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574A -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574A
CN104753574A CN201510087079.0A CN201510087079A CN104753574A CN 104753574 A CN104753574 A CN 104753574A CN 201510087079 A CN201510087079 A CN 201510087079A CN 104753574 A CN104753574 A CN 104753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pmi
report
subfram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70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3574B (zh
Inventor
高贤秀
郑载薰
韩承希
李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53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3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公开了用于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来发射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子帧中发射秩指示符(RI);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预编译矩阵索引(PMI);并且,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中,可以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确定被应用到下行链路的传输的预编译矩阵。

Description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2012年12月5日提交的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4月12日的申请号为201180027807.9(PCT/KR2011/002572)的,发明名称为“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IMO)能够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提高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效率。根据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来改善通信容量或性能。MIMO也可以被称为多天线技术。对于成功的多天线传输,需要从接收多天线信道的接收端在多天线信道上反馈信息。
在传统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将秩指示符(RI)、预编译矩阵索引(PMI)、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等定义为从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信息。该反馈信息被配置为适合于传统多天线传输的信息。
与传统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相比正在讨论具有延长天线配置的新的系统的引入。例如,具有延长天线配置的新的系统能够通过经由8个发射天线来支持MIMO传输来提供改善的系统容量,而传统系统支持至多4个发射天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支持延长天线配置的新的系统执行比传统MIMO传输更复杂的MIMO传输,因此不可能仅使用对于传统MIMO传输定义的反馈信息来支持该新系统的MIMO传输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延长天线配置来配置和发射反馈信息以正确地和有效地支持MIMO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由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面的技术问题,并且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下面的说明理解其他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发射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中发射秩指示符(RI);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以及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中,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来接收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中接收RI;在第二子帧中接收第一PMI;以及在第三子帧中接收第二PMI和CQI,其中,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来发射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用户设备(UE),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eNB接收下行链路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上行链路信号发射到所述eNB;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传输模块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一子帧中发射RI,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PMI,以及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CQI,其中,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来接收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eNB,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传输模块的eNB,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一子帧中接收RI,在第二子帧中接收第一PMI,以及在第三子帧中接收第二PMI和CQI,其中,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以下内容可以被共同地应用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
第一PMI可以指示被应用到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译矩阵候选,并且第二PMI可以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中的一个。
可以在第一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射RI,可以在第二子帧的PUCCH上发射第一PMI,以及可以在第三子帧的PUCCH上发射第二PMI和所述CQI。
RI、第一PMI、第二PMI和CQI可以对应于关于下行链路8发射天线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
RI、第一PMI、第二PMI和CQI可以对应于关于宽带的反馈信息。
可以根据第一报告时间段发射RI,可以根据第二报告时间段发射第一PMI,以及可以根据第三报告时间段发射第二PMI和CQI。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并且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说明中理解其他的技术问题。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可能提供一种用于根据延长天线配置来配置和发射反馈信息以正确地和有效地支持MIMO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在此未描述的其他效果将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通过下面的说明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合并在本申请中并且构成本申请一部分,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图示示例性无线电帧结构;
图2图示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网格;
图3图示下行链路子帧结构;
图4图示上行链路子帧结构;
图5图示多载波支持系统的物理层(L1)和MAC层(L2);
图6是用于图示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CC)的概念图;
图7图示DL/UL CC连接的示例;
图8图示SC-FDMA和OFDMA传输方案;
图9图示在单天线传输和多天线传输的情况下的最大发射功率;
图10示出MIMO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11示出在MIMO系统中的正常的CCD结构;
图12是用于图示基于代码本的预编译的示意图;
图13图示PUCCH的资源映射结构;
图14图示CQI比特的信道结构;
图15是用于图示CQI和ACK/NACK信息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图示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图示示例性CQI报告模式的示意图;
图18图示用户设备(UE)的示例性周期信道信息传输方案;
图19是用于图示SB CQI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图示WB CQI和SB CQI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图示WB CQI、SB CQI和RI的示意图;
图22和23是用于图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时间段的示意图;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BS)和UE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模式】
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元素和特征的组合。该元素或特征可以被看作选择性的,除非另外说明。可以实施每一个元素或特征,而不与其他元素或特征组合。而且,可以通过组合该元素和/或特征的部分来构造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重新布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任何一个实施例的一些构造可以被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以被替换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对应的构造。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在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关系为中心进行描述。BS是网络的终端节点,其与UE直接地进行通信。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BS的上节点来执行被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
即,显然,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构成的网络中,BS或除了BS之外的网络节点可以执行被执行用于与UE进行通信的各种操作。可以将术语“BS”替换为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 B或eNB)”、“接入点(AP)”等。术语“UE”可以被替换为术语“终端”、“移动台(MS)”、“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等。
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定术语被提供来帮助理解本发明。这些特定术语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可以被替换为其他术语。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模糊,将省略或基于每一个结构和装置的主要功能来以框图形式示出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装置。而且,尽可能地,将贯穿附图和说明书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对于下述部分的至少一个公开的标准文件支持:无线接入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长期演进(3GPP LTE)、高级LTE(LTE-A)和3GPP2。那些文件可以支持未被描述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步骤或部分。而且,可以通过该标准文件来解释在此提出的所有术语。
在此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在诸如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等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中。C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UTRA(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和E-UTRA(演进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 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对于下行链路采用OFDMA,并且对于上行链路使用SC-FDMA。LTE-A是3GPP LTE的演进。可以通过IEEE 802.16e标准(无线城域网(WirelessMAN)-OFDMA参考系统)和IEEE 802.16m标准(WirelessMAN-OFDMA高级系统)来描述WiMAX。为了清楚,本申请聚焦在3GPP LTE/LTE-A系统。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现在参考图1来描述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
在蜂窝OFDM无线电分组通信系统中,逐个子帧地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将一个子帧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间间隔。3GPP LTE标准支持可以适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适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a)示出类型1无线电帧的结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被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一个子帧在时域中被进一步划分为2个时隙。其间发射一个子帧的单位时间被定义为发射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可以在持续时间上为1ms,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在持续时间上为0.5ms。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可以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可以包括多个资源块(RB)。因为3GPP LTE系统对于下行链路采用OFDMA,所以OFDM符号表示一个符号时间段。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时间段。资源块(RB)是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子载波的资源分配单元。
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配置来改变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存在扩展CP和正常CP。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是7。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大,因此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小于在正常CP的情况下。在扩展CP的情况下,例如,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是6。如果像当UE快速移动时的情况那样信道状态不稳定,则可以使用扩展CP以便进一步减小符号之间的干扰。
在正常CP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可以向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每个子帧的前2或3个OFDM符号,并且,可以向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分配剩余的OFDM符号。
在图1(b)中示出类型2无线电帧的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其中每个由5个子帧、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间段(GP)和上行链路时隙(UpPTS)组成,其中,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DwPTS用于执行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UpPTS用于执行基站的信道估计和UE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保护间隔(GP)位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以去除由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多径延迟导致的在上行链路中产生的干扰。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构成,而与无线电帧类型无关。
无线电帧的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因此,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在无线电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在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或在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数量。
