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2429B -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2429B
CN104622429B CN201510024490.3A CN201510024490A CN104622429B CN 104622429 B CN104622429 B CN 104622429B CN 201510024490 A CN201510024490 A CN 201510024490A CN 104622429 B CN104622429 B CN 104622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assisting
patient
treatment equipmen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44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2429A (zh
Inventor
张贯京
陈兴明
葛新科
克里斯基捏·普拉纽克
艾琳娜·古列莎
王海荣
张少鹏
方静芳
高伟明
程金兢
梁艳妮
周荣
王静
波达别特·伊万
徐之艳
周亮
梁昊原
肖应芬
郑慧华
唐小浪
李潇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uan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AnyChe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AnyChe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AnyChe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44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24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1320 priority patent/WO20161125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2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2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2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24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2Ergometry; 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or the force of a muscular blow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和一种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可通过通讯模块及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机械手移动至患者身体上的诊疗位置并施加压力,同时通过交互模块进行信息即时传输,以此实现远程诊疗的目的,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相应的诊断治疗。除此之外,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诊疗系统和远程诊疗方法,用以达到模拟真实面诊的目的。

Description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命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远程诊疗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的医疗系统而言,患者看病需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断,开药方,之后患者持该药方交费取药。由于目前医院资源紧张,挂号、诊断、交费以及取药每一环节均需排队等候,非常费时。对于老年人以及行动不方便的人而言,去医院看病舟车劳顿,尤为不便。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在线诊疗系统,但该在线诊疗只提供在线咨询、上传照片、视频等交互功能,没有完全模拟面诊的各个环节,例如模拟医生按压患者的某些身体部位以判断是否发生病变等,医生仅根据患者口述或文字信息初步判断病情,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在线诊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远程诊疗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在线诊疗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包括第一穿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和第一通讯模块;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压力值,并将所述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压力值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讯模块;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用于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中,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为覆盖在人体表面的衣服。
在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中,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还包括第一交互模块,所述第一交互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接收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并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将所述询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
本发明提供还提供了一种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中,所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机械手和第二通讯模块;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中的第一通讯模块,并接收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将所述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身体扫描设备,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并将扫描后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所述机械手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所述机械手,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中,所述机械手包括活动部件和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活动部件电连接且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部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带动所述按压部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
所述按压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在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中,所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还包括第二交互模块,所述第二交互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输出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发送的询问信息,并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发送至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一通讯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诊疗系统,所述远程诊疗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如上所述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所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和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通过所述网络医院交互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诊疗方法,所述远程诊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分别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上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第一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
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通过第二通讯模块接收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压力值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通过身体扫描设备扫描患者身体构造以获得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并将所述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向患者身体的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机械手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中,所述机械手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进行操作的步骤包括:
机械手的活动部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带动所述按压部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
机械手的按压部件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在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中,所述远程诊疗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交互模块输出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反馈信息,并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将所述询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二通讯模块;
