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302B -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302B
CN104703302B CN201310667053.4A CN201310667053A CN104703302B CN 104703302 B CN104703302 B CN 104703302B CN 201310667053 A CN201310667053 A CN 201310667053A CN 104703302 B CN104703302 B CN 104703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signal
heating
resistance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70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302A (zh
Inventor
李广利
胡高义
林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I YONGCHANG COMMUNICATI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JI YONGCHANG COMMUNICATI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JI YONGCHANG COMMUNICATI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QIJI YONGCHANG COMMUNICATION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70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3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用来提高该电子装置内部的一环境温度,该加热系统包括:一感测模块,该感测模块用来感测该环境温度,以产生一环境温度值;一比较模块,该比较模块耦接于该感测模块,用来根据该环境温度值,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及一第二控制信号;一运作模块,该运作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用来转换一电源电压以输出一加热电压,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调整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以及一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及该运作模块,用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决定是否使用该加热电压来执行加热,以提高该环境温度。本发明可使电子装置灵活地执行加热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而不超过所要求的功耗。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尤指一种可在不超过特定功耗下,灵活地执行加热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环境温度的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通过以太网络来传输数据信号的电子装置如网络桥接器(AccessPoint)、网络电话机或网络摄像机等,其还需连接电源线来获取运作所需的电源才能正常运作。因此,为了解决电子装置需外接电源线及增置相对应的外部电源转换器等极不便利的问题,在原有以太网络的传输标准IEEE802.3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可在以太网络线上传输电源的相关标准,即IEEE802.3af或IEEE802.3at标准,以实现以太网供电(PowerOverEthernet,POE)的技术。根据IEEE802.3af或IEEE802.3at的标准,一个完整的以太网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PowerSourcingEquipment,PSE)和受电端设备(PoweredDevice,PD)两部分。供电端设备用来供电给受电端设备是整个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受电端设备通过以太网络线的RJ45插座便可以获取供电端设备所提供的电力。在此情形下,网络桥接器、网络电话机或网络摄像机等电子装置可视为以太网供电系统上的受电端设备,其通过以太网络来获取电源并在以太网络上执行传输数据信号或收发射无线信号等相关运作。
另一方面,IEEE802.3af及IEEE802.3at标准中亦规定了在以太网络上可传输电源的最大功率,如IEEE802.3at标准定义供电端设备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为25.5瓦特,故当电子装置为以太网供电系统上的受电端设备时,电子装置通过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电源将不会超过IEEE802.3af或IEEE802.3at标准所规定的最大功率(如25.5瓦特)。
藉此,当电子装置为如室外型的网络桥接器而使用在极端低温的室外环境时,由于电子装置中电子组件皆有规定其可正常工作的最低工作温度,如通用的电子组件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为摄氏负40度,因此当电子装置在低于摄氏负40度的情况下运作时,为了确保电子装置能正常运作,公知技术会在电子装置内部设置加热模块来执行加热,以将电子装置内部的温度提高至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以上,让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组件可正常运作。在此情形下,由于公知技术的电子装置需同时启动加热模块来执行加热,以及启动主要运作电路来执行传输数据信号或收发射无线信号等运作,因此公知电子装置的整体功耗往往就会超过电子装置通过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耗,进而造成电子装置无法正常运作。
因此,当电子装置使用在极端低温且需通过以太网络来获取电源时,如何在不超过以太网络上所能提供的功耗下,妥善地控制加热模块执行加热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以让电子装置能正常运作,已成为业界努力的目标之一。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其可在不超过所要求的功耗下,灵活地执行加热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环境温度。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用来提高该电子装置内部的一环境温度,该加热系统包含:一感测模块,该感测模块用来感测该环境温度,以产生一环境温度值;一比较模块,该比较模块耦接于该感测模块,用来根据该环境温度值,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及一第二控制信号;一运作模块,该运作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用来转换一电源电压以输出一加热电压,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调整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以及一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及该运作模块,用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决定是否使用该加热电压来执行加热,以提高该环境温度。
