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946A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946A
CN104685946A CN201380002134.0A CN201380002134A CN104685946A CN 104685946 A CN104685946 A CN 104685946A CN 201380002134 A CN201380002134 A CN 201380002134A CN 104685946 A CN104685946 A CN 104685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physical uplink
cell
serving cell
up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1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946B (zh
Inventor
成艳
李博
大卫·马瑞泽
薛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58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2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5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9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其中,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用户设备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用户设备 和基站。 背景技术 说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英文: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缩写: 3GPP) 长期演进 (英文: Long Term Evo书lution, 缩写: LTE) 系统包括频分 双工 (英文: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缩写: FDD) 和时分双工 (英 文: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缩写: TDD)两种方式。 其中, FDD系统在分 离的两个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 TDD系统在一个频率信道上发送和接 收, 但发送和接收在时间上分开, 即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 隙。 TDD系统支持不同的上下行时间配比, 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 调整 上下行时间配比, 以满足上下行非对称的业务需求。
3GPP LTE RellO/11版本中,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于第四代通信技术 的峰值数据速率要求引入了载波聚合(英文: Carrier Aggregation,缩写: CA) 技术, 也称频谱聚合 (英文: Spectrum Aggregation) 技术或者带宽扩展 (英 文: Bandwidth Extension) 技术。 载波聚合中, 两个或更多的成员载波 (英 文: Component Carrier) 的频谱被聚合在一起以得到更宽的传输带宽, 各成 员载波的频谱可以是相邻的连续频谱、也可以是同一频带内的不相邻频谱甚 至是不同频带内的不连续频谱; LTE Rel-8/9用户设备(英文: User Equipment, 缩写: UE)只能接入其中一个成员载波进行数据收发, 而 LTE-A用户设备根 据其能力和业务需求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进行数据收发。
现有载波聚合系统都是同一个基站(英文: Evolved NodeB ,缩写: eNB ) 下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有理想回程链路 (英文: Backhaul) 的宏小区和微 小区下的载波聚合, 比如宏小区和微小区通过光纤连接(此时微小区也可以 是无线射频头)。现有 CA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仅在主载波上发送。 现有 CA系统中, 聚合的载波的双工方式相同, 例如可以都为 FDD或都为 TDD。 现有 CA系统中, 若载波的双工方式为 FDD, 则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内容按照 FDD的方式确定, 若载波的双工方式为 TDD, 则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说 DCI格式的内容按照 TDD的方式确定。
在后续 LTE系统中,载波聚合可能会演进为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和 /或基 站间聚合,在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和 /或基书站间聚合方式下,需要解决控制信 息如: 下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在不同的聚合方式下, 如何传 输控制信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 的传输方法, 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 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 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 格式, 包括: 说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书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 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 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 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 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 行控制信道; 且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 CSS检测 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 道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利用小区说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 的传输方法, 包括: 书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确 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之后, 所述 基站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 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 确定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根 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 格式, 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 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说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 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书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 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基站根据确 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 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 制信道; 且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 USS。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 的传输方法, 包括:
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 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 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所述用户设备说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 行控制信道;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书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 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 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 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以下 单元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且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 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 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说
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 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书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地用 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 应的 DCI格式时, 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 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 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禾 1」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基站, 包 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 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 式之后,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 说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 DCI格 式的指示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书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 的 DCI格式; 或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或
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 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则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当所 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所述下行控说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 用搜索空间 USS。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书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 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 的 DCI格式时, 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不 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 的传输方法, 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行控 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 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说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 书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承载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 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 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 服务小区,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行控 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 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 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说务小区,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书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 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 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 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包括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 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 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 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 置信息确定,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说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 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书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 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 的传输方法, 包括:
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 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承 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承载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在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 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 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说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 服务小区, 包括: 书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 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 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承 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 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 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 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说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书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 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 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 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 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说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书的服务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 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 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 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说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书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 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 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基站, 包 括:
发送模块, 用于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 指示信息, 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 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说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书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 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 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 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 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包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 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 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说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书式中,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 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 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 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
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 旦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 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特征和方面, 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 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3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 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书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8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9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特征和方面。 附 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 例的各种方面, 但是除非特别指出, 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 "意为 "用作例子、 实施例或说明性"。 这里作为 "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 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 具体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没有某些具体细节, 本发明同样可以 实施。 在另外一些实例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 手段、 元件和 电路未作详细描述, 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在 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中, 当一个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为 1到 6时, 该载波对应的上行分配 (UL grant, 对应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0 或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4)包括下行分配指示(英文: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缩写: DAI) 域, 该 DAI域的值表示在上行子帧 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 帧集合中调度了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英文: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缩写: PDSCH) 或发送了指示下行 SPS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英文: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说l, 缩写: PDCCH) 的子帧的总个数。 对于 FDD载波对应的上行分配, 该 DAI域在 DCI格式 0或 DCI格式 4中不存在。
在 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书中, 当一个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为 1到 6时, 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 格式 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的 DAI域,该 DAI域的值表示基站在上行子 帧 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 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 SPS释放的 PDCCH的子帧的累计 (accumulative) 个数。 对于 F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 信道, 该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1/1A/1B/1D/2/2A/2B/2C/2D中不包括 该下行分配指示域。
在 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中, 一个 T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 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 格式 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 (英文: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缩写: HARQ) 进程号 (Process number) 指示域对应 4比特, 一个 F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 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 HARQ 进程号指示域对应 3比特。
在 3GPP LTE系统中,为了支持混合自动重传,终端需通过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 (PUCCH) 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 向基站反馈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确认 HARQ-ACK, 其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也可简单称为 ACK (英 文: Acknowledgment, 缩写: 确认应答) /NACK (英文: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缩写: 否认应答)。 因此, 在后续 LTE系统中, 可能从两 个方面进行演进:
演进一: 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 即聚合的载波的双工方式可以不同, 例 如一些载波的双工方式为 FDD, 另一些载波的双工方式为 TDD。 现有 CA系 统中, HARQ-ACK仅在主载波上发送。对于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 主载波可 以是 FDD载波也可以是 TDD载波。 主载波为 FDD时 HARQ-ACK的反馈方式 与主载波为 TDD时 HARQ-ACK的说反馈方式不同。
演进二: 基站间聚合, 即聚合的载波部署在不同的基站下, 且基站间是 非理想回程线路(non-ideal backhaul), 此书场景下不同基站部署的载波的双工 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处的基站可以是宏基站、 微基站等, 例如当聚 合的载波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基站时, 该场景也可称为双连接 (Dual connectivity 在该演进方向下, 由于基站间是非理想回城线路, 则聚合的 部署在不同基站下的载波对应的 HARQ-ACK只能在各自对应的上行载波上 反馈, 不能如现有 CA系统一样仅在主载波上反馈。 此时, 若用户设备 UE在 一个子帧具有多个发射能力, 则一个子帧可利用多个 PUCCH对 HARQ-ACK 进行反馈。 若用户设备 UE仅具有上行单发射能力, 即 UE在一个子帧仅能在 一个小区对应的上行载波上发射, 则 UE需要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工作于不同 的小区, 从而对每个小区来说, 一个无线帧仅有部分子帧用于上行传输, 此 时一个载波对应的 HARQ-ACK也仅能在部分上行子帧上进行反馈。
在上述两个演进方向下, 对于不同场景、 不同能力的用户, 反馈 HARQ-ACK的机制可能不一样。 在 LTE版本 R8/9/10/11系统中, FDD对应的 DCI格式和 TDD对应的 DCI格式中的内容和大小可能不同, 主要是由于 FDD 时 HARQ-ACK的反馈方式与 TDD时 HARQ-ACK的反馈方式不同造成的, 但 通常一个载波的双工方式确定后, 其对应的 DCI格式也与双工方式对应, 在 TDD和 FDD联合应用场景下, 不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因此, 本发明 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 HARQ-ACK的反馈方式共同确定 DCI格式, 以 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实施例 1
图 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 1所 示, 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101、 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 控制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说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书方式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 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例如基 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 或为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 或用户设 备接入的服务小区。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可以包括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 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 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也可以指用户设备的 成员载波, 第一服务小区也可称为第一成员载波, 第二服务小区也可称为第 二成员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或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英文: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缩写: EPDCCH)。 其中,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 为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该 PDSCH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或 其他服务小区上。 此外,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还可以指承载于 该第一服务小区上的用于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 (英文: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缩写: SPS ) 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 息 DCI格式, 可以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还是 TDD对应的 DCI格式,其中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可以指 DCI格式 1、 DCI格式 1A、 DCI格式 1B、 DCI格式 1D、 DCI格 式 2A、 DCI格式 2B、 DCI格式 2C、 DCI格式 2D、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4中的 一个或多个。 每个 DCI格式在不同的双工方式下携带的内容不同。 FDD对应 的 DCI格式可以指该 DCI格式按照 FDD情况确定该 DCI格式携带的内容; TDD 对应的 DCI格式可以指该 DCI格式按照 TDD情况确定该 DCI格式携带的内容。 例如, TDD对应的 DCI格式 0和 DC说I格式 4在该 TDD载波的上下行配比为配比 1 到 6时包括下行分配指示 (DAI) 域, 该 DAI域的值表示在上行子帧 n对应的 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 PDSCH或发书送了指示下行 SPS释放的 PDCCH的 子帧的总个数,而 FDD对应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4不包括该下行分配指示 DAI 域。 TDD对应的 DCI格式 1、 DCI格式 1A、 DCI格式 1B、 DCI格式 1D、 DCI格 式 2A、 DCI格式 2B、 DCI格式 2C和 DCI格式 2D中包括 DAI, 该域的值表示基 站在上行子帧 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 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 SPS释放的 PDCCH的子帧的累计 (英文: accumulative ) 个数, 而 FDD对应 的 DCI格式 1、 DCI格式 1A、 DCI格式 1B、 DCI格式 1D、 DCI格式 2A、 DCI格 式 2B、 DCI格式 2C和 DCI格式 2D中不包括该 DAI。 TDD对应的 DCI格式 1、 DCI 格式 1A、 DCI格式 1B、 DCI格式 1D、 DCI格式 2A、 DCI格式 2B、 DCI格式 2C 和 DCI格式 2D中包括 4比特 HARQ进程指示域,而 FDD对应的 DCI格式 1、 DCI 格式 1A、 DCI格式 1B、 DCI格式 1D、 DCI格式 2A、 DCI格式 2B、 DCI格式 2C 和 DCI格式 2D中包括 3比特 HARQ进程指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 息 DCI格式,其中该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英文: Cyclic Redundancy Check,缩写: CRC)加扰可以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缩写: C-RNTI)或半持续调度(SPS ) C-RNTI 进行加扰。 在步骤 101中, 用户设备可以按照预先定义的不同场景采用的确定 DCI 格式的规则, 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 式, 具体可以为: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
