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806A -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806A
CN104753806A CN201310751153.5A CN201310751153A CN104753806A CN 104753806 A CN104753806 A CN 104753806A CN 201310751153 A CN201310751153 A CN 201310751153A CN 104753806 A CN104753806 A CN 104753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ma
load
mag
rms
sign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11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润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11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3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路由管理实体(RMS)建立负载列表,接收本地移动锚点(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装置及系统。

Description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的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PMIPv6,ProxyMobile IPv6)技术,尤其涉及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等各种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网络的移动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随时能够在主机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如同在静止中通信一样的质量,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中,这种全局移动带来了各种弊端,例如:信令开销大,需要修改主机等;因此,国际标准组织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区域移动管理协议草案:PMIPv6,使得主机的移动对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层的上层通信构不成影响。
PMIPv6技术能在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不参与移动信令的前提下实现MN的移动切换,具备实现上的便利性,易于推广,因而深受运营商的青睐。但PMIPv6却存在一个潜在问题:一个PMIPv6域内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经过本地移动锚点(LMA,Local Mobility Anchor)进行隧道处理和路由,造成LMA负载过大。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清晰的视频业务越来越多,这类业务带来的大量数据报文对LMA的处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根据当前LMA负载的情况,实时有效地进行负载均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路由管理实体(RMS,Routing management substance)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Load_adjust)调整LMA的负载。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所述LMA的负载为:所述RMS将所述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所述LMA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移动接入网关(MAG,Mobile Access Gateway),所述MAG根据所述负载调整信令修改自身的路由机制,选择负载轻的LMA转发数据。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在RMS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之前,LMA与MAG之间建立多个双向隧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LMA与MAG之间建立多个双向隧道为:
各MAG在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信息,发送建立隧道请求(Tnl_request);
各LMA接收建立隧道请求,根据接收到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MAG的隧道,并向MAG返回建立隧道请求响应(Tnl_ack);
各MAG接收各LMA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响应,根据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的隧道。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LMA定期计算自身的负载情况,并向RMS发送所述负载情况。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当MN切换MAG时,所述RMS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Route_ajust),并将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各LMA,各LMA根据所述路由更新信令调整路由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MS,其特征在于,该RMS包括:建立模块、接收模块、写入模块、遍历模块、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负载列表;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
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
所述遍历模块,用于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LM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系统,该系统包括:MAG、LMA、RMS;其中,
所述MAG,用于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信息,发送建立隧道请求,接收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的隧道;
所述LMA,用于接收建立隧道请求,根据接收到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MAG的隧道,并向MAG返回建立隧道请求响应;