本发明提出的加热系统通过比较环境温度值与温度上限值及调整设定值来判断是否对电子装置进行加热及决定所需的加热程度,可使电子装置灵活地执行加热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而不超过所要求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中的一加热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加热系统中的一加热电压相对于时间的关系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包含有一加热系统100及一主要运作电路110。电子装置10如网络桥接器、网络电话机或网络摄像机等,可根据IEEE802.3af或IEEE802.3at的标准,通过所连接以太网络线的RJ45插座来获取运作所需的电源,以在以太网络上传输数据信号。主要运作电路110用来执行电子装置10的主要运作,如传输信号、网络转接、无线共享或网络传输等,其可利用单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来实现或由多个电路模块合成等。
加热系统100包含有一感测模块120、一比较模块122、一加热模块124以及一运作模块126。由于电子装置10中所有电子组件皆需在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如摄氏负40度)以上才可正常运作,因此当电子装置10使用在极端低温的环境时,加热系统100感测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后判断是否过低,以决定是否执行加热来提高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使电子装置10可正常运作。此外,加热系统100进一步地根据所感测到的环境温度来判断欲执行加热的程度,以决定是否提高或降低加热所需的功耗,使电子装置10可在不超过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下(如IEEE802.3at标准所规范的最大功率为25.5瓦特),妥善地让加热系统100与主要运作电路110同时运作,进而使电子装置10的环境温度获得提高下,也不至于因整体功耗过大而影响电子装置10的运作。
详细来说,感测模块120具有温度感测器可感测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以产生环境温度值TEMP,并输出至耦接的比较模块122。其中,温度感测器可为具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器或其他金属材料组件的温度感测器等,视实际成本需求可加以变化并不受限。另外,感测模块120较佳地可设置于电子装置10中主要运作电路110的附近,以能更准确地感测到主要运作电路110运作时的温度。
接着,比较模块122将环境温度值TEMP与预定的一温度上限值VAL1相比较,以获得环境温度值TEMP是否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并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CON1来控制加热模块124是否执行加热。其中,比较模块122可利用比较器结合分压电阻来比较相对应于环境温度值TEMP与温度上限值VAL1的电压大小,亦或者也可利用多个晶体管与电阻的结合电路来实现等,并不受限。
具体而言,可将温度上限值VAL1适当地设定为电子装置10可安全运作的正常温度值,故温度上限值VAL1将大于电子组件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如摄氏负40度)。当电子装置10使用在极端低温的环境时(如低于摄氏负40度),一开始环境温度值TEMP会低于温度上限值VAL1,故比较模块122对环境温度值TEMP与温度上限值VAL1进行比较后,可获得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
加热模块124耦接于比较模块122及运作模块126,其为电阻式的加热器或陶瓷式的加热器等。当加热模块124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CON1指示需执行加热时,加热模块124会启动加热器并通过运作模块126所输出的加热电压VH来进行加热,以提高环境温度值TEMP。接着,环境温度值TEMP会一直提高直到比较模块122进行比较而获得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后,比较模块122会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不再执行加热。最后,加热模块124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CON1指示不需执行加热下,加热模块124便会关闭加热器而不进行加热。
值得注意地,比较模块122另外也可当环境温度值TEMP小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而当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再加上一设定值后,才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不再执行加热。或者,当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比较模块122除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外,比较模块122同时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CON1调高温度上限值VAL1,使得环境温度值TEMP需小于调高的温度上限值VAL1后,比较模块122才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不再执行加热。藉以避免由于环境温度值TEMP的小幅变动而造成第一控制信号CON1反复地改变,进而反复地控制加热模块124执行与不执行加热。
也就是说,设定温度上限值VAL1为可安全运作的正常温度值下,当环境温度值TEMP低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通过比较模块122的比较可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来控制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而环境温度值TEMP提高到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通过比较模块122的比较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不再执行加热。藉此,电子装置10可让内部的环境温度值TEMP稳定地接近可安全运作的正常温度值而大于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以让电子装置10不会因加热模块124过度加热而造成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过高而损坏。
此外,比较模块122还可将环境温度值TEMP与预定的一调整设定值VAL2进行比较,以获得环境温度值TEMP是否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的信息,并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CON2来控制运作模块126是否调整输出至加热模块124的加热电压VH的大小。当电子装置10使用在极端低温(如低于摄氏负40度)时,一开始环境温度值TEMP会低于调整设定值VAL2,较佳地可将调整设定值VAL2设定为略大于电子装置10中电子组件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如摄氏负40度),使比较模块122对环境温度值TEMP与调整设定值VAL2进行比较后,产生显示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至运作模块126。
运作模块126包含有一处理模块128及一控制模块130。处理模块128耦接于比较模块122并可由一处理器132与一储存装置134构成,其中储存装置134储存有程序代码来指示处理器执行运作。当处理模块128接收到显示为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时,表示环境温度值TEMP可能低于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而电子组件还不能正常运作,此时处理模块128会重置处理器132使处理器132不执行运作,处理器132在被重置下会同时产生显示为提高的一第三控制信号CON3至控制模块130,以指示控制模块130提高加热电压VH的大小。