图2是示出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网格的示意图。虽然在该图中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包括在时域中的7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RB包括在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例如,在正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然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在资源网格上的每一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一个RB包括12×7个资源元素。基于下行链路传输带宽来确定在下行链路时隙中包括的RB的数量NDL。上行链路时隙的结构可以等于下行链路时隙的结构。
图3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意图。在一个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前面部分最大的3个OFDM符号对应于被分配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剩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被分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域。在3GPP LTE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示例例如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和自动重复请求指示信道(PHICH)等。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发射PCFICH,并且包括关于用于在子帧中发射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PHICH包括作为对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响应的HARQ ACK/NACK信号。通过PDCCH发射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或用于特定UE组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命令。PDCCH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关于DL-SCH的系统信息、诸如在PDSCH上发射的随机接入响应(RAR)的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用于在特定UE组的单独UE的一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发射功率控制信息和因特网电话(VoIP)的激活等。可以在控制区域内发射多个PDCCH。UE可以监控多个PDCCH。可以在一个或几个连续控制信道元素(CCE)的集合上发射PDCCH。CCE是用于以基于无线信道状态的编码率来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可以基于在CCE的数量和由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可用比特的数量。基站根据要向UE发射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向控制信息附加周期冗余校验(CRC)。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使用,使用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来加掩CRC。如果PDCCH用于特定UE,则可以对于CRC加掩UE的小区RNTI(C-RNTI)。替代地,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可以对于CRC加掩寻呼指示标识符(P-RNTI)。如果PDCCH用于系统信息(更具体地,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对于CRC加掩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为了指示作为对于UE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传输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对于CRC加掩随机接入RNTI(RA-RNTI)。
图4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意图。在频域中,可以将上行链路子帧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向控制区域分配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数据区域分配包括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为了保持单个载波属性,一个UE不同时发射PUCCH和PUSCH。用于一个UE的PUCCH被分配到在子帧内的RB对。属于RB对的RB相对于2个时隙占用不同的子载波。因此,在时隙边缘处将向PUCCH分配的RB对“跳频”。
载波聚合
虽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宽带彼此不同,但是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使用一个载波。例如,可以基于单个载波来提供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每个的一个载波和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之间的对称。
国际电信联盟(ITU)请求IMT高级候选支持比传统无线通信系统更宽的带宽。然而,宽频带宽的分配在世界的大多数地区是困难的。因此,已经开发用于有效地使用小分段带宽的技术,该技术被称为载波聚合(带宽聚合)或频谱聚合,以便将多个物理频带聚合到更宽的逻辑频带。
引入载波聚合来支持增大的吞吐量,防止由宽带RF设备的引入导致的成本增大,并且保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载波聚合通过一组载波来使能在UE和BS之间的数据交换,每个载波具有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在3GPP LTE-A的情况下的3GPP LTE版本8或版本9)中限定的带宽单元。每个具有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限定的带宽单元的载波可以被称为分量载波(CC)。使用一个或多个CC的载波聚合可以被应用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个。载波聚合可以通过聚合其中每个具有带宽5、10或20MHz的多达5个CC来支持多达100MHz的系统带宽。
下行链路CC和上行链路CC可以分别被表示为DL CC和UL CC。载波或CC就3GPP LTE系统中的功能而言可以被表示为小区。因此,DL CC和UL CC可以分别被称为DL小区和UL小区。以下,将使用术语“载波”、“分量载波”、“CC”或“小区”来表示被应用载波聚合的多个载波。
虽然以下说明示例性地使用BS(或小区)来作为下行链路传输实体并且示例性地使用UE来作为上行链路传输实体,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即,即使当中继节点(RN)可以被用作从BS到UE的下行链路传输实体并且/或被用作从UE至BS的上行链路接收实体时,或者即使当RN可以被用作用于UE的上行链路传输实体或被用作来自BS的下行链路接收实体时,应当注意,可以无困难地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行链路载波聚合可以被描述为BS支持在时间资源(以子帧为单位分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载波频带的频率资源(子载波或物理资源块[PRB])中到UE的下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载波聚合可以被描述为UE支持在时间资源(以子帧为单位分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载波频带的频率资源(子载波或PRB)中到BS的上行链路传输。
图5示出多载波支持系统的物理层(第一层,L1)和MAC层(第二层,L2)。参见图5,支持单载波的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BS包括能够支持一个载波的一个物理层(PHY)实体,并且可以向BS提供用于控制一个PHY实体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例如,可以在PHY中执行基带处理。例如,可以在MAC层中执行L1/L2调度器操作,该操作不仅包括发射器的MAC PDU(协议数据单元)的创建,而且包括MAC/RLC子层。MAC层的MAC PDU分组块通过逻辑传送层被转换为传送块,使得产生的传送块被映射到物理层输入信息块。在图5中,将MAC层表示为整个L2层,并且可以在概念上覆盖MAC/RLC/PDCP子层。为了说明方便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的MAC层描述中可交换地使用上述的应用。
另一方面,多载波支持系统可以提供多个MAC-PHY实体。更详细地,可以从图5(a)看出,多载波支持系统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以一个MAC-PHY实体被映射到n个分量载波(n个CC)的每个的方式配置。向每个CC分配独立的PHY层和独立的MAC层,使得可以在从MAC PDU至PHY层的范围内创建用于每个CC的PDSCH。
替代地,多载波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公共MAC实体和多个PHY实体。即,如图5(b)中所示,多载波支持系统可以以n个PHY实体分别对应于n个CC的方式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并且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每个中存在用于控制n个PHY实体的一个公共MAC实体。在该情况下,来自一个MAC层的MAC PDU可以通过传送层被分支为与多个CC对应的多个传送块。替代地,当在MAC层中产生MAC PDU时或当在RLC层中产生RLC PDU时,可以将MAC PDU或RLC PDU分支为单独的CC。作为结果,可以在PHY层中产生用于每个CC的PDSCH。
用于发射从MAC层的分组调度器产生的L1/L2控制信令控制信息的PDCCH可以被映射到用于每个CC的物理资源,然后被发射。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执行对应的PDSCH/PUSCH的每个CC处独立地编码包括用于向特定UE发射PDSCH或PUSCH的控制信息(DL分配或UL准予)的PDCCH。PDCCH可以被称为独立编译的PDCCH。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个PDCCH中配置几个CC的PDSCH/PUSCH传输控制信息,使得可以发射所配置的PDCCH。这个PDCCH可以被称为联合编译的PDCCH。
为了支持载波聚合,需要以能够发射控制信道(PDCCH或PUCCH)和/或共享信道(PDSCH或PUSCH)这样的方式建立在BS和UE(或RN)之间的连接,并且需要在BS和UE之间的连接建立的准备。为了执行用于终端UE或RN的上述连接或连接设置,需要用于每个载波的测量和/或报告,并且可以分配作为测量和/或报告目标的CC。换句话说,CC分配表示不仅考虑到在BS中构造的UL/DL CC中特定UE(或RN)的能力而且考虑到系统环境来建立用于DL/UL传输的CC(指示CC的数量和CC的索引)。
在该情况下,当在第三层(L3)无线电资源管理(RRM)中控制CC分配时,可以使用UE特定或RN特定RRC信令。替代地,可以使用小区特定或小区簇特定的RRC信令。如果对于CC分配需要诸如一系列CC激活/去激活设置的动态控制,则可以将预定的PDCCH用于L1/L2控制信令,或者可以使用用于CC分配控制信息或L2MAC-消息格式化的PDSCH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另一方面,如果分组调度器控制CC分配,则可以将预定PDCCH用于L1/L2控制信令,可以使用专用于CC分配控制信息的物理控制信道,或者,可以使用以L2MAC消息形式配置的PDSCH。
图6是图示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分量载波(CC)的概念图。参见图6,可以从BS(小区)或RN分配DL和UL CC。例如,可以将DL CC的数量设置为N,并且可以将UL CC的数量设置为M。
通过UE的初始访问或初始部署处理,在基于用于DL或UL的一个特定CC来建立RRC连接(小区搜索)后(例如,系统信息获取/接收、初始随机接入处理等),可以从专用信令(UE特定RRC信令或UE特定L1/L2PDCCH信令)来提供用于每个UE的唯一载波设置。例如,假定以BS(小区或小区簇)为单位来公共地实现用于UE的载波设置,也可以通过小区特定RRC信令或小区特定UE公共L1/L2PDCCH信令提供UE载波设置。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用于RRC连接设置的系统信息将在BS中使用的载波分量信息用信令传送到UE或者也可以在完成RRC连接设置时将在BS中使用的载波分量信息用信令传送到另外的系统信息或小区特定RRC信令。
虽然已经以在BS和UE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描述了DL/UL CC设置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但是RN也可以向在RN区域中包含的UE提供DL/UL CC设置。另外,与在BS区域中包含的RN相关联,BS也可以向BS区域的RN提供对应的RN的DL/UL CC设置。为了清楚,虽然以下描述将基于在BS和UE之间的关系来公开DL/UL CC设置,但是应当注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同一内容也可以被应用到在RN和UE(即,接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关系或在BS和RN(回程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之间的关系。
当向单独的UE唯一地分配上述的DL/UL CC时,可以通过特定的信令参数定义来隐含地或明确地配置DL/UL CC链接。
图7示出DL/UL CC的示例性链接。更详细地,当BS配置两个DL CC(DL CC#a或DL CC#b)和两个UL CC((UL CC#i或UL CC#j),图7示出当向特定的UE分配两个DL CC(DL CC#a和DL CC#b)和一个UL CC((UL CC#i)时定义的DL/UL CC链接。在图7中所示的DL/UL CC链接设置中,实线指示在基本上由BS构造的DL CC和ULCC之间的链接设置,并且可以在“系统信息块(SIB)2”中限定在DL CC和UL CC之间的这个链接设置。在图7中所示的DL/UL CC链接设置中,虚线指示在特定UE中配置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链接设置。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公开了在图7中所示的上述DL CC和UL CC链接设置,并且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即,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将由BS配置的DL CC或UL CC的数量设置为任意数量。因此,在上述的DL CC或UL CC中的UE特定DL CC的数量或UE特定UL CC的数量可以被设置为任意数量,并且,可以以与图7不同的方式来限定相关联的DL/UL CC链接。
而且,从所配置或分配的DL CC和UL CC,可以配置主CC(PCC)或主小区(P-小区)或锚定CC(也称为锚定小区)。例如,可以配置旨在发射关于RRC连接设置的配置/重新配置信息的DL PCC(或DL P-小区)。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将用于发射PUCCH的UL CC配置为UL PCC(或UL P-小区),用于发射PUCCH的UL CC在特定UE发射必须在上行链路上发射的UCI时使用。为了说明方便,假定向每个UE基本地分配一个DL PCC(P-小区)和一个UL PCC(P-小区)。替代地,如果向UE分配大量的CC或如果可以从多个BS分配CC,则可以从一个或多个BS向特定UE分配一个或多个DL PCC(P-小区)和/或一个或多个UL PCC(P-小区)。对于在DL PCC(P-小区)和UL PCC(P-小区)之间的链接,BS可以将UE特定配置方法看作是必要的。为了实现更简化的方法,可以基于已经在LTE版本8(LTE Rel-8)中限定并且被用信令传送到系统信息块(或基础)2的基本链接的关系来配置在DL PCC(P-小区)和UL PCC(P-小区)之间的链接。用于上述链接配置的DL PCC(P-小区)和UL PCC(P-小区)被编组,使得可以通过UE特定的P-小区来表示编组的结果。
SC-FDMA传输和OFDMA传输
图8是图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C-FDMA传输方案和OFDMA传输方案的概念图。SD-FDMA传输方案可以用于UL传输,并且OFDMA传输方案可以用于DL传输。
UL信号传输实体(例如,UE)和DL信号传输实体(例如,BS)的每个可以包括串行至并行(S/P)转换器801、子载波映射器803、M点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模块804和并行至串行转换器805。向S/P转换器801输入的每个输入信号可以是信道编译和调制的数据符号。然而,用于根据SC-FDMA方案来发射信号的用户设备(UE)可以进一步包括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模块802。M点IDFT模块804的IDFT处理的影响被相当大地补偿,使得传输信号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单载波属性。即,DFT模块802执行输入数据符号的DFT扩展,使得可以满足UL传输所需的单载波属性。SC-FDMA传输方案一般提供良好或优越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或立体度量(CM),使得UL发射器可以更有效地发射数据或信息,即使在功率限制情形的情况下,导致在用户吞吐量上的增加。
图9是图示用于单个天线传输和MIMO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的概念图。图9(a)示出单天线传输的情况。可以从图9(a)看出,可以向一个天线提供一个功率放大器(PA)。在图9(a)中,功率放大器(PA)的输出信号(Pmax)可以具有特定值,诸如,23dBm。相反,图9(b)和9(c)示出MIMO传输的情况。可以从图9(b)和9(c)看出,几个PA可以被映射到相应的传输(Tx)天线。例如,如果传输(Tx)天线的数量被设置为2,则2个PA可以被映射到相应的传输(Tx)天线。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配置2个PA的输出值(即,最大传输功率)的设置,如图9(b)和9(c)中所示。
在图9(b)中,可以分开地向PA1和PA2应用用于单个天线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Pmax)。即,如果x[dBm]的传输功率值被分配到PA1,则可以向PA2应用(Pmax-x)[dBm]的传输功率值。在该情况下,因为保持总的传输功率(Pmax),所以发射器可以在功率限制的情形中相对于增加的PAPR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另一方面,可以从图9(c)看出,仅一个Tx天线(ANT1)可以具有最大传输功率值(Pmax),并且另一个Tx天线(ANT2)可以具有最大传输功率值(Pmax)的半值(Pmax/2)。在该情况下,仅一个传输天线相对于增加的PAPR可以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MIMO系统
