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7486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7486A
CN104737486A CN201380048846.6A CN201380048846A CN104737486A CN 104737486 A CN104737486 A CN 104737486A CN 201380048846 A CN201380048846 A CN 201380048846A CN 104737486 A CN104737486 A CN 10473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ck
order
feedback inform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88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7486B (zh
Inventor
N·利迪恩
E·拉森
A·卡弗尼
P·冯里兹扎
C·科纽斯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473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7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并且在其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的秩减少时执行通过剩余流对取消的流上的数据的重传。还公开一种配置用于执行该方法的UE。也公开一种传输方法以及用于UE的布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传。
背景技术
如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是分级的所谓宽带码分多址(WCDMA),见图1。在WCDMA内,终端或者用户设备(UE)与一个或者若干节点B通信。节点B是指负责物理层处理、比如纠错编码、调制和扩频以及从基带转换成从天线传输的射频信号的逻辑节点。节点B处理一个或者若干小区中的传输和接收。另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控制多个节点B并且负责在它负责的小区中的呼叫设立、服务质量处理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此外,处理错误或者遗漏数据的重传的所谓自动重复请求(QRQ)协议位于RNC中。
WCDMA中的处理被结构化成不同层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在协议栈的顶部、继而为媒体接入层(MAC)和物理层。MAC层以所谓逻辑信道的形式向RLC提供服务。MAC层可以复用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它也负责确定向下一层、物理层发送的数据的传送格式。通过所谓传送信道指定在MAC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形式为传送块(TB)的数据是通过这些传送信道传送的。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从MAC层向在数据传输之前执行编码、交织、复用、扩频等的物理层馈送一个或者若干传送块。不同协议层由执行用于软切换的准入控制、切换判决和活动集管理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配置。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引入通过包括较高阶调制、速率控制、依赖于信道的调度和具有软组合的所谓混合ARQ(HARQ)而在更高峰值数据速率、减少的延时和增加的容量方面增强WCDMA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性能和能力。HARQ使终端或者用户设备能够请求重传错误地接收的传送块,从而有效地微调有效码速率并且补偿链路适配机制引起的错误。已经通过所谓增强型上行链路或者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实施用于上行链路的对应开发,增强型上行链路或者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在更高数据速率、减少的延时和提高的系统容量方面提高WCDMA上行链路能力和性能。HSDPA和HSUPA的组合常称为高速分组接入(HSPA)。
在用于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每个传送块的HSUPA的HARQ中,在所谓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从节点B向UE传输单个比特以指示成功解码(ACK)或者请求重传错误地接收的传送块(NACK)。E-HICH是承载二元HARQ确认以向UE通知在节点B的E-DCH检测的结果的下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节点B根据对应E-DCH传送块的解码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请求重传来传输ACK或者NACK。为了没有不必要地浪费下行链路传输功率,如果节点B未检测到传输尝试,则在E-HICH上不传输信息;也就是说,在E-D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E-DPCCH或者E-DCH专用物理数据控制信道E-DPDCH上未检测到能量。E-DPDCH用来承载E-DCH传送信道,并且E-DPCCH用来承载与E-DCH有关的控制信息。
近来,已经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进一步扩展HSUPA以便通过多流传输来增加峰值数据速率。术语MIMO常用来表示多个层或者多个流的传输作为用于增加在给定的信道中可能的数据速率的手段。在频分双工(FDD)中的HSUPA的情况下,MIMO的附加使用对于UE引入在正交波束、例如虚拟天线上在相同TTI中同时传输上至两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例如MAC i/is)(传送块)的可能性。
这在使用HARQ方案时引入新问题。因而,需要对于FDD中的MIMO HSUPA实现改进的重传的方法和布置。
发明内容
提出的技术的一般目的是改进FDD中的HSUAP中的重传。更具体而言,一个目的是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秩减少的情况下提供时间高效和鲁棒的HARQ传输和重传。
根据一个基本方面,本公开内容呈现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两个流上传输传送块,减少传输秩,并且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当前HARQ实体或者过程,并且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TB。可以由如果UE缺乏充足的功率或者选择的TB大小小于用于当前秩的最小允许TB大小或者UE被迫从较高秩改变成较低秩的某个其它情形而强制退回到较低秩来引起秩减少。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在其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的秩减少时执行通过剩余流对取消的流的数据的重传。
根据又一方面,本公开内容呈现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的布置,该布置包括:传输器单元,用于在两个流上传输传送块;秩控制器,配置为在请求时减少传输秩;以及ACK/NACK反馈信息接收器,配置为接收与传输的传送块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关联单元,配置用于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实体或者过程;以及重传单元,配置用于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TB。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呈现一种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单元,配置为接收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重传单元,配置为在其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的秩减少时通过剩余流重传取消的流的数据。
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包括使ACK/NACK反馈信息处理(即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的反馈)准确,这将引起更少数据传输错误(RLC重传),因而将提高性能。
附图说明
公开内容与其更多目的和优点一起可以通过参照与附图一起进行的以下描述来最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示。
图2是UE侧MAC架构的图示。
图3是UE侧MAC i/is的图示。
图4是根据当前公开内容的耦合的HARQ过程的实施例的图示。
图5是当前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信令图的图示。
