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0020B -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0020B
CN104700020B CN201310645925.7A CN201310645925A CN104700020B CN 104700020 B CN104700020 B CN 104700020B CN 201310645925 A CN201310645925 A CN 201310645925A CN 104700020 B CN104700020 B CN 104700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electronic label
rfid electronic
unlock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59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0020A (zh
Inventor
王鹃
邓国锐
王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Wei P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Wei P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Wei P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459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0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0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0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0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0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解锁开启设备指令;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将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否则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该方案通过授权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解锁,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容量变得越来越大,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具有上网浏览网页、拍照、录音等各种功能。设备中会保存网页的浏览记录,拍摄的照片等各种隐私信息。另外,智能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各类应用软件App(如QQ,微信、淘宝、支付宝等),为了避免繁琐的密码输入过程,用户大多会选择让应用软件记住密码,再次登录时就可以一键登录。
这样一来,智能电子设备的隐私性变得越来越强,从而智能电子设备的开启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用设定开机密码的方式来开启智能电子设备。开机密码类型有很多,如数字密码,图形密码等。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如果密码太过复杂,则安全性较高,但是记忆困难,且输入过程非常麻烦;如果密码过于简单,则非常容易被别人记住,安全性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户的解锁过程简单且又能保证一定安全性的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解锁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将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解锁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解锁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解锁开启设备指令;电子标签检测模块,用于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电子标签匹配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解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授权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开启,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避免了每次开启设备都要输入密码的繁琐过程,以及密码太复杂则输入过程繁复,若密码太简单则安全性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设备解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设备解锁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授予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设备解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解锁权限授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设备解锁方法流程图。
在步骤S101中,接收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可以是,按动设备电源按钮,点击设备显示屏等,但不限于这两种情形,其他通用的触发解锁的指令都可以认为是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在步骤S102中,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RFID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ID。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用于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
本实施例所指的设备为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上网本,ipad,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在移动电子设备中集成有RFID读写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可以贴在手表、戒指或者衣服等的某个地方。
在步骤S103中,将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ID。若设备中存储了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可以匹配上,即认为该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被授权开启设备。
在步骤S104中,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相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
优化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104a: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不匹配时,则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设备中存储了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认为设备对该电子标签进行了授权,开启设备,进入与该电子标签标识对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若设备中不存在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认为设备没有对该电子标签授权,将重新检测RFID电子标签或者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来开启设备。接受用户输入的密码,判断用户输入的开机密码是否正确,若用户输入的开机密码正确,开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授权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开启,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避免了每次开启设备都要输入密码的繁琐过程,以及密码太复杂则输入过程繁复,若密码太简单则安全性低的问题。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设备解锁方法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接受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可以是,按动设备电源按钮,点击设备显示屏等,但不限于这两种情形,其他通用的触发解锁的指令都可以认为是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利用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执行步骤S202;也可以选择普通的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执行步骤S206。优选的,选择利用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
在步骤S202中,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检测到RFID电子标签,则选择利用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否则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解锁开启设备。
在步骤S204中,确认设备中是否存在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该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ID。若设备中存储了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可以匹配上,即认为该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被授权开启设备。
在步骤S205中,解锁开启设备,再执行步骤S208。
在步骤S206中,提示用户输入开启设备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
在步骤S207中,判断用户输入的设备开启密码是否正确,是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6。
在步骤S208中,根据授予的操作设备权限操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开启,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用户还可以选择普通的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这避免了当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不在用户身边时仍然可以开启设备。将这两种解锁方式一起使用,既方便又安全。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授予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的流程图,授予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的步骤具体为:
在步骤S301中,接收用户设置通过电子标签开启设备的设置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设备的设置选项中选择通过RFID电子标签开启设备。也可以是在设备中安装有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具有操作RFID读写器的功能(能够读/写RFID标签)、具有控制设备配置的功能(如开/关应用程序、开/关GPS、开/关WIFI等)、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相应设备操作的功能(如读到RFID电子标签的标识时将该电子标签设定具有开启设备功能,并能够设定开启设备后设备的各种状态等)。