MIMO技术不取决于一个天线路径来接收消息,收集经由几个天线接收到的多条数据片,并且完成总的数据。作为结果,MIMO技术能够增加在特定范围内的数据传送率,或者可以增大在特定数据传送率下的系统范围。在该情况下,MIMO技术是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移动通信终端或RN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MIMO技术可以扩展数据通信的范围,使得它可以克服达到临界情况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有限数量的传输(Tx)数据。
图10(a)示出一般的MIMO通信系统的配置。参见图10(a)如果发射(Tx)天线的数量增大为Nt,并且同时接收(Rx)天线的数量增大为NR,则与其中仅发射器或接收器使用几个天线的上述情况不同,MIMO通信系统的理论信道发射容量与天线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使得可以显著地增加传送速率和频率效率。在该情况下,通过增加信道传输容量而获取的传送率可以理论上增大预定数量,该预定数量对应于当使用一个天线时获取的最大传送速率和增加的速率(Ri)的乘积。可以通过以下等式1来表示增加的速率(Ri)。
[等式1]
Ri=min(NT,NR)
例如,如果MIMO系统使用四个发射(Tx)天线和四个接收(Rx)天线,则MIMO系统可以理论上获取作为比单天线系统高4倍的高传送速率。在1990年代中期演示了MIMO系统的上述理论容量增加后,许多开发者开始进行对于可以使用理论上的容量增加来实质上增加数据传送速率的多种技术的密集研究。已经在诸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或下一代无线LAN等的多种无线通信标准中反映了上面的一些技术。
许多公司或开发者已经密集地研究了多种MIMO相关联的技术,例如,对与在各种信道环境或多个接入环境下的MIMO通信容量相关联的信息理论的研究、对射频(RF)信道测量和MIMO系统的建模的研究和对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以下将详细描述在上述MIMO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的数学建模。可以从图10(a)看出,假定存在NT个发射(Tx)天线和NR个接收(Rx)天线。在传输(Tx)信号的情况下,在使用NT个发射(Tx)天线的条件下,传输信息片的最大数量是NT,使得可以通过以下等式2中所示的特定向量来表示传输(Tx)信息。
[等式2]
同时,单独的发射(Tx)信息片(s1,s2,…,sNT)可以具有不同的传输功率。在该情况下,如果通过(P1,P2,…,PNT)来表示单独的传输功率,则可以通过以下等式3中所示的特定向量来表示具有调整的传输功率的传输(Tx)信息。
[等式3]
s ^ = [ s ^ 1 , s ^ 2 · · · , s ^ N T ] T = [ P 1 s 1 , P 2 s 2 , · · · , P N T s N T ] T
在等式3中,是传输向量,并且可以通过以下等式4使用传输(Tx)功率的对角矩阵P来表示
[等式4]
同时,向加权矩阵(W)应用具有调整的传输功率的信息向量使得配置要实际发射的NT个传输(Tx)信号(x1,x2,…,xNT)。在该情况下,加权矩阵(W)被适配来根据传输信道情形正确地向单独的天线分布传输(Tx)信息。可以使用向量(X)通过以下等式5来表示上述的传输(Tx)信号(x1,x2,…,xNT)。
[等式5]
接下来,如果使用NR个接收(Rx)个天线,则可以通过在下面的等式6中所示的特定向量(y)来表示单独天线的接收(Rx)信号(y1,y2,…,yNR)。
[等式6]
y = [ y 1 , y 1 , · · · , y N R ] T
同时,如果在MIMO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建模,则可以根据发射/接收(Tx/Rx)天线索引来彼此区分单独的信道。通过hij来表示通过从发射(Tx)天线(j)到接收(Rx)天线(i)的范围的特定信道。在该情况下,应当注意,信道hij的索引顺序位于接收(Rx)天线索引之前,并且位于发射(Tx)天线索引之后。
几个信道被绑定,使得它们以向量或矩阵的形式被显示。示例性向量如下。图10(b)示出从NT个发射(Tx)天线至接收(Rx)天线(i)的信道。
参见图10(b),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7来表示通过从NT个发射(Tx)天线至接收(Rx)天线(i)的范围的信道。
[等式7]
如果通过在等式7中的矩阵来表示通过从NT个发射(Tx)天线至NR个接收(Rx)天线的范围的所有信道,则获取下面的等式8。
[等式8]
向已经通过在公式8中所示的信道矩阵(H)的实际信道添加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可以通过在下面的等式9中所示的特性向量来表示向NR个接收(Rx)天线的每个添加的AWGN(n1,n2,…,nNR)。
[等式9]
n = [ n 1 , n 2 , · · · , n N R ] T
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0来表示由上述等式计算的接收信号。
[等式10]
同时,通过Tx/Rx的数量来确定用于指示信道条件的信道矩阵H的行的数量和列的数量。在信道矩阵H中,行的数量等于Rx的数量(NR),并且列的数量等于Tx的数量(NT)。即,通过NR×NT矩阵来表示信道矩阵H。通常,通过在行的数量和列的数量之间的较小的数量来限定矩阵秩,其中,行和列彼此独立。因此矩阵秩不能大于行或列的数量。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1来表示信道矩阵H的秩。
[等式11]
rank(H)≤min(NT,NR)
多种MIMO传输/接收(Tx/Rx)方案可以用于操作MIMO系统,例如该方案是频率交换发射分集(FSTD)、空间频率块编译(SFBC)、空间时间块编译(STBC)、循环延迟分集(CDD)、时间交换发射分集(TSTD)等。在秩2或更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空间复用(SM)、广义循环延迟分集(GCDD)、选择性虚拟天线排列(S-VAP)等。
FSTD方案用于向通过多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分配具有不同频率的子载波,以便获得分集增益。SFBC方案有效地应用空间区域和频率区域的选择性,以便获得分集增益和多用户调度增益。STBC方案应用空间域和时间区域的选择。CDD方案用于使用在发射天线之间的路径延迟来获得分集增益。TSTD方案用于暂时划分通过多个天线发射的信号。空间复用方案用于通过不同的天线来发射不同的数据,以便提高传送率。GCDD方案用于应用时间区域和频率区域的选择性。S-VAP方案使用单个预编译矩阵,并且包括:用于在空间分集或空间复用中在天线之间混和多个代码字的多代码字(MCW)S-VAP;以及使用单个代码字的单代码字(SCW)S-VAP。
在上述的MIMO传输方案中的STBC方案的情况下,重复同一数据符号以支持在时域中的正交性,以便可以获得时间分集。类似地,SFBC方案使得能够重复同一数据符号以支持在频域中的正交性,使得可以获得频率分集。分别在等式12和等式13中示出用于SFBC的示例性时间块代码和示例性频率块代码。等式12示出2个发射(Tx)天线的情况的块代码,并且等式13示出4个发射(Tx)天线的情况的块代码。
[等式12]
1 2 S 1 S 2 - S 2 * S 1 *
[等式13]
1 2 S 1 S 2 0 0 0 0 S 3 S 4 - S 2 * S 1 * 0 0 0 0 - S 4 * S 3 *
在等式12和13中,Si(i=1,2,3,4)表示调制的数据符号。另外,等式12和13的矩阵的每行可以指示天线端口,并且每列可以指示时间(在STBC的情况下)或频率(在SFBC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来自上述的MIMO传输方案中的CDD方案强制地增加延迟扩展,以便增加频率分集。图11是图示在MIMO系统中使用的一般CDD结构的概念图。图11(a)示出用于向时域应用循环延迟的方法。如果需要,则也可以将基于图11(a)的循环延迟的CDD方案实现为图11(b)的相移分集。
与上述的MIMO传输技术相关联地,以下将参考图12来描述基于代码本的预编译方法。图12是图示基于代码本的预编译的概念图。
根据基于代码本的预编译方案,收发器可以根据传输秩、天线数量等来共享包括预定数量的预编译矩阵的代码本信息。即,如果反馈信息是有限的,则可以使用基于预编译的代码本方案。接收器通过接收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使得可以基于上述的代码本信息来向发射器反馈有限数量的优选预编译矩阵信息(即,对应的预编译矩阵的索引)。例如,接收器可以通过测量ML(最大似然)或MMSE(最小均方误差)方案来选择最佳的预编译矩阵。虽然在图12中所示的接收器向发射器发射用于每个代码字的预编译矩阵信息,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
在从接收器接收到反馈信息时,发射器可以基于接收的信息来从代码本选择特定的预编译矩阵。已经选择了预编译矩阵的发射器通过将所选择的预编译矩阵乘以与传输秩的数量一样多的层信号来执行预编译操作,并且可以通过多个天线来发射每个预编译Tx信号。
如果接收器从发射器接收到作为输入的预编译信号,则它执行已经在发射器中进行的预编译的逆处理,使得它可以恢复接收(Rx)信号。一般地,预编译矩阵满足诸如(U*UH=I)的酉矩阵(U),使得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上述的预编译的逆处理:将在发射器的预编译中使用的预编译矩阵H的Hermit矩阵(PH)乘以接收(Rx)信号。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以下将详细描述包括UL控制信息的PUCCH。
可以通过PUCCH来发射多个UE控制信息片。当执行码分复用(CDM)以便区分UE的信号时,主要使用具有长度12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因为CAZAC序列具有在时域和频域中保持恒定幅度的属性,所以可以降低UE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或立体度(CM)量以增大覆盖范围。另外,可以使用正交序列来覆盖用于通过PUCCH发射的DL数据的ACK/NACK信息。
另外,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值的循环移位序列来区分通过PUCCH发射的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特定的循环移位(CS)数量来产生循环移位序列。通过CS索引来指示该特定的CS数量。可以根据信道延迟扩展改变可用的CS的数量。各种序列可以被用作基本序列,并且其示例包括上述的CAZAC序列。
PUCCH可以包括多种控制信息,例如,调度请求(SR)、DL信道测量信息和用于DL数据传输的ACK/NACK信息。信道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译矩阵索引(PMI)和秩指示符(RI)。
可以根据在PUCCH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类型、其中的调制方式信息等来限定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1可用于SR传输,PUCCH格式1a或1b可用于HARQ ACK/NACK传输,PUCCH格式2可用于CQI传输,并且PUCCH格式2a/2b可用于HARQ ACK/NACK传输。
如果在任意子帧中单独发射HARQ ACK/NACK,则可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如果单独发射SR,则可以使用PUCCH格式1。UE可以通过同一子帧来发射HARQ ACK/NACK和SR,并且以下将详细描述其详细说明。
可以如表1中所示概括PUCCH格式。
[表1]
图13示出在UL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的PUCCH资源映射结构。是在上行链路(UL)中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并且nPRB是物理资源块(PRB)数量。PUCCH可以被映射到UL频率块的两边。CQI资源可以被映射到位于刚好在频带的边缘之后的PRB,并且ACK/NACK可以被映射到这个PRB。
PUCCH格式1是用于SR传输的控制信道。可以以SR被请求或不被请求的方式发射SR(调度请求)。
PUCCH格式1a/1b是用于ACK/NACK传输的控制信道。在PUCCH格式1a/1b中,使用BPSK或QPSK调制方案调制的符号乘以长度12的CAZAC序列。在完成CAZAC序列相乘时,产生的符号被逐块扩展为正交序列。长度4的Hadamard序列被应用到一般的ACK/NACK信息,并且,长度3的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序列被应用到缩短的ACK/NACK信息和参考信号(或参考符号;RS)。长度2的Hadamard序列被应用到用于扩展CP的参考信号。
UE也可以通过同一子帧来发射HARQ ACK/NACK和SR。对于正SR传输,UE可以通过对于SR分配的资源来发射HARQ ACK/NACK信息。对于负SR传输,UE可以通过对于ACK/NACK信息分配的资源来发射HARQ ACK/NACK信息。
以下将详细描述PUCCH格式2/2a/2b。PUCCH格式2/2a/2b是用于发射信道测量反馈(CQI、PMI、RI)的控制信道。
PUCCH格式2/2a/2b可以支持基于CAZAC序列的调制,并且可以将QPSK调制的符号乘以长度12的CAZAC序列。可以在符号和时隙之间改变序列的循环移位(CS)。对于参考信号(RS),可以使用正交覆盖。
图14示出CQI比特的信道结构。CQI比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字段。例如,CQI比特可以包括:CQI字段,CQI字段指示用于MCS觉得的CQI索引;PMI字段,PMI字段指示代码本的预编译矩阵的索引;以及RI字段,RI字段指示秩。
参见图14(a),可以在一个时隙中包含的7个SC-FDMA符号之中彼此隔开对应于3个SC-FDMA符号的预定距离的两个SC-FDMA符号上加载参考信号(RS),并且可以在剩余的5个SC-FDMA符号上加载CQI。可以在一个时隙中使用两个RS的原因是支持高速UE。另外,可以通过序列来区分每个UE。可以在整个SC-FDMA符号上调制CQI符号,并且然后可以发射调制的CQI符号。SC-FDMA符号由一个序列构成。即,UE使用每个序列来执行CQI调制,并且发射调制的结果。
可以将在一个TTI期间发射的符号的数量设置为10,并且CQI调制被扩展为QPSK。如果QPSK映射被应用到SC-FDMA符号,则可以在该SC-FDMA符号上加载2比特的CQI值,使得可以向一个时隙分配10比特的CQI值。因此,可以向一个子帧分配最大20比特的CQI值。频域扩展代码可以用于在频域中扩展CQI。
CAZAC序列(例如,ZC序列)可以被用作频域扩展码。另外,具有高相关特性的另一个序列可以被用作频域扩展码。具体地说,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CS)值的CAZAC序列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控制信道,使得可以彼此区分CAZAC序列。可以向频域扩展CQI应用IFFT。
图14(b)示出在扩展CP的情况下PUCCH格式2/2a/2b传输的示例。一个时隙包括6个SC-FDMA符号。向每个时隙的6个OFDM符号中的一个OFDM符号分配RS,并且可以向剩余的5个OFDM符号分配CQI比特。除了该6个SC-FDMA符号之外,可以无改变地使用图14(a)的正常CP的示例。
在表2中示出向图14(a)和14(b)的RS应用的正交覆盖。
[表2]
正常CP 扩展CP
[11] [1]
以下将参考图15来描述CQI和ACK/NACK信息的同时传输。
在正常CP的情况下,可以使用PUCCH格式2a/2b来同时发射CQI和ACK/NACK信息。可以通过其中发射CQI RS的符号来发射ACK/NACK信息。即,可以将在正常CP中使用的第二RS调制为ACK/NACK符号。在PUCCH格式1a中所示的其中使用BPSK方案来调制ACK/NACK符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BPSK方案将CQI RS调制为ACK/NACK符号。在PUCCH格式1b中所示的其中使用QPSK方案来调制ACK/NACK符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QPSK方案将CQI RS调制为ACK/NACK符号。另一方面,在扩展CP的情况下,使用PUCCH格式2来同时发射CQI和ACK/NACK信息。为了这个目的,可以联合编译CQI和ACK/NACK信息。
对于除了上述描述之外的PUCCH的细节,可以参考3GPP标准文件(例如,3GPP TS36.2115.4),并且在此为了说明方便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然而,应当注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标准文件中公开的PUCCH内容也可以被应用到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使用的PUCCH。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
为了正确地执行MIMO技术,接收器可以向发射器反馈秩指示符(RI)、预编译矩阵索引(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在必要时,RI、PMI和CQI可以被一般地称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替代地,可以将术语“CQI”用作包括RI、PMI和CQI的信道信息的概念。
图16是图示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概念图。
参见图16,可以通过信道(H)在接收器处接收来自发射器的MIMO传输数据。接收器可以基于接收的信号来从代码本选择优选预编译矩阵,并且可以向发射器反馈所选择的PMI。另外,接收器可以测量接收(Rx)信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计算信道质量信息(CQI),并且向发射器反馈计算的CQI。另外,接收器可以向发射器反馈Rx信号的秩指示符(RI)。发射器可以使用从接收器反馈的RI和CQI来确定适合于向接收器传输的数据的层的数量和时间/频率资源、MCS(调制和编译方案)等。另外,发射器可以在多个天线上使用由从接收器反馈的PMI指示的预编译矩阵(Wl)来发射预编译的Tx信号。
以下将详细描述信道状态信息。
RI是关于信道秩的信息(即,用于发射器的数据传输的层的数量)。可以通过所分配的Tx层的数量确定RI,并且可以从相关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获取RI。
PMI是关于用于发射器的数据传输的预编译矩阵的信息。可以考虑由RI指示的层的数量来确定从接收器反馈的预编译矩阵。可以在闭环空间复用(SM)和大的延迟循环延迟分集(CDD)的情况下反馈PMI。在开环传输的情况下,发射器可以根据预定规则来选择预编译矩阵。用于对于每个秩(秩1至4)选择PMI的处理如下。接收器可以计算在每个PMI中的后处理SINR,将计算的SINR转换为和容量,并且基于该和容量选择最佳的PMI。即,接收器的PMI计算以被看作用于基于和容量搜索最佳PMI的处理。已经从接收器接收到PMI反馈的发射器可以使用由接收器推荐的预编译矩阵。该事实可以作为1比特指示符被包含在用于向接收器传输数据的调度分配信息中。替代地,发射器可以不使用由从发射器反馈的PMI指示的预编译矩阵。在该情况下,用于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数据传输的预编译矩阵信息可以被明确地包含在调度分配信息中。关于PMI的细节,可以参考3GPP标准文件(例如,3GPP TS36.211)。
CQI是关于信道质量的信息。可以通过预定的MCS组合来表示CQI。如在下面的表3中所示给出CQI索引。
[表3]
参见表3,可以通过4个比特来表示CQI索引(即,CQI索引0~15)。每个CQI索引可以指示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以下将描述CQI计算方法。在3GPP标准文件(例如,3GPPTS36.213)中限定用于允许UE计算CQI索引的以下假设(1)至(5)。
(1)通过控制信令来占用在一个子帧中的前三个OFDM符号。
(2)不存在由主同步信号、辅助同步信号或物理广播信道(PBCH)使用的资源元素(RE)。
(3)假定非MBSFN子帧的CP长度。
(4)将冗余版本设置为零(0)。
(5)PDSCH传输方法可以取决于在UE中配置的当前传输模式(例如,默认模式)。
