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5017A -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5017A
CN104715017A CN201510057229.3A CN201510057229A CN104715017A CN 104715017 A CN104715017 A CN 104715017A CN 201510057229 A CN201510057229 A CN 201510057229A CN 104715017 A CN104715017 A CN 104715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bject
entitlement
data
party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72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572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5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5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3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r coping with limited storage space, e.g. in mobil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8Data partitioning,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信息量也是爆炸式增长。出于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出现了很多供用户使用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的数据仅仅给小范围内的用户使用;例如:某一所大学系统的数据库,仅仅只是给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使用;某一个银行系统的数据库,仅仅只是给该银行的员工使用;某一个社团系统的数据库,仅仅只是给该社团的成员使用。
但是,上述情况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小范围内的用户数量有限,数据库中的数据很多情况下处于闲置的状态;另一方面,有时候其它系统的用户也需要使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时,由于该数据库不对其它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从而使得其它系统的用户无法使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这也容易造成数据库中的数据没有被充分使用。因此,上述情况使得数据在各个数据库中沉积,造成数据浪费,占用数据库存储空间,不能有效让数据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能够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所述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并且将属于所述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被请求方,同时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所述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步骤包括: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所述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所述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之前包括: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执行所述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否则不执行所述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并且将属于所述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被请求方,同时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所述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所述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其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返回第一执行模块,否则不返回第一执行模块。
其中,所述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由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由于当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没有或者没有条件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而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利用和交互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服务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发明方法的使用场景可以是:假设甲有自己的A数据,但不可能无条件共享给他人,同时甲需要他人的B数据,但他人同样不可能无条件共享给甲,这时为了同时方便甲和他人,为了使得数据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具体来说,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
请求方主要是指希望获得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用户、客户、或者买方;被请求方主要是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提供者,或者卖方。
第二数据对象是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对象,第一数据对象仅仅只是第二数据对象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而且,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的,也就是说,被请求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第一数据对象对请求方开放。
例如:大学系统里的数据库中包括自然科学数据库、社会科学数据库;自然科学数据库又包括建筑、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方面的数据库。在这里,可以将自然科学数据库和社会科学数据库作为第二数据对象看待,将自然科学数据库或者社会科学数据库作为第一数据对象;或者将自然科学数据库作为第二数据对象看待,将建筑、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或者医学等方面的数据库作为第一数据对象。
又例如:个人或者企业拥有房产的时候,可以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以发行债券,可以将房产作为第二数据对象,将发行的债券作为第一数据对象。
步骤S102: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
第一预定条件是指在请求方请求获取第一数据对象时,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条件,例如可以是被请求方和请求方达成的合同条件或手续条件等。
第三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请求方,也就是说,请求方是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
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也就是说请求方取得了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也就是说作为请求方和被请求方之间的数据对象互换,被请求方取得了本来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也就是说,当该期限到达后,请求方需要将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
例如:大学1有第一数据库(第二数据对象),第一数据库中包括第一子数据库(第一数据对象);大学2手中有第一部分现金(第三数据对象);假设大学2想使用大学1的第一子数据库,为此大学2和大学1签订了合同,并确定了相关的手续;当大学2请求获取第一子数据库时,如果服务器判断满足签订的合同,则将第一子数据库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大学2,同时将第一部分现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大学1(可以理解为大学1以第一子数据库的所有权/使用权来面向社会融资);同时,设置一年的时间,规定当一年到期后,第一子数据库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大学1。
又例如:个人或者企业拥有房产的时候,可以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以发行债券,可以将房产作为第二数据对象,将发行的债券作为第一数据对象,用户手中的第一部分现金作为第三数据对象。当用户请求获取发行的债券的时候,只要用户的现金购买债券,即可将发行的债券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用户;同时将用户购买债券的现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发行者(需要银行系统协助完成);同时,设置两年的时间,规定当两年到期后,发行的债券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发行者。
步骤S103: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第四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被请求方,也就是说,被请求方是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当期限到期后,被请求方需要以本来属于被请求方的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从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如果期限到期后,被请求方没有或者没有条件将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那么,将本来属于被请求方的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还是接着上述的第一个例子:大学1手中的第二部分现金作为第四数据对象,当期限到期后,大学1应该返回大学2第二部分现金,同时取回第一子数据库的所有权/使用权;如果期限到期后,大学1拿不出第二部分现金,没法返回大学2,那么大学2获得第一数据库(也就是大学1的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权/使用权。
接着上述的第二个例子:发行者手中的第二部分现金作为第四数据对象,当期限到期后,发行者应该返回用户第二部分现金,同时取回发行的债券的所有权/使用权;如果期限到期后,发行者拿不出第二部分现金,没法返回用户,那么用户获得发行者的房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在实际应用中,该步骤形式可能为出具证明之类,实质上需要依合同或协议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执行)。
