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3205B -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3205B
CN104733205B CN201310723659.5A CN201310723659A CN104733205B CN 104733205 B CN104733205 B CN 104733205B CN 201310723659 A CN201310723659 A CN 201310723659A CN 104733205 B CN104733205 B CN 104733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pawl
main part
operation portion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3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3205A (zh
Inventor
李思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7236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3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3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3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1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连续调节和定格调节的旋钮以及具有该旋钮的电子器件。一种旋钮,具有:操作部,呈圆柱状,具有形成为平面的上表面,旋转开关配合部,与所述操作部同心,从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立起设置,所述下表面位于与所述上表面一侧相反的一侧,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下表面;所述卡合部具有:主体部,从所述下表面立起设置,并呈包围所述旋转开关配合部状,第一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不同的第二接触面;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位置。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定格调节和连续调节。

Description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钮以及具有该旋钮的电子器件,尤其涉及能够实现连续调节并且能够实现定格调节的旋钮以及具有该旋钮的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在继电器等电子器件中,在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各种调节的旋钮,在旋钮的配合端形成有与面板内的旋转开关相配合的旋转开关配合结构,并且旋钮的与配合端相反的操作端的表面露出于面板的表面,且在旋钮的操作端的表面上形成有十字槽或者一字槽,来供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从而进行调节。
由于进行调节的目的不同,在一个继电器上往往使用能够进行连续调节的旋钮,还使用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定格的手感的旋钮,所谓定格是指旋钮不是连续旋转,在调节中让使用者感觉到“咔嗒”感。下面,将产生定格感的调节称为定格调节。
在现有的旋钮中,已知有能够进行连续调节的旋钮和能够进行定格调节的旋钮,并且面板上形成有与这两种旋钮的卡合部相卡合的卡合槽。但是,由于旋钮的体积小,在进行组装作业时,经常将两种旋钮弄混,使得装配时间变长,影响效率,使得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的问题,已知有专利文献1(CN103151209A)记载的旋钮。在该旋钮的操作部的上侧面的周缘部形成有两个卡扣部。卡扣部的上端形成有卡合面处于同一面内的卡爪,在旋钮安装在面板上的状态下,卡扣部的卡爪与面板的卡槽卡合。
就专利文献1的旋钮开关而言,虽然与不同的壳体卡合能够实现连续调节和定格调节,但是使两个卡爪与面板的卡槽进行配合来进行定格调节,没有另外的固定结构,因而,卡爪容易脱离卡槽,而发生意外旋转的情况。因此,这种旋钮通常用作进行连续调节的旋钮。
专利文献1:申请公布号CN103151209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调节和定格调节且可靠地进行调节操作的旋钮以及具有该旋钮的电子器件。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旋钮,具有:操作部,呈圆柱状,具有形成为平面的上表面,旋转开关配合部,与所述操作部同心,从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立起设置,所述下表面位于与所述上表面一侧相反的一侧,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下表面;该旋钮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具有:主体部,从所述下表面立起设置,并呈包围所述旋转开关配合部状,第一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不同的第二接触面;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位置。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旋钮中,在从所述下表面侧观察所述卡合部时,所述操作部的轴心线到所述第一爪的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操作部的轴心线到所述第二爪的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面比所述第二接触面更接近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旋钮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爪,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爪,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爪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爪。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任一方案的旋钮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旋转开关配合部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且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被3个以上缺口分割形成3个以上分割体,至少2个所述分割体相向配置,所述第二爪形成在相向的分割体上,第一爪形成在其他的分割体上。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的旋钮中,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被4个缺口分割形成4个分割体,所述第一爪为一个。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的旋钮中,与形成有所述第一爪的分割体相向的分割体与旋转开关配合部形成一体。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旋钮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