(6)除了ρA之外可以给出PDSCH EPRE(每资源元素的能量)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EPRE的比率。(ρA的详细说明可以按照下面的假设。如果用于任意调制方案的UE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四个小区特定的天线端口的传输模式2或可以被设置为具有RI 1的传输模式3,则可以将四个小区特定天线端口,ρA表示为ρA=PAoffset+10log10(2)[dB]。在剩余的情况下,与任意调制方法和任意层的数量相关联,可以将ρA表示为ρA=PAoffset[dB]。可以通过由高层信令配置的nomPDSCH-RS-EPRE-offset参数来给出Δoffset。)
上述的假定(1)至(5)的定义可以指示CQI不仅包括关于信道质量的信息,而且包括对应的UE的各种信息。即,可以根据在相同信道质量处的对应UE的吞吐量或性能来反馈不同的CQI索引,使得必须限定用于上述假设的预定参考。
UE可以从eNB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并且基于接收的DL RS来识别信道状态。在该情况下,RS可以是在传统3GPP LTE系统中定义的公共参考信号(CRS),并且可以是在具有扩展的天线结构的系统(例如,3GPP LTE-A系统)中定义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UE可以满足对于在通过参考信号(RS)识别的信道处的CQI计算给出的假设,并且同时计算CQI索引,其中,块误码率(BLER)不大于10%。UE可以向eNB发射计算的CQI索引。UE可以不将用于改善干扰估计的方法应用到CQI索引计算处理。
就UE实现而言可以以各种方式来限定用于允许UE识别信道状态和确定适当的MCS的处理。例如,UE可以使用参考信号(RS)来计算信道状态或有效SINR。另外,可以在整个系统带宽(也称为“集S”)上测量信道状态或有效SINR,或者也可以在一些带宽(特定子代或特定RB)上测量信道状态或有效SINR。用于集S的CQI可以被称为宽带(WB)CQI,并且,用于一些带宽的CQI可以被称为子带(SB)CQI。UE可以基于计算的信道状态或有效SINR来确定最佳的MCS。最佳的MCS可以指示在解码期间满足CQI计算假设而不超过传送块误码率10%的MCS。UE可以确定与MCS相关的CQI索引,并且可以向eNB报告确定的CQI索引。
而且,可以考虑仅CQI传输,其中,UE在PUSCH上非周期地发射CQI而数据。可以在从eNB接收到请求时事件触发非周期CQI传输。这样的来自eNB的请求可以是由DCI格式0的一个比特限定的CQI请求。另外,对于仅CQI传输,可以如在下面的表4中所示,信令传送MCS索引(IMCS)29。在该情况下,DCI格式0的CQI请求比特被设置为1,可以配置4RB或更少的传输,在PUSCH数据重传中指示冗余版本1(RV1),并且,可以将调制阶数(Qm)设置为2。换句话说,在仅CQI传输的情况下,仅QPSK(正交相移键控)方案可以被用作调制方案。
[表4]
以下将详细描述CQI报告操作。
在3GPP LTE系统中,当DL接收实体(例如,UE)耦合到DL传输实体(例如,eNB)时,在任意时间测量经由下行链路发射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并且可以周期地或事件触发地向eNB报告测量的结果。
在蜂窝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每个UE可以经由上行链路基于DL信道条件来报告DL信道信息,并且eNB可以确定时间/频率资源和MCS(调制和编译方案),以便使用从每个UE接收的DL信道信息向每个UE发射数据。
在传统3GPP LTE系统(例如,3GPP LTE版本8系统)的情况下,这样的信道信息可以由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RI)构成。可以根据每个UE的传输模式来发射CQI、PMI和RI的全部或一些。可以通过UE的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CQI。通常,可以基于DL RS测量来确定CQI。在该情况下,向eNB实际应用的CQI值可以对应于MCS,其中,UE在测量的Rx信号质量处保持10%或更低的块误差率(BLER),并且同时具有最大吞吐量或性能。
另外,这样的信道信息报告方案可以在从eNB接收到请求时被划分为周期报告和非周期报告。
关于非周期报告的信息可以由在从eNB向UE发送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中包含的1比特的CQI请求字段分配到每个UE。在接收到非周期报告信息时,每个UE可以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向eNB发射考虑到UE的传输模式的信道信息。如果需要,则不必在同一PUSCH上发射RI和CQI/PMI。
在非周期报告的情况下,可以以子帧为单位向每个UE信令传送其中经由高层信号发射信道信息的周期、对应的时间段的偏移等,并且可以在预定时间的间隔处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eNB发射考虑到每个UE的传输(Tx)模式的信道信息。在其中以预定时间的间隔来发射信道信息的子帧中存在UL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不通过PUCCH而是通过与PUSCH一起将对应的信道信息与数据一起发射。在通过PUCCH的周期报告的情况下,可以与PUSCH作比较使用有限数量的比特。可以通过同一PUSCH来发射RI和CQI/PMI。
如果在同一子帧中周期报告与非周期报告冲突,则仅可以执行非周期报告。
为了计算WB CQI/PMI,可以使用最新的传输RI。在PUCCH报告模式中内,RI可以独立于在PUSCH报告模式中使用的另一个RI。RI仅在对应的PUSCH报告模式中使用的CQI/PMI有效。
可以将用于PUCCH报告模式的CQI/PMI/RI反馈类型划分为四个反馈类型(类型1至类型4)。类型1是用于用户所选择的子带的CQI反馈。类型2是WB CQI反馈和WB PMI反馈。类型3是RI反馈。类型4是WB CQI反馈。
参见表5,在信道信息的周期报告的情况下,根据CQI和PMI反馈类型将报告模式划分为四个报告模式(模式1-0、1-1、2-0和2-1)。
[表5]
根据CQI反馈类型将报告模式分类为宽带(WB)CQI和子带(SB)CQI。根据PMI的传输或不传输来将报告模式分类为非PMI和单个PMI。可以从表5看出,“无PMI”可以对应于其中使用开环(OL)、发射分集(TD)和单个天线的示例性情况,并且“单个PMI”可以对应于其中使用闭环(CL)的示例性情况。
模式1-0可以指示其中不发射PMI而是仅发射WB CQI的示例性情况。在模式1-0的情况下,仅在OL空间复用(SM)的情况下发射RI,并且可以发射由4个比特表示的一个WB CQI。如果RI大于“1”,则可以发射用于第一代码字的CQI。在模式1-0的情况下,可以在预定报告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点处复用反馈类型3和反馈类型4,然后将其发射。上述的模式1-0传输方案可以被称为基于时分复用(TDM)的信道信息传输。
模式1-1可以指示其中发射单个PMI和WB CQI的示例性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RI传输来同时发射4比特WB CQI和4比特WB PMI。另外,如果RI大于“1”,则可以发射3比特的WB空间差分CQI。在传输两个代码字的情况下,WB空间差分CQI可以指示在用于代码字1的WB CQI索引和用于代码字2的WB CQI索引之间的差值。这些差值可以被分配到集{-4,-3,-2,-1,0,1,2,3},并且每个差值可以被分配到在该集中包含的值中的任何一个,并且由3比特表示。在模式1-1的情况下,可以在预定报告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点处复用反馈类型2和反馈类型3,然后将其发射。
模式2-0可以指示不发射PMI和发射UE所选择的频带的CQI。在该情况下,可以仅在开环空间复用(OL SM)的情况下发射RI,并且可以发射由4比特表示的WB CQI。在每个带宽部分(BP)中,可以发射最佳1CQI,并且可以将最佳1CQI表示为4比特。另外,可以进一步发射用于指示最佳1的L比特的指示符。如果RI大于“1”,则可以发射用于第一代码字的CQI。在模式2-0的情况下,可以在预定报告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点处复用上述的反馈类型1、反馈类型3和反馈类型4,并且然后将其发射。
模式2-1可以指示其中发射单个PMUI和UE所选择的频带的CQI的示例性情况。在该情况下,利用RI传输来同时发射4比特的WB CQI、3比特的WB空间差分CQI和4比特的WB PMI。另外,可以在每个带宽部分(BP)处同时发射4比特的最佳1CQI和L比特的最佳1指示符。如果RI大于“1”,则可以发射3比特的最佳1空间差分CQI。在两个代码字的传输期间,可以指示在代码字1的最佳1CQI索引和代码字2的最佳1CQI索引之间的差值。在模式2-1中,可以在预定报告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点处复用上述的反馈类型1、反馈类型2和反馈类型3,并且然后将其发射。
在UE所选择的SB CQI报告模式中,可以通过下面的表6来限定BP(带宽部分)子带的大小。
[表6]
表6示出根据系统带宽的每个BP的带宽部分(BP)配置和子带大小。UE可以选择在每个BP内的优选子带,并且计算用于该对应的子带的CQI。在表6中,如果系统带宽被设置为6或7,则这意味着不应用子带大小和带宽部分(BP)的数量。即,6或7的系统带宽表示仅WB CQI的应用、没有子带状态和BP 1。
图17示出UE选择的CQI报告模式的示例。是整个带宽的RB的数量。整个带宽可以被划分为N个CQI子带(1,2,3,…,N)。一个CQI子带可以包括在表6中限定的k个RB。如果未通过k的整数倍来表示整个带宽的RB的数量,则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4来确定在最后CQI子带(即,第N个CQI子带)中包含的RB的数量。
[等式14]
在等式14中,表示下取整运算,并且或者floor(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另外,NJ个CQI子带构造一个BP,并且可以将整个带宽划分为J个BP。UE可以计算用于在一个BP中包含的优选的最佳1CQI子带的CQI索引,并且可以通过PUCCH来发射计算的CQI索引。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发射用于指示从一个BP选择哪个最佳1CQI子带的最佳1指示符。最佳1指示符可以由L个比特构成,并且L可以由下面的等式15表示。
[等式15]
在等式15中,表示上取整运算,并且或者ceiling(x)表示不大于“x”的最小整数。
在上述的UE选择的CQI报告模式中,可以确定用于CQI索引计算的频带。以下,将详细描述CQI传输周期。
每个UE可以通过RRC信令从上层接收由信道信息的传输周期和偏移的组合构成的信息。UE可以基于所接收的信道信息传输周期信息向eNB发射信道信息。
图18是图示使得UE能够周期地发射信道信息的方法的概念图。例如,如果UE接收到其中信道信息传输周期被设置为5并且偏移被设置为1的组合信息,则UE以5个子帧为单位来发射信道信息,基于第0个子帧在子帧索引的增加方向上分配一个子帧偏移,并且,可以通过PUCCH来发射信道信息。在该情况下,子帧索引可以由系统帧编号(nf)和在该系统帧中存在的20个时隙索引(ns,0~19)的组合构成。一个子帧可以由2个时隙组成,使得可以通过10×nf+floor(ns/2)来表示子帧索引。
可以根据CQI反馈类型来分类用于仅发射WB CQI的一种类型和用于发射WB CQI和SB CQI两者的另一种类型。在用于仅发射WB CQI的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在与每个CQI传输周期对应的子帧处发射用于整个频带的WB CQI信息。可以将WB周期CQI反馈传输周期设置为2、5、10、16、20、32、40、64、80或160ms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以不建立WB周期CQI反馈传输周期的传输。在该情况下,如果需要根据表5的PMI反馈类型来发射PMI,则与CQI一起发射PMI信息。在用于发射WB CQI和SB CQI两者的第二类型的情况下,可以替代地发射WB CQI和SB CQI。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射WB CQI和SBCQI两者的方法的概念图。图19示出由16个RB构成的示例性系统。如果系统频带由例如16个RB组成,则假定可以配置两个带宽部分(BP)(BP0和BP1),每个BP可以由2个子带(SB)(SB0和SB1)构成,并且每个SB可以由4个RB构成。在该情况下,如前面在表6中所述,根据在整个系统频带中包含的RB的数量来确定BP的数量和每个SB的大小,并且,可以根据RB的数量、BP的数量和SB的大小来确定在每个BP中包含的SB的数量。
在用于发射WB CQI和SB CQI两者的类型的情况下,在CQI传输子帧中发射WB CQI。在下一个传输子帧中,发射在BP0处在SB0和SB1中具有良好的信道状态的一个SB(即,最佳1)的CQI和对应的SB的索引(即,最佳1指示符)。在另外的下一个传输子帧中,发射在BP1处在SB0和SB1中具有良好的信道状态的一个SB(即,最佳1)的CQI和对应的SB的索引(即,最佳1指示符)。在发射WBCQI后,依序发射单独的BP的CQI。在该情况下,可以依序发射一次至四次位于发射一次的第一WB CQI和在第一WB CQI后要发射的第二WB CQI之间的BP的CQI。例如,如果在两个WB CQI之间的时间间隔期间发射一次每个BP的CQI,则可以以WB CQI→BP0 CQI→BP1 CQI→WB CQI的顺序来发射CQI。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在两个WB CQI之间的时间间隔期间发射四次每个BP的CQI,则可以以WBCQI→BP0 CQI→BP1 CQI→BP0 CQI→BP1 CQI→BP0 CQI→BP1 CQI→BP0 CQI→BP1 CQI→WB CQI的顺序来发射CQI。通过高层来信令传送关于在两个WB CQI之间的时间间隔期间BP CQI的依序传输次数的数量的信息。与WB CQI或SB CQI无关,可以在与从高层信令传送的信道信息传输周期和与图18的偏移的组合的信息对应的子帧中通过PUCCH来发射上述关于BP CQI的依序传输次数的数量的信息。
在该情况下,如果也需要根据PMI反馈类型来发射PMI,则必须同时发射PMI信息和CQI。如果在对应的子帧中存在用于UL数据传输的PUSCH,则可以通过PUSCH而不是PUCCH来与数据一起发射CQI和PMI。
图20是图示当发射WB CQI和SB CQI两者时的示例性CQI传输方案的概念图。更详细而言,如果如图18中所示信令传送其中信道信息传输周期被设置为5并且偏移被设置为1的组合信息,并且依序一次发射在两个WB CQI/PMI部分之间的BP信息,则图20示出UE的信道信息传输操作的示例。
另一方面,在RI传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用于指示多少WBCQI/PMI传输周期用于RI传输的一个信号和对应的传输周期的偏移的组合的信息来信令传送RI。在该情况下,可以将该偏移定义为用于CQI/PMI传输偏移的相对偏移。例如,如果CQI/PMI传输周期的偏移被设置为1并且RI传输周期的偏移被设置为0,则RI传输周期的偏移可以等同于CQI/PMI传输周期的偏移。RI传输周期的偏移可以被定义为负值或零。
图21是图示WB CQI、SB CQI和RI的传输的概念图。更详细地,图21示出在图20的CQI/PMI传输下,RI传输周期是WB CQI/PMI传输周期的一倍,并且RI传输周期的偏移被设置为“”-1。因为RI传输周期是WB CQI/PMI传输周期的一倍,所以RI传输周期具有相同的时间周期。在图20的RI偏移值“-1”和CQI偏移“1”之间的相对差被设置为“-1”,使得可以基于子帧索引“0”来发射RI。
另外,如果RI传输与WB CQI/PMI传输或者SB CQI/PMI传输重叠,则WB CQI/PMI或者SB CQI/PMI可能丢弃。例如,如果RI偏移被设置为“0”而不是“-1”,则WB CQI/PMI传输子帧与RI传输子帧重叠。在该情况下,WB CQI/PMI可能丢弃,并且可以发射RI。
通过上述的组合,可以发射CQI、PMI和RI,并且通过高层的RRC信令从每个UE发射这样的信息。eNB可以考虑到每个UE的信道情形和在eNB中包括的UE的分布情形来向每个UE发射适当的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下面的表7来表示与PUCCH报告类型相关联的SB CQI、WB CQI/PMI、RI和WB CQI的有效负荷大小。
[表7]
以下将描述在PUSCH上的CQI、PMI和RI的非周期传输。
在非周期报告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PUSCH上发射RI和CQI/PMI。在非周期报告模式的情况下,RI报告仅对于在对应的非周期报告模式中的CQI/PMI报告有效。在下面的表8中示出对于所有秩值,能够被支持的CQI-PMI组合。
[表8]
表8的模式1-2指示WB反馈。在模式1-2中,可以在仅在对应的子带中的传输的假设下从代码本子集选择用于每个子带的优选预编译矩阵。UE可以在每一个代码字报告一个WB CQI,并且可以在下述假设下计算WB CQI:在整个系统带宽(集S)的子带上发射数据,并且在每个子带上使用对应的所选择的预编译矩阵。UE可以报告用于每个子带的所选择的PMI。在该情况下,可以如在下面的表9中所示给出子带大小。在表9中,如果系统带宽被设置为6或7,则这意味着不应用子带大小。即,系统带宽6或7意味着仅应用WB CQI和无子带状态。
[表9]
在表8中,模式3-0和模式3-1示出由较高层配置的子带反馈。
在模式3-0中,UE可以报告在集S(总的系统带宽)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假设下计算的WB CQI值。UE也可以报告对于每个子带的一个子带CQI值。可以仅在对应的子带处的数据传输的假设下计算子带CQI值。甚至在RI>1的情况下,WB CQI和SB CQI可以指示用于代码字1的信道质量。
在模式3-1中,可以在集S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假设下从代码本子集选择单个预编译矩阵。UE可以在每个子带上报告用于每个代码字的一个SB CQI值。可以基于在所有子带中使用的单个预编译矩阵和在对应的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假设计算SB CQI值。UE可以报告用于每个代码字的WB CQI值。可以基于在所有子带中使用的单个预编译矩阵和在集S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假设计算WB CQI值。UE可以报告一个所选择的预编译矩阵指示符。可以通过使用2比特子带差分CQI偏移的差分WB CQI值来表示用于每个代码字的SB CQI值。即,可以将子带差分CQI偏移定义为在SB CQI索引和WB CQI索引之间的差值。可以向四个值{-2,0,+1,+2}的任何一个分配子带差分CQI偏移值。另外,可以如在下面的表9中所示给出子带大小。
在表8中,模式2-0和模式2-2图示UE所选择的子带反馈。模式2-0和模式2-2图示最佳M平均值的报告。
在模式2-0中,UE可以从整个系统带宽(集S)选择M个优选子带(即,最佳M)的集。可以给出一个子带的大小为k,并且可以给出用于每个集S范围的k和M值,如在下面的表10中所示。在表10中,如果系统带宽被设置为6或7,则这意味着不应用子带大小和M值。即,系统带宽6或7表示仅应用WB CQI并且没有子带状态。
UE可以报告仅反映在最佳M子带处的数据传输的一个CQI值。这个CQI值可以指示甚至在RI>1的情况下的用于代码字1的信道质量。另外,UE可以报告在集S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假设下计算的WBCQI值。WB CQI值可以指示即使在RI>1的情况下用于代码字1的信道质量。
[表10]
在模式2-2中,UE可以从集S子带中选择M个优选子带(即,最佳M)的集(其中,一个子带的大小被设置为k)。同时,可以从要用于在M个所选择的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代码字子集选择一个优选预编译矩阵。UE可以在下述假设下报告用于每个代码字的一个CQI值:在M个所选择的子带上实现数据传输,并且在M个子带的每个中使用选择预编译矩阵。UE可以报告对于M个子带所选择的一个预编译矩阵的指示符。另外,可以在下述假设下从代码字子集选择一个预编译矩阵(即,与用于上述的M个所选择的子带的预编译矩阵不同的预编译矩阵):在集S子带上实现数据传输。UE可以报告对于每一个代码字在下述假设下计算的WB CQI:在集S子带上实现数据传输,并且在所有的子带中使用一个预编译矩阵。UE可以报告与所有子带相关联的所选择的一个预编译矩阵的指示符。
与UE所选择的子带反馈模式(模式2-0和模式2-2)的整体相关联地,UE可以使用组合索引(r)来报告M个所选择的子带的位置,其中,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6来表示r。