第二交互模块输出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发送的询问信息,并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通过第二通讯模块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分别提供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并且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可通过通讯模块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进行信息即时传输,且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可控制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机械手移动至患者身体的诊疗位置并按压,以此实现远程诊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在线诊疗等缺陷,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且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可以远程操控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并提供一种远程诊疗系统和远程诊疗方法,从而实现了医生与患者可远程在线诊疗的真正目的。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结合图7,该实施例中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包括第一穿戴本体110,以及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压力传感器120、位置传感器130、第一控制器140和第一通讯模块150;
压力传感器120,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
位置传感器130,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
第一控制器140,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150;
第一通讯模块150,用于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以此控制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进行操作。
具体地,第一穿戴本体110为覆盖在人体表面(包括头部、身体、四肢等)的衣服,其规格与使用者身体尺寸相适配;优选地,第一穿戴本体110为连体衣,由弹性纺织材料制成,以提高第一穿戴本体110的舒适性,其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详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穿戴本体110的结构和材料也并不局限于此。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穿戴本体110可直接供医生穿着,也可穿在人体仿真模型上;在诊疗过程中(下以诊疗腹部疾病为例),当医生穿着第一穿戴本体110时,医生可直接按压其自身腹部,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传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当第一穿戴本体110穿在人体仿真模型上时,医生可按压人体仿真模型上的腹部位置,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传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
优选地,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布满第一穿戴本体110,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在与人体器官、穴位等可判断疾病信息的位置相适配的第一穿戴本体110上分别固定设置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
压力传感器120能感受压力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以测得医生所施加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位置传感器130可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作用力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该第一位置信息具体为医生作用力相对于人体器官、穴位等可用作诊疗部位的位置信息。优选地,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的同一个位置,用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代表位置传感器130的第一位置位置信息;当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的某一位置(如腹部)时,通过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某一位置(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压力值,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从而确定第一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将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与其代表的位置信息关系表提前采集并存储于第一存储模块中,第一存储模块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以供第一控制器140通过某一位置(例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的压力值获取第一位置信息;除此之外,第一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医生每次发送给患者的诊疗信息(压力值、第一位置信息等)及患者反馈的信息,便于诊疗信息管理。
第一控制器140可以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即在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测出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后,可自动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150;也可待医生确认后手动控制第一控制器140发送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避免第一穿戴本体110发生故障等特殊情况。
第一通讯模块150为无线通讯模块,可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无线传输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并无线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可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按压或按摩的力度及位置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传输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操控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在相应的患者身体部位进行相同力度的按压或按摩;同时,第一通讯模块还可用于传输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供医生诊疗参考;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即医生通过网络途径根据患者口述或文字表达判断病情)来说,本发明在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效果基础上,还可模拟医生与患者之间接触会诊,如医生远程按压患者身体部位,以进一步判断患者病情等。
参照图2,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在上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第二实施例中,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还包括第一交互模块160,第一交互模块160与第一通讯模块150电连接。
第一交互模块160包括语音和/或视频采集单元,一方面,可用于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及其他与患者的交流信息(包括语音和图像信号)等,并将该询问信息及其他交流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另一方面,可将第一通讯模块150接收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发送的反馈信息输出,用作医生诊疗参考信息,以便医生能做出更准确的诊疗判断。优选地,第一交互模块160是与第一穿戴本体110分离且独立的设备,以减轻第一穿戴本体110的负担,提高穿着舒适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交互模块160包括语音采集单元时,可将语音采集单元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上靠近人体嘴部的位置上,便于采集声音信号。
结合图3、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在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一实施例中,
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包括第二控制器210,以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
第二通讯模块240,用于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中的第一通讯模块150,并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将该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
身体扫描设备220,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并将扫描后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
第二控制器210,用于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机械手230,用于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在第二控制器210的操控下进行具体诊疗操作。
