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7234A -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7234A
CN104697234A CN201510141898.9A CN201510141898A CN104697234A CN 104697234 A CN104697234 A CN 104697234A CN 201510141898 A CN201510141898 A CN 201510141898A CN 104697234 A CN104697234 A CN 104697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gas
liquid separator
super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18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7234B (zh
Inventor
陈文勇
张俐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418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7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7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7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7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7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制冷剂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其中,从气液分离器的上侧引出绕开第二换热器的调节支路中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控制器与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检测装置、流量调节阀分别关联,并设置成: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减小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下降;过冷度大于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增加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增加。

Description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制热运行时,空气侧换热器--盘管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匀性是影响机组的制热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采用分配器和气液分离器是改善制冷剂分配效果的两个常用的手段。
传统的使用气液分离器是将气液分离器放置在膨胀阀后,从膨胀阀节流后流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在进入到分离器中进行气体和液体分离。制冷剂的液体从分离器的下部流出,进入蒸发器盘管分配到各路中。制冷剂气体则从分离器的上部流出,直接到盘管的出口或压缩机的吸气管。由于气液分离器一进两出,需要控制其中的液位才能使其正常工作。现有的方法都是使气液分离器内的制冷剂液体液位控制在一个定值。检测液位的方法如用液位开关,液位传感器,温度加压力传感器配合加热器等等。对检测及控制执行元件的要求相对都比较复杂。此外,气液分离器固定液位的控制对水侧换热器的效率有不利的影响。由于系统在运行的不同工况点,所需的充注量是不同的。如果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一定,空气侧换热器中又有过热度控制,制冷剂只能向水侧换热器迁移。造成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输出侧的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流量调节阀以及控制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其中制冷剂循环方向设置成依次从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膨胀阀、所述气液分离器到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所述气液分离器可输出气态制冷剂并使其通过设置有所述流量调节阀的调节支路绕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而引导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侧,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可输出液态制冷剂并使其进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及所述流量调节阀,且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下降;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增加。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可由所述四通换向阀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制冷剂循环方向设置成依次从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阀到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侧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侧之间设置有旁通支路,以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并沿所述旁通支路进入到所述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仅设置成储液器;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所述检测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对应的所述检测装置、所述流量调节阀分别关联,所述控制器设置成: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压缩机侧的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并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压出到所述旁通支路;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气体在气液分离器中液化并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制冷剂饱和温度的装置以及检测制冷剂过冷温度的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磁阀或者电子膨胀阀。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风冷热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盘管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剂控制方法,该方法提供制冷剂循环路径,使制冷剂循环方向依次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第二换热器,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调节支路引出并绕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而引导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侧,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器引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并且在所述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减小;及在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增加。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将制冷剂循环方向切换为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依次流动,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还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侧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侧之间建立旁通支路,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并沿所述旁通支路进入到所述膨胀阀,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仅设置成储液器,在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压出到所述旁通支路;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气体在气液分离器中液化并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中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步骤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温度的步骤。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是相应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乘以小于1的系数;所述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是相应的第二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乘以小于1的系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调节支路中设置流量调节阀来调节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
依据本发明的装置或方法,第一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时,在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在过冷度大于第一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因此如果过冷度的检测值小于第一目标值,就会减小气液分离器储存制冷剂液体,增加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从而将过冷度增加到第一目标值;如果过冷度的检测值大于第一目标值,就会增加气液分离器储存的制冷剂液体,减小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从而将过冷度减小到第一目标值,因此通过控制起到冷凝作用的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在最低和最高之间动态变化,气液分离器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可以起到使制冷系统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中始终保持最佳的制冷剂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方块图;
