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9354B -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9354B
CN104679354B CN201310722939.4A CN201310722939A CN104679354B CN 104679354 B CN104679354 B CN 104679354B CN 201310722939 A CN201310722939 A CN 201310722939A CN 104679354 B CN104679354 B CN 104679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induction module
opening
control device
hang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29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9354A (zh
Inventor
王国兴
洪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79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9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9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9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8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sensing at the edges of the touch surface the interruption of optical paths, e.g. an illumination plane, parallel to the touch surface which may be virtu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至少一感应模块与多个固定模块,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设置于一显示器的四边缘,并利用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以形成与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对应的一触控区域,而且触控区域涵盖显示区域,进而使感应模块可感应使用者于触控区域触控显示区域的位置。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反光连接件的长度依据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间的距离总和而调整,感应模块与该固定模块间的距离总和依据显示器的尺寸而改变,使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可依据显示器的尺寸进行调整,如此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可使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器。

Description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其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显示器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背景技术
按,随着技术不断的精进,显示器已由传统显示器转变成为液晶显示器,甚至由液晶显示器慢慢转变成触控显示器,由于一般液晶显示器在操控时需通过至少一输入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才可操控显示器上的鼠标进行点击、或进行打字等作业,但触控显示器却可在不使用鼠标的状况下让使用者直接碰触显示器,便可达到控制鼠标及打字的效果,由于此方式可省略输入装置的设置,不仅减少电脑所占用的空间,而放置电脑的地点也较不受限制,再者,由于触控显示器的操作方式简单,也可让老人及小孩都可快速上手。
但是,由于触控显示器不论是电阻式或电容式,其需利用触控面板及触控芯片等许多元件,且上述元件的价格又十分高昂,现今的电脑却又已经具有装配有显示器了,若在原有显示器未损坏的状况下,直接更换显示器成为触控显示器,其成本开销不仅十分高昂,又会有浪费资源、不环保的缺失,是以,目前市面上有贩卖一种外挂式光学触控屏,其设置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即可一般液晶显示器具有触控功能。
上述外挂式光学触控屏的尺寸为固定尺寸,其无法调整,仅能用于单一尺寸的显示器,当显示器更换为其他尺寸的显示器时,必须购买新的外挂式光学触控屏来使用,而且目前外挂式光学触控屏的尺寸随着显示器的尺寸变大,其于收纳时必须占用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其依据显示器的尺寸缩放,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器,然外挂式触控装置于收纳时可缩小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体积并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其结构简单并达到容易组装的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所指称的各目的与功效,本发明是揭示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至少二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每一感应模块具有一光机元件;以及至少二固定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该些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些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
本发明提供再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至少四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每一感应模块具有一光机元件,该些感应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些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四边缘之一者的中间位置,该感应模块具有一光机元件;以及至少四固定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该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模块,其包含: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一第二侧,该第三开口朝向该触控区域,该光机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第三开口;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一显示器的边缘;以及一反光连接件,其第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壳体的该第一开口穿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感应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收纳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感应模块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另一立体图;以及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1 外挂式触控装置
10 感应模块
10a 第一感应模块
10b 第二感应模块
100 光机元件
101 壳体
1011 第一表面
1012 第二表面
1013 侧壁
10131 第一开口
10132 第二开口
10133 第三开口
10134 第四开口
1015 第一侧
10151 第一孔洞
1016 第二侧
10161 第二孔洞
1017 容置空间
1019 滑槽
11 固定模块
11a 第一固定模块
11b 第二固定模块
111 壳体
1111 第一表面
1112 第二表面
1113 侧壁
11131 第一开口
11132 第二开口
11134 第四开口
1115 第一侧
11151 第一孔洞
1116 第二侧
11161 第二孔洞
1119 滑槽
12 反光连接件
121 第一端
122 第二端
123 卡接件
13 触控区域
14 固定件
15 定位件
151 固定板
1511 第一枢接部
152 定位板
1521 固定部
1522 第二枢接部
153 限位沟槽
16 限位件
17 水平检测元件
18 红外线检测元件
19 卷收件
2 显示器
20 侧边
21 边缘
22 显示区域
221 边缘
23 角落
d1 第一最短距离
d2 第二最短距离