在步骤S302中,根据设置指令,检测上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并显示该RFID电子标签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RFID电子标签标识通过设备显示屏显示给用户,用户认为该RFID电子标签标识可以授权,则可以选择授予开启设备的权限。
在步骤S303中,接收用户对该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授权的授权指令。
在步骤S304中,根据授权指令,授予该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具有开启设备的权限。
在步骤S305中,将该授予解锁开启设备权限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存储在设备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授予开启设备的权限。优选的,对于各个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还可以对该电子标签授予相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并将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对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存储在设备中,如开/关应用程序、开/关GPS、开/关WIFI、查看/发送/删除短消息、查看/删除通信记录的权限等权限。
例如,用户A是设备的拥有者,对于A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a,可以授权该电子标签a可以开启设备,并且在开启设备后能任意对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对于A的小孩B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b,为了避免其玩游戏,可以只授权该某个电子标签b能开启设备,但是不能开启游戏类应有软件。对于A的朋友C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c,可以授权该电子标签c可以开启设备,但在开启设备后,可以开启浏览器、音乐、游戏等应用软件,但是不能开启QQ、微信、支付宝等隐私性较强的应用软件,以及不能查看短消息、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这样,除设备拥有者外的其他人,既能够使用设备,又不至于是设备拥有者的隐私信息泄露。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设备解锁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解锁系统包括:解锁指令接收模块41、电子标签检测模块42、电子标签匹配模块43及解锁模块44。其中:
解锁指令接收模块41,接收用户的解锁开启设备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可以是,按动设备电源按钮,点击设备显示屏等,但不限于这两种情形,其他通用的触发解锁的指令都可以认为是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电子标签检测模块42,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RFID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ID。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用于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
本实施例所指的设备为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上网本,ipad,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在移动电子设备中集成有RFID读写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可以贴在手表、戒指或者衣服等的某个地方。
电子标签匹配模块43,将电子标签检测模块42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ID。若设备中存储了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可以匹配上,即认为该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被授权开启设备。
解锁模块44,当电子标签检测模块42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优选的,解锁模块44还用于,当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不匹配时,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设备中存储了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认为设备对该电子标签进行了授权,开启设备,进入与该电子标签标识对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若设备中不存在与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一致的ID,则认为设备没有对该电子设备授权,将重新检测RFID电子标签或者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来开启设备。接受用户输入的密码,判断用户输入的开机密码是否正确,若用户输入的开机密码正确,开启设备。
优选的,设备解锁系统还包括解锁权限授予模块45。解锁权限授予模块45,授予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开启,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避免了每次开启设备都要输入密码的繁琐过程,以及密码太复杂则输入过程繁复,若密码太简单则安全性低的问题。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解锁权限授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解锁权限授予模块45包括:设置指令接收单元51、电子标签检测单元52、授权指令接收单元53、解锁权限授权单元54及存储单元55。
设置指令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用户设置通过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的设置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设备的设置选项中选择通过RFID电子标签开启设备。也可以是在设备中安装有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具有操作RFID读写器的功能(能够读/写RFID标签)、具有控制设备配置的功能(如开/关应用程序、开/关GPS、开/关WIFI等)、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相应设备操作的功能(如读到RFID电子标签的标识时将该电子标签设定具有开启设备功能,并能够设定开启设备后设备的各种状态等)。
电子标签检测单元52,用于根据设置指令,检测上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并显示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RFID电子标签标识通过设备显示屏显示给用户,用户认为该RFID电子标签标识可以授权,则可以选择授予开启设备的权限。
授权指令接收单元53,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授权的授权指令。
解锁权限授权单元54,用于根据授权指令,授予该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
存储单元55,将该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存储在设备中。
优选的,解锁权限授予模块45还包括设备操作权限设置单元56。设备操作权限设置单元56设置授予开启设备权限的各RFID电子标签相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并将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对应的设备操作权限存储在存储单元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授予开启设备的权限。优选的,对于各个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还可以对该电子标签授予其他操作设备的权限,操作设备的权限包括开/关应用程序、开/关GPS、开/关WIFI、查看/发送/删除短消息、查看/删除通信记录的权限等,但不限于此,其他的对设备进行操作的权限均可以设置为操作设备的权限。
例如,用户A是设备的拥有者,对于A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a,可以授权该电子标签a可以开启设备,并且在开启设备后能任意对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对于A的小孩B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b,为了避免其玩游戏,可以只授权该某个电子标签b能开启设备,但是不能开启游戏类应有软件。对于A的朋友C拥有的某个电子标签c,可以授权该电子标签c可以开启设备,但在开启设备后,可以开启浏览器、音乐、游戏等应用软件,但是不能开启QQ、微信、支付宝等隐私性较强的应用软件,以及不能查看短消息、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这样,除设备拥有者外的其他人,既能够使用设备,又不至于是设备拥有者的隐私信息泄露。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只显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内容,设备的其他部分则没有在图中表现出来。
RFID读写器61,包含有RFID读写模块以及阅读器天线。RFID读写器61通过阅读器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通过RFID读写模块可以实现对RFID电子标签标识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设备CPU65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串行传输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并行通信接口或者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接收/发送器(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SART)等总线与RFID读写器61的RFID读写模块连接。设备CPU65通过显示屏63显示提醒用户进行配置的信息;设备CPU65还根据检测到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通过其他功能模块67对手机状态进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授权RFID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当检测到授权的RFID电子标签时设备会自动开启,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采用这一方式解锁开启设备,既方便保密性也强。避免了每次开启设备都要输入密码的繁琐过程,以及密码太复杂则输入过程繁复,若密码太简单则安全性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解锁系统在触发设备解锁开启设备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解锁的系统与设备解锁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解锁开启设备的指令;
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
将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
当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
授予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即为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
所述授予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通过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的设置指令;