其中,根据不同的场景,预定义的规则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场景一、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说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 所述用户设 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书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 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二、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将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或
场景三、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 FDD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所述用户设 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四、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 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 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五、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 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六、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 ACK通过承载于 TDD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所述用户设 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步骤 102、 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下行控制信道。
例如: 用户设备从确定的 DC说I格式中可以获取该 DCI格式的大小, 即该 DCI格式承载的信息比特数, 基于该 DCI格式的大小对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 译码, 并基于该确定的 DCI格式中包含的书指示域对译码内容进行解析。
具体地, 如果在步骤 101中, 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在步骤 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 且该用户设备不期望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公共搜索空间 (英文: Common Search Space, 缩写: CSS)检测到的该下 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 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 道的循环冗余校验(英文: Cyclic Redundancy Check,缩写: CRC)利用 C-RNTI 进行加扰。 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 CSS。
此外, 如果在步骤 101中, 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确定的 DCI 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步骤 102中, 该用户设备根据该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 且当该用户设备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 且该检 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该用户设备丢弃或忽 略该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的信息,或说该用户设备不按照该下行控制信道的指 示进行 PDSCH检测。
其中,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可以为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服务, 可能在 该 CSS传输的 DCI格式包括 DCI格式 0、 DCI格式 1A、 DCI格式 3、 DCI格式 3A 和 DCI格式 1C。 其中, 为了减小用户的盲检测次数,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1A 的负荷(英文: payload)拉齐, 即可能会添加填充比特使得 DCI格式 0和 DCI 格式 1A的负荷相同, 或说使得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1A对应的信息比特数相 同, 同理,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的负荷大小与 DCI格式 0拉齐, 即与 DCI 格式 1A拉齐。 其中,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针对多个用户, 即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中承载的信息需要通知给多个用户, 即多个用户需要按照一致的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的负荷对说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在步骤 102中,在某些场景下, 该用户设备确定的 DCI格式可能不是按照 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来确定的。 例书如当步骤 101中的第一服务小区的 双工方式为 FDD, 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 该用户设备确 定的 DCI格式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FDD来确定的。 但是对于 不同的用户, 可能按照步骤 101确定的 DCI格式不同, 例如有些用户确定的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有些用户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 格式, 此时使得不同用户确定得 DCI格式 1A的大小不一致, 从而不同用户检 测 DCI格式 3和 3A时, 可以假设不同的 DCI格式 3和 3A的大小对 DCI格式为 DCI格式 3或 DCI格式 3A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从而会导致一些用户不能 正确检测该 DCI格式为 DCI格式 3或 DCI格式 3A的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 步骤 102还可以包括:
如果在步骤 101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且确定的 DCI格式 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时, 在步骤 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 TDD对应的 DCI 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 且该用户设备不期望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 且该检 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 该公共搜索空间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 CSS。 或者, 如果在步骤 101 中, 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确定的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 格式时,在步骤 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 信道, 且当该用户设备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 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 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C-RNTI进行加扰时, 该用户设备丢弃或忽略该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的信 息,或说该用户设备不按照该下行控制信道的指示进行 PDSCH检测。优点可 以参见上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时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为 DCI格式 1A或格式 0的相关描述说, 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用户设 备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 HARQ-ACK反馈书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并且, 当该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为 TDD且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参见场景一), 该 DCI格式为时分双工 TDD对应的 DCI格式, 通过重用 TDD对应的 DCI格式, 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新的 DCI格式, 另一方 面使得对该双工方式为 FDD的第一服务小区下行分配指示域也可获得, 从而 使得用户设备能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 HARQ-ACK反馈,例如根据该下 行分配指示域进行 HARQ-ACK排序使得编码时 HARQ-ACK比特能得到较均 等的保护, 从而提高 HARQ-ACK的传输性能。
另外, 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为 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参见场景五), 该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为频分双工 FDD对 应的 DCI格式, 使得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无需传输冗余的 DAI等指示域, 从 而减小了 DCI格式的大小, 提高了有用信息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格式 0,且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不在该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 CSS里传输,从而避免产生不同用户对 DCI格式 3和 3A的负荷理解不 一样, 导致部分用户不能正确检测 DCI 3和 DCI 3A的问题。 当然, 对该问题 的解决,也可以通过限定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传输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 双工方式确定 DCI格式 0或 DCI格式 1A的负荷大小,从而确定 DCI格式 3荷 DCI 格式 3A的负荷大小; 或 DCI格式 3或 DCI格式 3A对应的多个用户都使用 FDD 对应的 DCI格式或都使用 TDD对应的 DCI格式,即将使用 FDD对应的 DCI格式 的用户分成一组, 将使用 TDD对说应的 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
实施例 2
图 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书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201、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服务小区、 第二服 务小区、 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等相 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场景一至场景六对应,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 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具体场景可以包括 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场景一、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 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 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 格式; 或 场景二、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基站将所述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三、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 FDD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所述基站将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DCI格式说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四、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 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书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 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五、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 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场景六、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 TDD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所述基站将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其中, 该高层信令除承载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的指示信息外, 还可以承载将该第一服务小区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指示信 息。