d3 第三最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现有外挂式光学触控屏的尺寸为固定尺寸,无法依据显示器的尺寸进行调整,须购买不同尺寸的外挂式光学触控屏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显示器,而且因外挂式光学触控屏的尺寸无法调整,当外挂式光学触控屏的尺寸越大时,其体积越大,导致其于收纳时须占用较多的空间。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尺寸的外挂式触控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1,其包含二感应模块及二固定模块,为了简化下述说明,二感应模块分别称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二固定模块分别称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二感应模块10b、第一固定模块11a及一第二固定模块11b设置于一显示器2的四边缘21上,显示器2的四边缘21指显示器2的四侧边20与一显示区域22的边缘221间的区域,然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第一固定模块11a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第二固定模块11b位于显示器2的左下方角落23,第二感应模块10b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
然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一固定模块11a、第二固定模块11b及第二感应模块10a间利用一反光连接件12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13,触控区域13对应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即触控区域13应涵盖显示区域22,也表示触控区域1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显示区域22的面积。基本上,该些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设置显示器2的四角落23,以使反光连接件12连接该些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所形成的触控区域13涵盖显示区域22,外挂式触控装置1可增加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的数量,并设置于位于显示器2的四角落23的该些感应模块及固定模块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5,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感应模块的立体图、内部示意图及另一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分别设有一光机元件100,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二光机元件100朝向触控区域13。当使用者于触控区域13内触控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时,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二光机元件100感应使用者触控显示区域22的位置,并产生至少一感应信号至一电脑(图中未示),电脑依据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器2的显示内容。
下述详细说明感应模块及固定模块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结构相同,于此以第一感应模块10a进行说明,第一感应模块10a包含一壳体101,壳体101具有一第一表面1011、一第二表面1012及一侧壁1013,侧壁1013位于第一表面1011及第二表面1012之间。第二表面1012设有至少一固定件14,壳体101通过固定件14设置于显示器2的边缘21,本实施例于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设置多个固定件14,每一固定件14为一吸盘,其利用吸附方式吸附于显示器2的边缘21,以设置第一感应模块10a于显示器2的边缘21,如图5所示,当然也可使用单一固定件14,固定件14可为螺丝、铆钉、可重复粘贴的胶体或其他可使壳体101设置于显示器2的边缘21的元件,于此不再赘述。
壳体101具有一第一侧1015及一第二侧1016,本实施例的壳体101的第一侧1015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01的第二侧1016的延伸方向相交并相互垂直,位于第一侧1015的侧壁1013具有一第一开口10131,位于第二侧1016的侧壁1013具有一第二开口10132,位于第一侧1015及第二侧1016之间的侧壁1013具有一第三开口10133。壳体10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017,光机元件100设置于壳体101内,并位于容置空间1017,光机元件100的一感测端对应第三开口10133,使光机元件2的发射端与感测端外露以进行感测。
请一并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模块11a的结构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结构差异在于,第一固定模块11a未设有光机元件100,因此固定模块可不具有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第三开口10133,当然第一固定模块11a也可直接使用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只是未设置光机元件100于壳体101内,于此不再赘述。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模块11a也包含一壳体111,壳体111也具有一第一表面1111、一第二表面1112及位于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之间的侧壁1113,壳体111的一第二表面1112也设有至少一固定件14,位于壳体111的第一侧1115的侧壁1113具有一第一开口11131,位于壳体111的第二侧1116的侧壁1113具有一第二开口11132。
复参阅图2,当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二感应模块10b、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设置于显示器2的四边缘21时,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第一侧1015对应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第一固定模块11a的第二侧1116,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第一固定模块11a的第一侧1115对应位于显示器2的左下方角落23的第二固定模块11b的第二侧1116,位于显示器2的左下方角落23的第二固定模块11b的第一侧1115对应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第二感应模块10b的第二侧1016,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第二感应模块10b的第一侧1015对应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第二侧1016。所以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的第一侧1015、1115对应邻近的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的第二侧1016、1116,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的第二侧1016、1116对应邻近的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的第一侧1015、1115。然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二第三开口10133朝向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以使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内的二光机元件100的感应端朝向显示区域22,进而使二光机元件100可对显示区域22进行感应。
