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531A -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531A
CN104620531A CN201380047286.2A CN201380047286A CN104620531A CN 104620531 A CN104620531 A CN 104620531A CN 201380047286 A CN201380047286 A CN 201380047286A CN 104620531 A CN104620531 A CN 104620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antenna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2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531B (zh
Inventor
塔里克·塔贝特
西瓦·达山·穆鲁加纳山
宋毅
钱德拉·谢卡尔·邦图
蔡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0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系统、方法和装置。根据一个实现,在相同的参考信号(RS)资源单元上从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接收机可基于在RS资源单元处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与该多个天线对应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可以使用时域滤波或频域正交码来确定与该多个天线对应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可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广播或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信号通知相位旋转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背景技术
在无线的无线电接入网中,可发送参考信号以便于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参考信号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都是已知的,用于信道测量、信息解调等。参考信号也可被称为导频信号。
多天线技术在通信系统中被频繁用于提高发送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可以将各种多天线技术用于多天线系统,例如,空间复用、发送分集、循环延迟分集等。在采用多个天线时,可针对每个发送天线发送参考信号,以使得可测量与每个发送天线相对应的信道。
附图说明
被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描述一起示出并用于解释各种实施例。
图1示出了用于实现与本公开一致的方法和系统的示例蜂窝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接入节点设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用户设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的示例发送方案。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确定信道系数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确定信道系数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参考信号设计。
图8示出了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框架。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相位旋转参考信号设计。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相位旋转参考信号设计。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示例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使用相同的资源单元来发送和接收用于多个天线的参考信号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在本公开中,参考信号指代通过通信系统发送的用于信道测量、信道状态信息估计、数据解调、同步等的信号。参考信号开销指代参考信号在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总的可用物理资源中占据的资源的量。资源单元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物理资源的基本单位。信道指代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无线连接。信道系数指代定义信道特性的各种参数,例如幅度和相位信息。可在时域或频域中表示信道系数。信道脉冲响应是对时变信道特性的表征,其由多个通信传播路径组成,每个通信传播路径分别具有幅度、相位和延迟参数。信道频率响应是信道脉冲响应的频域表示。相位旋转意味着将原始信号的相位调整偏移而不改变其幅度。偏移也被称为相位旋转值。滤波和加窗指代用于恢复、增强或分离输入信号的数字信令处理技术。
在配备多个天线的无线蜂窝系统中,从每个发送天线发送参考信号,使得可估计与该多个发送天线相对应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在不同的参考信号(RS)资源单元处发送用于多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使得接收机可区分接收到的来自每个发送天线的信号,并确定对应的信道系数。然而,在不同的资源单元处发送用于多个天线的参考信号增加了参考信号开销,由此降低了有效数据发送速率。
在相同的资源单元上发送用于多个天线的参考信号降低了参考信号开销,并允许将更多的资源单元用于数据发送。在与本公开一致的一些实现中,使用相同资源单元来发送针对多个天线的具有不同相位旋转的参考信号。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系统中,频域中相位旋转的影响被感知为与多个发送天线之间的链路相对应的信道脉冲响应中的时间延迟。在与本公开一致的一些实现中,接收机被配置为利用滤波或加窗技术来分离时域中的多个信道脉冲响应。对于某些特定的相位旋转值,可以使用正交覆盖码(cover code)在频域中分离与不同链路对应的信道频率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参考信号的相位旋转降低了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的参考信号开销。
现在将详细参考根据本公开实现的示例实施例,该示例示出于附图中。只要可能,将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示出了可实现与本公开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蜂窝无线通信系统100。图1中示出的蜂窝网络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即,112a和112b)。在图1的LTE示例中,基站被示出为演进的节点B(eNB)112a和112b,然而基站工作于包括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在内的任何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可以为移动设备或其他基站中继信号的节点。图1的示例LTE电信环境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网110、核心网(CN)120和外部网络130。在某些实现中,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此外,核心网120可以是演进分组核心(EPC)。此外,如图所示,一个或多个移动电子设备102a、102b工作于LTE系统100内。在一些实现中,还可以将2G/3G系统140(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过渡标准95(IS-95)、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以及码分多址接入(CDMA2000))集成到LTE电信系统100中。