步骤 203、 基站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基站根据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且当 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 且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 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该下行控制信道仅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专用搜索空间 (英文: UE-Specific Search Space, 缩写: USS )。 该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CSS , 该 CSS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 CSS。 或者, 当第一服 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 基 站不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USS发送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 A或 DCI格式 0, 且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的下说行控制信道。
其中, 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为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服务, 可能在该 公共搜索空间传输的 DCI格式包括 DCI格书式 0、 DCI格式 1A、 DCI格式 3、 DCI 格式 3A和 DCI格式 1C。 其中, 为了减小用户的盲检测次数, DCI格式 0和 DCI 格式 1A的负荷拉齐, 即基站可能会添加填充比特使得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1A的负荷相同, 或说使得 DCI格式 0和 DCI格式 1A对应的信息比特数相同, 同理,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的负荷大小与 DCI格式 0拉齐,即与 DCI格式 1A 拉齐。 其中,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针对多个用户, 即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中承载的信息需要通知给多个用户, 即多个用户需要按照一致的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的负荷对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该步骤 203中, 在某些场 景下, 该基站确定的 DCI格式可能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来确 定的, 例如当步骤 201中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步骤 201确定 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该基站确定的 DCI格式不是按照该第一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FDD来确定的。 但是从用户的角度, 不同的用户确定的 DCI格式不同, 例如有些用户确定的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有些用 户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此时使得不同用户确定得 DCI格式 1A的大小不一致, 从而不同用户检测 DCI格式 3和 3A时, 会假设不同的 DCI 格式 3和 3A的大小对 DCI格式为 DCI格式 3或 DCI格式 3A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 检测, 从而会导致一些用户不能正确检测该 DCI格式为 DCI格式 3或 DCI格式 3A的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 在步骤 201和步骤 203之间, 还可以包括: 步骤 202、 基站向所述 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的指 不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基站可 以根据双工方式和 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能够 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说
并且,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 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其中, 基站书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 UE的能 力及 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 FDD对应的 DCI格式或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 DCI格式的场景都在标 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 减小标准化努力。
另外, 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为 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 (参见场景一), 该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通过重 用 TDD对应的 DCI格式, 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新的 DCI格式, 另一方面使得 对该双工方式为 FDD的第一服务小区下行分配指示域也可获得, 从而使得用 户设备能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 HARQ-ACK反馈,例如根据该下行分配 指示域进行 HARQ-ACK排序使得编码时 HARQ-ACK比特能得到较均等的保 护, 从而提高 HARQ-ACK的传输性能。
另外, 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 为 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时(参见场景五), 该 DCI格式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使得下行 控制信道传输时无需传输冗余的 DAI等指示域, 从而减小了 DCI格式的大小, 提高了有用信息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或格式 0,且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不在该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 CSS里传输,从而避免产生不同用户对 DCI格式 3和 3A的负荷理解不 一样, 导致部分用户不能正确检测 DCI 3和 DCI 3A的问题。 当然, 对上述问 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限定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传输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确定 DCI格式 0或 DCI格式 1A的负荷大小, 从而确定 DCI格式 3荷 DCI格式 3A的负荷大小;或通过限说定 DCI格式 3和 DCI格式 3A对应的一组用户 使用的 DCI格式一致, 即基站对用户设备进行分组时, 按照用户设备可能使 用的 DCI格式 1A或 DCI格式 0来分组, 例如书将使用 FDD对应的 DCI格式的用户 分成一组,将使用 TDD对应的 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或, DCI格式 3或 DCI 格式 3A对应的多个用户都使用 FDD对应的 DCI格式或都使用 TDD对应的 DCI 格式。
实施例 3
图 3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301、 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 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 述 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服务小区、 第二服 务小区、 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等相 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 高层信令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可以由基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 根 据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 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场景一至场景六的相关描述。 步骤 302、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 102及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用户设 备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 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其中, 基 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 UE的能力及 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 FDD 对应的 DCI格式或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且无需将所有 可能使用不同 DCI格式的场景都在说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 4
图 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书设备的结构框图。 如图 4所示, 该用 户设备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 41,用于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 制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 述 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42,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服务小区、 第二服 务小区、 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等相 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 4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 41包括以下单元的任意一个或 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 411,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且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 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一及其相关描 述。
第二确定单元 412,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 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说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 格式;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二及其相关描述。
第三确定单元 413, 用于若所述第一书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 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 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 的场景四及其相关描述。
第四确定单元 414,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 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参见 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五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 42具体地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 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利用小区无线 网络临时标识 C-RNTI进行加扰。 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102及 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可以根据双工方式 和 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 旦 实施例 5
图 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如图 5所示, 该基站可 以包括: 说
确定模块 51,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书,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 52,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服务小区、 第二服 务小区、 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等相 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52还用于, 在所述确定模块 51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之后, 所 述发送模块 51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 向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的指示 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 51可以包括以下单元的任意一 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 511,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所述 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 的 DCI格式;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一及其相关描述。
第二确定单元 512,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 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 格式;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二及其相关描述。