再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反光连接件12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2,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内,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的第一开口10131穿出,然后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从第一固定模块11a的壳体111的第二开口11132穿入,再从第一固定模块11b的壳体111的第一开口11131穿出;同样地,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再依序穿过第二固定模块11b的壳体111的第二开口11132及第一开口11131,最后,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的第二开口10132穿入并固定于第二感应模块10b,以形成一触控区域13,触控区域13对应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因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均设置于显示器2的上方边缘21,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内的二光机元件100分别往显示器2的左下方及右下方射出一感应光源,所以反光连接件12仅要围住显示区域22的左侧边缘221、下侧边缘221及右侧边缘221,以反射感应光源,避免该些感应光源因散射而消耗,因此本实施例的反光连接件12可不从第二感应模块10b连接至第一感应模块10a。当然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也可依序穿过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的第二开口10132及第一开口10131,并固定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的第二开口10132,即从第二感应模块10b连接至第一感应模块10a,如此形成封闭的触控区域13,以包围显示区域22,能避免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二光机元件100所产生的感应光源因散射而消耗。
反光连接件12的长度大于第一感应模块10a与第一固定模块11a间的一第一最短距离d1、第一固定模块11a与第二固定模块11b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d2及第二固定模块11b与第二感应模块10b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d3的总和,如此反光连接件12才可从第一感应模块10a依序绕过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至第二感应模块10b。其中第一最短距离d1、第二最短距离d2及第三最短距离d3的总和相当于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的左侧边缘221、下侧边缘221及右侧边缘221的长度总和,所以当显示器2的尺寸越大时,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越大,显示区域22的左侧边缘221、下侧边缘221及右侧边缘221的长度总和越大,使第一最短距离d1、第二最短距离d2及第三最短距离d3的总和越大,如此须预留较长的反光连接件12,使反光连接件12的长度是依据显示器2的尺寸而调整,使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可依据显示器2的尺寸而调整。
为了使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可依据显示器2的尺寸而调整,部分的反光连接件12可能未使用,所以未使用的反光连接件12须收纳于感应模块或固定模块,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内分别包含一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内的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固定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内的卷收件19,位于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卷收件19可手动或自动卷收未使用的反光连接件12,并拉紧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一固定模块11a、第二固定模块11b及第二感应模块10b间的反光连接件12。
请一并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收纳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于不使用时,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二感应模块10b、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从显示器2卸下,第一感应模块10a及第二感应模块10b的二卷收件19卷收反光连接件12,使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二感应模块10b、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相并,使外挂式触控装置1的体积缩小,减少外挂式触控装置1于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
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模块的内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仅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内设有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卷绕于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固定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的第二开口10132,其中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设有一卡接件123,卡接件123可卡接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第二开口10132,以防止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脱离第二感应模块10b的第二开口10132。当然也可选择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壳体101内设有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固定于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卷绕于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壳体101的第一开口10131,并于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设置卡接件123,以卡接于第一开口10131,即表示可于该些感应模块中择一者设置卷收件19,如此未使用的反光连接件12卷绕于设有卷收件19的感应模块,以拉紧穿过该些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间的反光连接件12。
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模块的内部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二感应模块及二固定模块间是利用单一反光连接件12串接,而本实施例的二感应模块及二固定模块间是利用多条反光连接件12进行连接,即第一感应模块10a利用一反光连接件12与第一固定模块11a连接;第一固定模块11a利用一反光连接件12与第二固定模块11b连接;第二固定模块11a利用一反光连接件12与第二感应模块10a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模块10a、第一感应模块10b、第一固定模块11a及第二固定模块11b均分别具有卷收件19及反光连接件12。于此以第一感应模块10a进行说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反光连接件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卷绕于卷收件19,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第一开口10131穿出,反光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2设有卡接件123,当第一感应模块10a的反光连接件12欲连接至第一固定模块11a时,反光连接件12从第一感应模块10a拉出,反光连接件12的卡接件123卡接于第一固定模块11a的第二开口11132,其中反光连接件12的长度是依据第一感应模块10a与第一固定模块11a固定于显示器的边缘时两者间的最短距离而调整。然第一固定模块11a、第二固定模块11b及第二感应模块10b内的卷收件19及反光连接件12的连接关系与第一感应模块10a内的卷收件19及反光连接件12的连接关系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另外第一固定模块11a与第二固定模块11b间的连接方式、第二固定模块11b与第二感应模块10b的连接方式及第二感应模块10b与第一感应模块10a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感应模块10a与第一固定模块11a的连接方式相同,于此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二感应模块10b未与第一感应模块10a连接。