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LTE系统中,EUTRAN 110包括eNB 112a和eNB 112b。小区114a是eNB 112a的服务区,以及小区114b是eNB 112b的服务区。用户设备(UE)102a和102b在小区114a中工作,并由eNB112a提供服务。EUTRAN 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eNB(即,eNB 112a和eNB 112b),且一个或多个UE(即,UE 102a和UE 102b)可在小区中工作。eNB 112a和112b与UE 102a和102b直接通信。在一些实现中,eNB 112a或112b与UE 102a和102b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示例LTE系统100中的eNB 112a可以为其覆盖区域小区114a中的多个UE(即,UE 102a和102b)提供服务,然而,UE 102a和UE 102b中的每一个一次可连接到一个eNB 112a。在一些实现中,eNB 112a和112b与UE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例如,UE 102a和UE 102b可连接到eNB 112a和eNB 112b。eNB 112a可连接到eNB 112b,在eNB 112b中,如果UE 102a和UE 102b中的一个或这二者从小区114a行进到小区114b,则可进行切换。UE 102a和UE 102b可以是最终用户用来在例如LTE系统100中通信的任何无线电子设备。UE 102a或UE 102b可被称为移动电子设备、用户设备、移动台、订户台或无线终端。UE 102a或UE 102b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据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设备、平板个人计算机(PC)、寻呼机、便携式计算机、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UE 102a和UE 102b可以发送语音、视频、多媒体、文本、web内容和/或任何其他用户/客户端特定的内容。一方面,某些内容(例如,视频和web内容)的发送可能要求高信道吞吐量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由无线环境中的很多反射引起的多个信号路径所造成的多径衰落可损害UE 102a、102b与eNB 112a、112b之间的信道。因此,UE的发送可以适应无线环境。简言之,UE 102a和102b生成请求,发送响应,或在其他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eNB 112a和112b与演进分组核心(EPC)120和/或网际协议(IP)网络130通信。
从eNB 112向UE 102发送参考信号,以用于很多用途,例如,信道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切换测量、地理位置估计等。在LTE/LTE-A中定义了若干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这些信号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RS)、解调RS、信道状态信息RS、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RS、定位RS等。在eNB 112处装配了多个发送天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同的资源单元从该多个天线发送相位旋转参考信号。UE 102可以通过时域滤波或使用频域正交码覆盖技术来分离从不同天线发送的参考信号。
用户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电话、电视、遥控器、机顶盒、计算机监视器、计算机(包括诸如播放本平板之类的平板计算机、桌面型计算机、手持或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微波、冰箱、立体声系统、盒式录音机或播放机、DVD播放机或刻录机、CD播放机或刻录机、VCR、MP3播放器、无线电、可携式摄像机、相机、数字相机、便携式存储芯片、洗衣机、烘干机、洗衣机/烘干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多功能外设、腕表、时钟以及游戏设备等。UE 102a或102b可以包括设备和可拆卸式存储模块,例如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UICC包括订户识别模块(SIM)应用、通用订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或者可拆卸式用户识别模块(R-UIM)应用。备选地,UE 102a或102b可以包括没有这种模块的设备。术语“UE”还可以指代可以端接用户的通信会话的任何硬件或软件组件。此外,术语“用户设备”、“UE”、“用户设备装置”、“用户代理”、“UA”、“用户装置”和“移动设备”在本文中可作为同义词使用。
无线电接入网是实现了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移动电信系统(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CDMA 2000和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LTE)的一部分。在很多应用中,LTE电信系统100中包括的无线电接入网(RAN)被称为EUTRAN 110。EUTRAN 110可位于UE 102a、102b与EPC 120之间。EUTRAN 110包括至少一个eNB 112a或112b。eNB可以是可控制系统的固定部分中的所有或至少一些无线电相关功能的无线电基站。eNB 112a或112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其覆盖区或小区内为UE102a、102b提供用于通信的无线电接口。eNB 112a和112b可分布在整个蜂窝网络内,以提供较宽的覆盖区域。eNB 112a和112b与一个或多个UE 102a、102b、其他eNB以及EPC 120直接通信。
在一些实现中,出于后向兼容的目的,即为了支持不具有在相同资源单元处解码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功能的传统UE,eNB 112可以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区域中相同的RS资源单元处发送针对多个发送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以及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中不同的RS资源单元处发送针对多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在其他一些实现中,eNB 112可以在PDSCH区域和PDCCH区域中的RS资源单元处都发送相位旋转参考信号,并结合在PDCCH区域的其他资源单元中发送相位旋转控制信号以及在分配用于传统UE的资源块的资源单元中发送相位旋转数据信号,以使得传统UE将能够解码参考信号和控制/数据信号,而无需分离来自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eNB 112a和112b可以是无线电协议的朝向UE 102a、102b的端点,并可以在无线电连接和朝向EPC 120的连接之间中继信号。在某些实现中,EPC 120是核心网(CN)的主要组件。CN可以是可作为电信系统的中心部分的骨干网。EPC 120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MME可以是EPC 120中负责包括与订户和会话管理有关的控制平面功能在内的功能的主要控制单元。SGW可以担当本地移动性锚点,以使得针对EUTRAN 110内移动性和与其他传统2G/3G系统140的移动性而言,通过该点对分组进行路由。SGW功能可包括用户平面隧道管理和交换。PGW可以向包括外部网络130(例如,IP网络)在内的服务域提供连接性。UE 102a、102b、EUTRAN 110和EPC 120有时被称为演进分组系统(EPS)。要理解的是:LTE系统100的架构演进关注于EPS。功能演进可包括EPS和外部网络130这二者。
虽然根据图1进行了描述,本公开不限于这种环境。一般而言,蜂窝电信系统可被描述为由多个无线电小区或各自由基站或其他固定收发信机服务的小区组成的蜂窝网络。使用小区来覆盖不同的区域,以在区域上提供无线电覆盖。示例蜂窝电信系统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协议、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PP长期演进(LTE)等。除了蜂窝电信系统之外,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也可适于本公开中描述的各种实现。示例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包括IEEE 802.11WLAN、IEEE 802.16WiMAX网络等。
图2示出了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一致的示例接入节点设备200。示例接入节点设备200包括处理模块202、有线通信子系统204和无线通信子系统206。处理模块202可包括用于执行与管理IDC干扰相关联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处理组件(备选地,称为“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模块202还可以包括其他辅助组件,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辅助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或闪存)。例如,处理模块202可被配置为使用相同的RS资源单元来发送针对多个发送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处理模块202还可被配置为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发送技术(例如,空间复用和空频块编码(SFBC))在多个发送天线上发送数据信号。在一些实现中,处理模块202可被配置为在相同的资源单元处发送针对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控制/数据信号。此外,处理模块202可被配置为将相位旋转信息包括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此外,处理模块202可执行用于使用有线通信子系统204或无线通信子系统206来提供无线或有线通信的某些指令和命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轻易地认识到:还可以将各种其他组件包括在示例接入节点设备200中。
