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6615A -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6615A
CN104636615A CN201510057832.1A CN201510057832A CN104636615A CN 104636615 A CN104636615 A CN 104636615A CN 201510057832 A CN201510057832 A CN 201510057832A CN 104636615 A CN104636615 A CN 104636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framed structure
damage
accumulated damag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78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6615B (zh
Inventor
张品乐
陶忠
潘文
高军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0578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6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6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6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6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66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属于工程结构地震损伤评估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本发明具有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得到结构的整体损伤指标,得到结构内部任意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属于工程结构地震损伤评估领域。
背景技术
地震发生后结构是否能够修复,就必须掌握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这对震后救灾和灾后评估尤其重要。在我国,由于建筑抗震设计新规范的实施,很多高层建筑都将设置地震观测系统或做抗震实验,很容易获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数据,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技术与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建立地震损伤评估模型,进而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为结构震害评估及修复加固提供技术支持。
当今基于结构及构件层次的损伤评估模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变形的损伤评估模型,另外一种是基于变形和能量综合的损伤评估模型。基于变形和能量综合的损伤评估模型需要准确计算地震作用过程中结构或构件的滞回耗能,而根据地震观测系统得到的数据或实验数据来计算结构或构件的滞回耗能将是一个较为困难和繁琐的工作。而基于变形的损伤评估模型可以直接利用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因此基于变形的损伤评估模型相对于基于变形和能量综合的损伤评估模型更为简单、合理。但以往提出的以变形为参变量的损伤评估模型大多只考虑了最大变形对损伤变量的影响,未考虑循环变形对损伤变量的影响,模型过于简单,损伤变量的不确定性很大。由于地震作用下低周疲劳损伤和超越损伤都对结构的破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立综合考虑超越损伤和低周疲劳损伤影响的基于变形的损伤评估模型及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利用框架结构获得的地震变形记录或实验数据,快速、准确的评估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局部累积损伤程度和结构整体累积损伤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建立RC构件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
梁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
θ u = 0.08 ( λ v + 0.04 ) ξ + 0.2
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轴压比u有关:
θ u = ( λ v + 0.04 ) 15 u
其中,d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指标,θ主位移角幅值、θ次位移角幅值分别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主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T表示地震发生的第T秒,θu为梁、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α、β为待定系数;
Step2、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d柱,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柱子的损伤指标,d梁,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梁的损伤指标,w1和w2是权重系数,n1为第i层框架中柱子的数量,n2为第i层框架中梁的数量;
Step3、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D = Σ i = 1 n ω i D 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n是结构层数,权重系数
Step4、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如果0≤D<0.1,则代表框架结构基本完好,无需修复;
如果0.1≤D<0.3,则代表框架结构轻度破坏,需要简单修复;
如果0.3≤D<0.65,则代表框架结构中度破坏,尚在可修范围;
如果0.65≤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严重破坏,不可修复;
如果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倒塌。
所述步骤Step1中,主位移角幅值是[0,T]内绝对值最大的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为[0,T]内所有比主位移角幅值小的位移角幅值。
所述步骤Step1中,对于梁构件:α=1、β=1.5;对于柱构件:α=3、β=0.2。
所述步骤Step2中,w1=0.7,w2=0.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Step1、建立RC构件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本发明建立统一的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指标,θ主位移角幅值、θ次位移角幅值分别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主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T表示地震发生的第T秒,θu为梁、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α、β为待定系数;对于RC梁构件:α=1、β=1.5;对于RC柱构件:α=3、β=0.2。
为反映超越损伤和低周疲劳损伤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在本发明中通过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来体现,建立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提取规则如下:
主位移角幅值是[0,T]内绝对值最大的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为[0,T]内所有比主位移角幅值小的位移角幅值。
Step2、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RC梁、柱构件的极限位移角θu的简化计算公式如下:
梁构件θu:梁的极限位移角和配箍特征值λv和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通过对国内外RC梁构件的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可得: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柱构件θu:柱的极限位移角和配箍特征值λv和轴压比u有关,通过对国内外RC柱构件的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可得: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Step3、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d柱,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柱子的损伤指标,d梁,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梁的损伤指标,w1和w2是权重系数,n1为第i层框架中柱子的数量,n2为第i层框架中梁的数量;考虑到框架结构中柱子是最关键的受力构件,其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安全,故柱子的权重系数取值大于梁,取w1=0.7,w2=0.3。
