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6056A -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6056A
CN104616056A CN201410383950.7A CN201410383950A CN104616056A CN 104616056 A CN104616056 A CN 104616056A CN 201410383950 A CN201410383950 A CN 201410383950A CN 104616056 A CN104616056 A CN 104616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gister
interrupt
write
mc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39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
秦建军
乔龙
刘彦存
王树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ary Leigh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ary Leigh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ary Leigh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ary Leigh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839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6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6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6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所述系统包括:阅读器、与阅读器相连的终端,还包括:电子标签和MCU;电子标签包括:天线、RF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器、寄存器组、接口模块;天线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信号后,RF模拟前端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数字基带处理器对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对寄存器组进行读写操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组,读出寄存器组中的数据;数字基带处理器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由RF模拟前端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天线向阅读器发送;MCU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接口模块写入到寄存器组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阅读器与MCU之间的数据透传。

Description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集装置通常包括传感器和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MCU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有线方式传输到终端,有线传输虽然较为稳定,但是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受到布线的限制,容易产生传感器监控、探测不到位的问题。MCU也可以通过采集装置中支持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蓝牙等功能的芯片,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无线方式传输到终端;但是支持WiFi、蓝牙功能的芯片功耗较大,容易导致采集装置内部的电池在较短的时间内耗尽,从而导致整个采集装置无法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无线传输数据,并功耗较小的数据传输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可以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并且功耗较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阅读器、与所述阅读器相连的终端,其还包括:电子标签和MCU;
电子标签,其包括:天线、RF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器、寄存器组、接口模块;其中,所述天线接收到所述阅读器发送的信号后,所述RF模拟前端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对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对所述寄存器组进行读写操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组,将寄存器组中的数据读出;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由所述RF模拟前端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所述天线向所述阅读器发送;
MCU,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电子标签的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电子标签的寄存器组中。
进一步,所述MCU还用于通过所述电子标签的接口模块从所述寄存器组中读取数据。
较佳地,所述寄存器组中具体包括读寄存器、写寄存器;以及
所述MCU具体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中,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RF模拟前端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所述RF模拟前端。
较佳地,所述接口模块具体为串行外设接口SPI从模块;以及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和寄存器组之间通过数据读写总线相连;以及
所述SPI从模块包括SPI接口和并行总线接口,其SPI接口通过SPI总线与所述MCU相连,其并行总线接口与所述数据读写总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寄存器组中还包括:中断寄存器;以及所述中断寄存器中包括写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后,将所述写中断位置位。
进一步,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
与所述MCU相连的中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写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接收到所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读取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若判断读取的数据中写中断位置位,则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进一步,所述MCU还用于在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后,向所述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所述写中断位清零。
进一步,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还包括:读标志位;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将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后,还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更新所述中断寄存器的数据,将所述读标志位置位。
进一步,所述阅读器还用于周期性读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的中断寄存器的数据,并判断所述中断寄存器中的读标志位置位后,向所述电子标签发送读命令,读取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还包括:读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读命令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后,将所述读标志位清零,并将所述读中断位置位。