图3示出了示例用户设备300。示例用户设备300包括处理单元302、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4(例如,ROM或闪存)、无线通信子系统306、用户接口308和I/O接口310。
处理单元302可包括组件,并可执行与关于图2描述的处理模块202类似的功能。此外,处理单元302可被配置为接收相位旋转参考信号。处理单元302还可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确定针对与多个发送天线相对应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在一些实现中,处理单元302可被配置为对使用MIMO技术(例如,空间复用和SFBC)从多个天线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
无线通信子系统306可被配置为针对处理单元302提供的数据信息或控制信息来提供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子系统306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机、发射机、本地振荡器、混频器和数字信号处理(DSP)单元。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子系统306可以支持MIMO发送。
用户接口308可包括例如屏幕或触摸屏(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显示器(LE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键盘或键区、跟踪设备(例如,轨迹球、轨迹板)、扬声器以及麦克风中的一个或多个。I/O接口310可以包括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轻易地认识到:还可以将各种其他组件包括在示例UE设备300中。
图4示出了针对OFDM系统中的参考信号(RS)和数据信号的示例发送方案400。如图4中示出的,OFDM符号内的每第k个资源单元(RE)对应于RS资源单元,例如,410~418。在本示例中总共有N个子载波和L个参考信号资源单元(RSRE)。不用于RS发送的其他RE被用于数据发送,并被称为数据RE。
在图4中,本示例中的发送实体装配了两个发送天线。在第二天线404上发送的参考信号与在第一天线402上发送的参考信号的相位旋转相同。在参考信号的频域中应用相位旋转频域相位旋转等同于时域中的时间移位δT,其中,δ是整数,以及T是采样时间。在一些实现中,相位旋转可被定义为:
通过以下等式给出第二发送天线上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404:
其中,L是RS子载波的总数目。
在第一天线406上发送的数据信号可独立于在第二天线408上发送的数据信号。可将各种MIMO技术应用于数据信号406和408。例如,针对406和408,可以将空间复用、SFBC或循环延迟分集(CDD)技术连同参考信号402和404的相位旋转一起使用。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本公开中可将术语相位旋转和相移互换使用。表1中总结了与参考信号的相位旋转相结合的各种数据发送方法。要注意到的是:在表1中,Iv和Xl分别表示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此外,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分别表示与第一发送天线(表示为TX-1)和第二发送天线(表示为TX-2)对应的数据符号。
表1.各种可得到的发送方法
图5示出了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确定信道系数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在本示例中,UE(例如,102a)被配置为确定信道系数。如图5中所示,在502处,UE首先在多个RS资源单元上接收多个信号。然后,UE在504处对接收到的多个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以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可如下表示频域中在RS资源单元处接收到的多个信号:
Y r = X r δ C ‾ r + X r D ‾ r , for r = 0 , . . . , L - 1 , - - - ( 3 )
其中,分别表示{Ck}和{Dk)的欠采样频率响应,以及k0表示参考信号的子载波偏移。例如,在LTE/LTE-A系统中,k0=mod(v1,3)=mod(v2,3),v1和v2分别是Tx-1和Tx-2的小区ID。等式(4)是通过将等式(2)中定义的代入等式(3)中而获得的。此外,{Ck}和{Dk}分别是从Tx-2和Tx-1到UE的链路上的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权重。要注意到的是:虽然在本示例中使用了2个发送天线,所示出的方法500可应用于具有两个以上发送天线的系统。
UE之后在506处可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例如,可根据最小二乘法(LS)准则来如下计算第r个RS RE处的频域信道权重Sr
S ^ r = Y r / X r , for r = 0,1 , . . . , L - 1 , - - - ( 5 )
在计算频域信道权重之后,UE可在508处执行逆FFT(IFFT)运算。例如,可如下执行L点IFFT,以获得时域中的组合信道脉冲响应(CIR){sn}。
S ^ n = Σ r = 0 L - 1 S ^ r e j 2 πnr / L , - - - ( 6 )
关于分别来自Tx-2和Tx-1的可以如下表达上述等式:
根据上述等式,可以看出组合CIR具有两个CIR,和延迟响应两个信道响应之间的时间分隔被给出为
在IFFT运算之后,UE可在510处执行滤波操作,以分离多个CIR。在该步骤处可使用低通滤波器或其他高级的滤波或加窗技术。
在用于分离多个CIR的滤波操作之后,UE可在512处执行基于已滤波的信号的第二FFT运算。第二FFT用于生成与多个发送天线和UE之间的链路(例如,Tx-1到UE之间的链路,以及Tx-2到UE之间的链路)相对应的频域信道系数。最后,UE可在514处基于第二FFT运算的结果来确定链路的信道系数。
为了基于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系数,在选择相位旋转值时存在某些需要满足的条件。例如,由相位旋转参考信号引入的不同信道响应之间的时间分隔需要大于供UE分离多个CIR的信道延迟扩展的最大值。对于本示例中的两个发送天线而言,下面列出了在选择相位旋转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其中,τi表示针对与发送天线相对应的链路的最大延迟扩展,i=1,2,以及Δf表示子载波间隔。第一条件暗示了需要大于与两个链路的CIR对应的两个最大延迟扩展τi中的最大者。为了让UE能够区分两个CIR,上述第二条件是必要的。例如,如果与两个最大延迟扩展中的较大者之和超过第二CIR将被循环延迟到其开始与第一CIR重叠的点。因此,为了避免该问题,在选择时需要满足第二条件。还可通过简单地选择以满足以下条件来避开该问题:
等式(10)等同于等式(9),因为通过将等式(9)中的第一条件替换到等式(9)中的第二条件中,获得等式(10)的第二条件。类似地,等式(10)提供了用于为两个发送天线选择相位旋转值的条件。
在两个发送天线端口的背景下在本示例中描述的相位旋转RS方案可扩展到配置有更多发送天线端口的系统中。在本公开中,术语天线端口与术语天线可互换。下面是针对NTx个发送天线的一个扩展:
等式(12)等同于等式(11),因为通过将等式(11)中的第一条件替换到等式(11)中的第二条件中,获得等式(12)的第二条件。类似地,等式(12)提供了用于为NTx个发送天线选择相位旋转值的条件。
在OFDM符号持续时间较大,子载波分隔K较小,或最大多径延迟扩展较小(例如,在小型小区的情况下)的情形下,CIR分离过程执行顺利。上述等式中用于选择的条件暗示了在等式(1)中引入的延迟因子δ满足
N &CenterDot; ma x i &tau; i KLT < &delta; &le; N 2 K 2 LN Tx , - - - ( 13 )
其中,可以将延迟因子选择为其中给出的上界和下界之内的任意整数。
可针对多个天线端口如下归纳等式(1):
其中,P是可用发送天线的数目。在天线之间的相对相移保持相同的特殊情况下,可如下表达上述等式:
在与本公开一致的一些实现中,可将从每个发送天线发送的RS RE与正交覆盖码(OCC)相乘。OCC可具有长度M,其中,L=vM且v是整数。M是设计参数,并被选择为使得信道在OFDM符号上的MK个RE上不显著变化。在该情况下,可以如下表达在第p个天线上发送的RS RE:
X k p = X k B mod ( k , M ) p , - - - ( 16 )
其中,是第p个正交覆盖码(OCC)。在此,我们假设在发射机处至少存在NTX个长度为M(其中,M≥NTX)的正交覆盖码可用。
根据等式(3)中的接收信号模型,可例如根据最小二乘法(LS)准则如下估计第r个RS RE处的信道权重Sr
