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1936A -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1936A
CN104721936A CN201510088452.4A CN201510088452A CN104721936A CN 104721936 A CN104721936 A CN 104721936A CN 201510088452 A CN201510088452 A CN 201510088452A CN 104721936 A CN104721936 A CN 104721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mask
mask system
rubber tube
main body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84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张赫恂
于丹
李丹
黄革
陈明辛
赵雪
金成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884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1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包括主体支架,密封圈,定位圈,过滤网,软管,头部定位系统,扣锁,固定带和连接带,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边缘;所述的定位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下部;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中心;所述的软管通过过滤网与主体支架相连;所述的头部定位系统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侧;所述的扣锁设置在主体支架和头部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的固定带设置在扣锁的两段;所述的连接带设置在两条固定带中间。本发明的设置,有利用于使用者在该鼻罩系统中,在再次进行装戴时,不需要对长度进行调节,减少重复操作,便利了使用者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睡眠时无呼吸症状群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经鼻式持续正压呼吸法,在该治疗方法中,可采用在睡眠时对使用者的鼻孔部供给400-2000pa左右的的正压气体的呼吸辅助装置,此外,作为换气不全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使用这些装置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为了向使用者的鼻孔部供给持续的正压,另外,作为将长度保持为该状态的机构,一般采用维克牢尼龙搭扣或皮带的带扣等。通常,在治疗时之外的期间将该鼻罩系统摘下,但在将其摘下的时候由于要从鼻罩系统抽出头套带子,所以,每次在装戴时都必须调节长度,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造成了多次无效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以解决现有在使用呼吸用鼻罩系统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每次在装戴时都必须调节长度,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造成了多次无效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包括主体支架,密封圈,定位圈,过滤网,软管,头部定位系统,扣锁,固定带和连接带,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边缘;所述的定位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下部;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中心;所述的软管通过过滤网与主体支架相连;所述的头部定位系统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侧;所述的扣锁设置在主体支架和头部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的固定带设置在扣锁的两段;所述的连接带设置在两条固定带中间。
所述头部定位系统包括显示屏幕和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中存储有一数据对象,在显示屏幕的预设显示区域中显示该数据对象;获得针对数据对象的至少一次预设滑动操作;在获得每一次预设滑动操作时,确定当前预设滑动操作在预设显示区域上的操作滑动距离;根据操作滑动距离以及当前预设滑动操作对应的对象滑动速度,计算数据对象的对象滑动距离;根据该对象滑动距离,滑动数据对象;其中,每一次预设滑动操作对应的对象滑动速度均不同。本发明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定位数据对象中的目标对象元素。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圈具体采用三角形铝片,有利于更好的固定呼吸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扣锁具体采用不锈钢扁嘴搭扣锁,有利更好的达到连接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带具体采用宽度为2cm尼龙布,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的头部。
优选地,密封圈具有截面呈0形的环状的基体,在环状基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开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口部较窄而底部较宽的梯形;两个环形凹槽部分会分别压紧在两个接触面上,形成环形的封闭腔。
优选地,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氯丁橡胶和硅橡胶在切胶机中切割成小块,以4:7的比例加入到密炼机中,在搅拌条件,加热温度为450℃下,将两种橡胶熔融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活性剂、玻璃纤维、PEG4000和增塑剂DOS混合在一起在球磨机中将混合物研磨成粒度为100-300μm的颗粒;混合物中含80-85wt%的橡胶,3-10wt%活性剂,1-5wt%玻璃纤维,3wt%PEG4000和5-10wt%增塑剂DOS;