第三确定单元 513,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 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说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 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书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参见上述方 法实施例的场景四及其相关描述。
第四确定单元 514,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 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参见 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五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 5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则根 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时,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 USS。 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203及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 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 旦 并且, 基站的发送模块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其中, 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 景、 UE的能力及 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 FDD对应的 DCI格式或 TDD对 应的 DCI格式, 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 DCI格式的 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 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 6
图 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说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如图 6所示, 该 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 61, 用于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书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 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62,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服务小区、 第二服 务小区、 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等相 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 62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 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 根 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 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 可以根据从基站接 收到的高层信令, 控制信道对应的 DCI格式, 其中, 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 用场景、 UE的能力及 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 FDD对应的 DCI格式或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 DCI 格式的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 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 7
图 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所述控制信息 传输设备 1100可以是具备计算能力的主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 PC、或者可携 带的便携式计算机或终端等。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计算节点的具体实现 做限定。
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设备 1100说包括处理器 (processor ) 1110、 通信接口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1120、 存储器 (memory) 1130和总线 1140。 其 中, 处理器 1110、 通信接口 1120、 以及存书储器 1130通过总线 1140完成相互间 的通信。
通信接口 1120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 其中网络设备包括例如虚拟机管理 中心、 共享存储等。
处理器 1110用于执行程序。 处理器 11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CPU, 或 者是专用集成电路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或者是被 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 1130用于存放文件。存储器 1130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 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存储器 1130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 存储器 1130还可能被分块, 并且所述块可 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上述程序可为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的程序代 码。 该程序具体可用于:
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 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 认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程序还可以用于:
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基 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说述下行控制信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示例性单 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书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形式来实现,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 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 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如果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来实现所述功能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 用时, 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对现有 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是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的。 该计算机软件产 品通常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执行本发明各 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 移动硬盘、 只 读存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 8
图 8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8 所示, 对于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 /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的传 输, 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801、 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该步骤中, 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配置信息, 用户设 备可以根据该 PUCCH配置信息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 该 PUCCH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 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 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为用户设备 的辅服务小区。 若对该用户设备来说, 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 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说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可以根据实 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与 PUCCH仅在用户设 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可以提高上书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减少数据 传输延迟。 例如, 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时, 可以将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备的双工方式为 FDD的辅服务小区, 由于 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获得, 一方面可 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 传输性能,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TT (round trip time)延迟。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若该 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则该用户设备将通过该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与 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一方面可以不修改各服 务小区的 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需要说明的 是, 此时若该 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该 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小区索引。 若该 PUCCH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 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通过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给用 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 信息, 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际说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 的传输性能,且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 HARQ-ACK定时,并且可以适用于 基站间的聚合。 书
该 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该 PUCCH配置 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 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当该用户设备有多个服务小区时, 通过该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 的指示信息和该指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 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对应的服务小区, 即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上行控制 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对 应的服务小区。
该 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的指 示信息, 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可以为 PUCCH格式 la、 PUCCH格 式 lb、信道选择和 PUCCH格式 3中的一种; 该 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 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的指示信息, 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 式可以为 PUCCH格式 la、 PUCCH格式 lb、 信道选择和 PUCCH格式 3中的一 种。
步骤 802、 用户设备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该步骤中, 用户设备根据步骤 801中收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具体,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物理说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指示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进一步可以为根据物理上行书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 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 区。 有益效果如步骤 801, 此处不再赘述。
该步骤,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进 一步可以为用户设备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 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有益效果如 步骤 801, 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 803、 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此时, 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 传输。