S ^ r = Y r / X r , for r = 0,1 , . . . , L - 1 , - - - ( 17 )
S r = &Sigma; i = 0 N Tx - 1 C r i B mod ( r , M ) i + N r , - - - ( 18 )
其中,是第r个RS RE上的信道权重,表示第i个发送天线与UE之间的信道。
假设在MK个RE期间CFR不改变,可以将上述等式如下重写为:
其中
B = B 0 B 1 . . . B N Tx - 1 , - - - ( 21 )
B p = B 0 p B 1 p B 2 p . . . B M - 1 p T , - - - ( 22 )
Cl=[C(l-1)MC(l-1)M+1...C(l-1)M+M-1]T.   (23)
可例如根据如下的MMSE准则来估计频域信道权重
C ^ l = ( B H B + &eta; ^ 0 ) - 1 B H S l , - - - ( 24 )
其中是对噪声功率谱密度的估计。例如,可以将用于两个发送天线的OCC选择为Hadarmard矩阵H2×2的行(当在OFDM符号内的2K个RE上信道变化不显著时)。
H 2 &times; 2 = 1 1 1 - 1 . - - - ( 25 )
在该场景下,可在UE处使用结合图5呈现的方法来估计信道。备选地,可以应用结合图6呈现的方法。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将用于四个发送天线的OCC选择为Hadarmard矩阵H4×4的行(当在OFDM符号内的4K个RE上信道变化不显著时)。
H 4 &times; 4 = 1 1 1 1 1 - 1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 - - - ( 26 )
在该场景下,可在UE处应用结合图6呈现的方法来估计信道。当存在三个发送天线且前三行被用作OCC时,可在UE处应用结合图5或图6呈现的方法来估计信道。
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将所提议的方案中对应于第p个(p=0,1,....,NTx-1)天线端口的延迟因子δ(p)设置为:
&delta; ( p ) = pN KN Tx . - - - ( 27 )
然后可以使用正交覆盖码(OCC)来分离与不同发射机对应的信道频率响应(CFR)。例如,可以将对应于第k个RSRE和第p个天线端口的相位旋转信号表示为:
应该注意到的是:信道频率响应需要是平坦的或不在NTX个相邻的RSRE上变化,以确保OCC的正交性。给定这些条件,可通过OCC或其他线性插值算法(例如,最小均方差(MMSE))来轻易地分离对应于不同发送端口的CFR。在这些条件下,如下给出与第g组RS RE对应的LS估计矢量:
S ^ g = S ^ ( g - 1 ) N Tx + 1 S ^ ( g - 1 ) N Tx + 2 . . . S ^ g N Tx - 1 S ^ g N Tx T for g = 1,2 , . . . , L N Tx , - - - ( 29 )
其中,在此,Y(g-1)NTk+β被定义为:
Y ( g - 1 ) N Tx + &beta; = &Sigma; p = 0 N Tx - 1 X ( g - 1 ) N Tx + &beta; &delta; , p C &OverBar; g p , - - - ( 30 )
其中,是与(g-1)NTx+βRE和第p个天线端口对应的相位旋转信号,以及表示与第p个端口和第g组RS RE(回想以下假设:CFR在NTX个相邻的RS RE上是平坦的)对应的CFR。因此,可在频域中如下估计
C &OverBar; g p ^ = e j 2 &pi; [ ( g - 1 ) N Tx + 1 ] p / N Tx e j 2 &pi; [ ( g - 1 ) N Tx + 2 ] p / N Tx . . . e j 2 &pi; [ g N Tx ] p / N Tx T S ^ g , - - - ( 31 )
因此,可使用等式(31)来确定与多个天线对应的链路的频域信道系数。
在一些实现中,为了分离与不同发射机对应的CFR,可替代相位旋转而应用正交码(例如,Walsh码)。例如,可以将与第k个RS RE和第p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号替换为属于正交码的元素在该情况下,可在频域中如下估计对应于第p个天线端口和第g组RSRE的CFR
C &OverBar; g p ^ = X ( g - 1 ) N Tx + 1 p X ( g - 1 ) N Tx + 2 p . . . X g N Tx - 1 p X g N Tx p H Y ^ g , - - - ( 32 )
其中
在此,Y(g-1)NTx+β被定义为
Y ( g - 1 ) N Tx + &beta; = &Sigma; p = 0 N Tx - 1 X ( g - 1 ) N Tx + &beta; p C &OverBar; g p , - - - ( 34 )
因此,可使用等式(32)来确定与多个天线对应的链路的频域信道系数。应该注意到的是:该方案也要求CFR在NTX个相邻的RS RE上是平坦的或不变化。
图6示出了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确定信道系数的另一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在示例方法600中,使用正交码来确定信道系数。如图6中所示,在602处,UE首先在多个RS资源单元上接收多个信号。然后,UE在604处对多个接收信号执行FFT运算,以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Yr。在FFT运算之后,UE在606处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类似于图5中描述的方法,可根据最小二乘法(LS)准则来如下计算第r个RS RE处的频域信道权重Sr
接下来,UE在608处可通过将频域信道权重与正交码相乘来确定信道系数。例如,可在该步骤应用上述利用来估计的方法。此处可以看出,在频域中确定信道系数,而无需应用时域滤波技术。因此,方法600提供了在存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情况下求解(resolve)信道系数的简化解决方案。
图7示出了示例参考信号设计700。该示例参考信号设计700可被用于以下场景:信道延迟扩展较短,这使得多个CIR适于没有重叠的时间跨度内。
在图7中,水平轴表示时间,垂直轴表示频率,且各个矩形格子表示资源单元。如图7中所示,针对两个发送端口的情况,来自多个发送端口的参考信号是交错的。例如,针对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R1在时域中(即,水平轴上)与针对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R0位于相同的符号处。此外,在频域中(即,垂直轴上),针对天线端口1的参考信号R1位于与针对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R0所位于的子载波间隔恒定距离的子载波处。在该示例中,参考信号R1位于参考信号R0之下6个子载波处。
该参考信号设计利用了与短CIR相关联的宽的相干带宽。因为从不同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是逐资源正交的(resource-wise orthogonal),可以使用插值算法来估计对应于不同天线端口的信道。要注意到的是:在图7的该示例参考信号设计中,参考信号不是必须要相位旋转的。可以从R0的资源单元和R1的资源单元发送不同符号。
图8示出了用于在LTE/LTE-A系统的背景下实现针对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示例框架800。图8中的一般性框架是针对频分双工(FDD)系统来提出的。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该一般性的框架也可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系统。
如图8中所示,在一个无线电帧中将多个子帧配置为MBSFN子帧。在一些实现中,将多个子帧预留用于非MBSFN子帧,例如本示例中的子帧0、4、5和9(802、810、812和820)。子帧1、6和8(804、814和818)在本示例中未被配置为MBSFN子帧,虽然它们在必要的时候可被配置为MBSFN子帧。如图8中示出的,子帧3(附图标记808)被配置为常规MBSFN子帧,其中,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使用常规参考信号,以及在子帧的数据区域中应用针对LTE版本8、9或10的常规MBSFN参考信号。
子帧2和7(806和816)被配置为可应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针对这些MBSFN子帧,在控制区域(例如,PDCCH区域)中使用常规参考信号,以使得传统UE仍然能够使用控制区域中的常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测量。在这些MBSFN子帧的数据区域(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区域)中采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以降低RS开销并提高发送数据速率。
