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6478B -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6478B
CN104746478B CN201510123998.9A CN201510123998A CN104746478B CN 104746478 B CN104746478 B CN 104746478B CN 201510123998 A CN201510123998 A CN 201510123998A CN 104746478 B CN104746478 B CN 104746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raft
sensor
ultrasound wave
test point
ultrasonic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39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6478A (zh
Inventor
邹喆
罗宏
刘常全
马文杰
曹棉
付旭辉
陈杏文
宋丹丹
胡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5101239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6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6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6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2Flexible prefabricated covering elements, e.g. mats, stri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8Sinking workpieces into water or soil inasmuch a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施工时软体排沿河床宽度方向一列一列地依次施工,且每列软体排之间边缘相互搭接,每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采用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检测出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再结合该软体排的沉排位置,计算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在下一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沉排时根据得到的上一列软体排的偏移量在水平方向预先补偿相同距离后再进行沉排。本发明能够检测出每列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行性好,精确度高的特点,保证软体排沉排效果并延长软体排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施工测量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堤岸崩塌、滩槽冲淤、航道移位等是河床演变最普遍的现象,对水利工程防护和航道整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在岸坡和滩面铺设软体排以减少岸、滩冲刷,稳定河床和航道是工程整治的重要措施。
根据施工机具的能力,软体排的宽度一般为20m,长度则依据需要防护的范围而定。在铺设过程中,一般是希望将排体平整地铺设在河床上,两块软体排之间搭接3m左右,以产生更好地防护效果。
当水流流速较快、水深较大时,软体排在着床过程中会漂浮摆动,甚至翻卷,不易沉放到设定的位置;容易在前后两列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导致该间隙处被冲刷开来,撕裂软体排,降低软体排使用寿命。所以在软体排沉放后需要检测其具体位置,为铺设下一个排体提供依据,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采用侧扫声呐对河床进行扫描,得出施工区的地形,再判断软体排的位置。由于水流浑浊、地形复杂、扫描精度等因素的影响,此方法较难检测出软体排的准确位置,此外,侧扫声呐的成本较高,操作也很复杂。其二是由潜水员直接潜入河床探测,此方法不易进行测点定位,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成本也较高。
故如何设计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使其能够检测出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同时使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行性好,精确度高的特点,成为本领域人员有待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出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同时使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行性好,精确度高的特点的软体排沉排方法,保证软体排沉排效果并延长软体排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施工时软体排沿河床宽度方向一列一列地依次施工,且每列软体排之间边缘相互搭接,每列软体排施工时,先将软体排排头段铺设固定在河床两侧上部河堤上,然后采用铺排船承载软体排排尾部分,铺排船向外缓慢行驶,行驶过程中在铺排船上完成砼块和排布的连接铺排,并通过铺排船上的翻板结构引导排布沉入江中,使其靠自重下沉并贴合到河床两侧底面上;每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检测出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再结合该软体排的沉排位置,计算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在下一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沉排时根据得到的上一列软体排的偏移量在水平方向预先补偿相同距离后再进行沉排;其特征在于,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采用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将三个移动站安装在测量船上并行至检测点上方,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位置安装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三个移动站周围安装超声波接收传感器,靠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计算出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即得到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
这样,本发明能够精确快捷地检测出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保证软体排沉排效果并延长软体排寿命。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具体可以是采用以下步骤:
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安装定位环,采用牵引绳可拉动地穿过定位环并连接形成绳环,绳环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绳环上端连接浮体;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台移动站,三台移动站为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优选采用大功率、大发散角的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台移动站的正下方固定高度位置处;(用于接收超声波传感器写好并计算得到超声波传感器与对应GPS移动站的距离。)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绳环,将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绳环上,然后拉动绳环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行到定位环位置后定位;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温度修正的)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实施时,可以将测量船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经多次检测和误差校正,最后得出此发射传感器的准确坐标,即沉排测点的三维坐标)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可以拉动绳环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绳环可以拉取收回绳环,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实施时靠本方法测定出前后两个沉排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为下一个沉排的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定位环固定在沉排的任何位置,则可以测量沉排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实施时还可以在每个沉排下游边缘和排尾留几个浮球,以利工程验收测量。)。
作为优化,a步骤中,牵引绳优选采用不锈钢航空钢丝绳,其质量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a步骤中,浮体可优选采用汽车轮胎、游泳圈等,其作用是牵引钢丝绳环套至水面。这样可以废物利用,节省成本。
作为优化,d步骤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一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尺寸大于定位环内径,靠密闭容器和绳环的连接完成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安装,在拉动绳环过程中拉不动时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已经下行到定位环位置。这样,可以更加利于密封防水,且方便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是否下行到位。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的下端重力大于上端,其上端为非金属材质且具有一空腔,所述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下端且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向上位于空腔内,密闭容器的下端外部和绳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传感器始终处于发射端向上的状态,保证信号的传输并降低检测误差。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具体还可以是采用以下步骤:
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连接一根牵引绳,牵引绳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牵引绳上端连接浮体;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台移动站,三台移动站为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优选采用大功率、大发散角的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台移动站的正下方固定高度位置处;(用于接收超声波传感器写好并计算得到超声波传感器与对应GPS移动站的距离。)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牵引绳,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上连接一个圆环和一根整体长度超过水深的拉取绳,将牵引绳穿过圆环,然后拉动牵引绳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自重作用下沿牵引绳向下滑动到检查点位置后定位,该过程中将拉取绳另一端持于水面上;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温度修正的)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实施时,可以将测量船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经多次检测和误差校正,最后得出此发射传感器的准确坐标,即沉排测点的三维坐标)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可以拉动拉取绳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牵引绳收回浮体,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实施时靠本方法测定出前后两个沉排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为下一个沉排的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定位环固定在沉排的任何位置,则可以测量沉排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实施时还可以在每个沉排下游边缘和排尾留几个浮球,以利工程验收测量。)。
作为优化,a步骤中,拉取绳均优选采用不锈钢航空钢丝绳,其质量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a步骤中,浮体可优选采用汽车轮胎、游泳圈等,其作用是牵引钢丝牵引绳套至水面。这样可以废物利用,节省成本。
作为优化,d步骤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一密闭容器中,圆环和拉取绳均连接在密闭容器上,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沉过程中靠拉取取绳沉入深度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行位置。这样,可以更加利于密封防水,且方便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是否下行到位。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的下端重力大于上端,其上端为非金属材质且具有一空腔,所述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下端且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向上位于空腔内,密闭容器的下端外部和圆环固定连接,上端外部和拉取绳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传感器始终处于发射端向上的状态,保证信号的传输并降低检测误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检测出每列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行性好,精确度高的特点,保证软体排沉排效果并延长软体排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施工时软体排沿河床宽度方向一列一列地依次施工,且每列软体排之间边缘相互搭接,每列软体排施工时,先将软体排排头段铺设固定在河床两侧上部河堤上,然后采用铺排船承载软体排排尾部分,铺排船向外缓慢行驶,行驶过程中在铺排船上完成砼块和排布的连接铺排,并通过铺排船上的翻板结构引导排布沉入江中,使其靠自重下沉并贴合到河床两侧底面上;每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检测出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再结合该软体排的沉排位置,计算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在下一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沉排时根据得到的上一列软体排的偏移量在水平方向预先补偿相同距离后再进行沉排;其特点在于,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采用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将三个移动站安装在测量船上并行至检测点上方,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位置安装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三个移动站周围安装超声波接收传感器,靠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计算出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即得到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