所述RMS,用于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RMS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负载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所述LMA的负载。如此,当LMA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使得所述LMA下的MAG能够根据负载调整信令,选择合适的LMA转发上行数据报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PMIPv6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PMIPv6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载列表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载调整信令的格式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MAG1从LMA1路由到LMA2时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LMA与MAG之间建立隧道时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立隧道请求信令的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立隧道请求响应信令的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载信息信令的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路由更新信令的格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MN从MAG1切换到MAG2时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RMS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文先介绍一种PMIPv6域的结构,如图1所示,PMIPv6域的结构主要包括:LMA、MAG、MN、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MN-HoA,Mobile Node’s Home Address)、代理转交地址(Proxy-CoA,Proxy Care-ofAddress)。
在PMIPv6的定义中,使用PMIPv6协议处理一个MN移动管理行为的网络区域称为PMIPv6域。在这个域中,核心的功能实体是LMA和MAG。LMA负责保持MN可访问,同时为MN提供家乡网络前缀;MAG对MN进行移动管理,位于MN接入的位置,负责检测MN的移动及MN与LMA之间的绑定注册等信令交互。
其中,MN-HoA1为MN1在一个PMIPv6域中的家乡地址,MN-HoA2为MN2在一个PMIPv6域中的家乡地址;Proxy-CoA1是LMA和MAG1隧道间的端点,Proxy-CoA2是LMA和MAG2隧道间的端点,Proxy-CoA1和Proxy-CoA2都由MAG配置,并在LMA上进行注册。
当MN进入PMIPv6域时,MAG感知到MN的接入,MAG向LMA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PBU,Proxy Binding Update),LMA在接收到PBU后,向MAG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PBA,Proxy Binding Acknowledgement),在PBA中携带家乡网络前缀,同时LMA将建立绑定缓存(BCE,Binding Cache Entry)、及LMA与MAG间的一条双向隧道。
MAG接到PBA后,建立MAG与LMA间的双向隧道,此时,MAG拥有模拟MN的家乡链路所需的所有信息。之后,MAG在MN接入的链路上发送路由通告(RA,Route Advertisement)以宣告MN的家乡网络前缀。MN接收到RA后即可进行地址配置,至此,MN完成接入PMIPv6域的过程。
当MN从先前的MAG(P-MAG,Previous-MAG)切换到新的MAG(N-MAG,New-MAG)时,P-MAG感知到MN离开接入链路,向LMA发送取消绑定的PBU,LMA接收到PBU并返回PBA。N-MAG发现MN接入后,将按照MN接入PMIPv6域的流程通过PBU信令更新LMA上的绑定和路由信息。MN在新的链路上将收到与之前相同的RA,从而相信自身仍然处于相同的链路并使用相同的地址配置。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PMIPv6域只包括:LMA、MAG、MN、MN-HoA、Proxy-CoA,虽然也可以实现LMA为多个MAG转发数据,但是当LMA自身负载过大时,则会降低整个网络的处理速度,导致MAG数据包的丢失和网络延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PMIPv6域中设立RMS,所述RMS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负载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RMS建立负载列表;
所述负载列表用于存储各LMA发送的负载情况,所述负载列表的数据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负载列表包括:各LMA为各MAG转发的数据包个数(Packets)、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Total Packets)、CPU利用率(CPURate)。
步骤202,RMS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
具体的,所述RMS定期与各LMA进行交互,接收各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并按照约定关系与各LMA进行同步,以使RMS负载列表中的负载情况与各LMA的实时负载情况保持一致;这里,所述RMS以10分钟为周期与各LMA进行交互;
所述约定关系为:RMS与LMA的交互周期、数据报文类型等;
所述负载情况包括:为各MAG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步骤203,RMS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
本步骤中,所述RMS将各LMA的负载情况写入负载列表,并定期维护所述负载列表;具体的,所述RMS定期统计负载列表中的数据,实时监测负载列表中各个参数的状态;这里,RMS以10分钟为周期统计负载列表中的数据。
步骤204,RMS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
本步骤中,所述RMS以一定周期遍历负载列表,实时获取各LMA的负载情况;具体的,RMS遍历负载列表的周期可根据设备性能进行调整,这里,将周期设置为15分钟。
步骤205,RMS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本步骤中,当所述RMS确定某个LMA为过载状态,RMS将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所述LMA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MAG,所述MAG根据所述负载调整信令修改自身的路由机制,调整自身的数据转发路径,选择负载轻的LMA转发数据;其中所述负载调整信令格式如图4所示,所述负载调整信令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LMA1的地址和LMA2的地址等信息;其中,数据类型为:0x03,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共具有3帧数据,LMA1的地址和LMA2的地址分别具有3帧数据,每帧数据包括10个子帧。
具体的,图5示出了当RMS确定LMA1的负载过高时,MAG1从LMA1路由到LMA2时的数据交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501,RMA接收LMA1、LMA2发送的负载情况;
步骤502,RMA向MAG1发送负载调整信令;
具体的,当所述RMS获取到LMA1的CPU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并且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大于60000个时,所述RMS确定LMA1为过载状态;当RMS获取到LMA2的CPU利用率低于40%,并且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小于60000个时,所述RMS确定LMA2为轻载状态,那么,RMS将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LMA1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MAG1。