[等式16]
在等式16中,集 { s i } i = 0 M - 1 , ( 1 &le; s i &le; N , s i < s i + 1 ) 可以包括M个分类的子带索引。在等式16中,可以指示扩展的二项式系数,其在x≥y的情况下被设置为 x y , 并且在x<y的情况下被设置为零(0)。因此,r可以具有唯一的标签,并且可以被表示为
另外,可以通过与WB CQI相关联的相对差值来表示用于每个代码字的M个所选择的子带的CQI值。该相对差值可以由2比特的差分CQI偏移等级表示,并且可以具有M个所选择的子带的“CQI索引-WBCQI索引”的值。可以向四个值{+1,+2,+3,+4}的任何一个分配可用的的差分CQI值。
另外,可以如表10中所示给出支持的子带的大小(k)和M值。如表10中所示,可以作为系统带宽的函数来给出k或M。
可以通过L比特来表示用于指示M个所选择的子带(即,最佳M子带)的每个的位置的标签,其中,通过来表示L。
用于8个Tx天线的预编译器
具有扩展的天线配置的系统(例如,3GPP LTE版本10系统)可以例如通过8个Tx天线来执行MIMO传输。因此,需要设计用于支持8Tx MIMO传输的代码本。
为了报告关于通过8个天线端口发射的信道的CSI,可以使用在表11至表18中所示的代码本。可以利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来标注8个CSI天线端口。表11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1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2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2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3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3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图14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4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5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5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6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6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7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7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表18图示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的8层CSI报告的示例性代码本。
在表11至表18中,可以如等式17给出和vm。[等式17]
vm=[1 ej2πm/32 ej4πm/32 ej6πm/32]T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PUCCH来执行周期反馈信息传输,并且可以通过PUSCH来执行非周期反馈信息传输。如本发明所建议的,可以通过PMI_1和PMI_2的组合来表示预编译信息。可以分别通过加权矩阵W1(或i1)和W2(或i2)来表示PMI_1和PMI_2。当整个预编译信息由两个不同的预编译信息片的组合构成时,可以根据发射用于反馈信息传输的PMI_1和PMI_2(频率粒度、传输定时等)的方案来配置各种传输模式。
在非周期PUSCH传输中,一个报告可以包括PMI_1和PMI_2。如果PMI_1和PMI_2之一固定(即,PMI_1和PMI_2之一具有预定值),则一个报告可以包括仅PMI_2或PMI_1。甚至在该情况下,通过PMI_1和PMI_2的组合来确定整个PMI。另外,在一个报告中可以与PMI_1和PMI_2一起包括RI和CQI。
在周期PUCCH传输中,可以考虑用于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子帧)处信令传送PMI_1和PMI_2的传输方案。在该情况下,PMI_2可以是关于WB或SB的信息。在非周期PUCCH传输中,可以考虑用于从一个报告(通过一个子帧)确定PMI的传输方案。在该情况下,PMI_1和PMI_2之一是固定的(即,PMI_1和PMI_2之一具有预定值),并且不必被信令传送。当PMI_1和PMI_2之一不固定时,不必信令传送非固定的PMI_1和PMI_2之一。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PMI_1和PMI_2的组合来确定整个PMI。PMI_2可以是关于WB的信息。在PUCCH传输中,可以根据RI和CQI传输方案(频率粒度、传输定时等)来配置各种PUCCH反馈传输模式。
在PUCCH上的反馈信息的传输
接收器向发射器发射用于可靠的MIMO传输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RI、PMI、CQI、ACK/NACK、SR等。RI、PMI、CQI等可以被用作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信息。
为了在支持扩展的多天线传输的系统中反馈信道信息,可以基于在传统3GPP LTE版本8系统中限定的反馈模式(例如,前面与表5相关地描述的反馈模式)来配置反馈信息报告方案。首先,将简述传统反馈模式。
可以将报告的反馈信息的属性在时间上分类为短期和长期,并且在频率上分类为SB和WB。具体地说,RI是长期WB信息。用于指示表示信道的长期协方差的预编译矩阵的PMI是长期WB信息,并且在短期中报告的PMI是短期WB或短期SB信息。可以比RI更频繁地报告CQI,并且可以根据报告的频率粒度将CQI分类为SB CQI或WBCQI。
在3GPP LTE版本8系统中,可以根据在表19中图示的传输时间点来发射信道信息。
[表19]
在模式1-0中,在上行链路传输子帧T_1中报告RI,并且然后在另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子帧T_2中报告WB CQI。周期地报告RI和WBCQI,并且RI的报告周期是WB CQI的报告周期的倍数。可以在承载RI的子帧T_1和承载WB CQI的子帧T_2之间设置特定偏移,并且该偏移可以最小为0。在模式2-0中,向模式1-0添加SB CQI传输。从特定BP选择SB,并且将用于所选择的BS的CQI报告为SB CQI。模式1-1和模式2-1分别是其中向模式1-0和模式2-0添加PMI传输的情况。PMI是与WB CQI一起发射的WB PMI。
支持扩展的天线配置的系统(例如,3GPP LTE-A系统)可以在配置预编译加权中使用不同的预编译矩阵。当接收器报告指示每个预编译矩阵的索引时,发射器可以配置用于信道的预编译加权。例如,为了配置包括两个不同预编译矩阵的反馈代码本,可以报告在各个预编译矩阵中包括的索引。该索引可以被分别称为PMI_1和PMI_2。PMI_1可以是反映长期衰落的预编译加权,并且PMI_2可以是反映短期衰落的预编译加权。例如,用于指示诸如信道协方差矩阵的长期协方差矩阵的PMI_1可以被较少地报告,并且可以被表达为在WB中不进行实质改变的值(几乎相同的值)。因此,可以在与RI相同的周期中报告PMI_1。另一方面,反映短期衰落的PMI_2被更频繁地报告。如果PMI_2适用于WB,则其可以以与WB CQI类似的周期来报告。如果PMI_2适用于SB,则其可以在每个SB CQI的报告位置处报告。
报告的PMI和CQI可以根据秩具有不同的值。如果PMI和CQI的每个的大小已知,则可以减少解码的数量,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如果分配时间或频率用于在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上发射RI,则可以在首先解释RI信息后获取用于解码PMI和CQI的信息。因此,在与RI不同的时间点或在不同的频率优选地发射长期报告的PMI_1。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反馈信息传输定时的具体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PMI_1可以是WB PMI,并且可以在与RI相同的周期中发射。PMI_1的报告定时可以相对于RI的报告时间具有特定偏移。该偏移可以最小为1。即,可以在RI后报告PMI_1,而不是同时发射PMI_1和RI。
在另一个示例中,PMI_1的传输周期可以被设置得比RI的短,并且比PMI_2的长。即,比RI更频繁地并且比PMI_2不频繁地发射PMI_1。
在第三示例中,可以一起发射PMI_1和RI。在该情况下,独立地编码RI和PMI_1。
在第四示例中,当独立地编码PMI_1和RI时,可以根据信息的数量来使用不同的编译方案。例如,如果需要1或2个比特来承载在PMI_1和RI中包括的信息,则可以采用用于ACK/NACK传输的传统编译方案。如果需要3至13个比特,则可以使用用于CQI传输的传统编译方案。
在第五示例中,可以一起发射PMI_2和WB CQI。在该情况下,PMI_2可以是反映WB的值。然后,可以在表20中图示的传输定时来发射反馈信息。在表20中,在模式1-2中,在时间T_1发射RI,随后在时间T_2发射WB PMI_1,然后在时间T_3发射WB CQI和WBPMI_2两者。在表20中,通过向模式2-1添加SB CQI传输来限定模式2-2。
[表20]
在第六示例中,可以通过应用预定PMI(即,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预设的PMI)来报告CQI。因此,可以减少反馈信息的数量。例如,预设PMJI可以被用作PMI_2,并且接收器可以不独立地反馈PMI_2。在此,可以在任意SB基础上使用不同的PMI_2值。
在第七示例中,当配置反馈信息时,可以以N比特来表示PMI_1,并且可以以M比特来表示PMI_2(M<N)。反馈信息的数量可以随着秩而改变。例如,对于秩1传输,PMI_1和PMI_2可以分别是4比特和3比特。对于比1高的秩的传输,可以以少于4比特来表示PMI_1,并且以少于3比特来表示PMI_2。
在第八示例中,当以少于4比特来表达PMI_1时,可以向PMI_1应用用于CQI编译的信道编译方案。
同时,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将PMI_1和WB CQI一起发射的具体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假设PMI_1是WB信息,并且在PMI_1的传输定时同时地发射PMI_1和WB CQI。应当确定PMI以计算CQI,并且通过PMI_1和PMI_2来确定PMI。在此,PMI_1可以被设置为与WB CQI一起发射的值,并且PMI_2可以是预设值。PMI_2可以是在任意SB基础上或在WB基础上预设的信息。可以使用预设的PMI_2和所选择的PMI_1来设置新的PMI,并且可以基于通过应用新的PMI而改变的信道信息来计算WB CQI。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报告PMI_1和WB CQI后,可以报告SB CQI。可以基于预设的PMI_2来计算SB CQI。另外,可以对于每个BP报告一个CQI。
在第三示例中,在报告PMI_1和WB CQI后,可以报告SB CQI和PMI_2。
参见表21,将作为更具体的示例描述发射WB PMI_1和SB PMI_2的情况。在表21中,模式2-2是在表12中描述的模式2-2的修改示例。
[表21]
如上所述,预编译加权可以是PMI_1和PMI_2的组合。在此,可以分别向WB和SB应用PMI_1和PMI_2。特别地,PMI_2可以被定义为适合于BP的预编译加权。WB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P,并且B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S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发射RI、WBPMI_1/WB CQI和SB CQI/SB PMI_2。如表21中所示,可以在时间T_1发射RI,在时间T_2发射WB PMI_1和/或WB CQI,并且在时间T_3发射SB CQI和/或SB PMI_2。SB CQI是用于从BP选择的最佳SB(最佳1)的CQI。SM PMI_2是向BP应用的PMI。WB CQI可以被定义为基于由WB PMI_1和多个BP PMI_2构成的PMI计算的值。对于从特定BP选择的SB计算SB CQI。可以基于由向WB应用的PMI_1和向BP应用的PMI_2构成的PMI来计算SB CQI。
在PUCCH上的反馈报告递送有限的信息,因为与PUSCH比较,PUCCH具有用于反馈信息的窄的信道空间。因此,在PUCCH上不可以同时反馈W1和W2。在该情况下,可以将WB值报告为W2,或者,可以将固定索引(即,预设值)用作W2。
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增强的PUCCH反馈模式1-1:扩展传统的PUCCH反馈模式1-1(报告WB CQI和WB PMI的模式)以便报告WB CQI、WB W1和固定W2。
另外,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增强的PUCCH反馈模式2-1:扩展传统的PUCCH反馈模式2-1(用于与频带循环一起报告用于从BP选择的SB的SB CQI和频带指示的模式并且同时报告WB CQI和WBPMI的模式)以便报告WB CQI、WB W1、固定W2、与频带循环一起的用于从BP选择的SB的SB CQI和频带指示以及用于所选择的频带的SB W2。
为了在PUCCH反馈模式中获得WB CQI,应当确定预编译器W。当确定预编译器W时,可以从代码本集选择预编译矩阵索引作为W1,并且W2可以是固定索引。
可以通过将在PUCCH反馈模式1-1中报告的信息与另外的CQI/PMI信息组合来配置PUCCH反馈模式2-1。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定时)发射在PUCCH反馈模式1-1中报告的信息和另外的CQI/PMI信息。该另外的CQI/PMJI信息可以取决于PUCCH反馈模式1-1。即,在PUCCH反馈模式1-1中在报告的定时处的W1被用作用于计算该另外的CQI信息所需的预编译器信息。如果丢失了WB CQI和WB W1,则可以不使用下一个另外的CQI/PMI信息。可以将形成该另外的CQI/PMI信息的W2确定为用于从BP选择的SB的预编译器。
因此,可以在PUCCH反馈模式2-1中在表22中图示的传输定时发射信息。
[表22]
从表22注意到,可以在与WB CQI和SB CQI的报告持续时间具有特定时间偏移的情况下,作为WB CQI和SB CQI的报告持续时间的整数倍的持续时间中发射秩信息。如果同时发射秩信息和CQI/PMI信息,则可能丢弃CQI/PMI信息。可以基于WB W1和固定W2(预设W2)来计算WB CQI。
现在描述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定多粒度预编译器时的反馈方案。
多粒度预编译器可以由两个不同的代码本(W1和W2)组合构成。W1和W2可以由各种形式的代码本构成。因此,当向eNB报告相对于预编译器的不同类型的反馈指示符(W1和W2)时,eNB可以选择整个预编译器。可以在不同的定时报告关于预编译器的不同的信息片(W1和W2)。例如,可以在长期报告W1,并且可以在短期报告W2。当在长期报告W1时,可以使用W1来报告RI。替代地,可以同时报告W1和W2。即,当采用多粒度预编译器时,可以设置反馈信息传输定时,如表23中所示。
[表23]
在表23的模式(1)中,可以在同一时间T1发射RI和WB W1,随后在时间T2发射WB W2和WB CQI。在表23的模式(2)中,可以在时间T1发射RI,随后在时间T2发射WB W1、WB W2和WB CQI。
当在不同的定时在相同的定时报告用于预编译器的指示符W1和W2时,可以考虑其中反馈有限秩的PMI/CQI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选择和反馈适合于有限秩的W1和W2。另外,可以反馈根据所选择的W1和W2计算的CQI。在此,可以同时(在一个子帧)报告W1、W2和CQI。
现在参考图22和23来描述当应用多粒度预编译器时的包括有限秩的PMI/CQI反馈信息的方案。
图22示出RI和PMI1(即,WB W1)的同时传输和随后的WB PMI2(即,WB W2)和WB CQI的传输。发射的PMI1、PMI2和CQI是根据由UE推荐的秩选择和计算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由UE推荐的秩在与CQI/PMI传输定时具有预定偏移(Noffset,CQI)的定时处发射有限秩的PMI/CQI。图22示出在具有值2的的定时处根据有限秩的PMI1、PMI2和CQI的传输。
图23示出RI的传输和随后的WB PMI1(即,WB W1)、WB PMI2(即,WB W2)和WB CQI的同时传输。发射的PMI1、PMI2和CQI是根据由UE推荐的秩选择和计算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UE推荐的秩在与CQI/PMI传输定时具有预定偏移(Noffset,CQI)的定时发射有限秩的PMI/CQI。图23示出在具有值2的的定时根据有限秩的PMI1、PMI2和CQI的传输。
现在将描述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应用多粒度预编译器时的反馈方案。
当报告eNB关于多粒度预编译器指示符(即,W1和W2)时,可以使用预编译器类型指示(PTI)比特来指示不同的反馈模式。
在一个反馈模式中,在不同的子帧中发射RI,W1和W2/CQI,并且,将W1、W2和CQI设置为WB信息。在另一个反馈模式中,在同一子帧中报告W2和CQI,W2/CQI的频率粒度根据报告的子帧对应于WB或SB。即,可以限定如表23中所示的反馈模式。
[表23]
T1 T2 T3
模式(1) PTI(0)+秩 W1(宽带) W2(宽带)+CQI(宽带)
模式(2) PTI(1)+秩 W2(宽带)+CQI(宽带) W2(子带)+CQI(子带)
参见表23,当PTI比特是0时,可以根据下述模式来执行反馈:在该模式中,在时间T1发射RI,随后在时间T2发射WB W1,然后在时间T3发射WB W2和WB CQI。当PTI比特是1时,可以根据下述模式来执行反馈:在该模式中,在时间T1发射RI,随后在时间T2发射WB W1和WB CQI,然后在时间T3发射SB W2和SB CQI。
可以根据RI反馈周期来确定表23的模式(1)或模式(2)。在通过PTI比特来确定模式(1)或模式(2)后,可以报告WB W1和WB W2/WB CQI(模式(1)),或者,可以报告WB W2/WB CQI和SB W2/SB CQI(模式(2))。可以将报告周期的参考设置为传输定时。可以通过用于WB W2/WB CQI的传输定时的偏移来确定除了WBW1/WB CQI之外的反馈信息的传输定时。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反馈方案中,现在描述设置WB W1反馈周期和偏移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案,WB W1反馈周期可以被设置为比PTI/RI传输周期更长(即,不频繁)。另外,可以将WB W1反馈周期设置为WB W2/WBCQI传输周期的整数倍。另外,WB W1传输定时可以被设置为用于参考定时(即,WB W2/WB CQI传输子帧)的偏移值。
根据第二方案,可以将WB W1传输定时设置为用于参考定时的偏移值(即,WB W2/WB CQI传输子帧)。当PTI被设置为在PTI/RI反馈信息中的预定值(0或1)时,可以在PTI/RI传输定时后立即发射一次WB W1。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反馈方案中,现在将描述反馈有限秩的PMI/CQI的方案。WB W1、WB W2、WB CQI、SB W2和SB CQI是根据由UE推荐的秩而选择和计算的反馈信息,并且,可以另外发射有限秩的PMI/CQI。
如果利用RI报告的PTI被设置为0,则可以报告作为有限秩的PMI/CQI的WB PMI/WB CQI。在相同定时报告有限秩的WB W1、WBW2和WB CQI。可以报告了根据由UE推荐的秩的WB W2+WB CQI的子帧中的一些子帧中同时报告有限秩的WB W1、WB W2和WBCQI。
当利用RI报告的PTI被设置为1时,可以报告有限秩的PMI/CQI。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两个方案来报告有限秩的PMI/CQI。
一个方案仅报告作为有限秩的PMI/CQI的有限秩的WB W1、WBW2和WB CQI。
其他方案在一个子帧中报告有限秩的WB W1、WB W2和WBCQI,并且在不同的子帧中包括有限秩的SB W2和SB CQI。可以根据频带循环报告周期来设置有限秩的WB W1、WB W2和WB CQI和有限秩的SB W2和SB CQI的传输定时。
以下,描述示例性PUCCH报告模式。
