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4696A - 触控显示基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4696A
CN104714696A CN201510151497.1A CN201510151497A CN104714696A CN 104714696 A CN104714696 A CN 104714696A CN 201510151497 A CN201510151497 A CN 201510151497A CN 104714696 A CN104714696 A CN 104714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ouching signals
touch display
data line
around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1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4696B (zh
Inventor
傅建豪
李敏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514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469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2010102317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8939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4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4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46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一画素数组;至少一驱动芯片,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多条数据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数据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连接而具有一连接点,且任意两条相邻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的连接点具有一相等的间距;以及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连接;其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起始点与一第一绕折部分;当两条或以上触控信号读取线具有第一起始点时,至少其中一个第一起始点与其他第一起始点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尤指一种具有阻抗均化设计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触控显示基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类型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与影音播放器等可携式电子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面板作为人机数据的沟通接口,藉此节省电子产品的体积。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主要是通过一触控感测数组来实现,其中触控感测数组具有多个水平方向的感测垫以及垂直方向的感测垫,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输入装置于触控面板的表面进行输入时,相对应的感测垫的位置会产生电容值的变化,藉以产生输入位置的水平坐标或垂直坐标。
依据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整合方式不同,触控显示面板可大致区分为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在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架构中,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分开独立制作,且触控面板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表面;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架构中,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整合制作,例如触控感测数组与触控信号读取线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内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由于具有厚度薄与透光率高的优点,已逐渐成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主流产品。
然而,由于用以传递触控输入信号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必须与显示面板本身的线路,例如数据线共同布设,因此在彼此阻抗不匹配的状况下,触控信号读取线与相邻数据线之间会相互影响,而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阻抗匹配的触控显示基板。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包括:一画素数组;至少一驱动芯片,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多条数据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数据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连接而具有一连接点,且任意两条相邻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的连接点具有一相等的间距;以及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连接;其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起始点与一第一绕折部分;当两条或以上触控信号读取线具有第一起始点时,至少其中一个第一起始点与其他第一起始点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其包含上述触控显示基板。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基板器利用设置具有不对称设计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作法,可使得触控信号读取线与数据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故可有效提升显示画面与触控感测灵敏度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图2则绘示了图1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触控显示基板
12 显示区
14 周边电路区
16 画素数组
18 驱动芯片
20 数据线
201 第一部分
202 第二部分
203 第三部分
201S 起始点
201L 直线部分
201B 绕折部分
202S 起始点
202B 绕折部分
202L 直线部分
22 触控信号读取线
221 第一部分
222 第二部分
223 第三部分
221S 起始点
221L 直线部分
221B 绕折部分
222S 起始点
222L 直线部分
222B 绕折部分
222B1 第一挠折线
222B2 第二挠折线
L1 第一长度
L2 第二长度
24 栅极线
R 红色次画素
G 绿色次画素
B 蓝色次画素
H1 水平线
H2 水平线
H3 水平线
H4 水平线
V1 垂直延伸线
V2 垂直延伸线
G1 间距
G2 间距
G3 间距
W 宽度
P1 连接点
P2 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显示基板的示意图,而图2则绘示了图1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器为将触控面板整合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器,其中触控面板可为例如电容式触控面板,但不以此为限,而本发明的触控显示器可为各式触控显示器,例如液晶触控显示器、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器或电泳式触控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显示器可另包括另一基板(图未示),以及一显示介质层(图未示)设置于触控显示基板10与另一基板之间,其中显示介质层依照触控显示器的种类不同而可为例如液晶层、有机发光层或电泳层等。触控显示基板10为设置有开关组件的数组基板,其包括显示区12、周边电路区14、画素数组16、至少一驱动芯片18、多条数据线20、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22以及多条栅极线24。画素数组16设置于显示区12,而周边电路区14位于画素数组16的周边,例如周边电路区14可位于显示区12的一侧、两侧、三侧或环绕显示区12。驱动芯片18设置于周边电路区14,多条数据线20设置于显示区12内并延伸至周边电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22设置于显示区12并延伸至周边电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多条栅极线24设置于显示区12并延伸至周边电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画素数组16包括多个呈数组排列的次画素,例如红色次画素R、绿色次画素G与蓝色次画素B,且各次画素具有一宽度W。数据线20用以将驱动芯片18产生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画素数组16,而触控信号读取线22则用以将触控感测组件(图未示)接收到的触控输入信号传递至驱动芯片18,以判断出被触控的正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用以产生的数据信号的电路以及处理触控输入信号的电路整合于驱动芯片18,因此触控信号读取线22布设于部分相邻的数据线20之间,并电性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芯片18;另外,栅极线24则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芯片18。
