。
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而被加热升温。
位于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串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进一步升温后形成二次水出水。
以下说明第三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进入换热器30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20的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侧管路50采用先并联再串联的方式,即二次水进水分为两个支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换热器30并被加热升温,流出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后的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和流出换热器30后的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混合后一起进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共同加热升温,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流出后的二次水出水供给热用户。
第四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4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
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优选地,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均为水—水换热器。
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
第四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的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内与一次水换热。
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如图4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
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而被加热升温。
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加热升温。
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第二支管52连接。从而,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与从第二级加热器32的二次水出口端流出的二次水汇合后一并进入第二支管52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共同加热升温。
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为用户供热。
以下说明第四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水进水分别进入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后,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并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共同加热升温。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后的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与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后并经第一级换热器31加热的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再混合后形成二次水出水供给热用户。
第五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分别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汇合第三支管53的二次水后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分别为用户供热。
以下说明第五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侧管路50采用独立分开的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并设置了连接于第二支管52上的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给热用户。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第二级换热器32,之后再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及第一级换热器31并在第一级换热器31内被共同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给热用户。
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可以输出两种参数的热水分别直接供给不同的热用户。
第五实施例中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可参考第四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第六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
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优选地,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均为水—水换热器。
第六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的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内与一次水换热。
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
如图6所示,第六实施例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
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而被加热升温。
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加热升温。
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第二支管52连接。与第三支管53连接后的第二支管52连接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从第二级换热器32的二次水出口端流出的二次水和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后均进入第二支管52内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被共同加热升温。
位于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串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被共同加热升温。
以下说明第六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二次侧管路50采用先并联再串联的方式,二次侧管路50分为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第二级换热器32并被加热升温,之后再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并被共同加热升温。流经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后的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与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后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的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再混合,之后进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被共同加热升温,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流出的二次水出水供给热用户。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而不流经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因此,一次侧水无需克服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阻力,可以实现降低一次水压降的目的。由于一次水压降降低,可以相对提高一次侧水的管内流速,尤其是可以提高发生器的管内流速而提高发生器的换热系数,一次水经过发生器、换热器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的逐级放热降温,仍然可以实现保证较低的一次水回水温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由于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可以利用二次水为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提供工质蒸发所需的热量,保证吸收式热泵的正常工作。其中,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阻力可以由二次水的水泵提供的扬程克服,相对于现有技术,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管内流速得以提高,从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换热系数也得以提高,有利于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和吸收式热泵的工作。
进一步地,一次水与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二次水在换热器内换热,由于部分二次水经过与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内的换热,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温差相对较大,因此,可以较充分回收利用一次水的热量并降低一次水回水温度。
进一步地,由于二次侧管路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可以有效地提高二次水出水的温度,实现梯级换热。
进一步地,由于二次侧管路内的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可以充分利用吸收器以及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热量,并实现梯级换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相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集中供热系统。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使用以上复合型热泵机组,由于一次水回水温度降低,可以有效增加一次水回水在热源中吸收的热量,例如,在利用热电联产系统的热量进行供热的集中供热系统中可以有效增加一次水回水作为循环水而在凝汽器中回收的热量,从而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又由于降低了一次水压降,还降低了对一次水进水扬程的要求,无需在一次侧另外增加水泵来增加一次水的扬程。
