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693A -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693A
CN104753693A CN201310726133.2A CN201310726133A CN104753693A CN 104753693 A CN104753693 A CN 104753693A CN 201310726133 A CN201310726133 A CN 201310726133A CN 104753693 A CN104753693 A CN 104753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 group
network
beacon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61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3693B (zh
Inventor
张述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261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3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系统包含多个网络群组。网络群组中每一者包含至少一节点,至少一节点用以依据新节点所发送的信标请求发送信标回应。当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发送信标响应时,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睡眠状态,且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连接。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亦在此揭露。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网络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睡眠机制的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系统的应用愈加普及。因应用户的需求,设置于网络系统内的装置逐渐大量化。举例而言,随着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进步,厂房内机器数量大幅地增加,使得须连接至网络系统的装置亦随之增加。
当新装置欲加入网络系统时,新装置发送信标请求(Beacon request)。此时,于新装置的通讯范围内的每个节点发送信标回应(Beacon response)以告知新装置关于各节点的信息,使得新装置由多个节点中选择最佳连接节点发送加入网络系统的关联请求(Associate request),以与上述最佳连接节点建立连接。
然而,当新装置的通讯范围内存在大量节点时,大量节点于接收到新装置的信标请求后各自发送信标响应,使得相应大量节点的信标响应同时涌出网络系统,导致网络系统的拥塞及频道的瘫痪,进而使得新装置因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标响应,而未能顺利地建立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此网络系统通过设定部分群组处于睡眠状态来避免新节点加入网络系统时大量信标响应所造成的碰撞及拥塞,并降低新节点加入网络系统所耗费的时间。
本发明内容的一态样是关于一种网络系统。此网络系统包含多个网络群组。网络群组中每一者包含至少一节点,至少一节点用以依据新节点所发送的信标请求发送信标回应。其中当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发送信标响应时,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睡眠状态,且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系统还包含协调器,用以发送睡眠广播以通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其中当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节点的数量到达默认值时,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默认值为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其中网络群组轮流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其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其余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本发明内容的一态样是关于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此方法包含新节点发送信标请求;多个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依据信标请求发送信标响应,且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连接。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以通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判断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是否须进入睡眠状态;以及若其余网络群组须进入睡眠状态,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判断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是否须进入睡眠状态的步骤还包含判断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节点的数量是否到达一默认值。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默认值为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网络群组轮流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其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其余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本发明内容的一态样是关于一种网络系统。此网络系统包含多个节点。至少一节点用以依据新节点所发送的信标请求发送信标回应。其中当至少一节点发送信标回应时,节点中的其余节点处于睡眠状态,且新节点依据信标回应与至少一节点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系统还包含协调器,用以发送睡眠广播以通知其余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其中当节点的数量到达默认值时,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默认值为新节点所能接收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节点轮流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其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节点的数量而定。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其余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本发明内容的一态样是关于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此方法包含新节点发送信标请求;多个节点中至少一节点依据信标请求发送信标回应,且节点中的其余节点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新节点依据信标回应与至少一节点连接。