这样,本发明能够精确快捷地检测出软体排沉排位置,进而避免相邻软体排之间出现间隙,保证软体排沉排效果并延长软体排寿命。
上述方案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具体可以是采用以下步骤:
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安装定位环,采用牵引绳(优选采用不锈钢航空钢丝绳)可拉动地穿过定位环并连接形成绳环,绳环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绳环上端连接浮体;(浮体可采用汽车轮胎、游泳圈等,其作用是牵引钢丝绳环套至水面。)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台移动站,三台移动站为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优选采用大功率、大发散角的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台移动站的正下方,优选为相同是固定高度位置处,(用于接收超声波传感器写好并计算得到超声波传感器与对应GPS移动站的距离。)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绳环,将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绳环上,然后拉动绳环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行到定位环位置后定位;(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一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尺寸大于定位环内径,靠密闭容器和绳环的连接完成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安装,在拉动绳环过程中拉不动时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已经下行到定位环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的下端重力大于上端,其上端为非金属材质且具有一空腔,所述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下端且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向上位于空腔内,密闭容器的下端外部和绳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传感器始终处于发射端向上的状态,保证信号的传输并降低检测误差)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温度修正的)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实施时,可以将测量船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经多次检测和误差校正,最后得出此发射传感器的准确坐标,即沉排测点的三维坐标)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可以拉动绳环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绳环可以拉取收回绳环,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实施时靠本方法测定出前后两个沉排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为下一个沉排的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定位环固定在沉排的任何位置,则可以测量沉排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实施时还可以在每个沉排下游边缘和排尾留几个浮球,以利工程验收测量。)。
结合附图更加具体地说,上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在附图1和图2中,GPS-B为GPS基站,GPS-M1~GPS-M3为1~3号GPS移动站,B为测量船,J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R1~R3为1~3号超声波接收传感器,C为定位环,R为牵引绳,F为浮球(即浮体),P1为已铺设的软体排,P2为正在铺设的排体。
在软体排P2的编排过程中,在排头和两侧边缘一定距离安装定位环C,将合适长度的牵引绳R结成环套穿过定位环C和浮球F的连接环,浮球F可采用气球、汽车轮胎或游泳圈等可漂浮物体,在软体排P2沉放延伸的过程中,浮球F漂浮在牵引绳R上方。
在作业区岸边上空开敞的地方架设GPS系统的基站GPS-B,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3台GPS移动站,即GPS-M1、GPS-M2和GPS-M3,基站通过专用无线电台与移动站通讯。当GPS接收到超过9颗卫星的信号时,其三维坐标定位可达到2cm的精度。
采用一个大功率(大于100W)、大发散角(大于60度)的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3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R1、R2和R3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3个接收传感器分别位于GPS-M1、GPS-M2和GPS-M3的正下方,并准确测量接收传感器与对应GPS移动站的距离,即可推算3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R1、R2和R3的三维坐标。
铺排一定长度后,将测量船B开到需要检测的区域,将浮球F悬挂的牵引牵引绳R的一端与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连接,拉动牵引绳R的另一端,将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拉至定位环C后定位。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安装在具有一定浮力的密闭容器中,保持其发射端始终向上。
从测量船B通过水下电缆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发送发射超声波的指令,由3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R1、R2和R3测出发射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根据温度修正的水声速度计算每个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的距离,由3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R1、R2和R3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的三维坐标。设超声波接收传感器R1、R2和R3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的直线距离分别为l 1l 2l 3,三维坐标分别为(x 1,y 1,z 1)、(x 2,y 2,z 2)和(x 3,y 3,z 3),则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或软体排测点C的三维坐标(x,y,z)可按以下线性方程组求解:
(1)
按照上述方法,测量船B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经多次检测和误差校正,最后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的准确坐标,即软体排测点C的三维坐标。
一个测点C测量完成后收回超声波发射传感器J和牵引绳R,换下一个测点C继续进行,得出铺设软体排P2边缘各点的准确坐标,连线得出软体排的边缘线,测定与前一个铺设软体排P1的相对位置,并为下一个软体排的铺设提供依据。
将定位环C固定在软体排P2的任何位置,则可以测量软体排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实施时在每个软体排下游边缘和排尾留几个浮球F,以利工程验收测量。