根据所述设置指令,检测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及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
接收用户对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授权的授权指令;
根据所述授权指令,授予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
将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存储在设备中;
设置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相应的操作设备的权限,并存储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对应的所述设备操作权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不匹配时,则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
3.一种设备解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解锁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解锁开启设备指令;
电子标签检测模块,用于检测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
电子标签匹配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
解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匹配时,解锁开启设备;
解锁权限授予模块,用于授予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即为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
所述解锁权限授予模块包括:
设置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置通过电子标签解锁开启设备的设置指令;
电子标签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置指令,检测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及其RFID电子标签标识,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
授权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进行授权的授权指令;
解锁权限授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授权指令,授予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具有解锁开启设备的权限;
存储单元,将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存储在设备中;
设备操作权限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相应的操作设备的权限,并存储所述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对应的所述设备操作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标识与设备中存储的所述已授权开启设备的RFID电子标签标识不匹配时,提示用户输入设备开启密码来解锁开启设备。
CN201310645925.7A 2013-12-04 2013-12-04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0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5925.7A CN104700020B (zh) 2013-12-04 2013-12-04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5925.7A CN104700020B (zh) 2013-12-04 2013-12-04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0020A CN104700020A (zh) 2015-06-10
CN104700020B true CN104700020B (zh) 2018-04-13

Family

ID=53347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592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0020B (zh) 2013-12-04 2013-12-04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0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9498A (zh) * 2015-06-26 2015-09-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解锁装置
CN110141022A (zh) * 2019-04-08 2019-08-20 张义青 钥匙扣的id识别方法、装置及钥匙扣
CN114298071A (zh) * 2021-12-29 2022-04-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射频电子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
CN115379041A (zh) * 2022-08-15 2022-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3602A (zh) * 2010-12-28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进行终端屏幕加锁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819721A (zh) * 2012-08-15 2012-1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2883050A (zh) * 2012-09-05 2013-01-1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02946471A (zh) * 2012-10-23 2013-02-27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02946484A (zh) * 2012-11-16 2013-02-27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近场通信解锁移动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3602A (zh) * 2010-12-28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进行终端屏幕加锁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819721A (zh) * 2012-08-15 2012-1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2883050A (zh) * 2012-09-05 2013-01-1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02946471A (zh) * 2012-10-23 2013-02-27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02946484A (zh) * 2012-11-16 2013-02-27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近场通信解锁移动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0020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96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with secure element
CN106203035B (zh) 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8630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external interface device using contactless
US10122841B2 (en) Smartphone proximity card emulation
EP2736021A2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CN203224923U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104966005A (zh)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EP256840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d programming a secure element
CN104700020B (zh)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4090710A (zh) 一种智能终端解锁方法及智能终端
TWI449397B (zh) 近場通訊電子裝置、使用此裝置的登入系統及其方法
CN203361799U (zh) 一种带有无线通信元件的锁
US8700827B2 (en) Ma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data exchange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object and a processing unit
JP6636879B2 (ja) 記憶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WO2015184818A1 (zh) 一种终端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相应终端、无线接入点
CN105379171A (zh) 用于安全近场通信架构的通信技术
CN106599641A (zh) 一种限制终端锁定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966335A (zh) 一种门锁开锁方法、装置及门锁系统
CA2845226C (en) Method of locking an application on a computing device
CN108198285A (zh) 一种基于蓝牙近距离自动安全开锁方法及系统
CN104102610A (zh) 一种使用具有双系统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03778701A (zh) 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TWM505524U (zh) 智慧鎖控制系統、開鎖裝置及電子鎖
CN101426051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3686294A (zh) 利用nfc近场通信实现解锁的电视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7

Address after: Juchuang Jingu C Block 308, 35 Wenyua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Lili

Address before: Room 30A, 6 blocks, Victoria Harbour, 11 Haif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PICO BEACON TECHNOLOG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7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5, 2nd floor, building 4 (juchuangjingu Creative Park), Xili Xinyuan Industrial plant, No.35 Wenyuan street,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y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8, building C, juchuangjingu, No. 35, Wenyua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Wang Lil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