具体地,第二通讯模块240为无线通讯模块,其具体结构等参数可与第一通讯模块150保持一致,用以实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与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之间的无线通讯,第二通讯模块240可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中的第一通讯模块150、无线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以实现患者端与医生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身体扫描设备220,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扫描后并获取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该身体位置信息包括患者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设置为红外光扫描装置,用于扫描患者的身体轮廓,并根据患者的轮廓和人身体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规律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位置信息。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设置为X光扫描装置,直接扫描患者身体获取患者的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还可以根据人体扫描技术的发展,被替换为其他的身体扫描装置,能够通过扫描患者身体构造,获取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以便下次诊疗时,无需再扫描患者身体;除此之外,第二存储模块还可用于存储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每次发送的诊疗信息,包括每次按压的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等,便于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第二控制器210,可以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患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不同控制模式,而不完全受医生端可穿戴设备的控制;例如,患者可自行操控机械手230对某一身体部位进行按压检测,即患者手动确定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请求医生发送按压压力值,机械手230根据该压力值进行按压检测;第二控制器210可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即将医生所按压的第一位置信息准确反馈到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上的第二位置信息,简单地说,医生按压的部位(第一位置信息)即为患者相应的身体部位(第二位置信息);另外,第二控制器210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机械手230,为模拟人体手部结构,包括活动部件和与所述活动部件电连接且活动连接的按压部件,活动部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在第二控制器210的操控下带动按压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按压部件根据压力值向患者相应的身体部位施加与压力值同样大小的压力。进一步地,活动部件为360度可伸缩结构,用于根据不同的诊疗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准确找准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体部位;按压部件为模拟人体手掌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收缩伸展,以达到模拟手部按摩、按压等动作的效果。机械手230的具体结构可为现有技术中已有机械手结构,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及本发明中的描述可实现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控制器210及与其分别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可以分别各自独立,也可以设置在同一载体上,如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同样可设置一供患者穿着的第二穿戴本体,第二控制器210、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均设置在第二穿戴本体上,第二穿戴本体的结构可大致与第一穿戴本体110保持相同。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通过提供与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建立无线通讯传输的第二通讯模块,使得医生与患者可进行即时沟通交流,并将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发出的诊疗相关指令传输至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机械手移动至患者身体相应位置进行诊疗,从而实现了模拟面诊的目的,并且也使得患者的突发病情得到及时快速地诊疗。
参照图4,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实施例中,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第二交互模块250,第二交互模块250与第二通讯模块240电连接。
第二交互模块250,包括语音和/或视频采集单元,一方面用于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及其他与医生的交流信息(包括语音和图像信号等),并将该反馈信息及其他交流信息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第一通讯模块150;另一方面,用于输出第二通讯模块240所接收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发送的询问信息及其他诊疗信息,用作医生诊疗参考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疗;除此之外,第二交互模块250还可用于输出通过身体扫描设备220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以及第二位置信息与患者身体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5,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实施例中,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定位模块260,定位模块260分别与第二控制器210和机械手230电连接,用于定位机械手230的按压部件相对于患者身体部位的位置,并通过第二交互模块250显示出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以及机械手230在身体位置信息上的位置,这样方便患者手动调整机械手230至第二位置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参照图6,本发明提供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第四实施例中,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脉搏传感器270,脉搏传感器270设置于机械手230的按压部件,并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检测患者的脉搏信息,并通过第二控制器210传输至第二通讯模块240,由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以实现远程把脉诊疗的目的。此外,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常规的体温、血压、血氧、血糖等体征检测模块280,分别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采集患者的体温、血压、血氧、血糖等体征信息,并通过第二控制器210传输至第二通讯模块240,由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以实现远程检测患者身体基本体征信息的目的。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诊疗系统,该远程诊疗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实施例中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上述任一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实施例中的患者辅助诊疗设备,以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300;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和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300进行即时互动信息交互,以提高远程诊疗的准确性及效率性。在交互过程中,远程诊疗系统还可以根据当前诊疗情况,通过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或者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生成电子健康档案存储于网络医院交互平台中,并可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300对患者的体征信息进行长期监测。
下以本发明提供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第一实施例以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构成的远程诊疗系统为例,进行详述。
具体地,结合图1、图3所示,该远程诊疗系统包括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以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300。
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包括第一穿戴本体110,以及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压力传感器120、位置传感器130、第一控制器140和第一通讯模块150;
压力传感器120,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
位置传感器130,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
第一控制器140,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150;
第一通讯模块150,用于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以此控制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进行操作。
具体地,第一穿戴本体110为覆盖在人体表面(包括头部、身体、四肢等)的衣服,其规格与使用者身体尺寸相适配;优选地,第一穿戴本体110为连体衣,由弹性纺织材料制成,以提高第一穿戴本体110的舒适性,其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详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穿戴本体110的结构和材料也并不局限于此。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穿戴本体110可直接供医生穿着,也可穿在人体仿真模型上;在诊疗过程中(下以诊疗腹部疾病为例),当医生穿着第一穿戴本体110时,医生可直接按压其自身腹部,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传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当第一穿戴本体110穿在人体仿真模型上时,医生可按压人体仿真模型上的腹部位置,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传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
优选地,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布满第一穿戴本体110,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在与人体器官、穴位等可判断疾病信息的位置相适配的第一穿戴本体110上分别固定设置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
