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8108A -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 Google Patents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8108A
CN104758108A CN201510211776.2A CN201510211776A CN104758108A CN 104758108 A CN104758108 A CN 104758108A CN 201510211776 A CN201510211776 A CN 201510211776A CN 104758108 A CN104758108 A CN 104758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nd
shoulder
elastic force
nest plate
shoulder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17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8108B (zh
Inventor
毛晓艳
李文龙
王俊杰
张卓
于世超
陈洺宇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117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8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8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8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1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有效解决肩部及上肢的损伤治疗时的外固定问题,弹力松紧带两端穿过肩带和肘带,粘扣在一起,肩带的每个套片一侧壁上有连接端,连接端上有穿孔,肘带一侧壁上的托带连接在手环的一侧,手环两端粘扣构成环形结构,手环上部套有吊环,辅助固定带一端穿过前套片上的穿孔,另一端穿过后套片上的穿孔,穿装在吊环上,前套片上的穿孔和后套片上的穿孔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腋下防压棉垫,后套片上的穿孔和吊环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肩部防压棉垫,本发明不但达到固定目的,舒适,还能促进韧带、肌肉修复及骨折的愈合,又能减少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降低患者花费。

Description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加速,各种交通工具的应用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肩部及上肢的损伤,如肩关节脱位、半脱位,肩锁关节脱位,肱骨中、上段及近端骨折,锁骨外1/3骨折等越来越多见。针对这些疾病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也逐渐凸显出其价格昂贵、需二次手术、易并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弊端;保守治疗损伤小,易被患者接受,但又存在固定不牢、疗效欠佳等缺点。
目前在上述相关疾病的手术及保守治疗中,采用的有数种外固定方法,常见的有:
1、穿针外固定架固定。该法多用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因其以钢针穿透骨皮质来达到固定目的,因此其牢固性在所有外固定器具中最为可靠。但是该法费用昂贵,操作较为复杂,固定前需先进行麻醉,钢针穿透皮肉及骨皮质,易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而且加重病人的损伤,后期钢针处若护理不当易引起感染,同时外固定架对于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2、石膏固定。石膏固定费用较为低廉,操作相对简单。但是石膏固定相对笨重,透气性差,舒适度低,且后期伴随患肢肌肉萎缩易发生松动造成固定不牢;另一方面,固定过紧又会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达不到临床预期效果。
3、支具固定。塑料支具固定可以达到和石膏固定近似的固定效果,其舒适度也较石膏固定有明显提高,但其费用较为高昂,而且受制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支具固定前需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测量,造模,因此其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4、绷带等简易悬吊带固定。其中“8”字绷带固定可治疗锁骨中段及近端骨折,但对锁骨外1/3骨折疗效欠佳。颈臂悬吊带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可适时调整,但其易脱落,长期固定则加大颈部压力,易引起颈部酸痛,诱发颈椎病等并发症。
5、单纯小夹板固定。
5.1超肩小夹板固定。此固定方法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成功者疗效可,但单纯应用此固定法易遗留肩关节松弛症及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后期康复锻炼较为困难。
5.2不超肩肘上臂小夹板固定。此固定方法对于肱骨中、上段横断型骨折手法复位成功者疗效可,但长期固定后,易因上肢重力牵拉而造成骨折分离移位,后期遗留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
6、三角巾固定。此方法简单方便,但不容易调控悬吊的角度和高度,容易随病人活动及体位的改变而改变,且向上提拉力不足,治疗作用有限,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等无治疗作用。
7、肩关节外展架。此固定方法可有效避免肩部术后关节粘连,但价格昂贵,且舒适度低,临床中难以很好的推广应用。
综上可知,以上几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皆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发一种新型固定和康复器具,其既能给予上述相关疾病稳定、有效的固定,促进韧带、肌肉修复及骨折的愈合,又能减少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降低患者花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可有效解决肩部及上肢的损伤治疗时的外固定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弹力松紧带的两端分别穿过肩带和肘带,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的弹力固定圈结构,肩带置于肘带的上方,肩带是由前后对称的前套片和后套片对接在一起构成,每个套片的一侧壁上有向外凸起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自上向下分布有穿孔,肘带的一侧壁上有置于连接端下方的托带,托带的外端连接在手环的一侧,手环的两端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结构,手环的上部套有吊环,辅助固定带的一端穿过前套片上的穿孔,粘扣在靠近前套片的辅助固定带上,辅助固定带的另一端穿过后套片上的穿孔,穿装在吊环上,粘扣在吊环上方的辅助固定带上,前套片上的穿孔和后套片上的穿孔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腋下防压棉垫,后套片上的穿孔和吊环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肩部防压棉垫。