技术方案8的发明为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面板和技术方案1~7中任一方案的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具有:卡合部,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爪相卡合,固定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爪相接触的固定面。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的电子器件中,卡合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的卡合面,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卡合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9的电子器件中,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卡合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10中任一方案所述的电子器件中,所述卡合部为在所述操作部的周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爪相干涉的连续的槽。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10中任一方案所述的电子器件中,具有一个所述第一爪,
所述卡合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周向上能够容纳所述卡合爪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第一爪能够通过弹性变形在该至少两个凹部之间移动。
根据以上结构的旋钮,由于形成有固定爪和卡合爪,因此在与面板上的不同结构的安装部进行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实现定格调节和连续调节。所谓定格调节,是指在对旋钮进行调节中,让使用者感到“咔嗒”感的调节。
对于使用这样的结构的旋钮的电子器件而言,不仅具有上述的效果,而且由于旋钮为较小的部件,通过将旋钮形成为通用的部件,能够避免弄混不同功能的部件,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旋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的旋钮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旋钮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旋钮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面板的仰视图。
图6是实施例的面板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的面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面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组装有旋钮的面板的立体图。
图10是变形例的旋钮的侧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旋钮的侧视图。
图12是变形例的面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变形例的面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以作为电子器件的继电器为例进行说明。继电器包括形成有后述的面板的壳体、安装在面板上旋钮、与旋钮1向配合且与内部电路相连接的旋转开关(未图示),当转动旋钮时,带动旋转开关进行转动,从而根据旋转开关的转动量来调节电子设备的动作。
首先,根据附图1~4对实施例的旋钮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旋钮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的旋钮1的仰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旋钮1的侧视图,图4实施例的旋钮1的侧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旋钮1安装在继电器的面板2上被使用者操作时与使用者相面对的一侧称为上方,将其相反一侧称为下方,并且将与使用者相面对的面称为上表面,将相反一侧的面称为下表面。
旋钮1是例如通过注塑等一体成型的,材质例如为塑料,具有一定的弹性。
如图1-2所示,旋钮1具有操作部10、旋转开关配合部20和卡合部30。
操作部10具有:主体部13,呈圆柱状,在组装于后述的继电器的面板2上的状态下,上表面露出于面板2的上表面;作为操作部的十字槽11,从主体部13的上表面凹入,供使用者用十字螺丝钉进行调节操作;指示头12,从主体部13的上表面侧的外周缘延伸出,用于指示调节后的位置。
旋转开关配合部20具有:主体部21,从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延伸出,呈与主体部13同轴的圆柱状,在俯视观察时,主体部21的直径小于主体部13的直径;配合头22,从主体部21向下方延伸出,在俯视观察时,呈“十”字形,用于与继电器内部的旋转开关相配合。
卡合部30具有从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延伸出的主体部31。在俯视观察时,主体部31处于主体部21的外侧,在主体部31的周向上4分之三部分与主体部21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在形成有空余空间的部分,主体部31的内径大于主体部21的内径,而且主体部31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小于主体部21的高度。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主体部31上以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从下端面31b凹下的缺口,从而将主体部31的一部分被分成4个分割体32~35。在相向的两个分割体32、33上分别形成有作为固定爪的卡爪36、37,在位于分割体32、33之间的分割体34上形成有作为卡合爪的卡爪38,主体部31的与分割体34相向的分割体35与主体部21形成为一体。
当缺口的深度小时,主体部31的强度增强,当缺口的深度大时,分割体向径向内侧的空余空间弹性变形性能好。综合考虑强度和分割体的弹性变形性,优选缺口的深度为所述主体部3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的一半。
在此,分割体35与主体部21形成为一体形成为一体,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分割体35与主体部21之间形成空余空间。另外,4个分割体等角度间隔,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形成多个分割体即可。
卡爪36与卡爪37为对称的形状,下面仅对卡爪36进行说明,省略对卡爪37的说明。
如图3所示,卡爪36从主体部31的分割体33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卡爪36的与后述的面板2上的固定壁42或者固定壁52进行接触的作为第二接触面的上表面36a为平坦面,卡爪36的下表面为越向径向外侧越向上方倾斜。
如图4所示,卡爪38从主体部31的分割体34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卡爪38的与后述的面板2上的卡槽41或卡槽51进行卡合的作为第一接触面的上表面38a为平坦面,卡爪38的下表面为越向径向外侧越向上方倾斜。
如图1、图3、图4所示,卡爪38的上表面38a位于卡爪36的上表面36a的上方。即,设卡爪38的上表面38a与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之间的距离为L1,卡爪36的上表面36a与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之间的距离为L2,则L1<L2。
