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8883B -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8883B
CN104618883B CN201310537319.3A CN201310537319A CN104618883B CN 104618883 B CN104618883 B CN 104618883B CN 201310537319 A CN201310537319 A CN 201310537319A CN 104618883 B CN104618883 B CN 104618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cheduling request
available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schedu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73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8883A (zh
Inventor
温萍萍
钱德瑞卡·沃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73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8883B/zh
Priority to PCT/IB2014/002599 priority patent/WO2015063587A2/en
Publication of CN10461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8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8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双连接系统中,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和不同基站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其中:确定最先可用的第一D‑SR与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包括通过基站间转发或者利用RACH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一D‑SR是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D‑SR是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通信技术,特别的,涉及一种在双连接系统中,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用户设备和不同基站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低功率节点能够带来容量扩增和盲点覆盖方面的增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重点指向由低功率节点所覆盖的小小区(small cell)的部署和增强中。在3GPP R12中,一个新的研究项目“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 Higher-layeraspects”(“针对E-UTRA和E-UTRAN高层方面的小小区增强)”已经得到批准,并且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要支持宏小区(由宏基站提供覆盖的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双/多连接(dual/plural connectivity)。为了实现传输路径多样化(diversity)以及利用不同小区负载不均衡带来的增益,在现阶段已经同意支持一个无线承载通过多个小区传输的承载分离的用户面结构。对此,该承载的缓存数据量状态可能分别被报告到宏基站和小型基站。此时如果在上行链路上没有分配用于报告缓存状态的上行资源,那就需要触发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并且需要向两个小区都发送该调度请求。如果配置了D-SR(dedicate-scheduling request:专用调度请求),那么调度请求可以在被配置的D-SR资源上传输。然而,如果每个小区考虑到小区业务的服务质量和节约小区的专用资源等因素,宏基站和小型基站的D-SR被配置成不同的周期,那么用户将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宏基站的D-SR或小型基站的D-SR来传输该SR。因此,除非两种基站在相近的时间点收到调度请求从而在相近的时间点分配资源,否则该承载在两个基站可能无法按所期待的或所希望的调度方式运行。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确保基站在相近时刻接收到调度请求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当上行链路需要报告传输缓存数据量报告没有可用的上行传输资源的时候,调度请求的传输会被触发。上行传输缓存中的数据被定义为到达PDCP缓存中或者RLC缓存中的数据。由于无线承载是被一对一映射到逻辑信道的,因此,对于调度请求触发而言,到达PDCP和RLC缓存中的数据可以被视为是一样的。在LTE以及LTE-A系统中,基于目前的标准(TS 36.32),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分别使用RACH和PUCCH资源(即D-SR)传输调度请求。如果在任何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用户没有被配置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PUCCH资源,那么会使用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来传输调度请求;如果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用户被配置了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PUCCH资源,那么调度请求将通过PUCCH来传输。例如,如果配置了用于调度请求的PUCCH资源,那么将不会再使用RACH传输调度请求。在PUCCH上分配的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资源是具有专用性和周期性的。
对于双连接系统中的承载分离的情况,(如果两个调度器都涉及上行业务调度)位于宏小区和小小区中的调度器都需要调度请求。由于在现存的单连接系统中只有一个服务节点并且不需要向不同的基站分别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没有一种可以确保在双连接系统中的不同基站在相近的时刻接收调度请求的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以确保基站在相近或相同时刻接收到调度请求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对于双连接系统中的承载分离的情况,为了确保基站在相近时刻接收到调度请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在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其中:确定最先可用的第一D-SR与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策略;其中,所述第一D-SR是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D-SR是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
特别的,所述传输策略为: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判断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和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先后顺序: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时,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所述调度请求;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时,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调度请求。
特别的,所述预定阈值的设定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的属性和/或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其中,所述回程的属性是指:所述调度请求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
特别的,所述传输策略为: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判断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和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先后顺序: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时,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第二RACH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时,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第一RACH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一RACH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所述第二RACH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
特别的,所述预定阈值根据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
特别的,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由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D-SR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D-SR的配置信息。