进一步,所述中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读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若判断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读中断位置位,则向所述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所述读中断位清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标签,包括:天线、RF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器,其还包括:
寄存器组,其与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通过数据读写总线相连;
接口模块,其包括串行总线接口和并行总线接口,其串行总线接口通过串行总线与MCU相连,其并行总线接口与所述数据读写总线相连;所述MCU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寄存器组中。
较佳地,所述寄存器组中具体包括读寄存器、写寄存器;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RF模拟前端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所述RF模拟前端;以及
所述MCU具体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中,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进一步,所述寄存器组中还包括:中断寄存器;以及所述中断寄存器中包括写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后,将所述写中断位置位。
进一步,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
与所述MCU相连的中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写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接收到所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读取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若判断读取的数据中写中断位置位,则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进一步,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还包括:读标志位;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将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后,还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更新所述中断寄存器的数据,将所述读标志位置位。
进一步,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还包括:读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读命令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后,将所述读标志位清零,并将所述读中断位置位;以及
所述中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读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若判断所述中断寄存器中读中断位置位,则向所述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所述读中断位清零。
较佳地,所述接口模块具体为SPI从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电子标签将阅读器发送的数据暂存到该电子标签的寄存器组后,由MCU通过电子标签中接口模块读取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实现数据从阅读器到MCU的传输;MCU通过接口模块将数据暂存到寄存器组后,由阅读器读取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实现数据从MCU到阅读器的传输。从而使得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在阅读器与MCU之间进行数据透传的功能。
而且,电子标签的功耗远小于WiFi、蓝牙等,将该电子标签、MCU和传感器安装在同一采集装置中,可以大大减小采集装置内部电池的消耗,从而延长整个采集装置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该电子标签中还设置有中断模块、寄存器组中设置有中断寄存器,用以控制阅读器和MCU有序地读写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可以避免因同一寄存器被同时读写而导致的传输数据错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4、图5都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阅读器与MCU之间进行数据透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本申请使用的“模块”、“系统”等术语旨在包括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例如但不限于硬件、固件、软硬件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模块可以是,但并不仅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来说,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此计算设备都可以是模块。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位于执行中的一个进程和/或线程内。
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中,电子标签可以无线方式与阅读器进行通信,并且电子标签的功耗远小于无线WiFi、蓝牙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对现有的电子标签进行改进,使之可以实现在阅读器与MCU之间进行数据透传的功能。
现有的RFID系统通常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现有的电子标签通常符合EPC C1 G2/ISO18000-6C协议,通过无线射频与阅读器进行半双工模式的通信。若终端与阅读器相连,则电子标签发送的数据可以经由阅读器传输到终端;但是电子标签还无法与采集装置中的MCU进行数据交换,导致与终端相连的阅读器跟MCU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
事实上,现有的电子标签,其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天线101、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拟前端102、数字基带处理器103和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04。
天线101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信号;RF模拟前端102对天线1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数字基带处理器103对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EEPROM104中、或者从EEPROM104中读取数据;数字基带处理器103将读取的数据进行编码后,RF模拟前端102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整并通过天线101向阅读器发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寄存器组来进行透传数据的缓存,并增加接口模块实现数据的透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阅读器201、终端202、电子标签203和MCU204。
其中,终端202与阅读器201电相连;阅读器201的内部结构可以与现有的阅读器的内部结构相同,与终端的通信方法也采用现有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MCU204可以与传感器电相连,用以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且,MCU204与电子标签203电连接,可以将数据通过电子标签203向阅读器201发送,由阅读器201将数据传送到终端202。更优的,电子标签203具体可以是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的电子标签。
本发明的电子标签203相比于现有的电子标签进行了改进,采用寄存器组304和接口模块305来使得MCU可以通过电子标签203进行数据的透传,其内部电路结构的框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天线301、RF模拟前端302、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寄存器组304和接口模块305。
其中,天线301与RF模拟前端电连接,用于接收阅读器201发送的信号,并且还可以将RF模拟前端303调制得到的信号向阅读器201发送。