图6是当前公开内容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内容的布置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8是当前技术的计算机实现方式的图示。
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重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重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关联步骤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关联步骤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关联步骤的一个实施例的备选示例。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用于配置用于执行传输的UE的布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配置用于HARQ重传的UE的示例的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配置用于HARQ重传的备选UE的示例的框图。
图19图示用于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信令图。
图20图示用于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备选示例信令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的信令序列的表。
缩写词
ACK       确认
ARQ       自动重复请求
CC        追踪组合
DL        下行链路
E-DCH     增强型专用信道
E-DPCCH   E-D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E-HICH    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
E-TFC     E-DCH传送格式组合
HARQ      混合ARQ
HARQ_RTT  混合往返时间
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HSUPA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IR        增量冗余性
MAC       媒体接入控制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NACK      否定确认
PDU       协议数据单元
QAM       正交幅度调制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SN       重传序列号
RTT       往返时间
SAP       服务接入点
S-E-DPCCH 次E-DPCCH
TB        传送块
TTI       传输时间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提出的技术为无线通信系统领域、具体为WCDMA中的HSUAP。它描述用于支持在采用FDD、启用MIMO的HSUPA内的重传的方法和布置的实施例。为了提供关于与当前HSUPA实现方式有关的问题的一些深入了解,以下是关于当前标准及其关联问题的具体描述。
目前在3GPP标准化[2]内讨论工作项目“MIMO with 64QAM forHSUPA”。这一工作项目的目标是指定支持具有64QAM(64正交幅度调制)的上行链路2x2 MIMO作为用于频分双工(FDD)中的HSUPA的附加特征。上行链路(UL)MIMO允许UE在正交波束(虚拟天线)上在相同TTI中同时传输上至两个MAC-i/is PDU(传送块)。
在图2[3]中描述本技术的UE侧MAC的与流量有关的架构的示意图。UE的MAC功能被划分成多个实体,每个实体负责处理特定方面。对于当前公开内容而言最相关的MAC功能是控制接入E-DCH传送信道的所谓MAC-e/es或者MAC-i/is。上层配置MAC-e/es或者MAC-i/is这两个实体中的哪个实体将被应用于处理E-DCH功能。逻辑信道在传送信道上的映射依赖于RRC所配置的复用,并且MAC控制SAP被用来向每个MAC实体传送控制信息。图中所示关联信令图示原语提供的在层1(L1)与层2(L2)之间的信息交换。
在同步、非自适应操作上构建上行链路HSPA混合ARQ功能。因此,上行链路重传遵循确定性模式并且在初始传输之后的预定义时间出现。这也意味着UE和节点B知道在具体TTI以哪个HARQ过程为目标。非自适应操作意味着从原有传输的时间知道将用于重传中的每个重传的传送格式和冗余性版本。(经由冗余性版本控制的)重传的比特根据是否使用CC(追踪组合)或者IR(增量冗余性)软组合而由与在先前传输中相同的比特或者由基于相同信息比特集合的新比特集合构成。另外,需要向接收器指示是否应当清除软缓冲器、即传输是否为初始传输或者与先前传输的软组合是否应当发生。在原理上,“新的数据指示符”比特应当足以指示新传输。然而,由于UL中的软切换,需要并且由RSN(重传编号)提供更鲁棒机制。
根据规范[3],每个UE具有每E-DCH由多个HARQ过程构成的一个HARQ实体。HARQ过程的数目应当优选地匹配往返时间并且被设置成对于2ms TTI为8而对于10ms TTI为4。HARQ实体负责处理与HARQ协议有关的MAC功能,见图3,以例如向层1提供与MAC有关的信息、比如E-TFC、重传序列号(RSN)和HARQ功率偏移。每个HARQ过程具有用来存储MAC-i/e PDU的关联HARQ缓冲器。另外,每个HARQ过程保持RSN和重传次数的跟踪。RRC通过MAC-控制SAP来提供混合ARQ协议的具体配置。
在E-DPCCH上运送UL HARQ信息(即RSN编号)并且从E-DCH活动集中的每个小区在E-HICH上传输DL HARQ信息(即ACK/NACK)。RSN用来向节点B通知当前上行链路HARQ传输编号。由于字段大小(2比特)的限制,RSN在3饱和,即使可以在将分组计数为失败之前使用更多重传次数并且依赖于RLC重传。RSN和传输定时的组合允许接收器确定确切传输编号(见[4])。ACK/NACK反馈信息向UE指示对应UL传输是否被成功地或者未成功地解码。这一信息允许UE知道是否进行用于相同MAC-e或者MAC-i PDU的另一传输或者开始新传输。ACK/NACK字段的长度是1比特。
如先前提到的那样,为了引入具有64QAM的HSUPA MIMO,需要标准化有效HARQ和重传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保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特别是在不同传输时间在不同流上传输传送块时。
因而,发明人建议如下解决方案,其中UE或者UE的HARQ实体被配置为基于一些预定标准关联传入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以下将具体描述其示例。
如先前提到的那样,在用于FDD的HSUPA MIMO中,根据优选秩传输一个或者两个独立地编码的传送块(TB),在秩1的情况下为一个传送块而在秩2的情况下为两个传送块。在主流上传输主TB(E-DPDCH),并且在次流上传输次TB(S-E-DPDCH)(在秩2的情况下)。主流控制信道E-DPCCH承载与E-DPDCH关联的RSN,并且相似地,S-E-DPCCH承载与S-E-DPCCH关联的RSN。在E-HICH上传输与下行链路有关的HARQ信息(ACK或者NACK)。两个独立E-HICH信道用来确认秩2传输。主E-HICH承载与主流数据(E-DPDCH)关联的ACK/NACK,而次E-HICH承载与次流数据(S-E-DPDCH)关联的ACK/NACK。
为了引入具有64QAM的先前讨论的HSUPA MIMO,需要更新HARQ和重传过程。由于可以有在每个TTI上传输的上至两个传送块,发明人已经认识需要倍增HARQ过程的有效数目并且成对耦合HARQ过程(针对每个流一个HARQ过程)。通常,每E-DCH有一个HARQ实体,但是根据本公开内容,发明人建议使每TTI的一个HARQ过程用于单流传输、例如秩1,以及使每TTI的两个耦合的HARQ过程用于双流传输、例如秩2。尚未决定对如何耦合HARQ过程的确切处理,但是在图4中给出示例。贯穿本公开内容,HARQ过程A和B的符号表示将用来在两个耦合的过程之间区分。然而,如以上指出的那样,可以设想用于标定/区分它们的其它手段,并且公开内容决不限于被选择用来简化演示的所选备选。需要解决的一个已经提到的问题是如何确保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特别是在不同传输时刻在不同流上传输传送块时。一个这样的示范情况是在UE已经被迫将它的秩从例如秩2减少成秩1之后请求重传原先在次流上传输的TB。在这一情况下,原先在其上传输请求的TB的流不再可用、因此使UE有关于请求哪个TB、例如哪个HARQ过程用于重传的疑虑。
一种可能解决方案将是引入显式HARQ过程标识(例如如这里选择的A和B)。然而,这将给予增加的信令开销并且需要重新设计承载与HARQ有关的信息的所有UL/DL控制信道。因而,将呈现另一种无需任何附加反馈信息或者重新设计控制信道的解决方案。
在本公开内容中,发明人建议修改在UE侧的MAC-i/is实体功能,该修改保证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具体而言,该机制使得重传有可能切换流而无需引入显式HARQ标识编号、因此无需改变控制信道结构。另外,发明人提出使用关于E-HICH签名的已知信息以使反馈ACK/NACK处理在信令或者检测错误的情况下更鲁棒。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保证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的机制。具体而言,它允许重传切换流(例如重传原有流数据(比如主流上的次流))而无需引入HARQ标识编号、因此无需改变控制信道结构。
3GPP RAN WG1已经介绍用于具有64QAM的UL MIMO的重传场景[2]。根据网络(服务节点B)用信令发送的优选秩,发明人预见不同UE传输场景:
1)用信令发送的优选秩是二(秩2)
a.与HARQ过程A关联的TB总是被映射到主流而与HARQ过程关联的TB总是被映射到次流。因而,重传将总是在原有流上被发送,只要秩未从二改变。
2)优选秩是一(由网络用信令发送或者由于UE被迫从秩2退回到秩1)。
a.如果需要重传两个传送块(映射到主流的与HARQ过程A关联的TB和映射到次流的与HARQ过程B关联的TB),则UE必须不考虑网络优选秩1而代之以使用秩2传输并且根据以上第1)点重传两个分组。
b.否则,如果仅需重传映射到主流的与HARQ过程A关联的TB,则在主流上重传这一TB。
c.否则,如果仅需传输(原先在次流上传输的)与HARQ过程B关联的TB,则在主流上重传这一TB。这一情况称为流切换。换而言之,初始地在次流上传输的与HARQ过程B关联的TB变成使用秩1在主流上被重传。
因此,为了在秩减少的情况下提供时间高效和鲁棒的HARQ重传,提供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S30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并且在其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的秩减少时通过剩余流重传S50取消的流的数据。在图9中示意地图示这一方法,在UE中利用这样的方法使得无需等待秩增加,代之以可以或多或少连续地执行上行链路重传。
以上给出的HARQ重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从其中通过主流和次流传输数据的秩2传输模式向其中通过主流传输数据的秩1传输模式减少秩的情况。这里,重传步骤将包括通过主流重传与来自次流的NACK关联的数据。以这一方式,提供一种即使强制的秩减少已经出现、仍然允许连续数据重传的方法。
在图10中,示出HARQ重传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这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联S40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并且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数据。以这一方式,UE利用接收的反馈信息来断定重传正确数据。这将提供一种可靠和鲁棒的重传方法,其中仅重传请求的数据。另外,无需变更现有控制信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的示例中,关联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判决在接收ACK/NACK反馈信息时应当以哪个HARQ过程为目标。
在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关联步骤S40包括关联代表对于重传的请求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取消的次流的HARQ过程,从而UE在主流而不是次流上重传请求的数据。
以上描述的用于UE的重传方法发现对于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UE特别有用,其中待重传的数据是传送块TB。
在支持采用频分双工FDD、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如以上描述的用于UE的重传方法是可能和有利的。
在用于以上给出的实施例的可能示例中,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主流和次流,并且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ACK/NACK反馈信息。
由于UE中的重传方法的以上给出的实施例即使在秩减少已经出现之后仍然实现继续重传,所以该方法提供对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的高效使用。
在图17中图示配置为执行如以上描述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用户设备UE。UE包括配置为接收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ACK/NACK反馈信息单元30。另外,它包括配置为在其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的秩减少时通过剩余流重传取消的流的数据的重传单元50。
举例而言,UE被配置为将秩从其中通过主流和次流传输数据的秩2传输模式减少成其中通过主流传输数据的秩1传输模式。它也被配置为借助重传单元50通过主流重传与来自次流的NACK关联的数据。
在优选示例中,UE被配置为借助关联单元40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并且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数据。在图18中图示UE的一个实施例的这一示例。
优选地,UE被配置为判决在接收ACK/NACK信息时应当以哪个HARQ过程为目标。
举例而言,用户设备优选地被配置为关联代表对于重传的请求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取消的次流的HARQ过程,并且在主流而不是次流上重传请求的数据。
UE可以优选地在数据是传送块TB时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UE被配置用于采用频分双工FDD、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UE的一个可能实施例中,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主流和次流,而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ACK/NACK反馈信息。
相似地,用于ACK/NACK反馈处理的不同场景出现。通常地,在所有情况下,主E-HICH上的ACK/NACK反馈信息对应于HARQ过程A,而次E-HICH上的ACK/NACK反馈信息对应于HARQ过程B。然而,如果传输(和检测到)一个E-HICH并且HARQ过程B预计反馈信息(即流切换在传输时出现),则不同问题出现。因而,UE中的HARQ实体需要能够关联接收的ACK/NACK与恰当HARQ过程、即HARQ过程B。
因此,为了正确地处理在不同传输时刻在不同流上传输TB时的情况(流切换场景),发明人已经认识需要在HARQ实体、例如用于E-DCH的MAC i/is中引入“流切换”功能。实质上,需要向HARQ实体配置用于知道/记住在哪个流上传输每个HARQ过程的手段,即在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时,HARQ实体必须知道应当以两个耦合的HARQ过程(A或者B)中的哪个HARQ过程为目标。
在实施耦合的HARQ实体或者过程的方式并且在至少两个并行流上传输TB(秩2)的情况下,一个新问题可能发生。考虑如下情况,其中UE在秩2传输模式中,例如在主流和次流二者上传输TB,并且节点B成功地接收和解码主流、由此发送ACK,但是未接收和解码次流,并且节点B向UE传输NACK。然而,在传输TB与接收ACK/NACK之间的间隔期间或者在接收ACK/NACK之后,UE已经从秩2改变成秩1传输模式。换而言之,仅一个流、比如主流可用于传输。发明人已经认识能够响应于接收NACK来执行在主流上重传NACK TB将是有益的。因此,发明人建议实施切换过程,在该切换过程中,从秩2改变成秩1传输使取消的流上的任何重传在剩余流、比如在以上情况下的主流上被执行。
参照图6,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方法的一个基本实施例。因而,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在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的一个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向节点B在主流上传输S10第一数据传送块和在次流上传输第二数据传送块。传输可以包括初始传输或者先前传输的数据的重传。在传输第一和第二数据块之后的某个时间点,UE的秩已经从秩2改变S20成秩1。随后,UE从节点B接收S30 ACK/NACK反馈信息、例如第一传送块的ACK和对于重传第二传送块的请求、例如NACK。因而,初始地在其上传输第二传送块的资源、例如流不再存在。随后,执行以下步骤:关联S40 ACK/NACK反馈信息、例如对于重传的请求与现在取消的第二个流的HARQ过程或者实体。由此,UE了解为哪个HARQ过程被请求用于重传并且执行S50流切换而且在主流而不是取消的次流上重传请求的传送块。
如以上提到的那样,在两个连接的数据流上传输TB时的问题由如下事实引起,该事实是重传是依次的并且以循环和依次方式被编号,例如用于主流的0-7,用于次流的0-7。因而,需要一种用于使UE能够正确地关联S40重传请求与恰当HARQ过程的机制、特别是对于如下情况,其中重传将由于秩减少而在与原有传输不同的数据流上出现。
为了克服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两个流上传输S10传送块TB,减少S20传输秩,接收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关联S40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并且基于关联来重传S50任何请求的TB。在图11中示意地图示该方法。