在将旋钮1组装到后述的面板2上的情况下,卡爪36、37与面板2的固定壁42或固定壁52的作为固定面的下表面42b、52b接触来进行固定,发挥固定爪的作用,卡爪38与面板2的卡槽41或卡槽51的作为卡合面的下表面41b、51b进行接触,发挥卡合爪的作用。并且,卡爪38的上表面38a的周向长度小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周向长度,这是为了增大作为固定爪的卡爪36、37与固定壁42或固定壁52接触的接触面积,来更好地进行固定。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卡爪38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卡爪36、37的周向上的长度。
下面,参照图5~7对继电器所具有的固定旋钮1的面板2进行说明。图5是面板2的仰视图,图6是面板2的立体图,图7是面板2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面板2是例如通过注塑等一体成型的,材质例如为塑料。
如图5和图6所示,在面板2的上表面为平坦面,并且形成有3个旋钮安装部40和1个旋钮安装部50。由于3个旋钮安装部4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附图中仅对一个旋钮安装部进行了标注。在面板2上还形成有安装显示灯等的孔,在此省略说明。
如图6、7所示,旋钮安装部40具有阶梯孔部43、卡槽41和固定壁42。阶梯孔部43包括内径稍小于旋钮1的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直径的第一部分和内径稍小于主体部31的主体部31的外径的第二部分,将阶梯孔部43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平面称为阶梯面。阶梯孔部43的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稍小于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高度。
从面板2的后表面的阶梯孔部43的周围立起形成有固定壁42。固定壁42呈与阶梯孔部43同心的圆环状。从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向上方凹入形成有用于与旋钮1的作为卡合爪的卡爪38相卡合的卡槽41。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为用于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相接触的固定面,并且,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和卡槽41的下表面41b均为平坦面。
为了使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接触,并且使卡槽41的下表面41b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接触,卡槽41的下表面4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大致相等,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到阶梯面的距离D2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2大致相等。由此,卡槽41的下表面41b到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的距离(D2-D1)等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距离(L2-L1)相等。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使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接触,而卡槽41的下表面41b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不接触,这样,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到阶梯面的距离D2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2大致相等,卡槽41的下表面4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小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由此,卡槽41的下表面41b到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的距离(D2-D1)大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距离(L2-L1)。
而且,形成有卡槽41处的固定壁42的内侧的半径R1稍大于主体31的轴心线到卡爪38的外周面的距离r1,并且,形成有卡槽41处的固定壁42的内侧的半径R1小于主体31的轴心线到卡爪36、37的外周面的距离r2。
如图6、8所示,旋钮安装部50具有阶梯孔部53、卡槽51和固定壁52。阶梯孔部53包括内径稍小于旋钮1的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直径的第一部分和内径稍小于主体部31的主体部31的外径的第二部分,将阶梯孔部53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平面称为阶梯面。阶梯孔部53的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稍小于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高度。
从面板2的后表面的阶梯孔部53的周围立起形成有固定壁52。固定壁52呈与阶梯孔部53同心的圆环状。从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向上方凹入形成有用于与旋钮1的作为卡合爪的卡爪38相卡合的卡槽51。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为用于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相接触的接触面,卡槽51包括多个凹部51’。并且,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和卡槽51的多个凹部51’的下表面51b均为平坦面。
为了使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接触,并且使凹部51’的下表面51b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接触,凹部51’的下表面5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大致相等,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到阶梯面的距离D2’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2大致相等。由此,凹部51’的下表面51b到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的距离(D2’-D1’)等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距离(L2-L1)相等。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使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接触,而凹部51’的下表面51b与卡爪38的上表面38a不接触,这样,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到阶梯面的距离D2’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2大致相等,凹部51’的下表面5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小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由此,凹部51’的下表面51b到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的距离(D2’-D1’)大于卡爪38的上表面38a到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距离(L2-L1)。