控制模块130耦接于处理模块128,其包含有电源转换器,可转换一电源电压Vin为加热电压VH。其中,电源转换器可为线性的直流电源转换器或切换式的直流电源转换器等,并不受限。当控制模块130接收到显示为提高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时,控制模块130控制内部的电源转换器将加热电压VH提高,以使环境温度值TEMP可较快速地增加。接着,当环境温度值TEMP一直提高到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经比较模块122比较后产生显示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至运作模块126。
处理模块128接收到显示为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后,此时处理模块128会取消重置处理器132以使处理器132可开始根据程序代码的指示来执行运作,并产生显示为降低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至控制模块130,以指示控制模块130降低加热电压VH的大小。需注意的是,当处理器132开始执行运作时,处理器132另外也可根据程序代码的指示,通过内部计数器延迟一设定时间后,再产生显示为降低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藉以适当地调整控制模块130由提高加热电压VH切换至降低加热电压VH的时间,以避免加热模块124因加热不及使环境温度值TEMP又小于调整设定值VAL2,而造成处理模块128又需马上通过第三控制信号CON3指示控制模块130切换为提高加热电压VH。
换句话说,设定调整设定值VAL2为略大于电子组件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如摄氏负40度)下,当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电子装置10通过比较模块122的比较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来控制处理模块128重置处理器132。在此情形下,由于此时电子装置10中主要运作电路110同样也如处理器132会被重置而不执行运作,因此,电子装置10通过第三控制信号CON3来指示控制模块130提高加热电压VH的大小,使电子装置10在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可全提供给加热模块124来执行加热,以提升加热速度。
另一方面,当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而使得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后,电子装置10通过比较模块122的比较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来控制处理模块128取消重置处理器132,此时处理器132会开始执行运作且主要运作电路110也会同步运作。在此情形下,为了避免因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且主要运作电路110同时也需运作之下,使电子装置10的整体功耗超过在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电子装置10通过第三控制信号CON3来指示控制模块130降低加热电压VH的大小。藉此,电子装置10在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可一部分提供给加热模块124加热,而另一部分提供给主要运作电路110来运作,使得电子装置10可灵活地执行加热,以在不超过所要求的功耗下,仍可同时提高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与执行运作。
值得注意地,比较模块122另外也可当环境温度值TEMP小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控制处理模块128重置处理器132,而当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再加上一设定值后,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控制处理模块128取消重置处理器132。或者,当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比较模块122除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控制控制处理模块128取消重置处理器132外,比较模块122同时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CON2调高调整设定值VAL2,使得环境温度值TEMP需小于调高的调整设定值VAL2后,比较模块122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控制处理模块128重置处理器132。藉以避免由于环境温度值TEMP的小幅变动而造成第二控制信号CON2反复地改变,进而反复地控制处理模块128重置与不重置处理器132。
简单来说,加热系统100利用比较模块122对环境温度值TEMP(最佳地设定为略大于所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值)与温度上限值VAL1(最佳地设定为电子装置10可安全运作的正常温度值)进行比较,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控制加热模块124是否执行加热,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2控制运作模块126调整输出至加热模块124的加热电压VH的大小。藉此,在环境温度值TEMP小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运作模块126可提高加热电压VH以让加热模块124利用电子装置10所能获取的全部功率来执行加热,而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运作模块126可降低加热电压VH让加热模块124利用电子装置10所能获取的部分功率来执行加热。再者,加热模块124在环境温度值TEMP小于温度上限值VAL1下,利用调整后的加热电压VH来执行加热,而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下(代表环境温度值TEMP已经过高),加热模块124便停止加热。如此一来,当电子装置10使用在极端低温的环境时,电子装置10能妥善地利用加热系统100通过加热电压VH的调整,灵活地执行加热让加热模块124与主要运作电路110可同时安全地运作且不超过电子装置10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进一步地也可避免电子装置10过度加热而造成损坏。
关于加热系统10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特定装置或组件,可视需求由相关组件来据以实施。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10中加热系统1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详细来说,比较模块122包含有比较器CP1~CP2及电阻R4~R9。比较器CP1~CP2分别具有一正输入端与一负输入端(图2中分别以“+”与“-”来标示)。比较器CP1~CP2的正输入端耦接于感测模块120,可接收到感测模块120所输出与环境温度值TEMP相对应的环境电压VT。其中,当环境温度值TEMP越大,相对地环境电压VT也就越大。电阻R4~R5相串接于电源电压Vin及接地之间,电阻R8耦接于比较器CP1的输出端与负输入端之间,比较器CP1的负输入端耦接于相串接的电阻R4~R5及电阻R8之间,以接收电源电压Vin与比较器CP1的输出端经由分压电阻R4~R5及反馈的电阻R8所得的输入电压V1。电阻R6~R7相串接于电源电压Vin及接地之间,电阻R9耦接于比较器CP2的输出端与负输入端之间,比较器CP2的负输入端耦接于相串接的电阻R6~R7及电阻R9之间,以接收电源电压Vin与比较器CP2的输出端经由分压电阻R6~R7及反馈的电阻R9所得的输入电压V2。