在图12中,图示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减少传输秩的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将秩从其中通过主流和次流执行传输的秩2减少成秩1,由此次流被取消。然后在接收步骤S30中接收与传输的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这一反馈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然后在关联步骤S40中关联代表对于重传的请求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取消的次流的HARQ过程以由此判决哪个HARQ过程被请求用于重传。
提出的方法允许高度地鲁棒和可靠的HARQ传输,其中秩减少未造成中断的HARQ重传过程。取而代之,提出的流切换提供一种利用未取消的流执行HARQ重传的方式。为了断定ACK/NACK反馈信息与相关HARQ过程正确地关联,在该方法中利用关联步骤S40。以下将给出关联步骤的多个示例实施例。
根据一个实施例,关联步骤S40基于在HARQ实体或者HARQ过程中引入和监视新参数(例如变量或者标志)。参数用于提供关于是否将在主流上执行流切换、例如重传次流上的传输的指示。基于新参数的状态,任何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或者实体关联。
在图15中示意地图示这一具体关联步骤。如从图14可以推断的那样,如更早描述的数据的HARQ传输包括关联S40的步骤,该步骤又包括监视S44在HARQ过程中引入的参数的步骤。参数提供是否将在主流上执行次流上的传输的重传的指示。基于所述参数的状态,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关联。
具体而言,例如称为HARQ_切换_流的这一参数用来保持跟踪流切换是否(如先前描述的)在传输时出现。这一参数的默认值例如是零或者假,这指示无流切换在传输时出现,即HARQ过程A与主流关联而HARQ过程B与次流关联。无论流切换何时出现,与这一过程对应的参数被轮换(例如设置成一或者真)。注意这一混合ARQ功能可以驻留在HARQ实体中,因而需要一个HARQ_切换_流参数用于每个HARQ过程对,即包含HARQ_RTT元素的矢量,其中矢量中的每个元素与特定过程编号(例如当前_HARQ_过程_ID)关联。然后,在接收反馈信息(一个ACK或者NACK)时,校验与正确过程关联的HARQ_切换_流参数。如果它被设置成真,则已经检测到在传输时出现的流切换,并且反馈信息应当与HARQ过程B关联。在已经处理反馈信息之后,HARQ_切换_流参数被重置(例如设置成假或者零)。在图5中图示在重传仅在次流上并且UE退回到用于UMTS系统的秩1的情况下的切换流过程的示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UE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每个HARQ实体或者过程的缓冲器状态正确地关联S40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例如重传请求与恰当HARQ实体或者过程。这基于接收的ACK消息引起擦除相关缓冲器这样的知识。由此,尚未用ACK标定的HARQ实体或者已经用NACK标定的HARQ实体将具有非空HARQ缓冲器。在接收未与特定HARQ实体关联的NACK时,由于秩减少,所以UE可以比较多个HAQR实体或者过程的缓冲器并且安全地假设非空或者最大的缓冲器将与接收的NACK关联并且发起重传相关TB。
在图14中示意地图示关联步骤S40的这一实施例。换而言之,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包括关联步骤S40,该步骤在单个反馈的情况下又包括以下步骤:比较(43)HARQ过程的缓冲器的大小并且假设具有最大缓冲器大小的HARQ过程是被请求用于重传的HARQ过程。通过利用HARQ过程的缓冲器的大小的信息,获得一种可靠HARQ传输方法,该方法无需并入比用UE已经包含的信息更多的信息以确定请求重传哪个特定数据。
在当前标准[3]中,在传输(新传输或者重传)时更新/设置RSN和传输尝试次数(当前_TX_NB),而在接收ACK反馈时清除HARQ缓冲器。因此,一种用于确定应当在(仅从主E-HICH、即一个ACK/NACK)接收反馈信息时以哪个HARQ缓冲器为目标的可行备选将是校验用于过程A和B的缓冲器状态并且使用具有非空缓冲器的过程。另一备选是在接收反馈信息时(在具有单个反馈的场景中)比较用于两个耦合的HARQ过程(A和B)的传输尝试次数(当前_TX_NB)。反馈信息然后以具有最大当前_TX_NB的HARQ过程A或者B为目标。相似地,可以考虑比较RSN编号,但是这是次优的,因为RSN在3饱和。
在图13中示意地图示这一具体实施例。这里,对于单个反馈的特定情况,关联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比较S510用于HARQ过程中的每个HARQ过程的传输尝试次数并且确定S420具有最大传输尝试次数的HARQ过程是被请求用于重传的HARQ过程。关联步骤S40的这一具体实施例给出与接收的NACK关联的HARQ过程的可靠指示而无需比在UE中已经包含的信息更多的信息。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所有实施例或者一个实施例可以与其它信息组合以使HARQ功能更鲁棒以防例如反馈信令错误。一个这样的信息源是E-HICH签名(即是否在主或者次E-HICH上接收反馈)。这有助于在具有传输或者反馈错误的场景中、例如在其中未检测到两个E-HICH之一的场景中以正确HARQ过程为目标。这将要求L1向MAC层通知与接收的ACK/NACK关联的E-HICH签名。
传输方法的以上给出的实施例发现在其中配置为执行该方法的UE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用于实施由UE执行的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希望的环境涉及其中所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是如下系统的情况,该系统支持采用频分双工FDD的、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如更早给出的由UE执行的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也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两个流而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时有用。
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的UE的一个实施例。虽然图示各种单元为分离单元,但是它们可以同样好地适于形成组合的单元。具体而言,优选地在UE中的MAC i/is单元中实施本技术的功能。因而,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用户设备(UE)1的一个基本实施例包括配置为向节点B在主流上传输第一数据传送块和在次流上传输第二数据传送块的传输器10。传输可以包括初始传输或者先前传输的数据的重传。在传输第一和第二数据块之后的某个时间点,UE的秩已经在秩单元20中从秩2改变成秩1。另外,UE包括配置为从节点B接收与传输的TB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ACK/NACK反馈信息单元30。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例如对于重传的请求与相关HARQ过程或者实体以便实现重传正确TB。由此,UE了解哪个HARQ过程被请求用于传输。最后,UE包括配置为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传送块的重传单元50或者流切换。显然的是即使未明确地图示,但是包括为了UE工作而必需的所有已知功能和单元。
换而言之并且图16中所示,本公开内容呈现一种用于被配置用于数据的HARQ传输的用户设备UE的布置,其中该布置包括用于通过两个流传输传送块TB的传输器单元10,配置为减少传输秩的秩控制器20和配置为接收与传输的传送块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的ACK/NACK反馈信息接收器30。该布置还包括配置用于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的关联单元40。另外,它也包括配置用于基于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TB的重传单元50。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关联单元4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指示出现流切换的新参数或者基于监视HARQ缓冲器来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相关HARQ实体或者过程。因而,关联单元40或者与关联单元40通信的单元被配置为在HARQ实体或者HARQ过程中提供参数(例如变量或者标志)。参数用于提供关于是否将在主流上执行流切换、例如重传次流上的传输的指示。至少基于参数的当前状态,关联单元被配置为关联任何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或者实体。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例,关联单元4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每个HARQ实体或者过程的缓冲器状态关联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例如重传请求与恰当HARQ实体或者过程。这可以基于接收的ACK消息通常引起擦除相关缓冲器这样的知识。由此,尚未用ACK标定的HARQ实体或者已经用NACK标定的HARQ实体将具有非空HARQ缓冲器。在由于秩减少而接收未与特定HARQ实体关联的NACK时,UE、例如关联单元40可以被配置为比较多个HARQ实体或者过程的缓冲器并且关联非空或者最大的缓冲器与接收的NACK。