Step4、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D = &Sigma; i = 1 n &omega; i D 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n是结构层数,权重系数ω考虑了层间损伤越严重的框架层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影响越大。
Step5、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由梁、柱构件局部损伤指标大小可掌握结构中梁、柱构件的具体损伤程度;得到RC框架结构累积损伤指标后,通过研究框架结构累积损伤和结构宏观变形发展及破坏间的关系,可建立RC框架结构累积损伤指标与损伤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是一种结构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具有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等特点。
第二,本发明方法综合考虑了超越损伤和低周疲劳损伤对结构破坏情况的影响,符合结构实际的地震破坏状态。
第三,本发明既可以得到结构的整体损伤指标又可以得到结构内部任意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因此既可以在宏观上反映结构的整体破坏程度又可以详细了解结构内部的破坏情况,为结构的损伤评估和灾后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某三层RC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图3是某三层RC框架结构在EI Centro波作用下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图;
图4是某三层RC框架结构在板神地震波作用下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图;
图5是某三层RC框架结构在鲁甸地震波作用下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建立RC构件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
梁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轴压比u有关: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其中,d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指标,θ主位移角幅值、θ次位移角幅值分别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主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T表示地震发生的第T秒,θu为梁、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α、β为待定系数;
Step2、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d柱,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柱子的损伤指标,d梁,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梁的损伤指标,w1和w2是权重系数,n1为第i层框架中柱子的数量,n2为第i层框架中梁的数量;
Step3、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D = &Sigma; i = 1 n &omega; i D 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n是结构层数,权重系数
Step4、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如果0≤D<0.1,则代表框架结构基本完好,无需修复;
如果0.1≤D<0.3,则代表框架结构轻度破坏,需要简单修复;
如果0.3≤D<0.65,则代表框架结构中度破坏,尚在可修范围;
如果0.65≤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严重破坏,不可修复;
如果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倒塌。
所述步骤Step1中,主位移角幅值是[0,T]内绝对值最大的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为[0,T]内所有比主位移角幅值小的位移角幅值。
所述步骤Step1中,对于梁构件:α=1、β=1.5;对于柱构件:α=3、β=0.2。
所述步骤Step2中,w1=0.7,w2=0.3。
实施例2: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建立RC构件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
梁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轴压比u有关: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其中,d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指标,θ主位移角幅值、θ次位移角幅值分别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主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T表示地震发生的第T秒,θu为梁、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α、β为待定系数;
Step2、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d柱,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柱子的损伤指标,d梁,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梁的损伤指标,w1和w2是权重系数,n1为第i层框架中柱子的数量,n2为第i层框架中梁的数量;
Step3、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D = &Sigma; i = 1 n &omega; i D 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n是结构层数,权重系数
Step4、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如果0≤D<0.1,则代表框架结构基本完好,无需修复;
如果0.1≤D<0.3,则代表框架结构轻度破坏,需要简单修复;
如果0.3≤D<0.65,则代表框架结构中度破坏,尚在可修范围;
如果0.65≤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严重破坏,不可修复;
如果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倒塌。
实施例3: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实施例4:如图1-5所示,以某3层RC框架结构为例,说明利用本方法评估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和整体损伤的具体过程。该结构平面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各层质量均为6×103Kg。混凝土采用C25,梁、柱钢筋均采用HRB400钢筋,柱截面尺寸均为500×500mm,梁截面尺寸为250×500mm,柱配置8Ф25钢筋,梁受压钢筋为4Ф25、受拉钢筋为2Ф25,梁、柱配箍特征值均为0.13,柱轴压比第3层为0.4,第2层为0.45,底层为0.5。
输入地震动为EI Centro波,最大加速度为360伽,由地震变形监测数据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数据可得梁、柱构件位移角时程曲线,提取梁、柱构件的主位移角幅值θ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Σθ次位移角幅值,按公式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分别计算出梁、柱构件极限位移角θu。将θu、θ主位移角幅值和Σθ次位移角幅值代入公式(如,当地震发生在第24秒时,主位移角幅值是24秒内绝对值最大的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为[0,24]内所有比主位移角幅值小的位移角幅值,将[0,24]时间内所有的次位移角幅值进行累加,得到)得到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见图3。由图3可知: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严重破坏,顶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
将梁、柱构件局部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将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可见:RC框架结构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严重破坏,顶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框架结构薄弱层位于结构底层,结构属于严重破坏,不可修复。实施例计算结果见表2,表中的数据为根据地震波变形数据最终所获得的计算结果:
表2:
实施例5:如图1-5所示,RC框架结构参数同实施例4,输入地震动为板神地震波,由地震变形监测数据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数据可得梁、柱构件位移角时程曲线,提取梁、柱构件的主位移角幅值θ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Σθ次位移角幅值,按公式分别计算出梁、柱构件极限位移角θu。将θu、θ主位移角幅值和Σθ次位移角幅值代入公式得到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见图4。由图4可知: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严重破坏,顶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