而且,形成有卡槽51处的固定壁52的内侧的半径R1’稍大于主体31的轴心线到卡爪38的外周面的距离r1,形成有卡槽51处的固定壁52的内侧的半径R1’小于主体31的轴心线到卡爪36、37的外周面的距离r2。
从上述内容可知,旋钮安装部40、旋钮安装部50的结构基本相同,仅卡槽的形状不同,这是为了能够实现连续调节和定格调节。并且,面板2是注塑成型而成的,能够根据面板2所应用的继电器来灵活地进行制造。具体而言,不同型号的继电器,需要进行连续调节的旋钮和进行定格调节的旋钮的数量不同,而对于旋钮安装部40、50而言,仅通过在注塑时恰当地使用镶块就能够实现。用于成型旋钮安装部40和50的基本模具相同,在成型旋钮安装部50时,仅需在除了要形成卡槽51的凹部的位置以外的位置放置镶块即可。
下面,就旋钮1和面板2的组装进行说明。在组装时,以使面板2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的姿势,使旋钮1以旋转开关配合部20朝向下方的姿势插入面板2的旋钮安装部40或者旋钮安装部50中。由于卡合部30的主体部31的一部分分成4个分割体32~35,且卡合部30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3个分割体32~34分别向主体部31与主体部21之间的空余空间变形,从而使卡爪36~38顺畅地通过阶梯孔部43或者阶梯孔部53。然后,当旋钮1的卡爪36~38到达各自对应的卡合面或接触面时再恢复形状,从而使得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与固定壁42或者固定壁52的下表面42b、52b接触,卡爪38的上表面38a与卡槽41或者卡槽51的凹部51’的下表面41b、51b接触,并且,旋钮1的操作部10的上表面露出于面部2的上表面,指示头12也处于面部2的上表面上方。
由于分割体35与主体部21形成为一体,因此在进行组装时,能够使主体部21与阶梯孔部43或53中心一致,避免发生偏心的情况。
对于安装于旋钮安装部40中的旋钮1而言,卡爪38能够沿着卡槽41的下表面41b连续滑动,因此在操作者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以实现连续调节。并且,卡爪36、37的外周边部的上表面36a、37a与固定壁42的下表面42b接触,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以避免在未被调节的情况下,旋钮1自由转动。
对于安装于旋钮安装部50中的旋钮1而言,卡爪38不是进行连续旋转,而是借助扭转力矩从一个凹部51’直接滑落至相邻的另一个凹部51’,因此在操作者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时实现定格调节。并且,卡爪36、37的整个上表面36a、37a与固定壁52的下表面52b接触,起到牢固的固定作用,以避免在未被调节的情况下,旋钮1自由转动。
图9示出了安装有旋钮1后的旋钮安装部40和50处的形态,其中,上方为旋钮安装部50,下方为旋钮安装部40。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作为接触面,卡爪38的上表面38a作为卡合面,且卡爪38的上表面38a位于卡爪36、37的上表面36a、37a的上方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变形例1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与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0、11所示,在变形例1中,在旋钮100的主体部131上以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从下端面131b凹下的缺口,从而将主体部131的一部分被分成4个分割体。在相向的两个分割体132、133上分别形成有卡爪136、137,在位于该两个分割体132、133之间的分割体134上形成有卡爪138。
卡爪136与卡爪137为对称的形状,下面仅对卡爪136进行说明,省略对卡爪137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卡爪136从分割体132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卡爪136的作为第一接触面的下表面136b为平坦面,卡爪136的上表面为越向径向外侧越向下方倾斜。
如图11所示,卡爪138从主体部131的分割体134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卡爪138的作为第二接触面的上表面138a为平坦面,卡爪138的下表面为越向径向外侧越向上方倾斜。
下面,参照图12、13对继电器所具有的固定旋钮100的面板200进行说明。图12是面板200的旋钮安装部140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3是面板200的旋钮安装部150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面板200的旋钮安装部140具有第一阶梯孔部43、卡槽141和固定壁142。
从面板200的后表面的阶梯孔部43的周围立起形成有固定壁142。固定壁142呈与阶梯孔部43同心的圆环状。从固定壁142的下表面向上方凹入形成用于与旋钮100的作为固定爪的卡爪138相接触的卡槽141,并且从固定壁142的下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有凸缘144,凸缘144的内径大于旋钮100的旋转开关配合部20的主体部21的外径,以使旋转开关配合部20穿过该凸缘144。
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用于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相卡合,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用于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相接触,并且,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和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均为平坦面。
为了使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接触,并且使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接触,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1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1大致相等,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到阶梯面的距离D12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2大致相等。由此,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到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的距离(D12-D11)等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的距离(L12-L11)。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使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接触,而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不接触,这样,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1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1大致相等,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到阶梯面的距离D12大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2,由此,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到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的距离(D12-D11)大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的距离(L12-L11)。