图8中的一般性框架被配置为支持传统UE和能够对相位旋转参考信号进行解码的高级UE。在一个示例中,高级UE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或之后版本的特征的UE。具体地,该框架确保了后向兼容,因为满足以下条件:1)MBSFN子帧的单播层1/层2控制信令区域不受影响。亦即,在MBSFN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是常规的(即,传统的)公共参考信号(CRS),且在该区域中不执行相位旋转。因此,传统UE仍然可以接收控制区域;以及2)在MBSFN区域中具有多个发送端口上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可以与常规MBSFN子帧时分复用,该常规MBSFN子帧可以在MBSFN区域中携带常规MBSFN参考信号。第一个条件确保了所有终端仍然能够接收MBSFN子帧的单播层1/层2控制区域。通过第二个条件,传统UE可被局限于携带常规MBSFN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例如,子帧3)或为非MBSFN子帧预留的子帧(例如,子帧0、4、5和9),以及能够接收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上的相位旋转RS的高级UE可以从所有子帧接收发送:常规的MBSFN子帧(例如,子帧3)、具有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例如,子帧2和7)、以及为非MBSFN子帧预留的子帧(例如,子帧0、4、5和9)。
图8中示出的具有旋转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和常规MBSFN子帧的子帧索引用于说明用途。所配置的具有旋转参考信号的MBSFN子帧的子帧索引和总数可以与图8中所示出的不同,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LTE/LTE-A,使用MBSFN-SubframeConfig信元(IE)来配置要为MBSFN预留的子帧,MBSFN-SubframeConfig信元被作为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例如,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的一部分广播。在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标准技术规范(TS)36.213V10.5.0“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中定义了MBSFN-SubframeConfig IE。因此,可通过在MBSFN-SubframeConfig IE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 13(其专用于携带大多数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控制信息)中包括字段来引入实现相移参考信号所需的附加信令。可以经由广播消息或UE特定消息来向UE信号通知与相移有关的信息。与相移有关的信息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相移的信息。一个选项是引入被称为RS-PhaseShifts的字段,RS-PhaseShifts携带与在给定的天线端口上引入到原始RS发送的相移(即,)有关的信息。可以预先配置发送这些相位旋转RS的端口(即,与相移参数对应的端口p1,p2,…)。表2中示出了所产生的MBSFN-SubframeConfig IE的示例。表3中提供了对MBSFN-SubframeConfig IE的字段的描述。此外,如果MBSFN-SubframeConfig IE内的MBSFN-RS-PhaseShifts字段为空,则系统可回退到常规RS方案。还可以在专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信号通知相位旋转信息。要注意到的是:还可以在切换过程期间在切换命令消息中提供相位旋转信息。
表2MBSFN-SubframeConfig IE选项1
在一些实现中,如果选择相移参数以使得
则可以将公共相移参数规定为层1规范的一部分,或经由SIB信令来预配置。在该情况下,可以将指示在其上发送相位旋转RS的端口的数目的另一字段包括到(表4中所示的)MBSFN-SubframeConfig IE中或包括到SIB13中。表5中提供了对MBSFN-SubframeConfig IE的描述。要注意到的是:还可以在专用RRC消息中信号通知相移参数。要注意到的是:还可以在切换过程期间在切换命令消息中提供该信息。
表3针对选项1的MBSFN-SubframeConfig字段描述
表4 MBSFN-SubframeConfig IE选项2
表5针对选项2的MBSFN-SubframeConfig字段描述
在一些实现中,标准(例如,LTE或LTE-A标准)可预配置要被用于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相移值的一个或多个集合。在该情况下,网络可以向UE信号通知所选择的预配置。可将该信令作为SIB2、SIB13、其他SIB消息的一部分包括,或包括在专用RRC消息中。
图9示出了针对MBSFN子帧的示例相位旋转参考信号设计900。如图9中示出的,MBSFN子帧(即,910)中的参考信号与常规MBSFN子帧(即,905)中的参考信号位于相同的资源单元处。还可以看出,针对这些MBSFN子帧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未被包括在MBSFN子帧上的第一和第二符号中。图9中由R4表示的MBSFN参考信号结构对应于天线端口4,并在没有相移的情况下生成。另一方面,图9中由RP表示的MBSFN参考信号结构对应于天线端口p,并且是通过经由参数将恒定的相移引入到在端口4上发送的原始MBSFN参考信号来生成的。
因为来自天线端口4和p的MBSFN参考信号在相同的RE上发送,相移(即,相位旋转)MBSFN参考信号没有增加参考信号开销。使用之前结合图5和图6描述的CIR分离方法,可以在UE处估计对应于端口4和p的信道。因此,可应用相移参考信号来支持用于MCH发送的开环MIMO或发送分集。通过(经由参数)将至少3个相移引入到原始的MBSFN RS发送并在端口p1、p2和p3上发送它们(除了端口4上的原始MBSFN RS发送之外),还可将所示出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910设计扩展到具有4个发送天线的情况。
因此,在LTE/LTE-A的背景下,可应用相移参考信号来支持用于多播信道(MCH)发送的开环MIMO或发送分集,特别是在最大延迟扩展较小的场景下(即,如小型小区的情况)。相移参考信号的应用也可使得能够在具有较小最大延迟扩展的环境中,在MCH发送期间可以使用相同的RE集合(因此,不增加参考信号开销)从多个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在MBSFN子帧中引入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好处在于其使得可将开环MIMO或发送分集用于MCH发送。在最大延迟扩展较小时,例如,在一般具有较小延迟扩展的小型小区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相移参考信号应用于非MBSFN场景。在其他一些场景中,即使最大延迟扩展不小,如果OFDM符号持续时间较大或者RSRE分隔参数K(在图4定义)较小,仍可应用该技术。
图10示出了另一示例相位旋转参考信号设计1000。如图10中所示,1010(即,MBSFN子帧的物理多播信道(PMCH)区域)中的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都被相位旋转,而1005(即,常规MBSFN子帧的PMCH区域)中的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未被旋转。利用1005中的水平线和1010中的垂直线,通过对比线示出了该相位旋转。
通过利用用于在给定天线端口p上移位MBSFN RS的相同在该天线上对PMCH RE进行相移,即使相位旋转端口p存在,传统UE也可以使用LTE版本8天线端口4来估计信道。通过该方式,MBSFN参考信号与PMCH数据将具有相同的有效信道,且UE可以使用常规的版本8信道估计来接收PMCH。此外,该技术等同于低延迟CDD,因为相移对天线端口进行了不同延迟。因此,PMCH将具有空间分集增益。为了使相移PMCH端口如同它们被信道所延迟一样,需要延迟显著小于循环前缀(CP)长度(从后向兼容的角度而言)。例如,如果我们将延迟选择为扩展CP的长度的一半,则因为扩展CP是OFDM符号的1/4,移位应该不大于OFDM符号的1/8,且因此因此,每隔一个载波,使用最小长度4的OCC来支持第二天线端口。如果需要4个天线端口,移位应该不大于OFDM符号的1/16,且因此对于天线端口p,
向高级UE通知附加天线端口的存在和配置(如上所述,例如包括SIB 13中的相移),且因此高级UE可以独立地估计附加天线端口。给定这些信道估计,高级UE从而可以接收天线端口上使用例如MIMO或SFBC发送的独立发送。因此,可以将参考信号的单个集合用于传统发送和多端口(例如MIMO或SFBC)发送。
将一个参考信号集合用于传统发送和多端口发送对于降低RS开销可以是有利的,即使这不是在所有的配置中都可以使用。如果CDD和多端口发送在子帧中可以复用,可以将该一个RS集合用于任一发送的信道估计,避免了对额外RS的需求。此外,如果将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用于MIMO(例如,报告MIMO秩、针对单天线发送可实现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或一个或多个MIMO层的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将单个RS集合用于后向兼容发送和多端口CSI测量可允许更多的测量时机。