压力传感器120能感受压力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以测得医生所施加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位置传感器130可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作用力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该第一位置信息具体为医生作用力相对于人体器官、穴位等可用作诊疗部位的位置信息。优选地,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的同一个位置,用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代表位置传感器130的第一位置位置信息;当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的某一位置(如腹部)时,通过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某一位置(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压力值,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从而确定第一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将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与其代表的位置信息关系表提前采集并存储于第一存储模块中,以供第一控制器140通过某一位置(例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的压力值获取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器140可以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即在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测出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后,可自动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150;也可待医生确认后手动控制第一控制器140发送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避免第一穿戴本体110发生故障等特殊情况。
第一通讯模块150为无线通讯模块,可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无线传输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并无线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包括第二控制器210,以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
第二通讯模块240,用于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中的第一通讯模块150,并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将该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
身体扫描设备220,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并将扫描后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该身体位置信息包括患者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优选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以便下次诊疗时,无需再扫描患者身体;
第二控制器210,用于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机械手230,用于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在第二控制器210的操控下进行具体操作。
具体地,第二通讯模块240为无线通讯模块,其具体结构等参数可与第一通讯模块150保持一致,用以实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与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之间的无线通讯,第二通讯模块240可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中的第一通讯模块150、无线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以实现患者端与医生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身体扫描设备220,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扫描后并获取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该身体位置信息包括患者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优选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存储模块,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以便下次诊疗时,无需再扫描患者身体。
第二控制器210,可以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患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不同控制模式,而不完全受医生端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第二控制器210可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即将医生所按压的第一位置信息准确反馈到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上的第二位置信息,简单地说,医生按压的部位(第一位置信息)即为患者相应的身体部位(第二位置信息);另外,第二控制器210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机械手230,为模拟人体手部结构,包括活动部件和与所述活动部件电连接且活动连接的按压部件,活动部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在第二控制器210的操控下带动按压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按压部件根据压力值向患者相应的身体部位施加与压力值同样大小的压力。进一步地,活动部件为360度可伸缩结构,用于根据不同的诊疗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准确找准诊疗位置;按压部件为模拟人体手掌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收缩伸展,以达到模拟手部动作的效果。
第二控制器210及与其分别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可以分别各自独立,也可以设置在同一载体上,如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同样可设置一供患者穿着的第二穿戴本体,第二控制器210、身体扫描设备220、机械手230和第二通讯模块240均设置在第二穿戴本体上,第二穿戴本体的结构可大致与第一穿戴本体110保持相同。
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分别与网络医院交互平台建立无线连接,通过网络医院平台建立诊疗关系,方便医生和患者进行诊疗沟通。远程诊疗系统结合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和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可模拟医生向患者进行当面诊疗,实现真正的远程在线诊疗。网络医院平台还可以丰富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的身体体征进行长期监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态以及电子健康档案做出正确的诊疗,并给出治疗方案。
使用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分别登录网络医院平台账号,医生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首先询问患者病情,网络医院交互平台将医生的询问信息发送给患者端,患者端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反馈给医生,医生通过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按压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相应位置,同时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采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40,第一控制器140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一通讯模块150,第一通讯模块150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传输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二通讯模块240,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由第二控制器210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患者端第二位置信息,然后第二控制器210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移动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并施加与压力值相同大小的压力;对于压力值的大小以及患者对压力的感受情况则通过网络医院交互平台进行传输。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图3,所述远程诊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步骤一、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
压力传感器120能感受压力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以测得医生所施加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位置传感器130可采集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作用力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40。该第一位置信息具体为医生作用力相对于人体器官、穴位等可用作诊疗部位的位置信息。优选地,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设置在第一穿戴本体110的同一个位置,用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代表位置传感器130的第一位置位置信息;当医生施加于第一穿戴本体110的某一位置(如腹部)时,通过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某一位置(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压力值,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从而确定第一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将分布于第一穿戴本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压力传感器120的标识码与其代表的位置信息关系表提前采集并存储于第一存储模块中,第一存储模块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以供第一控制器140通过某一位置(例如腹部)上的压力传感器120采集的压力值获取第一位置信息;除此之外,第一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医生每次发送给患者的诊疗信息(压力值、第一位置信息等)及患者反馈的信息,便于诊疗信息管理。
S2,步骤二、第一控制器140将接收到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