图2为图1中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动态分配制冷剂流量的控制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为一风冷热泵,其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第一换热器3、膨胀阀4、气液分离器5、第二换热器6,流量调节阀7。该风冷热泵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制热模式)时,从压缩机1中喷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中被冷凝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4节流后包括部分气态制冷剂一并输入到气液分离器5,气液分离器5的上部通过调节支路71将气态制冷剂引入到第二换热器6的下游侧,可以是直接到第二换热器6的出口或者压缩机1的吸气侧,支路71中设置流量调节阀7,流量调节阀7如后所述,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是电磁阀或者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5的下部输出液态制冷剂到第二换热器6,进入第二换热器6中的液态制冷剂与空气热交换之后,相变为气态,与来自气液分离器5的气态制冷剂汇合,然后经由四通换向阀2返回到压缩机1,这样不断循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在制热工况作为制取热水的换热器,并且优选为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6通常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盘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是制冷剂循环系统配置有控制器6,控制器6可以是工业计算机或微处理器,其可以配置成按照已有技术那样对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进行控制。在后面的描述中,还将理解到控制器6可以设置成与调节支路71的中流量调节阀7相关联,从而控制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中的分配量。
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检测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是指其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在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包括在第一换热器3的大致中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3的饱和温度T1的温度传感器31,在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侧即液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3的凝结制冷剂温度T2的温度传感器32,T1-T2即为实际的过冷度。温度传感器31的设置位置大致是第一换热器3中具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的位置,在该位置,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状态。饱和温度T1的测量,以常用的壳管式换热器为例,温度传感器通过一个套管,伸入第一换热器的壳体内,就可以直接测量。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检测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不限于由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的装置以及检测过冷温度的装置来构成,例如检测第一换热器3的饱和温度T1的方法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换热器3的制冷剂管路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出的压力,再由控制器6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出第一换热器3的饱和温度T1。
前述控制器6被配置成将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进行比较,设定的第一目标值可以是第一换热器3的冷却介质和第一换热器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平均温差并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小于1,这主要是根据第一换热器的实际的最佳效率来设定,可以设置成0.1到0.7之间的数值。
如果控制器6获得的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的检测值小于第一目标值,则控制器6控制流量调节阀7来减小支路71中的气态制冷剂流量,如后所述,这将使得气液分离器5的制冷剂液位减小,从而增加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如果过冷度的检测值大于第一目标值,则控制器6控制流量调节阀7动作,增加调节支路71中的气态制冷剂流量,如后所述,这将使得气液分离器5的制冷剂液位增加,从而减小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流量调节阀7可以是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关闭时间或开启时间的长短从而控制调节支路71中的制冷剂流量。流量调节阀7还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控制器6可以通过控制膨胀阀的开度大小来控制调节支路71中的制冷剂流量。
通过对前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描述,也可以理解到本发明的制冷剂流量分配方法的实施,该方法还获取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并且在所述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在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
当图1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所需的最佳充注量最大时,这时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在最低位置5A。当制冷剂循环系统所需的最佳充注量最小,这时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在最高位置5B。由于控制器6能够通过控制调节支路71中的制冷剂流量,因此能控制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使得气液分离器5中的液位在最低位置5A和最高位置5B之间,气液分离器5就可以正常工作。如后所述,还可以理解到气液分离器5同时可以使得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中始终保持最佳的制冷剂量。
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和气液分离器5液位有比较大的相关性。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和第一换热器3内的制冷剂量是直接相关的。第一换热器3内的制冷剂量多,液体的制冷剂就会占用过多的传热面积,系统的压力就高,过冷度也随之变高。制冷剂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充注量条件下运行时,制冷剂主要分布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内。第二换热器6的过热度被控制,制冷剂的气液分布变化不会太大。如果有多余的制冷剂,必然会向第一换热器3迁移。如果用气液分离器5收集这些多余的制冷剂液体,第一换热器3内的制冷剂就会减少,过冷度就会下降。所以,在同一工况下,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高,第一换热器3的制冷剂量就会少,过冷度低;反之,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低,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高。
相较于以往的技术,引入气液分离器5和流量调节阀7之后,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控制会比以前的复杂,主要原因是对气液分离器5的控制变为双输入—双输出的系统,加上气液分离器的容积变化(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容),会增加系统的延时,这种延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控制逻辑可以结合图2来理解,图2中膨胀阀4以符号EXV来表示,流量调节阀7以EXV1来表示。膨胀阀4主控过热度SH,流量调节阀7主控过冷度SC。若制冷剂循环系统处于步骤S1,其中第二换热器6过热度SH高于设定值,如步骤S2所示,膨胀阀4会增加开度,这样会导致如步骤31所示,进入气液分离器5的制冷剂流量增大,进而导致第二换热器6的蒸发压力变高,并且如步骤32所示第一换热器3冷凝压力降低,过冷度SC变小,进一步地如步骤S4所示,使进入第二换热器6盘管的制冷剂流量增加,最终第二换热器6的过热度SH变小。回到步骤S32,过冷度SC的变小,反过来会使如步骤S6所示,流量调节阀7关小;流量调节阀7关小,使得如步骤S71所示,第二换热器6的盘管两侧的压差增加、制冷剂流量增加,并且还使得如步骤S72所示,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下降、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增加;如步骤S73所示,它对过热度SH的减小具有增强的作用。膨胀阀4除了是由控制器6控制的电子膨胀阀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热力膨胀阀。
在前述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的目的是控制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使得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在较佳的充注量条件下运行,提高系统的效率,制冷剂充注量的变化由气液分离器5的液位变化来实现,系统的充注量主要是和系统的工况有关,而系统的工况的变化一般比较慢,所以,充注量的调节不需要快速、频繁的调解。
前述实施例具有这样的优点:
1)保持了气液分离器分离制冷剂气体和液体的作用,同时使气液分离器兼具储液器的作用,使制冷系统无论运行在何种工况,第一换热器中始终保持较佳的制冷剂量,因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的运行效率;
2)控制气液分离器的液位所需的液位检测元件由检测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的元件替代,过冷度检测装置要比液位检测元件来的简单,因此控制元件得到简化。
前述实施例的热泵还可以设置成第二工作模式(制冷模式)。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通过管路的设置,使第二换热器6在冷凝模式,相应地,使第一换热器3工作在蒸发模式,并且气液分离器5具有储液的功能。