具体实施时,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也可以是采用以下步骤: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连接一根牵引绳,牵引绳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牵引绳上端连接浮体;(浮体可采用汽车轮胎、游泳圈等,其作用是牵引钢丝牵引绳套至水面。)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台移动站,三台移动站为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优选采用大功率、大发散角的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台移动站的正下方,优选为相同是固定高度位置处,(用于接收超声波传感器写好并计算得到超声波传感器与对应GPS移动站的距离。)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牵引绳,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上连接一个圆环和一根整体长度超过水深的拉取绳(优选采用不锈钢航空钢丝绳),将牵引绳穿过圆环,然后拉动牵引绳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自重作用下沿牵引绳向下滑动到检查点位置后定位,该过程中将拉取绳另一端持于水面上;(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一密闭容器中,圆环和拉取绳均连接在密闭容器上,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沉过程中靠拉取取绳沉入深度判断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行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的下端重力大于上端,其上端为非金属材质且具有一空腔,所述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部下端且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向上位于空腔内,密闭容器的下端外部和圆环固定连接,上端外部和拉取绳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传感器始终处于发射端向上的状态,保证信号的传输并降低检测误差)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温度修正的)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实施时,可以将测量船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经多次检测和误差校正,最后得出此发射传感器的准确坐标,即沉排测点的三维坐标)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可以拉动拉取绳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牵引绳收回浮体,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实施时靠本方法测定出前后两个沉排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为下一个沉排的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定位环固定在沉排的任何位置,则可以测量沉排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实施时还可以在每个沉排下游边缘和排尾留几个浮球,以利工程验收测量。)其中牵引绳优选采用棉质材料,留于水体内可以很快腐蚀冲刷掉,不影响排体。

Claims (2)

1.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施工时软体排沿河床宽度方向一列一列地依次施工,且每列软体排之间边缘相互搭接,每列软体排施工时,先将软体排排头段铺设固定在河床两侧上部河堤上,然后采用铺排船承载软体排排尾部分,铺排船向外缓慢行驶,行驶过程中在铺排船上完成砼块和排布的连接铺排,并通过铺排船上的翻板结构引导排布沉入江中,使其靠自重下沉并贴合到河床两侧底面上;每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检测出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再结合该软体排的沉排位置,计算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在下一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沉排时根据得到的上一列软体排的偏移量在水平方向预先补偿相同距离后再进行沉排;其特征在于,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采用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将三个移动站安装在测量船上并行至检测点上方,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位置安装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三个移动站周围安装超声波接收传感器,靠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计算出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即得到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
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安装定位环,采用牵引绳可拉动地穿过定位环并连接形成绳环,绳环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绳环上端连接浮体;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个移动站,三个移动站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个移动站的正下方固定高度位置处;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绳环,将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绳环上,然后拉动绳环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下行到定位环位置后定位;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拉动绳环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绳环拉取收回绳环,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
2.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施工时软体排沿河床宽度方向一列一列地依次施工,且每列软体排之间边缘相互搭接,每列软体排施工时,先将软体排排头段铺设固定在河床两侧上部河堤上,然后采用铺排船承载软体排排尾部分,铺排船向外缓慢行驶,行驶过程中在铺排船上完成砼块和排布的连接铺排,并通过铺排船上的翻板结构引导排布沉入江中,使其靠自重下沉并贴合到河床两侧底面上;每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检测出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再结合该软体排的沉排位置,计算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在下一列软体排铺排过程中,沉排时根据得到的上一列软体排的偏移量在水平方向预先补偿相同距离后再进行沉排;其特征在于,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采用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将三个移动站安装在测量船上并行至检测点上方,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位置安装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三个移动站周围安装超声波接收传感器,靠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计算出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即得到该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