藉此,可根据环境电压VT对应于环境温度值TEMP关系,适当地选择电阻R4~R5的大小使输入电压V1可对应于温度上限值VAL1,以及适当地选择电阻R6~R7的大小使输入电压V2可对应于调整设定值VAL2。在此情形下,当环境电压VT大于输入电压V1时,代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比较器CP1会输出具有高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同时高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会经由反馈的电阻R8提高输入电压V1,使得环境电压VT需小于提高的输入电压V1时,比较器CP1才会输出具有低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以避免第一控制信号CON1反复地变动。同样地,当环境电压VT大于输入电压V2时,代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比较器CP2会输出具有高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同时高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会经由反馈的电阻R9提高输入电压V2,使得环境电压VT需小于输入电压V2时,比较器CP2才会输出具有低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
加热模块124包含有一加热器202及一晶体管Q2。加热器202可为电阻式的加热器或陶瓷式的加热器等,并不受限。加热器202的一端耦接于控制模块130,可接收控制模块130所输出的加热电压VH,加热器202的另一端耦接于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晶体管Q2的栅极耦接于比较器CP1以接收比较器CP1所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当晶体管Q2的栅极接收到具有高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时,晶体管Q2会导通,使得加热器202的两端可具有电压差(即加热电压VH),而开始进行加热。当晶体管Q2的栅极接收到具有低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时,晶体管Q2会关闭,使得加热器202的两端不具有电压差,而不会进行加热。藉此,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加热模块124接收具有高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而不进行加热,且在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温度上限值VAL1时,加热模块124接收具有低电位的第一控制信号CON1而进行加热。
处理模块128包含有处理器132、储存装置134、电阻R10以及晶体管Q3。晶体管Q3的漏极耦接于电阻R10后再串接至电源电压Vin,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晶体管Q3的栅极耦接于比较器CP2,以接收比较器CP2所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当晶体管Q3的栅极接收到具有高电位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时,晶体管Q3会导通,使得晶体管Q3的漏极所输出的重置信号RST为低电位。处理器132耦接于晶体管Q3的漏极并接收到具有低电位的重置信号RST时,处理器132会被重置而不执行运作,同时处理器132在重置下会产生高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至控制模块130。另外,当处理器132接收到具有高电位的重置信号RST时,处理器132会开始根据储存装置134中程序代码的指示来执行运作,并产生低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
控制模块130包含有一直流电源转换器200、电阻R1~R3及晶体管Q1。直流电源转换器200由输入端210接收电源电压Vin并输出加热电压VH至输出端212,直流电源转换器200的反馈端214耦接于电阻R2~R3之间,而直流电源转换器200根据反馈端214的输入电流Ifb的大小来调整所输出加热电压VH的大小。电阻R2~R3串接于输出端212与接地之间,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晶体管Q1的漏极,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2~R3之间。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晶体管Q1的栅极耦接于处理器132,接收处理器132所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
藉此,在环境温度值TEMP未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代表电子装置10中电子组件尚不可执行运作),晶体管Q1的栅极接收到具有高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时,晶体管Q1会导通,使得电阻R1~R2会形成并联电阻。由于反馈端214具有一参考电压Vfb为一固定值,因此反馈端214的输入电流Ifb的大小为参考电压Vfb除以电阻R1~R2所形成的并联电阻,以使直流电源转换器200提高加热电压VH的大小。另外,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代表电子装置10中电子组件可执行运作),晶体管Q1的栅极接收到具有低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晶体管Q1会关闭,使得电阻R1不会与电阻R2形成并联电阻,输入电流Ifb的大小将变为参考电压Vfb除以电阻R2。在此情形下,由于电阻R2的阻值相比电阻R1~R2所形成并联电阻的阻值为大,故输入电流Ifb相对地会变小,而使直流电源转换器200降低输出加热电压VH的大小。
简单来说,在此实施例中,比较模块122利用比较器CP1~CP2对相对应于环境温度值TEMP的环境电压VT与输入电压V1及输入电压V2进行比较,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1及第二控制信号CON2。藉此,在环境温度值TEMP小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控制模块130接收处理器132被重置下所产生具有高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来提高加热电压VH的大小,以利用所能获取的全部功率来执行加热。而在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时,控制模块130接收处理器132运作后所产生具低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来降低加热电压VH的大小,以利用所能获取的部分功率来执行加热。如此一来,通过此实施例中加热系统100的运作,电子装置10可调整加热电压VH来灵活地执行加热,以让加热模块124与主要运作电路110可同时运作且不超过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进而让电子装置10可正常运作。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3,图3为图2的加热系统100中加热电压VH相对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在时间点t0至t1之间为一开始电子装置10使用在极端低温下,环境温度值TEMP会小于调整设定值VAL2,因此加热电压VH的大小会因处理器132被重置下所产生具有高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而提高。