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9380A -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9380A
CN104739380A CN201510190095.2A CN201510190095A CN104739380A CN 104739380 A CN104739380 A CN 104739380A CN 201510190095 A CN201510190095 A CN 201510190095A CN 104739380 A CN104739380 A CN 104739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check
feel
point
acu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00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根林
李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刘根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根林 filed Critical 刘根林
Priority to CN2015101900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9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9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9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0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nervous system
    • A61B5/40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nervous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ensory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每套工具包括四个检查头,分别为1号检查头、2号检查头、3号检查头3和4号检查头,每个检查头的上部为锥体、下部为柱体,其中四个检查头的下部柱体尺寸相同、上部锥体的锥角度数不同:1号检查头的锥角为22.5°、2号检查头的锥角为45°、3号检查头的锥角为67.5°、4号检查头的锥角为90°。本发明设计了一套四个检查头,由4号检查头依次更换至1号检查头,完成全套检查,并根据被检查者对四个检查头的感知结果得到检查结果。本发明的检查头均采用钢材等耐磨材料,强度可靠、使用时间长、成本低,应用该检查工具对被检查者进行检查,方便简单,结果准确。可广泛应用于针刺觉检查。

Description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痛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感觉即肤觉有三种基本形态: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人类依靠肤觉能够察觉危险,逃避伤害,对正常生活与工作有重要意义。痛觉与温度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脊髓丘脑侧束上传,触觉则分别通过脊髓后索和脊髓丘脑前束上传。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来确定皮肤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目前最新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采用的0-2分评分法记录针刺觉检查结果:0分表示针刺觉消失,2分表示针刺觉正常,1分表示针刺觉障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不精准,不管针刺觉障碍程度如何,轻度或重度,检查结果得分都是1分,所以,当针刺觉障碍程度从重度如肤觉功能丧失90%经过康复治疗恢复到轻度如肤觉功能丧失10%时,检查结果得分还是1分,没有变化,不能显示训练效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要解决现有检查工具得到的检查结果并不精准、不能显示出康复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每套工具包括四个检查头,分别为1号检查头、2号检查头、3号检查头3和4号检查头,每个检查头的上部为锥体、下部为柱体,其中四个检查头的下部柱体尺寸相同、上部锥体的锥角度数不同:1号检查头的锥角为22.5°、2号检查头的锥角为45°、3号检查头的锥角为67.5°、4号检查头的锥角为90°。
每个检查头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与数显推拉力计连接的螺纹连接孔。
每个检查头的底部各连接有一个手柄。
所述手柄为直柄或者弯柄。
四个检查头呈放射状与一根手柄连接。
检查头与手柄可拆卸连接。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步骤一,将4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二,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将3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四,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五。
步骤五,更换检查头,将2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六,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七。
步骤七,更换检查头,将1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八,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九,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一种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一种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手柄,首先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旋转手柄,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旋转手柄,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旋转手柄,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检查工具结果不精准,难以判断被检查者的恢复情况的缺点,解决了确保精确检查结果、确认被检查者恢复情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一套四个检查头,根据上部锥体的锥角度数分为1号至4号检查头,4个锥角度数对应不同的痛觉等级,将传统的表示针刺觉障碍的1分细化成了0.5分、1分以及1.5分,这样的话,对被检查者的针刺觉有了一个更为精确可靠的检查结果,不仅能明确的反映出被检查者的恢复情况,同时还有利于为被检查者制定更为准确的康复计划,为后期治疗打下坚固的基础。
本发明的四个检查头的下部可以与手柄或者数显测力计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连接手柄还是数显测力计,以方便实际检查,而且,由于四个检查头的下部尺寸一致,所以在进行检查头更换时会非常方便,以数显测力计为例,由4号检查头依次更换至1号检查头,完成全套检查,并根据被检查者对四个检查头的感知结果得到检查结果。