图11示出了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示例应用1100。具体地,图11示出了可如何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来支持表1中描述的各种发送方法的示例。图的左侧1105示出了使用没有相位旋转的常规参考信号的常规控制和数据发送的示例,以及图的右侧1110示出了使用相位旋转参考信号的控制和数据发送。1110的控制区域中的参考信号以及1110中的控制信道RE被相位旋转。
在本示例中,调度传统UE来接收资源块(RB)1中的CDD。应该注意到的是:在RB1中,将使用用于对该端口上的CRS的相位进行旋转的相同来对数据RE进行相位旋转。在RB 0上,能够检测相位旋转CRS的存在的高级UE被调度为接收SFBC。在RB 2~3上,调度能够检测相位旋转CRS的存在的另一高级UE,以用于空间复用。虽然示例被限制为4个RB和两个发送端口,可轻易地将方案扩展到其他数目的RB和发送端口,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因此,图11示出了可以在单个相位旋转参考信号集合中支持使用不同MIMO技术的传统UE和高级UE。该单个相位旋转参考信号集合简化了参考信号的实现,而不对传统UE的性能造成危害。此外,该单个相位旋转参考信号集合允许高级UE在各种MIMO模式下工作,且降低了参考信号开销。
尽管本公开中已经提供了若干实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具体形式来实现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当前示例应被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给出的细节。例如,可以将各种元件或组件集成在另一系统中,或者可以忽略或不实现特定的特征。
同样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各种实现中被描述和说明为离散或单独状态的技术、系统和方法可以与其他系统、模件、技术或方法组合或集成。示出或讨论为耦合或直接耦合或彼此通信的其他项目可以通过某种接口、设备或中间组件(不论以电、机械还是其他方式)来间接耦合或彼此通信。在不脱离本文公开的原理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发现并做出改变、替换和变更的其他示例。
虽然以上详细描述已经示出、描述和指出本公开应用于各种实现的基本的新颖特征,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所示出的系统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省略和替换和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36)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天线处,在多个参考信号“RS”资源单元上接收多个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各自包括从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集合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和从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集合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其中,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集合中的所述一个参考信号与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合中的所述一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中进行第一相位旋转后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一信道系数集合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来执行第一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
基于所述FFT运算来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
基于所述多个频域信道权重来执行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运算;
基于所述IFFT运算来执行滤波操作;
基于所述滤波操作来执行第二FFT运算;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FFT运算来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来执行第一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
基于所述FFT运算来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以及
通过将所述多个频域信道权重与多个正交码相乘来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数据资源单元上从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多个数据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各自包括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数据信号以及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数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是使用空间复用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和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是使用空频块编码“SFBC”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和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在频域中进行第一相位旋转后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多播信道“PMCH”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接收与所述第一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接收与所述第一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到的信号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上从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发送的多个参考信号集合,其中,所述多个参考信号集合分别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合在频域中进行多个相位旋转后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相位旋转中的每个相位旋转是所述第一相位旋转的多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接收与所述多个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接收与所述多个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中。
19.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工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
在接收天线处,在多个参考信号“RS”资源单元上接收多个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各自包括从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集合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和从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集合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其中,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集合中的所述一个参考信号与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合中的所述一个参考信号在频域中进行第一相位旋转后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
至少部分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一信道系数集合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来执行第一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
基于所述FFT运算来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
基于所述多个频域信道权重来执行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运算;