经过测算,本发明以上实施例可实现降低一次水回水温度至15℃左右,提高二次水出水温度到60℃左右。在利用热电联产系统的热量进行供热的集中供热系统中,当一次水进水温度较低(如100~120℃)时,可将一次水回水温度降至15℃以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所述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所述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11)、所述换热器(30)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所述一次侧管路(40)仅与所述发生器(11)和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所述发生器(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内的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0)的所述部分二次水再流经所述换热器(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所述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器(13)和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器(13)、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所述二次侧管路(50)还包括第二支管(52),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所述换热器(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还包括第三支管(53),所述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所述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11)、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所述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所述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5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所述二次侧管路(50)输出二次水出水;或者,位于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分别输出二次水出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还包括第二支管(52),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所述换热器(30),位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换热器(30)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所述二次侧管路(50)串接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50)还包括第三支管(53),所述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所述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11)、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所述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所述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32)和所述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52)连接。
11.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复合型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热泵机组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热泵机组。
CN201510202582.6A 2015-04-24 2015-04-24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Active CN104764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2582.6A CN104764069B (zh) 2015-04-24 2015-04-24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2582.6A CN104764069B (zh) 2015-04-24 2015-04-24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4069A true CN104764069A (zh) 2015-07-08
CN104764069B CN104764069B (zh) 2018-05-08

Family

ID=5364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2582.6A Active CN104764069B (zh) 2015-04-24 2015-04-24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40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643A (zh) * 2016-07-19 2019-03-15 瑞典意昂公司 用于控制局部冷却系统和局部加热系统之间的热传递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6768A1 (de) * 1978-08-23 1980-02-28 Crede Helfried Vorrichtung zur gewinnung von heizwaerme nach dem waermepumpenprinzip
CN201885295U (zh) * 2010-09-29 2011-06-29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压缩式热泵型换热装置
CN202092207U (zh) * 2011-04-29 2011-12-28 清华大学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2338408A (zh) * 2011-07-16 2012-02-01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热电厂循环水串联式供热系统
CN103673035A (zh) * 2013-11-08 2014-03-26 清华大学 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
CN103673059A (zh) * 2013-11-08 2014-03-26 清华大学 一种压缩式换热机组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CN104197397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热电厂余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4554954U (zh) * 2015-04-24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6768A1 (de) * 1978-08-23 1980-02-28 Crede Helfried Vorrichtung zur gewinnung von heizwaerme nach dem waermepumpenprinzip
CN201885295U (zh) * 2010-09-29 2011-06-29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压缩式热泵型换热装置
CN202092207U (zh) * 2011-04-29 2011-12-28 清华大学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2338408A (zh) * 2011-07-16 2012-02-01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热电厂循环水串联式供热系统
CN103673035A (zh) * 2013-11-08 2014-03-26 清华大学 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
CN103673059A (zh) * 2013-11-08 2014-03-26 清华大学 一种压缩式换热机组
CN104154674A (zh) * 2014-08-21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CN104197397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热电厂余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4554954U (zh) * 2015-04-24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643A (zh) * 2016-07-19 2019-03-15 瑞典意昂公司 用于控制局部冷却系统和局部加热系统之间的热传递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4069B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167C (zh) 一种热泵型换热机组
CN105972681B (zh) 水源热泵-汽轮机与热网互补联合供热系统
CN109489101B (zh)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及其集中供热方法
CN108167915B (zh) 一种与调峰锅炉结合的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30995A (zh) 一种太阳能和低品位工业余热联合供暖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4764244A (zh) 吸收式热泵机组、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CN106979545A (zh) 一种利用热泵提取一次网回水热量的供热站
CN201964501U (zh) 一种梯级利用潜热的热泵供暖系统
CN102226542A (zh) 一种引射式热泵型换热机组
CN204554954U (zh)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CN102226602A (zh) 一种两级引射式热泵型换热机组
CN104764068A (zh) 地热供热系统
CN105737235A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206803293U (zh) 一种利用热泵提取一次网回水热量的供热站
CN104764069A (zh)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CN205392405U (zh) 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9114807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型原油加热系统
CN105258204B (zh) 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方法及系统
CN203848272U (zh) 供热机组的热网疏水加热系统
CN205536656U (zh) 一种多种供热工况的阶梯供热热泵机组
CN208222625U (zh) 整体型压缩式热泵换热机组
CN204829983U (zh) 冷凝热回收系统
CN103836610B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经济性的热网疏水加热系统
CN209726850U (zh)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双波s形管
CN104833133B (zh) 复合型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