请参阅图10,其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主要将第三实施例的二固定模块分别置换成感应模块10,即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具有四个感应模块10,本实施例的感应模块10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感应模块10a的结构一样,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使用四个感应模块10,当四个感应模块10设置于显示器的四角落时,位于显示器的左下方角落及右下方角落的二感应模块10内的二光机元件100会产生往显示器的右上方及左上方射出的感应光源,如此位于显示器的左上方角落的感应模块10内的反光连接件12连接至位于显示器的右上方角落的感应模块10,以形成封闭的触控区域13,如此避免该些感应模块10的该些光机元件100所产生的感应光源因散射而降低感应的准确度。当然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也可使用单一反光连接件12连接该些感应模块10,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其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仅使用单一个感应模块10,而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具有四个固定模块11,该些固定模块11设置于显示器2的四边缘21,并分别位于显示器2的四角落23,然感应模块10设置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间,然后感应模块10利用一反光连接件12与该些固定模块11形成一触控区域13,同时感应模块10设置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间的中间位置,以使感应模块10的感应范围涵盖触控区域13,进而感应使用者于触控区域13触控显示器2的显示区域22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感应模块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感应模块10的结构几乎相同,仅差别在于第一实施例的感应模块10的第一侧1015与第二侧1016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而本实施例的感应模块10的第一侧1015与第二侧1016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于此不再详细说明感应模块10。
请参阅图12及图13,其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立体图及感应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该些感应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具有至少一定位件15,下述是以感应模块10进行说明,定位件15设置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并位于固定件14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定位件15包含一固定板151及一定位板152,定位板152设置于固定板151的一侧,并与固定板151相互垂直,固定板151设置于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定位板152是从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往壳体101的外侧凸出,并邻近位于壳体101的第一侧1015与第二侧1016之间的侧壁1013,定位板152的表面与位于壳体101的第一侧1015与第二侧1016之间的侧壁1013相互平行。
请一并参阅图14,其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当感应模块10设置于显示器2的边缘21时,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的固定件14固定于显示器2的边缘21,定位件15的定位板152抵接于显示器2的侧边20,以定位感应模块10于显示器2的边缘21的位置。定位件15的定位板152还设有一固定部1521,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521为一固定孔定位板152抵接于显示器2的侧边20时,可通过一锁固件(图中未示)穿过固定部1521而锁固于显示器2的侧边20,以固定感应模块10于显示器2。
复参阅图13,然显示器2的边缘21的宽度大于或小于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的宽度或长度,所以须要调整定位件15的定位板152的位置,因此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设有一滑槽1019及一限位件16,定位件15的固定板151设置于滑槽1019内,使定位件15是可往壳体101的外侧作线性移动,以抵接于显示器2的侧边20。限位件16设置于滑槽1019内,定位件15的固定板151对应限位件16设有一限位沟槽153,限位件16位于限位沟槽153内,以限制定位件15往壳体101的外侧移动的距离,进而防止定位件15脱离滑槽1019。
然定位件15的固定板151及定位板152分别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511及一第二枢接部1522,定位板152的第二枢接部1522可枢接于固定板151的第一枢接部1511,使定位板152可相对于固定板151转动,如此当感应模块10于使用时,定位板152可与固定板151相互垂直,以抵接于显示器2的侧边20;当感应模块10从显示器2卸下时,定位板152往固定板151转动,使定位板152覆盖于固定板151上,并收纳于壳体101的滑槽1019内,如此缩小感应模块10的体积,避免占用较多的收纳空间。定位件15及限位件16也可设置于固定模块11的壳体111的第二表面1112,固定模块11的壳体111的第二表面1112也具有一滑槽1119,定位件15滑设于滑槽1119,如图12所示,定位件15及限位件16的详细结构于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5,其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如图所示,然为了确认感应模块10及固定模块11所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该些感应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分别设置一水平检测元件17(例如:水平仪),以下以感应模块10进行说明,水平检测元件17设置于与一水平面相互平行的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的侧壁1013,而本实施例的水平检测元件17是嵌设于壳体101内,与水平面相互平行的侧壁1013具有一第四开口10134,水平检测元件17对应第四开口10134,以让水平检测元件17外露,并让使用者可从第四开口10134观测水平检测元件17的检测结果,使用者可依据检测结果判断感应模块10所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当感应模块10设置于显示器2的边缘21(如图14所示)时,设有水平检测元件17的壳体101的侧壁1013对应显示器2的水平侧边20,使用者检视水平检测元件17的检测结果,以判断感应模块10是否与显示器2的水平侧边20相互平行。水平检测元件17也可设置于固定模块11,水平检测元件17也是设置于与水平面相互平行的壳体111的侧壁1113,壳体111也具有一第四开口11134,水平检测元件17设置于壳体111内并对应第四开口11134,于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6,其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水平检测元件17仅能确认感应模块10或固定模块11是否与显示器2的水平侧边20相互平行,为了使该些感应模块10与该些固定模块11位于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上,该些感应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分别设置二红外线检测元件18。以下以感应模块10进行说明,复参阅图13,二红外线检测元件18设置于感应模块10的壳体101内,并分别邻近壳体101的第一侧1015及第二侧1016,且分别对应位于壳体101的第一侧1015侧壁1013的一第一孔洞10151及位于壳体101的第二侧1016的侧壁1013的一第二孔洞10161,位于第一侧1015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为发射端,位于第二侧10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为接收端。然固定模块11的壳体111内也设有二红外线检测元件18,并具有一第一孔洞11151及一第二孔洞11161,为发射端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邻近壳体111的第一侧1115,并对应第一孔洞11151(如图15所示),为接收端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邻近壳体111的第二侧1116,并对应第二孔洞11161(如图15所示)。