结合图1,图1中的虚线部分示出了热泵的制冷模式的优选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可以控制制冷模式时冷凝盘管的过冷度,即在膨胀阀4的入口和气液分离器5之间的出口加入虚线所示的旁通支路51和单向阀510,单向阀510使得旁通支路51在热泵的制热模式时,旁通支路51自动截断,单向阀510也可以由其它能切断旁通支路51的阀来替代。在制冷模式时,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已切换为从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第二换热器6、膨胀阀4、第一换热器3、再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二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工作,第一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工作。此时,制冷剂由第二换热器6出来,沿此旁通支路51进入膨胀阀4。气液分离器5与系统循环管路之间截断,截断方式可以是采用通过单向阀410自动截断,气液分离器5此时仅作储液器的作用,无气液分离作用。这时,气液分离器5的压力和第二换热器6的冷凝压力基本一样,对应的饱和温度高于环境的温度,其中的气相制冷剂就会逐渐冷凝成液体。气液分离器5中的液体增多后,参与循环的制冷剂量就会减少,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就会降低。同样地,配置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检测装置,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可以参照前述对第一换热器3的过冷度的检测来理解,控制器6如果判断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低于第二目标值,可以通过打开流量调节阀7,让压缩机侧的过热蒸气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5,将其中的制冷剂液体压出到旁通支路51。这样参与循环的制冷剂量就会增加。控制器6如果判断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大于第二目标值,可以通过关闭流量调节阀7或者减小其开度,以使气液分离器5中的气相制冷剂逐渐冷凝成液体,气液分离器5中的液体增多后,参与循环的制冷剂量就会减少,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就会降低。用此方法调节制冷模式时第二换热器6的过冷度,使第二换热器6的制冷剂侧的冷凝面积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前述描述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具有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本申请案中描述了特定方法、装置,但与前述内容中所述的方法和装置类似或等价的任何方法和材料可在本技术的实践中使用。尽管已相当详细地且通过说明来描述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所述说明仅用于清楚地理解,且并非意在限制。已在描述中使用各种术语来传达对本技术的理解,应理解,所述各种术语的含义延伸到各种术语的常见语言或语法变化或形式。也应理解,当术语是指装置或设备时,所述术语或名称作为当代的实例而提供,且本技术步骤不受所述文字范围的限制。前述的术语将被理解为已由现今当代术语描述,所述前述的术语可合理地理解为当代术语或当代术语所包含的体系子集命名的衍生物。此外,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与技术的任一实施方式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更进一步地,应理解,本技术不限于已为了例证而阐述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仅由对本专利申请案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公平解读来定义,包括将本技术的每一元件有权享有的整个范围的同等效力。因此,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输出侧的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流量调节阀以及控制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其中制冷剂循环方向设置成依次从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膨胀阀、所述气液分离器到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所述气液分离器可输出气态制冷剂并使其通过设置有所述流量调节阀的调节支路绕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而引导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侧,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可输出液态制冷剂并使其进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及所述流量调节阀,且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下降;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可由所述四通换向阀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制冷剂循环方向设置成依次从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阀到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侧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侧之间设置有旁通支路,以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并沿所述旁通支路进入到所述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仅设置成储液器;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所述检测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对应的所述检测装置、所述流量调节阀分别关联,所述控制器设置成: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压缩机侧的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并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压出到所述旁通支路;处于冷凝模式的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值时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气体在气液分离器中液化并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制冷剂饱和温度的装置以及检测制冷剂过冷温度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磁阀或者电子膨胀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风冷热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盘管式换热器。
6.一种制冷剂控制方法,提供制冷剂循环路径,使制冷剂循环方向依次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第二换热器,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调节支路引出并绕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而引导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侧,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器引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并且在所述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减小;及在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增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将制冷剂循环方向切换为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依次流动,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工作在冷凝模式,还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工作在蒸发模式,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侧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侧之间建立旁通支路,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并沿所述旁通支路进入到所述膨胀阀,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仅设置成储液器,在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时增加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压出到所述旁通支路;处于冷凝模式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值时减小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气体在气液分离器中液化并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中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步骤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冷温度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第一目标值是相应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乘以小于1的系数;所述设定的第二目标值是相应的第二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乘以小于1的系数。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调节支路中设置流量调节阀来调节所述调节支路通过的气态制冷剂流量。
CN201510141898.9A 2015-03-30 2015-03-30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697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1898.9A CN104697234B (zh) 2015-03-30 2015-03-30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1898.9A CN104697234B (zh) 2015-03-30 2015-03-30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7234A true CN104697234A (zh) 2015-06-10