步骤三,将密炼机温度缓慢降低到300℃后,将步骤二中所得的颗粒加入到密炼机中,混合均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混合溶液趁热过270目不锈钢网;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混合液经高压注塑机注入到设定尺寸的注射机模具中,得到橡胶管,在开炼机中150-180℃,150Kn的压力下硫化3-5h;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橡胶管外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在取聚四氟乙烯薄膜,将处理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晾干,涂一层聚氨酯胶,将聚四氟乙烯薄膜贴在橡胶管外表面上,100℃、1.5-2KPa压合在一起;
步骤七,在密炼炉中加热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到340℃成熔融状态,加入1-5wt%聚氨酯胶,混合均匀后,以100-150m/min的速度快速注入并穿过橡胶管,在橡胶管内表面留下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可重复上述步骤,所述橡胶管内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的厚度为0.1-0.3mm;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的橡胶管切割成厚度为0.2-0.5cm的橡胶圈,用修边机以转速为800-1200rpm,进刀速度为0.5mm-1mm/s,对橡胶管进行修边处理,即得到成品密封圈。
优选地,显示屏幕包括显示屏幕箱体、设置在显示屏幕箱体内部的LED单元、透明板和与显示屏幕箱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部件,其中,LED单元通过磁吸的方式分别与支撑部件可拆卸地连接;透明板由聚碳酸酯制成。
优选地,检测透明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方法,是通过检测亮点进行检测的方法,亮点是由于照射了存在于玻璃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光束的散射而产生的,使用检测装置不改变光束的进入角度地使玻璃板的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利用摄像部件拍摄同一微小异物由内部光束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和由内部光束I 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用图像处理部件基于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的图像判断上述微小异物在玻璃板中的位置,通过对比2个亮点的光强度,进一步判断微小异物的种类。
优选地,存储模块的导线架包括芯片座以及连接座,连接座电性连接于电性连接垫,存储芯片放置于芯片座上;
连接座为芯片座向下延伸且弯折而成;
存储模块还具有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组金属触片,第二组金属触片置于印刷电路板外表面上;
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为未经封装的集成电路晶粒;
存储模块外形为长方体形状,第一组金属触片符合USB接口协议中相应的物理规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设置,有利用于使用者在该鼻罩系统中,在再次进行装戴时,不需要对长度进行调节,减少重复操作,便利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图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主体支架,2-密封圈,3-定位圈,4-过滤网,5-软管,6-头部定位系统,7-扣锁,8-固定带,9-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包括主体支架1,密封圈2,定位圈3,过滤网4,软管5,头部定位系统6,扣锁7,固定带8和连接带9,所述的密封圈2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边缘;所述的定位圈3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下部;所述的过滤网5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中心;所述的软管5通过过滤网4与主体支架1相连;所述的头部定位系统6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上侧;所述的扣锁7设置在主体支架1和头部定位系统6的两侧;所述的固定带8设置在扣锁7的两段;所述的连接带9设置在两条固定带8中间。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圈3具体采用三角形铝片,有利于更好的固定呼吸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扣锁7具体采用不锈钢扁嘴搭扣锁,有利更好的达到连接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带8具体采用宽度为2cm尼龙布,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的头部。
优选地,密封圈具有截面呈0形的环状的基体,在环状基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开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口部较窄而底部较宽的梯形;两个环形凹槽部分会分别压紧在两个接触面上,形成环形的封闭腔。
优选地,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氯丁橡胶和硅橡胶在切胶机中切割成小块,以4:7的比例加入到密炼机中,在搅拌条件,加热温度为450℃下,将两种橡胶熔融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活性剂、玻璃纤维、PEG4000和增塑剂DOS混合在一起在球磨机中将混合物研磨成粒度为100-300μm的颗粒;混合物中含80-85wt%的橡胶,3-10wt%活性剂,1-5wt%玻璃纤维,3wt%PEG4000和5-10wt%增塑剂DOS;
步骤三,将密炼机温度缓慢降低到300℃后,将步骤二中所得的颗粒加入到密炼机中,混合均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混合溶液趁热过270目不锈钢网;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混合液经高压注塑机注入到设定尺寸的注射机模具中,得到橡胶管,在开炼机中150-180℃,150Kn的压力下硫化3-5h;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橡胶管外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在取聚四氟乙烯薄膜,将处理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晾干,涂一层聚氨酯胶,将聚四氟乙烯薄膜贴在橡胶管外表面上,100℃、1.5-2KPa压合在一起;