该些感测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设置于显示器2的边缘21并经该些感应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的该些水平检测元件17作初步定位之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第一侧1015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发射检测光源至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的第二侧1116,当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的第二侧11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接收到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第一侧1015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所发射的检测光源时,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的第二侧11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产生一检测信号,并传输检测信号至电脑,以完成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的定位,进而确认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位于同一垂直面,即表示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间的反光连接件12与感应模块10及固定模块11相互垂直。
同样地,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第二侧10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接收到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第一侧1015所发出的检测光源,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第二侧11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18也产生一检测信号,并传输检测信号至电脑,以完成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的定位,进而确认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位于同一水平面,即表示位于显示器2的右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间的反光连接件12与二感应模块10相互垂直。然,位于显示器2的左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与位于显示器2的左上方角落23的感应模块10及右下方角落23的固定模块11间的定位与上述方式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外挂式触控装置1的该些感测模块10的该些光机元件及红外线检测元件18通过至少一传输界面(例如:USB)与电脑电连接,以将感测模块10的该些光机元件所产生的感应信号及红外线检测元件18所产生的检测信号传输至电脑,电脑依据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器2的显示内容及依据检测信号判断该些感应模块10及该些固定模块11的位置是否已经完成校正。除了用上述方式达到信号传输,也可以反光连接件12的一表面设有一软性电路板,该些光机元件及红外线检测元件18与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以传输感应信号及检测信号至电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至少一感应模块与多个固定模块,或者包含四个以上的感应模块,然将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或该些感应模块设置于显示器,再利用挠性的反光连接件连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或者连接该些感应模块,反光连接件围绕显示器的显示区域而形成触控区域,感应模块感应使用者于触控区域触控显示区域的位置,达到触控的功效。然反光连接件依据显示器的尺寸而提供适当的长度,使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器,反光连接件可收纳于该些感应模块或/及该些固定模块,以使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的体积缩小,减少本发明的外挂式触控装置于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举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43)

1.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
至少二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四边缘,每一感应模块具有一光机元件;以及
至少二固定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该些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些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其中该反光连接件为挠性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之一者具有该反光连接件,该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一端固定于该感应模块,该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二端从该感应模块的一第一侧穿出,并贯穿该些固定模块,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固定于另一该感应模块的一第二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分别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该显示器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设置于该二感应模块之一者的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一开口穿出,并依序穿过该些固定模块的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一开口,且固定于另一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二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之一者还包含:
卷收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或该第二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还分别包含:
卷收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固定于该二感应模块的该卷收件,该二感应模块的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分别具有该反光连接件,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一端分别固定于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二端分别从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的一第一侧穿出,并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感应模块或该固定模块的一第二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分别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该显示器的边缘;
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壳体的该第一开口穿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还分别包含:
卷收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的该些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固定模块或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二开口。
11.如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接件,该卡接件卡接于该第二开口。
12.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的该壳体具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朝向该触控区域,该光机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第三开口。
13.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还分别包含:
水平检测元件,其设置于与一水平面相互平行的该壳体的侧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水平检测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与该水平面相互平行的该壳体的侧壁具有第四开口,该水平检测元件对应该第四开口。
15.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二感应模块及该二固定模块还分别包含:
二红外线检测元件,其分别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分别邻近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邻近该壳体的该第一侧的该红外线检测元件为发射端,邻近该壳体的该第二侧的该红外线检测元件为接收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具有第一孔洞及该壳体的该第二侧具有第二孔洞,为发射端的该红外线检测元件对应该第一孔洞,为接收端的该红外线检测元件对应该第二孔洞。
18.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还分别包含:
至少一定位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表面,并从该壳体的该表面往该壳体的外侧凸出,以抵接于该显示器的侧边。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定位件包含固定板及定位板,该定位板设置于该固定板,并与该固定板相互垂直,该固定板设置于该壳体,该定位板与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之间的侧壁相互平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固定板具有第一枢接部,该定位板具有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该定位板相对于该固定板转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壳体的该表面具有滑槽,该固定板滑设于该滑槽,该滑槽内还设有一限位件,该固定板具有一限位沟槽,该限位件位于该限位沟槽内。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定位板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该显示器的侧边。
23.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
至少四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四边缘,每一感应模块具有光机元件,该些感应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些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其中该反光连接件为挠性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些感应模块分别具有该反光连接件,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一端分别固定于该些感应模块,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二端分别从该些感应模块的一第一侧穿出,并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感应模块的一第二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些感应模块还分别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该第三开口朝向该触控区域,该光机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第三开口;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该显示器的边缘;
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壳体的该第一开口穿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些感应模块还分别包含:
卷收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每一感应模块的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二开口。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接件,该卡接件卡接于该第二开口。
29.一种外挂式触控装置,其用于一显示器,该外挂式触控装置包含:
感应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四边缘之一者的中间位置,该感应模块具有一光机元件;以及
至少四固定模块,其设置于该显示器的该四边缘,该感应模块与该些固定模块由至少一反光连接件连接,并形成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对应该显示器的一显示区域,该光机元件朝向该触控区域,其中该反光连接件为挠性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些固定模块分别位于该显示器的四角落,该感应模块位于设置于该显示器的左上方角落及右上方角落的该些固定模块间的中间位置,该光机元件的感应范围涵盖该触控区域。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具有该反光连接件,该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一端固定于该感应模块,该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二端从该感应模块的一第一侧穿出,并贯穿该些固定模块,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固定于该感应模块的一第二侧。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分别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该显示器的边缘。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设置于该感应模块的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一开口穿出,并依序穿过该些固定模块的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一开口,且固定于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二开口。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还包含:
卷收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分别具有该反光连接件,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一端分别固定于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该些反光连接件的一第二端分别从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的一第一侧穿出,并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感应模块或该固定模块的一第二侧。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分别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该显示器的边缘;
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从该壳体的该第一开口穿出。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还分别包含:
卷收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及该些固定模块的该些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该固定模块或该感应模块的该第二开口。