RF模拟前端302还与数字基带处理器303电连接,用于对天线3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且还可以将数字基带处理器303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调制后发送到天线301。
数字基带处理器303与寄存器组304之间通过数据读写总线相连,用于对RF模拟前端302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命令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对寄存器组304进行读写操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组304,将寄存器组304中的数据读出;并且还可以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到RF模拟前端302。
接口模块305具体为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从模块;SPI从模块包括SPI接口和并行总线接口;SPI接口通过SPI总线与MCU204相连,并行总线接口与数据读写总线相连。
MCU204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即与MCU204相连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电子标签203中的接口模块305写入到电子标签203的寄存器组304中。亦即MCU204将与其相连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暂存到电子标签203中的寄存器组304后,由电子标签203发送到阅读器203,实现了从MCU204到阅读器203的数据透传。
此外,MCU204还可以通过电子标签203的接口模块305从寄存器组304中读取数据。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阅读器203通过射频信号将数据暂存到电子标签203中的寄存器组304后,由MCU204从电子标签203的寄存器组304中获取该数据,实现了从阅读器203到MCU204的数据透传。
具体地,电子标签203中的寄存器组304可以包括:读寄存器(rf_rd_reg)和写寄存器(rf_wr_reg)。
MCU204具体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电子标签203的接口模块305写入到读寄存器中,通过接口模块305从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具体用于对RF模拟前端302解调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写寄存器,将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RF模拟前端302。
更优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阅读器201和MCU204都可以对电子标签203中的寄存器组304进行读写,为了避免因读写冲突而产生数据出错等问题,寄存器组304还包括:中断寄存器(irq_flag_reg)。中断寄存器中包括:写中断位(rf_wr_sta)、读标识位(rf_rd_flag)和读中断位(rf_rd_sta)。
并且,如图3所示,电子标签203中还可以包括:中断模块306;中断模块306与MCU204相连,并与寄存器组304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阅读器201与MCU204之间的数据透传可以由阅读器201发起,阅读器201将数据传输到MCU204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401:阅读器201发送将携带有数据的无线射频信号。
具体地,阅读器201将写命令和终端202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成无线射频信号后发送。
S402:电子标签203中的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将接收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组304的写寄存器后,将中断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置位。
具体地,电子标签203中的天线301感应到阅读器201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后,将感应到的无线射频信号发送至RF模拟前端302;RF模拟前端302将天线301感应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发送到数字基带处理器303;电子标签203中的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对RF模拟前端302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得到解析出的数据和命令;数字基带处理器303若判断出解析出的命令为写命令,则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到寄存器组304中的写寄存器后,将中断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置位(即设置为1或高电平)。
S403:电子标签203中的中断模块306,在中断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置位时,向MCU204输出中断有效信号。
具体地,电子标签203中的中断模块306根据寄存器组304中的中断寄存器的每位二进制数值,进行逻辑运算,输出中断有效信号或中断无效信号。具体地,中断模块306若判断出中断寄存器的写中断位置位,则向MCU204输出中断有效信号。此外,中断寄存器中还可以包括写中断使能有效位(rf_wr_mask)。
S404:MCU204接收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接口模块305从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S405:MCU204若判断出中断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置位,则从寄存器组304的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具体地,MCU204若判断出终端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置位(即表示阅读器201已对写寄存器中暂存的数据进行了更新),则通过接口模块305从寄存器组304的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S406:MCU204从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之后,向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中断寄存器中的写中断位清零。
在上述步骤S401-S406的方法流程中,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的写中断位从零到置位的过程,对应于阅读器201将数据传输、写入到寄存器组304的写寄存器的过程;中断寄存器的写中断位从置位到零的过程,对应于MCU204从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等效于数据从写寄存器传输到MCU204)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写寄存器被同时读写而产生的传输数据错误等问题。
MCU204将与之相连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待传输的数据向阅读器201返回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MCU204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电子标签203中的接口模块305写入到寄存器组304中的读寄存器。
S502:MCU204通过接口模块305更新寄存器组304中的中断寄存器的数据,将中断寄存器的读标识位置位。
具体地,MCU204通过接口模块305,将更新后的位数据覆盖到寄存器组304中的中断寄存器,将中断寄存器的读标识位置位(即表示寄存器组304的读寄存器的数据已经被MCU204更新)。
S503:阅读器201读取电子标签203的中断寄存器的数据。
具体地,阅读器201将查询命令编码、调制成无线射频信号后发送;电子标签203中的天线301感应到阅读器201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后,将感应到的无线射频信号发送到RF模拟前端302;RF模拟前端302将天线301感应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发送到数字基带处理器303;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对RF模拟前端302解调得到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得到解析出的查询命令;数字基带处理器303根据解析出的查询命令,读取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并编码、经由RF模拟前端302调制成无线射频信号后、通过天线301发送。