CN104697234B CN104697234B (zh) 2016-11-23

Family

ID=5334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1898.9A Active CN104697234B (zh) 2015-03-30 2015-03-30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9723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741A (zh) * 2016-06-02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组的性能提升方法
CN107917523A (zh) * 2017-10-25 2018-04-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泵用室外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39130A (zh) * 2015-10-20 2018-06-08 丹佛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处于满液状态的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CN108692492A (zh) * 2018-08-14 2018-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
US10775086B2 (en) 2015-10-20 2020-09-15 Danfoss A/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in ejector mode for a prolonged time
US10816245B2 (en) 2015-08-14 2020-10-27 Danfoss A/S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t least two evaporator groups
CN113074315A (zh) * 2021-03-01 2021-07-0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加氢站的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控制方法
US11333449B2 (en) 2018-10-15 2022-05-17 Danfoss A/S Heat exchanger plate with strengthened diagonal area
US11460230B2 (en) 2015-10-20 2022-10-04 Danfoss A/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 variable receiver pressure setpoi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5059A (en) * 1987-03-02 1988-04-05 Neal Andrew W O Hea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unit
JPH0599528A (ja) * 1991-10-04 1993-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搬送装置
CN101666560A (zh) * 2006-03-2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CN102042648A (zh) * 2010-11-29 2011-05-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CN10367341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方法及汽车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5059A (en) * 1987-03-02 1988-04-05 Neal Andrew W O Hea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unit
JPH0599528A (ja) * 1991-10-04 1993-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搬送装置
CN101666560A (zh) * 2006-03-2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CN102042648A (zh) * 2010-11-29 2011-05-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CN10367341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方法及汽车空调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16245B2 (en) 2015-08-14 2020-10-27 Danfoss A/S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t least two evaporator groups
CN108139130A (zh) * 2015-10-20 2018-06-08 丹佛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处于满液状态的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US10508850B2 (en) 2015-10-20 2019-12-17 Danfoss A/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in a flooded state
CN108139130B (zh) * 2015-10-20 2020-06-09 丹佛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处于满液状态的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US10775086B2 (en) 2015-10-20 2020-09-15 Danfoss A/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in ejector mode for a prolonged time
US11460230B2 (en) 2015-10-20 2022-10-04 Danfoss A/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 variable receiver pressure setpoint
CN106016741A (zh) * 2016-06-02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组的性能提升方法
CN107917523A (zh) * 2017-10-25 2018-04-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泵用室外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17523B (zh) * 2017-10-25 2019-12-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泵用室外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92492A (zh) * 2018-08-14 2018-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
US11333449B2 (en) 2018-10-15 2022-05-17 Danfoss A/S Heat exchanger plate with strengthened diagonal area
CN113074315A (zh) * 2021-03-01 2021-07-0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加氢站的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7234B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7234A (zh)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US10465968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defrosting pipes
US8459051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344058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505994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AU2005268121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9003827B2 (en) Expansion unit for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O201314500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2234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483524A1 (en) Control device of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of controlling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101726073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6871343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KR20090020305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80045797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507693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87134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US20150211776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306450B2 (ja) 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冷媒充填方法
JP713880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917391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WO201604687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267540B2 (en) Heat source unit
CN106801981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P2002039648A (ja) 冷媒封入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7150192B2 (ja)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