基于所述IFFT运算来执行滤波操作;
基于所述滤波操作来执行第二FFT运算;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FFT运算来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号来执行第一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
基于所述FFT运算来计算多个频域信道权重;以及
通过将所述多个频域信道权重与多个正交码相乘来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系数集合和所述第二信道系数集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
在多个数据资源单元上从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多个数据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各自包括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数据信号以及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集合中的一个数据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是使用空间复用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和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是使用空频块编码“SFBC”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和所述第二发送天线发送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集合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集合在频域中进行第一相位旋转后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区域中。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物理多播信道“PMCH”区域中。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接收与所述第一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接收与所述第一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接收到的信号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上从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发送的多个参考信号集合,其中,所述多个参考信号集合分别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合在频域中进行多个相位旋转后相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相位旋转中的每个相位旋转是所述第一相位旋转的多倍。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接收与所述多个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接收与所述多个相位旋转有关的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RS资源单元位于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中。
CN201380047286.2A 2012-07-11 2013-07-10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Active CN104620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46,910 2012-07-11
US13/546,910 US8792399B2 (en) 2012-07-11 2012-07-11 Phase-rot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ple antennas
PCT/US2013/049947 WO2014011787A1 (en) 2012-07-11 2013-07-10 Phase-rot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ple antenna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531A true CN104620531A (zh) 2015-05-13
CN104620531B CN104620531B (zh) 2018-11-02

Family

ID=4879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286.2A Active CN104620531B (zh) 2012-07-11 2013-07-10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92399B2 (zh)
EP (1) EP2685662B1 (zh)
CN (1) CN104620531B (zh)
WO (1) WO201401178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309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514274A (zh) * 2018-07-30 2021-03-1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交叉极化天线的使用dmrs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13271552A (zh) * 2020-02-17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086131A (zh) * 2022-07-28 2022-09-20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峰均比降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225B2 (en) * 2012-07-11 2014-07-22 Blackberry Limited Phase-rot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ple antennas
US9258161B2 (en) * 2012-12-06 2016-02-09 Broadcom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
WO2015114930A1 (ja) * 2014-02-03 2015-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CN103841353B (zh) * 2014-02-24 2017-08-01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交互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WO2016021357A1 (ja) * 2014-08-07 2016-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0194452B2 (en) 2014-08-08 2019-01-29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management with network-assis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7872305B (zh) 2016-09-27 2021-11-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WO2018062842A1 (en) 2016-09-27 2018-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88531B (zh) * 2016-09-30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083924A1 (ja) * 2016-11-01 2018-05-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71A (zh) * 2002-12-31 2004-07-21 Lg������ʽ���� 移动通信中的频率搜索方法和装置
CN1582553A (zh) * 2001-07-06 2005-02-16 格鲁斯番维拉塔公司 被配置为使用混合波形结构来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US7200368B1 (en) * 2000-03-15 2007-04-03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CN101267421A (zh) * 2008-04-21 2008-09-17 上海大学 一种ofdm时变信道测计方法