该步骤还可以为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 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用户设备在主服务小区 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此时, PUCCH可以 用户设备得主服务小区和一个辅服务小区上发送。 此时, 若该 PUCCH配置 信息配置了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则用户设备在该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和在承载于主服务小区上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上行控 制信息。 有益效果如步骤 801, 此处不再赘述。
若步骤 802为根据物理上行控说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则该步骤还可 以为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书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 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 第二上行 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和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 划分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可 以为频分双工 FDD, 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可以为时 分双工 TDD;或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 链路, 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 该 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 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或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该第 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 该步骤中的上行控制信息 UCI可以为混合子动重传请求 HARQ-ACK, 信道状态信息 CSI、 调度请求 SR等。 其中,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型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解决了不同双工方式聚合 和 /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怎么传输的问题。 若 PUCCH仅在一 个服务小区上传输,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与 PUCCH仅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 传输性能, 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例如, 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 式为 TDD时,可以将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 备的双工方式为 FDD的辅服务小说区, 由于 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 获得,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 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减书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TT (round trip time)延迟。 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 若该 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则该用户设备 将通过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 信息, 与 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一方面可以不 修改各服务小区的 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需 要说明的是, 此时若该 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 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通过指示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可以给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 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 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且可以不修改各 服务小区的 HARQ- ACK定时, 并且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实施例 9
图 9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9 所示, 对于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 /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的上行控制信息传 输, 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901、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该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 该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说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该步骤中, 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使得用户 设备能够根据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书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 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为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该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指示信息, 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该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该指示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该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 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该 PUCCH配置信息的其他解释如上述实施例的步骤 801, 此处不再赘 述。
步骤 902、 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 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此时, 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 进一步, 该步骤还可以为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上在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 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 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还可以为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承载 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说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 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中, 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书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 该 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该第一服务小 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对于该第一服 务小区集合和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其他解释上一实施例, 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解决了不同双工方式聚合 和 /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怎么传输的问题。 若 PUCCH仅在一 个服务小区上传输,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与 PUCCH仅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 传输性能, 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例如, 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 式为 TDD时,可以将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 备的双工方式为 FDD的辅服务小区, 由于 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 获得,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 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TT (round trip time)延迟。 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 若该 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则该用户设备 将通过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 信息, 与 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 一方面可以不 修改各服务小区的 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需 要说明的是, 此时若该 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 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说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通过指示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 可以书给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 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 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且可以不修改各 服务小区的 HARQ- ACK定时, 并且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实施例 10
图 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0所 示, 该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 81、 确定模块 82和发送模块 83。
其中, 接收模块 81用于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 82用 于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
发送模块 83,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 8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 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83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说所述确定模块 8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书的服务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 83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 82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821, 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 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
第二确定单元 822, 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 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 合,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 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 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 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 82, 还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书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 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 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 823, 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 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第四确定单元 824, 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 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 11