本发明有效弥补传统固定方法提拉不足、固定不牢、舒适度欠佳等缺点,达到临床有效固定的目的,不但舒适,还能促进韧带、肌肉修复及骨折的愈合,又能减少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降低患者花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肩带的结构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肘带的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3给出,本发明的结构是,弹力松紧带1的两端分别穿过肩带和肘带2,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的弹力固定圈结构,肩带置于肘带的上方,肩带是由前后对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对接在一起构成,每个套片的一侧壁上有向外凸起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自上向下分布有穿孔5,肘带的一侧壁上有置于连接端下方的托带6,托带的外端连接在手环7的一侧,手环的两端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结构,手环的上部套有吊环8,辅助固定带9的一端穿过前套片上的穿孔,粘扣在靠近前套片的辅助固定带上,辅助固定带的另一端穿过后套片上的穿孔,穿装在吊环上,粘扣在吊环上方的辅助固定带上,前套片上的穿孔和后套片上的穿孔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腋下防压棉垫10,后套片上的穿孔和吊环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肩部防压棉垫11。
所述的肩带的每个套片和侧壁上的连接端连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肘带2、托带6和手环7均为长条形。
所述的肘带2的背面有沿长向的第一穿引通道12。
所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呈“凸”字形结构。
所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的背面有沿长向的相互连通的第二穿引通道13。
所述的肩带、肘带2、托带6和手环7的边沿均有包边15,托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肘带和手环的一侧中部。
所述的手环7的两端经第一粘扣带14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腋下防压棉垫10和肩部防压棉垫11为长条形,腋下防压棉垫和肩部防压棉垫的两侧分别经第二粘扣带相连接,构成圆筒状结构。
所述的辅助固定带9为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三粘扣带的尼龙带。
所述的弹力松紧带1的两端经第四粘扣带连接在一起,构成环形结构。
本发明的使用情况是:对于肱骨中、上段及近端骨折的病人,待复位成功小夹板外固定或内固定后,根据骨折部位及病人个体特点进行固定;对于肩关节脱位、半脱位患者需在整复后应用此固定带固定;对于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类)Ⅰ型、Ⅱ型、Ⅲ型以及锁骨外1/3骨折的病人则不须整复,可直接应用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固定。
使用本发明可增加骨折端对合,使脱位复位,对抗上肢下垂重力,减少肌肉萎缩,减轻韧带牵拉,促进康复锻炼,具体是,促进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及固定,增加肱骨中、上段及近端骨折以及肩关节脱位、半脱位复位固定后的稳定性,防止因肩部固定、肌肉废用萎缩而造成的肩关节松弛等并发症,缩短损伤愈合时间,减轻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减少患者花费。
使用本发明,可顺应骨的力线轴进行加压,使肩部、肘部产生相互作用力,并持续对抗上肢下垂的重力,减少肌肉、韧带的持续牵拉,从而有利于肌肉力量及韧带弹性的恢复,使骨折端更易复位,固定更为牢固。与传统的肩部外固定带相比,将悬吊带由围绕颈部改良为经肩部绕过,可解除长时间悬吊而引起的颈部酸痛。对肩带则添加固定于腋下的腋下防压棉垫,可有效防止长时间穿戴而引起的腋神经受压。与传统的肩部外固定带相比,肘部与腕部相连接,防止固定期间因功能锻炼而引起的固定带在肘部外脱。
本发明经多次临床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本发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0例临床观察
1.1资料与方法
本次测试中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1月一2014年6月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病人。
1.2诊断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类)
Ⅰ型:肩锁韧带损伤,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保持稳定;
Ⅱ型: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损伤,常引起半脱位;
Ⅲ型: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
Ⅳ型:为Ⅲ型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
Ⅴ型:为Ⅲ型伴喙锁间隙增大100%-300%;
Ⅵ型:为Ⅲ型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位于喙突下或肩峰下。
1.3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肩锁关节脱位诊断标准(Rockwood分类Ⅰ-Ⅲ型)”
(2)年龄17-75岁;
(3)病程在10天之内者。
1.4排除病例标准
(l)不同意采取保守治疗者;
(2)不愿意参加试验研究或不配合治疗者;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4)病情危重,多发性创伤患者,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
价者;
(5)孕妇、发热、皮肤特别过敏者;
(6)精神病或老年痴呆者。
1.2临床研究
1.2.1分组方法
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7~74岁,“对照组1”男10例,女10例;年龄21~72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t=0.012,p=0.991,p大于0.05,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手法复位后,直接用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即本发明)固定,外固定后处理:维持外固定2—6周(I型脱位固定2周即可,Ⅱ型、Ⅲ型脱位需固定4—6周)。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每周随访一次,根据需要调整固定带松紧度,避免皮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去除外固定带后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每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共3-6个月。“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后,使用石膏托固定,固定后处理与治疗组一致。
1.2.3观察项目
1.2.3.1疗效指标
功能评定包括肩部疼痛,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范围,肩部畸形,上肢肌力,X线表现等。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皮肤压伤、感染、水泡、过敏、神经血管损伤等。
1.2.3.2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见表1。
表1: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
临床评定以“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较差”,低于60分为最差。
1.2.3.3肩部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使用一条长约10厘米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大于“8”分为“差”。
1.2.4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3研究结果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效果评价