关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以下将讨论两个示例。在示例中,仅考虑一个HARQ过程对、例如过程A和过程B。省略所有其它过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适配对于多个HARQ过程对的教导。
示例1(见图21中的表1作为参考):在时间0,在主流上运送重传而在次流上运送新传输。节点B对主流进行解码,但是对次流进行解码失败。因此,在UE接收ACK/NACK反馈时的时间1,清除(ACK)与过程A关联的HARQ缓冲器。在时间2,秩已经改变成一并且需要重传过程B。因此,在流1上重传与过程B关联的TB。在图19中图示这一特定序列。在时间3,在UE接收ACK/NACK反馈时,它需要判决E-HICH反馈以哪个HARQ过程(A或者B)为目标。清楚的是HARQ实体不能通过查看RSN或者传输数目(trans)来提取这一信息,因为它们对于两个过程是相同的。默认行为然后将关联反馈信息与过程A,这将在这一情况下是错误的。因此,需要考虑缓冲器状态或者知道流切换在传输时出现(由某个参数/标志/变量指示)以便以正确HARQ过程B为目标。
示例2(见下表2):在时间0,在秩2传输中运送两个新分组。节点B对主流进行解码失败,但是设法对次流进行解码、因此在时间1在主E-HICH上发送NACK而在次E-HICH上发送ACK。遗憾的是,UE错过检测主E-HICH而仅在次E-HICH上接收ACK。正常过程将是L1向MAC层转发一个ACK并且清除与过程A关联的软缓冲器,这将导致RLC重传。备选地,UE必须猜测ACK是否对应于过程A或者B。为了避免潜在RLC重传,UE必须忽略ACK并且假设两个过程被NACK。一种更佳方式将是L1向MAC层通知哪个E-HICH(例如签名)运送ACK/NACK信息。在这一示例中,HARQ实体然后将知道ACK来到次E-HICH上,这意味着应当清除与HARQ过程B关联的软缓冲器。另外,将知道不可能在次E-HICH上得到ACK/NACK消息而不在主E-HICH上得到ACK/NACK消息。因此,将知道误检测主E-HICH并且将这计数为NACK(如果没有在活动集中的另一链路运送ACK)。
表2
为了进一步增添对提出的技术的理解,参照图20。图20图示如以上描述的传输场景,但是在这一示例中图示更长时间跨度。这一示例旨在于举例说明提出的传输和重传步骤的重复性质。通过研究这一示例,将认识提出的方法如何即使在秩减少之后仍然提供有效地利用可靠流资源的鲁棒HARQ重传。
首先,在秩2传输模式中传输S10在本情况下具有传送块TB这一形式的数据。如图所示,在主流上传输TB1而在次流上传输TB2。
随后,将UE的秩从秩2传输模式减少S20成秩1传输模式,由此取消次流并且保持主流用于后续传输。
在初始传输之后,在步骤S30中从下行链路信道接收与分别在主流和次流上传输的传送块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关联步骤S40中将ACK/NACK反馈信息关联到正确HARQ过程。在这一具体示例中,用NACK标定原先在次流上传输的TB2。为了正确地关联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TB,有可能例如使用下行链路信道E-HICH 1和E-HICH 2的签名。然而其它可能性可以是可能的。
在接收ACK/NACK信息之后,然后在秩1传输模式中在主流上重传S50正确地关联S40的TB 2。
在稍后时间点,在步骤S30中接收与在主流上传输的TB 2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这一单个反馈信息现在承载与在秩1传输模式期间在主流上重传的TB有关的信息。基于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现在对单个反馈信息执行关联步骤S40以关联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在这一具体示例中,接收NACK、因此请求重传TB 2。为单个反馈而提出的方法步骤S41、S42、S43和S44的任何实施例可以用来正确地关联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HARQ过程。
现在在主流上重传S50与HARQ过程关联的TB,因为UE仍然在秩1传输模式中。最后,它从节点B接收ACK反馈。在这一点,已经完成初始传输,并且UE基于秩状态预备下一传输。
如在这一特定场景中可见,重传可以继续直至所有初始地传输的传送块已经获得ACK。此后可以基于UE的秩状态初始化新传输。在以上给出的示例中,用NACK标定原先在次流上传输的TB。然而也可以是如下情况,其中用NACK标定在主流上初始地传输的TB、也就是在这一示例中的TB 1。在这一情况下,重传以及原有传输将在主流上发生。因此无需执行更早描述的流切换。取而代之,将通过主流执行重传。
在单载波设立中描述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也适用于多载波场景。该思想也可以被扩展以覆盖甚至更高阶MIMO系统(不仅仅是如这里考虑的2x2)。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描述用户设备1中的布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这一实施例基于处理器210、例如微处理器,该处理器执行用于在主流和次流上传输传送块的软件部件110、用于例如通过在必要时减少传输秩来控制秩的软件部件120和用于从节点B接收ACK/NACK反馈信息的软件部件130。这些软件部件存储于存储器220中。处理器210通过系统总线与存储器通信。信号由输入/输出(I/O)控制器230接收,该I/O控制器控制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连接到的I/O总线。在这一实施例中,I/O控制器230接收的信号存储于存储器220中,其中它们由软件部件处理。软件部件110可以实施传输步骤S10的功能。软件部件120可以实施秩控制步骤S20的功能。软件部件130可以实施ACK/NACK接收步骤S30的功能,并且软件部件140可以实施ACK/NACK关联步骤S40的功能。最后,软件部件150可以实施重传或者流切换步骤S50的功能。
I/O单元230可以经由I/O总线互连到处理器210和/或存储器220以实现输入和/或输出相关数据、比如输入参数和/或所得输出参数。
可以在软件中实施以上描述的步骤、功能、过程和/或块中的至少一些步骤、功能、过程和/或块用于由适当处理设备、比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或任何适当可编程逻辑器件、比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执行。
也应当理解可以有可能重用网络节点的通用处理能力。例如这可以通过对现有软件重新编程或者通过添加新软件部件来执行。
可以实现软件为通常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承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软件因此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的操作存储器中用于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处理器无需专用于仅执行以上描述的步骤、功能、过程和/或块、但是也可以执行其它软件任务。
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包括:
初始地在次流上传输的与HARQ过程2关联的TB变得使用秩1在主流上被重传的情况下使HARQ过程能够总是正确地被ACK或者NACK。这将引起更少数据传输错误(RLC重传)、因而增加性能。
与附加信息、例如E-HICH标识(用于流1或者流2的签名)一起,可以使HARQ功能更鲁棒以防反馈/检测错误。
保证以正确软缓冲器作为目标并且可以刷新或者保持正确软缓冲器用于成功或者未成功传输。
在MIMO和/或软切换的情况下保证正确软组合或者使正确软组合变得鲁棒。
无需重新设计控制信道结构或者引入将给出增加的信令开销的显式HARQ标识号。
虽然在具有FDD的WCDMA HSUAP MIMO的情境中描述本公开内容,但是它同样地适用于其它相似系统。
将理解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少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和改变而未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具体而言,可以在技术上可能的其它配置中组合不同实施例中的不同部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RP-111642,“WI:MIMO with 64QAM for HSUPA”,NokiaSiemens Networks
[2]R1-124014,LS on RAN1 agreements on MIMO with 64QAMfor HSUPA
[3]3GPP TS 25.321,Medium Access Control
[4]3GPP TS 25.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

Claims (34)

1.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S30)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