图 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1所示, 该 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 91, 用于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的指示信息, 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接收模块 92,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92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书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 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 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 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包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接收模块 92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 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 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 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 合的服务小区。 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 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书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 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 索引。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 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 的 DCI格式。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 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 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 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 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 权 利 要 求 书
    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 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 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 行控制信道; 且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 CSS检测 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 道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进行加扰。
    5、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 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之后,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 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 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 确定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 权 利 要 求 书
    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 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T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 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 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 的双工方式为 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 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8、 根据权利要求 5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基站根据确 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 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 制信道; 且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权 利 要 求 书
    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 uss。
    9、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 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 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 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 行控制信道;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 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
    11、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 信息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 格式。 权 利 要 求 书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以下单元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 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且所述第一服务 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 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 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 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至 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时,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 行控制信道; 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 CSS检测到 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权 利 要 求 书
    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进行加扰。
    15、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 制信道的 DCI格式,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之后,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之前,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传 输, 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 的 DCI格式; 或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第 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 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 式; 或
    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在所述用 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在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 权 利 要 求 书
    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或
    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TDD, 所述用户 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 PUCCH传输, 则将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确定为 FDD对应的 DCI格式。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至 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 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 式为 TDD对应的 DCI格式, 则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 制信道; 且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为 DCI格式 1A, 且所述下行控制 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扰时,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 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 USS。
    19、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 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 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 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对应的 HARQ- 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 DCI格式, 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 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 FDD, 且所述确定的 DCI格式为 TDD 对应的 DCI格式时, 根据所述 TDD对应的 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 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DCI 格式为 DCI格式 1A, 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 CRC利用 C-RNTI进行加 扰。
    21、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权 利 要 求 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 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或 2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 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 送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 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25、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包 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权 利 要 求 书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 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二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27、 根据权利要求 24至 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 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 集合的服务小区。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29、 根据权利要求 27或 2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第一服务 权 利 要 求 书
    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 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 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 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 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 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31、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 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
    33、 根据权利要求 31或 3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34、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 权 利 要 求 书
    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 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 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 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35、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包 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 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 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 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37、 根据权利要求 34至 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权 利 要 求 书
    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 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 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38、 根据权利要求 3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39、 根据权利要求 37或 3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 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 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40、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 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41、 根据权利要求 40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 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的服务小区。 权 利 要 求 书
    42、 根据权利要求 40或 4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43、 根据权利要求 42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 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44、 根据权利要求 40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 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45、 根据权利要求 44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 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