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以通知其余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判断其余节点是否须进入睡眠状态;以及若其余节点须进入睡眠状态,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判断其余节点是否须进入睡眠状态的步骤还包含判断节点的数量是否到达一默认值。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默认值为新节点所能接收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在本发明次一实施例中,连接方法还包含节点轮流进入睡眠状态。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其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节点的数量而定。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其中其余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图2A的网络系统中加入新节点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存在多个网络群组于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存在多个节点于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100a、100b、100c、100d:网络系统
C:协调器
New:新节点
N1~N6:节点
Breq:信标请求
Brep:信标回应
Areq:关联请求
Arep:关联回应
G1N1~G1N4:第一网络群组的节点
G2N1~G2N4:第二网络群组的节点
G3N1~G3N4:第三网络群组的节点
G4N1~G4N4:第四网络群组的节点
G1~G4:网络群组
610~650、810~85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为举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组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露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发明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发明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此。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相互操作或动作。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系统100包含协调器C。当一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时,新节点New先发送信标请求Breq至协调器C,以通知协调器C存在连接需求。接着,协调器C发送信标响应Brep至新节点New,使得新节点New依据信标响应Brep选择协调器C作为连接端并发送请求连接的关联请求Areq。接着,协调器C发送关联响应Arep至新节点New并确认连接。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网络系统100包含协调器C及多个节点G1N1~G1N4,其中协调器C与节点G1N1~G1N4均呈连接状态。以下针对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的连接具体说明。
于初始状态时,网络系统100仅包含协调器C,而第一个加入网络系统100的节点为第一网络群组G1的第一节点G1N1。第一节点G1N1加入网络系统100的方式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故于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网络群组G1的第二节点G1N2欲加入网络系统100时,节点G1N2发送信标请求Breq至协调器C及节点G1N1以通知上述两者存在连接需求。接着,协调器C及节点G1N1发送信标回应Brep至节点G1N2,使得节点G1N2依据信标响应Brep选择适当的节点(协调器C或节点G1N1)。如图2A所示,节点G1N2选择协调器C作为连接端以建立连接。
需说明的是,上述适当节点的选择是依据节点的讯号强度及阶层数而定。举例而言,距离新节点较近的节点发送至新节点的讯号较强,故该节点适合作为连接端。
同样地,当第一网络群组G1的第三节点G1N3及第一网络群组G1的第四节点G1N4加入网络系统100时,第三节点G1N3及第四节点G1N4分别发送信标请求Breq至网络系统100中的协调器C及已连接节点,且依据信标响应Brep选择适当的节点。如图2A所示,节点G1N3选择节点G1N2作为连接端,而节点G1N4选择节点G1N3作为连接端。
图2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图2A的网络系统中加入新节点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群组G1所能容纳的节点数量为四个。因此,当网络系统100中存在位于第一网络群组G1的四个节点G1N1~G1N4且一新节点欲加入时,协调器C除了依据信标请求Breq发送信标响应Brep之外,更发送网络群组信息(如:群组标识符)至上述新节点,使得上述新节点接收网络群组信息且归属于一新网络群组,并作为第二网络群组G2的第一节点G2N1。此外,节点G2N1加入网络系统100的方式如上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当网络系统100中网络群组的节点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协调器C发送睡眠广播以通知部分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于睡眠状态的网络群组离开待命模式,且不会发送信标响应Brep来回复新节点所发出的信标请求Breq,如此一来,便可降低新节点所接收到的信标回应Brep的数量。于一实施例中,上述默认值为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协调器C所发送的睡眠广播不限定于特定网络群组。也就是说,各网络群组可依据实际需求轮流地处于睡眠状态。举例而言,当第一网络群组G1处于睡眠状态时,第二网络群组G2于待命模式。而当第一网络群组G1于待命模式时,第二网络群组G2处于睡眠状态。
上述网络群组轮流进入睡眠状态的机制可以图3A、3B所示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3A、3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中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于图3A、3B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系统100a中存在两网络群组G1、G2,且网络群组G1到达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即四个节点)。此时,当一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a时,协调器C发送睡眠广播予相应的网络群组,使得两网络群组G1、G2轮流处于睡眠状态。
如图3A所示,第一网络群组G1的节点G1N1~G1N4处于睡眠状态,而协调器C及节点G2N1于待命模式。因此,当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a时,仅协调器C及节点G2N1发送信标回应Brep至新节点New,使得新节点New从协调器C及节点G2N1中选择较佳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此时,若协调器C及节点G2N1皆不在新节点New的通讯范围内,新节点New无法收到来自协调器C及节点G2N1的信标响应Brep,使得新节点New未能顺利建立连接。
经过一持续时间后,如图3B所示,第一网络群组G1的节点G1N1~G1N4切换为处于待命模式,而第二网络群组G2的节点G2N1则切换为处于睡眠状态。此时,仅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发送信标回应Brep至新节点New。若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皆于新节点New的通讯范围内,则新节点从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中选择较佳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持续时间(即为网络群组的睡眠时间)是依据相应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且持续时间的设定以不影响应用端正常读取状况为优先考虑。举例而言,网络群组中的节点为大楼内每户的电表,若电表每15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则持续时间可设定为10分钟。此外,若应用端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则持续时间可相应地增加,使得节点的待机时间缩短,实现节能的目标。