步骤七,在密炼炉中加热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到340℃成熔融状态,加入1-5wt%聚氨酯胶,混合均匀后,以100-150m/min的速度快速注入并穿过橡胶管,在橡胶管内表面留下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可重复上述步骤,所述橡胶管内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的厚度为0.1-0.3mm;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的橡胶管切割成厚度为0.2-0.5cm的橡胶圈,用修边机以转速为800-1200rpm,进刀速度为0.5mm-1mm/s,对橡胶管进行修边处理,即得到成品密封圈。
优选地,显示屏幕包括显示屏幕箱体、设置在显示屏幕箱体内部的LED单元、透明板和与显示屏幕箱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部件,其中,LED单元通过磁吸的方式分别与支撑部件可拆卸地连接;透明板由聚碳酸酯制成。
优选地,检测透明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方法,是通过检测亮点进行检测的方法,亮点是由于照射了存在于玻璃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光束的散射而产生的,使用检测装置不改变光束的进入角度地使玻璃板的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利用摄像部件拍摄同一微小异物由内部光束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和由内部光束I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用图像处理部件基于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的图像判断上述微小异物在玻璃板中的位置,通过对比2个亮点的光强度,进一步判断微小异物的种类。
优选地,存储模块的导线架包括芯片座以及连接座,连接座电性连接于电性连接垫,存储芯片放置于芯片座上;
连接座为芯片座向下延伸且弯折而成;
存储模块还具有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组金属触片,第二组金属触片置于印刷电路板外表面上;
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为未经封装的集成电路晶粒;
存储模块外形为长方体形状,第一组金属触片符合USB接口协议中相应的物理规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设置,有利用于使用者在该鼻罩系统中,在再次进行装戴时,不需要对长度进行调节,减少重复操作,便利了使用者的使用。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包括主体支架,密封圈,定位圈,过滤网,软管,头部定位系统,扣锁,固定带和连接带;
密封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边缘;定位圈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下部;过滤网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中心;软管通过过滤网与主体支架相连;头部定位系统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侧;扣锁设置在主体支架和头部固定板的两侧;固定带设置在扣锁的两段;连接带设置在两条固定带中间;
头部定位系统包括显示屏幕和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中存储有一数据对象,在显示屏幕的预设显示区域中显示该数据对象;获得针对数据对象的至少一次预设滑动操作;在获得每一次预设滑动操作时,确定当前预设滑动操作在预设显示区域上的操作滑动距离;根据操作滑动距离以及当前预设滑动操作对应的对象滑动速度,计算数据对象的对象滑动距离;根据对象滑动距离,滑动数据对象;
定位圈具体采用三角形铝片;扣锁具体采用不锈钢扁嘴搭扣锁;固定带具体采用宽度为2cm尼龙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具有截面呈0形的环状的基体,在环状基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开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口部较窄而底部较宽的梯形;两个环形凹槽部分会分别压紧在两个接触面上,形成环形的封闭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氯丁橡胶和硅橡胶在切胶机中切割成小块,以4:7的比例加入到密炼机中,在搅拌条件,加热温度为450℃下,将两种橡胶熔融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活性剂、玻璃纤维、PEG4000和增塑剂DOS混合在一起在球磨机中将混合物研磨成粒度为100-300μm的颗粒;混合物中含80-85wt%的橡胶,3-10wt%活性剂,1-5wt%玻璃纤维,3wt%PEG4000和5-10wt%增塑剂DOS;
步骤三,将密炼机温度缓慢降低到300℃后,将步骤二中所得的颗粒加入到密炼机中,混合均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混合溶液趁热过270目不锈钢网;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混合液经高压注塑机注入到设定尺寸的注射机模具中,得到橡胶管,在开炼机中150-180℃,150Kn的压力下硫化3-5h;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橡胶管外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在取聚四氟乙烯薄膜,将处理表面用砂磨机打磨后,用水、乙醇和丙酮分别擦拭后,晾干,涂一层聚氨酯胶,将聚四氟乙烯薄膜贴在橡胶管外表面上,100℃、1.5-2KPa压合在一起;