39.如权利要求33或38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接件,该卡接件卡接于该第二开口。
40.如权利要求32或36所述的外挂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感应模块的该壳体具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朝向该触控区域,该光机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第三开口。
41.一种感应模块,其包含:
壳体,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壳体的一第二侧,该第三开口朝向触控区域,一光机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第三开口;
至少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表面,该固定件固定于一显示器的边缘;以及
反光连接件,其一第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第二端从该壳体的该第一开口穿出。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应模块,还包含:
卷收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卷收件,该卷收件卷收该反光连接件。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应模块,其中该反光连接件的该第二端具有卡接件。
CN201310722939.4A 2013-12-03 2013-12-24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Active CN1046793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4296A TWI520035B (zh) 2013-12-03 2013-12-03 外掛式觸控裝置及其感應模組
TW102144296 2013-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9354A CN104679354A (zh) 2015-06-03
CN104679354B true CN104679354B (zh) 2018-01-09

Family

ID=5326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2939.4A Active CN104679354B (zh) 2013-12-03 2013-12-24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830024B2 (zh)
CN (1) CN104679354B (zh)
TW (1) TWI5200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7903B2 (en) 2010-06-01 2016-06-28 Cho-Yi Lin Portable optical touch system
US9250749B2 (en) * 2010-06-01 2016-02-02 Cho-Yi Lin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05320408B (zh) * 2015-11-27 2018-09-21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式局部触控模组及其触控控制方法
US10558277B2 (en) * 2016-08-04 2020-02-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lding angle sensing of a foldable device
CN106445248A (zh) * 2016-12-08 2017-02-22 北京道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摄像头、非固定尺寸区域触摸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1892650B1 (ko) * 2017-02-15 2018-08-28 (주)더블유알티랩 레이더를 이용하여 포인팅 위치를 인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5098A (en) * 2008-12-22 2010-07-01 Pixart Imaging Inc Variable-size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efining size of sensing area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9237B2 (en) * 2006-03-03 2009-12-29 Perkins Michael T Roll-out touch screen support system (ROTS3)
KR20080044017A (ko) * 2006-11-15 2008-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US8405636B2 (en) * 2008-01-07 2013-03-26 Next Holdings Limited Optical position sensing system and optical position sensor assembly
CN101727245B (zh) * 2008-10-15 2012-11-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点触摸定位方法及多点触摸屏
US20120287674A1 (en) * 2011-05-13 2012-11-15 Flex Lighting Ii, Llc Il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oriented coupling lightguides
CN203012680U (zh) * 2012-11-22 2013-06-19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尺寸可调的触控框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5098A (en) * 2008-12-22 2010-07-01 Pixart Imaging Inc Variable-size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efining size of sensing area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11607A1 (en) 2018-01-11
US9830024B2 (en) 2017-11-28
TWI520035B (zh) 2016-02-01
US10606415B2 (en) 2020-03-31
TW201523392A (zh) 2015-06-16
CN104679354A (zh) 2015-06-03
US20150153905A1 (en)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9354B (zh) 外挂式触控装置及其感应模块
CN102681611B (zh) 电子设备及其扩充基座
CN202815684U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CN110362156A (zh) 移动终端
CN206364845U (zh) 移动终端
CN107024475A (zh) 基于自动光学检测程序的触摸面板自动检测设备
CN102879616B (zh) 探针卡
CN102043501B (zh) 力感测器的集成排线模块及压感式触控荧幕
CN106263411A (zh) 一种智能设备套件及其智能设备保护套
CN203773402U (zh) 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机箱
CN205229993U (zh) 显示装置
CN205068238U (zh) 外挂式小屏幕及笔记本电脑
CN105611205B (zh) 投影图像的优化方法、投影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7150848B (zh) 一种污浊度检测仪的收纳箱
CN204760578U (zh) 一种软硬结合板叠卡结构
CN103389784B (zh) 便携式pxi机箱和便携式pxi测试系统
CN208240012U (zh) 主板检测装置
CN203909688U (zh) 便于维护的红外触摸一体机
CN207867120U (zh) 用电检查用观察镜
CN202649891U (zh) 便携式pxi机箱和便携式pxi测试系统
CN102312621B (zh) 锁固装置及使用该锁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06921020U (zh) 一种移动机箱以及移动计算机
CN201203635Y (zh) 一种多功能抄表装置
JP5394287B2 (ja) 測定装置
CN103324364B (zh) 光学触控装置以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