在本实施例中,各数据线20包括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与第三部分203,其中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数组16电性连接,各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设置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之间并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连接,且任两相邻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G1。此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与相对应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以斜向方式连接。上述的斜向方式连接意指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分别与第一部分201以及第二部分202的方向具有非直角的夹角,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方向为垂直方向,而相对应的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则为不平行亦不垂直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斜向。另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与相对应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亦可能连接成一直线,也就是说,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实际上为一直线。再者,部分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具有起始点202S、直线部分202L与绕折(winding)部分202B,其中直线部分202L设置于起始点202S与绕折部分202B之间并分别与起始点202S与绕折部分202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包括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与第三部分223,其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与该相对应的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与画素数组16电性连接,且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三部分223设置于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之间并与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连接。此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部分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三部分223与相对应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以斜向方式连接。上述的斜向方式连接的定义同上段所述。亦即,在本实施例中,部分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的方向为垂直方向,而第三部分223的方向则为不平行亦不垂直于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的斜向。另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三部分223与相对应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与第二部分222亦可能连接成一直线。再者,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具有起始点222S、直线部分222L与绕折部分222B,其中直线部分222L设置于起始点222S与绕折部分222B之间并分别与起始点222S与绕折部分222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20可由单一层导电层所构成,该导电层可以是与画素数组16中的组件相同的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或是由多层导电层所叠合所构成,例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共同叠合所构成或是至少一金属层与透明导电层共同叠合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触控信号读取线22可由单一层导电层所构成,例如与栅极线24同一层的第一金属层或与数据线20同一层的第二金属层,或是由多层导电层所叠合所构成,例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共同叠合所构成或是至少一金属层与透明导电层共同叠合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可由同一层导电层或相同的多层导电层所构成,并利用同一光罩定义图案,但不以此为限。
由于画素数组16与驱动芯片18的尺寸与相对位置不同,各数据线20与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长度会有所不同,而会导致各数据线20与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具有不同的阻抗。因此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绕折部分202B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挠折部分222B具有调整阻抗的作用。精确地说,利用改变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22的挠折部分202B与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挠折部分222B的长度、挠折次数或是导电层的组成及/或结构,可使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大体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阻抗。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0的挠折部分202B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挠折部分222B以往复曲折(zigzag)方式加以实现,但不以此为限,而可以其它任何型式的可达成调整阻抗的挠折方式加以实现。
在本发明的架构中,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且其分别对应于画素数组16内的次画素R、G、B,换言的,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1之间的间距G1大体上等于次画素R、G、B的宽度W,但用以布设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22的挠折部分202B及与其相邻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挠折部分222B的区域均分给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例如,当触控信号读取线22设置于两条相邻的数据线20之间时,则触控信号读取线2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2以及位于其一侧的数据线20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1具有一间距G2,而触控信号读取线2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2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数据线20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1具有一间距G3,且间距G2加上间距G3等于间距G1。通过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V1的不对称的设计并调整绕折部分222B的长度与挠折次数,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可布设于相邻的数据线20的绕折部分202B的空间内,换言之,在周边电路区14内,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大体上为均匀分布,而可使得所有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与数据线20具有大体上相等的阻抗,进而提升显示画面与触控感测灵敏度的均一性。更精确地说,在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数组16的连接点P1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间距G1的状况下,利用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的不对称设计及/或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挠折部分202B的不对称设计,可于有限空间内适当地分配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挠折部分202B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藉此使得所有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与数据线20具有大体上相等的阻抗。
请参考图3。图3绘示了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组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如图3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空间容许的状况下,为了进一步使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阻抗更加匹配,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及/或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亦可具有挠折设计。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可具有起始点201S、直线部分201L与绕折部分201B,其中直线部分201L设置于起始点201S与绕折部分201B之间并分别与起始点202S与绕折部分202B连接。此外,部分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亦可具有起始点221S、直线部分221L与绕折部分221B,其中直线部分221L设置于起始点221S与绕折部分221B之间并分别与起始点221S与绕折部分221B连接。同样地,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的绕折部分201B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的挠折部分221B具有调整阻抗的作用。精确地说,利用改变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的挠折部分201B与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一部分221的挠折部分221B的长度、挠折次数或是导电层的组成及/或结构,使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大体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阻抗。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0的挠折部分201B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挠折部分221B以往复曲折方式加以实现,但不以此为限,而可以其它任何型式的可达成调整阻抗的挠折方式加以实现。