将梁、柱构件局部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将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可见:RC框架结构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严重破坏,顶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框架结构薄弱层位于结构底层,结构属于严重破坏,不可修复。实施例计算结果见表3,表中的数据为根据地震波变形数据最终所获得的计算结果:
表3:
实施例6:如图1-5所示,RC框架结构参数同实施例4,输入地震动为鲁甸地震波(东西分量),由地震变形监测数据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数据可得梁、柱构件位移角时程曲线,提取梁、柱构件的主位移角幅值θ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Σθ次位移角幅值,按公式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分别计算出梁、柱构件极限位移角θu。将θu、θ主位移角幅值和Σθ次位移角幅值代入公式得到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梁、柱构件的局部损伤指标分布见图5。由图5可知: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顶层梁、柱构件轻度破坏。
将梁、柱构件局部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将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代入公式可得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可见:RC框架结构底层和第二层梁、柱构件中度破坏,顶层梁、柱构件轻度破坏,框架结构薄弱层位于结构底层,结构属于中度破坏,难以修复。实施例计算结果见表4,表中的数据为根据地震波变形数据最终所获得的计算结果:
表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建立RC梁、柱构件基于变形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由地震作用下RC梁、柱构件的变形数据或实验数据提取梁、柱构件主位移角幅值和次位移角幅值,计算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各层地震累积损伤指标;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最后对RC框架结构进行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建立RC构件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
梁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
&theta; u = 0.08 ( &lambda; v + 0.04 ) &xi; + 0.2
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θu与配箍特征值λv和轴压比u有关:
&theta; u = ( &lambda; v + 0.04 ) 15 u
其中,d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指标,θ主位移角幅值、θ次位移角幅值分别为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主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T表示地震发生的第T秒,θu为梁、柱构件单调加载时的极限位移角,α、β为待定系数;
Step2、建立RC框架结构各层的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D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d柱,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柱子的损伤指标,d梁,j为第i层框架第j根梁的损伤指标,w1和w2是权重系数,n1为第i层框架中柱子的数量,n2为第i层框架中梁的数量;
Step3、建立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累积损伤指标计算公式:
D = &Sigma; i = 1 n &omega; i D i
其中,Di为第i层框架的损伤指标,n是结构层数,权重系数
Step4、RC框架结构局部损伤评估和整体损伤评估:
如果0≤D<0.1,则代表框架结构基本完好,无需修复;
如果0.1≤D<0.3,则代表框架结构轻度破坏,需要简单修复;
如果0.3≤D<0.65,则代表框架结构中度破坏,尚在可修范围;
如果0.65≤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严重破坏,不可修复;
如果D≥0.95,则代表框架结构倒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中,主位移角幅值是[0,T]内绝对值最大的位移角幅值,次位移角幅值为[0,T]内所有比主位移角幅值小的位移角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中,对于梁构件:α=1、β=1.5;对于柱构件:α=3、β=0.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2中,w1=0.7,w2=0.3。
CN201510057832.1A 2015-02-04 2015-02-04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36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832.1A CN104636615B (zh) 2015-02-04 2015-02-04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832.1A CN104636615B (zh) 2015-02-04 2015-02-04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6615A true CN104636615A (zh) 2015-05-20
CN104636615B CN104636615B (zh) 2017-11-10

Family

ID=5321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78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36615B (zh) 2015-02-04 2015-02-04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661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4089A (zh) * 2016-03-18 2016-08-1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6407552A (zh) * 2016-09-13 2017-02-15 同济大学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CN107423465A (zh) * 2017-04-07 2017-12-01 福州大学 一种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倒塌分析方法
CN109750748A (zh) * 2018-12-07 2019-05-14 东南大学 一种直接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CN110414066A (zh) * 2019-07-02 2019-11-05 东南大学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筋混凝土损伤模型拟合方法
CN113806942A (zh) * 2021-09-22 2021-12-17 福州大学 一种获取倾斜框架有损变形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2285A1 (en) * 1999-12-03 2002-11-07 Rajendra Sahai Framed structures with coupled gir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seismic energy
CN101074995A (zh) * 2007-05-17 2007-11-21 杨仕升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CN101281117A (zh) * 2008-05-29 2008-10-08 上海交通大学 大跨度轨道交通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02080945A (zh) * 2010-11-16 2011-06-01 浙江大学 基于输入能量的爆破震动安全评价方法及系统
JP2013254239A (ja) * 2012-06-05 2013-12-19 Toda Constr Co Ltd 建物診断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3678937A (zh) * 2013-12-29 2014-03-26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地震损伤水平评估方法
JP2014066017A (ja) * 2012-09-25 2014-04-17 East Japan Railway Co コンクリート柱の耐震補強構造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柱の耐震補強方法
CN103911942A (zh) * 2014-04-14 2014-07-09 广西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基于损伤破坏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2285A1 (en) * 1999-12-03 2002-11-07 Rajendra Sahai Framed structures with coupled gir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seismic energy