直到加热模块124执行加热至环境温度值TEMP大于调整设定值VAL2后,即时间点t1至t2之间,加热电压VH的大小会因处理器132启动运作所产生具有低电位的第三控制信号CON3而降低。藉此,在时间点t1至t2之间,电子装置10通过加热电压VH的调整,可让加热模块124与主要运作电路110同时运作且不超过所要求的整体功耗,故电子装置10可持续获得加热也可正常运作。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电子装置10中利用加热系统100感测电子装置10内部的环境温度并产生环境温度值TEMP后,对环境温度值TEMP与温度上限值VAL1及调整设定值VAL2来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对电子装置10进行加热及决定加热所需的程度,以使电子装置10能灵活地执行加热让加热模块124与主要运作电路110同时运作而且不超过电子装置10所能获取的最大功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可据以进行修饰或变化。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8接收比较模块122所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后,决定是否重置处理器132,以利用处理器132产生第三控制信号CON3来指示控制模块130是否调整加热电压VH。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8接收比较模块122所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CON2后,亦可直接通过第二控制信号CON2来指示控制模块130是否调整加热电压VH,而不需再藉由处理器132来产生控制信号,即由硬件电路来直接控制。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32开始执行运作后,直接或延迟一预定时间后便根据第二控制信号CON2产生第三控制信号CON3,以指示控制模块130是否调整加热电压VH。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32开始执行运作后,除根据第二控制信号CON2外,亦可再参考其他设定值或参考主要运作电路110的耗电值来产生第三控制信号CON3以指示控制模块130是否调整加热电压VH。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欲输出的加热电压VH的大小,通过控制模块130中适当设计的两电阻来决定是否并联,以控制直流电源转换器200的反馈电流来调整加热电压VH的大小。在其他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30亦可通过分压电阻以降压的方法结合相关的电源转换器来调整加热电压VH,或者通过其他升压电源转换器来调整加热电压VH,应当可加以变化而不受限。
综上所述,由于公知技术中电子装置需执行加热及执行传输数据信号或收发射无线信号等运作,因此电子装置的整体功耗往往就会超过电子装置通过以太网络所能获取的最大功耗,进而造成电子装置无法正常运作。本发明提出加热系统100通过比较环境温度值TEMP与温度上限值VAL1及调整设定值VAL2来判断是否对电子装置10进行加热及决定所需的加热程度,可使电子装置10灵活地执行加热来提高电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而不超过所要求的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用来提高该电子装置内部的一环境温度,该加热系统包括:
一感测模块,该感测模块用来感测该环境温度,以产生一环境温度值;
一比较模块,该比较模块耦接于该感测模块,用来根据该环境温度值,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及一第二控制信号;
一运作模块,该运作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用来转换一电源电压以输出一加热电压,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调整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以及
一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及该运作模块,用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决定是否使用该加热电压来执行加热,以提高该环境温度;
其中,该运作模块包括:
一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用来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以产生一第三控制信号;以及
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耦接于该处理模块,用来转换该电源电压以输出该加热电压,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调整该加热电压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当该环境温度值大于一第一温度上限值时,该比较模块产生的该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该加热模块不执行加热,以及当该环境温度值未大于一第二温度上限值时,该比较模块产生的该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该加热模块执行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当该环境温度值大于一第一调整设定值时,该比较模块产生的该第二控制信号用来控制该运作模块降低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以及当该环境温度值未大于一第二调整设定值时,该比较模块产生的该第二控制信号用来控制该运作模块提高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比较模块包括一比较器电路,用来判断该环境温度值的大小,以产生该第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处理模块包括:
一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储存有一程序代码;以及
一处理器,该处理器用来当接收到显示为降低的该第二控制信号时,该处理器被重置并产生用来控制该控制模块降低该加热电压的大小的该第三控制信号,以及当接收到显示为提高的该第二控制信号时,该处理器执行运作并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执行产生用来控制该控制模块提高该加热电压的大小的该第三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处理模块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执行运作时,该处理模块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延迟一设定时间后再产生该第三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控制模块还包括一电源转换器,用来转换该电源电压以输出该加热电压,且当该控制模块接收到显示为降低的该第三控制信号时,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电源转换器降低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以及当该控制模块接收到显示为提高的该第三控制信号时,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电源转换器提高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控制模块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该第一端耦接于一接地端,该控制端耦接于该处理模块,用来接收该第三控制信号;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接地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及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直流电源转换器,该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以及一反馈端,该输入端用来接收该电源电压,该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三电阻的该第二端,用来输出该加热电压,该反馈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二端及该第三电阻的该第一端之间,该直流电源转换器根据该反馈端的一输入电流的大小,以调整所输出的该加热电压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当该加热模块接收到指示不执行加热的该第一控制信号时,该加热模块不执行加热,以及当该加热模块接收到指示执行加热的该第一控制信号时,该加热模块执行加热。