特别的,所述预定阈值为0。
特别的,所述第一RACH的触发时间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的时间相同;所述第二RACH的触发时间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的时间相同。
特别的,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一种在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其中:第一基站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支持承载分离的承载对应的调度请求;确定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D-SR与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向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一D-SR是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D-SR是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
特别的,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以及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D-SR的时间信息,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判断所述调度请求是否有效。
特别的,所述预定阈值设定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的属性和/或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其中,所述回程的属性是指:所述调度请求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合适的预定阈值可以使得两个基站在更为接近的时间上获得调度请求并且能够节约基站之间的通信资源。
特别的,所述预定阈值为0。
特别的,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二基站把配置所述第二D-SR所需的信息和/或建议的配置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由所述第一基站决定所述第一D-SR和所述第二D-SR的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D-SR和所述第二D-SR的周期相同或者周期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并把决定后的配置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基站统一配置两个基站的D-SR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D-SR的配置更加协调并且可以节约小区的专用资源。
特别的,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基站。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发明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步骤;
图1示出了一个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的用户设备向双连接系统中的不同基站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个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的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的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一个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文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中有关方法的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本文中所描述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维多个步骤执行。
图1示出了一个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的用户设备向双连接系统中的不同基站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在该双连接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和与该用户设备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基站,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分别为一个第一基站和一个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基站。特别的,所述第一基站为服务于主小区的主基站,例如宏小区的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服务于辅小区的辅基站,例如小小区的小型基站。
当需要承载支持承载分离(bearer splitting)时,用户设备会同时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同一承载的数据传输以实施所述承载分离。D-SR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通常情况下,主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的D-SR(dedicate-scheduling request:专用调度请求)的周期与辅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D-SR的周期是不一样的,通常,出于小区业务的服务质量的需要,主基站配置的D-SR的时间间隔一般比辅基站配置的D-SR的时间间隔短。
图2中示出了一个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的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的传输调度请求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2、图3和图4,对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情况下,用户设备中实施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进行介绍。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示例中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宏基站;第二基站为辅基站或小型基站,但这并不表明本发明只适用于该类型的基站,相反,本发明中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所有现有的或将有的类型的基站。
在步骤202中,获取D-SR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对于支持承载分离的承载需要发送调度请求时,会触发该调度请求。当所述调度请求被触发后,用户设备会获取与其连接的第一基站的D-SR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基站的D-SR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D-SR的周期(时间间隔),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信息等配置信息。其中,最先可用的D-SR是指:自该调度请求被触发后,第一个可以被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用于承载分离情况下的调度请求在t1时被触发,此时用户设备会获取与之连接的两个基站的D-SR的配置信息,从而用户设备可以获知:自t1时刻起,主基站(第一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是在时间t2上的D-SR,辅基站(第二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是在时间t5上的D-SR。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都由该主基站向用户设备提供。通过主基站确定并发送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有利于协调两个基站的D-SR间的时间间隔,从而使得所述调度请求到达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时间相同或者差值在允许的范围内,详细内容会在下文中进行介绍。
在步骤204中,确定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之间的时间间隔。
具体的,用户设备在获取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信息之后,对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进行确定,通常,可以通过对两个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值进行相减以获取该时间间隔值。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主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是时间t2上的D-SR,辅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是在时间t5上的D-SR,因此,两者的时间间隔值为︱t5-t2︱。
在步骤206中,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传输策略。
具体的,当步骤204中的时间间隔值︱t5-t2︱很小,这就意味着主基站用于传输该调度请求的时间与辅基站中用于传输该调度请求的时间间隔很短,主基站和辅基站接收到该调度请求的时间也相差不大,因此,通过基站各自PUCCH中的D-SR传输该调度请求不会影响到各基站中的调度器对该承载按所期待的或所希望的调度方式运行。