CN10186802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549940A (zh) * 2009-10-08 2012-07-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WO2012149559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gnals and related method of signa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3489A1 (en) 2005-10-07 2008-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pilot transmitting method
US8243850B2 (en) 2006-10-24 2012-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70916B1 (ko) * 2007-08-22 2014-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수의 부 반송파를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JPWO2009028095A1 (ja) * 2007-08-31 2010-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情報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940740B2 (en) * 2009-02-03 2011-05-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processing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a base station
US8503481B2 (en) * 2010-06-29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extension type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SIB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0368B1 (en) * 2000-03-15 2007-04-03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CN1582553A (zh) * 2001-07-06 2005-02-16 格鲁斯番维拉塔公司 被配置为使用混合波形结构来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514671A (zh) * 2002-12-31 2004-07-21 Lg������ʽ���� 移动通信中的频率搜索方法和装置
CN101267421A (zh) * 2008-04-21 2008-09-17 上海大学 一种ofdm时变信道测计方法
CN10186802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549940A (zh) * 2009-10-08 2012-07-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WO2012149559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gnals and related method of signal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309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282309B (zh) * 2017-01-06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514274A (zh) * 2018-07-30 2021-03-1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交叉极化天线的使用dmrs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13271552A (zh) * 2020-02-17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271552B (zh) * 2020-02-17 2022-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086131A (zh) * 2022-07-28 2022-09-20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峰均比降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86131B (zh) * 2022-07-28 2023-01-20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峰均比降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92399B2 (en) 2014-07-29
EP2685662B1 (en) 2020-04-29
EP2685662A1 (en) 2014-01-15
CN104620531B (zh) 2018-11-02
US20140016451A1 (en) 2014-01-16
WO2014011787A1 (en)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513A (zh)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CN104620531A (zh) 用于多个天线的相位旋转参考信号
KR10178049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리소스 블록을 번들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900824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with Group Reference Signal
US2023007706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eeding back and configuring pilot parameters,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1302508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ode design for extension carrier of lte advanced
US2011023573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241517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信号通知特定类型的资源元素的方法
CN103733552A (zh) 回程中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增强
KR20100047155A (ko) 무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8개 송신안테나 기준신호 설계
JP201250115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
JP2011514742A5 (zh)
JP2020503709A (ja) 無線通信方法
US20210152272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778287B2 (en)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211821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11517516A5 (zh)
JP2018528672A (ja) 時間領域における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ダイバーシティ
WO200806957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information on antenna,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antennas
CN109565364B (zh) 空间复用mimo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US201100266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45581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28616B (zh) 一种大尺度mimo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13312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5682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