而且,形成有卡槽141处的固定壁142的内周面到固定壁142的轴心线的距离R11稍大于主体131的轴心线到卡爪138的外周面的距离r11,并且,凸缘144的内周面到固定壁142的轴心线的距离R12小于主体131的轴心线到卡爪136、137的外周面的距离r12。
旋钮安装部150具有第一阶梯孔部53、卡槽151和固定壁152。
从面板200的后表面的阶梯孔部53的周围立起形成有固定壁152。固定壁152呈与阶梯孔部53同心的圆环状。从固定壁152的下表面向上方凹入形成有用于与旋钮100的作为固定爪的卡爪138相接触的卡槽151,并且从固定壁152的下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有凸缘154,凸缘154的内径大于旋钮100的旋转开关配合部20的主体部21的外径,以使旋转开关配合部20穿过该凸缘154。
从凸缘154的上表面154a向下方凹入形成有多个凹部156,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构成与卡爪136、137相卡合的卡合面,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用于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相接触,并且,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与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均为平坦面。
为了使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接触,并且使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接触,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1’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1大致相等,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到阶梯面的距离D12’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2大致相等。由此,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到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的距离(D12’-D11’)等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的距离(L12-L11)。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使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接触,而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不接触,这样,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到阶梯面的距离D11’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1大致相等,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到阶梯面的距离D12’大于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到操作部10的主体部13的下表面13b的距离L12,由此,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到凹部156的上表面156a的距离(D12’-D11’)大于卡爪138的上表面138a到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的距离(L12-L11)。
而且,形成有卡槽151处的固定壁152的内周面到固定壁152的轴心线的距离R11’稍大于主体131的轴心线到卡爪138的外周面的距离r11,并且,凸缘154的内周面到固定壁152的轴心线的距离R12’小于主体131的轴心线到卡爪136、137的外周面的距离r12。
对于安装于旋钮安装部140中的旋钮100而言,卡爪138能够沿着卡槽141的下表面141b连续滑动,因此在操作者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以实现连续调节。并且,卡爪136、137的下表面136b、137b与凸缘144的上表面144a接触,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以避免在未被调节的情况下,旋钮100自由转动。
对于安装于旋钮安装部150中的旋钮100而言,借助调节产生的扭转力矩,卡爪136、137分别从一个凹部156直接分别滑落至相邻的下一凹部156,因此在操作者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实现定格调节。并且,卡爪138在整周上与卡槽151的下表面151b接触,起到牢固的固定作用,以避免在未被调节的情况下,旋钮100自由转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固定爪的接触面和卡合爪的接触面均形成为与下表面13b平行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固定爪的接触面和卡合爪的接触面也可以为倾斜的面,也可以为向上方突出的曲面形状,只要将与固定爪的接触面接触的面板上的固定面以及与卡合爪的接触面接触的面板上的卡合面的形状调整为与固定爪的接触面和卡合爪的接触面相配合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示出的作用以及效果仅举例示出了本发明所产生的最佳的作用以及效果,而本发明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15)

1.一种旋钮,
具有:
操作部,呈圆柱状,具有形成为平面的上表面,
旋转开关配合部,与所述操作部同心,从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立起设置,所述下表面位于与所述上表面一侧相反的一侧,
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下表面;
该旋钮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具有:
主体部,从所述下表面立起设置,并呈包围所述旋转开关配合部状,
第一爪,用于将所述旋钮卡合在电子器件的面板上,所述第一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接触面,
第二爪,用于将所述旋钮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电子器件的面板上,所述第二爪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不同的第二接触面;
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下表面侧观察所述卡合部时,所述操作部的轴心线到所述第一爪的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操作部的轴心线到所述第二爪的外表面的最大距离,