本发明的检查头均采用钢材等耐磨材料,强度可靠、使用时间长、成本低,应用该检查工具对被检查者进行检查,方便简单,结果准确。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针刺觉检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1号检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1号检查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2号检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3号检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4号检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检查头与手柄的实施例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检查头与手柄的实施例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检查头与手柄的实施例三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号检查头、2-2号检查头、3-3号检查头、4-4号检查头、5-手柄、6-数显推拉力计、7-螺纹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这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包括四个检查头,分别为1号检查头1、2号检查头2、3号检查头3和4号检查头4,每个检查头的上部为锥体、下部为柱体,其中四个检查头的下部柱体尺寸相同、上部锥体的锥角度数不同:参见图1所示,1号检查头1的锥角为22.5°,与国际标准采用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尖头的尖锐程度相当;参见图3所示,2号检查头2的锥角为45°,相当于1号检查头的尖锐程度的75%;参见图4所示,3号检查头3的锥角为67.5°,相当于1号检查头的尖锐程度的50%;参见图5所示,4号检查头4的锥角为90°,相当于1号检查头的尖锐程度的25%。
该针刺觉检查工具中的检查头数量还可以更为细化,例如增加锥角为30°、60°、80°等的检查头,但是,一般在实际使用时,使用1至4号检查头即可满足要求了,所以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参见图2所示,每个检查头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与数显推拉力计6连接的螺纹连接孔7,图中以1号检查头为例。
参见图6、图7所示,每个检查头的底部各连接有一个手柄5,图中以4号检查头为例;实施例一参见图6所示,所述手柄5为直柄,实施例二参见图7所示,所述手柄5为弯柄。
实施例三参见图8所示,四个检查头呈放射状与一根手柄连接。
参见图6、图7所示,所述检查头与手柄5还可以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当手柄与检查头可拆卸连接时,就在每个检查头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与手柄连接的螺纹连接孔,参见图7、图9所示,此时,螺纹连接孔既可以连接手柄又可以连接数显测力计,因此,检查头可以随意选择是与手柄连接还是与数显测力计连接,参见图9所示,即为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是以4号检查头为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更换。
当检查头不与手柄或者数显测力计连接,而直接手持检查头操作时,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参加针刺觉障碍程度判断标准表,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
该方法的优势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将需要的工具最简化、使得检查过程较为简单,只需要检查者根据经验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即可,而且携带也更为方便。
当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连接时,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4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二,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将3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四,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五。
步骤五,更换检查头,将2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六,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七。
步骤七,更换检查头,将1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八,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九,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
该方法的优势是施力更为精确,结果更为准确。
当检查头的底部连接有手柄时,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因为手持的部分相对较长,检查者容易操作。
当四个检查头连接在一根手柄上时,应用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手柄,首先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旋转手柄,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旋转手柄,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旋转手柄,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使用时无需拆卸或者放下更换检查头,只要旋转手柄即可更换检查头,使用比较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
不管根据以上哪种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都可以对照下表,得出针刺觉障碍程度:
                  针刺觉障碍程度判断标准表
其中,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当然,上述四种方法是按照4号检查头至1号检查头的顺序进行检查的,其实还可以按照1号检查头至4号检查头的顺序进行检查,以直接手持检查头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1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4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将各次的检查结果相加,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Claims (10)