本发明实施方式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由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由于当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没有或者没有条件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而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利用和交互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
其中,在步骤S103中,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步骤包括:
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第五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被请求方,也就是说,被请求方也是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其中,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第五数据对象为需在期限内分次将第五数据对象本身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上述文字具体可以理解为:判断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是否以比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多,以比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和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之和少的价值,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
例如,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是M1,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是M2,那么第五数据对象的价值小于M2,当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时,判断被请求方所给出的数据对象的价值是否是大于M1,而小于(M1+M2)。
进一步地,第五数据对象也可以理解为利息。
通过上述方法,由于被请求方向请求方付出更多的价值,进一步刺激请求方请求使用被请求方的数据,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
其中,服务器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步骤之前包括:
服务器判断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执行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步骤,否则不执行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步骤。
这个步骤是为了确认被请求方是否真正拥有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例如:如果第二数据对象是自然科学数据库,确认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自然科学数据库的版权或者使用权;如果第二数据对象是房产,确认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该房产,是否还有其他的按揭或抵押等。如果完全拥有,则执行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步骤,否则不执行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步骤。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进一步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利用和交互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
其中,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这使得服务器的运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变化。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
持有房产的企业或个人可把一套或数套房产(第二数据对象)抵押发行债倦(第一数据对象)。债倦发行数量略低于房产的市值(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发行人(被请求方)定期向债倦购买人(请求人)支付利息(第五数据对象),并在期限到期后全额(第四数据对象)赎回债倦(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如果发行人不能按约支付利息或赎回债倦,债倦即自动转换为抵押资产(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即房产,完成交易。
其中,第一预定条件全部事先由发行人(被请求方)和投资人(请求方)确定,并形成合同。
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在上述实例中后,除了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外,还具有如下的商业效果:能够解决房屋空置、地产商资金紧张、且又不降价销售、和社会资金的出处的社会问题;风险能够控制,例如:将齐全准确的房产信息给投资人做分析和投资决定,对资产市值正确地估价,房产资料及抵押手续完备,确保一旦发行人失约资产可顺利转换,从而避免投资人的损失。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服务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该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101、第一处理模块102以及第二处理模块103。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
请求方主要是指希望获得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用户、客户、或者买方;被请求方主要是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提供者,或者卖方。
第二数据对象是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对象,第一数据对象仅仅只是第二数据对象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而且,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的,也就是说,被请求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第一数据对象对请求方开放。
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
第一预定条件是指在请求方请求获取第一数据对象时,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的条件,例如可以是被请求方和请求方达成的合同条件或手续条件等。
第三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请求方,也就是说,请求方是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
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也就是说请求方取得了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也就是说作为请求方和被请求方之间的数据对象互换,被请求方取得了本来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也就是说,当该期限到达后,请求方需要将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
第二处理模块103用于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第四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被请求方,也就是说,被请求方是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当期限到期后,被请求方需要以本来属于被请求方的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从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如果期限到期后,被请求方没有或者没有条件将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那么,将本来属于被请求方的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本发明实施方式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同时为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服务器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由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相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将属于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被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由于当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没有或者没有条件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而将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利用和交互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
其中,第二处理模块103还用于判断若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第五数据对象原本属于被请求方,也就是说,被请求方也是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拥有者。其中,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第五数据对象为需在期限内分次将第五数据对象本身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上述文字具体可以理解为:判断在期限内,被请求方是否以比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多,以比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和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之和少的价值,取回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
通过上述方法,由于被请求方向请求方付出更多的价值,进一步刺激请求方请求使用被请求方的数据,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减少无效数据挤占存储空间的机会,使网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分配合理化。