-在秩减少时通过剩余流重传(S50)取消的流的数据,在所述秩减少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秩减少是从秩2传输模式到秩1传输模式的秩减少,在所述秩2传输模式中数据是通过主流和次流传输的,在所述秩1传输模式中数据是通过所述主流传输的,并且所述重传的步骤(S50)包括通过所述主流来重传与来自所述次流的NACK关联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联(S40)所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的HARQ过程,并且基于所述关联来重传(S50)任何请求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ACK/NACK信息被接收时判决应当以哪个HARQ过程作为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包括关联代表对于重传的请求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所取消的次流的所述HARQ过程,使得所述UE在所述主流而不是所述次流上重传请求的数据。
6.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两个流上传输(S10)传送块TB;
-减少(S20)传输秩;
-接收(S30)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
-关联(S40)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的HARQ过程;以及
-基于所述关联来重传(S50)任何请求的T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少所述传输秩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秩从秩2减少为秩1,在所述秩2中传输是通过主流和次流执行的,由此所述次流被取消。
8.根据权利要求3、6或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在单个反馈的情况下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S41)用于所述HARQ过程中的每个HARQ过程的传输尝试次数;
-确定(S42)具有最大传输尝试次数的所述HARQ过程是被请求用于重传的所述HARQ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3、6或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S43)所述HARQ过程的缓冲器的大小并且假设具有最大缓冲器大小的所述HARQ过程是被请求用于重传的所述HARQ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3、6或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
-监视(S44)在所述HARQ过程中引入的参数,所述参数提供所述次流上的传输的重传是否将在所述主流上执行的指示,并且基于所述参数的状态来关联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与所述正确的HARQ过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是以下参数,所述参数的默认值被设置成零或者假,指示初始在所述次流上传输的TB未在所述主流上传输,并且如果初始在所述次流上传输的TB在所述主流上重传则所述参数的值被设置成一或者真。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联的步骤(S40)与关于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的签名的信息的使用相组合,以将与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关联的所述正确的HARQ过程作为目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是支持采用频分双工FDD、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的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流是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的,并且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是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的。
16.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的、被配置用于数据的HARQ传输的布置,所述设备包括:
-传输器单元(10),用于通过两个流传输传送块TB;
-秩控制器(20),被配置为减少传输秩;
-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接收器(30),被配置为接收与所传输的传送块有关的ACK/NACK反馈;
-关联单元(40),被配置用于关联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的HARQ过程;以及
-重传单元(50),被配置用于基于所述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TB。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秩控制器(20)被配置为将所述秩从秩2减少为秩1,在所述秩2中TB的传输是通过主流和次流执行的,在所述秩1中所述次流被取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17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秩控制器(20)是秩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比较所述HARQ过程的尝试的重传次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比较所述HARQ过程的缓冲器大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在所述HARQ过程中引入和监视参数,所述参数提供所述次流上的传输的重传是否将在所述主流上执行的指示,并且基于所述参数的状态来关联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与所述正确的HARQ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将所述参数的默认值设置成零或者假,所述默认值指示初始在所述次流上传输的数据未在所述主流上传输,并且如果初始在所述次流上传输的数据在所述主流上重传则将所述参数设置成一或者真。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关联单元(40)被配置为使用关于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的签名的信息,以将与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关联的所述正确的HARQ过程作为目标。
24.根据权利要求16-23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UE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
25.根据权利要求16-2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UE被配置用于采用频分双工FDD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26.根据权利要求16-25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两个流是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的,并且所述反馈信息是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的。
27.一种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信息单元(30),被配置为接收与在两个流上传输的数据有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
-重传单元(50),被配置为在秩减少时通过剩余流重传取消的流上的数据,在所述秩减少中仅一个流可用于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秩从秩2传输模式减少为秩1传输模式,在所述秩2传输模式中数据是通过主流和次流传输的,在所述秩1传输模式中数据是通过所述主流传输的,并且通过所述主流重传与来自所述次流的NACK关联的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户设备,被配置用于关联所接收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正确的HARQ过程,并且基于所述关联来重传任何请求的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被配置用于在所述ACK/NACK信息被接收时判决应当以哪个HARQ过程作为目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被配置用于关联代表对于重传的请求的ACK/NACK反馈信息与所取消的次流的所述HARQ过程,在所述主流而不是所述次流上重传请求的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27-31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UE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并且其中所述数据是传送块TB。