CN101074995A (zh) * 2007-05-17 2007-11-21 杨仕升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CN101281117A (zh) * 2008-05-29 2008-10-08 上海交通大学 大跨度轨道交通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02080945A (zh) * 2010-11-16 2011-06-01 浙江大学 基于输入能量的爆破震动安全评价方法及系统
JP2013254239A (ja) * 2012-06-05 2013-12-19 Toda Constr Co Ltd 建物診断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JP2014066017A (ja) * 2012-09-25 2014-04-17 East Japan Railway Co コンクリート柱の耐震補強構造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柱の耐震補強方法
CN103678937A (zh) * 2013-12-29 2014-03-26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地震损伤水平评估方法
CN103911942A (zh) * 2014-04-14 2014-07-09 广西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基于损伤破坏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轶等: "基于刚度退化和滞回耗能的圆钢管混凝土柱损伤模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宗周红等: "桥梁高墩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4089A (zh) * 2016-03-18 2016-08-1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5844089B (zh) * 2016-03-18 2017-09-1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6407552A (zh) * 2016-09-13 2017-02-15 同济大学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CN106407552B (zh) * 2016-09-13 2019-04-02 同济大学 一种提升rc框架核心筒结构防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
CN107423465A (zh) * 2017-04-07 2017-12-01 福州大学 一种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倒塌分析方法
CN107423465B (zh) * 2017-04-07 2020-07-07 福州大学 一种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倒塌分析方法
CN109750748A (zh) * 2018-12-07 2019-05-14 东南大学 一种直接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CN109750748B (zh) * 2018-12-07 2020-08-11 东南大学 一种直接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CN110414066A (zh) * 2019-07-02 2019-11-05 东南大学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筋混凝土损伤模型拟合方法
CN113806942A (zh) * 2021-09-22 2021-12-17 福州大学 一种获取倾斜框架有损变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6615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6615A (zh) 一种基于变形的rc框架结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
H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steel frames: Global response
Tenchini et al. High strength steel in chevron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designed according to Eurocode 8
Fanaie et al.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of mixed structures
Chen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mand assessment of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buildings
Mazzotta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eismic analysis of tall steel buildings with braced frame systems
Bernuzzi et al. Steel storage pallet racks in seismic zones: Advanced vs. standard design strategies
Mokhtari et al. Quasi-static cyclic tests on a half-scaled two-storey steel frame equipped with Crescent Shaped Braces
Subramani et al. Pushover Analysis of Retrofit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by Using SAP
Shaheen et al. Seismic tests of drive-in steel storage racks in cross-aisle direction
Zhou et 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X-added damping and stiffness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Gray et al.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modeling of the new cast steel yielding brace system
CN102587530A (zh) 一种用于相邻建筑结构的粘滞流体阻尼器设计方法
Shen et al. Design, simulation and test on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a steel shear key (SSK)
Mei et al. Nonlinear Static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es For Seismic Down-Aisle Behavior Of Rack Structures
Borg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response cycles on the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subject to cyclic loading
Nateghi et al. The effect of local damage on energy absorption of steel frame buildings during earthquake
Maroofi et al. Evaluation of rocking motion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linked column frame system
Cantisani et al. Simplified displacement-based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of single-storey steel buildings
Shi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C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 using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s
Rouhi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Equipped with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Sunaryati Performance of asmetric structures reviewed with based plastic design performance (case study of application on building in Pekan Baru)
Joshi et al. Performance of flat slab structure using pushover analysis
Suita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welded moment connection of early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Moen et al. Evaluation of Metal Building System Seismic Respons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