40例患者均得到3—6个月观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分别在治疗后第15天、1月后、3月后对患者进行各项疗效指标及JOA评分。在治疗后3周进行VAS疼痛评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组疗效满意,具体评价见下表。
病例分布表
两组患者在肩锁关节脱位类型上分布,根据Rockwood分型;两组之间经秩和检验,P﹦0.988,P>0.05,脱位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5天、1个月、3个月肩关节JOA评定表
以上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15天p=0.044、1个月p=0.039,P值均小于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3周后VAS疼痛评分表
以上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t=-2.048,P=0.047,P<0.05,两个比较组间结果存在差异,肩部疼痛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评分。
1.4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在治疗方法上,目前普遍认为Rockwood分类Ⅰ-Ⅲ型急性脱位应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石膏托、“8”字绷带、胶布固定法等外固定。传统双“8”字绷带、石膏托、胶布固定法等外固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固定不牢靠,易产生锁骨远端上移畸形,究其原因是由于锁骨受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牵拉向上移位,肩峰容易受前臂重力作用向下移位,固定缺乏良好的力学结构,因而难以持续对抗胸锁乳突肌以及斜方肌的上提力量,故难以维持肩锁关节脱位整复后的位置。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将弹力带的弹性作用于肩锁关节,从而使脱位移位失去了条件,保证了脱位整复后的持久稳定性。其持续的弹性外力符合肩部的弹性生理特点,在有效保持良好对位的同时还可以纠正残留移位,使脱位更趋解剖位置。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Ⅰ-Ⅲ型,我们使用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0例临床观察
2.1资料与方法
本次测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1月一2014年6月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病人。
2.2诊断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
一部分: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也可是多处骨折,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于1cm,骨折端成角不大于45°,轻度移位骨折;
二部分:某一主骨块与其他三个部分有明显的移位;
三部分:有两个骨折块彼此间以及与另两部分之间均有明显移位;
四部分:肱骨上端四个主要骨折块之间均有明显移位,形成四个分离的骨块,肱骨头失去血液供给。
2.3纳入病例标准
(l)符合“肱骨近端骨折”属于骨折端移位程度轻且复位后较稳定的;
(2)年龄17-75岁;
(3)病程在10天之内者。
2.4排除病例标准
(l)不同意采取保守治疗者;
(2)不愿意参加试验研究或不配合治疗者;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4)病情危重,多发性创伤患者,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者;
(5)孕妇、发热、皮肤特别过敏者;
(6)精神病或老年痴呆者。
2.5分组方法
将2013年1月一2014年6月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2”男11例,女9例;年龄28~74岁,“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1~72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t=1.121,P=0.904,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2.6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用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固定4—8周,保持骨折端的稳定,适时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使用三角巾悬吊固定4—8周,固定后处理与治疗组一致。
2.7观察项目
2.7.1疗效指标
功能评定包括肩部疼痛,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范围,肩部畸形,上肢肌力,X线表现等。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皮肤压伤、感染、水泡、过敏、神经血管损伤等。
2.7.2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见表1。
2.7.3肩部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见
1.2.3.3)。
2.7.4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7.5研究结果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评价
40例患者均得到3—6个月观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分别在治疗后第1月后、3月后对患者进行各项疗效指标及JOA评分。在治疗后3周进行VAS疼痛评分。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组疗效满意,具体评价见下表。
病例分布表
两组患者在骨折类型上分布,根据肱骨近端Neer分型;两组之间经秩和检验,P﹦0.159,P>0.05,骨折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个月、3个月肩关节JOA评定表
以上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3个月p=0.043<0.05,两个比较组间结果存在差异,说明肩部治疗情况在3个月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评分。
治疗3周后VAS疼痛评分表
以上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t=-2.075,P=0.045,P<0.05,两个比较组间结果存在差异,肩部疼痛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评分。
5.2.8.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很常见,约占人类所有骨折类型的5%左右。肩关节的功能受骨折疗效结果的影响很大,早期复位及血运的保护,正确的固定,可以减少很多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比较松弛,且关节周围的肌肉比较发达,骨折后局部的血肿很容易引起肩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发生粘连,若将患肩长期固定,肩关节囊将迅速挛缩,导致后期的创伤性肩周炎产生,严重降低了患肩的功能,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单纯地采用夹板固定,为保持骨折的稳定防止再次移位,固定的时间往往超过4-6周,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较为严重的粘连,骨折临床愈合后肩关节上举、内收、外展均明显受限,患者通常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去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更有甚者因固定时间较长,错过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其结果是骨折愈合而关节功能损失大半或者完全丧失,关节功能的丢失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配合夹板固定,可以极大的缩短固定时间,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凝肩”的发生。