此外,在不影响应用端正常读取的情况下,当网络系统内的总节点数及网络群组内的节点数越多时,设定较长的持续时间,反之亦然。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系统中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不同于其他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举例而言,以图3A为例,相较于第一网络群组G1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第二网络群组G2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可较长、较短或相同。
上述网络群组轮流进入睡眠状态的机制也可以图4A、4B所示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4A、4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睡眠机制及连接的示意图。于图4A、4B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系统100b中存在两网络群组G1、G2,且两网络群组G1、G2皆到达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即四个节点)。此时,当一新节点欲加入网络系统100b时,协调器C发送睡眠广播,使得两网络群组G1、G2轮流处于睡眠状态。另外,协调器C也发送网络群组信息(如:群组标识符)至新节点,使得新节点接收网络群组信息且归属于一新网络群组,并作为第三网络群组G3的第一节点G3N1。此外,节点G3N1加入网络系统100b的方式如上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4A所示,第一网络群组G1的节点G1N1~G1N4处于睡眠状态,而协调器C及第二网络群组G2的节点G2N1~G2N4于待命模式。因此,当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b时,仅协调器C及节点G2N1~G2N4发送信标回应Brep至新节点New,使得新节点New从协调器C及节点G2N1~G2N4中选择较佳的连接端进行连接,且新节点New归属于第三网络群组G3的第一节点G3N1。
此时,若协调器C及节点G2N1~G2N4皆不在新节点New的通讯范围内,新节点New无法收到来自协调器C及节点G2N1~G2N4的信标响应Brep,使得新节点New未能顺利建立连接。
经过一持续时间后,如图4B所示,协调器C及第一网络群组G1的节点G1N1~G1N4切换为处于待命模式,而第二网络群组G2的节点G2N1~G2N4切换为处于睡眠状态。此时,仅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发送信标回应Brep至新节点New。若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皆于新节点New的通讯范围内,新节点New从协调器C及节点G1N1~G1N4中选择较佳的连接端进行连接,且新节点New归属于第三网络群组G3的第一节点G3N1。
同样地,上述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且持续时间的设定以不影响应用端正常读取状况为优先考虑。此外,网络系统中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不同于其他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存在多个网络群组于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网络系统100c包含协调器C及多个网络群组G1~G4,且每个网络群组皆包含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即四个节点)。当一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c时,协调器C发送睡眠广播,使得网络群组G1~G4轮流处于睡眠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群组G1~G4的轮流睡眠机制可为单一网络群组轮流处于睡眠状态。举例而言,首先,网络群组G1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2~G4于待命模式。接着,网络群组G2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1、G3、G4于待命模式。然后,网络群组G3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1、G2、G4于待命模式。最后,网络群组G4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1~G3于待命模式。
此时,新节点New可接收协调器C及三网络群组内的节点所发出的共13个信标回应Brep(协调器C发出一信标响应且每一网络群组内的四个节点各自发送一信标回应),而未启动睡眠机制的信标回应数为17个。由此可知,相较于未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在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下,新节点New所接收到的信标响应数较少,使其较容易选取适当的节点进行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群组G1~G4的轮流睡眠机制也可为两网络群组同时处于睡眠状态。举例而言,首先,网络群组G1、G2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3、G4于待命模式。接着,网络群组G2、G3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1、G4于待命模式。然后,网络群组G3、G4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1、G2于待命模式。最后,网络群组G1、G4处于睡眠状态,而网络群组G2、G3于待命模式。
此时,新节点New仅接收协调器C及两网络群组内的节点所发出的共9个信标回应Brep,而未启动睡眠机制的信标回应数为17个。由此可知,相较于未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在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下,新节点New所接收到的信标响应数较少,使其较容易选取适当的节点进行连接。
在次一实施例中,网络群组G1~G4的轮流睡眠机制也可为三网络群组同时处于睡眠状态。举例而言,网络群组G1、G2、G3先处于睡眠状态,接着,网络群组G1、G2、G4处于睡眠状态,然后,网络群组G1、G3、G4处于睡眠状态,以此类推。
此时,新节点New仅接收协调器C及一网络群组内的节点所发出的共5个信标回应Brep,而未启动睡眠机制的信标回应数为17个。由此可知,相较于未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在启动睡眠机制的情形下,新节点New所接收到的信标回应数较少。此外,越多网络群组处于睡眠状态,新节点New越容易选取适当的节点进行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当节点发散地分布于网络系统时,可设定较少群组处于睡眠状态(例如:单一网络群组轮流处于睡眠状态),如此一来,于新节点通讯范围内的待命群组较多,进而可加速新节点连接至网络系统的速度。
另一方面,当节点密集地分布于网络系统时,设定较多群组处于睡眠状态(例如:三网络群组同时处于睡眠状态),使得新节点收到的信标响应较少,较容易选取适当的节点进行连接,进而加速新节点连接至网络系统的速度。
此外,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图2A、2B、3A、3B、4A、4B、5为绘示网络连接阶层的概念,并非实际讯号传递的路径。以图2A所示实施例而言,若节点G1N2的连接中断的话,则节点G1N3、G1N4会进行路径修复以找寻其他路径连接至协调器C,进而维持连接的状态。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但不以此为限。