在周期CQI/PMI/RI传输中,可以基于最后报告的周期RI来计算CQI、CAI/PMI、优选的子带选择和CQI信息,并且可以基于最后报告的周期WB PMI和RI来计算子带选择和CQI值。可以在不同的定时或在相同的定时报告两个预编译器索引(I1和I2)。基于这一点,可以在反馈信息传输中考虑如表25中所示的报告模式。
[表25]
在表25中,I1和I2表示由预编译器元件构成的代码本的索引,并且PTI表示预编译器类型指示比特。
在表23的模式1-1-1中,预编译器索引I1指示基于在当前子帧中发射的RI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并且预编译器索引I2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和最后报告的I1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CQI表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最后报告的I1和当前报告的I2计算的值。
在表25的模式1-1-2中,预编译器索引I1和I2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CQI表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和当前报告的I1和I2计算的值。
在表25的模式2-1(1)中,预编译器索引I1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并且预编译器索引I2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和最后报告的I1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CQI表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最后报告的R1和当前报告的I2计算的值。当在(RI+PTI)传输周期中报告I1和I2+CQI时,可以报告一次I1,并且可以报告多次I2+CQI。替代地,当在RI+PTI传输周期中报告I1和I2+CQI时,可以报告二次I1,并且可以报告多次I2+CQI。另外,可以连续地报告I1,或者,可以交替地报告I1和I2+CQI。替代地,可以在RI+PTI报告之前或之后立即报告I1。
在表25的模式2-1(2)中,预编译器索引I1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并且预编译器索引I2指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和最后报告的I1计算和选择的预编译器索引。CQI表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最后报告的I1和当前报告的I2计算的值。SB CQI和SB I2分别表示基于最后报告的RI和最后报告的I1计算和选择的值和索引。
现在更详细地描述表25的模式2-1。
表25的模式2-1(模式2-1(1)和模式2-1(2))对应于上面的表5的PUCCH报告模式2-1的扩展形式。在3GPP LTE版本8/9系统中限定了表5的PUCCH报告模式,并且该PUCCH报告模式报告WBPMI/CQI和SB CQI。在此,SB CQI表示在BP中选择的SB的CQI。BP是系统带宽的子集,并且,可以报告多个SB CQI,因为根据时间来循环地选择可以在系统带宽中限定的BP,并且报告BP的CQI。即,可以以(RI)-(WB PMI/CQI)-(在第一BP中的SB CQI)-(在第二BP中的SB CQI)-…-(在第n个BP中的SB CQI)的时间顺序来报告RI/PMI/CQI。在该情况下,在通过RRC信令来确定PMI/CQI报告周期和偏移时,可以根据确定的报告周期来报告WB PMI/CQI和SB CQI。设置RI以使得它具有WB PMI/CQI报告周期的整数倍的周期。可以设置RI以使得它在与使用从WB PMI/CQI传输定时的偏移指示符设置的偏移对应的子帧前被报告。
与表5的PUCCH报告模式2-1的扩展形式对应的报告模式可以被定义为在支持扩展的天线配置的系统(例如,3GPP LTE版本10系统)中的PUCCH报告模式。
类似于作为用于在3GPP LTE版本8/9中的PUCCH报告模式的CQI/PMI/RI反馈类型的四个反馈类型(即,类型1对应于用于由UE选择的子带的CQI反馈,类型2对应于WB CQI反馈和WB PMI反馈,类型3对应于RI反馈,类型4对应于WB CQI反馈)的限定,可以对于在3GPP LTE版本10中的PUCCH报告模式限定4种CQI/PMI/RI反馈类型。例如,报告类型1可以被限定为RI/PTI反馈,报告类型2可以被限定为WB I1反馈,报告类型3可以被限定为WB I2/CQI反馈,并且报告类型4可以被限定为SB I2/CQI反馈。当设置类型1的PTI时,可以确定报告类型。例如,如果类型1的PTI是0,则类型1-类型2-类型3用于报告。当类型1的PTI是1时,类型1-类型3-类型4用于报告。因此,可以限定表25的模式2-1(1)和模式2-1(2)。
当使用一个预编译器索引来指示预编译器元件时,PTI总是被设置为1,使得类型1-类型3-类型4如在使用两个Tx天线的传输或使用四个Tx天线的传输的情况下那样用于报告。该方案与3GPP LTE版本8/9的报告方案区别在于:在类型4中发射SB PMI/CQI。为了允许如在3GPP LTE版本8/9系统中那样执行在3GPP LTE版本10中的类型4发射,可以循环地报告在系统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BP,并且可以报告相对于在BP中的优选SB的PMI/CQI。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用于在3GPP LTE版本8/9系统中设置PMI/CQI报告周期的相同方法来确定类型3或类型4报告周期。例如,可以根据对于PMI/CQI设置的周期来报告类型3或类型4。可以通过用于在3GPP LTE版本8/9中设置RI报告周期的相同方法来确定类型1报告周期。例如,类型1报告周期可以被设置为类型3报告周期的整数倍。可以设置偏移值以使得在其中报告类型3的子帧前的预定数量的子帧的子帧中发射类型1。
当如在使用8个Tx天线的传输中那样使用两个不同的预编译器索引来指示预编译器元件时,可以根据PTI值来报告(类型1-类型2-类型3)或(类型1-类型3-类型4)。当根据PTI来选择两个不同的反馈类型集时,需要确定用于每个反馈类型的报告周期。现在描述用于信令传送要被应用到每个反馈类型的报告周期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案,当与PTI值无关地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时,当PTI=1时,可以基于类型3来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即,在与类型1-类型3-类型4的顺序对应的报告模式中的类型3)。
根据第二方案,当与PTI值无关地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时,当PTI=0时,可以基于类型3来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即,在与类型1-类型2-类型3的顺序对应的报告模式中的类型3)。
根据第三方案,当与PTI值无关地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时,当PTI=0时,可以基于类型2来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即,在与类型1-类型2-类型3的顺序对应的报告模式中的类型2)。
根据第四方案,可以根据PTI值来设置类型1(RI+PTI)报告周期。例如,当PTI=1并且设置用于一个类型3(WB I2/CQI)和一个或多个类型4(SB I2/CQI)的传输的一个周期时,可以将类型1(RI+PTI)报告周期设置为该一个周期的整数倍。当PTI=0并且设置用于一个类型2(WB I1)和一个类型3(WB I2/CQI)的传输的一个周期时,可以将(RI+PTI(=0))报告周期设置为该一个周期的整数倍。以这种方式,可以当PTI=0和PTI=1时不同地设置所需的最小周期。
根据第五方案,如果当PTI=1时用于CQI/PMI传输所需的持续时间和当PTI=0时用于CQI/PMI传输所需的持续时间彼此不同,则可以基于较长的持续时间在较短的持续时间中执行反馈信息的重传。例如,如果当PTI=0时需要一个类型2(WB I1)和一个类型3(WB I2/CQI)的传输,并且当PTI=1时需要一个类型3(WB I2/CQI)和多个类型4(SB I2/CQI)的传输,则PTI=0的情况对应于较短的持续时间,并且PTI=1的情况对应于较长的持续时间。在该情况下,可以重复较短的持续时间以对应于较长的持续时间。即,可以在PTI=0的情况下重复发射类型2和/或类型3。在此,可以在报告类型2后重复地报告类型3,或者可以重复地报告类型2和类型3两者。
根据第六方案,如果当PTI=1时用于CQI/PMI传输所需的持续时间和当PTI=0时用于CQI/PMI传输所需的持续时间彼此不同,则可能丢失与较长的持续时间对应的报告信息的一些,并且基于较短的持续时间在下一个类型1传输持续时间中发射与较长的持续时间对应的报告信息的一些。例如,如果当PTI=0时需要一个类型2(WB I1)和一个类型3(WB I2/CQI)的传输并且当PTI=1时需要多个类型4(SBI2/CQI),则PTI=0的情况对应于较短的持续时间,并且PTI=1的情况对应于较长的持续时间。在该情况下,可能丢失与较长的持续时间对应的一些信息(例如,类型4),并且可以报告一个类型2和一个类型4。如果类型4根据频带循环方案来报告CQI/PMI,则可以根据类型1传输间隔来发射不同BP的CQI/PMI。
在PUSCH上的反馈信息的传输
可以在PUSCH上反馈RI和WB CQI/WB PMI_1/SB CQI/SBPMI_2。可以根据频率粒度和发射的CQI/PMI的组合方案来对在PUSCH上发射的反馈信息限定各种传输模式。以下,将描述由本发明提出的各种传输模式:模式1-1、模式1-2、模式1-3、模式2-2-1、模式2-2-2、模式2-3、模式3-1和模式3-2。
在模式1-1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W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WB PMI_1和WM PMI_2。可以将用于第一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也可以将用于第二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例如,N可以是4。
在模式1-2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RI、WB CQI和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和SB CQI、WB PMI_1和WM PMI_2。可以将用于第一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一CW的SB CQI。也可以将用于第二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二CW的SB CQI。例如,N可以是4,并且M可以是2。SB CQI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用于报告WB CQI、SB CQI、WB W1和SB W2的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3-1:向在传统PUSCH反馈模式3-1(报告SB CQI和WB PMI的模式)中的PM报告方案应用W1和W2发射方案。
在模式1-3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RI、WB CQI和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和SB CQI、WB PMI_1、SB PMI_2和选择的SB的索引。可以将用于第一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一CW的SBCQI。也可以将用于第二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二CW的SB CQI。例如,N可以是4,并且M可以是2。SB CQI可以是用于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选择的用于SB的CQI的平均值。SB PMI_2可以是适合于SB的所选择的值,SB用于计算SB CQI。
在模式2-2-1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RI、WB CQI和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和SB CQI、WB PMI_1和SB PMI_2。可以将用于第一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一CW的SB CQI。也可以将用于第二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二CW的SB CQI。例如,N可以是4,并且M可以是2。SB CQI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SBPMI_2也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
在模式2-2-2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RI、WB CQI和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和SB CQI、WB PMI_1和SB PMI_2。用于第一CW的WB CQI可以被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一CW的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也可以被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二CW的SB CQI。例如,N可以是4,并且M可以是2。SB CQI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SBPMI_2也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BP。
在模式2-3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RI、WB CQI和S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和SB CQI、WB PMI_1、SB PMI_2和选择的SB的索引。用于第一CW的WB CQI可以被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一CW的SBCQI。可以将用于第二CW的WB CQI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相对于N,可以以M(M<N)比特来表达用于第二CW的SB CQI。例如,N可以是4,并且M可以是2。对于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选择的SB,对所选择的SB的每个独立地计算SB CQI。SB PMI_2是对于被计算SB CQI的SB的所选择的值,其中对于SB的每个独立计算SB CQI。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用于报告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W2的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2-2:向在传统PUSCH反馈模式2-2(报告WB CQI、WB PMI、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PMI的模式)中的PM报告方案应用W1和W2传输方案。可以报告每代码字的WB CQI,并且可以基于下述假设计算WB CQI:单个预编译矩阵用于所有的SB,并且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SB中发生传输。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可以反映仅在M个所选择的SB上的传输,并且可以作为使用用于M个SB的所选择的相同的预编译矩阵计算的每代码字的CQI被报告。可以在其中设置CSI-RS端口的下行链路8Tx传输模式(传输模式9)中报告WB W1、WB W2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W2。UE报告用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所有SB的W1(第一PMI或i1)、用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所有SB的W2(第二PMI或i1)和用于M个所选择的SB的W2(第二PMI)。
在模式3-1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W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WB PMI_1和SB PMI_2。用于第一CW的WB CQI和用于第二CW的WB CQI的每个可以被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例如,N可以是4。SB PMI_2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SB。例如,在3GPP LTE版本8系统中限定的PUSCH反馈模式1-2中,对于WB报告CQI,并且对于SB报告PMI,并且PMI报告方案可以被扩展到W1和W2的反馈。例如,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1-2可以被定义来报告WB CQI、WB W1和SB W2。报告每代码字的一个WB CQI,并且可以在下述假设下计算WB CQI:所选择的预编译矩阵用于每个SB,并且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SB中发生传输。可以在其中设置CSI-RS端口的下行链路8Tx传输模式(传输模式9)中报告WB W1(第一PMI或i1)和SB W2(第二PMI或i2)。在此,可以对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报告WB W1(第一PMI或i1),并且可以对于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中的每个SB报告WB W2(第二PMI或i2)。
在模式3-2中,发射用于第一CW的WB CQI、用于第二CW的WB CQI、WB PMI_1和SB PMI_2。用于第一CW的WB CQI和用于第二CW的WB CQI的每个可以被表达为被量化为N比特的特定值。例如,N可以是4。SB PMI_2用于在总的频带中包括的所有BP。
如上所述,可以独立地编码RI,并且可以在用于在PUSCH上发射反馈信息的各种模式中联合编码CQI和PMI。可以在PUSCH上同时发射RI和CQI和/或PMI。
上面已经描述了多个预编译器报告方法以改善在支持扩展的天线配置的系统(例如,3GPP LTE-A)中的反馈。即,可以通过组合两个预编译器W1和W2来创建整体预编译器W(W=W1·W2)。在此,W1是长期报告的WB信息,并且W2是短期报告的SB信息。然而,可以根据反馈开销以不同的方式来报告W2。例如,W2的报告周期和/或报告的目标(WB/SB)可以在PUSCH反馈和PUCCH反馈中不同。
在PUSCH反馈中,可以同时报告W1和W2,因为相对于PUCCH,PUSCH具有用于承载反馈信息的宽的信道容量。W1和W2可以是WB信息,或者W1可以是WB信息,并且W2可以是SB信息。
例如,可以定义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1-2来报告WB CQI、WB W1和SB W2。报告每代码字的WB CQI,并且可以基于下述假设计算WB CQI:所选择的预编译矩阵用于每个SB,并且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SB中发生传输。可以在其中设置CSI-RS端口的下行链路8Tx传输模式(传输模式9)中报告WB W1(第一PMI或i1)和SB W2(第二PMI或i2)。在此,可以对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报告WB W1(第一PMI或i1),并且可以对于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中的每个SB报告WB W2(第二PMI或i2)。