其中,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返回第一执行模块102,否则不返回第一执行模块102。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进一步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利用和交互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进一步促进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各个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利用和交互。
其中,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这使得服务器的运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
所述服务器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并且将属于所述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被请求方,同时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
所述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步骤包括:
服务器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所述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所述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之前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执行所述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否则不执行所述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
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方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对象与第二数据对象关联并且所有第一数据的价值小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对象是被请求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而对外发行;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按照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对象的请求将相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请求方,并且将属于所述请求方的第三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所述被请求方,同时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返回被请求方设置一期限;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判断若在所述期限内所述被请求方未以其第四数据对象和第五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为前提而取回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对象的价值不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所述第五数据对象定义为需在所述期限内分次将其所有权/使用权划为请求方,并且价值低于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价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被请求方是否完全拥有所述第二数据对象的所有权/使用权,若完全拥有,则返回第一执行模块,否则不返回第一执行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单独运作或集成于金融服务器中。
CN201510057229.3A 2015-02-03 2015-02-03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Pending CN104715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229.3A CN104715017A (zh) 2015-02-03 2015-02-03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229.3A CN104715017A (zh) 2015-02-03 2015-02-03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017A true CN104715017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1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7229.3A Pending CN104715017A (zh) 2015-02-03 2015-02-03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501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843A (zh) * 2011-10-20 2013-04-24 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KR20130047042A (ko) * 2011-10-31 2013-05-08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분산 데이터 저장소를 위한 데이터 파티셔닝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843A (zh) * 2011-10-20 2013-04-24 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KR20130047042A (ko) * 2011-10-31 2013-05-08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분산 데이터 저장소를 위한 데이터 파티셔닝 장치 및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华未: "美联储房产抵押债券回购业务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hiff Land reform in South Africa: a status report 2008
Ronald et al. Testing home ownership as the cornerstone of welfare: Lessons from East Asia for the West
US202001597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okenizing patents
Liu et al. Pricing and coordination of vaccine supply chain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Szalavetz Post-crisis approaches to state intervention: New developmentalism or industrial policy as usual?
Su et al. State intervention in land supply and its impact o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efecture-level cities
Parreño-Castellano et al. Foreclosures and evictions in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post-crisis period in Spain
Clark et al. Bitcoin, blockchain, and the energy sector
Ylyin et al. E-trade with direct lending and normalized money
Turt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d project design in India
Marek et al. The challenge of implementing European Union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new member states: The Urban Waste Water Treatment Directive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Poland
Njinkeu et al. Aid for trade and development
Luo et al.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Public Rental Housing Management Scheme in China: A Step Forward or an Uncertain Fate?
Coulson et al. The cost of a sustainable water supply at network kiosks in Peri-Urban Blantyre, Malawi
Nam et al. IP dLedger-Decentralized ledg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Kim The role of foreign firms in China’s urban trans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Suzhou
Siwandeti et al. Vendors’ willingness drivers for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electronic procurement system, Ilala District, Tanzania
CN10471501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Inshakova et al. General energy policy and ways of development of legal regulation of foreign trade turnover of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BRICS countries
Zhilkina et 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aspects of smart city–AI at citizens’ service
Tang et 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wer retailers and 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elmier Social capital and folk lending in China’s hottest financial market
Khan et al. Proposing a waqf based ijarah smart sukuk model for development of waqf properties
Qi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forces on urban land ownership reform in transitional China
Wei et al. The changing real estate supply and investment patterns in China: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n affordable hou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