首先,判断网络系统中是否存在新节点(步骤610)。若存在新节点于网络系统中,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启动睡眠机制(步骤620)。若无需启动睡眠机制,则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进行连接(步骤650)。若需启动睡眠机制,则通过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至网络系统中的网络群组(步骤630)。接着,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于待命模式,使得至少一网络群组内的至少一节点依据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响应,而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睡眠状态(步骤640)。最后,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连接(步骤650)。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是否需启动睡眠机制的步骤更包含当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节点的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使得部分网络群组因进入睡眠状态而不发送信标响应至新节点。
于次一实施例中,上述默认值为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在又一实施例中,网络群组轮流进入睡眠状态。类似前述,网络群组的轮流睡眠机制可为单一网络群组轮流处于睡眠状态,也可为两网络群组同时处于睡眠状态或是三网络群组同时处于睡眠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如上所述,若应用端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则持续时间可相应地增加,使得节点的待机时间缩短,实现节能的目标。
在次一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同于其他网络群组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实现更弹性的睡眠机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步骤,除特别叙明其顺序者外,均可依实际需要调整其前后顺序,甚至可同时或部分同时执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存在多个节点于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网络系统100d包含协调器C及多个节点N1~N6。当一新节点New欲加入网络系统100d时,协调器C发送睡眠广播,使得节点N1~N6轮流处于睡眠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节点N1~N6的轮流睡眠机制可为两节点同时处于睡眠状态。举例而言,首先,节点N1、N2处于睡眠状态,而节点N3~N6于待命模式,此时,新节点New仅接收到协调器C及节点N3~N6依据信标请求所发送的信标回应,使得新节点New依据上述信标响应选择适当的节点建立连接。若协调器C及节点N3~N6皆不在新节点New的通讯范围内,则新节点New因无法收到协调器C及节点N3~N6的信标响应而未能顺利建立连接。
经过一持续时间后,节点N3、N4处于睡眠状态,而节点N1、N2、N5、N6于待命模式,此时新节点New仅接收到协调器C及节点N1、N2、N5、N6依据信标请求所发送的信标回应,使得新节点New依据上述信标响应选择适当的节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虽揭示节点轮流进入睡眠状态的机制为两节点同时处于睡眠状态,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多个节点同时进入睡眠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节点的数量而定,且持续时间的设定以不影响应用端正常读取状况为优先考虑。此外,网络系统中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不同于其他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
另外,仅当网络系统的节点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默认值为新节点所能接收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但不以此为限。
首先,判断网络系统中是否存在新节点(步骤810)。若存在新节点于网络系统中,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启动睡眠机制(步骤820)。若无需启动睡眠机制,则新节点依据信标响应与至少一节点进行连接(步骤850)。若需启动睡眠机制,则通过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至网络系统中的节点(步骤830)。接着,多个节点中至少一节点于待命模式,使得至少一节点依据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回应,而多个节点中的其余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步骤840)。最后,新节点依据信标回应与至少一节点连接(步骤850)。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是否需启动睡眠机制的步骤更包含当网络系统中节点的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使得部分节点因进入睡眠状态而不发送信标响应至新节点。
于次一实施例中,上述默认值为新节点所能接收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在又一实施例中,节点轮流进入睡眠状态。类似前述,节点的轮流睡眠机制可为两节点同时处于睡眠状态或是多个节点同时处于睡眠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节点的数量而定。如上所述,若应用端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则持续时间可相应地增加,使得节点的待机时间缩短,实现节能的目标。
在次一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同于其他节点进入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实现更弹性的睡眠机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步骤,除特别叙明其顺序者外,均可依实际需要调整其前后顺序,甚至可同时或部分同时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图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虽揭示通过协调器发送睡眠广播至部分网络群组及节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利用其他节点或网络装置来发送睡眠广播。
此外,本发明虽揭示每一网络群组中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为四个节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每一网络群组中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网络系统通过睡眠机制的启动大幅地减少新节点加入网络系统时大量信标响应涌出所造成的碰撞及壅塞,并加速节点加入网络系统所耗费的时间。
由于睡眠机制仅于新节点加入网络系统时启动,且网络群组及节点的持续时间(睡眠时间)可依据节点的多寡及其应用端来进行调整,使得睡眠机制的启动不影响网络系统的运作。
此外,睡眠机制的启动使得处于待命模式的网络群组及节点减少,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损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0)

1.一种网络系统,包含:
多个网络群组,该些网络群组中每一者包含至少一节点,该至少一节点用以依据一新节点所发送的一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回应;
其中当该些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该至少一节点发送该信标响应时,该些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一睡眠状态,且该新节点依据该信标响应与该些网络群组中该至少一者内的该至少一节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络系统,还包含:
一协调器,用以发送一睡眠广播以通知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该睡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网络系统,其中当该些网络群组中该至少一节点的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该协调器发送该睡眠广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网络系统,其中该默认值为该些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络系统,其中该些网络群组轮流进入该睡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络系统,其中该睡眠状态的一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该些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该些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网络系统,其中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该睡眠状态的该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8.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包含:
一新节点发送一信标请求;
多个网络群组中至少一者内的至少一节点依据该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响应,且该些网络群组中的其余网络群组处于一睡眠状态;以及
该新节点依据该信标响应与该些网络群组中该至少一者内的该至少一节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连接方法,还包含:
一协调器发送一睡眠广播以通知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该睡眠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连接方法,还包含:
判断该些网络群组中的该其余网络群组是否须进入该睡眠状态;以及
若该其余网络群组须进入该睡眠状态,该协调器发送该睡眠广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连接方法,其中判断该些网络群组中的该其余网络群组是否须进入该睡眠状态的步骤还包含:
判断该些网络群组中该至少一节点的数量是否到达一默认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方法,其中该默认值为该些网络群组所能容纳的节点的最大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连接方法,还包含该些网络群组轮流进入该睡眠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连接方法,其中该睡眠状态的一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该些网络群组的多个应用端或该些网络群组的数量而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连接方法,其中该其余网络群组进入该睡眠状态的该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16.一种网络系统,包含:
多个节点,该些节点中至少一节点用以依据一新节点所发送的一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回应;
其中当该至少一节点发送该信标回应时,该些节点的其余节点处于一睡眠状态,且该新节点依据该信标回应与该至少一节点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网络系统,还包含:
一协调器,用以发送一睡眠广播以通知该其余节点进入该睡眠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网络系统,其中当该些节点的数量到达一默认值时,该协调器发送该睡眠广播。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络系统,其中该默认值为该新节点所能接收该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网络系统,其中该些节点轮流进入该睡眠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网络系统,其中该睡眠状态的一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该些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该些节点的数量而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网络系统,其中该其余节点进入该睡眠状态的该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23.一种网络系统的连接方法,包含:
一新节点发送一信标请求;
多个节点中至少一节点依据该信标请求发送一信标回应,且该些节点中的其余节点处于一睡眠状态;以及
该新节点依据该信标回应与该至少一节点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连接方法,还包含:
一协调器发送一睡眠广播以通知该其余节点进入该睡眠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连接方法,还包含:
判断该其余节点是否须进入该睡眠状态;以及
若该其余节点须进入该睡眠状态,该协调器发送该睡眠广播。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连接方法,其中判断该其余节点是否须进入该睡眠状态的步骤还包含:
判断该些节点的数量是否到达一默认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连接方法,其中该默认值为该新节点所能接收该信标回应的最大数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3的连接方法,还包含该些节点轮流进入该睡眠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3的连接方法,其中该睡眠状态的一持续时间是依据相应该些节点的多个应用端或该些节点的数量而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连接方法,其中该其余节点进入该睡眠状态的该持续时间各自不同。
CN201310726133.2A 2013-12-25 2013-12-25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Active CN104753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6133.2A CN104753693B (zh) 2013-12-25 2013-12-25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6133.2A CN104753693B (zh) 2013-12-25 2013-12-25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693A true CN104753693A (zh) 2015-07-01
CN104753693B CN104753693B (zh) 2019-04-19

Family