1.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每套工具包括四个检查头,分别为1号检查头(1)、2号检查头(2)、3号检查头(3)和4号检查头(4),每个检查头的上部为锥体、下部为柱体,其中四个检查头的下部柱体尺寸相同、上部锥体的锥角度数不同:1号检查头1的锥角为22.5°、2号检查头2的锥角为45°、3号检查头3的锥角为67.5°、4号检查头4的锥角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检查头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与数显推拉力计(6)连接的螺纹连接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检查头的底部各连接有一个手柄(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为直柄或者弯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四个检查头呈放射状与一根手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检查头与手柄5可拆卸连接。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并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4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二,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将3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四,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五;
步骤五,更换检查头,将2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六,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七;
步骤七,更换检查头,将1号检查头与数显测力计6连接;
步骤八,施加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九,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4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更换检查头,手持3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更换检查头,手持2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更换检查头,手持1号检查头的手柄、并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觉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手持手柄,首先对4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4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2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二;
步骤二,旋转手柄,对3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3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5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三;
步骤三,旋转手柄,对2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2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1分,无需继续检查;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继续步骤四;
步骤四,旋转手柄,对1号检查头施加相当于测力计20g的力,判断被检查者对1号检查头的尖端的感知结果,如果觉得检查头尖即得0.5分,如果觉得检查头钝即得0分,至此结束检查;
步骤五,四个检查头全部检查完成后,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判断针刺觉障碍程度,2分代表针刺觉正常、1.5分代表针刺觉轻度障碍、1分代表针刺觉中度障碍、0.5分代表针刺觉重度障碍、0分代表针刺觉丧失。
CN201510190095.2A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Pending CN104739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0095.2A CN104739380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0095.2A CN104739380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9380A true CN104739380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8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0095.2A Pending CN104739380A (zh) 2015-04-21 2015-04-21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9380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1104Y (zh) * 2003-12-13 2004-12-08 李岩 人体皮肤痛觉量化体检笔
WO2005006982A1 (de) * 2003-07-10 2005-01-27 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Vorrichtung zur induktion von nichtgewebsschädigenden reizen zum testen einer mechanisch induzierten schmerzempfindung eines probanden
US20070250117A1 (en) * 2005-11-17 2007-10-25 Kwong Tsong Y Medical diagnostic tool
CN201022717Y (zh) * 2006-06-20 2008-02-20 上海天竹康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笔式测痛计
CN201624678U (zh) * 2010-03-11 2010-11-10 付明 一种叩诊锤
CN201691901U (zh) * 2010-06-02 2011-01-05 何清 皮肤痛觉检查针
US20110092845A1 (en) * 2007-10-19 2011-04-21 Judith A Bell Krotoski Device for evaluating cutaneous sensory detection
CN202960470U (zh) * 2012-11-29 2013-06-05 季鲁玉 内科检查器
CN202982062U (zh) * 2013-01-14 2013-06-12 刘宏伟 一种内科用叩诊锤
CN203059715U (zh) * 2013-01-24 2013-07-17 刘根林 数显人体测力计
CN203693644U (zh) * 2014-01-29 2014-07-09 丰寒松 新型的神经内科触觉叩诊锤
CN203935205U (zh) * 2014-04-28 2014-11-12 于敦波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器
CN204133434U (zh) * 2014-09-17 2015-02-04 王乃峰 一种触觉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6982A1 (de) * 2003-07-10 2005-01-27 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Vorrichtung zur induktion von nichtgewebsschädigenden reizen zum testen einer mechanisch induzierten schmerzempfindung eines probanden
CN2661104Y (zh) * 2003-12-13 2004-12-08 李岩 人体皮肤痛觉量化体检笔
US20070250117A1 (en) * 2005-11-17 2007-10-25 Kwong Tsong Y Medical diagnostic tool
CN201022717Y (zh) * 2006-06-20 2008-02-20 上海天竹康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笔式测痛计
US20110092845A1 (en) * 2007-10-19 2011-04-21 Judith A Bell Krotoski Device for evaluating cutaneous sensory detection
CN201624678U (zh) * 2010-03-11 2010-11-10 付明 一种叩诊锤
CN201691901U (zh) * 2010-06-02 2011-01-05 何清 皮肤痛觉检查针
CN202960470U (zh) * 2012-11-29 2013-06-05 季鲁玉 内科检查器
CN202982062U (zh) * 2013-01-14 2013-06-12 刘宏伟 一种内科用叩诊锤
CN203059715U (zh) * 2013-01-24 2013-07-17 刘根林 数显人体测力计
CN203693644U (zh) * 2014-01-29 2014-07-09 丰寒松 新型的神经内科触觉叩诊锤
CN203935205U (zh) * 2014-04-28 2014-11-12 于敦波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器
CN204133434U (zh) * 2014-09-17 2015-02-04 王乃峰 一种触觉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3057021A1 (fr) Appareil, procede et serveur optometriques
CN204158482U (zh) 一种用于外科肘关节镜下冠状突骨折定位导向器
Reis et al. Influence of anthropometry on meat-packing plant workers: an approach to the shoulder joint
CN104739380A (zh) 一种针刺觉检查工具及其检查方法
CN206453789U (zh) 一种神经外科检查装置
CN204293194U (zh)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
Desloovere et al. Trunk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here are we now?
CN204468141U (zh) 神经内科用叩诊锤
CN202740032U (zh) 一种新型内科用叩诊锤
CN101361685A (zh) 滑槽嵌入式多维可变肩关节肱骨假体
Pradon et al. Could mobilty performance measures be used to evaluate wheelchair skills?
CN204016354U (zh) 一种内科用叩诊锤
Heick et al. Determining 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exploring a component of the vestibular/ocular motor screen comparing varied target sizes
Ripamonti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six-level verbal rating scal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pain: A preliminary report
Nasser et al. Effect of massed practice and somatosensory stimulation on the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Gregory et al. Can the use of an alternatively designed tamper alter spine posture and risk of upper limb injury while tamping espresso?
CN207545119U (zh) 一种神经科一体化检测装置
CN204445952U (zh) 一种新型内科检查器
Cui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nalysis of balancing yin-yang manipulation for post-stroke upper limb spasticity
CN203447365U (zh) 多功能神经系统查体器
CN202313462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叩诊锤
CN202960470U (zh) 内科检查器
CN203914923U (zh)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器
CN213588329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触觉感知检查设备
CN202654111U (zh) 神经内科检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4

Address after: 100068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Road No. 10

Applicant after: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86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North Hospital No. 3 Building No. 1 room 1609

Applicant before: Liu Genli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