步骤503,MAG1修改自身的路由机制;
具体的,MAG1根据所述负载调整信令中LMA2的地址,修改自身的路由机制,生成MAG1到LMA2的路由,使发往LMA1的数据现在都通过MAG1与LMA2间的隧道发往LMA2,降低LMA1的负载。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在RMS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之前,LMA与MAG之间建立多个双向隧道,具体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601,各MAG在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信息;
具体的,所述多个LMA信息是由PMIPv6管理人员输入到MAG的配置文件中的;其中,所述LMA信息包括:LMA的地址信息、LMA支持的家乡网络前缀、LMA支持的隧道类型等信息。
步骤602,各MAG发送建立隧道请求;
具体的,各MAG利用指令定时发送器向多个LMA分别发送建立隧道请求;其中,建立隧道请求的信令格式如图7所示,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MAG地址等信息;其中,所述数据类型为:0x00,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共具有3帧数据,MAG地址具有3帧数据,每帧数据包括10个子帧。
步骤603,各LMA根据接收到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各MAG的隧道;
这里,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各LMA接收到各MAG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那么各LMA根据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各MAG的隧道;如果超出预设时间,各MAG需要重新向各LMA发送建立隧道请求。
步骤604,各LMA向各MAG发送建立隧道请求响应;
步骤605,各MAG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的隧道;
其中,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的信令格式如图8所示,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LMA地址等信息;其中,所述数据类型为:0x01,所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共具有3帧数据,LMA地址具有3帧数据,每帧数据包括10个子帧。
进一步的,当MAG与LMA之间的多个双向隧道建立完成之后,MAG与LMA建立通信,LMA为MAG转发上行数据报文,同时,LMA定期计算自身的负载情况,并将所述负载情况发送至RMS;
具体的,LMA以5分钟为周期计算自身的负载情况,计算完成之后,将自身负载情况以负载信息信令(Load_info)的形式发送至RMS;其中,所述负载信息信令的格式如图9所示,所述负载信息信令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CPU利用率、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MAG1地址、为MAG1转发的数据包个数、MAG2地址、为MAG2转发的数据包个数等信息;其中,所述数据类型为:0x02,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共具有3帧数据,而CPU利用率、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MAG1地址、为MAG1转发的数据包个数、MAG2地址、为MAG2转发的数据包个数分别具有3帧数据,每帧数据包括10个子帧。
所述负载情况为:为各MAG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进一步的,当MN切换MAG时,所述RMS还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并将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各LMA,各LMA根据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分别调整路由项,以实现把下行数据正确转发到MN当前连接的MAG;其中所述路由更新信令的格式如图10所示,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MN家乡网络前缀、MAG1地址、MAG2地址等信息;其中,所述数据类型为:0x04,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共具有3帧数据,而MN家乡网络前缀、MAG1地址、MAG2地址分别具有3帧数据,每帧数据包括10个子帧。
具体的,图11示出了当MN需要切换时,MN从MAG1切换到MAG2时的数据交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11,MN向MAG1发送去附着消息;
步骤112,MN向MAG2发送附着消息;
步骤113,MN进行标准的PBU/PBA交换;
步骤114,MAG2向RMS发送路由更新信令;
步骤115,RMS将接收到的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分别发送至LMA1、LMA2;
步骤116,LMA1、LMA2根据路由更新信令分别调整自身的路由项;
具体的,LMA1、LMA2接收到路由更新信令之后,根据路由更新信令中MAG2的地址信息,分别将MN家乡网络前缀下发至MAG2,以使到MN的数据都转发至MN当前连接的MAG2。
本实施例中,与标准的PMIPv6协议相比,通过引入RMS,实时地调整MAG的数据转发路径,实现了MAG到LMA的上行数据的动态负载均衡;通过预先建立隧道,优化了MN切换;当MN从一个MAG切换到另外一个MAG时,LMA只需要改变路由,而不需要再建立隧道,因而节省了切换处理时间,在MN切换时,降低了数据包的丢包率和延迟率;并且实现了多LMA上路由的一致性,以保证MN的下行数据能够正确地到达MN当前连接的MAG,实现了LMA到MAG下行数据转发时的动态负载均衡。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MS,如图12所示,该RMS包括:建立模块121、接收模块122、写入模块123、遍历模块124、发送模块125;其中,
所述建立模块121,位于RMS的处理器中,用于建立负载列表;其中,所述负载列表用于存储各LMA发送的负载情况,所述负载列表包括:各LMA为各MAG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所述接收模块122,位于RMS的接收器中,用于接收各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具体的,所述接收模块122定期与LMA进行交互,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并按照约定关系与LMA进行同步,以使RMS负载列表中的负载情况与LMA的实时负载情况保持一致;这里,所述接收模块122以10分钟为周期与LMA进行交互;
所述约定关系为:RMS与LMA的交互周期、数据报文类型等;
所述负载情况包括:为各MAG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所述写入模块123,位于RMS的存储器中,用于将接收到的各LMA的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
所述遍历模块124,位于RMS的处理器中,用于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实时获取各LMA的负载情况;具体的,所述遍历模块124遍历所述负载列表的周期可根据设备性能进行调整,这里,将周期设置为15分钟。
所述发送模块125,位于RMS的发送器中,用于将所述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MAG;具体的,当所述RMS确定某个LMA为过载状态,发送模块125将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所述LMA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MAG。