以类似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用于报告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W2的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2-2:向在传统PUSCH反馈模式2-2(报告WB CQI、WB PMI、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PMI的模式)中的PM报告方案应用W1和W2传输方案。可以报告每代码字的WB CQI,并且可以在下述假设下计算WB CQI:将单个预编译矩阵用于所有的SB,并且在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SB中发生传输。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可以反映仅在M个所选择的SB上的传输,并且可以将所选择的SB的平均CQI作为每代码字的CQI来报告,每代码字的CQI使用用于M个SB的所选择的相同的预编译矩阵计算。可以在其中设置CSI-RS端口的下行链路8Tx传输模式(传输模式9)中报告WB W1、WB W2和用于所选择的SB的W2。UE报告用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所有SB的W1(第一PMI或i1)、用于总的系统带宽(集S)的所有SB的W2(第二PMI或i1)和用于M个所选择的SB的W2(第二PMI)。
以类似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限定用于报告SB CQI、WBW1和SB W2的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3-1:向在传统PUSCH反馈模式3-1(报告SB CQI和WB PMI的模式)中的PMI报告方案应用W和W2传输方案。
如上所述,可以在表26中概括增强的PUSCH反馈模式1-2、2-2和3-1。
[表26]
参考图2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CSI报告方法。
UE可以测量关于来自eNB的下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并且在上行链路上将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测量反馈到eNB。例如,当eNB使用8个Tx天线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时,eNB可以通过8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5至天线端口22)来发射CSI-RS。UE可以在CSI-RS(RI、PMI、CQI等)中发射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结果。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来选择和计算RI/PMI/CQI。eNB可以基于CSI(RI/PMI/CQI)确定层的数量、预编译器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MCS级,并且基于确定的信息来发射下行链路信号。
参见图24。UE可以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子帧来反馈RI(S2410)。UE可以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子帧来反馈第一PMI(S2420)。UE可以通过第三上行链路子帧来反馈第二PMI和CQI(S2430)。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来确定第一PMI传输定时与第二PMI和CQI传输定时(即,第一、第二和第三子帧)。
可以通过第一PMI和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例如,第一PMI可以指示向下行链路传输应用的预编译矩阵候选,并且第二PMI可以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之一。
可以在PUCCH上在各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射CSI(RI、第一PMI、第二PMI和CQI)。即,可以根据CSI(RI、第一PMI、第二PMI和CQI)的报告周期来周期地发射CSI。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来确定CSI报告周期。
第一PMI、第二PMI和CQI可以是关于WB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与参考图24描述的本发明的CSI传输方法相关地被单独或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地应用。在此为了清楚不提供冗余的说明。
另外,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相同原理来实现用于在eNB和RN(回程上行链路和回程下行链路)之间的MIMO传输的CSI反馈和用于在RN和UE(接入上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之间的MIMO传输的CSI反馈。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eNB和UE的框图。
参见图25,根据本发明的eNB 2510可以包括Rx模块2511、Tx模块2512、处理器2513、存储器2514和多个天线2515。多个天线2515的存在意味着UE 2510支持MIMO传输和接收。Rx模块2511可以从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2512可以向UE发射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513可以向eNB 2510提供整体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配置eNB 2510以使得通过至多8个Tx天线来发射下行链路信号,并且从UE 2520接收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CSI。处理器2513可以被配置来通过Rx模块2511在第一子帧中接收RI,在第二子帧中接收第一PMI,并且在第三子帧中接收第二PMI和CQI。可以通过第一PMI和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处理器5313处理在eNB 2510处接收的信息、要向外部发射的信息,等。存储器2514可以将处理的信息存储预定时间,并且可以由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部件来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UE 2520可以包括Rx模块2521、Tx模块2522、处理器2523、存储器2524和多个天线2525。多个天线2525的存在意味着UE 2520支持MIMO传输和接收。Rx模块2521可以从eNB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2522可以向eNB发射上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523可以向UE 2520提供整体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配置UE 2520以使得从eNB 2510通过至多8个Tx天线来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CSI反馈给eNB 2510。处理器2523可以被配置来通过Tx模块2522在第一子帧中发射RI、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PMI,以及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CQI。可以通过第一PMI和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UE 2520的处理器2523处理在UE 2520处接收的信息、要向外部发射的信息等。存储器2524可以将处理的信息存储预定时间,并且可以由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部件替换。
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可以被单独或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地应用到eNB和UE的具体配置。在此为了清楚不提供冗余的说明。
可以将在图25中的eNB 2510的描述应用到作为下行链路传输实体或上行链路接收实体的RN,并且,可以将在图25中的UE 2520的描述应用到作为下行链路接收实体或上行链路传输实体的RN。
可以通过诸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各种手段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硬件配置中,可以通过下述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DP)、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可以以模块、过程、功能等的形式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已知手段来向处理器发射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给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使得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实施本发明。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对于本发明进行许多修改和改变。例如,可以组合地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因此,上面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被解释为说明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意欲限制在此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给出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特征匹配的最宽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性的情况下,以除了在此给出的那些之外的特定方式执行本发明。因此,上面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被解释为说明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应当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合法等同内容而不是通过上面的说明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意欲被涵盖在其中。因此,本发明并不意欲限制在此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给出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的特征匹配的最宽范围。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显然,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地引用彼此的权利要求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组合地被提供或通过在提交本申请后的随后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被包括。
【工业上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在多天线系统中有效地报告反馈信息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多天线移动通信系统(基于诸如OFDMA、SC-FDMA、CDMA、TDMA等的多址方案的所有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信道来周期地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子帧中发射秩指示符(RI);
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以及
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其中,所述第一PMI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以及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预编译矩阵候选中的一个,
其中,根据第一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RI,
其中,根据第二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一预编译矩阵,
根据第三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二PMI和所述CQI,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等于或短于所述第一报告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三报告时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之间应用特定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的组合来指示用户设备(UE)的优选预编译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I、所述第一PMI、所述第二PMI和所述CQI对应于用于下行链路8发射天线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PMI是宽带第一PM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PMI是宽带第二PM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QI是宽带CQI。
9.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周期地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子帧中接收秩指示符(RI);
在第二子帧中接收第一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以及
在第三子帧中接收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其中,所述第一PMI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以及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预编译矩阵候选中的一个,
其中,根据第一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RI,
其中,根据第二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一预编译矩阵,
根据第三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二PMI和所述CQI,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等于或短于所述第一报告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三报告时间段。
10.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信道周期地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接收模块;
传输模块;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使用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一子帧中发射秩指示符(RI);
使用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二子帧中发射第一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以及
使用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三子帧中发射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其中,所述第一PMI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并且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预编译矩阵候选中的一个,
其中,根据第一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RI,
其中,根据第二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一预编译矩阵,
根据第三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二PMI和所述CQI,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等于或短于所述第一报告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三报告时间段。
1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上行链路信道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演进节点B(eNB),所述eNB包括:
接收模块;
传输模块;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使用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一子帧中接收秩指示符(RI);
使用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二子帧中接收第一预编译矩阵指示符(PMI);以及
使用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三子帧中接收第二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其中,所述第一PMI指示预编译矩阵候选,以及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预编译矩阵候选中的一个,
其中,根据第一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RI,
其中,根据第二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一预编译矩阵,
根据第三报告时间段发射所述第二PMI和所述CQI,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等于或短于所述第一报告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报告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三报告时间段。
CN201510087079.0A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753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334510P 2010-04-12 2010-04-12