S503:阅读器201判断出中断寄存器中的读标识位置位后,向电子标签203发送读命令,以读取电子标签203中的读寄存器中的数据。
具体地,阅读器201感应到电子标签203根据查询命令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后,对感应到的无线射频信号依次进行解调、解码,得到解码后的数据;并从解码后的数据中解析出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若判断出解析出的中断寄存器的读标识位置位,则将读命令依次编码、调整成无线射频信号后发送。
S504:电子标签203中的数字基带处理器303根据接收的读命令,将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后向阅读器201返回;之后,将中断寄存器中的读标识位清零,并将读中断位置位。
具体地,电子标签203中的天线301感应到阅读器201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后,将感应到的无线射频信号发送至RF模拟前端302;RF模拟前端302将天线301感应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发送到数字基带处理器303;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对RF模拟前端302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得到解析出的命令;数字基带处理器303若判断出解析出的命令为读命令,则读出寄存器组304的读寄存器中的数据并编码、经由RF模拟前端302调制成无线射频信号后、通过天线301发送。
之后,数字基带处理器303将中断寄存器中的读标识位清零,并将读中断位置位(即表示寄存器组304的读寄存器的数据已经被阅读器201读取)。
事实上,阅读器201感应到电子标签203根据读命令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后,对感应到的无线射频信号依次进行解调、解码,得到解码后的数据;并从解码后的数据中解析出读寄存器中的数据。
S505:电子标签203中的中断模块306,在中断寄存器中的读中断位置位时,向MCU204输出中断有效信号。
具体地,电子标签203中的中断模块306根据寄存器组304中的中断寄存器的每位二进制数值,进行逻辑运算,输出中断有效信号或终端无效信号。具体地,中断模块306若判断出中断寄存器的读中断位置位,则向MCU204输出中断有效信号。此外,中断寄存器中还可以包括读中断使能有效位(rf_rd_mask)。
S506:MCU204接收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接口模块305从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S507:MCU204若判断出中断寄存器中的读中断位置位,则向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中断寄存器中的读中断位清零。
具体地,MCU204若判断出终端寄存器中的读中断位置位(即表示阅读器201已读取读寄存器中暂存的数据),则通过接口模块305向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更新数据,将中断寄存器中的读中断位清零。
在上述步骤S501-S507的方法流程中,寄存器组304的中断寄存器的读标识位从零到置位的过程,对应于MCU204将待传输的数据写入到寄存器组304的读寄存器的过程;读标识位从置位到清零的过程,对应于阅读器201从读寄存器中读取数据(等效于数据从读寄存器传输到阅读器201)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读寄存器被同时读写而产生的传输数据错误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子标签将阅读器发送的数据暂存到该电子标签的寄存器组后,由MCU通过电子标签中接口模块读取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实现数据从阅读器到MCU的传输;MCU通过接口模块将数据暂存到寄存器组后,由阅读器读取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实现数据从MCU到阅读器的传输。从而使得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在阅读器与MCU之间进行数据透传的功能。
而且,电子标签的功耗远小于WiFi、蓝牙等,将该电子标签、MCU和传感器安装在同一采集装置中,可以大大减小采集装置内部电池的消耗,从而延长整个采集装置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该电子标签中还设置有中断模块、寄存器组中设置有中断寄存器,用以控制阅读器和MCU有序地读写寄存器组中的数据,可以避免因同一寄存器被同时读写而导致的传输数据错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阅读器、与所述阅读器相连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标签和微控制单元MCU;
电子标签,其包括:天线、射频RF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器、寄存器组、接口模块;其中,所述天线接收到所述阅读器发送的信号后,所述RF模拟前端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对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对所述寄存器组进行读写操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组,将寄存器组中的数据读出;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由所述RF模拟前端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所述天线向所述阅读器发送;
MCU,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电子标签的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电子标签的寄存器组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CU还用于通过所述电子标签的接口模块从所述寄存器组中读取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组中具体包括读寄存器、写寄存器;以及
所述MCU具体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中,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RF模拟前端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所述RF模拟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具体为串行外设接口SPI从模块;以及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和寄存器组之间通过数据读写总线相连;以及
所述SPI从模块包括SPI接口和并行总线接口,其SPI接口通过SPI总线与所述MCU相连,其并行总线接口与所述数据读写总线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组中还包括:中断寄存器;以及所述中断寄存器中包括写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后,将所述写中断位置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
与所述MCU相连的中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写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接收到所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读取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若判断读取的数据中写中断位置位,则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7.一种电子标签,包括:天线、RF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寄存器组,其与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通过数据读写总线相连;
接口模块,其包括串行总线接口和并行总线接口,其串行总线接口通过串行总线与MCU相连,其并行总线接口与所述数据读写总线相连;所述MCU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寄存器组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组中具体包括读寄存器、写寄存器;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RF模拟前端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命令解析后,根据解析结果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将所述读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将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所述RF模拟前端;以及