进一步的,当MN切换MAG时,所述接收模块122还用于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当所述接收模块122接收的信令为路由更新信令时,所述发送模块125还用于将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LMA。
实施例三
相应于实施例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系统,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MAG131、多个LMA132、RMS133;其中,
所述MAG131,用于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132信息,向LMA132发送建立隧道请求,接收LMA132返回的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MAG131到LMA132的隧道;
这里,MAG131在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132信息;其中,所述多个LMA132信息是由PMIPv6管理人员输入到MAG131的配置文件中的;所述LMA132信息包括:LMA132的地址信息、LMA132支持的家乡网络前缀、LMA132支持的隧道类型等信息;
MAG131在读取各LMA132信息之后,利用指令定时发送器向各LMA132分别发送建立隧道请求,并接收各LMA132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响应,根据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132的隧道。
所述LMA132,用于接收MAG131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LMA132到MAG131的隧道,并向MAG131发送建立隧道请求响应;
具体的,LMA132根据接收到的MAG131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各MAG131的隧道;这里,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LMA132接收到MAG131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那么LMA132根据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MAG131的隧道;如果超出预设时间,所述MAG131需要重新向各LMA132发送建立隧道请求。
所述RMS133,用于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132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132的负载;
具体如图12中所示的RMS;所述RMS133包括建立模块121、接收模块122、写入模块123、遍历模块124、发送模块125;其中,
所述建立模块121,位于RMS133的处理器中,用于建立负载列表;其中,所述负载列表用于存储各LMA132发送的负载情况,所述负载列表包括:各LMA132为各MAG131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131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所述接收模块122,位于RMS133的接收器中,用于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具体的,所述接收模块122定期与LMA132进行交互,接收LMA132发送的负载情况,并按照约定关系与LMA132进行同步,以使RMS133负载列表中的负载情况与LMA132的实时负载情况保持一致;这里,所述接收模块122以10分钟为周期与LMA132进行交互;
所述约定关系为:RMS133与LMA132的交互周期、数据报文类型等;
所述负载情况包括:为各MAG131转发的数据包个数、为MAG131转发总的数据包个数、CPU利用率。
所述写入模块123,位于RMS133的存储器中,用于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
所述遍历模块124,位于RMS133的处理器中,用于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实时获取各LMA132的负载情况;具体的,所述遍历模块124遍历所述负载列表的周期可根据设备性能进行调整,这里,将周期设置为15分钟。
所述发送模块125,位于RMS133的发送器中,用于发送所述负载调整信令;具体的,当所述RMS133确定某个LMA132为过载状态,发送模块125将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所述LMA132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MAG131。
进一步的,当MN切换MAG131时,所述接收模块122还用于接收MAG131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当所述接收模块122接收的信令为路由更新信令时,所述发送模块125还用于将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LMA132。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
本申请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PMIPv6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路由管理实体RMS建立负载列表,接收本地移动锚点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所述LMA的负载为:所述RMS将所述负载调整信令发送至通过所述LMA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最大的移动接入网关MAG,所述MAG根据所述负载调整信令修改自身的路由机制,选择负载轻的LMA转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RMS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之前,LMA与MAG之间建立多个双向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MA与MAG之间建立多个双向隧道为:
各MAG在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信息,发送建立隧道请求;
各LMA接收建立隧道请求,根据接收到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MAG的隧道,并向MAG返回建立隧道请求响应;
各MAG接收各LMA发送的建立隧道请求响应,根据所述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的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LMA定期计算自身的负载情况,并向RMS发送所述负载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MN切换MAG时,所述RMS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并将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各LMA,各LMA根据所述路由更新信令调整路由项。
7.一种路由管理实体RMS,其特征在于,该RMS包括:建立模块、接收模块、写入模块、遍历模块、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负载列表;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
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