US61/323,345 2010-04-12
US33494810P 2010-05-14 2010-05-14
US61/334,948 2010-05-14
CN201180027807.9A CN102934369B (zh)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07.9A Division CN102934369B (zh)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574A true CN104753574A (zh) 2015-07-01
CN104753574B CN104753574B (zh) 2018-07-17

Family

ID=447991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7079.0A Active CN104753574B (zh)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201180027807.9A Active CN102934369B (zh)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07.9A Active CN102934369B (zh) 2010-04-12 2011-04-12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917790B2 (zh)
EP (1) EP2560296A4 (zh)
JP (1) JP5881678B2 (zh)
CN (2) CN104753574B (zh)
WO (1) WO201112958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005A (zh) * 2019-01-22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上报方法、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403065B1 (it) 2010-12-01 2013-10-04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CN104935368B (zh) * 2010-04-12 2018-07-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KR101843019B1 (ko) * 2010-04-30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여러 리포팅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US9762372B2 (en) 2010-06-15 2017-09-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8929309B2 (en) 2010-06-18 2015-01-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ong-term feedback transmission and rank reporting
CN101877627B (zh) * 2010-06-21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US8194687B2 (en) * 2010-07-23 2012-06-05 Intel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configured for station group management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tation-management groups
IN2010DE02109A (zh) * 2010-09-03 2015-08-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USRE47631E1 (en) 2010-09-17 2019-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CCH subband feedba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042841B2 (en) * 2010-09-17 201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CCH subband feedba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3506521A1 (en) 2010-10-01 2019-07-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US20130022142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Sairamesh Nammi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adaptive closed-loop mimo and open-loop mimo techniq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77314B1 (en) * 2011-11-07 2020-05-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eedback messaging
JP2012080584A (ja) * 2012-01-05 2012-04-19 Ntt Docomo Inc 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US8767581B2 (en) 2012-03-28 2014-07-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
CN103580798B (zh) * 2012-08-07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时机的分配、上行子帧号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US9143212B2 (en) * 2013-02-25 2015-09-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on PUCCH for 4Tx MIMO
KR101978776B1 (ko) * 2013-02-28 2019-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60008B1 (ko) 2013-06-17 2020-09-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04393B1 (ko) * 2013-07-17 2021-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 단말기의 구동 방법
WO2015060646A1 (ko) * 2013-10-22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계타입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방송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9287948B2 (en) * 2014-05-11 2016-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wireless signal
US10419156B2 (en) * 2014-11-04 2019-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rving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parameter to be used for a transmission to a wireless device
CN106034008B (zh) * 2015-03-13 2020-06-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类型指示的取值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762456B2 (en) 2015-03-17 2017-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cess node, control node, and various methods for adapting a reporting period for a user equipment
US20180152271A1 (en) * 2015-05-23 2018-05-31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using orthogonal spreading code
US10327164B2 (en) * 2015-10-29 2019-06-18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8006242A1 (zh) * 2016-07-04 2018-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7786250B (zh) * 2016-08-23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9560847B (zh) * 2017-09-26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20154832A1 (en) * 2019-01-28 2020-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N117461275A (zh) * 2022-03-14 2024-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375A (zh) * 2001-06-28 2003-02-05 西门子信息通讯网络公司 分组交换蜂窝系统中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
US20070260956A1 (en) * 2006-02-03 2007-11-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pe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2008004386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pci)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01825A1 (en) * 2008-02-11 2009-08-13 Zukang Shen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09119988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on an l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1820335A (zh) * 2010-05-0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二级码字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910B (zh) 2004-11-15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系统无线信道质量的测量方法
US8630184B2 (en) * 2007-08-15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
US8179828B2 (en) 2008-03-28 2012-05-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recoding matrix index feedback interaction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8218663B2 (en) * 2008-07-29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ngle user MIMO
GB2467303B (en) * 2008-08-07 2012-07-11 Icera Inc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19902B2 (en) * 2008-11-11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526519B2 (en) * 2009-12-14 2013-09-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rank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feedback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KR101486384B1 (ko) * 2010-04-01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871707B1 (ko) * 2010-04-02 2018-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피드백 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935368B (zh) * 2010-04-12 2018-07-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KR101863927B1 (ko) * 2010-09-26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375A (zh) * 2001-06-28 2003-02-05 西门子信息通讯网络公司 分组交换蜂窝系统中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
US20070260956A1 (en) * 2006-02-03 2007-11-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pe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2008004386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pci)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01825A1 (en) * 2008-02-11 2009-08-13 Zukang Shen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09119988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on an l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1820335A (zh) * 2010-05-0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二级码字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XAS INSTRUMENTS: "Possible Refinement on 8Tx Codebook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60BIS》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005A (zh) * 2019-01-22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上报方法、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方法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1678B2 (ja) 2016-03-09
EP2560296A2 (en) 2013-02-20
WO2011129583A3 (ko) 2012-02-02
US9300375B2 (en) 2016-03-29
US20130028345A1 (en) 2013-01-31
US20150139346A1 (en) 2015-05-21
CN102934369A (zh) 2013-02-13
CN102934369B (zh) 2015-04-01
JP2013528027A (ja) 2013-07-04
CN104753574B (zh) 2018-07-17
US8917790B2 (en) 2014-12-23
EP2560296A4 (en) 2016-08-03
WO2011129583A2 (ko)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4370B (zh)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34369B (zh)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55438B (zh)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US10965418B2 (en)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6376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81097B (zh) 用于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US103565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94280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50057B (zh) 在支持机器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US97751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device-to-device
KR101812167B1 (ko)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25978B (zh) 中继节点使用参考信号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中继节点
US98544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50896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US926493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0417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493433A (zh) 在支持机器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2268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87106A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收发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4008397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69741A (ko)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