与三角巾相比,优势明显。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将联合体的弹力作用于肩锁关节,借助主带将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产生的向上的拉力反作用于联合体,这样骨折远、近端的失衡力相互补充而又相互制约,最终达到消长平衡,从而使骨折脱位移位失去了条件,保证了脱位整复后的持久稳定性。其持续的弹性外力符合肩部的生理特点,在有效保持良好对位的同时还可以纠正残留移位,使脱位更趋解剖复位。在固定后期,肘关节可做适度的伸屈活动,肩关节亦可做适度上举活动,便于患者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同时也不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并可使骨折端相互挤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本发明采用生物力学技术,可以顺应骨的力线轴进行加压,使骨折端更易复位,固定更为牢固,更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采用弹力固定技术,弹力带在此的应用可持续对抗上肢下垂的重力,减少肌肉、韧带的持续牵拉,从而有利于肌肉力量及韧带弹性的恢复,减少康复难度,缩短病程;经统计,使用本发明的患者比使用现有同类产品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1-2周,后期功能康复时间缩短2-4周。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的科学性、先进性:(1)顺应力线方向固定。与传统肱骨外科颈骨折后采用肩关节外展架固定相比,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可以顺应骨的力线轴进行加压,固定更为牢固,更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2)弹力固定,持续加压。与传统肩部固定器材相比,本发明采用弹力带固定肩肘部,能对抗上肢重力,持续加压,降低材料的适应性(3)防脱设计。本发明外有套片包绕,对肩带通过套片前后固定弹力带肩上部分,避免其向外滑脱;本发明下方连接防脱手环,可固定弹力带肘部,防止外脱,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4)轻便、透气性高,不含金属物,摄片时显影更好。和传统的外展架或石膏固定相比,该固定材料皆由布料制作而成,轻便、透气性好,且X线穿透性强,并不干扰核磁共振显像,摄片时不需拆下亦可良好成像。(5)价格低廉。和传统肩关节外展架、石膏固定相比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成本低,取材简便、价格低廉。(6)方便灵活、舒适度高。和传统的肩关节外展架及石膏相比,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在固定后期,可在佩戴的情况下做肩、肘关节的小幅度活动,便于患者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粘连,同时也不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可以使骨折端相互挤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舒适度。(7)固定更牢固。和传统的石膏、肩关节外展架固定相比,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可以顺着患肢的力线轴增加一个对合力,这样不仅有利于骨折端的复位,而且可使复位后的骨折对位更加牢固。

Claims (10)

1.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弹力松紧带(1)的两端分别穿过肩带和肘带(2),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的弹力固定圈结构,肩带置于肘带的上方,肩带是由前后对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对接在一起构成,每个套片的一侧壁上有向外凸起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自上向下分布有穿孔(5),肘带的一侧壁上有置于连接端下方的托带(6),托带的外端连接在手环(7)的一侧,手环的两端粘扣在一起构成环形结构,手环的上部套有吊环(8),辅助固定带(9)的一端穿过前套片上的穿孔,粘扣在靠近前套片的辅助固定带上,辅助固定带的另一端穿过后套片上的穿孔,穿装在吊环上,粘扣在吊环上方的辅助固定带上,前套片上的穿孔和后套片上的穿孔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腋下防压棉垫(10),后套片上的穿孔和吊环之间的辅助固定带上有肩部防压棉垫(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带的每个套片和侧壁上的连接端连成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带(2)、托带(6)和手环(7)均为长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带(2)的背面有沿长向的第一穿引通道(12),所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的背面有沿长向的相互连通的第二穿引通道(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套片(3)和后套片(4)呈“凸”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带、肘带(2)、托带(6)和手环(7)的边沿均有包边(15),托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肘带和手环的一侧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环(7)的两端经第一粘扣带(14)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防压棉垫(10)和肩部防压棉垫(11)为长条形,腋下防压棉垫和肩部防压棉垫的两侧分别经第二粘扣带相连接,构成圆筒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固定带(9)为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三粘扣带的尼龙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力松紧带(1)的两端经第四粘扣带连接在一起,构成环形结构。
CN201510211776.2A 2015-04-29 2015-04-29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8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1776.2A CN104758108B (zh) 2015-04-29 2015-04-29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1776.2A CN104758108B (zh) 2015-04-29 2015-04-29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108A true CN104758108A (zh) 2015-07-08
CN104758108B CN104758108B (zh) 2016-06-29

Family

ID=53640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177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8108B (zh) 2015-04-29 2015-04-29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81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359A (zh) * 2016-08-28 2016-12-2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自控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
CN107789111A (zh) * 2017-11-27 2018-03-13 广州市睿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矫形器