当步骤204中的时间间隔值︱t5-t2︱很大,这就意味着主基站用于传输该调度请求的时间与辅基站中用于传输该调度请求的时间间隔很久,主基站和辅基站接收到该调度请求的时间也间隔很久,因此,通过基站各自PUCCH中的D-SR传输该调度请求就会影响到各基站中的调度器对该承载按所期待的或所希望的调度方式运行。
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示例中,预先设定一个阈值th,把所述时间间隔值︱t5-t2︱与预定阈值th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的结果,对调度请求实施不同传输方式。当︱t5-t2︱≤th时,则实施步骤208:各基站用各自的D-SR传输调度请求。当︱t5-t2︱>th时,则实施步骤210及其之后的步骤,以通过其他的传输方式向会晚接收到调度请求的基站发送该调度请求,从而使得两个基站能够在相同或相接近的时间内接收到该调度请求。
在步骤208中,各基站通过各自的D-SR传输调度请求。
具体的,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的D-SR向所述主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辅基站的D-SR向所述辅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在步骤210中,判断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间的先后顺序。
具体的,依据获取的D-SR的配置信息,判断主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和辅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之间的先后顺序。当主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先于辅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时,实施步骤212。当辅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先于主基站中最先可用的D-SR时,实施步骤214。
在步骤212中,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的D-SR向主基站发送调度请求,通过主基站或者用户设备向辅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辅基站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图3所示的示意图示出了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的D-SR向主基站发送调度请求,通过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所述调度请求的示例。
具体的,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的D-SR向主基站发送调度请求,在主基站获得该调度请求之后,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该调度请求。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用户设备通过t2时刻上的D-SR向主基站发送了调度请求。在t3时刻主基站获得了该调度请求并将该调度请求转发给了辅基站。经过从主基站到辅基站之间的Xn接口上的传输时间T,辅基站在t4时刻接收到该调度请求。从图中可以知道,如果通过辅基站自己的D-SR传输调度请求,则该调度请求将在t5(辅基站将在t5才能使用该最先可用的D-SR)之后到达辅基站,而如果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则辅基站能够在t5之前的时刻(t4)获得该调度请求。因此,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得两个基站在更为接近的时间上获得调度请求。
通过上述示例可知,合适的预定阈值决定了是否能通过此方法使得两个基站在更为接近的时间上获得调度请求,以及是否能够节约基站之间的通信资源。
例如,如果所述预定阈值th设定的不合适,即:既小于所述的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传输时间T,又小于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t5-t2︱。当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t5-t2︱小于T时(即:T>︱t5-t2︱>th)。那么由于︱t5-t2︱>th,调度请求会通过主基站转发给辅基站,而又因为T>︱t5-t2︱,所以,通过主基站转发获得调度请求的时间反而晚于通过辅基站自己的D-SR传输获得调度请求的时间。
如果所述预定阈值th设定的过大,则很难触发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调度请求,以至无法达到本发明所要实现的目的。
如果所述预定阈值th设定的过小,则过多的触发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调度请求会浪费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通信资源。特别是,当调度请求通过基站各自的D-SR传输到各自基站的时间差并不大或者时间差在允许的范围内的时候,通过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调度请求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6中所述的预定阈值的设定由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回程的属性和/或允许主基站和辅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其中,所述回程的属性是指:调度请求在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6中所述的预定阈值设定为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6中所述的预定阈值设定0。对此情况,一旦辅基站的D-SR晚于主基站的D-SR,那么由主基站向辅基站转达该调度请求。
图4所示的示意图示出了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的D-SR向主基站发送调度请求,通过用户设备向辅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辅基站发送所述调度请求的示例。
具体的,用户设备通过t2时刻上的D-SR向主基站发送了调度请求。并且用户设备触发通过用户设备与辅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辅基站发送调度请求,触发RACH的时间可以与主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是相同的,例如t2,也可以是不同于t2的t6(t2和t6的时间差可以是一个设定值,例如t2-t6=th1)通过此方法,主基站和辅基站将分别在t3和t4时刻得到调度请求,此处t3和t4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虽然不同,但是在一个允许的时间范围内。
同样,对于图4中的方案,步骤206中的预定阈值是否合适决定了是否能通过此方法使得两个基站在更为接近的时间上获得调度请求,以及是否能够节约RACH上的通信资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6中所述的预定阈值根据允许主基站和辅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来确定。即:如果通过基站各自的D-SR传输调度请求到达各自基站的时间差值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则可以不占用RACH上的通信资源来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在步骤214中,用户设备通过辅基站的D-SR向辅基站发送调度请求,通过辅基站或者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主基站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由于步骤214中的内容与步骤212相似,因此可以参见步骤212中的内容,此处不再累述。
图5示出了一个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将结合图5对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情况下,基站侧实施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主要介绍主基站中实施本发明方法的示例,辅基站中的实施方法与主基站一致,因此,出于简化的目的,以下将一并说明,即:当文中的主基站用括号中的辅基站代替并且辅基站用括号中的主基站代替时,该方案也成立。
在步骤600中,基站接收调度请求。
具体的,主基站(或辅基站)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该调度请求对应于支持承载分离的承载。
在步骤602中,基站确定D-SR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主基站(或辅基站)会确认本基站以及对应的辅基站(或主基站)的D-SR配置信息,从而主基站(或辅基站)可以获得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的时间信息以及对应的辅基站(或主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信息。其中,所述辅基站(或主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是指从主基站(或辅基站)中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的时刻起算的。