    46、 根据权利要求 43至 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 服务小区集合,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 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47、 根据权利要求 4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48、根据权利要求 46或 4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 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49、 根据权利要求 4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 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 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50、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发送模块, 用于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物理 权 利 要 求 书
    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 指示信息, 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 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51、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
    52、 根据权利要求 50或 5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53、 根据权利要求 5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 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 行控制信息。
    54、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 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包 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 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 权 利 要 求 书
    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55、 根据权利要求 54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 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 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56、 根据权利要求 53至 5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 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 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 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57、 根据权利要求 56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 FDD,所述 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 TDD; 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 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 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 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58、 根据权利要求 56或 57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 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 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CN201380002134.0A 2013-09-30 2013-09-30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5899.9A CN108712239B (zh) 2013-09-30 2013-09-30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4757 WO2015042973A1 (zh) 2013-09-30 2013-09-30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5899.9A Division CN108712239B (zh) 2013-09-30 2013-09-30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946A true CN104685946A (zh) 2015-06-03
CN104685946B CN104685946B (zh) 2018-08-21

Family

ID=5274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13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946B (zh) 2013-09-30 2013-09-30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998259B2 (zh)
EP (1) EP3043609A4 (zh)
JP (1) JP2016532350A (zh)
KR (1) KR101855219B1 (zh)
CN (1) CN104685946B (zh)
CA (1) CA2925697C (zh)
WO (1) WO20150429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6200B2 (en) 2013-11-08 201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5247928B (zh) * 2014-05-06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协同工作的装置和方法
WO2016138662A1 (en) * 2015-03-05 2016-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flexible duplex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280204A4 (en) * 2015-04-02 2018-11-1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292176B2 (en) 2015-07-16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availability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TC)
WO2017070824A1 (zh) * 2015-10-26 2017-05-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缩短时延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EP4412369A3 (en) 2016-04-12 2024-09-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KR102455240B1 (ko) * 2016-08-18 2022-10-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566376B1 (en) * 2017-01-09 2020-10-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resource blocks
CN110392997B (zh) * 2017-09-08 2023-04-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715283B2 (en) * 2017-10-02 2020-07-14 Kt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ARQ ACK/NACK information for new radio
US10999039B2 (en) * 2018-05-20 2021-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ACK/NACK) feedback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 with sub-slot periodicity
KR20200127820A (ko)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을 위한 단말의 상향 채널 전송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728A (zh) * 2011-07-08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20257552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04661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porting uplink information
CN10313888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17892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1293B2 (en) 2009-09-1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carrier indi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US9425940B2 (en) 2011-08-11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252918B2 (en) * 2011-08-15 2016-02-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PT3261280T (pt) * 2012-12-18 2019-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receber ack/nack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CN105379156B (zh) * 2013-03-28 2018-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
US9538503B2 (en) * 2013-03-28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ggregation of FDD and TDD cel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7552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223728A (zh) * 2011-07-08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04661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porting uplink information
CN10313888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17892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25697A1 (en) 2015-04-02
KR101855219B1 (ko) 2018-05-08
CN104685946B (zh) 2018-08-21
EP3043609A1 (en) 2016-07-13
EP3043609A4 (en) 2016-10-19
JP2016532350A (ja) 2016-10-13
US20180254862A1 (en) 2018-09-06
US20160211950A1 (en) 2016-07-21
KR20160062090A (ko) 2016-06-01
US9998259B2 (en) 2018-06-12
US10623150B2 (en) 2020-04-14
WO2015042973A1 (zh) 2015-04-02
CA2925697C (en)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48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RQ-ACK feedback scheme on PUS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685946A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355325B (zh) 一种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EP386971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20030053A1 (zh) 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2275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EP2715963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KR20210126607A (ko) 전송 및 수신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사용자 장비 및 시스템
CN103891191A (zh)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KR2015000553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050236B1 (en)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64807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3472489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59979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2401797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ser equipment (ue) coordination in sidelink (sl) communications
JP2018536355A (ja) Tddサブフレーム構造における共通アップリンクバーストを使用してアップリンクレイテンシを分離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19146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KR20220047764A (ko)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
WO201611616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22130517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8712239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533370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20117924A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의 확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