CN117159251A (zh) * 2023-09-20 2023-12-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工人疗养院) 一种肩关节脱位固定带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7296Y (zh) * 2002-03-11 2003-04-30 张亚军 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
CN2708867Y (zh) * 2004-07-29 2005-07-13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外固定胸臂带
CN202096315U (zh) * 2011-06-09 2012-01-04 于悦 肩关节保护装置
CN102940544A (zh) * 2012-12-11 2013-02-27 王盛 一种肩胛上肢承托带
CN103610493A (zh) * 2013-12-13 2014-03-05 李照文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203662963U (zh) * 2013-12-11 2014-06-25 西安博奥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式肩外展固定可调矫形器
KR20140091257A (ko) * 2013-01-11 2014-07-21 주식회사 이지라이프센터 편마비 환자용 상체 지지장치
CN103989546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严松鹤 桡骨远端骨折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
CN104395951A (zh) * 2012-05-16 2015-03-04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罹患上肢机能障碍的人员的训练服装
CN204600832U (zh) * 2015-04-29 2015-09-02 刘阳 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7296Y (zh) * 2002-03-11 2003-04-30 张亚军 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
CN2708867Y (zh) * 2004-07-29 2005-07-13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外固定胸臂带
CN202096315U (zh) * 2011-06-09 2012-01-04 于悦 肩关节保护装置
CN104395951A (zh) * 2012-05-16 2015-03-04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罹患上肢机能障碍的人员的训练服装
CN102940544A (zh) * 2012-12-11 2013-02-27 王盛 一种肩胛上肢承托带
KR20140091257A (ko) * 2013-01-11 2014-07-21 주식회사 이지라이프센터 편마비 환자용 상체 지지장치
CN103989546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严松鹤 桡骨远端骨折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
CN203662963U (zh) * 2013-12-11 2014-06-25 西安博奥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式肩外展固定可调矫形器
CN103610493A (zh) * 2013-12-13 2014-03-05 李照文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204600832U (zh) * 2015-04-29 2015-09-02 刘阳 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359A (zh) * 2016-08-28 2016-12-2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自控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
CN107789111A (zh) * 2017-11-27 2018-03-13 广州市睿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矫形器
CN117159251A (zh) * 2023-09-20 2023-12-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工人疗养院) 一种肩关节脱位固定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108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0832U (zh) 一种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CN104758108B (zh) 肩关节弹力防脱固定带
Schoen Adult orthopaedic nursing
Whitman A treatise on orthopaedic surgery
CN203425013U (zh) 股骨环式三角形同步控制延长器
Cochrane Orthopædic surgery
Hammond et al.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in children
Roberts Treatise on fractures in general, industrial, and military pr actice
Gerhardt et al. 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tics: rehabilitation aspects
Стойка et al. DAMAGE TO THE SHOULDER GIRDLE, SHOULDER JOINT AND SHOULDER
Brorso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approaches to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an historical review
CN207012321U (zh) 一种俯卧位手术用体位垫
CN210019846U (zh) 功能保护性皮牵引固定套
Al-Qattan An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data sheet
Morison Peripheral brachial paralys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lement Textbook on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Nursing
Kumar Bedside clinics in orthopedics: ward rounds and tables
Pondaag et 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Yao et al. Effects of comfort care on joint function, pain degree and Baird score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ankle fracture
Marchio et al. Use of acrylic resin prostheses in the treatment of rhinothecal fractures
Hettiaratchy et al. Plastic Surgery: A Problem Based Approach
Mayer The orthopedic treatment of gunshot injuries
UA20847U (en) Plaster bandage for immobilizing acromioclavicular and shoulder joints
Sever Text Book of Orthopedic Surgery for Students of Medicine
RU124876U1 (ru) Корсет для лечения переломов позвонк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