33.根据权利要求27-32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被配置用于采用频分双工FDD的、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34.根据权利要求27-33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主流和所述次流是在增强型专用信道E-DCH上承载的,并且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是在E-D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E-HICH上承载的。
CN201380048846.6A 2012-09-21 2013-06-13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737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03940P 2012-09-21 2012-09-21
US61/703,940 2012-09-21
PCT/SE2013/050686 WO2014046592A1 (en) 2012-09-21 2013-06-13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486A true CN104737486A (zh) 2015-06-24
CN104737486B CN104737486B (zh) 2018-01-23

Family

ID=4870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8846.6A Active CN104737486B (zh) 2012-09-21 2013-06-13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3) US9590704B2 (zh)
EP (1) EP2898618B1 (zh)
JP (1) JP6042548B2 (zh)
CN (1) CN104737486B (zh)
BR (1) BR112015006047B1 (zh)
DK (1) DK2898618T3 (zh)
ES (1) ES2607884T3 (zh)
IL (1) IL237111A (zh)
IN (1) IN2014KN01657A (zh)
PT (1) PT2898618T (zh)
RU (1) RU2628169C2 (zh)
SG (1) SG11201500939QA (zh)
WO (1) WO201404659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301A (zh) * 2016-03-09 2018-10-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广播/多播设计
WO2021227050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12899A4 (en) * 2012-10-26 2015-11-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NETWORK NODES FOR IMPROVING OLPC FUNCTIONALITY FOR HSUPA MIMO
US9491269B2 (en) * 2014-04-11 2016-11-08 Apple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39110B1 (ko) * 2014-06-27 202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서비스 운용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5790898B (zh) * 2015-01-09 2019-05-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处理方法
US10892855B2 (en) * 2015-01-29 2021-01-1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71952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Intel IP Corporation Dual beam operation for mobility
JP6475200B2 (ja) * 2016-07-11 2019-02-2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306669B2 (en) 2017-10-26 2019-05-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BR112020007915B1 (pt) * 2017-10-26 2021-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realizado por um dispositivo sem fio, dispositivo sem fio emétodo para operar um dispositivo sem fio
US11271685B2 (en) 2017-12-29 2022-03-08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Radio Gigabit” Method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mplement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 multilevel coding
RU2674316C1 (ru) * 2017-12-29 2018-12-06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Радио Гигабит" Способ реализации гибридног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проса на передачу пр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US11563473B2 (en) * 2020-05-07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 likelihood ratio based rate adaptation through turbo-HARQ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3502A1 (en) * 2005-01-25 2007-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228712A (zh) * 2005-05-31 2008-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采用harq的mimo scw设计的秩步降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CN10220896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11574T2 (de) * 2003-08-14 2007-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Zeitüberwachung von Packetwiedersendungen während eines sanften Weiterreichens
US7225382B2 (en) * 2004-05-04 2007-05-29 Telefonak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420249B (en) * 2004-11-10 2009-07-08 Siemens Ag A method of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terminal in soft handover
KR100970817B1 (ko) * 2004-12-28 2010-07-1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재송 제어 장치
ATE450945T1 (de) * 2005-07-25 2009-12-15 Panasonic Corp Einschränkung eines harq verfahrens und übertragung von ungeplanten steuerdaten auf aufwärtskanäle
ES2836890T3 (es) 2006-10-31 2021-06-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ontrol de error en sistemas de telecomunicaciones
TWI452859B (zh) * 2007-01-05 2014-09-11 Lg Electronics Inc 用於mimo系統之層對映方法與資料傳輸
KR100908064B1 (ko) 2008-01-30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달 방법
RU2460228C1 (ru) * 2008-10-10 2012-08-27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8560696B2 (en) * 2009-04-28 2013-10-15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advanced-MAP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mobile networks