ID=5359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6133.2A Active CN104753693B (zh) 2013-12-25 2013-12-25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36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513A (zh) * 2020-11-27 2022-05-3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式网络系统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469A (zh) * 2003-09-30 2004-09-1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家庭无线子网的功耗节省方法
CN101286917A (zh) * 2008-04-25 2008-10-1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休眠机制延长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方法
CN101364938A (zh) * 2008-03-05 2009-02-11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一种码分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架构方法
CN101667925A (zh) * 2008-09-05 201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081590B2 (en) * 2007-05-02 2011-12-20 Synapse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leep states of network nodes
CN102883370A (zh) * 2012-09-07 2013-01-16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力线监测系统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
CN103188825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469A (zh) * 2003-09-30 2004-09-1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家庭无线子网的功耗节省方法
US8081590B2 (en) * 2007-05-02 2011-12-20 Synapse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leep states of network nodes
CN101364938A (zh) * 2008-03-05 2009-02-11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一种码分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架构方法
CN101286917A (zh) * 2008-04-25 2008-10-1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休眠机制延长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方法
CN101667925A (zh) * 2008-09-05 201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188825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方法
CN102883370A (zh) * 2012-09-07 2013-01-16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力线监测系统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莉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513A (zh) * 2020-11-27 2022-05-3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式网络系统之方法
CN114567513B (zh) * 2020-11-27 2024-03-12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式网络系统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693B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9960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beacon slot using a beacon table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 and wpan device
US805963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90122737A1 (en) Mesh network control using common designation wake-up
US201401113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query and response service discovery
CN105022276A (zh)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数据交互方法
JP6024064B2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CN104581646A (zh) 一种蓝牙设备的动态广播方法及装置
WO2014016878A1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CN103209467A (zh) 接入多个ZigBee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98399A (zh) 数据收发方法
CN111064552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0862490B1 (ko) 데이터 대기 여부를 알리는 지그비 네트워크의 데이터전송방법
CN104753693A (zh) 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CN102202430A (zh) ZigBee无线网关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9788499B (zh) 一种主干N节点M冗余传输的LoRa传输方法
CN1984048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通信和建立方法
JP4153544B2 (ja) 通信ユニットが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接続するのに必要な平均時間を短縮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686556B (zh) Rf433m频段的远距离无线自组网络及数据传输方法
US2009006387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2067712A (zh) 通信信号传送方法
JP2009224978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ネットワーク再構築方法
US8315205B2 (en) Wireless star networks with dual adaptive central nodes
US9326241B2 (en)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764504A (zh)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9015434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3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Taoyuan City

Applicant after: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