所述MCU具体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写入到所述读寄存器中,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组中还包括:中断寄存器;以及所述中断寄存器中包括写中断位;以及
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将解析出的数据写入所述写寄存器后,将所述写中断位置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MCU相连的中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写中断位置位时,向所述MCU输出中断有效信号;以及
所述MCU还用于接收到所述中断有效信号后,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读取中断寄存器中的数据;若判断读取的数据中写中断位置位,则从所述写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CN201410383950.7A 2014-08-06 2014-08-06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Pending CN104616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3950.7A CN104616056A (zh) 2014-08-06 2014-08-06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3950.7A CN104616056A (zh) 2014-08-06 2014-08-06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6056A true CN104616056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50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3950.7A Pending CN104616056A (zh) 2014-08-06 2014-08-06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605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3240A (zh) * 2017-09-15 2018-01-09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集成电子标签数据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9726163A (zh) * 2018-12-30 2019-05-07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pi的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0738807A (zh) * 2019-09-24 2020-01-31 广州市昊鑫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零售的rfid电子标签
CN111275153A (zh) * 2020-01-15 2020-06-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数字通信接口的uhf rfid芯片及其应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7490A (ja) * 2005-01-17 2006-07-2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アクティブ無線タグ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機。
CN201876920U (zh) * 2010-10-21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唤醒装置
CN202758378U (zh) * 2012-07-17 2013-02-27 刁尚华 一种有源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7490A (ja) * 2005-01-17 2006-07-2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アクティブ無線タグ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機。
CN201876920U (zh) * 2010-10-21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唤醒装置
CN202758378U (zh) * 2012-07-17 2013-02-27 刁尚华 一种有源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媛: "无线电子标签系统的设计",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
陈伟: "超高频半有源前段设计",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3240A (zh) * 2017-09-15 2018-01-09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集成电子标签数据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9726163A (zh) * 2018-12-30 2019-05-07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pi的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09726163B (zh) * 2018-12-30 2020-12-11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pi的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0738807A (zh) * 2019-09-24 2020-01-31 广州市昊鑫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零售的rfid电子标签
CN111275153A (zh) * 2020-01-15 2020-06-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数字通信接口的uhf rfid芯片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4641B2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RF SIM card with the aid of tag identification
EP3174215A1 (en) Double-frequency multi-protocol multifunctional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method
CN104616056A (zh) 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电子标签
CN103077365A (zh) 兼容Type A和Type B协议的RFID阅读器
CN103077366B (zh) 多通道数据接口射频识别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3138929A (zh) 基于音频接口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手机认证设备
CN103218594A (zh) 一种射频识别终端
CN211720754U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低成本网关
CN103136856A (zh) 一种基于音频接口的支付装置
CN101719943B (zh) 分离式手机卡贴
CN102256018B (zh) 一种集成rfid功能的手机
CN202486809U (zh) 一种具有远程传输和定位功能的多频段rfid读写器
CN102364493B (zh) 新型高频通信协议侦听电路
CN201608912U (zh) 一种射频移动通信卡及移动终端
CN204374995U (zh) 多频段射频智能卡、读卡装置及多频段射频卡号统一系统
CN203287917U (zh) 基于蓝牙无线传输的超高频读写器
CN103258221A (zh) 一种超高频读写器
CN202504471U (zh) 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外套
CN201853220U (zh) 超容量超高频rfid阅读器
KR101028532B1 (ko) 휴대형 원격 rfid 태그 데이터 처리 단말기
CN201859463U (zh) 一种uhf rfid天线扩展装置
CN201540583U (zh) Rfid智能天线
CN210428465U (zh) 一款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二代身份证阅读设备
CN216490487U (zh) 基于dk25l系列的超低功耗蓝牙读写模块
CN201622594U (zh) 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存储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