步骤七,在密炼炉中加热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到340℃成熔融状态,加入1-5wt%聚氨酯胶,混合均匀后,以100-150m/min的速度快速注入并穿过橡胶管,在橡胶管内表面留下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可重复上述步骤,所述橡胶管内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薄膜的厚度为0.1-0.3mm;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的橡胶管切割成厚度为0.2-0.5cm的橡胶圈,用修边机以转速为800-1200rpm,进刀速度为0.5mm-1mm/s,对橡胶管进行修边处理,即得到成品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显示屏幕包括显示屏幕箱体、设置在显示屏幕箱体内部的LED单元、透明板和与显示屏幕箱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部件,其中,LED单元通过磁吸的方式分别与支撑部件可拆卸地连接;透明板由聚碳酸酯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透明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方法,是通过检测亮点进行检测的方法,亮点是由于照射了存在于玻璃板内部的微小异物的光束的散射而产生的,使用检测装置不改变光束的进入角度地使玻璃板的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利用摄像部件拍摄同一微小异物由内部光束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和由内部光束II照射而产生的亮点,用图像处理部件基于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的图像判断上述微小异物在玻璃板中的位置,通过对比2个亮点的光强度,进一步判断微小异物的种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其特征在于,存储模块的导线架包括芯片座以及连接座,连接座电性连接于电性连接垫,存储芯片放置于芯片座上;
连接座为芯片座向下延伸且弯折而成;
存储模块还具有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组金属触片,第二组金属触片置于印刷电路板外表面上;
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为未经封装的集成电路晶粒;
存储模块外形为长方体形状,第一组金属触片符合USB接口协议中相应的物理规范。
CN201510088452.4A 2015-02-26 2015-02-26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Pending CN104721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8452.4A CN104721936A (zh) 2015-02-26 2015-02-26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8452.4A CN104721936A (zh) 2015-02-26 2015-02-26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1936A true CN104721936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4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8452.4A Pending CN104721936A (zh) 2015-02-26 2015-02-26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19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1806A (zh) * 2015-09-01 2015-11-11 济南方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科用医疗鼻罩
CN107281608A (zh) * 2017-06-06 2017-10-24 成都润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吸氧率的呼吸面罩
CN110354359A (zh) * 2019-02-20 2019-10-22 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器固定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1806A (zh) * 2015-09-01 2015-11-11 济南方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科用医疗鼻罩
CN107281608A (zh) * 2017-06-06 2017-10-24 成都润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吸氧率的呼吸面罩
CN110354359A (zh) * 2019-02-20 2019-10-22 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器固定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1936A (zh) 一种新型呼吸用鼻罩系统
US9161802B2 (en) Patterned electrodes for tissue treatment systems
JP2003514589A (ja) 視床下部視索前野の局部加熱を提供する方法と装置
JP2013085621A5 (zh)
CN206228327U (zh) 生理参数监测及睡眠干预装置
CN204468120U (zh) 一种新型医用防护屏
CN205337704U (zh) 多功能防护面罩
CN211158185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CN218607668U (zh) 一种重症监护科护理用多功能呼吸罩
CN206365881U (zh) 一种便携式静脉显示仪
CN210020690U (zh) 一种便于点滴针头固定的保暖手套
CN213312996U (zh) 一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床
CN213666844U (zh) 消化内科护理用鼻饲管固定装置
CN212037722U (zh) 微波消融针固定架
CN205493929U (zh) 一种泌尿外科包扎压力带
CN213491359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
CN212439041U (zh) 一种新型蒸汽眼罩
CN212369204U (zh) 一种奥沙利铂床栏保护装置
CN208611113U (zh) 一种能够防止鼻胃管滑脱的医疗用头套
CN212973852U (zh) 一种基础护理用辅助上药装置
CN220695436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强脉冲治疗用眼罩
CN209611448U (zh) 一种甲状腺核素治疗后防护装置
CN217112898U (zh) 一种光亮感应自动调整功能的mr头显全息装置
CN218187488U (zh) 雾化模块及便携式呼吸治疗设备
CN208097104U (zh) 外科护理用输氧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