请再参考图4。图4绘示了本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据线20的绕折部分202B设置于起始点202S的垂直延伸线V2(亦即与直线部分202L平行的方向)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复绕折。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20的绕折部分202B可对称于起始点202S的垂直延伸线V2,亦或不对称于起始点202S的垂直延伸线V2。此外,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至少设置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V1(亦即与直线部分222L平行的方向)的一侧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复绕折,且绕折部分222B不对称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设置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20之间,且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复绕折。在本实施例中所绘示的信号读取线22反复绕折三次,因此绕折部分222B包括第一挠折线222B1与第二挠折线222B2,分别设置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V1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挠折线222B1具有一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长度L1,第二挠折线222B2具有一沿水平方向的第二长度L2,且第一长度L1不等于第二长度L2,因此绕折部分222B是不对称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V1。本发明并不限定数据线20或信号读取线22的绕折次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以根据数据线20或信号读取线22所设置的位置或是根据所欲调整的数据线20或信号读取线22的阻抗,对应设计某一数据线20或某一信号读取线22绕折次数,以及调整第一挠折线222B1的第一长度L1与第二挠折线222B2的第二长度L2。
此外,为了调整各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阻抗,至少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与其它数据线20的第二部份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4中,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1上,而另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2上;或是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与其它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4中,位于图4的右侧的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3上,而位于图4的左侧的另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4上;或是至少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与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4中,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1上,而相邻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3上。
请再参考图5。图5绘示了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为简化说明并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不同,本实施例的各组件使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标号标注,并不再对相同部分进行赘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绕折部分222B仅设置于起始点222S的垂直延伸线V1的一侧(左侧),而并未向垂直延伸线V1的另一侧(右侧)延伸,因此相对于图4的实施例,绕折部分222B仅具有第一挠折线或第二绕折线。同样地,为了调整各数据线20与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阻抗,至少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与其它数据线20的第二部份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5中,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1上,而另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2上;或是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与其它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5中,位于图5的右侧的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3上,而位于图5的左侧的另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4上;或是至少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与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不同水平线上,例如在图5中,一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点202S位于水平线H1上,而一触控信号读取线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点222S位于水平线H3上。图4与图5是以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绕折配置与不对称设计,但不以此为限。例如,数据线的第一部分及/或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一部分亦可采取上述任一种配置及不对称设计。
请再参考表1与表2。表1是表列采用本发明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对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值的影响,而表2是表列采用本发明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对于数据线的阻抗值的影响。如表1所示,实际测量的结果显示,在现有设计的架构下,在所有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内,具有最大阻抗(RMax)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值为575欧姆,而具有最小阻抗(RMin)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值为127欧姆,两者的阻抗值的差距达到448欧姆;在本发明设计的架构下,在所有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内,具有最大阻抗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值为575欧姆,而具有最小阻抗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值为536欧姆,两者的阻抗值的差距仅为39欧姆。如表2所示,实际测量的结果显示,在现有设计的架构下,数据线的阻抗值大致介于624欧姆与649欧姆之间,但部分相邻的数据线的阻抗值差距的绝对值达到16欧姆;在本发明的架构下,数据线的阻抗值大致介于554欧姆与576欧姆之间,且相邻的数据线的阻抗值差距的绝对值均低于5欧姆。并且,比较表1与表2,触控信号读取线与数据线之间的阻抗值差距亦有明显的改善。
上述实际量测结果显示了本发明的具有不对称设计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确实可有效调整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阻抗,而使得各触控信号读取线之间、各数据线之间,以及触控信号读取线与数据线之间的阻抗匹配。
表1
表2

Claims (15)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画素数组;
一周边电路区,位于该画素数组的周边;
至少一驱动芯片,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
多条数据线,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该数据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该数据线的该第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芯片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各该数据线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电性连接而具有一连接点,且任意两条相邻的该数据线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的该连接点具有一相等的间距;以及