第一控制器140可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即在压力传感器120和位置传感器130分别测出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后,可自动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150;也可待医生确认后手动控制第一控制器140发送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避免故障等特殊情况;
第一通讯模块150为无线通讯模块,可将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无线传输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并无线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实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与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之间的无线通讯目的;
S3,步骤三、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0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
第二通讯模块240同样为无线通讯模块,可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中的第一通讯模块150、无线接收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的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无线发送至第二控制器210,以实现患者端与医生端之间的信息无线传输;
S4,步骤四、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根据身体扫描设备220扫描患者的身体构造以获得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并将该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
身体扫描设备220,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扫描后并获取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第二控制器210;该身体位置信息包括患者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设置为红外光扫描装置,用于扫描患者的身体轮廓,并根据患者的轮廓和人身体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规律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位置信息。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设置为X光扫描装置,直接扫描患者身体获取患者的器官、穴位和血管的分布及其他身体构造分布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身体扫描设备220还可以根据人体扫描技术的发展,被替换为其他的身体扫描装置,能够通过扫描患者身体构造,获取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与第二控制器210电连接,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以便下次诊疗时,无需再扫描患者身体;除此之外,第二存储模块还可用于存储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每次发送的诊疗信息,包括每次按压的压力值和第二位置信息等,便于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S5,步骤五、第二控制器210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机械手230向患者身体的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第二控制器210,可以为自动和/或手动控制模式,患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不同控制模式,而不完全受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控制,例如,患者可自行操控机械手230对某一身体部位进行按压检测,即患者手动确定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请求医生发送按压压力值,机械手230根据该压力值进行按压检测;第二控制器210可根据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即将医生所按压的第一位置信息准确反馈到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S6,步骤六、机械手230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在第二控制器210的操控下进行操作诊疗。
进一步地,机械手230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进行操作的步骤S6包括:
S61、机械手230的活动部件根据第二位置信息带动按压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
S62、机械手230的按压部件根据压力值向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同样大小的压力;
机械手230,为模拟人体手部结构,其中活动部件为360度可伸缩结构,用于根据不同的诊疗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找准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体部位;按压部件为模拟人体手掌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收缩伸展,以达到模拟手部按摩、按压等动作的效果。
参照图9,本发明提供的远程诊疗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上述远程诊疗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实施例中,远程诊疗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7,步骤七、第一交互模块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后,将询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的第二通讯模块240;
第二交互模块输出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发送的询问信息,并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
第一交互模块输出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的反馈信息;
医生根据患者反馈信息进行操控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互模块160包括语音和/或视频采集单元,一方面,可用于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及其他与患者的交流信息(包括语音和图像信号)等,并将该询问信息及其他交流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50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另一方面,可将第一通讯模块150接收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200发送的反馈信息输出,用作医生诊疗参考信息,以便医生能做出更准确的诊疗判断。
第二交互模块250,包括语音和/或视频采集单元,一方面用于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及其他与医生的交流信息(包括语音和图像信号等),并将该反馈信息及其他交流信息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40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的第一通讯模块150;另一方面,用于输出第二通讯模块240所接收的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100发送的询问信息及其他诊疗信息,用作医生诊疗参考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疗;除此之外,第二交互模块250还可用于输出通过身体扫描设备220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以及第二位置信息与患者身体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便于患者手动调整机械手至第二位置信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远程诊疗系统,包括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网络医院交互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包括第一穿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和第一通讯模块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压力值,并将所述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医生施加于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压力值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讯模块;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用于接收患者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所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的身体扫描设备、机械手和第二通讯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发送至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中的第一通讯模块,并接收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将所述压力值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身体扫描设备,用于扫描患者身体构造、并将扫描后获得的患者身体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患者的身体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转换成用于诊疗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控制所述机械手向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所述机械手,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压力值进行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戴本体为覆盖在人体表面的衣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还包括第一交互模块,所述第一交互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接收的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并采集医生输入的询问信息,将所述询问信息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至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活动部件和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活动部件电连接且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部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带动所述按压部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