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面比所述第二接触面更接近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爪,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爪,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爪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等间距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爪,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爪,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爪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爪。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旋转开关配合部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且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被3个以上缺口分割形成3个以上分割体,至少2个所述分割体相向配置,
所述第二爪形成在相向的分割体上,第一爪形成在其他的分割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被4个缺口分割形成4个分割体,
所述第一爪为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与形成有所述第一爪的分割体相向的分割体与旋转开关配合部形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
11.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面板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
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所述面板具有:
卡合部,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爪相卡合,
轴向固定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爪相接触的固定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
卡合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的卡合面,
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卡合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的轴向上,所述卡合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在所述操作部的周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爪相干涉的连续的槽。
15.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爪,
所述卡合部具有在所述操作部的周向上能够容纳所述卡合爪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第一爪能够通过弹性变形在该至少两个凹部之间移动。
CN201310723659.5A 2013-12-24 2013-12-24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Active CN104733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3659.5A CN10473320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3659.5A CN10473320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205A CN104733205A (zh) 2015-06-24
CN104733205B true CN104733205B (zh) 2018-07-17

Family

ID=5345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3659.5A Active CN10473320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320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310A (zh) * 2009-06-11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编码器旋钮的防脱结构
EP2672493A2 (en) * 2012-06-07 2013-12-11 Omron Corporation Rotation operation pa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477B2 (ja) * 2010-10-05 2015-05-2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操作ツマミの取付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2637546B (zh) * 2012-03-30 2014-07-09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光环的多向按键旋钮结构
CN203706983U (zh) * 2013-12-24 2014-07-09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310A (zh) * 2009-06-11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编码器旋钮的防脱结构
EP2672493A2 (en) * 2012-06-07 2013-12-11 Omron Corporation Rotation operation pa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205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6441B (zh) 冰箱顶盖装配结构
US20140138970A1 (en) Robot hand and robot
US9261413B2 (en) Clip for attaching battery temperature sensor
US9941063B2 (en) Limit switc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20170037985A1 (en) Chain and chain device
CN104733205B (zh)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US20170125927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housing
US8681024B2 (en) Encoder without stopping structure
CN203706983U (zh) 旋钮以及电子器件
CN101587791A (zh) 一种旋转开关
US9243698B2 (en) Gear drive system with adjusting structure
CN110227790A (zh) 一种铆钉机上使用的防倾斜机构
CN107615434B (zh) 开关
US20100031951A1 (en) Gas lighting device having simplified fastening means to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in particular a cooking range
CN201027800Y (zh) 枢纽器
JP2018045849A (ja) 接点式タイマースイッチ
JPH11275734A (ja) ワンタッチボックスカバー
TW201603406A (zh) 電連接器和電連接器組件
CN203880074U (zh) 档位传感器
CN204303645U (zh) 一种多档位开关
CN104097167B (zh) 棘轮工具装置
CN102568903A (zh) 滑动键及使用该滑动键的开关组件、电子装置
JP3173232U (ja) カウンター組み付け治具
US20170021492A1 (en) Tool Box
CN108930701A (zh) 卡扣及使用该卡扣的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