所述遍历模块,用于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MS,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MAG发送的路由更新信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MS,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路由更新信令发送至LMA。
10.一种PMIPv6的负载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MAG、LMA、RMS;其中,
所述MAG,用于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多个LMA信息,发送建立隧道请求,接收建立隧道请求响应,建立自身到各LMA的隧道;
所述LMA,用于接收建立隧道请求,根据接收到的建立隧道请求建立自身到MAG的隧道,并向MAG返回建立隧道请求响应;
所述RMS,用于建立负载列表,接收LMA发送的负载情况,将所述负载情况写入到负载列表中,定期遍历所述负载列表,通过发送负载调整信令调整LMA的负载。
CN201310751153.5A 2013-12-31 2013-12-31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4753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153.5A CN104753806A (zh) 2013-12-31 2013-12-31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153.5A CN104753806A (zh) 2013-12-31 2013-12-31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806A true CN104753806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1153.5A Pending CN104753806A (zh) 2013-12-31 2013-12-31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38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58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7359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Speare John G. Pre-licensing of rights management protected content
CN101754278A (zh) * 2008-12-16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68786B (zh) * 2011-11-11 2013-03-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2075445B (zh) * 2011-02-28 2013-12-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7359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Speare John G. Pre-licensing of rights management protected content
CN101754278A (zh) * 2008-12-16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075445B (zh) * 2011-02-28 2013-12-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2368786B (zh) * 2011-11-11 2013-03-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587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285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N101621785B (zh) 移动节点的注册、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430594A (zh) 在松耦合的架构中执行技术间切换的方法
CN103563413B (zh) 支持基于网络的ip移动性的多接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分流
CN101754278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889002A (zh) 流控方法及装置、移动节点、接入网关
CN102469619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服务网关重定位的方法
CN103686906B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关设备
CN101115022B (zh) 实现节点在因特网协议版本6网络中漫游的装置和方法
Choi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flow mobility scheme based on proxy mobile IPv6
CN102573066B (zh) 一种传输rn信息、寻呼ue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57605B (zh) 一种切换实现方法、系统和源出口隧道路由器
CN104753806A (zh)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Wang et al. Mobile multicast source support in PMIPv6 networks
CN102714880B (zh) 用于在两个移动端点之间使能有效率混合路由优化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Yi et al. An analytical study of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s with a flow duration based model
Hussain et al. A novel intra-domain continues handover solution for inter-domain Pmipv6 based vehicular network
CN104486750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全局移动性通信方法
Carvalho et al.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in vehicular networks
CN104811966A (zh) 实现移动节点上下行数据负载均衡与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KR101672142B1 (ko) 차량 통신망 환경에서의 이동성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Taghizadeh et al. A network-based ip mobility scheme for fast and global handover in cellular networks
Bong et al. Fast handover method by using L2 trigger supporting multi-interface in PMIPv6
Kim et al. A seamless multicast scheme for supporting global mobility in Proxy Mobile IPv6 networks
Jin et al. Time-efficient route optimization in PMIPv6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