例如,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主基站在t3获得调度请求后,由于调度请求在D-SR中的传输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主基站可以知道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是在t2时间上的D-SR,因此可以获得该D-SR的时间信息t2。同样由于主基站具有对应的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所以主基站也可以知道辅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是t5时间上的D-SR。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最先可用的D-SR并不是指从用户设备触发调度请求时起算的,由于主基站并不知道用户设备是何时触发调度请求的,即:主基站不知道t1,所以所述的最先可用的D-SR是指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的时刻t2时起算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的配置可以由主基站统一进行配置,即:辅基站把配置D-SR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发送给主基站,由主基站重新决定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例如D-SR的周期等信息),从而使得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的配置更加协调。然后,主基站把配置后的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和用户设备知晓,辅基站按照主基站所设定的D-SR的配置信息对D-SR进行配置。其中,所述配置D-SR所需要的相关的信息是指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传输的承载的QoS(服务质量需求)的信息,如时延要求信息。主基站根据所述信息配置辅基站的D-SR可以使得辅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传输的承载满足服务质量的需求并且节约小区的专用资源。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辅基站把建议的D-SR配置信息发送给主基站。由主基站重新决定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所述重新配置的D-SR配置信息可以与辅基站所建议的配置信息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然后,主基站把配置后的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和用户设备知晓,辅基站按照主基站所设定的D-SR的配置信息对D-SR进行配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辅基站把配置D-SR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建议的D-SR配置信息发送给主基站,由主基站重新决定主基站和辅基站的D-SR配置信息。主基站把配置后的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和用户设备知晓,辅基站按照主基站所设定的D-SR的配置信息对D-SR进行配置。
在步骤604中,确定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主基站(或辅基站)的D-SR与最先可用的辅基站(或主基站)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
具体的,用户设备在获取两个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信息之后,对主基站(或辅基站)的D-SR与最先可用的辅基站(或主基站)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进行确定,通常,可以通过相减的方法以获取该时间间隔值。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主基站中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是时间t2,辅基站的最先可用的D-SR的时间是t5,因此,两者的时间间隔值为︱t5-t2︱。
在步骤606中,主基站(或辅基站)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向辅基站(或主基站)转发调度请求。
具体的,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608该主基站(或辅基站)不向对应的辅基站(或主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610:该主基站(或辅基站)向对应的辅基站(或主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以及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主基站(或辅基站)的D-SR的时间信息,辅基站(或主基站)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判断所述调度请求是否有效。
参见图3所示的示例,当主基站确认需要向辅基站转发调度请求之后,主基站除了会把调度请求转发给辅基站,还会把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D-SR的时间信息t2发送给辅基站,在获得该时间信息之后,辅基站可以基于该信息与其自己的D-SR配置信息进行比较,以确认主基站转发来的调度请求是否已经或将会从自己的D-SR上收到,如果转发来的调度请求已经或将会从自己的D-SR上收到,则该调度请求被认为是无效的,该调度请求不需要被响应。如果转发来的调度请求还没有也不会从自己的D-SR上收到,则认为该调度请求是有效的,该调度请求需要被响应。
其中,所述预定阈值的设定可以参见以上针对用户设备的技术方案的内容,此处不再累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如何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此外,明显的,“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个”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元件也可以由一个元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5)

1.一种在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其中:
确定最先可用的第一D-SR与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
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传输所述调度请求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D-SR是第一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D-SR是第二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传输资源包括: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判断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和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先后顺序:
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转发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转发所述调度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阈值的设定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的属性和/或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其中,所述回程的属性是指:所述调度请求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传输资源包括: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判断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和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先后顺序:
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D-SR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第二RACH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先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二D-SR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通过第一RACH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所述第一RACH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所述第二RACH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阈值根据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RACH的触发时间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二D-SR的时间相同;
所述第二RACH的触发时间与所述最先可用的第一D-SR的时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由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D-SR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D-SR的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阈值为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基站。
10.一种在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在承载支持承载分离的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其中:
第一基站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支持承载分离的承载对应的调度请求;
确定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D-SR与最先可用的第二D-SR之间的时间间隔值;