所述按压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患者身体部位施加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还包括第二交互模块,所述第二交互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输出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发送的询问信息,并采集患者输入的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发送至所述医生端可穿戴辅助诊疗设备的第一通讯模块。
CN201510024490.3A 2015-01-17 2015-01-17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2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490.3A CN104622429B (zh) 2015-01-17 2015-01-17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PCT/CN2015/071320 WO2016112559A1 (zh) 2015-01-17 2015-01-22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490.3A CN104622429B (zh) 2015-01-17 2015-01-17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2429A CN104622429A (zh) 2015-05-20
CN104622429B true CN104622429B (zh) 2017-06-16

Family

ID=5320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44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2429B (zh) 2015-01-17 2015-01-17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2429B (zh)
WO (1) WO20161125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6650A (zh) * 2015-05-09 2015-08-26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患者端远程辅助诊疗设备及远程辅助诊疗方法
CN104881572A (zh) * 2015-05-09 2015-09-02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医院的远程辅助诊疗系统及远程辅助诊疗方法
CN104881113A (zh) * 2015-05-09 2015-09-02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辅助诊疗用的医生端可穿戴设备及远程辅助诊疗方法
CN105892690B (zh) * 2016-05-17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作获取装置及方法、动作仿真装置及方法、触觉通信系统
CN109497944A (zh) * 2017-09-14 2019-03-22 张鸿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检测系统
CN110619941A (zh) * 2019-09-10 2019-12-27 周浩 电针治疗系统及其数据优化方法
CN111430023A (zh) * 2020-05-11 2020-07-17 周建 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
CN111613318A (zh) * 2020-05-12 2020-09-01 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手术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6903B1 (en) * 1999-11-16 2002-01-08 Cardiac Intelligence Corp. Automated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atient ca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outcomes thereof
CA2764614C (en) * 2002-10-18 2016-08-23 Cel-Kom Llc Direct manual examination of remote patient with virtual examination functionality
US8543240B2 (en) * 2009-11-13 2013-09-24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Master finger track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in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ystem
KR20140057627A (ko) * 2011-09-01 2014-05-13 졸 메디컬 코포레이션 착용식 모니터링 및 처치 장치
US20140107531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ference of mental state using sensory data obtained from wearable sensors
CN102988031A (zh) * 2012-12-30 2013-03-27 张锐 远程诊脉仪
CN103294916A (zh) * 2013-05-29 2013-09-11 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用户多诊断方式选择的医疗系统
CN103402071A (zh) * 2013-07-12 2013-11-20 安徽广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视机的医生患者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750823B (zh) * 2014-01-13 2016-08-17 孙冰 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2559A1 (zh) 2016-07-21
CN104622429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2429B (zh) 医生端、患者端辅助诊疗设备以及远程诊疗系统和方法
CN204468106U (zh) 医生端、患者端远程辅助诊疗设备及系统
US10405764B2 (en) Brain-controlled body movement assistance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19779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ssure point maps based on remote-controlled haptic-interactions
Simone et al. A low cost instrumented glove for extended monitoring and functional hand assessment
Xie Advanced robotics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
Pedrocchi et al. MUNDUS project: MUltimodal Neuroprosthesis for daily Upper limb Support
CN104523420B (zh) 一种在线诊疗装置
WO2015041618A2 (en) Upper limb therapeutic exercise robot
CN107320285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
CN108939249A (zh) 一种自闭症认知教育强化智能评估康复训练系统
CN106456996A (zh) 移动式自动按摩设备
CN104881572A (zh) 基于网络医院的远程辅助诊疗系统及远程辅助诊疗方法
CN109157376A (zh) 一种可收缩移动的icu病房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08091392A (zh) 一种诊疗一体化的物理治疗装置
Kuzmicheva et al. Overground robot based gait rehabilitation system MOPASS-overview and first results from usability testing
Ferreira et al.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robotic orthosis and biomechanical validation in people with limited upper limb function after stroke
CN104200638B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智能诊疗终端
Jackson et al. Effector force requirements to enable robotic systems to provide assisted exercise in people with upper limb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CN104856650A (zh) 患者端远程辅助诊疗设备及远程辅助诊疗方法
Kilmarx et al. Sequence-based manipulation of robotic arm control in brain machine interface
US20220009104A1 (en) Robot
CN207120250U (zh)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bci的智能机器人
CN206852764U (zh) 一种并指术后可穿戴康复机器人手套装置
CN109452943A (zh) 一种用于重症偏瘫患者的多功能康复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3

Address after: 51806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QIANHAI 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ng Road two No. 6 Wuhan University B815 Shenzhen research building (real Qianhai settled in Shenzhen City, Secretary of Commerc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Yi Te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EIWO DEK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501-1504, block a, block 9, block C, Wanke Yuncheng phase III, liuxinsi Road, Xili community,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yuan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 room 518063, building A, No. 1, front Bay Road, Qianhai, Shenzhen Guangd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NYCHECK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