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芯片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电性连接;
其中至少一条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起始点与一第一绕折部分;当两条或以上该触控信号读取线具有该第一起始点时,至少其中之一个该第一起始点与其他该第一起始点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至少一条该数据线的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起始点与一第二绕折部分;当两条或以上该数据线具有该第二起始点时,至少其中之一个该第二起始点与其他该第二起始点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至少其中之一个该第一起始点与至少其中之一个该第二起始点位于不同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该第一绕折部分至少设置于该第一起始点的一第一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绕折,且该第一绕折部分不对称于该第一起始点的该第一垂直延伸线;和/或,该第二绕折部分至少设置于该第二起始点的一第二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绕折,且该第二绕折部分不对称于该第二起始点的该第二垂直延伸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该第一绕折部分至少设置于该第一起始点的一第一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绕折,且该第一绕折部分不对称于该第一起始点的该第一垂直延伸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的该第一绕折部分包括一第一挠折线与一第二挠折线,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起始点的该第一垂直延伸线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挠折线具有一沿该水平方向的第一长度,该第二挠折线具有一沿该水平方向的第二长度,且该第一长度不等于该第二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的该第一绕折部分仅设置于该第一起始点的该垂直延伸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还具有一直线部分,设置于该第一起始点与该第一绕折部分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起始点与该第一绕折部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三绕折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还包括一第三部分,设置于相对应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并与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连接,且至少部分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三部分与相对应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以斜向方式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至少部分该数据线的该第一部分具有一第四绕折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各该数据线还包括一第三部分,设置于相对应的该数据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连接,且至少部分该数据线的该第三部分与相对应的该数据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以斜向方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至少一条该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各该数据线由多层导电层叠合所构成;和/或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由多层导电层叠合所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通过同一光罩定义图案。
CN201510151497.1A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4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497.1A CN104714696B (zh)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497.1A CN104714696B (zh)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基板
CN 201010231715 CN101893962A (zh)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1715 Division CN101893962A (zh)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4696A true CN104714696A (zh) 2015-06-17
CN104714696B CN104714696B (zh) 2017-11-24

Family

ID=5341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149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4696B (zh) 2010-07-08 2010-07-08 触控显示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469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8676A (zh) * 2005-11-14 2007-03-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及电子模块
US20080024461A1 (en) * 2003-12-15 2008-01-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ing harness and touch sensor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673016A (zh) * 2009-10-23 2010-03-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1699379A (zh) * 2009-11-05 2010-04-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4461A1 (en) * 2003-12-15 2008-01-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ing harness and touch sensor incorporating same
CN1928676A (zh) * 2005-11-14 2007-03-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及电子模块
CN101673016A (zh) * 2009-10-23 2010-03-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1699379A (zh) * 2009-11-05 2010-04-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4696B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62899B (en)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panels and the array substrates thereof
US10416820B2 (en) Display device
TWI403937B (zh) 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
US8289294B2 (e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panel
US9542048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14712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830881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2135833A (zh) 触控面板
CN107037625A (zh) 具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以及传感器装置
US11099696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 substrate
CN108255350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53474A (zh) 触控面板
EP3567460B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0466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126312B2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902119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4077002A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JP2019082798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4951170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1673004A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708341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M500929U (zh) 觸控式螢幕設備及其單層互電容觸控式螢幕體和電子裝置
CN10170669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测单元
CN101893962A (zh) 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
CN111948859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