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值与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向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D-SR是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所述第二D-SR是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传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
当所述时间间隔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调度请求以及用于传输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D-SR的时间信息,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判断所述调度请求是否有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阈值设定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的属性和/或允许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调度请求的时间差确定,其中,所述回程的属性是指:所述调度请求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传输的平均时间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阈值为0。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基站把配置所述第二D-SR所需的信息和/或建议的配置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由所述第一基站决定所述第一D-SR和所述第二D-SR的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D-SR和所述第二D-SR的周期相同或者周期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并把决定后的配置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基站。
CN201310537319.3A 2013-11-01 2013-11-01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Active CN104618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7319.3A CN104618883B (zh) 2013-11-01 2013-11-01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PCT/IB2014/002599 WO2015063587A2 (en) 2013-11-01 2014-10-28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bearing splitting scenario of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7319.3A CN104618883B (zh) 2013-11-01 2013-11-01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8883A CN104618883A (zh) 2015-05-13
CN104618883B true CN104618883B (zh) 2019-04-19

Family

ID=5243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7319.3A Active CN104618883B (zh) 2013-11-01 2013-11-01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8883B (zh)
WO (1) WO201506358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840B (zh) * 2016-03-03 202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51914B (zh) 2017-06-16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WO2020038391A1 (zh) * 2018-08-22 2020-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858980B (zh) * 2018-08-22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083805B (zh) * 2018-10-18 202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rx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263428B (zh) * 2019-01-30 2021-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19A (zh) * 2009-03-18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327613A (zh) * 2012-03-18 2013-09-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中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2840A2 (en) * 2007-08-10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setting up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19A (zh) * 2009-03-18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327613A (zh) * 2012-03-18 2013-09-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中用于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63587A2 (en) 2015-05-07
CN104618883A (zh) 2015-05-13
WO2015063587A3 (en) 2015-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8883B (zh) 在双连接系统的承载分离场景中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
US20220287148A1 (en) Method for keeping mobile initiated connection only mode user equipment in connected mode
CN102083224B (zh) 一种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97985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nomous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5706514B (zh) 具有基站之间载波聚合的无线网络中调度请求给多个调度器的增强机制
TWI501679B (zh) 用於分配排程請求資源的方法、用戶設備和控制節點
EP3338510B1 (en) Prose relay delay reduction
CN103733719B (zh) 中继设备及方法
CN104025689B (zh) 随机接入与专用调度请求资源之间的选择
KR101870851B1 (ko) 버퍼 상태 보고(bsr)의 트리거 방법 및 장치
CN108353309A (zh) 用户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用户设备的方法
CN107360561A (zh) 改变连接状态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076496A (zh) 用于改变终端连接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55221A (zh) 应用于超级小区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316582A (zh)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7337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3733708A (zh) 用于基于中继节点的通信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US10880906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implementing fairness and complexity-constrained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scheme
TW201534163A (zh) 透過雙連接進行資料傳輸和處理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WO20211093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WO201920124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936302B (zh) 用于双连接中的半静态持续调度配置的方法与装置
KR20160006730A (ko) 이중 접속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US9585187B2 (en)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666708A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Pudong New Area,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after: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