所述检测每列软体排实际沉降位置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软体排沉放之前在排体边缘设定检测点,并在检测点连接一根牵引绳,牵引绳整体长度超过水深并在牵引绳上端连接浮体;
b、获取一套包括一个基站和三个移动站的GPS定位系统,在沉排作业区岸边上方开敞的位置架设所述基站,测定基站的三维坐标;在测量船上安装所述三个移动站,三个移动站呈三角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基站与移动站无线通讯连接;
c、获取一个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和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组成局部坐标测量系统,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个移动站的正下方固定高度位置处;
d、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当检测点沉入到河床后,浮体浮于河面,需要检测时,靠上述测量船行至浮体位置获取到牵引绳,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上连接一个圆环和一根整体长度超过水深的拉取绳,将牵引绳穿过圆环,然后拉动牵引绳使得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在自重作用下沿牵引绳向下滑动到检查点位置后定位,该过程中将拉取绳另一端持于水面上;
e、从测量船向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送启动指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工作发出信号,由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并测出超声波到达的传播时间,根据水声速计算每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距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距离,同时由移动站的信息确定三个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三维坐标,经空间坐标解译即得出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即得到检测点的空间位置;
f、一个检测点测量完成后,拉动拉取绳收回发射传感器,同时剪短牵引绳收回浮体,换下一个检测点继续进行上述检测,得出排体边缘各检测点的准确坐标后,连线即得出排体的边缘线,完成软体排沉排位置检测。
CN201510123998.9A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Active CN104746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998.9A CN104746478B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998.9A CN104746478B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478A CN104746478A (zh) 2015-07-01
CN104746478B true CN104746478B (zh) 2016-07-20

Family

ID=5358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3998.9A Active CN104746478B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6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7677A (zh) * 2015-11-24 2016-02-03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水下声信标定位混凝土联锁排的方法
CN105507207B (zh) * 2015-12-17 2017-03-29 河海大学 基于预制砼铰链排水上平拉施工工艺的平拉排一体化装置
CN114164800B (zh) * 2021-12-28 2023-02-17 管效仲 一种软体排的冰面下沉排施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51843C1 (ru) * 1999-12-24 2000-06-27 Ефремов Леонид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ешетка для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материала
KR20050030428A (ko) * 2003-09-26 2005-03-30 주식회사 우일 이알에스 사면보호용 네트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CN202928548U (zh) * 2012-11-30 2013-05-08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护底软体排水下定位检测系统
CN102979060B (zh) * 2012-12-11 2014-11-05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软体排铺设施工方法
CN103074867B (zh) * 2013-01-28 2015-12-23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冲护底软体排突变处的搭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47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1720B (zh) 海底沙波原位实时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4746478B (zh) 一种软体排沉排方法
CN106123776B (zh) 一种顶管智能顶进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CN103046553B (zh) 利用铺排船深水铺设大体积加筋充泥管袋的方法
CN107179071A (zh)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潜标
CN109654966B (zh) 河航道整治生态炸礁疏浚体系及施工方法
JP2019077293A (ja) 無人航空機を用いた水文調査基地及び水文調査方法
CN102866384A (zh) 大型水下吊装结构物位置姿态实时测量装置
CN109029460A (zh) 深海运载器对水面监控平台测距的导航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703335A (zh) 一种拖曳式的水底地质电法探测系统和方法
CN104153391A (zh) 一种基于差分gps的沉井几何形态监控方法
CN206057595U (zh)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管线探测仪
CN104698439B (zh) 一种实时检测软体排沉放位置的方法
CN110307896B (zh) 一种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测量水听器悬挂系统及布放方法
CN112162290B (zh) 一种海工浮式平台声学定位监测方法
CN104515499B (zh) 内河航道断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4698440B (zh) 一种软体排沉放位置检测方法
CN106498982B (zh) 沉管沉放和锁定回填的施工工艺
CN210690839U (zh) 一种拖曳式的水底地质电法探测系统
CN109959945A (zh) 一种管道位置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6864692A (zh) 一种沉管拖航导航系统
CN106645622A (zh) 一种水质检测机器人的运行方法
CN204626486U (zh) 绞吸式挖泥船铰刀无验潮精确定位系统
CN104818740A (zh) 绞吸式挖泥船铰刀无验潮精确下放方法及其精确下放定位系统
CN202770991U (zh) 大型水下吊装结构物位置姿态实时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