CN201310667053.4A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Active CN104703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7053.4A CN104703302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7053.4A CN104703302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302A CN104703302A (zh) 2015-06-10
CN104703302B true CN104703302B (zh) 2016-06-01

Family

ID=53349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7053.4A Active CN104703302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33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9851A (zh) * 2018-06-29 2018-11-30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及装置
US11018071B2 (en) * 2018-09-25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itiation of one or more processor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TWI711239B (zh) * 2019-12-27 2020-11-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以及其升溫電路與升溫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8682A (en) * 1975-06-23 1976-10-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Voltage ramp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N102137584B (zh) * 2010-01-27 2013-05-01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增益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2736647A (zh) * 2011-04-08 2012-10-17 精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环境的动态升温装置与其动态升温方法
CN102411382B (zh) * 2011-09-30 2014-01-0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 防温度过冲的温控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302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rivastava et al. IOT based controlling of hybrid energy system using ESP8266
CN103888170B (zh) 电力线通讯装置、电力线通讯系统及其监控电力的方法
CN103124088B (zh) 可传送数据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数据传送方法
JP2016504907A (ja) 家電装置に電力を供給するための電気回路
JPWO2011162405A1 (ja) 複数の電気機器を効率的に動作させる電気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電気機器、中央管理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とその記憶媒体、並びに中央管理装置における電気機器の管理方法
CN105990885B (zh) 电源输入电路
US20110197945A1 (en) Electrically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in a string to provide a dc voltage to a dc voltage bus
CN104703302B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加热系统
CN106664026B (zh) 适于不同功率模式的电源单元
CN106803631A (zh) 漏电保护插头、热水器系统及其方法
JP2017121157A (ja) 切り換え式電源供給器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電源供給設備
TW201828565A (zh) 電子設備、供電電源及供電電源的控制方法
Rokonuzzama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oT-enabled smart plug socket for home energy management
Riccobono et al. Next generation automation architecture for DC smart homes
JP2011078237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4238415A (zh) 带漏电及过流保护的Wi-Fi插头及应用其的家电智能控制系统
JP2017118610A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23508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an heat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 heating installation
Satti et al. A low-cost smart load enabler device
CN108233543A (zh) 一种无线电源适配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9264936U (zh) 一种开关电源老化系统
US9373249B2 (en) Wi-Fi/radio frequency converting device
US20150070141A1 (en)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setting the control system
TWI469484B (zh) 熱能利用電路、電子裝置及方法
Chu et al. An Expandable Modular Internet of Things (IoT)-Based Temperature Control Power Extender. Electronics 2021, 10, 565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