CN102077502B (zh) * 2009-04-30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434679B1 (en) * 2009-05-22 2018-08-15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ulti-process data
KR101825762B1 (ko) * 2010-04-02 2018-02-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협력 전송을 위한 적응성 스케줄링 및 harq 관리
US9287942B2 (en) 2010-04-27 2016-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US8953713B2 (en) * 2010-11-08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07888B2 (en) * 2010-11-08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380490B2 (en) * 2010-11-0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516609B2 (en) * 2010-11-08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WO2012094241A1 (en) * 2011-01-07 2012-07-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transmit diversity terminals
KR20140010471A (ko) * 2011-02-11 2014-01-2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캐리어 고속 하향링크 패킷 액세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50370B (zh) * 2011-08-01 2015-11-2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下行链路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9380597B2 (en) * 2011-08-25 2016-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band processing
US20140342747A1 (en) * 2012-01-18 2014-11-20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2807757A1 (en) * 2012-01-27 2014-12-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n e-dch control channel in mimo operations
EP2813021A4 (en) * 2012-02-08 2015-07-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MMON ACK / NACK MESSAGES
EP2829129B1 (en) * 2012-03-19 2017-05-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related to multi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2877000C (en) * 2012-06-22 2019-08-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EP2688238B1 (en) * 2012-07-20 2015-06-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jointly en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3502A1 (en) * 2005-01-25 2007-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228712A (zh) * 2005-05-31 2008-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采用harq的mimo scw设计的秩步降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CN10220896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301A (zh) * 2016-03-09 2018-10-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广播/多播设计
CN108713301B (zh) * 2016-03-09 2021-03-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广播/多播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US11160077B2 (en) 2016-03-09 2021-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broadcast/multi-cast design
WO2021227050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8618A1 (en) 2015-07-29
PT2898618T (pt) 2016-11-21
SG11201500939QA (en) 2015-03-30
US10027387B2 (en) 2018-07-17
US10530431B2 (en) 2020-01-07
US20150229370A1 (en) 2015-08-13
WO2014046592A1 (en) 2014-03-27
ES2607884T3 (es) 2017-04-04
JP6042548B2 (ja) 2016-12-14
IL237111A (en) 2017-10-31
BR112015006047A2 (pt) 2017-07-04
US20180316396A1 (en) 2018-11-01
JP2015534752A (ja) 2015-12-03
US20170244452A1 (en) 2017-08-24
BR112015006047B1 (pt) 2022-06-14
CN104737486B (zh) 2018-01-23
US9590704B2 (en) 2017-03-07
RU2628169C2 (ru) 2017-08-15
DK2898618T3 (da) 2017-01-02
EP2898618B1 (en) 2016-09-14
RU2015114804A (ru) 2016-11-10
IN2014KN01657A (zh) 2015-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4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5398B (zh) 接收和执行部分重传的方法以及相关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02144367B (zh) 在正常和虚拟双层ack/nack之间选择
US8245092B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CN106452661B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3075093B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RU2554527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е
CN107210869A (zh) 码块簇级harq
CN10996443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以及相应的方法
CN103718494A (zh) 用于八载波hsdpa的rlc状态报告
CN107078849A (zh) 减少低延迟传输和接收的处理时间
CN108886436A (zh)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10178330A (zh)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递数据的技术
CN1023565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配置
EP3688904B1 (en) Extended (supe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mat for urllc
TWI596919B (zh) 雙重編碼字元再傳輸
CN103188726A (zh) Lte下行共享信道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2106975A1 (zh)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实现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